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命运-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曾见过,但是小子也曾听闻此人自幼被传为神童。”蒙毅自知说漏了嘴,立刻推脱除了一个勉强能接受的借口。

    “哈哈,商朝末年有比干和姜尚交锋,如今有蒙毅和张良同时出现,可见一切命中早有定数!”鬼谷门门主董安大笑一声,飘飘而去。

    只有一句话远远的传来,“告诉嬴政,老夫再给他一次机会,莫要辜负了天下人的期望!”

    骊山山下山谷众多,秀峰罗列,万象纷陈,奇巧怪石,碧水流经其间,飞瀑彩池,随缘天成,水动石变间,在阳光下百彩交织,使人怎么看都不感厌倦。任何一个人如果坐在一个这样的水池旁,倾听着飞瀑注入清潭的悦耳声响,看着岸旁绿竹翠树,浮波荡漾,水娇色艳,充盈着初春的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意象,都会不由地心旷神怡。

    蒙毅并没急于回咸阳,反而在骊山脚下,盘坐静思。

    “如果历史不改变的话,嬴政一定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但是秦朝终究二世而亡,不过十几年的寿命,对天下黎民百姓有何好处呢?”蒙毅此刻思想很矛盾,如果自己和屠龙一样妄图改变历史,那么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

第24章 李代桃僵

    不经意间,少女董柔静静地坐在了一旁。

    “臭小子,你在发什么呆?”少女董柔实在实在忍受不住了。其实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每当面对蒙毅的时候,就无法保持淡定的心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身素白的少女董柔,腰若绢束,她的美貌出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长发柔美、皮肤白皙,明眸顾盼生妍、梨涡浅笑,配以紧身流线型的武士服,脚踏着小蛮靴,英姿飒爽,不输男儿。

    “没想到一转眼,董大小姐就换了一身衣服。”蒙毅盯着转变穿衣风格的少女董柔,一时间差点失神了。

    “嗯,人家毕竟是女儿家,赶了这么长的路,自然满身大汗,不换装怎么能行?”少女董柔不自主地害羞起来。

    “看来,骊山也是鬼谷门和天机阁的秘密基地。怪不得你们在秦国能够神出鬼没。”蒙毅突然明白黑衣卫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鬼谷门和天机阁的总部,看来应该是隐藏在崇山峻岭之内了。

    “哎呀,你现在才猜到啊,是不是太晚了。不过秦岭这么大,骊山只是其中一处山脉而已,就算你们秦国想吞并我们鬼谷一脉,也是不可能的。”少女董柔难得调侃一下蒙毅,自然很开心。

    “话虽如此,但是你们和秦国硬碰硬,终究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感激你们呢?”蒙毅明显不希望鬼谷一脉同秦国正面对抗,因为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世上有些事情是不需要回报的,这是人生至高的追求。你这个自私鬼是无法理解的。”少女董柔很明显是经过多年高尚思想熏陶的,居然对蒙毅鄙视起来。

    “好吧,我承认自己是个自私自利的胆小鬼。”蒙毅内心自然是很委屈的,毕竟像他这样穿越三千年跑到战国时代阻止阴谋破坏的优秀人才,居然被鄙视?

    蒙毅忽然又醒悟了一件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秦始皇为什么要把陵墓选在骊山呢?秦国先祖及太后的陵园葬在芷阳以西,而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

    后世的秦始皇陵就建在骊山脚下,恐怕也是响应“五德终始说”的风水原理吧。

    “烽火戏诸侯,博得美人笑。”秦想取代周,就像水取代火。恰巧,西周就葬送在骊山脚下。骄山到华山正好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而骊山正好处于是龙头之上。在秦朝的时候已经有了真龙天子的说法,并且他们讲究“龙脉”,而秦始皇作为第一位封建君主,葬在龙头之上也是无可厚非的。也正应验了,秦取代周,是顺理成章之事!

    “头枕山,脚踏水,一手抱金,一手抱玉。”秦始皇陵的确是块风水宝地。它的南边是骊山,北边是渭水,东边是产金的铜川,西边蓝田玉的产地。秦始皇13岁登基时就开始建陵,可见,少年皇帝是颇有眼光的。据说陵墓前后修了38年,最多时用人力达72万人。

    “不管怎样,总算缓和了天机阁和秦王的关系,只不过未来还会出现什么变故呢?”蒙毅十分担心将来会和鬼谷一脉兵戎相见。

    十月,最美是枫叶。枫叶红了,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高大的枫树已被火红的枫叶所笼罩,在经过雨水的洗涤之后,原本火红的枫叶显得格外妖艳,加之地上厚厚的落叶,天地仿佛已连为一体。配合着枫林间的雨雾,给人一种身临仙境般的感觉。远望那一大片枫林,宛如一大团燃烧的火焰,染红了天际。走近看,片片枫叶精巧细腻,玲珑剔透,好像害羞的少女。一阵微风吹过,枫叶如天女散花般飘落。

    漫天枫叶就如同这世间的生命,不管曾经多么辉煌,终究要飘然落地,化为尘埃。

    “我为命运而战,阻止一切可能改变历史进程的阴谋,可是我真的能阻止吗?”少年蒙毅在心底不禁苦笑道,“时也,运也,命也。非一人之力能够改变啊!”

    公元前244年十月底,也就是秦王嬴政继位三年后,秦国大将王龁去世。

    秦王嬴政即位后,以吕不韦担任相国,李斯担任舍人,王龁与蒙骜、麃公嬴威等人担任将军,共同辅佐朝政。作为秦国的军方三巨头之一的大将王龁去世,使得本来牢固的军方势力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而早就想要获得军权的秦相吕不韦更加抓紧拉拢李信、章邯、桓齮、杨端和、樊於期等武将;

    军方三巨头排名第一位的是麃公嬴威。麃公嬴威不仅出生嬴姓宗族,而且还是秦国的重要将领,受到几代秦王的信任和重用。战国时期的卷城乃是楚国北进中原的重要据点,位于荆襄夹道咽喉处,历来为兵家重地。当时麃公嬴威在此城斩首三万敌军,震慑诸侯,更加助长麃公嬴威在秦军中之声威。自此,嬴姓宗族中从军的子弟,都以麃公嬴威马首是瞻。

    军方三巨头排名第二位的是王龁。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作为立有巨大功勋的人物,王龁的名声,虽没有白起强盛,却也可以震慑列国。而且多年跟随白起东征西伐,在白起离世而后,在军中最有名望的也就是这位将军。到秦庄襄王时期,王龁在战将中资历最高,经历的大战最多,赢得的胜仗也最多,便直接成为朝中显赫的战将。在进攻赵国的战争中,王龁攻克秦国梦寐以求的上党郡,此郡即是当年引发长平之战的重要城池,在白起死后,几度易主,终在秦庄襄王时期被王龁攻破,并自此正是纳入秦国范畴,设为太原郡。在秦国攻灭六国的战争中,王氏战将纷纷涌现,如王翦、王贲,此时多半亦已在军中服役,而王龁,就成为秦国朝堂中王氏家族最早的著名战将。

    军方三巨头排名第三位的则是蒙骜。蒙骜之名气则比王龁更大,蒙氏家族在秦国的辉煌,便从蒙骜开始。蒙骜自秦昭襄王时就屡获胜绩。三晋故土近百座城池,皆被蒙骜所攻破。蒙骜的主要活动时期,也是在秦昭襄王后期,其战功卓著,比前面两位的战斗力都要强,也可能是继白起而后最能继承秦国战神称号的将军。自秦庄襄王时期统领秦军出征,到秦王嬴政时代,韩赵魏等国疆域几被蒙骜全盘拿下。战国声名在外的信陵君也畏惧蒙骜之兵锋,合纵燕、赵、韩、楚、魏五国,方才抵挡住蒙骜的连胜战绩。韩赵魏每个诸侯国,皆被蒙骜攻破数十城。白起震慑列国胆魄,蒙骜则以摧古拉朽之势,辗轧三晋故土,为秦国最终一统天下奠定坚实根基。

    吕不韦是商人出身,很有经济头脑,独立处理政务也算中规中矩,但是唯独军事才能是依靠参谋尉缭才能站住阵脚。

    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计圣孙膑,而最后一位就是和韩信是师生关系的尉圣尉缭,弟子韩信也是被后世称为兵仙。

    而尉缭身为兵家大师,之所以帮助吕不韦是因为有救父之恩,所以承诺为谋划三个计谋。

    第一个计谋就是“奇货可居”。这个计谋帮助吕不韦弃商从政,从富甲一方到权倾秦国。

    第二个计谋就是“突袭东周”。这个计谋帮助吕不韦坐稳了秦相的位子,威名传扬六国。

    第三个计谋就是“李代桃僵”。这个计谋帮助吕不韦摆脱赵姬纠缠,能够获得一时的安稳。

    李代桃僵之计是为了应付吕不韦和太后赵姬之间藕断丝连的私情。赵姬成了王太后,新寡的太后宫闱寂寞,赵姬生性浪漫放荡,她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吕不韦时常出入宫闱,私会太后。但充当幼王母太后情人的政治人物都面临身败名裂的巨大风险。秦王政逐渐长大,吕不韦深知与赵姬的私情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自己必须尽早脱身出来。

    为了避祸,吕不韦决定,政治上一如既往地支持太后赵姬和幼王嬴政,生活上坚决切断与太后的情人关系。吕不韦毕竟是吕不韦,他深通人情世故,处世圆滑,担心突然断绝与太后的情人关系可能引起不测,便考虑找一位可以取代自己充当太后情人的替身。他找到的这个人就是嫪毐。

    嫪毐在房帏之事上能力异常,可以转动桐木车轮,吕不韦故意不时在太后面前提起嫪毐,引起了太后的兴趣,于是让吕不韦将嫪毐送到自己的身边来。

    吕不韦便设法将嫪毐定罪,罚受宫刑送进太后宫中作太监。他又教唆太后买通主持刑罚的官吏,仅仅拔去嫪毐的胡须,就把他当作太监送进宫中。太后得到嫪毐,受用后大为兴奋喜爱。太后对嫪毐是“绝爱之”,非常宠爱,太后沉浸在与嫪毐的情爱之中,不久就怀了孕。为了避开世人的耳目,太后以身体不适占卜,得到应当回避居所的结果,于是离开咸阳,迁居到雍城的离宫中去居住。

    好一个“李代桃僵”之计!只是人算往往不如天算,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
………………………………

第25章 可爱又可笑

    秦相府,一间雅室之中。

    “先生的三个计谋都是精彩绝伦,老夫佩服。”秦相吕不韦敬酒天才谋士尉缭。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尉缭作为兵法大家,自然知道任何计谋都逃不脱时势,好心提醒吕不韦。“早点功成身退,才是安身保命之道。”

    “先生安坐,老夫早已经安排好退路。”秦相吕不韦显得成竹在胸,自信满满地说道。

    但是尉缭是何等人物,一眼就看出吕不韦的野心,不禁叹息:“上山易,下山难。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获得一时安稳的吕不韦更加想要获得军权,于是抓紧拉拢李信、章邯、桓齮、杨端和、樊於期等武将;

    只不过由于这些将领大多都是功勋士族的后代,往往不把吕不韦这个外来相国放在眼里。

    吕不韦在军中仅仅只有吕家子弟数人而已,例如吕英、吕雄等人,职位不过千夫长。

    “蒙家三代荣耀,少将军更是少年英雄,老夫羡慕至极呀!”吕不韦一副长辈的模样,很容易令人感到亲切。

    “多谢相国大人夸赞,小子愧不敢当。相国有何吩咐,尽管示下。”蒙毅可不敢当真,毕竟吕不韦长袖善舞、笑里藏刀,在历史上可是大有名气的。

    “也没用什么大事,只是吕家子弟最近太懒惰,希望你们兄弟二人常来走动。”吕不韦发现蒙毅还是一如既往的谦逊,十分高兴地说道。

    “一切就如相国所愿。”蒙毅明白此刻还不能与吕不韦针锋相对,所以必须姿态放低。

    蒙府密室之中,一场密会正在召开。

    “自从王龁将军去世后,吕不韦的动作越来越多了。大王年幼,无法处理政务。可惜太后赵姬太过于信任吕不韦,任何事情都听从他的安排。如今吕不韦假借大王和太后的名义,极力压制嬴姓宗室的实力。”蒙骜老将军一脸痛恨地神色。

    “未曾想到,嬴姓宗室内部矛盾重重,有些人看好嬴政,有些人看好成蛟,甚至还有支持其他血脉的。怪不得一直被芈姓外戚抢尽了风头,人心不齐难办事啊!”蒙毅附和道。

    “秦人好斗,谁都想冒头!说白了,就是争权夺利的人太多了。”蒙骜老将军无奈地感叹道。

    其实军方三巨头之一的蒙家从未选择和吕不韦联合,只不过虚与委蛇,静待天时。

    军方三巨头之一的王家虽然失去了王龁这面大旗,但是也不屑于和吕不韦亲近。

    军方三巨头之一的麃公嬴威年事已高,恐怕命不久矣。嬴姓宗室以麃公嬴威马首是瞻,但是可惜人心浮动,也有不少和芈姓外戚勾结,企图扶持长安君成蛟上位。

    这样的结果,让秦相吕不韦很头痛。但是吕不韦是何等人物,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来一招“搂草打兔子”…对付长安君成蛟。

    成蛟是先王之子,嬴政之弟,曾经被芈姓外戚密谋拥立为太子,同时至今也有不少嬴姓宗室支持他取代嬴政!

    成蟜在嬴政继位秦王后,被封为长安君。

    两年前,秦王嬴政刚刚继位,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是为郑国渠,是奸细想要消耗秦国国力。工程在进行到了一半的时候,秦国发现了这个阴谋。秦王嬴政大怒,把郑国抓起来准备杀掉。郑国辩解说:“我为了延长韩国几年的生命才来技效,但是,如果水渠建造成功,秦国将享受万世之福。“秦王嬴政认为有理,而且马上想到这个阴谋真是太美妙了,便命令郑国回去继续施工。

    郑国让工人将挖出的士来填积低洼的土地,将有碱质的土地全部盖上新土,原先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达四百多万亩之多,每亩可产粮六倒四升。郑国渠的开凿对黄土高原的意义极为重大,它使八百里秦川成为一个巨大的粮仓。为民造福一千余年,直到唐末才毁于战乱。

    因为郑国渠的建成,秦国因此变得更加富强,为兼并诸侯、实现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显著的效益使秦国感到,韩王韩然派专家引诱秦国修渠的阴谋太可爱了!

    咸阳宫秦王书房,秦王今天心情出奇地好!

    “哈哈……蒙毅,寡人已经可以预料到郑国渠建成之日,韩国人的脸色会有多难看?再说,寡人并不打算停止攻击六国的战争。秦国国力之强,远超六国想象。即使一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郑国渠,另一边也可以继续攻打三晋,毫不吃力。”秦王嬴政越想越开心,几乎手舞足蹈。

    “大王深谋远虑,实在是大秦之福分。”蒙毅自然附和道,称赞秦王嬴政英明神武。

    “寡人实在是太喜欢韩国的可笑又可爱的阴谋了。如此美妙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韩国身上,可见韩国亡国在即,亡得不冤枉啊!”

    “韩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个无可辩驳!”蒙毅见秦王嬴政有些言犹未尽,好奇地打听道,“不过大王就这样准备放过韩国?”

    “怎么可能?寡人正好借机勒索韩国,怎么会轻易放过他!另外吕不韦举荐派遣长安君成蛟前往韩国,迫使韩王韩然割地百里给秦国。”秦王嬴政微微一笑地说道。

    “吕相国恐怕别有深意!大王小心!”蒙毅好心提醒道。

    “哼,他的诡计瞒得了别人,可瞒不过寡人。吕不韦得罪了芈姓外戚,害苦了成蛟。怎么会好心让他去建功立业?无非是想撺掇成蛟谋划造反,借机打击支持成蛟的芈姓外戚和嬴姓宗室,好从中牟利!”秦王嬴政此刻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完全符合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形象。

    “大王不妨借力打力,完全剪除成蛟背后的势力!”蒙毅出言建议道。

    “这是当然,而且寡人要让吕不韦偷鸡不成蚀把米,想打军权的主意。他这是痴心妄想!”秦王嬴政冷笑道,完全不把吕不韦的阴谋诡计放在眼里。

    谁知道,长安君成蛟却借故推辞不去。这下可急坏了吕不韦,立马找来蒙毅,吩咐他去劝说。

    咸阳,长安君府邸。长安君的府邸酷似楚国风格,占地广阔,而且极尽奢华,和其他芈姓外戚的府邸如出一辙。看来先王嬴异人不喜欢这个儿子,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芈姓外戚的影响。

    蒙毅连续求见多次,才获得长安君成蛟的接见。可见这位王族公子高傲过分,居然不知道自己已经大祸临头。

    “君上,如何能够拒绝出使韩国呢?”蒙毅开门见山地问道。

    “秦国数次攻打韩国,结下死仇。再加上麃公刚刚屠城卷城,本君去韩国,不是送死吗?”长安君成蛟养尊处优,一脸傲慢地说道。

    “君上太看得起韩王韩然,韩国此刻唯恐秦国继续进攻,哪里有胆量谋害君上。”蒙毅只好先耐心劝说。

    “可是本君大病未愈,难以启程!”长安君成蛟唇红齿白,满脸红光地推辞,居然也装病的功夫也懒得去做一下。

    “君上听过触龙说服赵威后的故事吗?”蒙毅面色起伏,随即静下心来,缓缓地问道。

    “你是说本君想要长久在秦国立足,就要建立功勋?”长安君成蛟虽然傲慢,但是毕竟经过正统王族的教育,还是读过不少史记和著作,自然知道“触龙说服赵威后”的典故。

    “不错,君上位高而无功,妒忌的人可不少呢!再说芈姓外戚如今的情形是一日不如一日,君上以后靠什么自保呢?”蒙毅出言提醒道,然后双眼紧盯着长安君成蛟,一股杀气无形之间笼罩了长安君成蛟。

    “如此,本君只好带病上阵了。”长安君成蛟终于害怕了,左思右想之下点头同意了。

    长安君成蛟收拾行装,晃晃悠悠地前往韩国,企图迫使韩王韩然割地百里给秦国。

    此时韩王韩然因为秦国攻下卷城,已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了,听闻割让百里的土地就能换得两国和平,立刻派人送来韩国公主韩香以及百里的韩国土地。

    此举不仅让秦国朝野沸腾,也让韩国全国上下一片嘘声。

    韩国国都新郑,韩相张平的府邸。

    韩相张平与父亲张开地先后担任韩国五任宰相,因此张家被称为五世相国。

    此时一阵激烈的争吵从书房内传出。

    “父亲,平山侯韩闯居然唆使韩王答应秦国的勒索,此人真该杀!”年方十五岁的少年张良十分气愤。

    “我儿不要这么大声,小心隔墙有耳!”韩相张平急忙捂住儿子张良的嘴巴。

    “父亲,我们张家五代相国,蒙受天大国恩,怎么能眼看着国家沦亡?”少年张良年少气盛、血气方刚,自然初生牛犊不怕虎。

    “我的孩子,韩王最信任平山侯韩闯,加上韩腾将军战败而归,谁还能够劝说韩王?”韩相张平无奈地叹气道。

    “父亲,张忠逃回来了。该如何安置他呢?”少年张良忽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情,十分苦恼地问道。

    “张忠?哎,老夫只好去求韩腾将军帮帮忙了。”韩相张平再次唉声叹气地说道,“我们张家看起来荣耀无比,但是五世相国何尝不是一种制约?如今韩国兵权,尽在平山侯韩闯和韩腾将军手中,连韩王都要看二人脸色。”

    谁料“隔墙真有耳”,这一切都让潜伏在府内的黑衣卫记录下来。
………………………………

第26章 阴沟翻船

    咸阳宫,秦王书房。

    “韩王韩然真是昏庸透顶,居然稍微被吓唬一下,就割让了方圆百里的土地,还外带一个韩国公主!”秦王嬴政有些哭笑不得。

    “韩王韩然软弱可欺,当年就有割让上党的先例。再加上疏远韩相张平父子、公子韩非、大将韩腾等人,反而亲近平山侯韩闯、莫成、游吉等奸臣。”蒙毅却丝毫不意外,“大王可知,赵国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大事。”

    “何事?”秦王嬴政顿时兴趣盎然地问道。

    “去年年底赵王赵丹去世,谥号赵孝成王。太子赵偃继位,一继位就听信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了。”

    “哈哈……最近真是好运连连!”秦王嬴政十分高兴,同时也好奇道,“廉颇向来不争权,如何得罪了大臣郭开?”

    “郭开利用修路工程,大收贿赂,弄得赵国全国上下怨声载道,同时也影响了赵军的军事行动。廉颇看不过去,就训斥了几句,提醒其注意爱惜民力、体恤民情。多年来郭开一直对廉颇耿耿于怀。如今太子赵偃当上了赵王,他就想利用赵王对他的宠信,找机会收拾廉颇。”蒙毅根据黑衣卫和天机阁传回来的情报,详细地解释了一下。

    “哎,这些良将为何不肯来秦国,否则寡人已经扫平三晋了。”秦王嬴政不由有些可惜地感叹道。

    “廉颇投奔魏国,恐怕也是担心赵国无法单独抗拒秦国,所以想联合魏国来抵御秦国的进攻!老将廉颇,身在魏国,心在赵!”蒙毅自然好心提醒道。

    “既然如此,决不能让魏国重用廉颇!”秦王嬴政斩钉截铁地说道。

    “大王,不用担心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魏国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大秦的情况。”蒙毅用十分肯定语气说道。

    “什么?难道今年真是大秦的喜庆年?”秦王嬴政大喜过望,不免有些手舞足蹈,兴奋异常。

    “这件事情说起来就有点长了,大王应该知道信陵君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所以非常受到魏王魏圉猜忌。自从从函谷关撤走后,信陵君魏无忌再也未能受到重任,反而处处受到魏王掣肘。大王听微臣讲一个故事就明白了。”蒙毅缓缓地讲述起来:

    有一次,信陵君魏无忌正跟魏王魏圉下棋。而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

    魏王魏圉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信陵君魏无忌劝阻魏王魏圉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魏圉下棋,仿佛无事一般。

    可是魏王魏圉惊恐,全无心思下棋。

    又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不是进犯边境。”

    魏王魏圉听后很惊讶,问道:“公子是怎样知道的?”

    信陵君魏无忌答道:“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探听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

    从此以后,魏王魏圉因害怕信陵君魏无忌贤能,不敢任用其处理国事。

    “寡人早就听闻五国攻秦计划失败后,信陵君魏无忌本来就心灰意冷,回到魏国之后,不再上朝,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并且常常跟女人厮混,沉溺于酒色之中。没想到,魏王魏圉早就时刻提防着信陵君魏无忌!”秦王嬴政感慨地说道,陷入沉思。

    “魏王魏圉宠信龙阳君苏秀,可惜龙阳君苏秀虽然剑术高明,但是理政治国的本事一般。不过龙阳君苏秀倒是有些自知之明,没有排挤、迫害信陵君魏无忌,反而屡次劝谏魏王魏圉莫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

    “原来如此,寡人还奇怪信陵君功高震主,为何回国后一直安然无恙。原来是龙阳君苏秀在一旁缓和矛盾。”“赵国有李牧廉颇,韩国有张平韩腾,魏国有什么其他人才吗?”

    “除了信陵君魏无忌、龙阳君苏秀外,宁陵君魏咎、公子魏豹倒是颇有名气,不过年少,暂时无法参与魏国朝政!”

    “这样看的话,韩魏两国都不足为惧。寡人还是担心万一赵王赵偃悔悟过来,再次启用廉颇,到时候赵国有李牧廉颇两员大将,我秦国何时才能吞并三晋?”秦王嬴政虽然年少,但是眼光毒辣。

    “微臣知道该怎么办了,也许可以借刀杀人,毕竟郭开最不愿意廉颇回到赵国!”蒙毅虽然不愿意迫害忠臣廉颇,奈何必必须为秦王嬴政出谋划策,只好忍痛牺牲老将廉颇了。

    “借刀杀人?好计策,蒙毅,你真是越来越坏了!暗箭伤人的计策用得炉火纯青!”秦王嬴政不忘揶揄一下蒙毅,眼光带着戏弄的神色。

    “哪里,哪里,微臣和大王相比,就如同萤火之于皓月争光,黯然失色啊!”蒙毅见秦王嬴政心情不错,也借机加深一下君臣感情。

    “萤火和皓月?哈哈……”秦王嬴政大笑道,“虽然是损人的话,但是寡人听着顺耳!”

    廉颇如今年过八十,是赵国硕果仅存两大名将之一,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最出名的就是和蔺相如的“将相和”。

    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随后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蔺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

    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

    门客们纷纷回答说道:“廉将军比不了秦王。”

    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此后,在赵国文臣武将的共同努力下,赵国又强盛了十几年的光阴。等到赵孝成王赵丹继位,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这个时候,蔺相如病重无法上朝劝谏赵王赵丹,名将赵奢也去世了,而李牧也远在边疆抵御匈奴。一时之间,整个赵国只剩下廉颇能够独挡大任。长平之战前期,廉颇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