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意志惊雷-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的油田,获取战略资源,而后再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围剿位于乌克兰的苏军主力部队。”

    “这是一个实施起来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却不允许任何地方出现哪怕一丝一毫的失误,而且当莫斯科遭到进攻的时候,苏军主力肯定会拼死向莫斯科方向突围,这个时候南方集团军群受到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但为了不削弱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南方集团军群又不能增强,所以,实施起来并不轻松。”

    李凌说的这个方案是以前在军校的时候一个师兄的方案,苏德战争是军校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而他师兄的这个方案是为数不多的能打赢的方案,不过,打赢的几率却并不是太高。

    “那另一个方案呢?另一个方案是什么?”

    凯特尔一直在仔细听着李凌说的话,显然这个方案虽然听上去不错,但李凌自己也说了风险很大,那么李凌的下一个方案会不会好一点呢?

    “可是苏军主力并没有集中在乌克兰啊!”

    好吧,保卢斯终于是等不及了,因为李凌说的所有的方案的前提都是以苏军的主力部队在乌克兰为基础,可是根据他掌握的情报,苏军的主力部队是均匀分布在边境线上的,并没有特别集中,而且苏联人的战斗力非常差,根本不足以与德军抗衡。

    (未完待续。)
………………………………

239 兵分四路

    “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战争爆发,即便是他们的主力当时没有在乌克兰,但鉴于乌克兰的重要地位,苏军主力一定会堆积到乌克兰境内,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制定作战计划,不可能只根据现有的情报,也要考虑到战争开始之后会出现的情况。”

    李凌不能说是情报出现了失误,这种事情还是应该私底下去跟负责情报的人沟通,而不是在这种场合下直接说出来,最后只得找了这么个还说得过去的理由。

    “其实话又说回来,我们要进攻苏联,难道就必须直接跟苏联正面对抗吗?其实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先进军中东,夺取丰富的石油资源,然后再与苏联进行决战,只要有充足的石油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李,这个想法他们曾经询问过我,不过根本行不通。”

    李凌刚刚提出想要通过进攻中东地区夺取石油来增加进攻苏联的砝码,却立刻就被海德里希给否决了,因为这一套方案其实早就已经有人提过,而且最高统帅部的人也进行了论证,认为非常有可行性。

    中东都是一些小国家,而且那里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将军们自认为进攻中东地区应该会和进攻波兰、荷兰之流的国家差不多,但是当他们把这个方案上报之后,海德里希就和今天的态度一样,完全没有任何的考虑,直接否决。

    “想要进攻中东,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耳其问题,土耳其实力并不怎么样,而且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不错的,同时也是整个德国唯一的铬矿来源。土耳其对于我们非常重要,但土耳其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虽然他们倾向于跟随我们,但他们依旧是以中立国的身份自居,同时在境内还有英国以及美国的力量。”

    “土耳其之所以一直保持中立,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也包括他们根本就无法选择选边站,如果站在我们这边,那么美国就会毫不留情的解决掉土耳其,而如果站在美国那边,我们也会解决掉他们。”

    “现在我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看上去还是很好的,但实际上李你可能不知道,现在美国对我们提出的一些军购方案都在不停的增加审批难度,而且已经批准的军火交易方案,最近总是在找着各种理由拖延,美国对我们有着相当大的戒心,我们不能动土耳其,也正是因为没法动土耳其,所以从中东地区获取石油也自然成为了一种奢望,因为路已经完全被切断了。我们不可能为了中东的石油就立刻与美国撕破脸皮。”

    美国是一个极度庞大的战争机器,只是它还没有完全转动起来,在这个情况下,谁都不愿意成为这头野兽的开胃菜,至少在现在德国的全面战争实力还不足以同时对抗苏联和美国的时候,德国是绝对不会成为这个出头鸟的。

    进攻中东,德国就会立刻获得大量的石油,如果现在的国际形势还是跟历史上一样,也许这种做法并不会让美国人立马对德国采取制裁手段,可问题是今昔不同往日,英国已经完了,罗斯福是不会放任德国继续强大下去的,现在德国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得对苏联动手,而且没有别的选择!

    “那就通过土耳其去直接进攻高加索地区!”

    头疼,进攻苏联之前先打下中东,从而获得大量的石油资源,绝对是一个百试不爽的手段,可惜因为英国打的太顺利,显然现在美国肯定是要在其中使绊子了,也就是说现在德国其实只能打苏联,而且无论如何都必须得打!

    “从土耳其直接进攻高加索?这不行啊,我们不能打土耳其的。”

    “谁让你打了?别忘了,英国人现在跟我们穿同一双靴子,而美国人则巴不得我们去进攻苏联呢,至于土耳其人,他们恐怕最恨的就是苏联了,所以,我们只需要将我们的部队部署在土耳其就行了,不管是美国人还是土耳其人,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进攻苏联,那么他们肯定不会有任何意见的,而且还会替我们保密。”

    “但是这个方案有一个问题比较重要,那就是从土耳其过境的部队,什么时候切入战场,从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地区突入苏联境内!为了保证这支部队起到足够大的作用,南方集团军群应该摆出一副在乌克兰与苏联人决战的态势,尽可能的将苏军主力留在那里。同时中央集团军群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向莫斯科方向寻求突破,进而调动在高加索地区的苏军部队。一旦高加索守军撤出,那么我们的这支部队就可以杀出去了!”

    这个方案根本就不是李凌原本打算的方案,李凌原本的打算就只有进攻中东,但是现在进攻中东已经成为了不可能进行的作战行动,所以李凌才脑洞大开,突然想起来可以通过土耳其绕到高加索地区的背后。

    苏联虽然与土耳其有深仇大恨,但是斯大林却从来都没有把土耳其放在心上过,在他看来,土耳其不足为虑,虽然土耳其紧靠高加索地区,但那里的兵力其实也一直都没有太多。

    而且,在斯大林看来,德国人根本无法直接抵达高加索地区,想要进攻高加索地区,德国人只能先打下乌克兰,所以,他才会将大量部队部署在乌克兰,对土耳其方向上的那段国境线疏于打理。

    “可是这样的话,我们的部队就要兵分四路,这样一来,我们的兵力是不是太过分散?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无法取得绝对优势,这样做未必是一件好事!”

    凯特尔听到李凌说借道土耳其,心中倒是对这个想法非常赞赏,可现在他手中的部队就只有这么多,本来分成三路就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现在按照这个方案又要分成四路

    “哈哈,我相信元帅会有办法的!”

    (未完待续。)
………………………………

240 墨索里尼死了

    从柏林返回慕尼黑,李凌知道针对苏联的作战计划基本上已经定调了,最终的方案是采取了通过借道土耳其直接进攻高加索地区的作战计划。

    时间上,根据海德里希和李凌以及几位元帅们一起共同商议的结果,是争取在1941年春天发动攻击,最迟不能迟于5月中旬。

    满打满算距离预计的开战时间已经只有半年的时间了,李凌返回华夏一师之后每天就更加忙碌了起来,时间也在匆匆流逝。也许对李凌来说从他返回慕尼黑的那天开始,他的生活几乎就已经开始一成不变了起来,但这个世界却并非如此。

    在十一月初,意大利对希腊的入侵作战当中,意大利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几乎还没有经受什么失败,而与此同时,意大利又突然对埃及宣战,派出了十几万部队从利比亚向埃及境内发动进攻!

    全世界的目光终于被意大利人的所作所为吸引了过去,意大利要开始属于自己的扩张了吗?看起来他们也会如同德国一样势不可挡吧!

    但随后,在短短三天之内,意大利军队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先是在希腊境内的一场会战中,意大利军队有两万人被不足一千人的希腊部队俘虏,而后在埃及战场,十几万意大利军队除了开战第一天打赢了几仗之外,就一直在输,短短三天的时间,意大利军队此时非但没有占领埃及多少领土,反而被埃及军队打到了利比亚的领土上。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德国政府突然站了出来,里宾特洛甫来回奔走于意大利和希腊之间,试图调停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

    里宾特洛甫的所作所为在希腊人看来,也许这真的是在为了希腊着想,毕竟希腊打了这才没半个月时间,领土就已经损失了很多了,德国人在这个时候及时出现显然是解决了希腊的燃眉之急。

    不过,里宾特洛甫具体跟希腊政府谈了什么,恐怕就并不是外人所能够知道的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最初跟德国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好的希腊,突然就像是跟德国好到了穿一条裤子的地步。

    紧接着在11月11日这天,一条更加劲爆的消息让全世界哗然!

    意大利政府突然发表紧急通告,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突发心脏病去世,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宣布接替总理职务,同时宣布由于先前的一些决策失误,才导致了意大利与希腊以及与埃及之间发生了不必要的战争。

    现在墨索里尼已经死去,以墨索里尼的女婿、原意大利政府的外交部长齐亚诺为首的意大利政府立刻决定从埃及和希腊撤军,并宣称意大利将不会再对外发动任何侵略行动,但同时也不会放弃与德国的同盟关系。

    12号,作为意大利的钢铁盟友,德国元首海德里希发表公开讲话,先是对墨索里尼突发疾病暴毙表示哀伤,同时也向外界发表声明,意大利不管以后做出什么样的承诺,都会是德国人最坚实的盟友,德国人将永远站在意大利人的背后!

    但,同样是在这一天,在柏林一个发行量并不是很高的报纸的角落里,却赫然刊登着另一段公告,德国与希腊正式签订同盟关系,德国将有义务为希腊的国防事业服务,因此,德国将派遣20个师即刻启程前往希腊境内,保卫希腊的安全。

    在这几天里发生的事情,让很多政治观察家们都有些转过不来圈,不过几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最终倒霉的是德国,显然,墨索里尼绝对不可能是简单的突发疾病,这绝对是一场政变,这也是意大利从希腊撤军的直接原因!

    意大利新政府现在说将永远不会对外发动任何侵略行动,说白了就是打算与德国划清关系了,但说不放弃与德国的同盟关系,不过是怕激怒德国而已。

    这是政治家们的解读,但听到这个消息的李凌却完全不这么认为,他反而笑了,笑的非常灿烂,这一天的他甚至还很罕见的开了一瓶从法国波尔多弄来的红酒,饶有兴致的喝了起来。

    李凌没想到海德里希的手段竟然这么厉害,要知道那齐亚诺可是墨索里尼的女婿,李凌最初以为是找一个与墨索里尼有仇或者政见不合的人,没想到海德里希却把政变的人定为了齐亚诺!

    而且,现在军方已经决定了派遣20个师前往希腊,说白了,希腊那边的事情也已经取得了成功,德军都已经打算进驻进去了!

    不过,这驻军的位置选的可就大有学问了!

    德**队整整20个师,既然是去保卫希腊的,那怎么说也得驻守在希腊的各种战略要地吧,那样才能真正发挥这些部队的作用,可德军却完全没有这样做,而是一股脑的将所有的部队都堆积在了距离希腊与土耳其边境只有几十公里的地方,显然,他们是有目的的!

    20个师在德国国内更新完装备之后,俨然悄无声息地已经从二流部队变成了一流的山地师和装甲师,紧接着在12月1号便踏上了前往希腊的旅途。

    整整20个师的调动,显然是逃不过美国这样拥有野心的域外超级大国的视野的,美**方开始纷纷猜测德国人的行动意图,不过,他们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放在了德国是不是下一步就打算进攻土耳其,然后再去进攻中东了。

    美**方在罗斯福的培养下已经较之以往有了不少的野心,可惜此时他们大多数人的心思却只是坐山观虎斗,但罗斯福却恶狠狠的打算制造事端了,他绝对不能允许德国人插手中东!

    然而,就在罗斯福打算动手的时候,里宾特洛甫却突然亲自来到了华盛顿,来到了罗斯福的面前,而他送给罗斯福的只有一句话:“我们不会对土耳其动手,但是我们希望土耳其政府不要被一些域外国家控制。”

    里宾特洛甫的话语让罗斯福的心放了下来,他以为德国人把重兵集结在那里的原因是为了给土耳其制造压力,防止土耳其被美国控制然后拿铬矿做手脚要挟德国。

    (未完待续。)
………………………………

241 巴巴罗萨和大雷雨

    “在欧洲,没有人能够阻挡我们的步伐,现在,除了最后的那一点苏联土地之外,所有的地方都在第三帝国的统治之下!”

    “我们将要发动战争,发动一场针对苏联的战争,为雅利安人向东方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不是停留在现有的狭小领土上!”

    “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将是极其认真而且严肃的,这是一个不容许有任何纰漏和延误的作战计划,这项作战计划整个帝国都会全力以赴,因为我们必须取得胜利!”

    “针对苏联人的战争,我们不会失败,也不可能失败,当战争开始的时候,你们将见证整个欧洲飘扬在第三帝国的旗帜之下!”

    海德里希的演讲慷慨激昂,只是这一次的演讲听众却非常少,仅仅只限于一部分德国国防军以及纳cui党卫军的高级将领,这是一项绝密的作战计划,但同样却是非常认真的而且不容许有任何差错的作战计划,作战计划的代号就叫做――‘巴巴罗萨’!

    随着作战计划的传达,整个德国也开始为了最后的战争准备着,按照作战计划,参与到这次战争准备工作的部队总数超过185个师,其中有20个师部署在希腊境内,在战争行动开始之后,立刻穿越土耳其,向高加索地区进攻。

    同时,德军还云集了超过800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其中最新改进型号的四号坦克以及豹式坦克的总数量已经超过一千辆,另外,德军炮兵部队还拥有超过4万门各型号牵引式火炮以及数百辆狮式自行火炮和一千多辆41式喷烟者改进型火箭发射车,而作为这些火炮和坦克的保障力量,德军拥有着总数接近八十万辆的汽车。

    德国空军为了这次战争同样也调集了总数超过六千架各种型号的作战飞机,同时,德国空军装备的全部三百架b…17轰炸机也都将投入到对苏联的作战行动当中去。

    随着备战的全面展开,德军的调动也纷纷开始,大量的德军部队开始整编制的前往东线,在靠近苏德边境的地带驻扎下来,与此同时,芬兰和罗马尼亚也同时对德国提出邀请,希望德**队能够进入他们的国家保护他们。

    德国政府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当即决定同意两个国家的请求,并立刻下达命令,要求35个师的德军部队进驻芬兰,同时向罗马尼亚派遣60个师的部队。

    德国人的行动显然是奔着苏联去的,不过苏联人那边也没有闲着。

    随着大清洗行动的远去,苏联的实力正在逐步恢复,野心勃勃的斯大林自认为也已经抵达了能够与德国一战的时刻!

    他要求他的将军们立刻制定出针对德国的突然袭击行动,而计划实施的时间不得晚于1941年5月1日。

    很快,一份代号为‘大雷雨’的作战计划便被制作了出来,并递交到斯大林的面前,按照这一份作战计划,苏联军队将在行动开始前将位于苏德边境上的部队扩充到200个师,其中还不包括两万辆坦克、一万五千架作战飞机以及八万门各式火炮!

    这样一支几乎可以碾压全世界的军队,将首先切断德国与罗马尼亚之间的联系,在战争爆发之后就立刻让德国人无油可用,而后才是真正向德国本土的进攻。

    这份大雷雨计划让斯大林甚是欣慰,也许德**队这两年横扫西欧,打了很多胜仗,但是在绝对数量面前,再有经验的德**人也将死去,斯大林坐在位于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微笑着,仿佛看到了自己杀到德国的场景。

    随着作战计划的制定,苏军开始全面扩军备战,苏联各地都在进行着征兵,同时各个军工厂开足了马力全力以赴生产坦克、飞机、大炮!

    同时,针对大雷雨计划提出的兵力部署,苏军也开始频频调换防区,并以军事训练的目的将大量部队调往苏德边境,而此时,德国人的情报部门才猛然发现,果然大量的苏军主力都在乌克兰!

    双方都在按照自己的作战计划进行着紧张的兵力部署和调配,以至于双方竟然都没有注意到对手如此大张旗鼓的举动中的异常。

    不过,也正是由于双方的兵力部署几乎是有些异曲同工,所以才让双方都没有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苏联人将主力部队云集在乌克兰,旨在首先打击罗马尼亚,把德国人的石油供应掐断。

    石油对德国非常重要,所以德国人借口罗马尼亚的邀请派出大量部队堆积在罗马尼亚,为的就是保护他们的油田,这在苏联人看来理所当然,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其实德国人与他们的看法是那样的一致。

    当德国人发现大量的苏军主力都在乌克兰的时候,也以为是苏军为了保护自己的粮食主产区和背后的高加索油田,所以才集中在一起的,他们也没有想到其实这样的兵力部署是为了进攻德国。

    不过,相对于苏联一门心思的建造武器装备和招募新兵而言,德国人的手段显然更多,他们不仅仅是在进行着整军备战,同时还在进行着舆论战和宣传战。

    自从1940年年底开始,在大量的苏联边境附近地区,就一直不断流传着关于斯大林屠杀平民和意见不合者的消息,而且还传言之前被暗杀的极有可能成为苏联总书记的联共(布)中央组织局书记、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并非是被莫须有的敌人暗杀,而是斯大林为了自己当上总书记才采取的暗杀行动。

    而且持续多年的大清洗运动,根本就不是为了抓到什么敌人,而是将所有对斯大林有意见的人全部杀死,这是斯大林个人的行为,而非为了苏联,甚至,斯大林杀了太多太多无辜的人以及那些为了苏联的红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明里暗里的争斗,真真假假的消息,在1940年这个有些寒冷的冬天里,一点一点的弥漫着(未完待续。)
………………………………

242 曼哈顿计划

    备战归备战,虽然德国各大军工厂都将主要经历放在了生产四号坦克和豹式坦克上,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停止了继续研新式坦克的行动。

    就在194o年圣诞节来临的前一天,德方突然宣布采购一款德国亨舍尔公司最新研的采用88毫米kk3656坦克炮的新式坦克,这种坦克采用与狮式自行火炮相同的柴油动力动机,车体外观是全新的设计,负重轮采用的一种较为罕见的交错负重轮。

    这种坦克被军方正式命名为虎式坦克,不过,虎式坦克虽然德方已经决定采购了,而且一期采购数量就多达两百辆,但实际上德方却并没有给这些坦克寻找一个合适的部队来装备,因为现在德国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柴油。

    听上去两百辆坦克也许并不多,根本就用不了多少柴油,可实际上因为还有几百辆同样消耗柴油的狮式自行火炮的缘故,这么多的坦克一旦全部上了战场,那产生的柴油消耗可就真的是要吓死人了。

    当然了,德方的考虑也不仅仅只有这样,而是他们还打算把这些虎式坦克作为一种秘密武器,当真的在战场上遇到苏联人的绝对主力部队的时候,这种坦克再被送到战场上,那么带来的效果可就不一般了。

    不过呢,虎式坦克已经成功造出来的消息,显然还没有被李凌知道,因为现在的他每天实在是太忙乱了,部队即将开赴德国占领下的原属于波兰境内的卢布林,在那里等待战争的开始。

    但是,也正是因为部队将要前往波兰境内,李凌的一些烦心事也就随之而来了。

    离开慕尼黑,意味着部队将来甚至都没有什么可能再回到这里了!

    进攻苏联的战役不是打英国或者法国,进攻苏联肯定会打很久,而且,一旦打下来苏联,那么德队的防区就会变得非常之大,自己的部队自然也不太可能重新回到慕尼黑这里,当然了,其实自己也不希望自己的部队回到慕尼黑,因为打下苏联的欧洲部分,就意味着自己无限接近于亚洲的地界,无限接近于自己的祖国!

    在这个问题上李凌当时是值得兴奋的,可是他的部队里却还有一些不一样的人在里面,比如米莉安,比如田恬,比如付巧慧,再比如那个伊丽莎白!

    米莉安是不可能跟着自己的部队一起行动的,虽然那是自己的准媳妇,可米莉安毕竟不是一个军人,而且身为古德里安的女儿,古德里安显然也不可能让李凌带着米莉安离开德国。

    田恬这边就比较好说了,因为自己曾经答应过田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一定会把她带在身边,一旦有机会,就会把她带回中国。而且,田恬这个人,李凌越来越感觉有些看不透,所以,他更需要把田恬带在身边,而不是把她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付巧慧的问题上,就不如米莉安和田恬那样好处理了,因为人家付巧慧跟李凌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可是这个付巧慧却又与王战东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不知道这个王战东是不是已经把付巧慧拿下了,不过看着两个人时不时就腻在一起的样子,李凌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可正是因为这样,李凌才不好下决定。

    让付巧慧跟着,那就是带着一个女人去冒险,战场上枪林弹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他不能看着好不容易摆脱光棍身份的王战东又变成了孤家寡人。可是如果不带着她,把两个热恋中的小情侣强行拆散,天各一方,好像又有点太不近人情了。

    直到时间越来越临近部队开拔,李凌不得不找到王战东亲自说明情况之后,李凌的烦心事才算是解开了,当李凌找到王战东的时候,人家付巧慧正开着坦克进行训练呢!

    原本一个看上去挺柔弱的妹子,怎么就被王战东这个家伙给调教成了个女汉子了呢?

    处理完了付巧慧的事情,现在李凌只还剩下一个伊丽莎白,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英国公主,而且还是英国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那身份可是了不得的,把这样一个才十几岁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带到战场上?

    可是,如果不把她带在战场上,自己当初留她在身边的目的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伊丽莎白的身份太过特殊,李凌必须得保证她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而且要保证她绝对不可能出现任何的意外!

    “算了,还是带着她吧!”

    有些无奈的摇摇头,李凌算是把几个女人的事情都有了决定,不过这决定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平日里在华夏一师的几个人还是在华夏一师,平日里不在华夏一师的米莉安,依旧不跟随部队一起

    很忙但又并不是很忙,有战争的时候,李凌是决定战场命运的人,没有战争的时候,也许他只是一个普通到极点的普通人,这就是他,现在的他,他的一举一动还不足以牵动整个世界,但这并不代表他在这个世界上就完全没什么人注意到。

    从法国开始,李凌就已经开始声名鹊起,随后法国投降的时候有他,然后打英国他又成了中将,还是救了伊丽莎白公主的人,现在又成了上将,但更重要的是,李凌的身份似乎一直都是一个迷,这个年轻人几乎就好像是一夜之间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

    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罗斯福冷眼旁观着欧洲大6正在生的一切,他用各种理由切断了对德国的军火出口贸易,但其他方面的出口却大张旗鼓的开放了起来,比如吗啡,比如石油!

    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没有人知道,不过在私底下,他却又启动了另外一个更不为认知的计划“曼哈顿计划”!

    他的这项计划在美国国内几乎瞒住了所有的人,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曾听说过他们的政府此时此刻正在耗费巨量的人力物力研一个从德国科学家口中得到的完全没有经过论证的理论得出来的武器设计思路未完待续。
………………………………

243 科考队回国

    1941年1月,元旦刚过

    “元,我们的探险队已经回来了。”

    希姆莱站在海德里希的对面,总感觉有些不舒服,但他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自从鲁道夫赫斯死于非命之后,海德里希就当上了帝国元,而自己却依旧是以前的身份。

    可以说,在海德里希当上帝国元之前,希姆莱可一直都是海德里希的上司,而且自认为自己对海德里希有着知遇之恩,可直到一直对自己唯命是从的海德里希当上元之后,希姆莱就浑身的不自在。

    “让他们进来吧。”

    海德里希其实早就看得出来希姆莱心中的不爽,但是他却根本就没有打算做什么。

    希姆莱以前是自己的上司,所以海德里希对这个人的能力以及野心了若指掌,也正是因为自己对希姆莱太过了解了,所以海德里希才更不愿意去刻意修补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在自己当上这个帝国元之后,海德里希还将自己原本负责的盖世太保牢牢控制在手中,与希姆莱彻底撇开了关系。

    不过,不管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今天还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为他们两个人都在等待的几个人在今天,在这个1941年年初回到了德国!

    那是一个一行五人的探险队,这五个人虽然不是什么响当当的大人物,但在各自所涉足的领域当中也都有着一席之地,并非平庸无能之辈。

    这五人正是德国党卫军赛佛尔探险队的五名成员,他们分别是博物学家恩斯特赛弗尔、人类学家布鲁诺贝格尔、植物学家和昆虫学家恩斯特克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