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赘婿-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欧阳信本是什么人?盛唐楷书四大家之首,文豪级别的人物,虽然看得出来程怀亮来者不善,但站出来就是好事,能给他儿子欧阳通报仇了。

    “不知道程驸马说的是什么诗呢?”

    欧阳信本矛头直指程怀亮,连带着李世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也算诗?

    御史言官们开始对着程怀亮指指点点,如果这要算诗,那他们完全可以把程怀亮按在地上摩擦了。

    半数御史言官喜上眉梢,就看欧阳信本怎么招待程怀亮了。

    武将们的脸色很不好看,你和欧阳信本玩文的,是不是嫩了点?

    文臣三巨头、老郭、老闫,微微也有些不看好程怀亮,欧阳信本不比御史言官,这是实打实的牛人。

    然而,李淳风则不同,噗嗤笑出声,对着程怀亮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看到这个动作,老郭最先反应过来,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肆无忌惮的让人发指。

    李靖也回过味,嘴角微微扬起,赞赏的看了一眼程怀亮。

    欧阳信本的脸色逐渐难看起来,从最初的红润有光泽,变成了猪肝一样的绛紫色,总感觉心口发闷一口气就像是要喘不上来一样。

    程怀亮这首诗有点缺德,准确的说是太缺德了。

    人要有傲气和傲骨,这是做人做事的底线。

    人的脊梁要是弯了,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一辈子都别想直起腰板儿做人。

    这首诗是李清照写的,通俗易懂也很接地气,辞藻不华丽,却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傲骨和傲气。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无关功利,为给生命一个交代。至今想起一代英雄项羽,他不肯过江东,不正是一个英雄的气节与傲骨吗?

    可欧阳信本不一样,历经四代帝王,程怀亮这是骂人不带脏字,直接一个四姓家奴的屎盆子就扣在他脑袋上了。

    表面上程怀亮是在歌颂项羽,其实歌颂有时候就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程家瓜娃子的嘴,这次有点毒啊!老李叹了一口气。

    “四姓家奴,大唐男儿脸面都让你丢尽了。小爷今天弄死你,还我大唐尊严。”

    啪啪啪!

    欧阳率更年近六旬,被程怀亮两个大嘴巴抽得原地转了好几圈。

    随后程怀亮一瞪眼,凶神恶煞的一指御史言官,“一群不争气的狗东西,和这个四姓家奴有何区别?”

    御史言官们身体一哆嗦,生怕程怀亮在次动手,尤其是,这混蛋又从英国公李绩的手中抢过一只笏板。

    “不就是让皇帝用自家的女儿换取你们的苟且吗?不就是用公主换取你们的安乐吗?来啊,有种你们撞柱子劝谏?”

    “耻辱。你们这群猪狗不如的东西,就是大唐的耻辱。边关将士用他们的鲜血捍卫大唐尊严,守卫大唐国门。你们呢?”

    “一个个把自己的脑袋放在裤裆里,每有大战降临,先想着推出去一位公主远嫁他国。”

    “不就是嫁女儿吗?长孙无忌,你不是有个女儿叫长孙无忧吗?来来来,让陛下认个干女儿,给个公主的封号,嫁出去可好?”

    长孙无忌的嘴角一抽,脸色一黑,难堪至极。这混蛋属疯狗的,逮到谁咬谁,不和他计较。

    “还有你们,哪家有女儿的都站出来,嫁一个女人怎么能显示出我大唐的胸怀,让陛下把你们的女儿都认作干女儿,都给公主封号,都他娘的嫁出去……”程怀亮越说越愤怒,手中的笏板一直一众御史言官,“给老子说话,同意不同意?”
………………………………

第56章 四姓家奴

    所有御史言官闭嘴不说话了。

    老李和一众武将也没想到,和亲这件事会让程怀亮如此愤怒,不知道为什么,老李和一众武将们突然攥紧了拳头,时刻准备着,准备和吐蕃大干一场。

    “瞅瞅你们这点出息。我呸!”

    程怀亮对准一个御史言官,一口唾沫吐了过去,“一群被压弯了激浪的人渣。”

    “四姓家奴,你给老子说说。”程怀亮的笏板直接对准欧阳信本,“你有女儿嫁不嫁?”

    武将们无不汗颜,有你这样揭短的吗?

    不过战术还是对的,御史言官就是一群蒸不熟煮不烂的蚂蚱,想搞定欧阳信本,先要让那群人渣闭嘴。

    打人不打脸,你一口一个四姓家奴……欧阳询怎么说也是大文豪,六十多岁的忍了,人家不要脸吗?

    老李走下来,对着程怀亮就是一脚丫子,带着不容置疑的口气,“给大学士道歉!”

    “不道歉!臣,宁死不屈!”

    程怀亮一昂头,带着一股子傲娇,“这就是一群披着羊皮的狼。”

    上辈子,作为商业奇才的他,一贯作风就是坚决与鬼子合作,羞于与鬼子为伍。只要涉及到鬼子的,坚决打击坚决报复。

    老李脸一黑,他倒是不希望程怀亮道歉,可他需要一个面子,也给欧阳询一个面子。

    天下学士众多,谁知道打了欧阳询会有什么幺蛾子?保不准又拿出玄武门那档子事儿就不好了。

    “道歉!”

    “不!臣宁愿站着生,也不跪着死。”

    “道歉!”

    “不!抵御外族侵略,是每个大唐男儿该有的热血,是每个大唐男儿该有的骨气。可他们的脊梁弯了!臣没错,凭什么道歉?”

    “来人,把这混账拉出去砍了!”老李一声怒吼,门外立刻进来两名羽林卫,可他们却愣在原地没有动,双目赤红的看着老李。

    “动手!把这混账砍了!”

    两名羽林卫依旧没动,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程小公爷……说的……说的没错……末将……下不去手!”

    “反了!反了”

    老李一脚踢翻说话的羽林卫,“苏烈,你一介戴罪之身,已经从将领降职为军卒,你难道想朕连你的脑袋也砍了吗?”

    苏烈闻言站起身,直接脱掉身上的铠甲和衣服,“陛下,臣大战不下五十次,每每冲杀在前,这身伤就是抵御外族入侵留下的。当兵的在外面征战沙场死伤无数。可这群人渣呢?却在这里要求和亲,他们对得起每年战死在边关的军卒吗?”

    “一个国家的尊严,靠的是自强不息,靠的是硬朗的拳头。”程怀亮见到苏烈满身伤疤在此愤恨不平起来,“可他们呢?为了自己的苟且,把和平建立在女人的肚皮上?难道皇家子女就不是子女吗?”

    “给朕闭嘴。”老李一脚踹翻程怀亮。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程怀亮直接躲到大殿的柱子后面,大声喊出这首诗。

    整个朝堂之内,似乎都因为这首诗弥漫着一股子悲伤的味道。就连不学无术的程咬金都觉得伤感,更何况是李世民呢?

    “陛下,您要臣的脑袋,臣给你。但你要让臣把话说完。”程怀亮丢掉手中的笏板,对着老李一施礼,“臣请君臣奏对。”

    老李有点懵,让你道歉你就道歉,然后接着说,现在你要闹哪出?

    君臣奏对?你还想把脏水泼在朕的头上不成?老李愤怒无比。

    “程知节、牛进达,给朕按住他!”

    老李伸手抢过一名武将手里的笏板,在程知节和牛进达按住程怀亮之后,抄起笏板对着程怀亮的屁股就抽了下去。

    “老子让你君臣奏对!”

    “老子让你目无老幼!”

    “老子让你给朕添堵!”

    “不揍你你还不得反天?”

    一直到老李抽累了,这才让老流氓和牛进达松手,程怀亮站起身揉了揉屁股,“陛下,臣的话还没说完!”

    “我……”老李手中的笏板就要砸下去,最终却放弃了。

    “苏烈,把衣服穿好,站在你该站的位置。程怀亮,你继续说,说不好,朕要了你的脑袋。”

    苏烈穿好铠甲,站在侯君集身后,另外一名羽林卫离开了金銮殿。

    老郭出来打圆场,“程怀亮,这首诗是何人所作?”

    “汉代远嫁公主第一人,乌孙公主。”

    元封六年,汉武帝封刘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怎奈无损国王老迈,加上语言不通,就做了一首琵琶歌。不行的是,乌孙公主生下一女之后,抑郁而死,年仅二十五岁。

    就在老李和一众武将悲愤之时,一直不说话的欧阳信本再次开口。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程怀亮用这首诗就想大小老李和亲的意愿。

    “历朝历代,皇家子女当有为国舍家的决心。大唐开过,平阳公主尚能带领娘子军,一战定中原,这是帝王儿女的荣耀。这些年,连年征战,多少男儿葬送沙场?以皇家一女下嫁他国,减少战争,岂不是更好?”

    我呸!

    程怀亮在此动手,一巴掌直接抽掉欧阳信本两颗牙齿。

    挨打没记性啊!刚被老李揍完,现在又动手打欧阳询,死孩子没救了。

    可偏偏谁都没站出来帮欧阳询说话,毕竟他这句话说得实在不咋地。

    就连老李都没有斥责程怀亮。皇家子女就不是人?皇家子女是烂菜叶子不成,说扔就扔?

    “四姓家奴,你当人人都像你这般软骨头不成?”

    程怀亮一口唾沫吐在欧阳信本的脸上,“不要脸的老东西。隋炀帝是你任太长太傅,宇文化及称帝你留任博士。窦建德称帝你留任太长卿。李唐开国,你仗着和高祖的关系,又跑来投靠大唐。讲道理,欧阳信本,我服气你文学上的造诣,绝对堪称一代宗师。但这是朝堂,你个软骨头,丢了应该有的民族气节。文学造诣再高,丢了尊严,你就连坨屎都不如。”

    “竖子……而敢……”

    欧阳信本几乎要被程怀亮气吐血了!
………………………………

第57章 君臣奏对

    有理有据。

    佩服你文学上的造诣就是佩服,但是你有你的污点。

    如果不提让老李嫁女儿,程怀亮也绝对不会说四姓家奴这种事。

    这是欧阳信本一辈子的污点,一辈子抹不掉的烙印。

    程怀亮这个人喜欢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揭短,不管你说啥,弄不过你就抓住你的污点不放,气都气死你。

    “程怀亮,你不要太放肆,这里是朝堂,更何况欧阳大学士还是魏王殿下的恩师之一。”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御史言官的队伍里站出来,“就算是你不尊重欧阳大人,也要尊重一下魏王殿下吧?你可以狡辩,但动手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就动手了,你能怎么样?”程怀亮一瞪眼,“再哔哔,连你也揍!”

    “无耻!流氓!”年轻人急忙向后躲闪,“你们程家一窝子混账!”

    “程家?”

    程怀亮冷笑连连,“我爹、武将叔伯随天子征战的时候,你们这群软蛋在哪?军人用鲜血去守卫他们背后的家园,换来的就是你们在朝堂上蹦跶闹腾?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这一众武将,你们不觉得羞耻吗?”

    “苏烈一个人带着二百骑突袭颉利可汗的营帐,将之生擒活捉,那一仗打回了大唐的脸面和尊严。就因为你们这群人渣的弹劾,本是一代名将的苏烈,现在只能在羽林卫做了一名马前卒,我只能送你们两个字——无耻!”

    所有人都沉默不说话了,朝堂上静悄悄的,武将们脸色通红激动无比。

    一直以来,大唐文武不和,面对御史言官,武将们真心乏力,有理说不出,早就憋得想动粗暴揍御史言官,最后大家都忍了,现在一口恶气被程怀亮彻底爆发了出来。

    “你们一个个把脑袋插在屁股里,试图用女人的肚皮去换回你们的安逸,我呸!”程怀亮冷眼看着六十多名御史言官,“按照大唐律法,弄死你们也就是一百贯钱的事儿。等小爷哪天想不开,让你们一个个都他娘的意外死亡。”

    “陛下,和亲一事臣请君臣对奏。”程怀亮对着李世民一施礼,很正式很诚恳。

    老李有些犯难,正式的君臣奏对是要被记录史册的,一点不容马虎,只能把求助的目光看向文臣三巨头。

    谁知道长孙无忌低着头,像是没看见老李一样,魏徽和房玄龄也是一样,两个人都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陛下,贞观初年至今,除大理寺卿斐俊请君臣奏对外,尚未有人提及君臣奏对。臣认为,为了大唐繁荣安定,程怀亮请君臣奏对可行。”说话的不是别人,怀仁县公郭怀仁。

    老李脸一黑,你跟着捣什么乱?天知道这混小子能说出什么天怒人怨的话来。

    李世民很腹黑,很多话他不能自己说出来,必须要文臣三巨头说出来,然后下面的文臣武将集体同意,这件事才算落实,如果单纯的李世民点头是不行的,御史言官们绝对不是吃素的。

    别看他们搞不过程怀亮,可是拿捏老李还是很有办法的。

    “内侍,执笔记录,朕与程怀亮对奏。”

    内侍很快伏案,坐等老李和程怀亮对话。

    “程爱卿,觉得和亲一事该当如何?”

    所有武将都看向程怀亮,一个劲儿给程怀亮使眼色,示意程怀亮别瞎说话,君臣奏对可不是闹着玩的。

    说的好可以,说的不好……你真当魏徽不敢喷你?这是你占理魏徽懒得搭理你,真要是涉及到国家大事、要事,魏徽眼睛里绝对不揉沙子。

    文臣三巨头也齐刷刷的把目光对准了程怀亮。

    所有人都以为,程怀亮会很圆滑的,按照官场礼节,把这件事当成圆润的皮球踢给李世民,谁知道,程怀亮一开口,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不赔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程怀亮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外侵又如何?大唐最风光的年代,名将璀璨的年代,大唐怕过谁?

    老流氓程咬金双目怒瞪,恨不得一斧子大义灭亲,“逆子,闭嘴!”

    “这是君臣奏对,你就算是我亲爹也不能打断。”

    程怀亮一昂头,“为人、为臣,要讲气节。小家是家,大家也是家。小家里的人丢了气节,大家何来傲气和傲骨?”

    “国家没了傲气和傲骨,就回变成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臣还是那句话,一个国家的安定是靠拳头打出来,你强大了他们才怕。就好像现在,吐蕃五万精兵驻扎在松洲城外,我就问你们满朝文武一句话,吐蕃大军驻扎的地方,是不是我大唐的国土?”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外侵就是外侵,别管是什么目的。

    老流氓气得浑身直抖,却愣是一点办法没有。自家的傻儿子真的是嫌老李的大刀不够锋利啊。

    “和亲是短暂的喘息,是卑躬屈膝。是丢了一个国家的气节。”

    “你们不是总拿先贤说事儿,编排陛下吗?好,那咱们就说说先贤,太史公司马迁都说,人固有一死,或许重于泰山,或许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你们一个个带把的,却不及一个身残志坚之人。可笑!可耻!”

    “陛下,您问臣和亲该当如何?“臣有九个字。”

    程怀亮言语中带着一股子没由来的强悍: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沉默,朝堂在此沉默。

    这九个字,说出来老李的心声。可偏偏现在门阀林立,老李没钱没粮,根本打不起。

    老李想不想嫁女儿换来和平?绝对不想。

    君臣奏对,有君臣奏对的礼数和步骤,老李很想动粗,最后还是放弃了。

    “程爱卿,那你再说说,松洲之战,派哪位将军前去镇守最为关键?”老李的脸很黑,言语也很冰冷。

    可偏偏,那个丝毫不动的察言观色的狗犊子,对着老李一施礼,“臣举荐三人,可定松洲。”

    “是哪三人?”老李的心一紧。

    “陈国公侯君集、军卒苏烈苏定方、左屯卫仓曹参军斐行俭,可定松洲。”
………………………………

第58章 军令状

    啊?侯君集一愣,大理寺卿斐俊一愣,这是要闹哪样?

    苏烈也是一愣,我都被贬成马前卒了,你拉我下水作甚?不过一想,苏烈又笑了,欠程家小子一个大人情啊。

    所有武将也是一愣,小子,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不知道所有人都瞧不上侯君集吗?

    “如果败了呢?”欧阳信本擦了擦嘴角残留的鲜血,“你这是拿数万将士的性命开玩笑。”

    “败了?”程怀亮冷笑连连,“败了就夺了我爹的爵位,夺了我程家世袭罔替的爵位。顺便把我这颗脑袋砍下来,给陛下当夜壶。”

    老程的嘴角一抽,丫的,老子把你逐出家门了,你拉着老臣作甚?

    “程怀亮,你敢立军令状否?”御史言官们一听程怀亮的话,一瞬间又蹦跶起来。

    “都给老夫闭嘴。”

    老程一声怒吼,震得屋顶的琉璃瓦几乎都要掉下来,“不就是一个爵位吗?老程给了。来,签军令状!”

    程怀亮的心很不是滋味,其实就是随便说说,历史上都说了,松洲一战,侯君集没败,算是打平。后来侯君集带兵偷袭,一战定吐蕃。打的吐蕃两年之内没敢再犯大唐。

    老李有些幽怨,狠狠瞪了一眼程怀亮,“程怀亮,军令状一签,可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了,你确定要签?”

    “陛下,现在是君臣奏对,臣签军令状!但臣有个条件。”

    “程爱卿,请讲。”

    “陛下,如果松洲打赢了,我想借欧阳信本一用。不多,只借三年。”程怀亮顿了顿,“臣在朝堂殴打欧阳信本是在公不在私。他丢了文人该有的气节,该打。他不拿皇室子女当人,更该打。但臣也说过,敬重欧阳信本之才,在大唐绝无第二。臣最近收留了一百三十名孩童,如果松州之战候大将军打赢了,臣借欧阳信本三年,教我程家庄收留的一百三十名孩童书法。”

    欧阳信本的脸色通红,是臊的。他破天荒的发现,程怀亮虽然混蛋,但确是公私分明之人。

    程怀亮所说的孩童,大家都知道,是显宗将军伏法之后,营救出来的孩童。

    “陛下,臣同意。”欧阳信本虽然说是四姓家奴,可也是明白事理之人,“小公爷大义,信本佩服!不管松洲一战输赢,臣在闲暇之余,都会去程家庄,帮助孩童识字练字。”

    “先谢过欧阳大人。”程怀亮一拱手,“学堂很快就会建好,到时候怀亮派人去请先生。”

    叛徒!

    御史言官们心里很不平衡,看得出来,清流中的清流,欧阳信本要叛变了。

    “兵部尚书侯君集,拜左右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先锋,斐行俭为粮道总管兼录事参军,领兵三万。三日后驻守松洲。”

    老李一锤定音,但只说驻守,却没说打。

    随后,军令状刚签完,老程走到侯君集身边,一拍侯君集的肩膀,“俺老程瞧不上你是真的。爵位什么的也无所谓,本来就是陛下给的。可我儿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你身上了,好自为之。”

    侯君集重重的点点头,“老哥放心,必当办得妥当。”

    朝会即将结束,却有内侍禀报,宋国公萧瑀求见,已在殿外等待多时。

    老李一阵意外,已经罢官了,还来给他添堵吗?

    但碍于面子,该见还得见。

    “陛下,臣萧瑀参见陛下。”

    萧瑀是牛人。

    高祖李渊曾言:公之言,社稷所赖。

    就连李世民也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大唐两代帝王所言,皆为一人,那就是宋国公萧瑀。

    亡国的皇家后裔,萧瑀经历两朝为相,始终站在权利的中心。

    因为人耿直,不徇私枉法,在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五次拜相,五次罢相。萧家的家风向来硬朗,他的子孙中曾有八个人做宰相,这是在任何朝代都少见的。

    罢官在家的萧瑀心情很郁闷,喝着闷酒唉声叹气。

    昨日下午。

    一个叫做程风的家伙来到宋国公府,递上程怀亮的拜帖之后,萧瑀的心情突然好了起来。

    居然找了一把三十石的弓,在院子里射箭。宋国公的箭法很烂,烂到令人发指,就连欧阳信本也曾作诗寒蝉萧瑀,可偏偏昨日,在程风拜会之后,萧瑀简直像是后羿附体,箭箭直中靶心。

    宋国公长子萧锴,站在萧瑀身后,怎么看父亲的箭术都没有被人说的那么烂。

    “回来了?”萧瑀放下箭囊和弓箭,“坐吧。”

    院子的角落,有一张石桌,石桌上是一个陶炉,火红的木炭把陶炉中的水烧开。

    萧瑀熟练的煮茶,一碗茶汤飘出来淡淡的香气。

    “父亲的茶艺,一直都这么好。”喝了一口茶汤,萧锴十分享受。

    “父亲,今日为何如此开心?”放下茶碗,萧锴忍不住问。自从罢官之后,就没见萧瑀这么放开胸怀,整日唉声叹气。

    “为父要去教书了。以后不参与朝堂之事了。”萧瑀一笑,“教教书颐养天年,也是不错的选择。父亲的年岁大了,该歇歇了。”

    “教书?”萧锴愣住了,“父亲,不要诓儿,有谁能请的动您去教书?”

    “这个人……”萧瑀卖关子,“你还真猜不到,一个混账。”

    “混账?”萧锴挠挠头,能被萧瑀称作混账的,只有一个人,“程咬金程叔叔?”

    “猜对一半。”

    “不会是怀亮吧?”萧锴的脸色一变,“父亲,难不成是怀亮请您去教书?”

    萧瑀点点头,对着管家招招手,一叠文书摆在萧锴面前,“看看吧,这就是怀亮的诚意。”

    三字经?萧锴彻底惊为天人,这内容……这是大唐迫切需要的启蒙教育书籍啊。最让萧锴惊讶的是,这是程怀亮原创。

    “父亲,天下书籍多掌握在氏族门阀手里,怀亮仅有这一本恐怕……”萧锴很担心,“父亲,这三字经的内容已经触碰了氏族门阀的底线了。将来或许您就成了众矢之的。”

    “仅凭这个你认为我会答应怀亮那小混账?”萧瑀哈哈大笑,“怀亮承诺我,五日之内,这本三字经印刷一百三十本。让每名孩童的手里,都有一本。”

    “别开玩笑了,这不可能。光雕版,五天的时间都不够。”

    “所以说,这就是我答应去教书的原因。如果真的像怀亮说的那样,我大唐还缺书籍吗?书籍泛滥,价格自认便宜,寒门庶族都买的起,人人有书读,岂不是更好?”
………………………………

第59章 孔圣后人孔颖达

    宋国公萧瑀,教书的决心已定。

    第二天一早便来了皇宫,一直守在外面,程怀亮在朝堂上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尤其是把欧阳信本也拉下水,萧瑀更是觉得心里爽的不要不要的。

    “陛下,臣来给陛下献宝。”

    萧瑀进殿,开门见山。

    “是何宝物?”老李怎么也想不到,一向刚正的萧瑀,怎么会干献宝的勾当。

    “陛下,此宝物在被人眼里是一摞废纸,但要是经过大学士孔颖达的鉴别,或许就是宝贝中的宝贝。”

    “大学士,既然萧爱卿说让你鉴别,那爱卿就帮忙鉴别一下。”

    一本三字经被萧瑀掏出来,没有交给内侍,而是交给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

    小老头看到名字的时候,起初没怎么在意,可看到最后,小老头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不看,双手也颤抖连连。

    “宋国公,这是……这是何人所作?”孔颖达的言语都在颤抖,这是什么?天下最缺的启蒙教育书籍啊,就像萧瑀说的那样,宝贝中的宝贝。

    “驸马都尉程怀亮。”萧瑀对着孔颖达一拱手,“孔先生,觉得如何?”

    “妙,妙不可言!”但孔颖达作为孔夫子后人,最有发言权,他说好那就是一般般,要是说妙,那就是真的妙了。

    也不知道孔颖达有意无意的,居然朗声念了出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唐太宗,天可汗。贞观治,名青史。

    最后一句,老李听得很清楚,程家的混账,无时无刻都在对他歌功颂德啊。反观那群御史言官……老李突然觉得程怀亮变得人模狗样的了。

    满朝文武也是一样,启蒙教育里面加上老李……不言而喻!

    三字经,是几千年文化积淀,启蒙教育名著,国宝级的书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给人洗脑,让人你住,你在贞观朝,你的皇帝是李世民,天可汗李世民。

    大唐门阀氏族林立,举荐制又让大半数的官员都掌控在氏族门阀的手里。满朝文武,老李能信得过的人不多。

    除了自己的大舅哥、连襟儿郭怀仁、闫家兄弟、房魏二相,似乎也就是一众和他打拼的武将了。

    尽管现在名门望族影响力不如从前,可老李还是不敢动他们。选官制度,一直都是举荐制。科举制,老李更是连提都不敢提。

    老刘建立大汉之后,把旧贵族豪门杀的七零八落,文景弟又来了一记神补刀,干翻了地方分权,却滋生了地方豪强。

    魏晋之后,这些地方豪强就变成了现在的氏族门阀。和平年代,和朝堂和平共处,乱世就作威作福。

    三国时,曹操弄死了袁绍,还得让荀彧等名门当官发财,更是让曹丕娶了寡妇甄姬。

    孙策在江东吆五喝六不假,前提是把女儿嫁给了陆家大少爷陆逊。

    大耳贼刘备的第一桶金,也是因为两个媳妇糜氏和刘氏是地方豪强的女儿。

    到了当代,李渊是关陇贵族,和刘备曹操三人不同,他们是自己靠着媳妇打天下,手段强硬,有主动权。

    李渊是靠氏族门阀支持起家的,过于依赖门阀氏族,只能暂停隋朝的科举制度,改用举荐制,使得朝堂派系林立。

    李渊是没办法被逼的。可老李不行,老李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要搞掉门阀,不然连打仗的本钱都有。

    门阀氏族眼里,谁当皇帝不重要,他们手里掌握经济命脉、人才命脉就好。大不了再换个皇帝就是了。

    很多时候,拼的不是钱财,而是教育资源。恰好老李没有,现在程怀亮又弄出个三字经,让老李看到了一抹希望。

    门阀不光垄断人才,还垄断了书籍。大量的书籍在门阀氏族手里,所以,想升官发财,只能依赖门阀氏族,不然没书读。

    至于所为的凿壁借光,都是骗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