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王冠-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男人……
为了那至高无上的荣耀,有什么舍不得放弃的。
黄昏又仔细看了一眼梅殷的尸首,“确定是个替身?”
朱棣苦笑,“错不了,虽然有九分神似,但我见过梅殷多次,这个人绝对不是梅殷本人,而是一个分外神似的人而已。”
黄昏心头一紧,猛然想起先前的疑惑,“从清凉门进来的人不足三千罢?”
朱棣颔首,“不足,应该是梅殷带着其他兵力,以骑军为主力,趁机南下,此刻怕已是在数十里外,追怕是不好追,只能看堵不堵得住。”
话音未落,应天城南倏然传来炮声。
朱棣和黄昏两人侧首一看,同时大惊。
紫禁城内,燃起了烽烟!
什么状况?!
两人都有点懵逼。
朱棣毕竟是天子,很快反应过来,怒喝一声,“梅殷竖子敢尔!”
立即对身边的郑和下令,“传朕旨意,所有的兵力回防紫禁城,并传令城外的京营,奔袭南下的重镇,配合地方卫所,不顾一切代价拦住梅殷!”
黄昏也反应过来。
梅殷不是要和朱棣决战,甚至也不是要逃跑。
从始至终,梅殷的目标都没在这上面,他要做的事情,是从应天城带走一个人,所以佯攻清凉门,将所有兵力吸引过来后,再通过先前设下的棋子,拿下离紫禁城最近的正阳门,然后从正阳门进入紫禁城。
目的只有一个:抢走朱文圭。
梅殷大才!
他实实在在的利用了朱棣钢铁直男的弱点,玩了这一手,如今已将大获全胜,他若是骑军为主,带走朱文圭后,一路星月兼程南下,朱棣的兵力根本追不上他。
一旦让他进入福建……
后果不堪设想!
郑和立即带着王顺等人下山。
纪纲和庄敬两人见状不妙,亦同时吩咐李春、王谦、袁江和赛哈智带着其他锦衣卫下山直奔紫禁城,去拱卫大内安防。
清凉山巅,只剩下朱棣、黄昏、钱枫和许吟,纪纲站在朱棣一侧,庄敬站在稍远一点,谨防有人诈死刺杀陛下。
黄昏为了安全起见,留下伤痕累累的杜金明、张良等七人,让其散在一旁。
朱棣反而不急了。
他要仔细思索一下如何应对这个局面,梅殷南下之后,肯定要在福建拥立朱文圭为帝,成立一个伪政权。
福建那边全是建文旧臣。
伪政权可以迅速进入状态。
而自己要剿灭伪政权的话又得大动兵锋,如此一来,全国将再次动荡起来,编修全书,下西洋的事情就会耽搁下来。
因为国库只有那么多钱,不可能这几件大事同时进行。
头疼。
朱棣内心有些挫败感,这一次他彻彻底底的输给了梅殷——当然,也不能说朱棣太弱,而是梅殷这一次就没想着要和朱棣决战。
之前监视梅殷传来的所有消息,都证明梅殷是在垂死挣扎。
昨夜他还和宁国公主交谈,说让宁国公主去参加徐府那边的喜宴,又在密探的监视下写了封家书,或者称之为遗书。
现在想来,都是为了麻痹朱棣。
梅殷的目的,从始至终都是将朱文圭抢走之后,逃遁到福建那边建立伪政权,然后寻找时机反攻,重还大明正统。
为此,他放弃了两个儿子。
也放弃了宁国公主——等等。
朱棣知道,梅殷对宁国公主的感情,不比自己对徐皇后差,他怎么可能让宁国公主落在自己手上,既然梅殷可以有替身,宁国公主就没有了?
恐怕在徐府参加婚礼的也是假公主!
不得不承认,梅殷在靖难余晖之后做的这些事,足以媲美历史上那些名垂千古的大才,尤其是今日声东击西抢朱文圭这个计划,简直妙世无双。
朱棣在挫败的同时,万分头疼。
然而……更头疼在下面。
庄敬忽然惨嚎一声,盯着从右胸穿透的绣春刀刀尖,不可思议的回头,看着身着南镇抚司飞鱼服的张良,再看向黄昏,睚眦目裂,“黄昏,你敢杀我?”
他以为张良杀他是黄昏的主意。
这一幕太过意外。
………………………………
第二百零五章 全面压制
黄昏见状也是愣住,吼道:“张良,你干什么?!”
张良呵呵笑着抽出绣春刀,看也不看地上半死不活的庄敬,笑眯眯的看着朱棣,淡然道:“黄镇抚使,这不是你交代的么,今日趁机杀了纪纲和庄敬,为你的仕途扫除障碍啊。”
纪纲见状,阴沉着脸拔出绣春刀护在朱棣的身畔。
许吟和钱沣亦同时拔剑。
拱卫在黄昏左右。
只见杜金明等六个人和张良站在一起,绣春刀齐齐出鞘,脸上皆是视死如归的慨然神态,但没有一个人再看黄昏。
都盯着朱棣。
朱棣懂了,“你们是梅殷的人。”
杜金明上前一步,“燕王英明,我等确实是荣国公的人,陛下在福建现身,也是荣国公的计划,他算定你会让黄昏前去,所以又暗中怂恿庞瑛,让他下令姚楚山对付黄昏,我等则以保护黄昏的事情,成为黄昏的心腹,调入应天城南镇抚司,如此行动下来,燕王也不会怀疑我等,目的么,当然就是为了今日。”
顿了一下,“这才是最后的杀招。”
杜金明口中的陛下,不是朱棣,而是朱允炆。
这是一场谋划无比长远的计划,从朱允炆在福建现身的消息传出来的那一刻,就是在为今日的这一场刺杀做准备。
此刻山巅已无人,山下零零散散的护卫驰援不及。
杜金明七个人,以多胜少,断无失手的可能。
不得不承认。
梅殷大才。
他的各种手段,都是为了让朱棣身边防卫力量出现空隙。
当然,抢朱文圭是两全其美。
若是朱棣身死,他就可以顺势立朱文圭为帝,结束这一场叛乱,朱棣若是万一反杀了杜金明等人,他则可以带着朱文圭南下。
目睹这一幕的黄昏暗暗叹气。
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没想到在自己眼中都是弱鸡的古代读书人如此牛逼,梅殷这个人,若是放在其他时代,必然会是一代枭雄。
当下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杀呗。
是死是活就看今日,朱棣死了,梅殷也不会让自己活着。
黄昏忽然退了几步,示意钱沣和许吟去帮助朱棣。
许吟笑了笑,没说话。
莫名的相信黄昏。
有些人一直没出现,这事还有转机,要知道黄昏不是那种没有任何对应手段的人,他每次的后发制人,都是提前布局。
是以许吟和钱沣没抢先动手,他俩真不在意朱棣的生死。
杜金明、张良五个人,人人手执绣春刀,神情绝然,赴死无惧,将朱棣和纪纲团团围住,至于黄昏、钱沣和许吟三人,杜金明让两名兄弟手执绣春刀掣肘。
五对二,朱棣似乎必死。
朱棣打仗很厉害,而且众人知晓,他个人在厮杀方面也极其不错。
可梅殷既然敢如此布局,说明杜金明、张良等人也不会是庸手,极有可能在平时是隐藏了实力的,只怕这七个人,每一个都不比许吟弱。
确实如此。
留下来掣肘许吟和钱沣的两个人,竟然没有落入丝毫下风。
纪纲握刀护在朱棣身前。
……
……
黄府主院婚房之中的徐皇后和徐妙锦两人坐立不安。
徐妙锦已经自己揭了盖头。
她本就是不拘小节的人。
黄昏若是喜欢掀开盖头,待他平安归来,她再戴上就是,那一刻,她一定要给他一个这一生最温暖的笑意。
两个女人,一对姐妹,站在窗棂前,望着窗外远空。
炮声早已停下。
然而没人来报。
所以也不知道是梅殷赢了还是朱棣赢了。
徐皇后相信朱棣。
但是——
她深知朱棣的性情,一旦到了沙场,别说自己管不住自己,就是朱能、丘福也拦不住他,总是要奔在前线,身先士卒。
因此徐皇后很是害怕。
怕就算赢了梅殷,夫君身体受个伤什么的,那也得不偿失。
但她是皇后,又是姐姐。
拉着徐妙锦的手轻声安慰道:“别担心,陛下这一次布局良久,筹谋万全,绝不至于让黄昏冒险,梅殷也是困兽之斗,他赢不了的。”
徐妙锦嗯了一声,“赢不了的。”
她只能这么相信。
但两个女人其实心里明白,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谁也不知道。
黄府很安静。
吴溥夫妇在其他院子里招待宾客——其实已经没有宾客了。
朝中官吏早已离开,回到官衙各司其职。
尤其应天府衙和县衙的人,婚礼结婚后,甚至连酒席都没吃就走了,他们早就被朱棣通知,婚宴结婚后城内会发生事情,府衙县衙做好安抚民心民情的工作。
梅殷是从清凉门进来,朱棣前去应战的时候,将黄昏安插在府中的南镇抚司缇骑也尽数给带走了,是以府中此刻只有一些小厮和奴仆。
戏班、乐班还没走。
婚房外面,只有负责拱卫徐皇后的三五个大内侍卫。
院前忽然出现了一个人。
徐皇后眼睛蹙起,迅速去将房门关上,毫不犹豫的把徐妙锦拉到身后,“三妹别怕,无论发生什么,姐姐都在。”
徐妙锦嗯了一声,“这人是戏班班主。”
他不该出现在这里。
院内的大内侍卫立即拔刀,拦在那人面前,喝道:“私人重地,严禁擅闯,违者杀无赦。”
那人笑眯眯的,“我是戏班班主,来找主家领钱。”
一名侍卫怒道:“找吴溥去!”
那人依然笑眯眯的,“吴溥给不起。”
侍卫不解,“不可能,黄镇抚使早就交代了。”
那人缓缓从腰间撤出了一柄软剑,呵呵的道:“我这钱啊,挺贵,两个女人,吴溥夫妇可给不了,且他俩也没资格做主。”
侍卫们大惊失色,不打招呼一拥而上。
戏班班主笑着摇头,一边迎敌一边怨道:“这是何必呢,我又不想杀你们,杀了你们刘莫邪和梅殷也不多给我钱啊。”
神态轻松。
然而下手无情。
短短十余个呼吸剑,那柄像毒蛇一样的软剑,就将浑身披甲的大内侍卫尽数抹杀。
毫无还手之力。
这人的武力之恐怖,骇人听闻。
不是那种勇猛无敌。
而是阴险。
招招都是致人死命,没有任何的花哨动作,全是杀人的招数。
护卫死光之后,徐皇后和徐妙锦也难逃一死。
局势至此,梅殷形成全面压制的大好局势!
………………………………
第二百零六章 屠大龙
城外五十里,大风冈。
大风冈上起大风。
曾经,黄昏就是在此布局,最后徐辉祖出马,杀了庞瑛。
今日暖阳。
大风冈上,有人。
驸马梅殷。
在他身后,站着两个年轻人,是他儿子。
梅顺昌和梅景福。
前者一身儒衫,承继了梅殷的读书天赋,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若是没有这些事情,明年就要参加科举,很有可能一甲中第。
梅景福则是浑身披甲,和兄弟不一样,他不喜欢读书。
更喜欢舞刀弄枪。
在大风冈最高处,有几辆马车,马车周围拱卫着十余个护卫,全是劲装黑衣腰间佩剑,其中有个妇人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看着父子三人,欲言又止,她是宁国公主。
在她的马车里,还有三个人。
两个女人。
是她的两个儿媳妇。
还有个小孩。
两岁大,许是经受了惊吓,哭得满脸通红,此刻已经沉沉睡去。
这个小孩很重要。
用夫君梅殷的话来说,今天所有的人都可以死,他梅殷可以死,两个儿子梅顺昌和梅景福可以死,宁国公主和两个儿媳妇都可以。
唯独这个小孩不能死。
因为他是希望。
小孩自然是从紫禁城里抢出来的朱文圭,未来的大明天子。
前提是夫君今日赢了。
赢分很多种。
今日杀了朱棣,那就是大获全胜,自己一家就不用带着朱文圭远遁福建。
杀不了朱棣,抢走朱文圭,小赢。
若是能平安抵达福建,则是中赢。
目前小赢保底。
能否大赢,就看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内,是否会从应天城那边传来好消息——只能半个时辰,若是半个时辰没有消息,就必须走了。
因为南下福建,必须赶时间,慢一点就可能被堵住。
梅殷负手而立。
其子梅景福轻声道:“爹,为了稳妥起见,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离开为上?”
梅殷摇头,“不能,必须确定朱棣的生死。”
梅景福不解,“为何一定要今日确定,若是朱棣死了,我们到福建后再推朱文圭为帝,不一样能重返应天?”
梅顺昌是读书人,看的通透些,道:“弟弟你错了,这里面还有个时间问题。”
梅景福讶然,“什么意思?”
梅殷道:“朱棣的三个儿子!”
梅景福依然不解。
梅殷叹道:“让你练武的闲暇时间读读书,你就是不信,在这一点上,你真比不上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不过也比朱高燧好。”
梅顺昌给弟弟解释道:“若是朱棣今日死了,我们抵达福建才知道消息,可那时候时间就晚了,而且在地理位置上让我们很被动,所以若是朱棣今日死了,我们就不用去福建。”
梅景福问道:“为何?”
梅顺昌道:“很简单,朱棣登基一年多了,他虽是靖难登基,但如今就是大明天子,他若是死了,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无论是谁登基,都是永乐的正统传人,而我们远在福建,无法影响到京畿周围,所以我们就算有朱文圭,也落于下风。”
顿了一下,道:“但我们若是在京畿就不一样了,朱棣一死,父亲立即振臂高呼还建文正统,到时候朱文圭登基水到渠成,就算朱高炽三兄弟想挣扎,也无济于事。”
又道:“所以,只要朱棣一死,我们就要率人杀回应天,若是朱棣不死,我们才会去福建。”
梅景福懂了。
旋即笑了起来,“父亲布局万全,今日朱棣必死无疑。”
梅殷回头怒道:“兵书都读进狗肚子里去了?”
世间哪有万全的事情。
何况,千万不要小看朱棣,古往今来,藩王靖难登基成功的,只有他朱棣一人,真是建文帝无能,真是酸儒误国?
或许有之。
但真正的原因,还是朱棣这个人实在太强。
当初靖难之战中,朱棣南下之时,自己帅领四十万大军坐镇淮安,打造淮河防线之时,为何不敢轻易出兵勤王?
就是怕打不赢。
这样的人岂会轻易被杀,在没确定朱棣死之前,千万不要抱有奢望。
所以……再等等。
若是半个时辰还没有消息传来,那就说明清凉山的布局失败了。
得走。
要不然走不了。
从始至终,梅殷都没有轻视朱棣,因为他知道朱棣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他也知道,朱棣不是那么好杀的。
和梅殷不一样,朱棣轻视梅殷了。
朱棣很是懊恼。
到了此刻,他才明白自己犯下了何等巨大的错误。
从始至终,他都在轻视梅殷。
他以为梅殷只是想垂死一击,赌在这一场对决中赢了他朱棣。
但却没想到,梅殷不是想对决。
朱棣犯了个常识错误。
因为梅殷曾经在淮安领兵四十万,于是潜意识的认为梅殷应该是像武将一样,但却忘记了致命的一点:梅殷是个读书人。
而且是很牛逼的读人。
读书人可不都是酸儒。
梅殷是儒家。
但他又更灵活,所以从始至终都是在“谋”字上做文章。
现在朱棣想明白了。
不得不承认,梅殷下了一盘完美的棋,通过提前布局,让杜金明和张良等人潜伏在黄昏身边,终于等来了当下的机会。
他就像提前在围棋棋局对弈中步了个杀招。
如今,这个杀招直面大龙。
而且很可能屠了大龙。
若是被梅殷屠了大龙,那么朱棣就全盘皆输,就算自己有三个儿子,也无济于事,因为梅殷此刻肯定还没有走。
他一定在某个地方等消息。
一旦确定杜金明等人杀了朱棣,梅殷他就会带着朱文圭,在京营三卫的拱卫下,进入应天城登基为帝,有朱文圭在手,群臣一见朱棣死了,也会顺势拥戴。
朱棣暗恼之余,颇为挫败,
他输了。
看了一眼许吟和钱沣,这两人被掣肘,无法来救他。
又看了一眼黄昏。
这货……此刻竟还一副很闲暇的神态。
对他不抱希望,不帮倒忙就好了,就他那三脚猫功夫,随随便便一个人,随随便便一刀,就能让他喜日变忌日。
朱棣又看了一眼身前的纪纲。
苦涩笑了一声。
纪纲是个好臣子,直到此刻,他依然没有放弃保护自己。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
握紧了手中剑。
想屠大龙?
做梦!
我是朱棣,我是永乐皇帝,我……我的梦想没竟,怎么可能死在这里。
………………………………
第二百零七章 厂公的希望
黄昏当然不急。
目前的局势,是梅殷和朱棣两人对弈后分出了胜负,毫不夸张的说,朱棣输得体无完肤,方方面面都被梅殷占了先机。
清凉山的陷阱,结果成了朱棣的埋骨之处。
京营五卫,朱棣让朱高煦和朱高燧去掌控了两卫,然后其他三卫竟然全部是梅殷的人,若不是提前让朱高煦和朱高燧掌控了两卫,只怕京营五卫全部反叛。
这件事朱棣不算完败——他应该就是刻意给梅殷营造的这个局面。
要让梅殷反,总得给他反的力量。
朱棣依赖的还是天子亲卫。
然而朱棣却没料到,梅殷的目标是屠大龙、抢朱文圭,所以目前而言,梅殷的落子在每一步上,都碾压了朱棣的落子。
朱棣输了。
死定了?
当然不会。
因为朱棣的落子,不止是那些,还有一子。
这一子叫黄昏。
黄昏有自知之明,他是朱棣的臣子,无论朱棣有没有交代,他都是今日棋局中的一子,况且,这是老子的婚礼。
我黄某人有必要保证它的完美。
且不提个人诉求,就是求生欲这一点,黄昏也必须和朱棣站在一起,梅殷若是拥戴朱文圭登基,那么他黄昏的头颅和纪纲一样,也会被当众砍了,用来收买、安定人心。
更何况还有大局观。
十五世纪的大明王朝,不管是你梅殷也好,还是朱允炆也好,都不如永乐好。
肉眼可觑的永乐盛世接仁宣之治。
傻子才不选。
所以当杜金明几人围攻朱棣时,黄昏看向山顶四周,山下的护卫早就撤走了,丘福、朱能等人也早已率兵去紫禁城那边。
说起来也是讽刺。
他们都以为杜金明等人是自己的力量,有自己拱卫是安全的,谁知道却是梅殷提前布的局,今日事了,自己估计要去诏狱里呆几天了。
不过不急,还有人没现身呢。
婚礼之后,徐辉祖就不见了,连自己敬酒他都没喝,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黄府,现在谁也不知道他在何处。
黄昏现在有些担心家里。
梅殷可以提前几个月,将杜金明、张良安排到自己身边,那么戏班和乐班之中,是否也存在着提前几个月安排进去的刺客?
完全可能。
黄府之中,戏班班主手执软剑,门口出现了四个戏班戏子,此刻都手执兵刃,步步逼近婚房,他们知道婚房之中有谁。
大明皇后。
黄昏老婆。
两个女人。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将这两个女人掳走,送到城外大风冈,可以当做人质用来保护梅殷和朱文圭,方便南下。
若是掳不走,那便杀了。
很简单。
对大明皇后如此,戏班班主能理解,但为何对徐妙锦也要如此,他不是很懂,隐然觉得和黄昏的时代商行有关。
毕竟梅殷做的事需要钱。
而黄昏的时代商行,如今是真正的日进斗金,将来的钱途不可限量。
何况有这对姐妹,徐辉祖也会乖乖听话。
然而……
戏班班主发现,梅殷低估了黄昏,自己也低估了黄昏,哪怕他是提前几个月就带领戏班蛰伏在应天,因缘际会,成了这场婚礼的戏班——这其实是个巧合。
原本按照梅殷和刘莫邪的安排,他们的戏班只是掩饰身份,在大计之日,是要想办法潜伏进大内,趁乱掳走徐皇后的。
不曾想黄昏大婚。
于是提前改了计划,想方设法成了这场婚礼的戏班。
实在是天助。
但是——当戏班班主带着四个麾下逼近婚房时,婚房隔壁的厢房门被推开,走出四个人后,他才明白,为什么黄昏能够走到今日,在纪纲、梅殷的双重压慑之下,反而能让景清绝望的去殿中刺杀朱棣,还能让庞瑛曝尸大风冈。
这个青年的后发制人着实让人头疼。
从婚房隔壁出来的四个人,其中三人身着锦衣卫飞鱼服,腰配绣春刀,都是年轻人,恰是赛哈智调给黄昏私用的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人。
还有个少年。
年纪不大,腰间佩剑,步履沉稳,率领赵芳生三人拦在戏班班主身前,摇头道:“其实你们应该知道,黄镇抚使不会遗漏你们。”
戏班和乐班反复调查过,没有任何悬疑。
但黄昏不信。
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将王振、赵芳生、苟布、张凤阳四人留在了府中,只做一件事:保护徐妙锦和徐皇后。
前者为大。
四个人对四个人,胜负未知。
但不知为何,戏班班主看见王振四人出现的那一瞬间,就知道今日的任务必定失败,不过职业道德让他退无可退。
心中也有点侥幸,万一打赢了呢。
掳走徐皇后和徐妙锦得到的赏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若是梅殷成了大事,没准自己就是大明王朝的下一个纪纲。
富贵险中求。
悍然拔剑而上,院子里的战局乱成一团。
王振和赵芳生三人不急。
时间站在他们这边,只需要拖延戏班班主,等府外的护卫听到声音后赶来支援就可以,而对面却必须珍惜时间。
婚房内,徐皇后和徐妙锦看见这一幕后,放下心来。
轻声道:“那个少年很怪啊。”
少年王振手中的剑,几乎从不主动刺向戏班班主,总是借着戏班班主的剑势,推揽纵切,看似处于下风端的防守,实际上却是后发制人的绝对妙招。
当然,徐皇后不懂。
徐妙锦笑道:“黄昏很是看重这个王振,他说过,那少年的拳路似乎和武当山那个神仙道人张三丰有关,想必这剑法也是罢。”
徐皇后眼睛一亮,“张三丰?!”
那可是仙道啊。
徐妙锦嗯了一声,“这少年是扇面渡的驿卒,际遇传奇,家中尚有一个疯娘,很是有孝心,且极其聪慧,很是伶俐,现在跟着郑大监,不过郑大监目前对他是放养态度,想让他先去科举。不过听黄昏的意思,他有些忌惮这个王振,总是提防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徐皇后不以为然,“一个少年而已。”
能折腾起什么浪花来。
想了想,“很伶俐么?那倒是可惜了,若是家中没有疯娘,净身到宫中,倒是个很不错的小太监。”
有身手,又聪慧。
会很讨人喜欢罢。
徐妙锦也是看热闹不嫌弃事大,“姐姐若是喜欢,找郑大监要人就行了呀,让他早日成婚,生个儿子有后了,就直接入宫呗。”
徐皇后眼睛一亮,“待今日事了,有空找郑大监说说。”
………………………………
第二百零八章 永乐也是可以被算计的
黄府主院婚房外的厮杀来的快,去的快。
戏班班主很有职业道德,在确定无法越过王振的剑掳走徐姐姐妹,甚至连杀其中之一都是奢望时,果断逃。
没管四个手下,想溜之大吉。
但王振没给他机会。
用伤换伤,王振挨了戏班班主一剑,也一剑砍断了他的脚筋,随着护卫涌入院中,这边的动乱宣告结束。
……
……
清凉山巅。
纪纲已经独木难支,身上被杜金明等人砍了好几刀,纵然如此,依然死心塌地的保护在朱棣跟前,态度很绝然。
要杀陛下,请踏着我纪纲的尸首过去。
目睹这一幕的黄昏不由得暗暗叹气,难怪纪纲能在朱棣治内备受信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朱棣一直没动。
他当然能打架。
不过有纪纲护着,他只是间歇性的挡几下刀而已。
时间对朱棣有利。
山下的人就算被李春、赛哈智等人带走,也应该留下少量善后,此刻应该已经发现山上的异状,只是奔赴上山来驰援需要时间而已。
噗!
随着杜金明偷袭的一刀砍中后背,再被张良一脚踹飞撞到石头上,纪纲落地后已没了声息,软哒哒的匍匐在地,身躯偶尔轻颤一下。
人死之前都这样。
朱棣暗叹一声。
纪纲大概死了。
接下来就是自己。
无所畏惧,执剑望着杜金明等人,冷声道:“朕今日不死,定然将你等诛族,谁也改变不了。”
杜金明哈哈一笑,“燕王殿下是不是太乐观了,且不说你今日死不死,但是说族人一事,燕王殿下不觉得,我等若是有族人,又怎么敢来这里?”
正因了无牵挂。
在远处看热闹的黄昏若有所思,“当初在渔村外你们写下的家眷名字?”
杜金明头也不回,“假的。”
黄昏:“……”
旋即猛然想起一事,“那我回到应天后,你为何还要往福建跑一趟?”
杜金明闻言,终于回头看了一眼黄昏,“因为要弄清楚你在福建失踪那一两个月究竟在何处,所以我回到福建,从我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