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王冠-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的夜色下,黄昏亦夜不能寐,该忙的事情已经忙完,明天就要作为披红挂彩的新郎,去迎接大明永乐年间最美的女人。

    他很激动。

    但是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

    朱棣虽然没有告诉他,但黄昏猜到了明日的婚礼大概会是靖难余晖的最后一抹光彩,别想平安度过——换做黄昏是梅殷,也会抓住明日朱棣出紫禁城的机会。

    傍晚时分,他就把赛哈智喊到府上。

    今夜赛哈智将在他府上过夜。

    同来的不止赛哈智,还有黄昏的心腹:杜金明七人,加上于彦良、赵芳生、苟布、张凤阳,共十一人,皆是壮士。

    除此之外,南镇抚司中,能让赛哈智绝对信任的人,共有数百人,也将在明晨来到府邸周围,负责安防。

    入夜之后,黄昏就和赛哈智聚在书房。

    两个人大男人坐在灯下。

    黄昏拿起鹅毛笔,那两人知晓的亲军十五卫的兵力写在纸上——这个只能估计,因为很多兵力不可能全部倾泻过来。

    比如锦衣卫,在应天城的其实不多。

    南镇抚司更少。

    大部分锦衣卫都归北镇抚司管辖。

    所以这亲军十五卫中,真正能派上战场的,最多不超过三万人,而这个人数,并不比五军都督府在京营的卫所人数低。

    那么问题来了——梅殷能策反五军都督府在京五个卫所里的多少人?

    还有一个问题。

    这一次不是单纯的战场厮杀,哪怕梅殷只有一千人,一旦这一千人突然出现在婚宴现场,朱棣就算有十万人也鞭长莫及。

    城市就那么大,亲军十五卫的兵力不可能全部布置到周边来。

    恐怕更多的还是巷战和牵扯。

    这当中还要考虑到一个万一的因素:亲军十五卫中,是否存在着有梅殷的人?

    仅仅是这么一想,黄昏就觉得脑袋炸了。

    太复杂!

    恐怕就是朱棣自己,都不知道明日会有哪些人会叛变。

    朱棣也在豪赌。

    只不过他的把握更大,所以敢有恃无恐,但世间事就怕万一,梅殷的豪赌,就是赌这个万一——万一成功了呢?
………………………………

第一百九十七章 君王一步平安,匹夫十万青血

    梅殷相当于光脚的,所以他豪赌,只是赌个万一,在他看来,划算。

    因为输不输,他都会死。

    但是赢了,老天爷给他的馈赠将是整座天下。

    黄昏和赛哈智面前放着两卷堪舆图,一卷是应天城内和城防,一卷是应天城周边驻防军营,这玩意儿南镇抚司就有,不需要去找朱棣要,也不用去求五军都督府的人。

    属于官配物资。

    两人盯着堪舆图,仔细寻找梅殷可以动手的位置。

    然后黄昏分外尴尬。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他的庄园在国子监附近,而国子监附近因为种种原因,大街宽长,没有一般百姓群居的坊子,大多是一些富贵人家的庄园。

    很适合堆兵厮杀。

    黄昏愁苦的道:“老赛啊,你看怎么着,明天这事,估计我家要成漩涡的中心。”

    赛哈智颔首,“陛下在哪里,那里就是中心。”

    出了紫禁城,朱棣就不再是那个无可刺杀的大明天子,再严密的安防也会有漏洞,梅殷只需要抓住一点漏洞,就可期大事。

    黄昏沉吟半晌,“其他事情有陛下操作,咱俩不用操心,北镇抚司也已经撒到周围三里之内,咱们主要负责的是陛下的安全。”

    赛哈智点头,“南镇抚司的精锐,全都点了,明早过来。”

    黄昏颔首,“全部可以信任?”

    赛哈智一脸苦笑,“老弟啊,老哥给你说实话了罢,南镇抚司的中高层领导是被我俩掌控了,可下层的人,咱俩都是一抹黑啊。”

    黄昏知道这是事实,再强大的领导也不可能把麾下所有人都掌控。

    何况南镇抚司这么大的机构。

    沉吟半晌,“也只能如此了,尽人事听天命,不过明日的婚宴,还有个隐患,为了提防这一点,我提前几日把厨师团队请到了府邸,但就怕梅殷的人下手更早,或者是我府邸中买来的小厮、丫鬟有细作,所以明日的菜品安全很重要。”

    怕下毒。

    涉及家国大事,梅殷不会手软,一场毒下下来,毒死所有婚礼中人也是可能的。

    赛哈智深以为然,“我会让最亲近的人去负责那边,所有菜品、餐具、美酒上桌子之前,都要先行验毒,厨师那边,做到一个锦衣卫盯一人,绝对不给他们机会。”

    黄昏颔首,往后斜躺,“咱们能做的都做了。”

    赛哈智点头,“没办法。”

    当下的局面,已经不是南镇抚司和黄昏可以控制的了,这件事涉及太广,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纰漏,而后果不敢想象。

    黄昏很是无语。

    他其实不赞同朱棣这一着,冒险就不说,还会徒然死伤。

    最不爽的,这特么是老子的婚礼。

    结果弄成这样子。

    换谁也会不爽。

    赛哈智拍拍黄昏的肩头,“老弟想开点,虽然明天的婚礼有了瑕疵,但没准也是你和锦姑娘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共患难可比同甘更让人记忆深刻。”

    又乐道:“又不是最后一次结婚,你还会有很多次的。”

    黄昏一想也是。

    喜欢徐妙锦,如果在二十一世纪,这辈子就只会有这一场婚礼,我黄某人愿意守着锦姐姐一辈子耳鬓厮磨,共首白眉。

    但这里是大明。

    有三妻四妾的土壤,我为何还要压制本能。

    痴情和多情并不矛盾。

    想必锦姐姐也不会介意,要不然她也不会乐意让绯春当陪嫁丫鬟——黄昏其实看得出来,锦姐姐虽然对绯春很好,但真不想让她离开。

    黄昏也不想。

    别说,经常被绯春怼来怼去,对这小丫鬟,心头反而有了征服欲。

    赛哈智起身,“我去歇着了,明日会有一场恶战,得养精蓄锐。”走了几步,忽然顿住,“老弟,哥哥我明日若是有个意外,照顾好我南镇抚司那班兄弟,对了,嫂子和侄儿就有劳了。”

    黄昏颔首,“放心,汝妻吾养之。”

    此话一出,两人都愣住。

    这话很出名。

    赛哈智脸色很是精彩,“算了算了,我家那孩子你费点心,我老婆你就别管了,等此事事了,老哥我也要回一趟西域,要不,给你带几个西域美女回来?嗯,老哥我家在西域那边还是吃得开的,说不定更远的那边的俄国妹子也可以。”

    当家姬很不错。

    黄昏眼睛一亮,“那可以啊。”

    迪丽热罢?

    古力娜扎?

    什么毛妹、乌克兰美女?

    我全都要!

    黄昏忽然喊住赛哈智,“别乱立flag,会死人啊,明天尽心就好,小命要紧。”

    黄昏本来觉得朱棣不可能死在永乐元年。

    但自己来到大明出现了蝴蝶效应,明天发生的事情已经超脱了历史轨迹,所以还是小心为上,先保住小命再说。

    赛哈智走后,黄昏来到门口,对站在门外的许吟和钱沣道:“你俩去一个回徐府,明日负责保护锦姐姐,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且不可离开她三步之内,哪怕是迎娶归来,她在花轿中,也得和迎亲负责礼仪的老婆子一起。”

    又强调道:“佩剑!”

    必须佩剑。

    钱沣是徐辉祖派过来的,意思很明确,明日的事情很乱,他顾不上妹夫你了,只能派一个高手过来,配合许吟保护他。

    许吟和钱沣对视一眼,钱沣刚想说话,许吟道:“我去罢,我和小姐熟悉一些。”

    钱沣于是止声。

    黄昏点头,“去罢。”

    ……

    ……

    夜深人静。

    万家灯火俱已灭。

    宁国公主府邸,梅殷书房里的灯火彻夜不熄,梅殷的身影映照在窗棂上,一动不动,竟然就这么坐了一夜,直到天明。

    建初寺,朱棣屡次从梦中惊醒,最后睡不着,索性将狗儿唤进来,重新掌灯,披了貂裘坐在灯下看书静心。

    禅房里,道衍老和尚一觉到天亮。

    徐府。

    徐杨氏坐在床上掰着手指,再一次计算明天徐府有多少宾客,准备的宴席桌数够不够。

    徐辉祖坐在桌子边。

    一手拿绸布,一手轻轻擦拭长剑。

    角落里,长枪银光闪闪。

    徐杨氏忽然恼怒的道:“明日是三妹大喜之日,你大半夜的做这些作甚,也不怕触了三妹的霉头!”

    徐辉祖笑了笑,没搭理。

    徐杨氏是个好女人,之前三妹操持徐府,她也没有怨言。

    所以徐辉祖能容忍她。

    另外一座院子里,红灯笼彻夜不熄,树上、墙上、屋檐下,只要是能悬挂的地方,都张红挂彩,喜庆之意弥满全院。

    徐妙锦躺在床上,也是夜不能寐。

    心里慌乱又幸福。

    思绪不知怎么的,就飘到了老妈子给她说的那些床帏之事,于是越发娇羞,用被子盖住头,心头荡漾中,双腿不自觉的搅弄着被子……

    春光无限好。

    隔壁厢房,绯春忽然翻身坐起,低头看自己抹胸遮掩下的酸涩青梅,唉,和小姐比,真像是西瓜前面的核桃。

    旋即狠狠的啐了口气。

    小又怎么了?

    节约抹胸布料,我骄傲。

    就算它再小,黄昏小儿,你也休想!

    院子里,许吟坐在石桌前,浅斟漫饮。

    他不敢有丝毫大意。

    国子监附近那处装潢一新的宅院里,黄昏和衣而卧,在床上想了许久,最终起身吹了烛火,黑暗开始蔓延。

    君王一步平安,匹夫十万青血。

    可怜无数春闺梦里人。

    可惜朱棣看不见。

    一声长叹。

    空悲切。
………………………………

第一百九十八章 迎亲

    清晨,东方天际暖黄。

    人间有喜,冬来暖日。

    黄昏起床洗漱时看见这一幕,心头是喜忧各半,冬日阳光下的喜宴,很是热闹,然而冬日阳光下的血流,很是凄艳。

    可惜这件事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忽有小厮奔来,“爷,外面来了两个北镇抚司的缇骑,带着一位青花儒衫的读书人,说是你叔父来参加今日婚宴。”

    黄昏一愣,大喜。

    朱棣还是不错的。

    黄昏大婚的日子,若是连一个长辈都没有,说出去会叫人笑话,而且影响深远,今后在仕途上会被其他人拿捏、攻击。

    所以把黄观暂时放出来了。

    既然放出来了……

    那就别再进去了。

    黄昏想了想,觉得可以趁这次机会,让叔父亲眼目睹建文旧臣的疯狂,打消他心中的愚忠,若是大捷,趁着朱棣心情好,请他放了黄观也未尝不可。

    拿着牙杯和刷牙狂奔而出,果然在照壁前看见两名锦衣卫。

    叔父黄观正在欣赏照壁。

    黄昏狂奔而至。

    拜下。

    “叔父可还安好?”

    黄观发现自己这侄儿手上还有牙杯和刷牙,心中微暖,感情这孩子正在洗漱,却即刻奔来拜见自己,孝心可嘉。

    上前将黄昏扶起来,笑道:“在诏狱里有吃有喝,有书看,甚是不错。”

    后面两锦衣卫心里腹诽。

    你在诏狱里就是大爷。

    其中一人上前,“黄镇抚使,我等奉陛下旨意,送黄侍中前来参加您的婚宴,婚宴结束后,还要请他归去,请您在意着些。”

    意思说您看着他一点,别让他跑了,到时候大家都不好做人。

    黄昏笑眯眯的让一旁的小厮递了两个红包。

    道:“两位放心,若是不嫌弃,就在府中吃过酒宴再走?”

    那人苦笑,“有差事在身,谢过黄镇抚使好意了。”

    黄昏也不挽留。

    今日在府中吃酒席的人,每一个人的身份和立场都是查了的,邀请这两名缇骑也是面子话,黄昏可不敢担这个风险。

    送走两名锦衣卫,黄昏带着黄观前往内院。

    一边走一边介绍。

    来到那座栽种了各色莲花的池塘畔时,黄观见着了池塘中的那座凉亭,倒吸了一口凉气,惊诧莫名:“我要没看错,是用琉璃修建的?”

    这得耗资多少!

    黄昏笑着解释:“确实是的,用琉璃修建这座凉亭,其实就是图个风雅,夏夜晴空朗朗时,月朗星稀,又或者是繁星满天之际,在凉亭中放一塌,搁置冰块,燃上檀香,仰卧榻上,看漫天星光,想来是很美的,若是惓了,拉下凉亭四角的窗帘,也能一夜到天明。”

    又道:“春秋季节也能听雨赏荷。”

    黄观叹为观止。

    人呐,都有个炫耀心理,所以才有衣锦还乡之说。

    黄昏带着黄观参观了整座庄园。

    黄观是见过大场面的。

    还是感到震惊。

    说,你这座宅邸,怕是要价值三万多两,装潢也是不错,又说在琉璃的运用上别出心裁,煞是让人惊艳,不过缺少了一些假山假石,房中的字画古往亦是极少。

    言下之下,没有书香世界的底蕴。

    黄昏呵呵笑道:“确实如此,不过叔父不用担心,要不了几年,这些都会有的,至于这座府邸的价值,随着侄儿这一重新装修,没有五万两我是不卖的。”

    仅是那座凉亭,就得值几千两。

    琉璃在大明很贵。

    这是黄昏这一次用来宣扬钟山工厂琉璃产品的营销手段,另外一个手段就是婚宴用的酒杯:通过铸模浇筑出来的高脚杯。

    高脚杯很难吹型,通过铸模批量生产更快。

    黄观讶然不解,“这才一年多时间,你竟然赚了这么多钱,还不耽误仕途?”

    人各有志。

    黄观忠君,但庆幸的是他并不绝对迂腐,否则黄昏在朱棣手下出仕,会被他骂死,说不准还会逐出宗祠——在封建时代,可别小看宗祠家谱上的那个名字。

    很重要。

    黄昏若是被逐出宗祠,基本上也就别想走上仕途巅峰了。

    黄昏带着叔父继续参观婚里准备现场,刚笑着说了时代商行的事情,撞见一起操持今日婚宴的吴溥夫妻,于是引见双方。

    其实双方彼此是认识的。

    寒暄之后,黄观感谢吴溥对侄儿的照顾,吴溥则是称赞黄观的高风亮节——这一点可以看出吴溥的大度,他作为建文朝中举的臣子,在朱棣手下出仕,却在称赞黄观,这相当于是在自扇巴掌。

    但他毫不在意。

    黄观于是对吴溥感官大好,叹道:“有德润兄看着黄昏,我也放心了。”

    吴溥,字德润。

    随着黄观的到来,婚宴的流程又要稍事修改,原本吴溥夫妻要作为长辈接受新人的敬酒敬茶,现在都得改成黄观。

    吴溥告罪一生,带着妻子吴李氏去忙。

    黄昏把黄观带到书房,简单的说了今天婚礼的状况,听得黄观瞠目结舌,“驸马梅殷真是大气魄,可惜非公耳,为一己之私,实在可悲可叹。”

    黄昏反问,“叔父,你以为当今天下,还在守着建文帝的,有几个和你一样?”

    谁不是为自己的利益。

    黄观被噎了一下,无言反驳。

    时间紧迫,恰好吴与弼跑过来,说黄昏哥哥,都已经准备好了,你也赶紧过去换了衣服,祭拜了祖先后,咱们要去迎亲了呐。

    婚礼当日,男女方都要祭拜祖先。

    徐妙锦那边当然方便。

    可黄昏这边没办法,只能在大堂前摆设黄家祖先灵位——这个其实很考量黄昏,他根本就不知道黄家祖先有哪些。

    好在南镇抚司镇抚使的官职起了作用。

    他早早就去了户部和吏部,通过黄观在户部吏部的资料,查找到了黄家祖先,这才搞定这件事。

    既然黄观来了,也是要去祭祖的。

    黄昏去穿上的大红新郎袍,和黄观一起祭拜祖先,完毕后黄观笑着说,“你就去迎亲罢,我去书房里喝喝茶,嗯,对了,先说一下,中午吃了酒宴后,我想出城去给你婶儿她们上几柱香。”

    黄昏点头,“叔父你自去,这两日朱棣没空理你,也请帮侄儿带些香蜡纸钱给婶儿和妹妹她们。”

    黄观自去。

    因为此事说媒的是吴溥,他要在府邸里招待宾客,于是只好让吴李氏随同一起去迎亲,好在吴李氏虽然没当过媒婆,当婚礼见得多,喜娘一职还是能胜任的。

    倒也应付得过来。

    来到照壁后的大院子里,等待着吉时,随着“吉时已到”的高声宣喊,小厮们立即以净茶、四色糕点供“轿神”。

    旋即炮仗,大红灯笼开路,身后的大队人马跟上,乐班的声立即响起。

    因是京中最好乐班,唢呐声冠盖全场。

    百鸟朝凤!

    端的是喜庆。

    黄昏看着那八抬大轿一巅一巅,心头荡漾着。

    迎亲!
………………………………

第一百九十九章 送亲

    古代迎亲和现代不同。

    新郎是不去的。

    尽管黄昏想去,可还是得尊重世俗。

    他只能在家里等。

    不过迎亲嘉宾还是需要一位的,这位嘉宾得有身份地位,还得有才华,所以黄昏找到高贤宁,让他去往徐府。

    高贤宁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乐班吹吹打打,花轿红艳如霞,鞭炮噼里啪啦。

    按照早设计好的路线和时速,穿大街小巷,迎亲队伍奔向徐府。

    徐府。

    徐妙锦大红婚服,坐在梳妆台前,由喜娘用无色棉纱线绞去脸上汗毛,俗称“开面”,当然,这就是个形式过程。

    徐妙锦那光滑如玉的面上,哪有汗毛。

    除长嫂徐杨氏、二嫂徐李氏、小妹皆坐在一旁外,还有两名妇人。

    一位是当今徐皇后。

    今日身着常服,笑意吟吟的看着三妹开面。

    越看越喜欢。

    倒也是怪了,三妹年岁越大一点,越是好看。

    她是真开心。

    三妹二十三了,老姑娘。

    如今嫁了。

    还是嫁给自己和夫君朱棣都非常喜欢青睐的新锐朝臣黄昏,只要黄昏今后不行差踏错,三妹这一生也能幸福安康。

    除了徐皇后,还有个妇人。

    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身着华服,只不过面相和徐妙锦徐皇后不大相同,脸要尖锐一些,五官更犀利一点,颧骨突出而无肉。

    俗称的尖酸刻薄相。

    这位妇人的身份也不简单。

    徐达次女,代王妃子,按照野史记载名字叫徐妙清,此次三妹大婚,代王妃从大同府赶回应天——建文元年被贬为庶人,朱棣登基后恢复爵位的代王朱桂没来。

    徐家女子尽聚一堂。

    大家看着徐妙锦开面,谁不是笑意盈盈,可徐家四妹也是个没谁了,这大喜日子,依然寒冰着脸,也没人在意。

    她就这性情。

    大门方向忽然响起鞭炮声,徐妙锦开面也已结束。

    徐皇后上前拉着三妹的手,眼里泪光隐隐,“今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姐姐送你的《内训》,你可要多看看,夫妻和睦才有家和万事兴。”

    徐妙锦点头,“三妹记着姐姐的训诫。”

    徐皇后微微颔首,对旁边的喜娘道:“盖上盖头罢。”

    于是一方大红喜帕拢在徐妙锦头上。

    徐皇后带着诸位姐妹来到院子里,徐辉祖两兄弟站在门口,笑道:“他们在拦轿门要红包,今儿个是三妹大喜之日,由得下人们胡闹了,反正黄昏有钱,待搜轿之后,就开起嫁酒罢。”

    徐皇后颔首笑道:“善。”

    在徐皇后带领人,一家人来到照壁前的轿厅,发现迎亲队伍发了红包后进来,将轿子朝门而放,又有府中下人燃着红烛、持铜镜照向轿子里面。

    这就是搜轿。

    谓之驱逐匿藏轿内的冤鬼。

    仪式流程走完,照壁后面的大院和各个院子里的酒水席上,厨子和奴仆奔跑着上酒菜,徐皇后带着徐辉祖兄弟来到徐府中堂。

    这里也有几桌,全是徐家正亲。

    有奴仆已经捧了三罐子昨日从地下挖出来的老酒女儿红,徐皇后当然不会亲自去倒酒,徐辉祖和徐膺绪两人给每位正亲满酒之后,徐皇后说了番话意思意思,然后大家共同举杯。

    有徐皇后压场,在座亲戚与有荣焉。

    饮酒之后,留下徐膺绪在中堂陪正亲开吃,徐皇后又带着徐辉祖赶到徐妙锦的院子里,恰好吉时,于是徐皇后笑说,辉祖,你这当舅子的该出力了。

    徐辉祖笑着说也不知道三妹最近胖没有。

    徐妙锦人在红帕下,啐了一句,长兄休要说笑。

    徐辉祖哈哈大笑。

    来到徐妙锦身前,背过身,蹲下,“三妹,走吧,嫁人了呢。”

    徐妙锦在绯春牵引下,趴在徐辉祖背上。

    徐辉祖虽然前些日子饮酒甚多,但终究是个儒将,一个大男人背一个女子,并不算很吃力——只是并不算而已。

    从徐妙锦的院子到轿厅,曲曲折折下来,少说也有三四百米。

    到轿厅之时,徐辉祖已是满身大汗。

    轿厅之畔,守着迎亲嘉宾高贤宁,担任喜娘的吴李氏,见新娘子出来了,吴李氏立即笑着说,请新娘子上轿。

    按照传统,徐妙锦此刻应该拉着母亲的手哭一番的。

    但徐达的妻妾早死了。

    徐妙锦不是矫揉造作的人,刻意哭啼有些为难她,不过当她拉着徐皇后的手,忽然间,无须任何言语,便泪流满面。

    徐皇后亦是哽咽起来。

    两姐妹拉着手,隔着红帕,相顾无言唯有泪流。

    一旁的徐辉祖见状,深呼吸了一口气,感觉压不住情绪,于是抬头望天。

    徐皇后怕失了皇后仪态,轻轻推了推徐妙锦,说:“去吧去吧,耽误了吉时可不好,咱们姐妹以后还多有相见之时,想家了,随时回来就行。”

    徐辉祖也在一旁强颜欢笑,“黄昏敢欺负你,就回来告诉大兄,就算喝醉了酒,打他十个黄昏也是绰绰有余。”

    徐妙锦微微对两人鞠躬,上轿。

    吴李氏高喊起轿。

    徐皇后也转身,对徐辉祖道:“你是骑马去吗?”

    女方家要送亲。

    今日送亲的主角是徐皇后,但徐辉祖作为大舅子,也得去男方家,温言道:“好。”

    徐皇后上了轿厅旁边的另外一定八抬大轿。

    徐辉祖则上马。

    有些诡异的是,马上挂了柄剑……哪怕是作为儒将,这个配置在妹妹的婚礼上,也有些不太妥当,倒也没人敢议论。

    徐辉祖以询问的眼光看向马前的许吟等人。

    许吟颔首,暗暗拍了拍腰间。

    佩剑了。

    于是出发。

    送亲队伍跟在迎亲队伍后面,徐辉祖骑马陪在徐皇后的轿子一侧,由人牵马而行,对帘子内的徐皇后道:“皇后,若有事发生,你就和三妹躲进婚房,我会保护你们。”

    徐皇后沉默了一阵,“唉,但愿没有罢。”

    她其实有些怨言。

    三妹的大好日子被夫君拿来做文章,黄昏也是一副配合的样子,她能满意?

    只不过这些家国大事,她又不能干涉。

    徐辉祖唯有苦笑。

    怎么可能没有事情发生,大家都已图穷匕见,只差最后一声撕破面皮的刀剑出鞘声了。
………………………………

第二百章 望见京畿

    黄昏一直站在门外等着。

    心中惴惴。

    刚才没多久时间,北镇抚司的缇骑配合天子亲军的卫队,将朱棣送了过来,此刻朱棣就坐在他的书房里。

    叔父黄观已经避到另外一座院子里。

    待新娘过来,朱棣会出来观礼,然后在书房那边的贵宾席意思着吃下喜酒。

    远远听见乐班声音。

    于是暂时按捺下心中的焦虑,准备迎接老婆。

    大门前的街上,已有小厮摆上火盆和马鞍。

    又有小厮给黄昏送了把弓以及三支红箭,这弓不是军队制式的,而是婚礼专用——一般人可拉不开军队制式长弓。

    等下徐妙锦的花轿跨过火盆和马鞍后,黄昏要向轿门射三箭。

    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花轿出现在眼帘。

    翘首以盼的时日终于到来。

    待花轿跨过火盆、马鞍后,黄昏射了三箭。

    花轿在轿厅落轿。

    徐妙锦在绯春和吴李氏的牵引下下轿。

    送亲队伍中,徐皇后和徐辉祖等人也来到了轿厅。

    徐皇后笑看朱棣。

    朱棣微微颔首,目光落向徐辉祖。

    徐辉祖点头回应。

    朱棣笑了笑。

    一系列的民风民俗后,黄昏和徐妙锦来到中堂,此刻早已布置妥当,婚礼司仪高喊请高堂入座,于是徐皇后和黄观两人一左一右落座。

    开始拜堂。

    流程和古装电视剧里的差不多,黄昏成了个麻木的牵线木偶,按照司仪说的照做就行。

    不知为何,在他拜堂那段时间内,内心反而很是平静,就像是在随波逐流的进行一项仪式,只有在拜天地时有一阵幸福感。

    直到新娘被送入洞房后,黄昏才醒悟过来。

    我结婚了。

    大明王朝的黄昏结婚了。

    是的。

    从今以后我不再是单身一人,我也有家室要照顾了——这种感触极其复杂,千言万语难以形容一二。

    婚礼过后是吃喜酒。

    其他宾客都由吴溥去招待,黄昏在书房里陪朱棣,一旁作陪的还有徐皇后,徐辉祖,黄观,高贤宁,纪纲,郑和。

    恰好八人。

    其中徐辉祖和郑和腰间佩剑,纪纲腰配绣春刀。

    在书房外还守着数人。

    狗儿太监、许吟、钱沣等人,以及王顺等宦官高手,还有一位,如今官职比纪纲还高,但待遇确实差得有点远——锦衣卫都指挥使庄敬。

    今日之事后,大家都应该明白,锦衣卫还是纪纲的锦衣卫。

    朱棣示意大家不用拘束,随意吃喝。

    但众人哪敢真随意。

    只有黄观一个人,随意吃喝狂放不羁。

    要不是这是侄儿的婚礼,他都不愿意和朱棣坐一桌,此刻也不把朱棣当天子,该吃吃该喝喝,也绝不看朱棣一眼。

    朱棣心头颇为不爽,又不好发作。

    今日来参加婚宴的人很多,除去南镇抚司的人,应天府衙及京畿所辖县的班子,六部各监各寺的京中中低层官吏几乎来了小半——他们是当然不用害怕被杀的。

    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