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王冠-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数人双脚不能沾地,被洪流裹着不由自主的前进,这些人落地的时候一旦没站稳,便逃不了被践踏至死的厄运。

    黄昏头皮发麻,一把抓住吴与弼,另一只手抓住徐妙锦,迅速扫视周围,寻找可以避开人群洪流的角落。

    徐妙锦一手紧紧拽着黄昏,一手拉住脸色煞白吓得腿软的绯春,急声道:“快跑。”

    黄昏急道:“不要慌,不能跟着人群跑!”

    跑不赢的。

    人群洪流恐怖之处在于那瞬间的吞噬力,只要渡过这一关,火灾倒不可怕。

    心中一喜,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个避难场所!

    吼道:“跟我来!”

    拉起三人,从人群里挤过去,紧紧贴在一家已经关门的早食店门上,这期间跌跌撞撞,几人互相拉着的手几次被人群冲开。

    黄昏大喊道:“你们靠拢!”

    同时抢出一步,张开双手将徐妙锦拱卫在怀抱之中,一只手抱住吴与弼的肩膀,一只手紧紧拽在绯春的腰上,欲用身躯筑一道堤坝。

    他是男人,必须站出来保护家人!

    万幸黄昏冷静应对,找到靠边的位置避险,在他刚好形成保护圈的刹那,洪流席卷而至。

    接下来的一幕让人不忍卒观。

    无数人慌乱逃命,混乱之中互相推搡,若是有人被推倒、拌倒,瞬间人流吞噬,长街之上哭喊声、惊叫声交汇在一起,宛然地狱。

    就算是黄昏在最边上结成了保护圈,也依然受到不小的冲击,被撞得浑身发疼,哪怕徐妙锦在怀,也没有心思去感受这梦寐已久的温软。

    洪流奔涌。

    黄昏的手几乎就要被冲开。

    关键时刻,四名大内侍卫保护着徐皇后和宝庆公主迅速靠过来,将两人也塞进保护圈内后,四名大内侍卫连同黄昏一起,重新构筑一道人肉堤坝。

    有四名壮汉加入,保护圈稳固不少。

    好不容易熬到洪流漫过,从火场到黄昏他们所处这个位置之间,地上留下了十数人,皆奄奄一息,长街上血迹森森,一片狼藉。

    惨嚎声,痛苦呻吟声,声声挠人心,血腥扑鼻,惨不忍睹。

    而火势在蔓延。

    好在此刻处于上风口位置,并不算很危险。

    黄昏松了口气,只希望京营士兵和应天府衙兵丁能正确应对,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疏散,在疏散之前,则是要第一时间拦住惊慌的人群洪流。

    京营和应天府衙确实准备万全。

    不知道采用的什么手段,在百米外将人群拦了下来,奔腾汹涌的洪流宛若撞上坚愈钢铁的大坝,人群崩散,如浪花拍岸。

    无数人被后面的挤倒在地,紧随而至的人群蜂拥而上,宛若无尽洪流不断的拍打着大坝,前浪皆被后浪拍散在沙滩上。

    不少人在混乱中倒地,先还能挣扎一两下,但随着不断被人践踏,很快没了声息。

    黄昏对几名大内侍卫道:“撞开这家店门,我们从里面离开。”

    大内侍卫立即行动。

    却猛然听得徐皇后撕心裂肺的惨叫:“你是谁?宝庆呢!”

    黄昏定睛一看眼前,心一沉,完犊子了……被自己等人保护下来的五个人中,除了徐皇后姐妹,丫鬟绯春和吴与弼外,还有个陌生的娇小女童。

    是唐赛儿!

    然而宝庆公主却不见踪影!

    肯定是先前慌乱之中,徐皇后拉住小宝庆的手几次被冲脱,然后又拉错了人,本该拉宝庆公主,却误打误撞拉住了唐赛儿?

    宝庆公主被人流席卷走了!
………………………………

第五十二章 宝庆公主失踪

    众人骤然慌了,一个深宫后院长大的七八岁小女孩,独身一人被恐怖的人群洪流席卷吞噬,下场可想而知。

    徐皇后面色惨白,虽身为皇后,终究是个女子,声音中带着哭腔,若非徐妙锦扶着,几乎站立不住,“快……快……快……”

    说不出话来。

    黄昏理解徐皇后的失态。

    这可是宝庆。

    太祖六十八岁时才生下宝庆,对其疼爱异常,驾崩时甚至因为担心宝庆无人照顾,而免了宝庆生母张美人殉葬。

    朱棣来到应天后,对宝庆也是个宠溺有加。

    她要是出了事……

    以朱棣的铁血手腕,今儿个众人除了徐妙锦两姐妹,其他人都别想活命。

    甚至徐皇后的后位都要受到冲击。

    先进入早食店,冷静安排,道:“娘娘和锦姐姐,你俩带着与弼他们从后门离开,先去徐府等我们的消息。”

    对其中一名侍卫道:“你去保护娘娘。”

    又对另外三人道:“我们循着人流去找公主,希望没事。”

    这时候不能自乱阵脚。

    众人立即行动。

    黄昏和三位大内侍卫立即到街上。

    四人很怕在那些横陈的死伤中看见宝庆公主的身影,却又害怕找不到,如果这里面没有宝庆,那么她必然在远处被京营士卒拦下而乱成一团的人流中。

    想一下就觉得头皮发麻,在那种情况下,宝庆几乎不可能活下来。

    洪流拍在京营士兵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形成的“堤坝”上,无数人被拍死在上面,更多的却是被江湖践踏而死。

    不得不说,京营和应天府衙准备充分,将洪流拦下之后,立即分流疏散,旋即又有大队人马从远处冲来控制火势。

    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绝望。

    长街上并没有宝庆的身影。

    来到人群洪流被阻断的地方,这是最惨烈的地狱,数百人被阻挡在这里,除去已经分流离开的人,现场留下了七八十具尸体。

    几人的心不断下沉……

    满目疮痍。

    尸横遍野形容此刻或者有些过,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几十具平民尸体摆在地上,有些甚至已经不成人形,着实触目惊心。

    黄昏终于知道京营是怎么堵住洪流的了。

    上百名京营士卒手持盾牌形成厚重人墙,形成坚不可摧的堤坝,同时,京营士兵将长枪架在了盾牌前面威慑洪流。

    这完全就是拒马阵!

    手无寸铁的百姓,撞上披甲持盾架枪列阵的军队,后果可想而知。

    当然,架枪本是用来威慑,但大明的京营实在太弱鸡,有一些士卒被洪流吓破了胆,在即将撞上的一刹那竟然没有收枪。

    于是洪流最前面的一波中,甚少有二十来人被长枪穿成了糖葫芦,后面的人见状恐慌,竭力后退时,又形成一堵墙,这才阻断了洪流的继续席卷。

    但后果却是更多的人被踩踏至死。

    不得不承认,京营和应天府衙的应对极为果断而且正确,这样会死不少人,可任由人群洪流席卷下去,死伤只会更恐怖。

    两相权害取其轻。

    黄昏和三名大内侍卫此时如打扫战场的老兵,在尸体堆里挨着挨着寻找,不敢遗漏任何一具尸体。

    有京营士兵上前喝道:“尔等那人,还不速速离开,休要误了性命!”

    一位大内侍卫掏出腰牌上前,和京营士卒小声说了几句,没敢说实情,只说重要人物走散了,那士卒闻言后点点头,“那你们快点。”

    黄昏越来越紧张,最终长吁了口气。

    没有发现宝庆!

    和三位大内侍卫碰头,小声道:“庆幸的是,公主并不在这里,应该是侥幸逃离了洪流,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她。”

    三个大内侍卫精神一振,只要公主还活着,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其中一人小声道:“要不要让京营帮忙?”

    黄昏沉吟一刹,“先别。”

    这个时候不用指望应天府府和京营士卒,他们在为这场惨变的善后绞尽脑汁,哪有心情和精力帮着寻人。

    最重要的是,不敢。

    今夜的应天府有点反常,总感觉这场大火来的诡异,京营作为京畿安防力量,除开维持秩序和治安兵力,其余兵力绝对不能擅动。

    谨防发生更大的乱子。

    黄昏又继续道:“我们分头行动,一人负责一个片区,我先去徐府知会娘娘一声,不管找没找到,一个时辰后都在正阳门外碰头。”

    无人异议。

    时间紧迫,四人立即分开行动。

    黄昏心中有不祥的担忧:先前的混乱中,宝庆很可能被人趁乱拐了,超过一个时辰找不到她的话,只有惊动朱棣。

    经历过这场大变,街上的人早就惊惶四散,此时冷冷清清,只有众多的京营士卒和应天府兵丁、捕快从四方汇聚过来奔向火场。

    黄昏回首看了一眼,火势越来越大,竟然有控制不住的架势。

    这火来得确实诡异啊。

    直奔徐府找到失魂落魄的徐皇后,简单明了的说公主虽然失踪,但至少还活着,这是个好消息,娘娘您先回宫。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朱棣不可能不知道,必然会担心徐皇后的安危。

    徐皇后回宫,吴与弼则和唐赛儿暂时在徐府。

    安排好后,黄昏急忙出发。

    游走在他要搜寻的片区,不放过任何一个女孩子身影,也不放过任何有异常行为的行人,可在偌大的应天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

    街上人已经不多,还有一些看热闹的人,其中主要是火场周围的商户和住家,担心火势控制不住蔓延,站在坊子外面远观。

    只要情形一个不对劲,都是要收拾细软逃命去的。

    如此情形下,那些繁华的花灯此刻便显得极其的冷清,而且讽刺……去岁人看花灯忙,今年花灯看人悲。

    如此寻寻觅觅,黄昏找寻了大半个时辰,眼看正阳门在望,也没看见宝庆的身影,心中只能暗暗祈祷,希望那三个大内侍卫能找到。

    站在正阳门前的广场,周围人来人往,人心惶惶。

    黄昏内心忧郁。

    完了。

    只有惊动朱棣。

    应天城这下又要鸡飞狗跳草木皆兵甚至血流成河了!

    这场大火来得很诡异。

    那么巧,恰好就在自己和徐皇后等人旁边?

    说不是阴谋,谁信。

    可是又有谁知道徐皇后会微服出来赏看花灯呢?

    正阳门大开,此时又有数百京营士卒从门中出来,显然朱棣也知晓了走水的事情,派出部分驻防大内的京营士卒来处理灾情。
………………………………

第五十三章 明教大佬

    黄昏等了许久,没有一个大内侍卫出现。

    那三个人逃了!

    弄丢了公主,后果他们承受不起,索性趁乱潜藏在城内,只等明日天亮,就逃离应京畿命天涯,至于城内的家眷……顾不上了罢。

    人心总有黑暗。

    不是每个人都能心向光明,说到底,人也是一种动物罢了,也有求生本能和自私,只不过随着文明进程,熏陶出忠孝礼义廉耻的道德准则和善恶之分。

    圣贤之所以是圣贤,正因为文化熏陶下,人性光辉的一面覆盖了内心黑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也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充分必要条件。

    然而并非人人皆圣人。

    所以有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之争。

    感慨之余,黄昏只能先回徐府,徐妙锦见他归来,上前急声问道:“没找到吗?”

    黄昏摇头。

    如此盛大的节庆日找一个小女孩,不啻于大海捞针,尽人事而已,

    徐妙锦一脸惶然,“那怎么办?”

    黄昏沉吟半晌,目光落在昏昏欲睡的唐赛儿身上,有了主意。

    对徐妙锦道:“锦姐姐,你去找徐皇后,让她别瞒着陛下了,看能否让锦衣卫和应天府衙全力出动寻找宝庆公主,我则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京营应该不会动,朱棣不会这点眼光都没有。

    徐妙锦没了主心骨,只能听从。

    兵分两路。

    万幸因为大火的缘故,大内尚未彻底关了宫禁,徐妙锦带着绯春,在层层通报后,顺利进入紫禁城见到徐皇后。

    黄昏先将吴与弼送回家。

    吴溥正在门口翘首等待。

    黄昏对吴溥说了详情,听得吴溥是满脸煞白,叹道这可是出大事了,黄昏又说,吴叔叔你去找一下应天府尹向宝,把情况给他反应一下。

    上元大火,向宝屁股也擦不干净,若是公主再出事,他的仕途就走到头了,必然竭尽全力帮忙寻找宝庆公主。

    不敢怠慢,吴溥急忙去了。

    黄昏则待着三岁女童唐赛儿上街,和颜悦色的问,你家住在哪里。

    唐赛儿不愧是江湖高手的传人,一个多时辰下来,已经不哭不闹了,闻言奶声奶气的说我家在哪里哪里,大哥哥你要送我回家吗?

    黄昏笑着点头。

    找人这件事,官府不见得比明教厉害。

    唐赛儿说她家在太平门内不远处的富贵山下,那片区域较为繁华,住的大多是小康之家,所以坊名富贵,且靠近刑部,易灯下黑。

    确实比较适合明教高层藏匿。

    出发。

    拉着小女孩的手走在街上,因为距离火灾较远,没受到什么波及,且官府已经全力在控制火势,又没有命令中断灯会,心大的应天人,继续享受一年一度的上元灯节。

    有一句没一句的逗着唐赛儿,在靠近富贵山时,发现身后多了几条尾巴。

    心知肚明,明教的人——唐赛儿以后会是白莲教首领,自诩佛母,她的成功和明教不无关系,一个女子哪那么容易当上首领?

    拼爹啊!

    所以唐赛儿的父母也不是寻常之辈。

    没准就是什么紫衫龙王四大法王左右二使之类的,应天城的明教教众都认识唐赛儿。

    她命好,投对了胎。

    命也不好。

    虽然父母在明教地位高,但太祖朱元璋定国之后,出于种种原因,把明教定性为邪教,明教被逼无奈转入地下发展,后和白莲社等结合,才有了白莲教。

    所以唐赛儿出生就注定了未来。

    唐赛儿在身边,明教的人也不敢拿黄昏怎么样,他大大方方拉着唐赛儿走入富贵山下的富贵坊,找到她家。

    没人。

    估计此刻她父母还在外面满城找她。

    也不急。

    找了个板凳,自顾自的倒了杯茶,没过多久,唐赛儿就开始打瞌睡,黄昏又照顾着她入睡,刚从卧室出来,就看见坊外匆忙赶回来两人。

    一青衫男子,面容有些清瘦,二十五六年纪,颇有侠气。

    一小娘子,正是唐赛儿的母亲张涟,女侠之气英姿飒爽。

    青衫男子抱拳为礼,“在下唐青山,感谢小哥儿送小女归来。这是贱内张涟,先前多有冒犯,还请小哥儿大人不记小人过。”

    伸手不打笑脸人。

    况且有事相求,黄昏笑着还礼,说不打不相识,唐大哥莫要见外。

    自来熟的很。

    张涟先进卧室,片刻后出来,对唐青山微微颔首。

    闺女没事。

    唐青山松了口气,笑眯眯的请黄昏坐下,寒暄之余说了一大堆感激不尽的话,就差点没说无以为报,唯有肝脑涂地了。

    黄昏见火候差不多了,抛出正题,“今夜能够和唐赛儿一起,说起来也是巧合,当时大火,我本来拉着亲戚家一小女孩,不料被人群冲散,匆忙之际拉错了人,也是万幸,没有让拐子遇见唐赛儿。”

    言下之意,我救了你女儿,可是我掉了个人,你若是懂事,就主动提出帮我找人。

    唐青山立即领悟。

    立即起身道:“小哥儿若是信得过在下,不妨告诉在下和你走丢那小女孩的相貌特征,在下不才,在应天城有那么点势力,找个人还是不难。”

    黄昏暗喜。

    不错不错,唐青山做事很有点规矩,像个江湖大哥了。

    将宝庆公主的相貌仔细说了一遍,又道:“这女孩是官宦人家,若是落入拐子之手,只怕后果严重,还请唐大哥不遗余力,若是找到,我定然重谢。”

    唐青山听闻后愣了一下,和张涟对视一眼,“是被刘莫邪跟踪的那个贵妇人身畔的小女孩,我们夫妇早就注意到了,以为是皇亲国戚。”

    黄昏缓缓点头。

    他还记得刘莫邪这个老妇人,可她为何要跟踪徐皇后?

    唐青山沉默许久,权衡了其中的关系,终究还是江湖豪情占了上风,道:“你救我小女,此恩之大非涌泉可报,尽管这件事很可能牵扯进了官场倾轧,但唐某非胆小怕事之人,哪怕这女孩是当朝公主,唐某也要将她找出来,你给我一日时间!”

    这是明教大佬的自信。

    黄昏大喜。

    道:“如此最好,我就说一句,如果唐大哥能找到这位小女孩,千万保密行事,不要被其他人发现,如你所说,我也怀疑这件事涉及到了官场争斗。”

    这场火来的不明不白。

    先前以为是针对他,如今看来,是针对徐皇后和宝庆公主。
………………………………

第五十四章 天子之怒

    在回平康坊的路上,黄昏想了很多。

    刘莫邪为何要跟踪徐皇后。

    这场大火的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没有头绪。

    黄昏隐然有种预感,从最初朱高炽、朱高煦两兄弟的被贬,到今夜的这一场大火,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场无比巨大的阴谋。

    幕后黑手的力量极其恐怖。

    ……

    ……

    “你说什么!”

    朱棣宠溺徐皇后,应允了她微服出去赏看花灯的请求——其实他也是想去的,宫中吃喝,哪有在应天城四处游玩赏灯来得惬意。

    可惜他不能去,作为天子,朱棣心里这点数还是有的。

    下午见了大名、南康等几位公主,聊了一些家常。

    晚上将一众妃嫔召到乾清宫共度上元节打发时间,哪知刚处理失火的事情没多久,徐皇后就跌跌撞撞跑进来。

    一把抱住朱棣的大腿,哭着说宝庆不见了。

    一听宝庆不见了,对平日里极为宠溺的妻子也变了脸色,颤抖着五指指着徐皇后,厉声喝道:“你……你……你说你做的什么事,侍卫呢,都是吃屎的吗!”

    徐皇后嚎啕大哭。

    她终究是个女人。

    丈夫的责难,丢掉小姑子的内疚,将她的心防彻底击碎,身为皇后应有的坚强,都在这一瞬间化为乌有。

    她需要依靠。

    朱棣看在眼里,心中软了一下。

    终究是同床共枕几十年的夫妻了,现在责骂妻子也没什么用,况且这是朕的应天城,谁敢在这里对朕的皇妹如何?

    眼角余光瞥见几个平日里和皇后不太和谐的妃嫔露出喜闻乐见的神态。

    暗暗不爽。

    叹了口气,扶起徐皇后,柔声道:“妙心,你是皇后,是六宫之主一国之母,怎能因一些意外之事如此失态,莫要叫史官写去,徒让后人笑话。”

    徐皇后擦了一把眼泪,抱住朱棣的手,想说话,却抽噎着无法言语。

    朱棣越发心疼。

    这是我的妻子啊,是要陪我白头偕老的人儿。

    怎能让她受委屈。

    大袖一挥,对其他妃嫔怒道:“眼睛瞎了么,都给朕退下!”

    皇后失态,你等还在看笑话?

    妃嫔们急忙下去。

    朱棣递了温水给徐皇后,柔声道:“你想别急,妙心你要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为夫在你身边。”

    我在,则大明就在。

    大明天下,没人能欺负我们夫妻。

    没人!

    徐皇后抽噎着,断断续续说了过程,连黄昏之后的应对措施,也一并说了,倒不是不为黄昏着想,只是在她眼里,黄昏哪比得上小姑子重要。

    朱棣微微颔首。

    黄昏还算冷静。

    嗯……

    不对,这货竟然敢去勾搭妙锦,难道还想和朕做连襟不成!

    反了天他!

    此刻也没心思去深究。

    沉吟半晌,对狗儿太监道:“传朕旨意,着令京营——”

    戛然而止。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

    京营不能动!

    也许这是调虎离山之计,紫禁城这边的安防不能有丝毫松懈。

    改口道:“传朕旨意给应天府尹向宝,应天府衙全力追查宝庆公主的下落,若找不到宝庆,向宝提头来见朕。”

    继续道:“传朕旨意给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南北镇抚司全员出动,全力追查,若是找不到宝庆,让纪纲也提头来见朕。”

    又道:“着令应天府衙和锦衣卫两部,此事密查,不得走漏风声。”

    狗儿太监立即吩咐人去办。

    朱棣沉吟半晌,对狗儿太监说道:“你找人去通知马三保,把他的人手也给我撒出去,务必找到宝庆公主的下落。”

    狗儿又赶紧派了个小太监去。

    朱棣来回走动数步,忽然回头问狗儿,“今夜文渊阁的内阁,何人当值?”

    狗太监急忙答道:“回万岁爷,是解缙和黄淮。”

    朱棣大袖一挥,“去叫来!”

    狗儿刚走没几步,朱棣喊住他,“再着人,召丘福、柳升、朱能、张辅即刻见朕,不得有误!”

    狗太监一听,知道事态严重,哪敢怠慢,急忙去了。

    朱棣这才对徐皇后道:“妙心,你先回宫中歇着,不要多想,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为夫在,就算是将应天城翻个底朝天,我也会把宝庆找回来。”

    徐皇后镇定了许多。

    有些担心,“难道宝庆的失踪还牵连到他阴谋?”

    丈夫先前一连串旨意,不仅仅是简单的找宝庆,否则何至于让文渊阁的黄淮、解缙前来,又召丘福等人即刻进宫。

    男人嘛,在女人面前总是报喜不报忧。

    朱棣也是如此。

    温和笑道:“没事,朕会处理,你先回去。”

    这是他第三次叫徐皇后回去。

    徐皇后不敢忽视,起身行了礼,抹着眼泪在宫女的搀扶下,凄然出了乾清宫,出门前回头看了一眼,发现丈夫一直在目送自己。

    于是又潸然泪下。

    朱棣心疼万分。

    待老婆走远,这才猛然抓起桌子上的一个酒盏,猛然摔落在地,咆哮如雷,“尔等是何居心,真当朕不动刀戈,是软弱可欺么!”

    宝庆要是少了一根毫毛,我杀你个天昏地暗!

    妙心若是因此内疚而身体抱恙,我杀你个流血漂橹!

    现在是朕的天下。

    不是朱允炆的了!

    你们这群人竟然还妄想拥戴旧王。

    乾清宫里杀意如织,朱棣接连摔了酒盏,依然难消盛怒,怒吼一声,“来人。”

    立即匆忙跑进一位太监。

    朱棣铁青着脸,双眸血红,咬牙切齿的道:“传朕旨意,赐朱文圭——”

    朱棣停了下来。

    许久,长叹一口气,让太监下去。

    算了。

    本想赐死朱允炆的幼子朱文圭,以及朱标的儿子朱允熥等人,转念想到也许只是巧合,况且这若是个阴谋,自己赐死了这些人,恰好中了敌人的计谋。

    靖难之后,杀光朱标后代,靖难便成了笑话。

    杀不得。

    朱棣一直是这样的人。

    婊子要当,因为江山必须要坐。

    但牌坊也得有。

    随着紫禁城里朱棣一道道旨意下给连夜进宫的丘福、柳升、张辅、朱能,这些人出城之后,立即牢牢掌控京营四十八卫,一时间整个京畿附近,皆是战马啾啾刀光峭寒铁甲铮铮。

    这一夜,无数人彻夜难眠。
………………………………

第五十五章 双管齐下

    京畿驻防、紫禁城安防水滴不漏。

    有人欢喜有人忧。

    没人知晓,一场本有可能的大乱,悄无声息的消弭于无形之中。

    不提锦衣卫、应天府衙的彻夜忙碌。

    黄昏回家后,吴溥还在等他,锅上蒸着宵夜点心,是隔壁婶儿做的,或是太过饥饿的缘故,吃着格外香。

    有女主人的家让人感觉格外温暖。

    三分饱后,黄昏和吴溥坐在书房里秉烛夜谈。

    吴溥自进入内阁之后,政治嗅觉灵敏了些,轻声说今夜这场大火怕不是一般的走水。

    黄昏说了刘莫邪跟踪徐皇后的事,又问,吴叔叔你可知道刘莫邪。

    吴溥讶然,“你竟然不知道女秀才刘莫邪?”

    黄昏干笑着自嘲,“脑子进水了。”

    吴溥说了刘莫邪的事。

    刘莫邪出生于元末应天城中一个普通读书人家,父母早逝,被膝下无子的舅舅收养,舅舅见她聪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诗词,每次参加文友的诗会总爱带着她。

    有次诗会,诗题是“咏四季花”,刘莫邪也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三秋桂子美钱塘,疏影横斜点素妆。

    十里芙蓉娇出水,春风桃李满庭芳。

    短短四句诗,老练自然,恰到好处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诗意谈不上新奇,但出自九岁小姑娘之手,引得一众文人交相称赞。

    从此,名声不胫而走,成了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后朱元璋破元立明定都应天。

    应天城的歌舞升平中,花信年华的刘莫邪凭诗才和诗名,频频出现于公侯府邸的诗文酒会,成为跻身高级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备受名媛贵妇的倾爱。

    其中便有长公主。

    长公主闲暇之余,又对父亲朱元璋说了这事。

    朱老板白手起家打下基业,是个粗人,却也酷爱附庸风雅,所以才一劲儿修书,听女儿说有这么个女才子,来了兴趣,特意召到殿上面试。

    估摸着也是有如果长得漂亮,不妨就收了的想法。

    可惜的是刘莫邪真不算漂亮。

    至少比不了朱老板后宫嫔妃。

    刘莫邪也争气,相貌不出众没关系,有才就行,在朱老板面前应答自如,被当场赐为女秀才。

    按科举制度,秀才通过县试就可以取得,根本无需朱老板钦命,他亲自赐给刘莫邪一个“女秀才”称号,有点不伦不类。

    但老板发话了,底下员工只好曲意奉承。

    所以刘莫邪在应天城里声名昭著,别看她没有官身,却是见官大三级,一般的官吏还真不敢开罪她。

    黄昏蹙眉深思许久。

    依然没印象。

    看来还是得找人查一下刘莫邪,她跟踪徐皇后,肯定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没准会牵连到长公主。

    而长公主是支持建文帝的……

    好大的漩涡!

    又和吴溥谈了许久,最终确定了战略方针:猥琐发育,别浪。

    吴溥在内阁等待机会。

    黄昏则创业的同时,继续读书,争取科举中第。

    ……

    ……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拜访。

    黄昏从被窝里钻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