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王冠-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
先去了白云寺,一无所获,傅洽已在昨日离开。
又去了渔村打探。
知悉详情后,郑和暗道不妙,找了两名内侍高手护送绯春从来时路归往应天,又让许吟带着王振、王顺去追姚楚山。
他留了下来。
黄昏的死活很重要,但建文帝是否真在福建,这更重要,不弄清楚这件事,回到应天没法给朱棣交代,到时候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黄昏带着杜金明等人,没有日夜兼程。
没有马,人熬不住。
何况未来老婆徐妙锦终究是个窈窕女子,不善奔袭。
命重要,老婆也重要。
他明智的选择了昼伏夜行,以此避开锦衣卫的耳目,白日休憩之时,也不选择乡镇,而是在荒郊野外寻找容身之所。
数日之后,进入泉州府辖境,下一步是永春城。
一路危机重重。
为了搞清情报,黄昏让一名叫张良的锦衣卫乔装打扮,担任“斥候”,这一日傍晚他回到山腰上的破庙,带回一个消息,说泉州府锦衣卫卫所的人手已经全部撒了出来,估摸着收到了姚楚山的传书,要堵截黄昏。
黄昏听后一阵头疼。
目前的局势,自己要带领杜金明等九人,保护着徐妙锦,从建文旧臣掌控的福建辖境内,躲开纪纲的锦衣卫回应天,难度不亚于在今时上蜀道。
进退两难。
………………………………
第一百三十四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黄昏头疼之余,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了下去,至少杜金明等人可以完全信任,将杜金明拉到庙外,说出了心中早就制定好的计划。
杜金明听后大惊失色,“不可,太冒险了!”
黄昏沉默了一阵,“我们低估了纪纲对锦衣卫的影响,在这样的局势下,我们不可能从遍布锦衣卫的福建离开,迟早被瓮中捉鳖。”
杜金明知道这是实情。
黄昏继续道:“按照这个计划,你们会更危险,因为目标更大。”
杜金明哂笑,“我们怕死?”
怕死,就不会来救你了。
黄昏笑了,由衷的佩服,“所以我只有一个要求,保护好锦姐姐,你们今日付出的所有牺牲、努力,来日我将百倍以报!”
杜金明迟缓的道:“这个计划不改了?”
黄昏点头,“不改,也许你们会死光,但只要我不死,他们就不敢动锦姐姐,所以这对你们很残酷,很不公平,在这个计划施行之前,我必须得到你们真心的支持。”
杜金明抬头看了看烈日,“残酷吗?不公平吗?”
世道本就如此啊。
徐妙锦天生贵胄,她的命本来就比我们这些人珍贵。
说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
沉默良久,“既然你都说了,我愿意一死保护徐姑娘,可我不能替我那些兄弟做决定,我要和他们商议一番,如何?”
黄昏嗯了声,“这是自然。”
对起身的杜金明道:“进去后,请锦姐姐出来,我有事要和她说。”
杜金明顿了下,忽然回首,“有时候其实我很恨你们这些人,我杜金明和八个锦衣卫兄弟,比不得一个女人吗?”
黄昏沉默了下,“是的。”
真相就是这么残酷。
杜金明却笑了,“好吧,虽然有点心酸,但我还是喜欢你这样的光明磊落。”
说完进庙。
片刻后徐妙锦出来,一路奔走,又没有好的条件让她梳洗换装,光彩照人的徐妙锦成了个普通小女子,神色憔悴了许多。
挨着黄昏坐下,看着山下的田野,轻声道:“出什么事了?”
黄昏笑道:“没事,有我呢,锦姐姐不用担心。”
又道:“其实我最初之前设定的路线只是个幌子,用来试探杜金明的人,如果他们当中有人背叛,那么我们现在恐怕已在险境,这件事没发生,证明杜金明的人可以重用,所以接下来才是我真正的计划。”
徐妙锦哦了一声,“什么计划。”
黄昏低声说了。
徐妙锦愣住,她是何等的冰雪聪慧,立即明白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以及危险性,许久才轻声道:“杜金明他们可能会死完的。”
黄昏叹气,“没办法的事情。”
世间没有尽善完美。
徐妙锦又道:“可是你也会很危险,甚至比我更凶险,一旦出点计划之外的状况,到时候谁也救不了你。”
黄昏柔声道:“锦姐姐,我还没老婆呢。”
徐妙锦没好气伸手戳了戳黄昏的脑门,很有些小女儿情态,啐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想这些事,你这脑瓜子里装的什么啊!”
全是男欢女爱么。
黄昏呵呵笑着,很享受这种亲近,这不就是谈恋爱的节奏嘛。
笑道:“不是,我的意思是,我不会死的,因为我死了,锦姐姐也回不到应天。”
如果黄昏死了,庞瑛和纪纲为了灭口,徐妙锦也得死。
徐妙锦嗯了声,不置可否。
她不怕死。
可不想死,因为她还没看见爱情的模样。
黄昏又道:“这一路行去,锦姐姐务必照顾好自己,若我那边事情办妥,纪纲和庞瑛就只能徒呼奈何,等回到应天——”
黄昏的目光倏然变得无比凶狠,“我要让纪纲明白,他犯了多大的错误,他惹的是这百年间,他绝对不该惹的一个人!”
徐妙锦眼皮狂跳。
这是她第一次看见黄昏这样的眼神。
桀骜自信而充满杀意。
但是……
徐妙锦心里又蹦跳得很慌乱,因为这样的黄昏,实在是太有男子气概。
好在杜金明带着八名锦衣卫出现适时出现。
他站在黄昏前面,沉声道:“我们商议好了,按照你的计划,我们护送徐小姐按照先前制定路线,继续前行。”
黄昏起身,“好。”
杜金明又道:“我们只有一个要求。”
黄昏:“说。”
杜金明轻声道:“如果我们死光死尽,而你回到了应天,希望你能通过你的力量,让我们的孩子去应天读书——嗯,我家是个闺女,读一些书便可,最好能嫁个好人家。”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黄昏动容。
徐妙锦却起身,说道:“如果我能活着回到应天,我去求我长姐,你们的孩子必将入国子监,只要努力,将来可光耀门楣。”
黄昏暗叹,哎哟我的锦姐姐嘞,你凑什么热闹,你这是在打击杜金明等人的自信啊。
苦笑着说:“我不会。”
杜金明冷眼以对,身后八名兄弟更是义愤填膺。
黄昏继续道:“你们要是死光了,我就让你们的孩子自生自灭,所以……”顿了一下,拍了拍杜金明的肩膀,看着其他八人,道:“你们必须活着,我只允许你们最多牺牲三人,不能再多!”
旋即冷道:“如果你们死光了,我便食言,让你们在地下也不能安心。”
沉默。
许久的沉默之后,杜金明几人全都笑了。
这一刻,他们是真的交心了。
齐齐绣春刀出鞘,寒光照铁衣,面目刚毅,大声道:“但有一命所在,必保徐姑娘安全,百户你但去便是,小心行事,你活着,我们才有更多的希望!”
黄昏嗯了声,忽然嬉皮笑脸,“杜总旗,你家闺女多大了,及笄了吗,我看你这张脸不错,想必你闺女长得也很水灵,你看我怎么样?”
杜金明一脚踹出,“去你的,我闺女要嫁给读书人!”
黄昏从地上爬起来,“我就是读书人啊。”
众皆莞尔。
稍事收拾,杜金明九人趁着夜色,拱卫着徐妙锦下山,按照原定路线继续前往永春城,黄昏站在破庙前看着他们的背影,有声音隐隐传来。
“杜总旗,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看我家闺女出嫁啊,张良你呢?”
“看我家小子结婚啊,要不杜总旗,咱俩打个亲家得了?”
“滚犊子!”
有风袭来。
飞鱼服衣袂飘飞。
烈日当空,黄昏竟然觉得有些发冷,不知道怎么回事,山野之间,竟然隐隐有波澜壮阔的声音响起,似有人在唱着歌谣:
风潇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第一百三十五章 狭路相逢权高者胜
黄昏隐然预感,杜金明和张良这两人大概会死。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出发的时候立flag,一般而言,这种操作都是要挂的迹象,不过黄昏并不完全悲观。
姚楚山的追兵大概有数十人,泉州锦衣卫卫所也是一座百户所。
锦衣卫缇骑只有一百人。
说不准还有吃空饷的人。
如此算来,不到一百五十人,要在偌大的泉州围追堵截,难度不小,杜金明他们的机会其实很大,毕竟对方的人力分散开来后,十人以下的小队遭遇,胜算各半。
杜金明吃亏一点,因为要保护徐妙锦。
一旦到了生死相搏的时候,就没人在意徐妙锦的身份了——你徐妙锦是大人物不假,其他锦衣卫就不想活命了?
为了活命,用徐妙锦来制约杜金明也不是不可能。
这是理想状态。
现实比较残酷,泉州锦衣卫和姚楚山的人会分散开来寻找杜金明等人的痕迹,找到之后再合兵以绝对优势截杀。
所以杜金明他们依然是九死一生。
天穹月色微明。
黄昏踩着月色,缓缓前行。
走的上山路。
……
……
走入泉州府辖境后,姚楚山身畔只有两个人,其他人分成小组,寻找黄昏等人路过的痕迹,这几日下来,姚楚山已经查探清楚黄昏等人是昼伏夜出。
所以留下的线索痕迹极不好找,需要在荒郊野岭去搜索。
这大大增加了追击的难度。
庆幸的是,姚楚山一直没跟丢,但也没办法尽快追上,好在姚楚山是昼出夜伏,白天行进速度更快,且有泉州府的锦衣卫在前面堵截,是以在黄昏等人离开泉州府辖境之前,应该能撵到尾巴上。
姚楚山站在破庙前。
身后两名缇骑在破庙里折腾了一阵,出来道:“姚总旗,破庙里确实有人住过,清算了脚印,大概是十人左右。”
姚楚山点头,从怀里掏出福建的堪舆图,在黄昏行进的路线上画了个线,仔细研究良久,才道:“泉州府他们肯定不会去,必定选择最佳路线越过泉州辖境进入漳州府,通知大家,按照这个路线,向着永春城齐头并进,若是发现黄昏等人的踪迹,不要急于出手,等大家汇合之后,再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剿杀之。”
是谁在保护黄昏?
答案很明显。
那位一直被自己打压得像一条狗一般苟延残喘的杜金明!
因为渔村外自己留下的那名缇骑就是死在绣春刀下的,而黄昏当初去白云寺,是便服出行,绣春刀和飞鱼服都在兴化府百户所里。
站在山腰上,望着绵延欺负的小山,暗暗头疼。
福建终究还是太荒僻了。
人烟稀少。
利于躲避而不利于追击,好在己方有兵力优势,且在沿途征用了一些驿站的马匹,对方又是丧家之犬,否则早就追丢了。
深呼吸一口气,为了活命,追吧。
带着两人下山而去。
破庙后面的山巅之上,黄昏笑意吟吟的坐在树荫下的一块大石上,望着山下三骑绝尘而去,颇为得意,姚楚山做梦也没想到,他距离黄昏最近的时候,直线距离不过两三百米。
黄昏坐在石头上时,甚至可以看见姚楚山腰间的绣春刀。
可惜森木所阻,姚楚山看不见黄昏。
那一刻黄昏确实有点后悔的,早知道应该把杜金明等人也留下,在这处破庙设一个伏击,反逃为攻,只要擒贼擒王,杀了姚楚山,其他人都不是事。
遗憾了。
后悔无用,又过了半个时辰,直到烈日当空照的正午时分,黄昏才起身拍了拍衣衫的尘埃,施施然下山。
追兵已在前。
他现在反而是最安全的。
不需要再昼伏夜出了。
黄昏正大光明的前行,在市集外的郊野中,豁然发现一座庄园,是一位当地地主。
黄昏进去找到管家,说想买一匹马代步,老学究模样的管家着人送来一杯凉茶后去请示主家,片刻后将马牵来,黄昏喝了几口凉茶,骑着高价马儿,准备走回头路——姚楚山做梦也不会想到,黄昏会重返兴化府。
刚走出地主家,黄昏迎面就撞见一步行过来讨要凉水解渴的中年锦衣卫。
两人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
谁也不敢异动。
这名锦衣卫是姚楚山的人!
他当然认识黄昏。
黄昏暗叫不好,对方是吃这门饭的人,手中还有绣春刀,有道是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何况自己的身体只是个束发青年,又没有正儿八经的练过武术,在对面看来,就是个束手待毙的弱鸡。
怎么办?
在那一瞬间,黄昏脑海里浮起了数个方案,都被推翻。
那名锦衣卫将手缓缓伸向腰间。
绣春刀眼看要出鞘。
黄昏灵犀突来,笑了起来,“拔刀能杀我么,就算能杀,杀了我之后呢,姚楚山真有能力将你们犯的罪洗白,杀了天子宠臣,纪纲正会继续重用你们?”
摇头,“你们都会被灭口的!”
那名锦衣卫不说话,也没有直接拔出绣春刀。
他知道黄昏说的确实是一种可能。
黄昏轻声道:“你既是锦衣卫,当然应该知道朱允炆对陛下意味着什么,如此重要的事情,他派我来代天巡狩,甚至让靖难功臣郑和作为我的副手,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在陛下心中的分量。”
那名锦衣卫笑道:“死人很轻。”
黄昏点头,“我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你也是,但你也要明白,你是一家之主,我死之后,纪纲会将你们全部灭口,姚楚山承诺的富贵,其实是他一个人的富贵,你们都是用来换取富贵的牺牲品,甚至于你们的家人,也将被连坐!”
补了一刀:“去年应天的各种灭族,你应该有所耳闻。”
那名锦衣卫动摇了。
黄昏见机大喜,只要是人,就有弱点,不敢怠慢,继续道:“我们做个公平的交易,你跟我走,从今以后和杜金明等人一样,成为我黄某人的麾下,待我回到应天,将你也调入应天南镇抚司,或者还有另外一条路。”
黄昏掏出身上一半的钱:“你拿钱走人,就当没看见我。”
那名锦衣卫冷笑,“我杀了你,将你身上的钱带走,远遁他方隐姓埋名,一样可以过逍遥日子。”
黄昏摇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地主庭院,院门口有好几个奴仆对着这边张望,忌惮于飞鱼服绣春刀,不敢出声,黄昏道:“那你得杀很多人,出现这种大案,你觉得你跑得了?”
跑不了!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我再说最后一句:你知道杜金明他们明知九死一生也要保护我的原因吗,很简单,因为我有能力将他们带到应天,脱离福建这个穷乡僻壤,现在对于你而言,也是改变人生,甚至改变你整个家族命运的机会,你自己选择罢,是杀我,还是护送我回兴化府,皆在你一念之间。”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张定边
那名锦衣卫依然握刀:“我凭什么相信你?”
黄昏头疼。
这还确实是个问题,他的担心很实在。
万一黄昏不守信,到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任凭黄昏宰割,所以杀掉黄昏,貌似是他最为保险的选择。
想了想,“确实,空口无凭,就算是立下证据也是脱了裤子放屁,所以我没办法在言语上承诺什么,但你要明白,我对杜金明等人,亦是言语承诺。”
那名锦衣卫陷入沉思。
身后地主庭院里,当家的地主终于现身,一身青色华服的中年人,竟有点江湖侠气,身后跟着老学究管家和两名佩剑的短襟青年,来到院门口,仔细看了一阵,忽然对身后的两人低声说了几句。
片刻之后,庄园内哗的一下涌出十多号人。
黄昏和那名锦衣卫被团团围住。
这下两人都懵逼了。
卧槽,什么状况?
区区一个地主,竟然养了这么多打手,而且人手都有刀剑,甚至其中有人穿戴了比较简陋的盔甲——这尼玛是要造反啊。
民间禁兵。
盔甲犹甚。
泉州府的这个小地主怕是大有来历!
可惜黄昏思绪还没转过去,眼前一黑头一沉,从马上栽了下来。
晕了!
那名锦衣卫大骇,绣春刀出鞘,“你等作甚,敢杀官不成!”
身穿青色华服的中年人负手来到人圈里,蹲下来检查了一番黄昏,回头对老学究管家乐道:“这蒙汗药效果不错啊。”
老学究管家嘿嘿贼笑。
也是个雏儿,这偏僻地方,敢随意找人买马,一看就是怀揣巨款的肥肉。
中年人起身,看向锦衣卫缇骑,“这个年轻人能让锦衣卫追缉到这等偏僻之所来,大概身份不凡,巧了,我们原本只是觊觎他身上的金银,现在还能靠他赚一大笔钱,倒是你,原本我们是不愿意沾惹锦衣卫的,可既然被发现了,那么没办法,你也一并去地牢罢。”
那名锦衣卫急声道:“你们究竟是谁?”
有武器有盔甲。
这尼玛怕不是一位藩王……但大明天下有这么寒碜的藩王?
中年人呵呵笑了起来,“鄙人张扬,无名之辈。”
那名锦衣卫颓然的收了绣春刀,不作无谓挣扎,有黄昏这个天子宠臣在,并不一定会死,“你们求财的话,我可以配合。”
张扬点头,“不错,识时务者为俊杰,,你等是朱家鹰犬,落在我手上,不叫枉死,须知我祖上乃是大义皇帝之义弟。”
锦衣卫骇然,“张定边?张必先?”
大义皇帝就是陈友谅,定国号汉,年号大义,他的两位义弟就是张定边和张必先。
张扬笑而不语,挥手。
麾下拥上去,将锦衣卫缇骑拿下之后,和黄昏一起五花大绑,带入庄园后面,打开一座秘门,丢入暗无天日的地牢之中。
又有人在老学究管家的指挥下清理现场。
片刻之后一切如初。
没人知道,这座繁华庄园外曾经发生了大事。
庄园内的大堂上,悬挂着一张牌匾,上书忠义两字,张扬坐在椅子上喝着凉茶,对坐在下位的老学究管家道:“这事怎么看?”
老学究管家沉吟片刻,“先前密报,说从兴化府那边过来了大批锦衣卫,看其规模,应该是兴化百户所的锦衣卫倾巢而出,可以推断出,这位束发青年绝非一般的朝廷钦犯,有可能是建文旧臣或者追随建文的皇亲国戚,但也有可能是和我们一样身份的人。”
张扬嗯了一声,“待他醒了,一问便知。”
老学究管家略有担忧,“还有一种可能。”
张扬挑眉,“你是怀疑我们这里暴露了?这些人不过是打着幌子过来侦察,要不了多久就会对我们下手?”
老学究管家摇头,“这也是可能,但我担心另外一件事,先前在兴化府的兄弟传回来消息,说朱棣让郑和去了兴化府,我怀疑这两人和郑和有关系。”
张扬精神一振,“郑和为什么要来兴化府?”
老学究管家浑浊的眼眸里闪耀着睿智,“能让马三保来兴化府的事情不多,结合种种迹象,极可能和失踪的建文帝有关。”
张扬若有所思,“这人是建文帝的随从?”
老学究管家叹道:“一问便知。”
张扬喝了口凉茶,盖上茶盏,眯缝着眼想了想,笑道:“不急,先晾他几天,过几日再酷刑拷问比较容易开口,你先着人去灵源山告知爷爷,看他老人家有什么指示。”
老学究管家立即起身,“我这便去办。”
走了几步又顿住,回首道:“少主,我们还是需要多做筹谋,毕竟老爷子已经不问世事,坠心佛理,只怕不会有什么意见。”
张扬颔首,“我知晓,先去办罢。”
……
……
黄昏幽幽醒来,发现自己处身于一座牢房,周围一片幽暗,只有走道上的油灯安静的燃烧,泛出昏黄的光。
很安静。
这一次是真正的成了阶下囚。
关键是不知道敌人是谁。
这就尴尬了。
老子一番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是个二百五,反而着了别人的道。
着实扎心。
对面牢房里盘膝坐着一名囚犯,只是先前和黄昏对峙的锦衣卫缇骑,绣春刀已经被缴,飞鱼服还穿在身上,隔着护栏和走道默默的看着黄昏。
黄昏咳嗽一声,“兄弟贵姓?”
那名锦衣卫缇骑苦笑:“免贵,姓于,名彦良。”
黄昏哦了声,“我晕了多久,现在是怎么个情况,这个庄园的主人到底是什么来头,是啸聚山林的绿林好汉?”
于彦良淡然道:“元末枭雄之后。”
黄昏讶然,“你怎么知道的?”
于彦良,“他说的。”
又补充道:“显然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必死无疑,所以没什么忌惮,自曝是大义皇帝的义弟后人,主家姓张,也不知是张定边还是张必先的后人。”
黄昏:“……”
尼玛。
这大明天下不小啊,怎么到处都能碰见历史名人,无巧不成书,这都成了几本书了,在应天随随便便遇见个小女孩是唐赛儿,现在在泉州府随随便便被人抓入地牢,竟然又是张定边的后人。
这里是泉州。
在泉州地境内的陈友谅义弟,只能是张定边。
张定边可不是一般人。
………………………………
第一百三十七章 队长别开枪,自己人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辈出。
从账面上比起秦末来,星光似乎稍微黯然一点,主要是秦末有个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宛若明月天挂,光照千年,又有张良韩信之流飞星伴月。
至于刘邦和朱元璋谁更开挂,个人以为当然是后者。
元末枭雄有好几人,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徐寿辉、韩林儿,这当中有资格和朱元璋比较的只有陈友谅一人。
其余人都是陪读。
朱元璋开国,少不了猛将谋臣,谋臣之中,有一个千古闻名的刘伯温,猛将之中,声名显豁的有徐达、常遇春、汤和、蓝玉、傅友德、李文忠、廖永忠等人。
这几人完全可以挤进武庙七十二将里。
历史是胜利者的功劳簿。
大明王朝三百余年国祚,史书大书特书,都是朱元璋的这些开国功勋,然而历史不会遗漏,元末的第一猛将不是常遇春。
是张定边。
张定边,沔阳人,出身渔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急公好义。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从陈友谅起义,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
在定鼎天下的一战之中,陈友谅刚愎自用,不停劝阻,执意要和朱元璋一决雌雄,深入如南昌后方空虚,又中了朱文正的诈降之计,撤兵进入鄱阳湖。
鄱阳湖一战,陈友谅处处受制,又遭受朱元璋的火攻,千钧一发之际,张定边单刀直入,率战舰闯入朱元璋水师之中,连斩三员大将,逼近朱元璋的旗舰,若是一旦成功斩杀朱元璋,只怕会成为史上最为勇猛的以一己之力逆转整个历史的壮举。
可惜。
朱元璋麾下有个常遇春在驰援旗舰,关键时刻张弓搭箭射伤了张定边,率将士拱卫朱元璋,张定边看枭首战术失败,只得率领麾下杀出重围。
这一战,张定边在朱元璋的水师里杀进杀出,如履平地。
若非常遇春……
鬼知道还有没有大明王朝。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头颅中流矢而身亡,全军覆没。
张定边浴血奋战,身披百矢,冒死黑夜驾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逃遁,奔至武昌,立陈友谅的次子陈理为帝,朱元璋乘胜调军围困武昌,陈理幼弱无知,受胡美之诱献城出降。
张定边冒死突围,逐鹿于荆襄之间,知大厦已倾,自感擎天无力,且士卒疲命相从,斗志日趋消沉,于是劝慰士卒,解甲归田,以待机复兴。
从此边改名换姓,辗转流离,后在泉州的灵源山皈依佛门。
享年九十九。
所以黄昏才敢笃定,如果这座庄园的主家是陈友谅义弟之后,只可能是张定边的后人,算了算时间,这位元末第一猛将还活着。
大概也有八十岁左右了。
拳怕少壮。
黄昏觉得自己现在打一百个张定边么得问题,可他的儿孙就不一定,毕竟这玩意儿有个遗传学在里面,不是所有的猛将之后都像李景隆。
话说,别看李景隆在靖难之战的灾难级别表现,这货真是虎父犬子么?
问于彦良,“咱们现在应该统一战线了吧?”
于彦良苦笑不答。
大家都是朱棣麾下的臣子,落在陈友谅残余势力手中,难逃一死,这个时候确实应该团结一心,争取生机。
黄昏又道:“接下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就一点,咱俩别互相扯后腿,只要能活着回去,你也别去跟着姚楚山走向不归路了,去跟杜金明罢。”
于彦良,“你似乎很自信,能活着离开?”
黄昏哈哈一笑,“当然。”
于彦良不解,“你凭什么?”
黄昏神秘兮兮的摇头,“这可不能给你说,相信我就对了。”
有个锤子的自信。
还是走一步看一步,不过有条活命的渠道,不知道能不能尝试一番,关于这点黄昏心里没底,毕竟不能拿小说当历史。
地牢里无日无夜。
有人时刻看守,黄昏和于彦良也无法沟通重要事情。
为了打发孤独,只能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些琐碎,大概知道了于彦良的出身,其祖父竟然还是位元朝致仕的老臣。
数日之后,有人将于彦良带走。
半日后,张扬出现。
带着老学究管家,站在走道上,对黄昏笑着说道:“我很忙,时间不多,所以你赶紧交待罢,也免得上刑,大家都不好看。”
都是体面人,死得体面更好。
黄昏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张将军在灵源山可还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