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命运-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既然如此,就有你去向大王求援吧。至于大营守将,本帅自有安排。”秦国大将桓齮见状,索性撤销了副将杨端和的职权。

    副将杨端和见状,无奈地领命回咸阳了。

    秦国大将桓齮秘密率领二十万大军分批运动到肥城附近的山林之中,同时让侄子桓霸领军五万防守大营,侄子桓雄领军五万佯攻肥城。

    但是一切,怎么能隐瞒得了善于侦查敌情的赵国斥候。

    古代虽是冷兵器时代,但是打仗绝不瞎。“斥候”是军队的眼睛,这些人不仅需要擅长逃生,因为一旦被发现,没命将信息传递回来也是徒然;还需要有刺杀,懂地貌,定水源,绘地图,有山开路遇水搭桥等本事。

    斥候怎么判断对方人数呢?

    首先,侦查敌军营地。古代军队驻扎非常有讲究,一个帐篷里能睡多少人一般是规定了的,斥候只需稍微侦查一下就能得知。对于一些经验老道的斥候来说,一般不需要细数营地和帐篷数量,观察敌方驻地面积以及帐篷稀疏程度就能大致判断出人数。

    其次,看敌军炊烟数量。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侦查对方在饭点了多少炊烟,以及运粮队伍多久来一次,一次大致运多少,也能大概的推算出对手的人数。

    最后,查敌军编制。古代军队为了便于管理,都是有固定编制的,每个编制下还有自己的旗帜,所以,古代斥候通过数编著,旗帜的数量就能够推算出人数。

    正式由于这些常见的侦查方式,敌对双方的都清楚,所以很多时候为了迷惑对手,都会进行造假营,建空灶,竖假旗等等。例如,孙膑就是这方面的行家。历史上著名的“孙膑减灶,智灭庞涓”就是来源于此。

    孙膑刚到齐国后,由于身体的残疾,在幕后给田忌充当军师。一日庞涓率领魏国军队攻打韩国,韩国和齐国相邻,由于唇亡齿寒的原因,韩国向齐国求援。孙膑带领齐军和庞涓的的魏军决战,孙膑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见到魏军就慌张撤退,而庞涓心急想活捉孙膑,见到齐军撤退,拼命追击。

    第一天,庞涓派“斥候”去侦查齐军营垒中的灶迹,竟然得出齐军人数有十万之多!便放缓的追击,恐遭埋伏。第二天,再派人去侦查,发现齐军灶迹,不到五万。庞涓大喜!第三天,魏军斥候侦查出齐军灶迹只剩三万。庞涓便亲率两万轻骑追击。

    等庞涓追到马陵道山谷的时候,孙膑砍下一个大树,在树上写道“庞涓死于树下”,并在周围埋伏五千弓箭手。

    庞涓到的时候,发现被一个大树拦住去路,亲自率军进入峡谷,由于天色过暗,他点起火把看到树上的字时,大呼“中计了!”话音未落,就被齐军射成了刺猬。

    冷兵器时代,行军打仗讲究的是智谋策略,并不是单一的肉搏,其中的“智慧”,还是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借鉴的。

    李牧早就派了大量的斥候,在宜安附近方圆两百里的范围内反复侦查。赵国斥候,尤其是赵国北方边军的斥候,经常和匈奴人进行游击作战,对于侦查敌情更加得心应手。很快,赵国斥候就发现了大量隐藏的秦军士兵。

    宜安城外,赵军大营。

    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

    赵将赵葱建议道:“大帅,此时若是不救援肥城,秦军依然可以攻到邯郸城下。”

    李牧微笑着说道:“孙子曰: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更何况斥候回报,秦军在肥城外隐藏了大量的士兵。秦军主力去肥城后,秦军大营中的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我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此时如果我军全力攻打秦军大营,一定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是指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李牧一直关注这秦军大营的动向,见秦军防守松懈、有机可趁,就聚集了大量的骑兵。

    “杀呀!杀……”伴随着火光的突起,南方地旷野里忽然响起如雷般的铁蹄声和喊杀声,像是从高处奔流而下地巨浪般席卷而来。

    目瞪口呆的秦军哨兵呆愣片刻,猛然惊醒,看见火光中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大队骑兵,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猛地敲击警钟,口中拼命狂呼:“不好了,赵军来了!不好了,赵军来了……”

    赵国骑兵后面跟着大量的马车,运载了上百架投石机。这些投石机在上次赵国大将扈辄攻击秦军的时候,就曾经大放异彩。虽然这些投石机还只是最原始的状态,射程仅仅只有百步,威力也有限,但是对付秦军木质的营寨还是非常有效的。

    秦军留守将军桓霸是一名勇将,可惜缺乏谋略,对手下士兵骄纵,导致营寨防守极为松懈。等到赵军来袭,他才慌忙命令秦军弩箭手列阵迎敌。

    可惜赵国这次不仅仅带了上百架投石机,还附带了上万张厚重大盾牌。

    不一会,投石机发射的火弹就把秦军的营寨栅栏砸塌,而秦军的弩箭甚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被赵国的厚重大盾牌挡住了。

    赵军依靠厚重大盾牌,靠近了秦军营寨。而秦军却失去了壕沟和营寨的防守优势,更要命的是,秦军只有五万,而赵军足足有二十万!

    “杀呀!杀……”一万赵国铁骑像一股白色洪流一样涌进军营。而秦军弩箭兵一看形势不妙,只能退往后阵。

    “嗖嗖嗖……”不管三七二十一,赵国铁骑便将手中的火把一阵乱掷、乱点,顿时将军营点成了一片火海!

    熊熊的火光中,很多秦军惨叫着、四处奔跑。他们浑身上下、火光点点,像是一支移动的火把般,发出令人恐惧的求救声。只是到最后不是被随之而来的赵军将士斩杀在地,就是被烧得皮开肉烂、焦黑一团!

    一群群白色的骑士正挥动着黑色的厉芒进行着疯狂地杀戮,青芒乱闪中,带起一股股纷飞的血箭和散乱的内脏…… 触目所及处,除了赤色的火焰,便是惺红的鲜血!
………………………………

第86章 秦军大败

    赵国大将李牧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大破留守秦军,缴获秦军所有的粮草和辎重。

    可是李牧不仅仅满足于此,下令道:抽出一部分军队乔装成留守秦军,并且假装还在和我军争夺营寨。

    “大帅,为何如此布置?”副将赵葱赶来询问道。赵王赵迁自然不放心把所有的兵权都交到李牧一人的手上,故意拆分李牧和司马尚二人,让赵葱代替司马尚作为李牧的副将,而司马尚则成为邯郸留守将军之一。

    赵国大将李牧笑着解释道:“秦国大将桓齮听闻大营被围攻,必然回救。因为大营不仅关系到三十万秦军的粮草辎重,更是扼守了秦军的退路。如果让秦国大将桓齮得知大营被攻陷,他必然引军他去。我军兵少而且疲惫不堪,如何能得上?”

    副将赵葱想了想,瞬间明白了李牧的老谋深算,欣喜若狂地说道:“末将明白了,大将军是想引诱秦军急速回援,然后趁机埋伏秦军。”

    赵国大将李牧心中豪情万丈,终于轮到自己大展拳脚了,也十分高兴地回复道:“不错,秦军急于赶路,一定疏于防范,而且疲惫不堪。我军正好以逸待劳、趁机伏击!”

    天地间阴沉沉的一片,巨大的乌云团在头顶上翻滚起伏,犹似随时可能泻下倾盆大雨相似。 阴冷的秋风拂动大旗,发出猎猎的声响;地面上的沙石也在大风的威力下在天空中四处乱窜,让人颇有些双目难睁的不快感觉。

    在距离肥城外三十里的三岔路口,五万赵军拦住了秦军的必经之路。当然附近山林中,十二万赵军早就埋伏好了。

    不一会儿,远方地地平线上,传过来一阵隆隆的战鼓之声,一条巨大而绵延的黑线出现在众人地眼前。紧接着,黑线开始迅速扩大成一大片无际无涯的黑色。在萧瑟的秋风中,这一片凄厉的黑色更显得肃穆而荒凉,同时散发出隆重的杀气。

    赵国大将李牧大呼道:“弩机、投石机全力攻击,多用火矢、火油球!”

    秦军上空一阵山崩地裂之音,数以百计的巨矢和不计无数地碎石从营地上空腾起,飞越近三百步的距离,扑向秦军大阵。

    秦国大将桓齮大怒,虽然曾经在邺城见过投石机这东西。但是秦军工匠并不熟悉,也没法制造

    其实这也不怪秦军工匠无能,因为投石机自从西周就有,但是由于机械零件不全或者工艺不成熟,一直没有大放异彩。但是赵国此次得到墨门的大力支持,而墨家最擅长制作器械,所以改良版的投石机应运而生。

    赵国大将李牧对此自然十分满意,大力发展投石机部队,同时重谢墨门的帮助。

    不过重型地弩机,秦军倒是不缺。

    于是,秦国大将桓齮立即下令阵后的弩机兵也全速赶快上来,和新秦军展开对射。

    赵军的攻势一波波到来。

    原来赵军前军的士兵将一种特制的火油弹放入机勺,点燃后一拉机簧。数以百计的巨大火球飞速扑入空中,跌入秦军阵中,巨大的场面像是一阵从遥远宇宙侵入地球地流星雨一般壮观而灿烂。霎那间,火球及地,猛然迸溅出无数火油,这些火油见火就着,顿时将秦军阵前烧成一片火海。无数秦军将士淹没在火海之中,一片惨嚎之声。

    愤怒的秦国大将桓齮咆哮道:“盾牌掩护,弩兵全力突击!”

    数千秦军拿着临时赶制的盾牌筑起一面盾牌、拼命挡住天空密集射来地箭幕,保护起身后的弩兵。手忙脚乱的秦军弩兵们终于有了喘息之机,纷纷张弦搭箭,奋力还击。

    一时间,战场上空飞窜急啸地箭矢数以十万计,阳光为之遮蔽,天地间一片黑暗。甚至由于空中互射的箭矢密集得太过分,至少有十分之一地箭矢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在战场上空互相撞击着掉落下来。

    这真是一个恐怖的场景!

    但是赵军准备的更加充分一些,早就准备了好了数不清的厚重大盾牌。而且赵军早就在正面挖掘了大量的壕沟,设置了大量的鹿角和陷坑。

    就这样,秦军久攻不下、死伤惨重,再加上路途疲惫,顿时士气大跌。

    天阴沉沉的,凛冽的寒风在天地间不住地呼啸盘旋着,卷起漫天枯黄的草屑与落叶;在天空中,乌云也在不断地聚集着,越积越多、越积越厚,慢慢地形成了一堵巨大的黑色穹盖,却低得仿佛随时可能从头上掉下来似的令人十分压抑。

    秦国大将桓齮见状,就想暂时后撤、扎营立寨,再寻战机。

    正在此时,四周山林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

    只见数万赵国铁骑不顾伤亡地从两翼冲击秦军的后阵,秦军弩箭手尚未有机会发射三轮弩箭,便被赵军铁骑突入阵中。好在秦军大阵防守还算严密,秦军弩箭手迅速后撤,后面的持有戈戟矛等长武器的秦兵紧接着补上空位。

    激烈的肉搏开始了,漫天的血腥中,残肢纷飞、惨嚎震耳!一名名赵国铁骑倒在了不动如山的巨大枪林前,但身后的袍泽却毫无畏惧地接踵而至,继续向秦军本阵发动猛烈的进攻;秦军们的长矛兵也在赵国铁骑熟练而有效的攻击前死伤惨重,但当每一名长矛兵倒下,身后的秦军长矛手就会踏着兄弟们尸体递补上来,顽强地保持着阵形的完整性。

    “什么情况?斥候不是早就侦查过了吗?哪里来的赵军?”秦国大将桓齮十分不解,但是无论他多么难以置信,也不能改变自己被赵军埋伏的残酷现实。

    赵国大将李牧发现秦军后阵几乎快要崩溃,自然不肯放过这么重要的机会。

    “铮!”赵国大将李牧拔出长剑,大吼一声,“儿郎们,杀敌立功就在今日,杀!”

    “杀!杀!杀……”赵国铁骑们大声应和,发出哇哇的怪叫。他们就像一群愤怒的苍狼般燃烧起来,带着隆隆的雷声和漫天的烟尘扑向沸腾的战阵。

    霎那间,奔腾的骑兵大阵像打了个右勾拳一样,划了个漂亮的圆孤,绕过冲锋的赵军步卒,狠狠地击打着秦军后阵。

    原本已经苦苦支撑的秦军士兵们立即士气大泄,当下顾不得许多,勉强应付了几下后,立即像潮水般溃散逃去,再也顾不得保持秦军大阵了。

    赵国骑兵自然痛打落水狗,一路疯狂追杀!

    至此,秦军被三面合围,大败而逃。秦国大将桓齮见状,自然知道兵败如山倒,赶紧带着亲卫逃回秦国。

    总的来说,赵国大将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

    此次战役,秦国死伤十多万人,除了少数流落山林的残兵游勇,基本上失去了暂时进攻赵国的可能性。

    肥城之战,秦军挟大胜之威而来,李牧则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面对号称野战天下无敌的秦军,李牧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敌军识其意图,企图围点打援诱时,李牧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釜底抽薪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战时,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全歼秦军。整个战争进程中,李牧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扬长避短,最终大获全胜。这是围魏救赵的典型战役。凭借此战,李牧获封武安君。

    围魏救赵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时间追溯到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赵王急难之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那么赵军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

    结果齐军乘魏军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十三年后,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马陵之战中,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

第87章 韩非冤死

    李牧在肥城之战大破秦军十万,获封武安君。

    蒙毅自然知道历史上这个封号被下了诅咒,获封的人无一例外均遭惨死!

    古代有官职有封号,还有爵位,周朝建立以后,对于礼非常的重视,谥号、庙号这些分的都很清楚。周朝其实是在礼下进行的统治。周朝建立以后,周公旦对殷商的制度进行了整理和修改,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礼仪也发生变化,很多封建王朝都采用法家的思想,礼依然在,只不过没有像周朝那么重要。后宫中我们经常听到的贤妃、淑妃、德妃、这些其实都是封号。而对于大臣的官职也是有封号的,比如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其实都是封号,这些人官职都是大将军只不过封号不同。所以每朝每代获得相同封号的人很多,因为这是个名誉。

    纵观中国历史,有一个封号只有四个人获得,还都是先秦时期的人,但是获得这个封号的人死的都非常惨,仿佛被下了诅咒。这个封号就是武安君。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当然这是在周时期,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君就代表了皇帝,所以武安君这个封号只在先秦才有。

    被封为武安君的总共只有四个,分别是苏秦、白起、李牧、项燕。

    先来说说苏秦。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游说六国合纵抗秦,配六国相印,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苏秦为燕国去齐国做内应,五国伐秦,齐国同时讨伐宋国,燕国大将乐毅带领五国联军回伐齐国,苏秦是在完成六国合纵以后,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后来六国合纵解散,苏秦还在各国之间斡旋。齐国察觉苏秦是燕国的奸细,所以齐国的大夫为了争宠,争相刺杀苏秦,苏秦受重伤,临死前让齐王车裂自己,悬赏刺杀自己的凶手,齐王依计行事,抓住凶手并诛杀。苏秦也是死的最惨烈的武安君。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战神的称号当之无愧。白起一生征战,未尝败绩,不过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得罪了丞相范睢,范睢心甘情愿中了赵国的反间计,阻止了白起继续攻打灭亡赵国的计划,梁子从此就结下了。后来秦王再想攻打赵国,时机已过,白起就称病。秦王诏令白起多次,但是都被白起以生病为由拒绝,范睢就说了白起的坏话,白起在奔赴战场的路上被赐死。

    李牧也是名将,是跟白起并称的名将。李牧是赵国人,李牧的人生轨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李牧在赵国北部抵御匈奴,很受赵王的重用,后来赵王无人可用,所以启用李牧抵御秦国。李牧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赵王谓“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所以李牧获得武安君的称号。从获得称号开始,李牧的命运就发生了转折。后面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赵王杀李牧等于自毁长城,第二年秦国就攻下了赵国首都邯郸,只剩下赵国公子嘉苟延残喘,几年后赵国彻底灭亡。

    武安君这个称号,或许本身就会被猜忌,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这是大王才能干的事。或许这也是获封武安君不得善终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此时李牧暂时还是功勋卓著、安然无恙,并且深受赵王赵迁重用的!

    宜安之战和肥城之战中,秦军大败后,臣服于秦国的魏国和韩国自然不肯卖力进攻赵国,反而秘密与赵国窜通消息。

    其实自从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秦王嬴政正式亲政,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就已经开始了。

    而当时秦国的第一个灭国对象就是六国之中最弱的韩国。可是由于赵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屡屡援助韩国和魏国,导致秦军处处受到掣肘。终于,秦王嬴政听取国尉尉缭的劝说,决定先彻底打垮赵国,再图谋韩国和魏国。

    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但是韩国的强弓劲弩仍然无法是韩国强盛起来。而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

    不过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最容易被秦所灭的诸侯国。自从秦王嬴政继位以来,韩国先后两任韩王都是碌碌无为之人,分别是韩王韩然、韩王韩安。

    韩王韩然在位期间也曾试图有所作为。水工郑国奉韩王韩然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修建郑国渠,想要消耗秦国国力。不想没多久计谋败露,秦王嬴政和秦相吕不韦商量后,决定继续修建郑国渠,但是为了惩罚韩国,决定派兵攻打韩国。

    而郑国渠全长250多里,灌溉农田280多万亩。它是继都江堰之后秦国又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关中变成了肥沃之地。秦国的两大粮仓巴蜀和关中就此建成。

    韩王韩然自公元前272年上台,总共在位长达三十四年,由于过度平庸,竟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从史籍来看,他在治理韩国的三十多年中,除了不断向秦国求和之外,几乎没有做过任何有作为的事情。现在,这个 “修渠抗秦”、迂回救国的战略决策,乃是他阁下采取的唯一“积极”措施。

    呜呼,世界上竟有韩王韩然这样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面对强邻的侵略,不去加强国防建设,整军备战,却派专家前去帮助敌国兴修水利,增产增收,希望敌人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中,变得疲惫衰弱下去!简直就像为了消耗敌人实力,而派专家前去帮助敌国兴建兵工厂、制造枪炮子弹一样。这种异想天开的奇怪念头,从谋划到付诸实施,竟在韩国高层决策集团中始终无人提出异议,也算古今一奇!由这样一批国家领导人管理的国家,如不迅速灭亡,简直没有天理!

    郑国渠大概用了三年时间建成通水。就在该渠大规模施工的三年之中,秦国也从未停止过对韩魏赵三国的军事进攻。而这项粮食增产工程建成后,秦国如虎添翼,从此进人了加速统一期,而东方六国则进人了加速灭亡期。二十多年后,六国竟被一扫而光。韩国则在郑国渠建成之后十四年即公元前230年,第一个被消灭,这与韩王韩然对秦国的 “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

    期间韩王韩然薨,其子韩安立(公元前239年)。韩王韩安即位时,韩国形势危如累卵,处于灭亡边缘。公元前233年:韩王向秦纳地效玺,请为藩臣,派遣公子韩非出使秦国、侍奉秦王嬴政。

    韩国公子韩非是战国晚期的著名人物,是韩国宗室贵族,是法家代表人物,曾自学道家老子思想,又拜儒家荀卿为师,兼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等三家学说之长,以儒家与道家的学说为本,发扬法家,集法家思想的大成。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嬴政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韩安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于是时间到了公元前233年,韩非子被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嬴政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

    由于秦相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无形之中妨碍了秦国的统一大计。

    此时作为韩非同门师兄的李斯已经贵为秦国高官,自然不愿意才能胜过自己的韩非侍奉秦王嬴政。而且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李斯向秦王嬴政进言:“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国有利的事。   ”

    秦王嬴政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派人抓捕韩非、投入监狱。最后李斯为了不留后患,私下逼韩非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秦王嬴政,被李斯阻扰、未能成功见到秦王嬴政。后来秦王嬴政后悔了,派人赦免韩非,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蒙毅听闻此事也是感叹历史终究没有改变,但是屠龙王究竟在哪里?为何最近如同消失了一般?
………………………………

第88章 坐观成败

    战国末年,李斯生于楚国上蔡县,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战国时期的楚国上蔡,每到午后,当地人总会看到一个牵着黄犬、在田间追逐野兔的年轻人。这样闲适、有趣的情景常会惹来许多农人驻足围看,而这位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的就是李斯。李斯家在上蔡虽不算什么豪族巨室,但也是一个殷实之家。在家庭上,李斯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儿子,婚姻幸福、家庭和睦;在事业上,他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谋得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之职,官虽不大,但也算事业小成。这样富足的小康生活在常人看来已是十分美好,但李斯却总觉得自己的生活缺少点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李斯的开窍和觉悟十分荒诞,他的觉悟之地在厕所,点化他的竟是几只老鼠。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正是这几只小小的老鼠,唤醒了李斯不安现状,不甘平凡的心,让他认清了待在小小的上蔡,是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的。

    顿悟后的李斯辞掉小吏的工作,告别妻儿,毅然决然地踏上寻梦之旅,寻找心中的诗与远方。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秦国去。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一次,李斯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