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意志惊雷-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五人正是德国党卫军赛佛尔探险队的五名成员,他们分别是博物学家恩斯特赛弗尔、人类学家布鲁诺贝格尔、植物学家和昆虫学家恩斯特克劳泽、地球物理学者卡尔维内特以及探险队的管理者埃德蒙格尔。

    这支由5个人组成的探险队,目的地是中国的西藏。探险队自1938年从德国出前往西藏,为了寻找所谓的亚特兰蒂斯神族的存在,按照原本的计划,他们将在1939年的下半年启程返回德国,但是由于德国与英法之间的关系在那段时间直线下挫,直接导致了探险队无法通过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踏上归家的旅途。

    不过好在194o年的战争之后,英国彻底被打垮,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也借机独立了出去,并且迅在印度国大党主席圣雄甘地的带领下与德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这一行五人的探险队这才算得以返回德国。

    只是,当他们回到德国之后,一切都物是人非了,他们曾经的元阿道夫希特勒已经死去,副元鲁道夫赫斯也不在人世,元赫然已经换成了那个盖世太保的头子海德里希。

    “不用紧张先生们,都坐下吧。”

    海德里希看上去非常随和,尽量表现得让人感觉和蔼可亲,只是他这个人好像什么时候看起来都会给人一种压力,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和蔼可亲这一说。

    “这位是探险队的队长恩斯特赛弗尔!”希姆莱站起来指着五个人当中个子最高的一个介绍到。只见刚刚坐下的赛佛尔立刻又紧张地站了起来。

    “元元好。”

    “赛弗尔队长,你好,恭喜你们完成了日耳曼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探险!”

    海德里希毫不吝啬的用着最高的词汇对赛弗尔他们的行动进行赞美,虽然还不知道这些人到底带回来了什么样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海德里希绝对不会掉以轻心,因为现在有一个人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他的身边,这个人就是李凌!

    李凌,这个自称为华夏神族的男人,也是海德里希唯一看不透的男人,虽然海德里希早就已经把李凌奉若神明,但这也并不妨碍他去关心探险队的情况。因为按照李凌的说法,他是华夏神族,并非亚特兰蒂斯神族,而亚特兰蒂斯神族才是雅利安人真正的祖先。

    “赛弗尔,就由你来介绍一下你们这一次伟大现之旅的结果吧。”

    “好的。”赛弗尔身为一个学者,也许在其他的地方表现都不太好,但只要当说到他负责和研究的这一块,就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我们通过印度穿过锡金,最终抵达了中国的西藏。在那里我们进行了严格的严肃的考察,并采样测量和很多当地人的身体数据,对当地的人文、社会、地理环境都进行的细致的深入的调查,在这一次的调查中,我们总共录制了数万米的胶片,拍摄了数千张照片,还带回来一部当地的从来没有被翻译过的经书。”

    “那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显然,海德里希对这些经过完全没有任何兴趣,他想要得到是结果,是现亚特兰蒂斯神族后裔的结果。

    “元,经过这一次的探险,我们并没有找到关于亚特兰蒂斯神族的文字记载和具体地方。但是我们却现了很多奇怪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都在指向一个目标:具有越人类文明的神秘国度香巴拉王国!而且,我们还知道在那里可能存在一个蕴藏着神秘力量的叫沙姆巴拉的洞穴!”

    一个神秘的国度,一个拥有神秘力量的洞穴,那也许正是亚特兰蒂斯神族后裔们的遗迹。

    赛佛尔的话语让海德里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兴趣,他迫切的想要知道这群人到底都从中国西藏弄到了什么东西!

    整个汇报情况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在两个多小时的情况汇报结束之后,兴奋地海德里希当场就给在场的五个人每人颁了“党卫军荣誉剑”作为其考察行动的表彰。

    “让这几个人去罗森堡先生那里吧,罗森堡先生对这件事才是真正有言权的人!另外,关于前往中国西藏的探险,要继续进行下去,不过我们的目标现在已经明确了,就去找那个什么香巴拉王国,还有那个沙姆巴拉洞德里希整个人都非常的兴奋,甚至有些飘飘然,在那个年代的世界,在那个年代的德国,用现代人的思维根本无法理解他们对于神话,特别是对亚特兰蒂斯神族的传说还有地球轴心的执着追求!

    在能够有机会探寻到真理的时候,他们自然是不会放弃的,这个时候即便是要因为追寻亚特兰蒂斯神族的脚步而放弃已经打下来的众多欧洲领土,恐怕德国人也都不会有任何人有意见,这就是信仰所带来的力量,虽然,这信仰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神话故事!

    未完待续。
………………………………

244 美国的小动作

    去掉科考队返回德国的小插曲,德国与苏联的全部重心其实都在围绕着如何对对方发动突然袭击的问题上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不过,当德国与苏联正在紧张地整军备战的时候,美国同样也没有闲着,罗斯福是不允许他的美国在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前无所作为的!

    作为美国称霸世界最重要的两个敌人,德国和苏联即将发生战争,罗斯福现在必须要赶紧把孤立主义情绪蔓延的美国武装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苏德双方拼出来一个结果之前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出手一次性解决掉这两大障碍。

    作为罗斯福武装美国行动的第一步,在1941年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美国参议院便在罗斯福的授意之下通过了义务兵役法案。

    这项全新的法案规定年龄处于21岁到35岁之间的所有美国人都有应征服兵役的义务,紧接着在参议院通过该法案之后的第二天,罗斯福就迫不及待的将法案送交到众议院进行辩论。

    不过,由于美国的孤立主义情绪实在是由来已久而且根深蒂固,所以,虽然在众议院的讨论之中罗斯福强行通过了这个法案,但是众议院的议员们却依旧给这个法案做了严格的限制,要求不管在任何适合,参加训练的人员总数不得超过90万人。

    虽然听上去90万人很少,但是这才是第一步,任何事情只要有了一个开头,那么接下来的发展就会变得顺利很多,罗斯福要做的就是推动重新武装美国的进程。

    为了让自己的雄心得到强有力的支撑,罗斯福在义务兵役法案刚刚通过,就立刻签署了另外一个法案,该法案授予他自己有权力将美国每一个州独立控制的23万8千人的国民警卫队以及后备军官团的成员在任何时候征召进入军队的权力。

    当然,如果你要是认为这就是罗斯福所有的动作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就在这一天,罗斯福酝酿了很久的一个动作,终于开始付诸行动!

    就在法案签署的当天晚上,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处于国际商业形势的考量,美国政府将拒绝向任何西半球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出售废旧钢铁!

    这一条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禁令,实际上却是罗斯福本人的一个大动作!

    废旧钢铁,美国在下达这条禁令之前有百分之九十是出口到位于东半球的日本,由于日本的钢铁产量严重匮乏,从美国进口废旧钢铁成为了其维持战争机器运转的重要法门。

    现在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禁止向西半球以外的国家出口废旧钢铁,说白了,就是专门针对日本政府的一种措施,可问题是日本现在好像并没有与美国有任何明面上的冲突,美国的这种做法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了,这也立刻就激起了日本政府的强烈抗议。

    除此之外,罗斯福的动作还并没有完全结束,在第二天,罗斯福又突然对军方下达命令,要求从即日起开始尝试解密日本紫色密码!

    罗斯福针对日本的行动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引发两国战争的目的而去的!

    由于日本鬼子的军队在中国的进攻遭到了严重的迟滞,日本人的战略一直没有完全达成,进而导致中国战场牵扯住了大量的日军主力部队,而且日本人也没有从中国得到急需的钢铁、人力、物力、石油!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再切断日本的钢铁进口,这几乎让日本的侵略行动遭受到了重创,这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几乎已经快要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然而,罗斯福治理下的美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没有打算放过日本。

    说白了,当德国与苏联开始火拼的时候,罗斯福要给美国树立一个直接的战争对手,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美国人民从孤立主义中拉出来,这个对手的作用是让美国人警惕起来,让自己的美国政府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插手世界事务。当这个对手被打垮的时候,应当是美国正式向苏联或者德国当中的胜利者发动进攻的时候!

    显然,罗斯福将这个对手,选为了日本!

    已经决定了要对日本动手,但是由于本国民众讨厌战争,所以罗斯福必须倒逼着日本对美国先动手!

    他切断日本的钢铁供应,目的就是要让日本感觉到危机,但,这份危机显然还不足以让日本冒险同美国开战,于是,美国接下来又作出了一个等于是掐断日本战争命脉的举动对日本的海上石油生命线动手!

    美国政府的军舰几乎一夜之间遍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各个重要航道上,不停制造着事端,而所有的无端的挑起的争论或者对所谓不明船只的扣押,目标都是一致的,全是开往日本的满载石油的油轮!

    日本人面对美国政府这种根本就是在挑起战争的举动忍无可忍,他们不断通过驻美国大使提出抗议,不断想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可是美国政府的态度显然是铁了心要与日本为敌!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已经别无选择,日本的石油储备严重不足,如果说他们不能尽快获得石油,那么他们的庞大舰队将会彻底趴窝在港口中,日本的扩张梦想将全面破碎!

    终于,日本人将目光投向了一直想要动手,却因为部队被拖延在中国而迟迟没有动手的东南亚地区,在那里,有他们想要的一切资源,从石油到钢铁再到橡胶!

    但是日本如果进攻东南亚,却要冒着非常大的风险,因为在东南亚的各种老牌帝国主义势力错综复杂,如果日本贸然进攻东南亚,几乎等同于同时对美国、英国、葡萄牙、荷兰、法国等等国家开战,这种结果,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显然,现在美国政府正在逼着日本走向这条几乎与全世界为敌的道路

    未完待续。
………………………………

245 突击步枪

    “部队要抓紧时间训练,现在还是不行,还差的太远了!”

    从第三摩步旅的训练场回来,李凌扔给邦格特上校的意见只有这短短的一句话,可以说这是直接在打邦格特的脸。

    第三摩步旅并不是第四摩步旅那种刚组建的部队,而且这个旅一直都是邦格特在带,可以说这是除了第一坦克旅之外整个华夏一师当中本应该最精锐也是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可是,李凌却直接评价是差得太远了

    离开第三摩步旅,李凌没有再继续转悠,作为整个华夏一师仅有的两支摩托化步兵,其实李凌只需要看一个就已经能够知道全部的情况了。

    而现在,他匆匆忙忙的返回师部,其实是因为他在第三摩步旅的训练场上,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一个自己本不应该忘记的可偏偏就给忘了的事情!

    返回师部,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些白纸开始画图,这一份图纸他画了整整三个小时,每一笔都画的非常精确!

    随后,他随便吃了一点点东西,就带着自己刚刚画出来的图纸踏上了飞往柏林的飞机。

    当天下午,飞抵柏林,李凌匆忙找到凯特尔这个德**方的最高负责人,见到凯特尔的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自动步枪的设计方案是哪个公司在负责?”

    “啊?”

    刚刚开完会坐下来吃着不知道应该算午饭还是晚饭的威廉・凯特尔被李凌这么冷不丁的一个问题问的差点将吃到最里面的饭全部都喷出来。

    “快说啊,到底是哪个公司在负责,很紧急,非常紧急!”

    “额,应该是黑内尔公司吧,具体的我记不太清了,你怎么突然想起来”

    没等凯特尔说完话,李凌又是一溜烟的没了影子,显然,这家伙已经出去了,他正在最高统帅部内找人立刻带自己去黑内尔公司。

    几番周折,辗转终于抵达黑内尔公司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虽然黑内尔公司的研发部门都已经准备收拾东西下班回家了,可看到李凌这样身穿上将军装的德军高层过来,他们哪里还敢有半点空闲?

    “你们在负责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

    “是的长官,我们有负责下一代步枪的研发,不过现在我们正在研制子弹,距离步枪研发还有一段距离。子弹的研制工作已经快完成了。”

    搞科研的德国人总是有些死板的样子,其实,他们早在1940年年底就已经开始试生产了792*33毫米步枪弹了,只是因为还没有完全对这款新式子弹评估完毕,所以他们就认为子弹的研制工作还没有完全完成。

    不过,李凌却对德国人的这种严谨完全不感冒,或者说,他完全是在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这个研发负责人说的话,他真的信以为这款子弹还没有研制出来。

    “也就是说,你们现在在研制的步枪弹还没有研制出来?那就是可以存在改进的余地了?既然这样的话,那就改成762毫米的啊,不,不要改了。”

    李凌本来是希望将新式子弹的口径改成762毫米口径,但突然又意识到这种想法有些不妥。

    首先,子弹口径缩小的难度要比想象中的困难的多,其次就是的德军大量的武器装备都是792毫米口径,如果下一代步枪弹以762毫米口径为蓝本,那就意味着要么兵工厂同时生产两种并不通用的子弹,要么就全军废除掉庞大的792毫米口径武器,显然,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

    李凌这一个大喘气,倒是把那位研发负责人给吓了一跳,他真的担心这位将军突然头脑发热,要求自己缩小子弹口径,那自己两年的辛苦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对了,给你这个!”

    李凌突然把自己画的那一份图纸交给了项目负责人的手中,把那个项目负责人弄得一愣,但随后就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双眼充满了惊喜与震撼。

    “我在这上面画了两种武器的设计方案,其中一个以额,其中一个是有枪托的设计,而另一款是无枪托的设计,这两款步枪的设计方案你可以看看有没有可取之处,融合一下。不过,就不要按照上面的数据来了,第一个是数据不太准确,第二个是我这设计方案并不是以792毫米口径子弹为蓝本设计的。”

    突击步枪是一个划时代的装备,是一个改变步兵作战形态的装备,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设计研发并且装备突击步枪的国家,他们开创了历史,但开创历史的时间却是在1944年。

    其实突击步枪在德国的立项非常早,只是这种全新的武器需要考虑和综合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所以武器研发的过程非常的艰难。

    黑内尔公司不单单要考虑武器的连发性能,还要减小弹重的同时不损失威力,这款新式的武器要求拥有冲锋枪的射速却要拥有比冲锋枪更远两到三倍的射程,所以,研发子弹是第一步,随后才是研制步枪。

    李凌一直都没怎么与步兵部队有过接触,从一开始到现在,他的重心几乎都扑在了坦克上,直到这一天,他来到第三摩步旅的训练场,看到士兵们扛着长长的步枪跳下装甲车进行伴随作战,半天开上一枪的样子让李凌终于意识到,自己竟然把突击步枪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身为曾经的中**人,蒙眼拆枪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的,李凌也不例外,所以,即便是这么久没有摸过枪了,但他对突击步枪的构造依旧了若指掌。

    想到这一茬的他,立刻就自己动手画出了一代枪王ak…47突击步枪以及比较经典的无枪托95式突击步枪的拆解示意图,紧接着便离开了营区,直奔工厂。

    部队能够早一天用上突击步枪,就意味着在战场上能早一天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这种步枪所带来的并不是简单的步兵对抗上的提升,而是全面的系统的战斗力的提升!

    (未完待续。)
………………………………

246 红场阅兵

    把图纸交给研发项目负责人,李凌有理由相信按照德国的军工研发能力,最迟应该不会迟于1942年年初的时候就能够装备上突击步枪,让这款武器彻底改变整个世界的作战样式。

    搞定了自己能想到的最后一件大事,李凌心里一阵轻松,满心欢喜的他甚至还没忘记又‘设计’了一款针对新式武器的战术背心,好吧,其实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李凌设计的,完全是他照搬的后世解放军普遍装备的那款战术背心

    除了紧张的备战之外,李凌似乎一整个1941年的春天都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但这个春天却并不怎么好过,因为,1941年的这个春天,正经历着欧洲前所未有的寒冬。

    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里,所有的事情似乎都被冻住了,德国各大军工厂的产能都在这个冬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至于海德里希和凯特尔数次都有想要推迟巴巴罗萨计划的心思,如果不是李凌一直坚持绝对不能推迟,怕是这两个人早就不知道把时间推迟到什么时候去了。

    相对于德国,在更靠近北极的苏联,他们则更加悲惨,在这一年,苏联境内冻死饿死的有记录的人数就已经近万人,苏联各大兵工厂更是几乎没有一天是能够全力工作的。

    再加上原本苏联人制定的5月初对德国发动全面攻击的底线有点高,跨度有点大,苏联军工厂到1941年3月下旬甚至都还没有完成原定生产计划的百分之五十,在这种情况下,在1941年的4月初,斯大林终于决定不得不推迟原定的大雷雨计划实施时间,将原定的五月初推迟到五月中旬,向后推迟了半个月的时间。

    不过,此时的斯大林却并不知道,按照大雷雨计划原本的时间节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的时间要比德国早上半个月,原本这是可以直接改变历史走向的事情,却因为这一年的极寒天气不得不推迟到了几乎与德国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间相同的日子!

    命运总是在不停地开着玩笑,当时间来到四月底,苏德双方依旧都还没有发觉到各自的心怀鬼胎,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莫洛托夫竟然在这个时候突然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提出了邀请,邀请他去莫斯科红场参加将要在那里举行的庆祝劳动节的阅兵式。

    对于这样的邀请,里宾特洛甫怎么可能会拒绝?

    他不仅要去,而且还要带着很多人去,只不过,这些人可并不是单纯的去参观阅兵式的,而是要根据这个阅兵式去评估苏联军队各个方面的情况,比如他们的精神面貌,比如他们的战斗意志,当然了,还有他们的武器装备等等。

    不过似乎莫洛托夫可并不是抱着这样的打算去邀请里宾特洛甫的,他的想法倒是挺单纯的,首先,苏德现在还没有撕破脸皮,甚至双方看起来都还是亲密无间的盟友,德国人依旧在从苏联进口大量的石油和矿石,而苏联人同样也从德国进口着先进的坦克发动机。

    其次,此时的苏联已经明确确定了进攻的时间,他们进攻发起的时间被定在了5月20日…21日中的一天,现在把里宾特洛甫邀请过来,其实也是为了寻求一下心理上的刺激,顺路震慑一下这个无知的对手。

    很快,德国方面就做出了回应,里宾特洛甫将带着一行十五人的德国观礼团前往莫斯科红场,参加阅兵式。

    1941年5月1日,这天看起来很平常,但又有些不太平常,莫斯科红场上空有大量的苏联飞机飞过,红场前面的道路上,大量的苏联军人、坦克、火炮、汽车在集结,还有大量的苏联民众组成的游行队伍!

    这是一个以工人和农民为主体的国家,一个以工人和农民为基本的国家,劳动节是他们最为重要的节日,莫斯科红场上彩旗飘飘,欢庆的人们在聆听着他们的领袖斯大林的讲话!

    而站在观礼台上的德国代表团成员们则不停的拿出自己手中的相机在拍照,满脸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身为观礼团的团长的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更是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一直在不停的说着苏联军队的强大,同时还赞叹德国幸好拥有了这么一个强大的盟友,而不是敌人。

    这样的马屁对莫洛托夫之流来说,确实非常受用,而且他本上想要看到的就是希望德国人从心里对自己这支庞大的军队感觉到胆怯,显然,里宾特洛甫的表现成全了莫洛托夫的想法。

    不过呢,显然里宾特洛甫的心里却完全不是这么想的,他今天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苏联人自以为德国对他们完全没有任何戒心,这就足够了!

    阅兵式结束,里宾特洛甫依旧表现得不慌不忙,他淡定的游走在苏联政府的高官中,甚至还参加了当天的晚宴,直到第二天才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他的观礼团搭乘飞机返回德国。

    德国观礼团的离开,让斯大林突然萌生了想要立刻进攻德国的念头,因为里宾特洛甫的表现实在是太怂了,这跟以前的里宾特洛甫简直就是判若两人,以前的里宾特洛甫不管干什么,都带着一种傲慢,今天斯大林第一次见到里宾特洛甫的时候,他依旧带着一股子傲慢,但在阅兵开始之后,里宾特洛甫的态度明显有变化!

    不过,这念头只是一闪而逝,毕竟斯大林想要求的是一个稳字,所以,也不耽误这么几天了。

    但是,他却并不知道,就在里宾特洛甫返回德国之后,他的代表团里的那些德国将军们立马就一头扎进了最高统帅部,开始着手对资料进行汇总,同时对拍摄的照片加紧进行清洗,分析苏联军队的装备。

    除了陆军之外,跟着里宾特洛甫前往苏联的还有一位空军的将领,陆军的人忙得半死,这位空军将领倒是乐得清闲,谁让他一眼就把苏联人的空军看了个透了?

    整个莫斯科红场上空飞过的,全部都是那种老式的飞机,甚至有绝大多数都是双翼飞机,这种飞机在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面前就是一坨连屎都不如的垃圾,苏联空军在这位将军眼中,就是一坨翔(未完待续。)
………………………………

247 虎式坦克

    最后的十几天,李凌几乎是掐着时间在算日子,按照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给出的时间表,巴巴罗萨计划最初的开始时间是5月20日,而后在5月2日这天,里宾特洛甫带着军官们重回德国之后,时间就立刻被提前到了5月15日,虽然仅仅只是提前了5天的时间,但各个参战部队的压力却瞬间增大了很多,华夏一师同样也不例外。

    可原本同样也是计划在20日前后对德国发动突然袭击的苏联,却在这个时候将自己的作战计划给顺延了,时间被调整到了6月下旬。

    苏联人做出这种调整的原因一是军工厂的生产进度再次拖延,而且由于加紧赶工的原因,导致造出来的很多武器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二是铁木辛哥元帅突然发现部队的指挥系统似乎存在着严重的漏洞,部队之间的沟通严重不畅,其三就是因为里宾特洛甫的表现让斯大林完全放下了心,他自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推迟进攻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当时间来到5月10日,距离进攻发起的时间只还有最后五天的时候,李凌再一次在自己的营区里见到了德国元首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的出现让李凌颇感意外,因为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身为一个国家的元首,他不应该是忙的焦头烂额吗?为什么偏偏这么清闲,跑到自己这里来了?

    “老大,爱因斯坦死了,但是另一个你说的那个奥本海默,我的人晚了一步,已经不知所踪了。”

    “晚一步属于正常,美国人知道他们的价值,肯定早就已经被严密保护起来了,这个强求不来的,不过能在美国人的重重保护之下把爱因斯坦弄死,你也真是有够厉害的!”

    李凌说这话是真的对海德里希的本事报以敬佩,可完全没有任何虚情假意的成份在里面。不过,接下来海德里希说的一番话,却让李凌恨不得把之前所有的赞赏都给收回来!

    “其实是一个意外,我们的特工本来弄错了情报,正在前往错误的地点,结果在路上出了意外,发生了车祸,与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撞在了一起,而这辆车上坐着人就包括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应该算是死于车祸的吧。”

    “”

    一阵无语,这应该算是自己踩到了狗屎运还是得算爱因斯坦倒霉透顶了呢?

    不过,管他呢,现在爱因斯坦已经死了,单单凭借奥本海默一个人恐怕短期内是别想研制出原子弹了,而只要美国人还没有研制出原子弹,那么德国就依旧握有优势,双方在一条并不平等的跑道上奔驰。

    “我说海德里希,你亲自跑到我这穷乡僻壤来,就是为了给我说这个发生在大西洋彼岸的一场车祸?你这有点太小题大做了吧。”

    “哦,是这样的,我这边还有一些别的事情。”

    说话间海德里希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拿出来一叠纸,在这叠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名字。

    “呦,你这名单可是有够全的,我两个坦克旅里面的精英车组基本上都让你写全了!怎么,这是打算要给这些人发勋章吗?”

    说着话听起来像是调笑,不过李凌的脸色却非常的阴沉,虽然他心里也清楚海德里希是德国的元首,想要知道自己部队里的情况简直就是易如反掌,而且也没有什么恶意,但是自己的部队被人看个精光,这心中还是非常不爽的。

    “老大,这个名单是我前段时间从凯特尔元帅那里拿过来的,这份名单上的车组我希望全部都能留在国内,而不是派往战场。”

    “你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你要把老子手底下的精英都弄走,然后让老子带着一群新兵蛋子和老兵油子去到战场上跟苏联人拼命?你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好像从来没有做过什么过份的事情吧!而且,你明明知道我们之间有约定,你还要把我的人给抽出去,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感觉这段时间我们之间交往的有些太愉快了?”

    娘希匹,听到海德里希说要把这好几页满满的名单上的人全部都留在德国国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