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命运-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够独挡大任。长平之战前期,廉颇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期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

    长平之战后,廉颇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担负起邯郸保卫战的重任。对于赵孝成王平时疏远自己,危难时才想起自己,也不介意。九年后,廉颇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

    赵王赵偃即位后,廉颇郁郁不得志,被郭开谗言所害,出奔魏国大梁。廉颇出逃外国是为了自保。因为在他之前,乐毅、孟尝君、田单、信陵君都有过在本国无法立足之时而出逃外国避难,后来国家危难被君王想起,来请其回国的先例。他出逃国外,显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和启发。待国家危难之时,只要赵王遣一使遗一信,他就会像信陵君一样继续回国效力。

    在秋日的夕阳下,零落的秋叶,摇曳的芦苇,清凉的晚风,南飞的归雁,无不在告诉人们寒秋已来临。那满目的衰草枯叶,一片金黄,晃晃之中,一息咽呜。天空彩霞片片,远山苍茫,倦鸟归飞。这一切都渲染出了一种难得的凄美。

    魏国大梁,廉颇府邸。

    “将军百战未亡阵,文臣谗言轻丧生;高人常栽小人手,阴沟里面爱翻船。”八十多岁的廉颇内心苦闷,不禁老泪纵横。

    “父亲千万要保重身体,赵国还会想念你的!”廉颇之子廉胜苦苦哀求。

    “赵国会想念我?我还能等到那一天吗?”须发皆白的廉颇苦笑道。

    真是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

第27章 秦王选妃

    此时赵国国都邯郸,王宫大殿,新任赵王赵偃正在和郭开欣赏歌舞,饮酒作乐。

    赵偃从小在宫中长大,骄横任性,品行不端。他在朝中最信任的人就是相国郭开。他在郭开那里学到了许多他从前不懂的事情。比如说如何饮酒不醉,如何赌博不输,如何玩弄女人,如何整治仇人等等。在他心目中建信君郭开才是真正知识渊博的人。

    等到赵偃即位后,继续任用建信君郭开为相国。郭开利用这项工程,大收贿赂,曾被老将军廉颇训斥过。年初,郭开就利用赵王赵偃对他的宠信,找机会收拾了廉颇,而廉颇被迫逃亡魏国。

    郭开听闻廉颇依旧希望赵王赵偃能够不计前嫌、继续重用他,自然不会让廉颇如愿以偿。

    “廉颇居功自傲,早有不臣之心,幸亏大王及时罢免其兵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郭开借着祝酒,向赵王赵偃进言道。

    “廉颇老而为贼,自然不把寡人放在眼里,居然敢抗命不遵!就算他逃到魏国,寡人一定不会放过他!”赵王赵偃一边肆意欣赏舞女曼妙的身姿,一边气愤地吼道。

    “如今魏国得到廉颇,自以为得到绝世名将,奈何廉颇年老力衰,早已经没有当年之勇。大王可以派人散布谣言,说廉颇是赵国派去阴谋窃取兵权的奸细,如此魏国必然不放心让他领兵在外。”郭开继续进谗言,离间赵王赵偃和廉颇。

    “好,甚好!寡人要让所有胆敢背叛的人,知道背叛寡人绝对没有好下场!”赵王赵偃已经半醉半醒,自然完全赞成奸臣郭开的建议。

    此事一旦定下来,消息立刻被邯郸黑衣卫飞鸽传信回了咸阳。蒙毅知道后,大喜过望:“没想到奸臣郭开这么受宠!”

    恰在此时,韩国公主韩香的车架也到了咸阳。按照礼仪,秦王嬴政在咸阳宫大殿接待韩国送亲使者。蒙毅此刻有了军功在手,自然也能在大殿谋得一个靠后的位置。

    只见韩国公主韩香有着一头乌黑绸缎般长发,巧夺天工地梳成垂云髻,两缕柔顺的散发附在雪白的面颊两旁。她的面色洁白如羊脂玉,吹弹得破。她的细长眉毛如远黛,目光如盈盈秋水,勾人心魄。她的小巧琼鼻下有一张红润丰满的小嘴,小嘴微微翘起,闪着如同水晶般光润。她有一对晶亮的透明耳坠,随脚步微微晃动,折射着明亮的光彩。她全身罩着一件狐裘,雪白的绒毛映衬得面容越发白嫩,自狐裘领口可见素白色锦衣,以及脖颈下一片惊心动魄的雪白肌肤。她的身材虽然娇小,胸前却高高耸起。哪怕是厚厚的冬衣,也不能掩盖这一具令人血脉喷张娇躯的绝世风华!

    就连秦王嬴政也看花了眼睛,失态之后,马上反应过来,传令腾出别宫招待韩国送亲使团。

    秦国太后赵姬听闻韩国公主来到咸阳后,十分高兴。她传信咸阳宫,希望儿子嬴政早日成婚,自己就可以抱孙子。

    秦王嬴政对此提议却沉默不语。

    蒙毅则心想:有了韩国公主韩香,希望秦王嬴政不要再去祸害“女侠”董柔了。

    谁料当天下午,“侠女”董柔就跑过来诉苦。

    半个时辰前,秦王嬴政就微服出访,表白“侠女”董柔了。

    “寡人心中只有你,韩国公主只是政治联姻的需要而已。等寡人亲政后,一定把王后的位子留给你。”秦王嬴政此刻依旧展现了王者的霸气,可惜他的方法对“侠女”董柔丝毫不起作用。

    “大王厚爱,小女子无福消受。对于大王而言,最重要就是一统天下,其他的都不应该记挂在心在。”“侠女”董柔一点情面都不留。

    “寡人想要得到的女人,没有得不到的!就算有万一,寡人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秦王嬴政居然示爱不成,反而放起了狠话。可见秦王嬴政真的一点都不了解“侠女”董柔的性格:吃软不吃硬,遇刚则刚,遇柔则柔。

    “大王雄心壮志,小女子佩服。但是我董柔从不畏惧强权!我要嫁人,只会嫁给心爱的人,谁都无法勉强!同样谁也无法阻挡!”“侠女”董柔柔中带刚,丝毫不退让地硬顶起来。

    “你就不担心鬼谷一脉的传承吗?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秦王嬴政恼羞成怒,恶狠狠地威胁起来。

    “大王睥睨天下,自然随心所欲。但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我鬼谷一脉从不畏惧死亡!”“侠女”董柔说完就直接送客了。

    听完侠女董柔的描述,蒙毅脸色苍白:秦王嬴政表白董柔居然遭到拒绝!同时要挟铲除鬼谷一脉同样受到嘲讽!

    “我的大小姐,这样大的事情,你就没有和董夫人商量一下吗?”蒙毅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早就商量好了。我母亲说了,一切随我的本心!”侠女董柔开心地说道,丝毫没有把秦王的威胁当回事。

    “你真的不想当秦国王后?”蒙毅有些恨铁不成钢地问道,“可是你也没有必要直白地得罪秦王啊!”

    “谁想当王后,谁当去!”侠女董柔一脸正气地说道,“我的梦想是行侠仗义,为万民请命!”

    “好吧,你们鬼谷一脉都是疯子!”蒙毅气呼呼地吼道。然后,蒙毅就只能发愁地在书房内走来走去,心想:秦王嬴政会不会气得发疯,然后罗列罪名、派军围剿鬼谷一脉?这件事情对于六国情报工作会不会产生无法预知的损失?自己掺杂其中,又该如何选择呢?

    “其实我应该感谢你!多亏你的提醒,我才能取得母亲、祖父的谅解。天下大业,不应该牺牲我一个人的终生幸福!”侠女董柔平心静气地说道,“因为秦王嬴政绝不会为了一个女人,改变自己!我的牺牲是可笑的、无用的!”

    “什么?因为我的提醒?”蒙毅顿时蒙圈了,心想:难道自己真的改变了历史?

    秦国朝堂,大臣们为了“秦王选妃”一事争论不休。

    秦王选妃是一件大事,特别是这次选妃极有可能就能确定王后的人选!

    秦国的后宫嫔妃等级分为八品: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先王嬴异人的嫔妃,除了王后赵姬,其余的基本上都送去了雍城供养。

    此时年满十五岁的秦王嬴政的偌大后宫空空如也。按照体制,储君或者新王年满十五岁,就能选妃。

    “大王,按照体制,本相已经向各国派出使者。相信本月月底,各国选送的宗室女子就会到达咸阳。”秦相吕不韦如今威权更重,在朝堂上稳稳掌握了主导权。

    大将王龁过世,麃公嬴威和老将蒙骜都老了。四大辅政大臣只剩下吕不韦还春秋鼎盛!

    “吕相国辛苦了。但是为了秦国利益,寡人应当选取哪国公主为后呢?各位爱卿不妨畅所欲言!”秦王嬴政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仿佛是在谈论其他人的终身大事一般。

    “老臣认为应该选取楚国公主为最佳!”昌平君芈启作为芈姓外戚的代表,抢先发言。虽然芈姓外戚如今实力排名垫底,但是哪里愿意放弃天赐良机。看来楚国定然会派出一名绝色公主,以配合芈姓外戚的安排。

    “老臣觉得还是从秦国贵女中选择一名品貌皆佳者最好!”曾经做过相国的蔡泽发言道,得到王绾、冯去疾兄弟、任嚣等功勋世族的支持。

    “老臣觉得和赵国联姻最佳,可以暂时休养生息!”麃公嬴威代表嬴姓宗室发表了意见。

    “秦国和齐国已经结盟,不妨让盟约更加稳固些,所以老臣觉得齐国公主最适合成为秦国王后!”老将蒙骜犹豫了片刻,还是站出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样得到王家等军功新贵的支持。

    “本相觉得不如尽收各国贵女,但是暂时不选王后,合纵连横,静观天时!”秦相吕不韦则更显得老谋深算,完全以利益计较得失。

    当前秦国内部共有五大势力:嬴氏宗室、芈姓外戚、军功新贵、功勋世族、百家学派。

    此时五大势力的态度也影响着秦王嬴政的态度,睿智的秦王嬴政最终选择了听从了秦相吕不韦的建议。此举令秦相吕不韦更加得意,促使他更加紧锣密鼓地对付长安君成蛟以及其背后的支持势力。

    咸阳宫,秦王书房。

    “大王好手段,一方面安抚了吕相国,另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势力对吕不韦的不满。”蒙毅自然竭力赞扬秦王嬴政。

    “寡人搅动风云的本领多着呢。就让吕不韦去当马前卒吧!”秦王嬴政志得意满,仿佛天下都在自己的手中。

    “大王,赵国传来好消息,赵王赵偃明确摒弃了廉颇。”蒙毅向秦王报喜道。

    “好,暂时去了一大心病!郭开真是一个好棋子,别忘了赏它几根肉骨头!”秦王嬴政更加得意了。

    “大王,还有一则好消息。潜伏在魏国的黑衣卫传来消息,信陵君魏无忌病重,命不久矣!”蒙毅接着报告好消息,同时也在揣测秦王嬴政的心思。

    “喔,看来大战将起,我大秦要出关了!”秦王嬴政的目光透过纸窗,向遥远的东方射去!
………………………………

第28章 出关东征

    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魏无忌终因饮酒无度患病而死,从此魏国失去最后支撑的顶梁柱。同一年,魏王魏圉也去世了,谥号魏安釐王。同时魏国太子魏增继位。

    同时被信陵君压了好几年的秦国终于松了一口气,整个秦国军方势力都在大喊:出关,东征!

    从秦王嬴政继位后,吕不韦彻底掌控秦国大权,依旧采用远交近攻方针,五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黄河以北,全部占领韩上党郡,并重建太原郡,治所晋阳。太原郡的管辖范围西至黄河,北至山西繁峙,东与燕赵交界,南接上党,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

    此时信陵君魏无忌、魏安釐王魏圉已经相继过世,秦始皇得到信陵君已死的消息,就派上将军蒙骜率军进攻魏国。

    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嬴政四朝,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六年前,蒙骜夺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二城而设置三川郡,使得秦国的边界逼近了魏国的都城大梁。

    魏国举国上下恐慌不已,除了在都城大梁驻守重兵,还在濮阳修建宫室,意图局势不妙之时迁都濮阳。

    濮阳名义上是魏国附属国卫国的国都,其实和魏国自己的城池没有什么区别。当初魏国吞并卫国,为了不引起赵国、齐国的反对,明面上仍然保留了卫国国君,还把宗室女子嫁卫国国君。

    濮阳地处大梁的东北方向,邯郸的东南面。既是魏国的战略大后方,又是赵国救援魏国大梁的必经之地。

    蒙骜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绕过大梁而不攻,转而进攻魏国的附属国卫国。此时秦国另外有四路大军同时威压在赵国邯郸、魏国大梁、韩国新郑、秦楚边界。

    此次蒙骜领军十万,除了攻下卫国,还要威逼齐国、赵国。所以十万军队基本上都是精锐之士兵。

    军令传下来,边境的秦军闻战大喜。

    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后,按照军功授爵。商鞅变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披甲勇士,一般为军中精锐前锋)一个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也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而且在秦军中,每顿吃的饭菜因爵位不同而不同。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左庶长,十一级右庶长,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右更,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大良造),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八级大庶长,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

    “秦国除了曾经的武安君白起,从一个平民一路飞升到顶,可谓是传奇的一生!”蒙骜将军有意栽培蒙恬蒙毅两兄弟,特意把他们带在身边。

    “可惜武安君白起没有善终,不然一定是千古佳话!”蒙毅见身边没有别人,自然说话百无禁忌。

    “毅儿,似乎对大王有些不放心?”蒙骜将军有些意外。

    “祖父觉得最近大王变化怎样?”蒙毅成年了,身材更加英武不凡,说话也充满男人的阳刚之气。

    “大王最近日益成熟,越来越睿智,心胸也宽广了许多。”蒙骜老将军似乎还十分欣慰。

    “这正是大王厉害之处,城府越来越深。明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下了很多功夫。前些天,大王找了个合适的理由,将黑衣卫收归自己指挥。这已经是堤防蒙家的意思。”蒙毅直白地告诉祖父小心应对。

    “平衡之术而已。如今王家少了王龁老将军,麃公嬴威老迈不堪,吕不韦反而做大,大王自然要收权自保。”

    “祖父还是小心为妙,自古功高震主者,往往难以善终。”蒙毅想起记忆中的蒙骜好像不是善终的,但是具体为何,却不见史料记载。

    “不说这些丧气话,濮阳是一座坚城,虽然比不上大梁城,但是河流交汇,易守难攻。”蒙骜老将军有意考核两兄弟,“你们两个人,身为少尉,说说看,这场仗怎么打?”

    蒙恬一直闷声不说话,就是讨厌朝堂的尔虞我诈,在他的心中,只有驰骋沙场才能尽显男儿本色!

    “祖父,我看还是想办法诱敌出战,方为上策。”蒙恬刚刚升为少尉(相当于千夫长),十分想要表现自己。

    “祖父,战前军情通报,濮阳守将为兵圣吴起的后人吴刚,此人为人谨慎、擅长防守,恐怕不会轻易出城作战的。”蒙毅显然不赞同的兄长蒙恬的建议。

    “我军可以激将、示弱,甚至在布置营寨的故意露出破绽。我就不信敌军能够沉得住气。”蒙恬见弟弟蒙毅丝毫不留情面,自然不甘示弱,再次争取祖父蒙骜的支持。

    “大哥太高估敌军的胆量了。如今东方六国谁敢单独与我军野战,就算是偷袭也是万万没有胆量的。”蒙毅不由地苦笑不已。

    片刻之间,从小就互相不服气的兄弟两人又争论起来。

    “也罢,这次就让你们两个小娃娃试试手,各显神通。看看你们十年所学的成果如何!”蒙骜老将军见两个小家伙争论不休,索性让他们轮流练手。

    第二天清晨,蒙恬就让大军乱糟糟地集合在濮阳城下,同时派人邀战。

    濮阳城头的魏军将士们见秦军军容不整,纷纷出言耻笑秦军。但是没有一个将士主动提出出城作战的。

    蒙恬见火候还不够,就派了一批擅长骂架的士兵上前痛骂一番。果然,魏军里面还是有几个脾气暴躁的将领,大声喝骂秦军,似乎还向守将吴刚请战。但是守将吴刚好歹是名将之后,自然不为所动。

    接天几天,秦军不分早晚、不分阴晴,无时不刻不在城下骂战。其中自然少不了许多刺激魏军的手法。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敌军就是不出城,如之奈何?”蒙毅不禁调侃兄长蒙恬。

    “我就不信邪了,从今天开始不设防守、岗哨,难道魏军就没有几个想立功的?”蒙恬气愤不已,立刻决定改变策略。

    “很好,加油!我从精神上支持你的行动,反正我们时间多的是。”说完,蒙毅就伸伸懒腰,回营帐睡懒觉了。

    按照秦军军规,早晚防守的将士均不得懈怠。不过有蒙骜老将军提前打过招呼,将士们很配合地“演戏”。当然没有人不开眼,胆敢打扰蒙毅的清梦。

    接连几个晚上,蒙恬苦守营帐,期望魏军前来偷营。但是盼星星、盼月亮,濮阳城门纹丝不动。至于跟着蒙恬一起熬夜的秦军将士们,自然叫苦连天。

    时光匆匆,转眼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濮阳城内的魏军如同乌龟一样,龟缩城内,誓死不出。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可惜了我兄长的一片痴情啊。”一大清早,蒙毅就来看兄长蒙恬的笑话。

    “气死我了,我现在就像祖父请战、强攻濮阳城!”蒙恬最近不停熬夜,火气冲天,气呼呼地就要率军强攻坚城。

    “好了,大哥,消消气!打仗嘛,哪有一帆风顺的。”蒙毅见兄长的锐气消磨得差不多了,赶紧见好就收,“祖父一直没有插手,想必早就有破城妙计了。我们不妨前去请教!”

    蒙恬一听,急忙跑去中军大帐了。而蒙毅跟在蒙恬身后,默不作声地拜见了主帅蒙骜大将军。

    “一个月了,恬儿可有收获?”蒙骜大将军并没有责怪蒙恬的失利,反而询问其得失。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轻敌了!敌军的耐性远远超过我的想象。”蒙毅俯首认输道,此刻的他终于冷静下来,肯正视敌我之间的差距了。

    “很好,你是一员猛将,可是如果不经历几次磨炼,你永远不能成为一名帅才。”蒙骜老将军转身看着蒙毅,抚摸胡须,微微笑道,“老夫看你最近倒是逍遥,要么白天看戏、晚上睡觉,要么白天睡觉、晚上看戏,显然早就成竹在胸。说说看,你打算如何攻破城池?”

    “祖父何必问我?营帐内只有我们祖孙三人,肯定不会泄密的。至于祖父偷偷派人查看附近河流湖泊的地势水位,瞒得了别人,可瞒不了我!”

    “哈哈……小家伙倒是精明,连老夫也在你的监视之中!”蒙骜老将军并未生气,反而老怀甚慰,“蒙恬擅长作战,蒙毅擅长谋划,蒙家还能再兴盛一代人。”

    “濮阳附近地势平坦,河流众多,并不适合挖掘地道攻城。强攻坚城又是下下之策,祖父肯定不会白白牺牲将士们的性命。恰巧最近春暖花开,河流水位上涨,如果现在修筑堤坝,一定能可以引导大水淹城。到时候,城墙崩塌,敌军不仅无险可守,反而会丧失粮草辎重。”蒙毅缓缓解释道,一点也不稀奇蒙骜打击将军会出此计策。毕竟自古引水淹城是常用计策,往往简单实用。
………………………………

第29章 出城决战

    “看来魏军只能坐以待毙了。”蒙恬听完十分高兴,转而一想,又露出了羞愧的表情。

    “恬儿不必自责。我军年年高奏凯歌,很多将领都喜欢正面冲杀,而你却能够想到激将法,老夫已经很欣慰了。作为将领,一定要爱惜士兵们的性命。”蒙骜老将军宽慰地说道。

    “为将者,体恤士兵,肯定是好事!”蒙毅赞同地说道,“不过,我观察许久,发现魏军也有少量游骑兵、岗哨、密探正在观察附近的水域状况。看来,濮阳守将吴刚深得祖上真传,严防以待。”

    “恩,老夫也知晓此事。如果不出意外,等到我军修好堤坝,就是魏军出城决战之时!”蒙骜老将军十分赞同。

    “祖父,魏军真的敢出城决战?”蒙恬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等于是我们在逼迫魏军决战,和兄长的诱敌计策,有异曲同工之妙!”蒙毅自然要顾忌蒙恬脆弱的心灵,毕竟磨炼已经结束了,没有必要再折腾蒙恬了。

    “哎,上兵伐谋。”蒙恬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水淹是虚,逼迫是真,我今天终于明白了。”

    时光匆匆,转眼已是四月初旬,虽然去冬天气严寒大胜于常年,但还是没能挡住春天的临近。虽然迟了十数天,但春天仍然带着和煦的笑脸降临在大地上。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一颗颗破土而出的种子,正预示着新生命的到来。一颗颗小草探出头来,沐浴着春风,感受着天地间的变化,它们将在春天无尽的希望中茁壮成长,实现它们美好的愿望。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扫冬天的了无生机,处处洋溢着无限的希望。百灵鸟用嘹亮的歌声唤醒沉寂的大地。花儿们用色彩渲染大地,到处变得生机盎然,每一个角落里都流淌着春天的气息。

    望着美好的春天景色,蒙毅不禁感慨万千:秦军看到了希望,而魏军看到了绝望。

    蒙骜大将军只抽出了三万大军加上后勤民夫,慢腾腾地修筑堤坝,而且故意弄得人尽皆知。

    濮阳城内气氛陡然压抑起来,此时摆在他们眼前的只有两条路:开门投降,或者决一死战!

    果然,等到秦军快要修好堤坝,濮阳城的西门终于轰然打开。八万魏军排着整齐的阵列,急促出城奔赴死亡!

    是的!赴死!这群魏国士兵人人脸上写满死战到底的悲壮!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八万魏军齐唱魏国的民歌“硕鼠”,声音苍凉悲壮,似乎把十恶不赦的秦军当成了人人痛恨的老鼠!

    魏军前军居然为车兵,两翼为弩兵,后面紧跟着大量的步兵。其中有一支军队居然是魏武卒,人数有上千人。魏国之所以战国初期是第一诸侯国,就是因为首先经过李悝变法,国力强盛,技术领域率先进入铁器。魏魏文侯又任用吴起,进行军事改革,使得魏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名为“魏武卒”的重装步兵部队。这是吴起的军事改革的重要成果。魏武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的职业军队,也是中国最早的重装步兵,装备有铁甲和铁质武器。入选“武卒”的士兵必须戴着头盔,身着保护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剑,携带强弩和50支箭,以及三天口粮,在半天之内急行军一百里后,能迅速投入战争。按照这一标准,“武卒”的体力和技战术能力,相当于战国时期的“海豹突击队”。

    可惜,如今的魏武卒只有上千人,而秦军的锐士则有三千人,无论人数装备都比魏军强!

    濮阳守将吴刚此刻也知道,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决战。但是他义无反顾,带着魏国最后的希望,出城死战!

    秦军方阵,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中间就是一个庞大军阵,这是一支分工明确的虎贲之师!

    前锋和后卫都是弩箭方阵,要么负责进攻,要么防止敌人偷袭。

    左翼侧是数百游骑兵,以百人为一个作战单位,能够迅速而齐整的向前突击。

    右翼侧是一队车兵方阵,四纵九列为一个作战单位。平地冲锋时,如风而奔,如雷骤临,声势震人。

    大战开始了,魏军的车兵狂奔秦军中军而来,马不停歇,悍不畏死。同时双方的弩兵也开始发射。秦国的弩箭比魏国的射程远、精确度高、杀伤力大,所以从一开始魏军就占据下风。

    但是魏军的车兵不顾伤亡,一往无前,似乎要正面冲击秦军中军阵地。

    蒙骜老将军毕竟久经沙场,一眼就看出魏军的图谋,立刻采取以攻对攻的策略:命令车兵出战,正面迎敌。

    双方的战车冲撞在一起,顿时人仰马翻;运气好的士兵只是被撞飞,生死不知;运气不好的,要么被马车压成血肉,要么被敌军戈戟捅成马蜂窝。战马也跟着遭了殃,被驱使着强行冲锋,或被撞断马腿,或被武器捅伤。马儿狂吼嘶鸣,士兵惨叫连连,一片血肉横飞,好不凄惨!

    秦军车兵装备虽然好,但是魏军悍不畏死,以死相拼,终于冲进秦国弩兵方阵。不过数量有限,上百辆战车只有区区二十俩战车。没过多久,就被后方的秦军步兵方阵解决了。

    此时魏军步兵付出重大伤亡,终于冲了上来,如同海浪般冲击秦军方阵。而双方的弩兵都撤退到了后方,进行远程攻击。

    在两军步兵方阵的前端,都是各自军队的精锐:秦国锐士、魏国武卒!

    秦国锐士使用矛、铍、戟,青铜剑,长短不一,梯次配置,十分严密。秦军举戟、平端、急刺、突破、入体、回戟,一整套的动作,若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击杀动作竟是如此的干净而利落,沉稳而毒辣!秦军方阵大显神威。

    魏国武卒主要使用长戟和近身搏斗的铁剑,悍不畏死地冲击秦军阵地。往往是前面的士兵临死前死死抓住秦军的长武器,而后面的魏国士兵趁机上前,冲入秦军中阵,导致秦军的长武器毫无用武之地。

    不过秦国锐士的青铜剑此刻也发挥了作用,立刻补上长武器的空缺。双方立刻如同蜜糖一样糅合在一起,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士兵随后贴身跟上。战场血流成河,双方只顾拼杀,早已经忘了自身伤亡。

    凶悍的魏国武卒见到战况不利,不由得被狂热而血腥的战场气氛激晕了头脑,刺红了双眼。铁戟当胸刺了过来,他们视而不见,在身体被锐戟贯穿的同时,凶悍的魏国武卒竟然在垂死前疯狂地挥动着手中的铁剑将一名名措不及防的秦军将士杀死;铁戟划破虚空,而秦军身前形成了一个个死亡的气场,但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