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王冠-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年王振,善于钻营人心,又有一番身手。

    管理政事不行。

    且是郑和的人。

    但只要拿捏住他,将来可以让他去海外或者草原那边,组建一个类似锦衣卫、东厂的机构,让他打理,铁血弹压殖民地。

    是个储备干部。

    许吟之流,只能作为自己的护卫。

    至于大舅子麾下钱沣等几个高手,黄昏眼红归眼红,这些人都有一腔壮志,将来可以跟着徐辉祖之流,去沙场建功立业。

    杜金明也要从地方归来,可以在南镇抚司当个中流砥柱。

    等自己高升后,镇抚使一职可以交给他。

    还在北镇抚司诏狱里的叔父黄观,作为六首第一的大三元状元,要么和于谦一样,在大明朝堂管理政事,要么和高贤宁一样,去殖民地当个封建大吏。

    吴溥……

    这肯定是要继续当内阁辅臣。

    沈熙礼?

    这是自己商业帝国的带盐人,他将带着时代商行,成为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巨无霸,劫掠全世界的财富到大明来。

    复盘完毕。

    黄昏看着之上的势力划分,陷入沉思。

    他是真心想快一点结束靖难余晖,然后朱棣就会将重心转移到削藩、立储之上,之后打造出辉煌的永乐盛世。

    而自己就可以好好的打造工业大明。

    当然……

    就有更多的闲心和时间,和妙锦姐姐研究一下怎么留后,嗯,还有绯春。

    其实绯春挺好看。

    娇俏丫鬟的风情。

    别有一番风味。

    就是胸小了点,不像锦姐姐的有容乃大,绯春更像是酸涩青梅,放在后世,属于萝莉和女学生之间的那种欲熟未熟。

    酸酸甜甜亦可口呐。

    放下笔,黄昏压力一点也没有轻松,随着庞瑛之死,局势已经明了许多,从现在开始,也许就是靖难余晖最后一丝光彩。

    也是最惨烈的时候来了。

    不敢丝毫松懈。

    黄昏早就没了身为穿越者的优越心理,实际上能在书上留下大名的,大多不是庸才,尤其是梅殷之流,没点能力,建文帝敢让他领四十万大军坐镇淮安?
………………………………

第一百七十四章 亲情所在之处,便是人间温暖

    厨房那边响起了柴火劈啪声。

    黄昏起身出门。

    走入厨房,发现吴与弼乐呵呵的在烧火,婶儿吴李氏麻利的洗菜切菜,准备炒几盘好菜——炒菜其实出现得较早,《齐民要术》里记载过,但真正作为一门烹饪手段,还是南宋以后才开始盛行。

    黄昏搬了个小凳子挤在吴与弼旁边,笑着说婶儿,炒个辣子鸡哇。

    嗯……

    感觉哪里怪怪的。

    吴李氏不解,“啥辣子鸡?”

    黄昏醒悟,辣椒要十六世纪才传入明朝,现在还没有辣子鸡这个菜,笑着说口误,心里暗暗想着,其实好想吃火锅……

    嗯。

    这个主意可以。

    反正都是要赚钱的,趁着郑和下西洋,自己列一份清单,让他去西洋那边把做火锅需要的辣椒种子带回来种植。

    至于花椒么,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好一个自古以来!

    黄昏心头微微漾起自豪感,我黄某人竭尽一生,只想让数百年后的中国人,在国际争端中,提起亚洲那一堆的小国家,敢拍着胸口吼道:别蹦跶,你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

    酒菜上桌。

    吴与弼是喝不成酒的,小伙子还有一年左右才到束发,黄昏是可以浅斟漫饮几口的,米酒而已,酒精度低得令人发指。

    饮料而已。

    吴溥家是儒家读书人,按说礼仪方面,吴李氏是不能上桌的。

    好在吴溥不是酸儒。

    是以没有这些框框条条,一家人其乐融融。

    吴溥不在,也没人在意食不言寝不语。

    吴李氏慢口细咽,给吴与弼挑了块肉,说多吃些,你都比黄昏矮了一头,再不长点身高,以后怕是要讨不到媳妇儿。

    又对黄昏道:“别怪婶儿碎嘴,婶儿也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想问下,房子找好了吗?”

    担心黄昏误会她想撵黄昏走人。

    黄昏笑眯眯的,“婶儿哪里话,就算是买了新房子,也是想要邀请你和吴叔叔、与弼一起过去住的。”又道:“房子不好买,看上的那座废弃庄园,纪纲要恶心我,基本上买不成了,而买其他的房子,只怕会牵累无辜人。”

    纪纲肯定会从中作梗。

    吴李氏叹了口气,“没想到我等良民,连买个房子都这么难了。”

    吴与弼摇头,“娘,不是这么回事,黄昏哥哥可不是良民,他是官,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和仕途挂钩的,所以才会诸多凶险。”

    娘喊得极其顺溜。

    对这个后娘,吴与弼是打心眼里喜欢。

    吴李氏一想也是,笑着说黄昏现在可是咱家最大的官呢,比你爹的官还大,隔壁的胡广近来总是跑咱家来,有事没事就套近乎,估摸着也是看上黄昏的仕途前景了,倒是搞笑,上次他家媳妇过来串门,还说了景清刺杀陛下那一天时,你们找她家借马,说咱两家也是有过命交情的。

    对于胡广之流,黄昏鄙视有之。

    但要辩证的看待人和事物。

    胡广确实没有气节,但有能力就行,所以永乐盛世到后,胡广确实有能力的话,自己真不介意让这位高升几步。

    饭后,吴李氏洗碗,又给两人烧水准备洗漱。

    黄昏呆在吴与弼书房之中。

    关于新华字典的编撰,吴与弼主打,但很多东西黄昏还需要亲自把关,毕竟吴与弼从无到有的掌控拼音方法,有些地方不能如黄昏那般融会贯通。

    忙到大半夜各自洗漱。

    黄昏在床上辗转难眠。

    骚动!

    提亲已经成功,接下来就是定亲、结婚。

    然后就可以……

    想到这,能不骚动?

    那可是徐妙锦啊。

    最美年华的徐妙锦啊,何况黄昏已经一两年没沾过女色,说句男人的话,他现在有点憋得慌,看母猪都觉得眉清目秀了。

    不行。

    黄昏倏然翻身坐起,那座废弃庄园必须买下来!

    一则告诉纪纲。

    不会畏惧你。

    二则,结婚的刚需的婚房,不买不行。

    黄昏竭尽脑汁。

    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第二日一大早,他就去找到沈熙礼,问:“咱们时代商行,可以动用的资金有多少?”

    沈熙礼作为时代商行的掌舵人,一直官职着政治方面的动向,商不离政,这一直是规则,闻言叹道:“知道你要买房,这几日我已经掌控了资金的流出,但有些扩张必不可少,如今商行这边可以让你拿去买房的资金只有一千余两,买一座庄园杯水车薪,但买一个小宅院,还是可以操纵一番。”

    才一千多两……

    黄昏叹了口气,“先放着,我再想办法。”

    沈熙礼又道:“对了,说个事,赵芳生、张凤阳、苟布三人在你来之前找过我,说知道你最近需要用钱,他们三人近期可以不需要商行的酬劳,我在此也说一句,薪俸也可以给你用,但也是涓涓溪流,难堪大用。”

    黄昏笑着拍了拍沈熙礼的肩头,“不用。”

    起身离开商行。

    思忖良久,决定还是去见一下向宝,看自己昨夜想好的策略能否说动他。

    刚出了商行大门,许吟来了。

    说吴溥请他回去议事。

    回到平康坊,昨夜在文渊阁当值的吴溥双眼通红,在吴李氏的侍候下洗了脸,正在喝粥,看见黄昏后,笑着说:“你一直把我当长辈,我呢,也一直把你当做侄儿,知道你近期为婚房之事发愁,我也没什么能帮上忙,等下淇国公丘福会着人送来三千两白银,你拿去买房子罢。”

    黄昏讶然不解,“吴叔叔你哪里的来的钱,淇国公丘福又为什么要送钱给你?”

    吴溥低头喝粥,“你别管。”

    吴李氏在一旁笑意吟吟,说:“你去买房便是,这钱来得光明正大,就是陛下要管,也说不得什么。”

    黄昏越发惴惴不安,“吴叔你怎么弄的钱?”

    吴溥抬头,岔开话题,“结婚我可不随礼了啊。”

    话音刚落,吴与弼从书房跑出来,“爹,我那些书都要收拾起来,和你的书一起打包吗,你租那个房子我有没有单独的书房——”

    声音曳然而止。

    看见黄昏,心虚的道:“黄昏哥哥你怎么回来了?”

    黄昏懂了。

    眼睛红了。

    租房?

    吴溥肯定是把这座他的院子给卖了,要不然淇国公丘福会送三千两白银过来?

    肯定是买房的钱。

    淇国公丘福倒是聪慧,买了个固定资产,又卖了吴溥和黄昏的人情。

    黄昏红着眼睛倔强的说:“这钱我不要。”

    心里很暖。

    我在大明,不是一个人,我还有亲人。

    吴溥,吴李氏,吴与弼,叔父黄观,妙锦姐姐,都是亲人。

    也是我要珍惜保护的人!

    亲情所在之处,便是人间温暖。
………………………………

第一百七十五章 按揭买房

    黄昏没扭过吴溥,主要是房子已经卖了,合约都签了下来,淇国公丘福的钱也送过来了,接下来就是物色新居暂时租住。

    吴溥要去休息,吴与弼和婶儿吴李氏两人去。

    黄昏去应天府衙。

    有这三千两白银打底,他现在有极大的信心拿下那处废弃庄园。

    向宝看见黄昏又来,叹道:“筹到钱了?”

    又道:“府衙和纪纲的买卖契约,已经准备进入公事流程,你若是想买,最好在今天拿出钱,并且要比纪纲的价格更高一些。”

    从私人感情上来说,向宝也倾向于黄昏。

    毕竟这事成人之美。

    但向宝也不愿意得罪纪纲,所以只要黄昏的价格更高,他干净利落的卖给黄昏,以最快的速度走完流程,纪纲也无话可说。

    黄昏叹道:“钱还不够,但府尹能否考虑另外一个折中办法。”

    向宝不解,“如何折中?”

    黄昏道:“那座废弃庄园,府衙卖给纪纲,是两万一千两白银,其实价格已经偏高,毕竟那座庄园废弃有十余年了,但我明白,它的价值并不差,毕竟地理位置好,比邻国子监,又是京畿繁华地段,若是装修一新,三万两银子完全可以卖到。”

    学区房,又是京城一环路内,两万一千两这个价格真不贵。

    换算成后世购买力。

    就一千五百万左右。

    这座庄园若是装修好,三万两朝上的价格随便卖。

    不过那座庄园要想装修下来,装修出格调,符合它的地理位置和主人家的身份,没个一万两白银你就别想了。

    主要是面积大。

    各种假山、水池、亭桥的重修修缮,都是一笔昂贵开销。

    向宝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

    黄昏道:“我身上凑来凑去,只有两千五百两白银,一次性付清购买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我有个主意,府尹若是得空,我说来一听,看你能否接受。”

    向宝笑了起来,“说说看。”

    黄昏笑道:“这样,那座庄园我确实想买,只不过近期资金不好周转,也不愿意走民间钱庄去弄高利贷,但我有时代商行日进斗金,只要给我时间,买这座庄园根本不难,所以我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我以两千两白银来买——”

    向宝打断他,“黄镇抚使,生意没有这么做的。”

    两万多两的状元,你用两千两来买?

    这……

    陛下也不敢开这种口啊。

    黄昏笑道:“府尹别急,听我说完。我用两千两白银来伏这座庄园的首付,何谓首付?就是第一次付款的钱项,所以称之为首付。”

    这个名词向宝第一次听见,很是新鲜,眼睛一亮,“然后呢?”

    黄昏继续道:“纪纲出的两万一千两白银,也就是说这座庄园对于应天府衙的价值,就是两万一千两白银。感谢府尹的处处照顾,为了笃定此事,我愿意出两万五千两,四千两的差价,这是最强的借口,府尹也不会得罪纪纲。”

    向宝不解,“可你没钱啊。”

    黄昏笑道:“府尹掌控应天城大小事,应该知晓我那时代商行的实力,两万多两白银,真不是难事,只不过现下没有,所以才有这个主意:剩下的四千两,我分期付款。”

    按揭买房啊!

    这可是一个划时代的举动,若是引起群起效应,很可能在十五世纪的大明王朝掀起一股金融浪潮:其实说白了,这和大宗货物交易的首款、尾款差不多。

    只不过更灵活。

    向宝沉吟半晌,“这确实新鲜,而且可行,但是向某尚有一个疑问,府衙只收到你两千两白银,就把那座庄园的地契给你,说句莫介意的话,万一在你没付清剩余款项的时间里,黄镇抚使在仕途上出点什么问题,我们府衙找谁去要钱?”

    黄昏暗暗叹气。

    果然,空手套白狼是不行的,还是得按揭。

    道:“这点府尹不用担心,在我和府衙签订买卖契约之时,我们会约定,若是发生一些意外,导致我黄某人无力支付剩余款项,府衙可将时代商行收为己有。这其实和高利贷一样,用高于贷款的资产来做抵押,所以府衙绝对没有后顾之忧,且多出的四千万,便是府衙分期首款应得的利息,这个利息可不比高利贷差多少。”

    又道:“府尹可以算算。”

    向宝心头默算一阵,觉得此事可行,府衙可凭此买卖,凭空让台账多出数千万的钱来,这个帐可就漂亮到了极点。

    算是政绩一桩。

    还是不放心,问道:“若是按此操作,黄镇抚使多久付清尾款?”

    黄昏想了想,“两年之内罢。”

    又道:“从签订契约后的次月开始,我会着令时代商行那边,每个月向府衙支付一千两白银,共二十四个月支付完毕。”

    向宝眼睛一亮,作为府尹,他太清楚这种操作对于黄昏的好处了。

    他有更多的资金用以周转流动。

    但这对府衙百利无一害。

    又道:“若是滞纳呢?”

    黄昏叹气。

    果然,老子遇到的对手每一个是弱鸡,全是智商满格的配角和反派。

    道:“比如下个月我有事,资金周转不灵,一千两白银没有送上,那就按照千分之五缴纳滞纳保证金,以此累积,如何?”

    这是按揭买房的基本条款,至于是否是千分之五的比例,黄昏已经记不清。

    向宝颔首。

    不得不佩服黄昏,为了买这座庄园,真是绞尽脑汁,而且他的提议很难让人拒绝。

    沉吟着说道:“我去和府衙其他人商议一下,黄镇抚使稍等。”

    说完起身去了公司厅。

    黄昏喝着茶,惬意等着,他知道向宝和府衙其他人会同意——没人和钱过不去,这件事如此操作,府衙的所有人也不会开罪纪纲。

    果不其然。

    片刻后向宝去而复返,颇为振奋,“大家都没有意见,对黄镇抚使的这个点子皆惊为天人,那么我们何时签订契约?”

    “现在。”

    “里面请!”

    半个时辰后,大明王朝第一份按揭购房合同出炉,一种新型的商业购买模式即将在大明掀起狂潮。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商业帝国雏形

    签字画押,盖章。

    尘埃落定。

    黄昏让在府衙外面等候的许吟回了一趟平康坊,把钱带过来交给向宝之后,怀揣着自己的第一件固定资产凭证,先去了时代商行,找到沈熙礼。

    如此这般之后,沈熙礼听得瞠目结舌,“这样也行?”

    黄昏笑道:“当然可以。”

    沈熙礼陷入沉思,忽然冒出一句,“我们也可以。”

    黄昏:“什么意思?”

    沈熙礼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我们目前的盈利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普通民众购买香皂,这个利润不高,但胜在量大,而沐浴露、润肤水虽然利润高,但量少。”

    黄昏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我们也可以将沐浴露和润肤水面向普通民众,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让民众也接受分期付款的方式。”

    沈熙礼问道:“可行?”

    黄昏陷入沉思,许久才道:“这有个问题,我们面对的顾客很多,而我们无法一一甄别哪些人有分期偿还款项的能力。”

    说简单直白点,大明还没有信用系统,分期付款仅限于知根知底的建筑上层。

    沈熙礼想了想,“这个不难,用各种房契田契做抵押。”

    黄昏叹道:“这需要我们有更庞大的队伍,其实做下来得不偿失,这样,分期付款购买这个事情,因为要保证皇室那边的独有性,在没有研发出独属于皇室的品牌之前,暂时不起用,等有了皇室专有品牌,我们再启动这个计划,不过到时候不需要抵押房契和田契,我们和各大坊子的里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让里长出具证明,再找应天府衙操作一番,应该可以施行。”

    沈熙礼眼睛又亮了,“好主意,那我先思忖着,沐浴露和润肤水先暂时不对平民出售,只针对权贵和富贾。”

    又道:“虽然价格很贵,但应天城有钱有权的太多,有些供不应求,确实是洛阳纸贵,东家不考虑涨价?你不是缺钱么?”

    黄昏哈哈一笑,“你比我清楚。”

    沈熙礼笑了。

    黄昏又问道,“关于向周边城市辐射分店的事情做得如何?”

    沈熙礼转身从柜台里拿出一份大明的堪舆图——这可是个宝物,一般人没有,就是当官的也没几个有,这份堪舆图还是黄昏找朱棣要的。

    朱棣本来不想给。

    大明江山堪舆图,这玩意儿可是军事物资,不过在黄昏的利诱下,朱棣还是给了一份没有标准任何兵力分布的堪舆图给黄昏。

    黄昏拿给沈熙礼用。

    沈熙礼指着应天周围的各大城市道:“以应天为核心,周围的经济重镇中,我们都已布局成功,大的城市有两家分店,小的城市有一家分店,钟山下老李负责的工坊已经扩大了三倍有余的规模,保证供给周边城市,因为运费的增加,这些分店的价格比应天这边要贵一成,不过反响依然很好。”

    顿了一下,“接下来就是辐射其他省。”

    黄昏点头,“我只提一个要求,大明疆域之内的所有省中的经济繁华大城,必须要有时代商行的分店,我的意思,凡我大明王旗飘扬之处的大明百姓,都要知晓我时代商行的大名!”

    沈熙礼点头,“大概还需要两年来布局。”

    黄昏笑道:“不急。”

    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如果有闲钱了,可以考虑购买或者自己找人建造大船,到时候准备携带大量物资,跟随国家舰队出访西洋。”

    沈熙礼吃了一惊,“尹庆不是已经出使西洋了吗?”

    黄昏摇头,“别问,听我的就行。”

    沈熙礼懂了。

    沉吟半晌,“这可是个不比全国布局的战略意义小的举动,你放心,就算商行资金周转再艰难,我也要在国家的舰队下西洋之前,给咱们商行弄至少一艘商船,并且要满载货物。”

    有舰队保护,根本不用担心海盗。

    若是一起出使西洋,必将赚得盆钵满盈。

    黄昏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要不然费心费力促成郑和下西洋干嘛?

    家国大义不提,自己也要赚钱的……

    嗯了声,“全权交给你。”

    起身,“这些日子你会很累,等全国布局结束,等下西洋的事情告一段落,你就轻松了,到时候我会聘请更多的商贾天才来辅佐你。”

    沈熙礼神采飞扬。

    这才是他这一生存在的意义,累一点如何?

    千百年后,世人不会只记得沈熙礼的祖上沈万三是元末第一富贾,人们也会说,大明王朝的沈熙礼,是个不弱于商祖范蠡的绝代人物。

    临走之前,黄昏对沈熙礼说了句婚礼赶早。

    沈熙礼笑说恭喜恭喜。

    又去了一趟钟山。

    本以为只是呆一会,哪知这一去,竟然在工坊里呆了一整天,如今的工坊——应该说叫工厂了,规模极大。

    占地百亩,仅是各种工人,就有数百。

    老李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负责生产工艺,而他自己牢牢掌控着材料配方,总领全局,要不然哪能供应各大店铺的货物。

    无色玻璃已经被老刘实验了出来。

    当然,花费巨大。

    仅是用作实验的原材料,老李拿出来账本粗略一算,花费了上千两白银。

    倒也还好。

    无色玻璃已经通过时代商行卖了不少出去。

    只是还没开始盈利。

    毕竟这玩意儿现在算奢侈品,买得起的都是富贵人家,利润大而销量小,要想盈利,大概还要等一两年,待市场发酵成功。

    黄昏多了个心思,觉得可以用自己那座废弃庄园的装修来给无色玻璃打下广告,反正结婚是要大肆宴请的,到时候应天城的那些富贵老爷们看见自己那座庄园,还不惊艳成狗。

    又和老李商讨了沐浴露、润肤水的高端品牌。

    其实就一个套路:换包装。

    之前的包装,要么是用精美瓷瓶,要么是用琉璃瓶。

    都不算高大上。

    黄昏的意思,是要制作出各种色彩的小玻璃瓶,如后世兰蔻用的那种精美瓶子——这就有点卖瓶子的意思了。

    不过有钱人可不在乎这一点。

    所以关于如何制作这个彩色玻璃瓶的事情,黄昏和老李研究了一下午。

    最终还是黄昏出了工艺原料的配方。

    至于各种材料的占比以及工艺流程的改进,都要老李去实验。

    不仅仅是配比的问题。

    还涉及到退火等工艺。

    这又是个耗钱耗时的事情,不过两人清楚,这东西一旦弄出来了,绝对是暴利,而且有助于产品的长远发展。

    所以必须弄。

    黄昏当起了甩手掌柜,索性全数交给老李——又多了个心思。

    下西洋的时候,得让沈熙礼聘请一点西洋工艺人回来。

    至此。

    有负责销售、业务推广的时代商行,有负责产品研发、生产的工厂。

    黄昏的商业帝国堪堪有了雏形。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暴风雨

    奉天殿大朝会上。

    朱棣身着绣“十二纹章”的黄色通天冠服,大马金刀坐在奉天殿中,目光俯视着殿内众臣,在殿门之外,臣子两分,一直绵延到奉天殿外的大广场之中。

    陆续有臣子上奏。

    朱棣一一回复,其实大多要事,早就和六部尚书等人商议妥当后,再到大朝会宣布而已。

    原本以为今日没甚大事。

    准备退朝之际,御史顾佐出列,“臣有奏。”

    朱棣笑了,“顾卿有何事?”

    顾佐孤傲清正,在督察院那边基本不和同僚凑堆子,如今这“顾独坐”的雅号连朱棣也听闻了。

    顾佐朗声道:“应天府衙昨日出售了一座废弃庄园,此庄园价值上万,但府尹向宝却以低到令人发指的两千两的价格,出售给了南镇抚司镇抚使黄昏,此事大有猫腻,恳请陛下下令详查。”

    此言一出,群臣沸腾。

    大家都是当官的,赚钱的门道彼此门清,但你一座价值上万的庄园,竟只卖了两千两白银,也太心狠手辣了点。

    这当中吃了多少回扣?

    站在朝班中的纪纲心头暗爽,顾佐哪知道这些消息,还不是自己着人巧妙的告诉他的。

    这种事,借顾佐这种人比自己弹劾黄昏、向宝更有效果。

    朱棣愣了下,也觉得不可思议。

    两千两?

    想起黄昏找到自己说过的话,说他有办法从向宝那买到房子,只要价格合理,应天府衙不亏钱,自己答应他不干涩。

    但现在才两千两,应天府衙裤子都亏没了。

    扫视一眼,“向宝何在?”

    应天府尹向宝出列,躬身道:“臣在。”

    朱棣冷声叱道:“你不给朕一个解释吗?”

    向宝大声道:“顾御史所言既是事实,又非全部事实,那处庄园卖给黄昏,是经过府衙慎重讨论后决定的,当时黄昏确实只支付了两千两款项——”

    话音未落,群臣再次哗然。

    朱棣咳嗽一声。

    重臣噤声。

    向宝继续道:“但这座庄园真正的成交价格是两万五千两白银,而非顾御史所说的两千两,远远超过了它的价值,应天府衙因此买卖,获利达四千两白银左右。此事有签订的买卖契约佐证。”

    朱棣不解,“那为何黄昏只支付了两千两?”

    向宝解释道:“黄镇抚使因资金周转问题,一时间无法全额支付,是以他提出一个折中方法,用时代商行做抵押,在买卖成立后的两年内,逐月支付,每月支付一两千,最终支付的总额将达到两万五千两白银。若是发生意外无力支付,时代商行就收归为应天府衙所有,若是有事耽搁支付,则下月起,滞纳的金额中,额外支付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群臣面面相觑。

    还能这么操作?

    朱棣也是震惊得不要不要的,黄昏这货脑子灵活啊,这都能想到。

    他有时代商行垫底,每个月一千两白银真不难。

    这个商业模式可以。

    自己也可以借鉴。

    思来想去,觉得这事应天府衙不亏,而且大赚特赚,顾佐的弹劾自然不成立。

    朱棣问群臣,“诸位觉得如何?”

    淇国公丘福站了出来,“买卖一事,本是民间事务,不过此事因为涉及到应天府衙,所以才能在朝堂讨论,如今应天府衙并无亏损,反而大赚,微臣看来,此事向府尹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朱棣笑而不语。

    他知道丘福站出来为向宝说人情的原因。

    靖难余晖之余,立储风波隐然。

    丘福这是在为老二拉拢阵营。

    不过立储之事,朱棣还想再压一压,他想彻底弄倒梅殷之后,再从老大老二中选一个接班人出来。

    连丘福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没意见。

    站在朝班中的纪纲面有苦涩。

    你妹,没想到黄昏搞了这一手,自己昨日得知消息后还大喜过望,没想到黄昏是这种妙招。

    向宝退下。

    朱棣看了一眼狗儿。

    狗儿正要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忽见一人出列,“臣有事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