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明1637-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⒐ざ肯嘤肽痹唬骸扳米悖赐2蝗缧矶挥耄囊仆椿褐!背凶谠偈璐伲咭郧楦妗5畚林畈埽共还觥

    初,方震孺、游士任、李达、明时举之谴,承宗实劾之,后皆为求宥。复称杨镐、熊廷弼、王化贞之劳,请免死遣戍。朝端哗然。给事中顾其仁、许誉卿,御史袁化中交章论驳,帝皆置弗省。会承宗叙五防效劳,诸臣且引疾乞罢,乃遣中官刘应坤等赍帑金十万犒将士,而赐承宗坐蟒、膝遥В粢越鸨摇

    当是时,忠贤益盗柄。以承宗功高,yu亲附之,令应坤等申意。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会忠贤逐杨涟、赵nan星、高攀龙等,承宗方西巡蓟、昌。念抗疏帝未必亲览,往在讲筵,每奏对辄有入,乃请以贺圣寿入朝面奏机宜,yu因是论其罪。魏广微闻之,奔告忠贤:“承宗拥兵数万将清君侧,兵部侍郎李邦华为内主,公立齑粉矣!”忠贤悸甚,绕御床哭。帝亦为心动,令内阁旨。次辅顾秉谦奋笔曰:“无旨离信地,非祖宗法,违者不宥。”夜启禁门召兵部尚书入,令三道飞骑止之。又矫旨谕九门守阉,承宗若至齐化门,反接以入。承宗抵通州,闻命而返。忠贤遣人侦之,一襆被置舆中,后车鹿善继而已,意少解。而其党李蕃、崔呈秀、徐大化连疏诋之,至比之王敦、李怀光。承宗乃杜门求罢。

    五年四月,给事中郭兴治请令廷臣议去留,论冒饷者复踵至,遂下廷臣杂议。吏部尚书崔景荣持之,乃下诏勉留,而以简将、汰兵、清饷三事责承宗奏报。承宗方遣诸将分戍锦州、大小凌河、松、杏、右屯诸要害,拓地复二百里,罢大将世钦、世禄,副将李秉诚、孙谏,汰军万七千余人,省度支六十八万。而言官论世龙不已。至九月,遂有柳河之败,死者四百余人,语详《世龙传》。于是台省劾世龙并及承宗,章疏数十上。承宗求去益力,十月始得请。先已屡加左柱国、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遂加特进光禄大夫,荫子中书舍人,赐蟒服、银币,行人护归。而以兵部尚书高第代为经略。无何,安xing亦罢,遂废巡抚不设。

    初,第力扼承宗,请撤关外以守关内。承宗驳之,第深憾。明年,宁远被围,乃疏言关门兵止存五万,言者益以为承宗罪。承宗告户部曰:“第初莅关,尝给十一万七千人饷,今但给五万人饷足矣。”第果以妄言引罪。后忠贤遣其党梁梦环巡关,yu傅致承宗罪,无所得而止。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后叙宁远功,荫子锦衣世千户。

    庄烈帝即位,在晋入为兵部尚书,恨承宗不置,极论世龙及元仪荧惑枢辅坏关事,又嗾台省交口诋承宗,以沮其出。二年十月,大清兵入大安口,取遵化,将薄都城,廷臣争请召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仍入朝陛见。承宗至,召对平台。帝慰劳毕,问方略。承宗奏:“臣闻袁崇焕驻蓟州,满桂驻顺义,侯世禄驻三河,此为得策。又闻尤世威回昌平,世禄驻通州,似未合宜。”帝问:“卿yu守三河,何意?”对曰:“守三河可以沮西奔,遏南下。”帝称善,曰:“若何为朕保护京师?”承宗言:“当缓急之际,守陴人苦饥寒,非万全策。请整器械,厚犒劳,以固人心。”所条画俱称旨。帝曰:“卿不须往通,其为朕总督京城内外守御事务,仍参帷幄。”趣首辅韩爌草敕下所司铸关防。承宗出,漏下二十刻矣,即周阅都城,五鼓而毕,复出阅重城。明ri夜半,忽传旨守通州。时烽火遍近郊,承宗从二十七骑出东便门,道亡其三,疾驰抵通,门者几不纳。既入城,与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登陴固守。而大清兵已薄都城,乃急遣游击尤岱以骑卒三千赴援。旋遣副将刘国柱督军二千与岱合,而发密云兵三千营东直门,保定兵五千营广宁门。以其间遣将复马兰、三屯二城。

    至十二月四ri,而有祖大寿之变。大寿,辽东前锋总兵官也,偕崇焕入卫。见崇焕下吏,惧诛,遂与副将何可纲等率所部万五千人东溃,远近大震。承宗闻,急遣都司贾登科赍手书慰谕大寿,而令游击石柱国驰抚诸军。大寿见登科,言:“麾下卒赴援,连战俱捷,冀得厚赏。城上人群詈为贼,投石击死数人。所遣逻卒,指为间谍而杀之。劳而见罪,是以奔还。当出捣朵颜,然后束身归命。”柱国追及诸军,其将士持弓刀相向,皆垂涕,言:“督师既戮,又将以大炮击毙我军,故至此。”柱国复前追,大寿去已远,乃返。承宗奏言:“大寿危疑已甚,又不肯受满桂节制,因讹言激众东奔,非部下尽yu叛也。当大开生路,曲收众心。辽将多马世龙旧部曲,臣谨用便宜,遣世龙驰谕,其将士必解甲归,大寿不足虑也。”帝喜从之。承宗密札谕大寿急上章自列,且立功赎督师罪,而己当代为剖白。大寿诺之,具列东奔之故,悉如将士言。帝优诏报之,命承宗移镇关门。诸将闻承宗、世龙至,多自拔来归者。大寿妻左氏亦以大义责其夫,大寿敛兵待命。

    当溃兵出关,关城被劫掠,闭门罢shi。承宗至,人心始定。关城故十六里,卫城止二里。今敌在内,关城无可守,卫城连关,可步屟而上也。乃别筑墙,横互于关城,穴之使炮可平出。城中水不足,一昼夜穿凿百井。旧汰牙门将侨寓者千人,穷而思乱,皆廪之于官,使巡行街衢,守台护仓,均有所事。内间不得发,外来者辄为逻骑所得,由是关门守完。乃遣世龙督步骑兵万五千入援,令游击祖可法等率骑兵四营西戍抚宁。三年正月,大寿入关谒承宗,亲军五百人甲而候于门。承宗开诚与语,即ri列其所统步骑三万于教场,行誓师礼,群疑顿释。

    时我大清已拔遵化而守之。是月四ri拔永平。八ri拔迁安,遂下滦州。分兵攻抚宁,可法等坚守不下。大清兵遂向山海关,离三十里而营,副将官惟贤等力战。乃还攻抚宁及昌黎,俱不下。当是时,京师道梗,承宗、大寿军在东,世龙及四方援军在西。承宗募死士沿海达京师,始知关城尚无恙。关西南三县:曰抚宁、昌黎、乐亭,西北三城:曰石门、台头、燕河。六城东护关门,西绕永平,皆近关要地。承宗饬诸城严守,而遣将戍开平,复建昌,声援始接。

    方京师戒严,天下勤王兵先后至者二十万,皆壁于蓟门及近畿,莫利先进。诏旨屡督趣,诸将亦时战攻,然莫能克复。世龙请先复遵化,承宗曰:“不然,遵在北,易取而难守,不如姑留之,以分其势,而先图滦。今当多为声势,示yu图遵之状以牵之。诸镇赴丰润、开平,联关兵以图滦。得滦则以开平兵守之,而骑兵决战以图永。得滦、永则关、永合,而取遵易易矣。”议既定,乃令东西诸营并进,亲诣抚宁以督之。五月十ri,大寿及张chun、邱禾嘉诸军先抵滦城下,世龙及尤世禄、吴自勉、杨麒、王承恩继至,越二ri克之。而副将王维城等亦入迁安。我大清兵守永平者,尽撤而北还,承宗遂入永平。十六ri,诸将谢尚政等亦入遵化。四城俱复。帝为告谢郊庙,大行赏赉,加承宗太傅,赐蟒服、白金,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力辞太傅不受,而屡疏称疾乞休,优诏不允。

    朵颜束不的反覆,承宗令大将王威击败之,复赉银币。先以册立东宫,加太保。及《神宗实录》成,加官亦如之。并辞免,而乞休不已。帝命阁臣议去留,不能决。特遣中书赍手诏慰问,乃起视事。四年正月出关东巡,抵松山、锦州,还入关,复西巡,遍阅三协十二路而返。条上东西边政八事,帝咸采纳。五月以考满,诏加太傅兼食尚书俸,荫尚宝司丞,赉蟒服、银币、羊酒,复辞太傅不受。

    初,右屯、大凌河二城,承宗已设兵戍守。后高第来代,尽撤之,二城遂被毁。至是,禾嘉巡抚辽东,议复取广宁、义州、右屯三城。承宗言广宁道远,当先据右屯,筑城大凌河,以渐而进。兵部尚书梁廷栋主之,遂以七月兴工。工甫竣,我大清兵大至,围数周。承宗闻,驰赴锦州,遣吴襄、宋伟往救。禾嘉屡易师期,伟与襄又不相能,遂大败于长山。至十月,城中粮尽援绝,守将祖大寿力屈出降,城复被毁。廷臣追咎筑城非策也,交章论禾嘉及承宗,承宗复连疏引疾。十一月得请,赐银币乘传归。言者追论其丧师辱国,夺官闲住,并夺宁远世荫。承宗复列上边计十六事,而极言禾嘉军谋牴牾之失,帝报闻而已。家居七年,中外屡请召用,不报。

    十一年,我大清兵深入内地。以十一月九ri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将引去,绕城纳喊者三,守者亦应之三,曰“此城笑也,于法当破”,围复合。明ri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

    子举人鉁,尚宝丞钥,官生铈,生员鋡、镐,从子鍊,及孙之沆、之滂、之澋、之洁、之瀗,从孙之澈、之渼、之泳、之泽、之涣、之瀚,皆战死。督师中官高起潜以闻。帝嗟悼,命所司优恤。当国者杨嗣昌、薛国观辈yin扼之,但复故官,予祭葬而已。福王时,始赠太师,谥文忠。

    赞曰: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齮扼,卒屏诸田野,至阖门膏斧鑕,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而廷论纷呶,亟行翦除。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而为者夫。

    孙承宗诗作选

    孙承宗既是一位军事战略家,又是一位教育家,学者和诗人,他在方志学方面也造诣颇深,他的诗词创作气魄恢弘,雄奇豪放,风格直追稼轩气象,是明末著名的边塞和英烈诗人。

    【渔家】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二月闻雁】

    几听孽鸟语关关,尽罢虚弦落照间。却讶塞鸿偏有胆,又随chun信到天山。

    【瓶花】

    高牙风峭戟枝寒,杏蕊新香chun未阑。却忆韦家花树会,关城初向一瓶看。

    【闻袁自如被逮二首】

    甘泉烽火彻重帏,信手提戈护九扉。一缕痴肠看赐剑,几行血泪洒征衣。

    凤惊鹤表丁威去,雪满鹅池中令归。闻说长杨枝上雀,羞同胡马向尘飞。

    练尔多方练未成,空闻曾铣尔前生。恢疆五载承天语,却虏三师傍帝城。

    魏绛偏和原有恨,汾阳单骑更无兵,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阅弓箭手二首】

    三年又见柳依依,细柳营中刬柳归。却喜丹台新燕子,学成白羽水平飞。

    三千新练shè雕儿,霹雳声中骏马嘶。不信虚弦惊孽鸟,双雕那敢过辽西。

    【中右城得魏道冲信】

    关山秋尽雁随阳,雁去人闲不下堂。绝塞貒弓空抱月,孤城画角自吹霜。

    青天yu问云霄远,白发还惊岁月长。漫说安危浑注意,可从国手试温凉。

    与袁可立书信选

    答袁开府节寰

    (明)孙承宗

    得诸将北发,再得兵力稍给,便成联络大局。而世人省事者少从,有延挨ri月,令当事者受其极重不返之势。奈何惟翁力图,所以为社稷远计。

    袁进辈肯效于北岸,何必再轩较下,即来此亦借为觉华之役也。以沈弁云,yu来耳功,不必问其虚饷,不必问其实。庙堂以此鹘突了事,真可浩叹。登饷岂可去,司马曹胸中无九边,而瞠目臆谈若斯矣!(孙承宗《高阳集?答袁开府节寰》)

    答袁节寰登抚

    (明)孙承宗

    读后先大疏,皎皎揭ri月,行中天而底里洞彻,殊令人可味。

    世人喜掩耳窃铃,而耳竟不可掩也。沈将军强为公家出,便可展布四体,仰酬国恩,无藉人言。为释负计,兄顷言其病也。

    然乎,以大将军旗鼓仅三千余,自是难责。以展错为酌计,海上诸兵如淮远之兵,俱可授之立图大计,其一切舟楫器械有无多寡,敢烦兴综料。以此中决不可兼设经抚,而兄新久居此乎。附谢!(孙承宗《高阳集?答袁节寰登抚》)

    答登莱抚院袁节寰

    (明)孙承宗

    即节钺临海滨,而猷略屹然中柱,何渠不司马,而况东叙乎。明命远闻边人手额,喜可知也。海上之詤ri,新而老成者,又复称病。中朝竟未有悉其事者,即悉其事而不敢问。国家何赖乎?读大疏,晓鬯jing严,想可寒詤弁之胆乎!仆乞骸未即遂,独此中一柄两cāo,终未便耳,倚榻率尔聊,附挼钢剑ā陡哐艏看鸬抢掣г涸阱尽罚

    答袁节寰中丞

    (明)孙承宗

    岁又载长发其ri短,念不敏之支,碌碌伤高材之足。踆踜仰快,雄猷俯慙雌甲,chun风细柳拊大树。以凌霄夜雪鹅池,对六花而视草,谁能揽镜,殊添投觚,敢劳桑梓之素怀,遂极情文之慰藉。谨璧谢不尽。(孙承宗《高阳集?又答袁节寰中丞》)

    又答袁节寰中丞

    (明)孙承宗

    一流??顾身家而不顾朝廷,而yu坚持人短长,予以所不必有此之不能,销而yu销鲸狐呼?杨弁何如,能如旧弁支撑北岸乎?今岁似有机括,愿兄努力好为之也。如祗从世语,谨防南岸,料非豪杰手所甘心矣!袁进等有yu,弟调来者可乎?兄为弟密言之。(孙承宗《高阳集?又答袁节寰中丞》
………………………………

墙子岭

    崇祯十一年(1638年),墙子岭再遭大举。是举,清兵也。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墙子岭失事后,仍不时有虏情发生。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四月辛丑,墙子岭官军以筑墙采木为属夷所捕,御史陈省等以闻。命降参将戴恩一级,下指挥张永祚等御史问,仍令总督刘焘等议抚赏事宜以闻”。(61)上文亦可看出,此时官军仍在修缮边墙。

    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癸卯……蓟镇墙子岭边外属夷窥犯潜扑,哨军参将吴昂救之,为虏所杀”。(62)

    上书所谓“属夷”,乃大明属下朵颜卫夷人。参将被杀,可见事态严重。

    隆庆议和后,密云沿边虏情减少。谭纶、戚继光等继续练兵、筑台,加强边备。

    万历末,明属建州女真急速崛起。蓟镇忙于调兵遣将往赴辽东,密云沿边虏情再炽。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丙辰,直隶巡抚王象恒奏:近者,蓟镇诸路,黄崖岭则有掩杀窑户之报,墙子岭则有扑杀烽军之报,白马关则有满旦诸夷穿戴汉人衣帽窥探之报”。(63)

    墙子岭所辖周边险要处,设有墩台,部分墩台设有炮位,由官军把守瞭望,遇敌情则施烟、鸣枪、张旗以传jing。把守瞭望者,可称为墩军、烽军。另设有明哨、暗哨,亦负责瞭望与收集虏情。由于地处偏避,瞭望人少,极易遭到偷袭。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努尔哈赤建金国。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又改国号大清。

    “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曰金”,天命三年“上伐明,以七大恨告天”(64)。皇太极“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65)

    自万历末始,金兵或清兵攻辽东、联蒙古,破朝鲜。崇祯年清兵未破山海前,已自蓟、宣、大沿边大举内地数次,虏患转为奴患。

    “蓟镇塞垣颓堕,又汰兵,军伍益阙,(朵颜)三卫属部,清已尽收之,至是大举临边”(66)。

    崇祯十一年(1638年),墙子岭再遭大举,清兵由此南下内地。

    时清兵入犯,“蚁附而上”,官军抵抗三昼夜,守军“具困乏,竟无人袭击之者”。总兵吴国俊临阵不胜,脱逃至密云。总督吴阿衡战死于墙子岭。前蓟辽督师、大学士孙承宗亦死于高阳。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丁丑,清兵约西人大举分入西协墙子岭、中协青山口。墙子岭险峻,因蚁附而上,三ri夜始入,内地人具困乏,竟无人袭击之者。总兵吴国俊守墙子路,战败,走密云。总督蓟辽兵部右侍郎吴阿衡败没于密云。初,监视太监邓希诏诞ri阿衡及国俊具趋贺,闻jing仓卒而回,调御失措,故及于难。清兵入墙子路,待青山之众以越千安,薄丰润。辽东副总兵丁志祥、宝濬等来援,夜战,清兵稍退,引而南下,……戒严京师”。(67)西人指与清兵联合之蒙人。

    清兵破关南下河北,攻高阳,前蓟辽督师孙承宗于家中抵抗被俘,自杀而亡。“十一月戊辰,大清兵克高阳,致仕大学士孙承宗死之”。(68)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万历三十二年,登进士第二人。崇祯十一年,承宗已辞官七年,十一月九ri清兵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明ri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69)

    承宗以耄耋之年而投缳自缢,不辱华威,正孟子所谓:威武不能屈也。

    崇祯十七年九月,南明福王在南京给承宗补谥号:“九月二十ri,……孙承宗谥“文忠””。(70)

    上文“吴阿衡败没于密云”,具体为何处含混不清。

    《明史";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云:九月“辛巳,大清兵入墙子岭,总督蓟辽兵部侍郎吴阿衡死之”,似死于墙子岭,然亦不很清晰。

    而雍正《密云县志";卷三";乡贤";忠义》所载内容较为具体:“吴阿衡,密云总督,死于墙子岭,同公死者又有参将鲁某,未详其名”。

    雍正《密云县志";卷三";兵制》亦云:“吴阿衡,崇祯十一年任(蓟辽总督),字隆微,河南裕州人,己未进士,死于墙子岭”。

    一云死于密云、一云死于墙子,有所差异。

    《明实录》未载清兵破密云城,只言“清兵稍退,引而南下”。又言“总兵吴国俊守墙子路,战败,走密云”。因此,不可理解为密云城破,阿衡在该处死于清兵之手。

    查《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卢象升》:“九月,大清兵入墙子岭、青山口,杀总督吴阿衡,毁正关,至营城石匣,驻于牛兰”。亦可证明清兵于墙子岭杀阿衡——破关——至石匣——驻牛栏。并未言密云城破。

    笔者以为,死于密云无误,然较为笼统,死于密云墙子岭则更为具体。

    雍正《密云县志";卷六";文》,有赵万域所作《墙子路吊吴总制鲁参将》。由吊文中可大致推断,墙子岭破关时,吴总督“不肯求活”自杀成仁,鲁参将被俘不屈遭砍头。

    个别文章载,阿衡因醉酒误事被杀,实属讹传。笔者以为吊文较为真实,可做证据之一。

    密云城为蓟辽总督所在地。墙子岭距密云城九十里,大半为山路,路途较远且难行,遇jing情不能迅速报至密云城。

    清兵攻墙子岭当ri,总督吴阿衡与总兵吴国俊贺密云监视太监邓希诏生诞,未获敌情时或许饮酒,人之常情。

    前任总督王忬、杨选因潘家口、墙子岭等处失事被处死,已有前车之鉴。清兵攻墙子岭“三ri夜始入”,战事正酣,吴国俊前往墙子岭战不胜,败走密云。阿衡何敢不顾大体,仍于第三ri饮酒且醉乎。

    推测阿衡死因有三:其一、闻败绩自裁于密云城;其二、闻墙子关破,增援途中死之;其三、援救至墙子岭而死之。笔者据史料,倾向死于墙子岭。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南明福王在南京给吴阿衡补谥号:“蓟辽总督吴阿衡谥“忠毅”,……吴阿衡谥在十一月十二ri”。(71)

    惟此“忠毅”之谥,终洗吴总督不白之冤。若真醉酒被杀,决无吊文之赞,更无“忠毅”之谥。覆压蓟辽总督阿衡身后一切不实之辞应予剔除。

    查光绪《密云县志卷》,竟无雍正《密云县志》所载内容。清代《读史方舆纪要";北直九》亦寥寥一语:“官军败绩于此”,再无其它。由此可推断,雍正《密云县志》年代较早,收录明代史料亦较为真实,而至于后期,清廷以正统居之,光绪《密云县志》不肯收录矣。

    现笔者抄录《墙子路吊吴总制鲁参将》以悼之:

    “墙子孤城当要路,官军免送书杨树。峰台ri夜传炮旗,经略吴公总军务。沿边一带羽书飞,茫茫四塞起烟雾。新统铁军御边城,塞茄遥连角鼓鸣。ri惨惨兮月不明,与土存亡敢受生。关已毁兮军无援,剖肝露胆赤心见。国破身死死如归,不肯求活存真面。jing英烈烈是鲁公,此膝不屈宁断头。膏脂涂地魂悠悠,骸骨至今有谁收。吁嗟爼兮世间愁,治乱相乘更换筹。几姓封王几姓侯,慨叹成仁万古休”。

    卢象升死亡时的时间和事件:

    满清曾试图从宣、大入侵中原,见卢象升防卫严密,清军放弃了。八月二十三ri,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九月二十二ri,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ri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běi jing郊区通州会师。崇祯大惊失sè,诏令京师戒严,以宣大总督卢象升督天下兵,第三次赐尚方剑。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满清在私底下接触。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杨嗣昌并且说动崇祯,将援兵一分为二,卢象升统领宣大兵二万,关宁铁骑数万大军皆归太监高起潜指挥。卢象升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主力大战,小胜之。当时编修杨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算是对杨嗣昌一针见血的讥讽。结果支持杨嗣昌的太监高起潜大怒,将卢象升的两万宣大劲旅交给陈新甲统领,只给卢象升老弱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发饷。
………………………………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基本知识

    八卦掌的流派有较大影响的五大流派:尹派,梁派,程派、张派、史派等。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yin阳掌的一个体现。它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下配一至八步的摆、扣、顺步法为基础,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为核心,在走转中全身一至,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八卦掌是融养生和技击于一炉,涵养道德的拳术,是董海川先师将武功及内功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加上自己的丰富经验,独创以掌为主的技术手段。以沿圈走转和“趟泥步、剪子腿、稳如坐轿”,扣掰转换以及避正打斜等为运动形式,有别于其它拳术。并且在治病、内功、技击和涵养道德方面,有明显的效应。尤其在内功和涵养道德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在走转中练得气贯四稍,达四肢百骸,通任督二脉,全身舒泰,飘飘yu仙。是内功中的高级动功。

    八卦掌的起源

    据考证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约1797~1882)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故八卦掌首先在běi jing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

    八卦掌的特点

    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敏捷多变。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身型要求顶头竖项﹐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实腹畅胸﹐吸胯提裆。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两脚踝关节相贴而过)。走圈时﹐内脚直进﹐外脚内扣﹐两膝相抱﹐不可敞裆。身法讲究拧﹑旋﹑转﹑翻﹐圆活不滞。手型有龙爪掌﹑牛舌掌两种。主要手法有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捉﹑拿﹑勾﹑打﹑封﹑闭﹑闪﹑展16法。要求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虚实结合﹐变化无穷。每掌发出﹐皆要以腰作轴﹐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

    八卦掌的动作要求顺颈提顶,松肩垂肘,畅胸实腹,立腰溜臀,缩胯合膝,十趾抓地。八卦掌以“滚钻争裹,奇正相生,走转拧翻,身随步走,掌随身变,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势似鹰,威猛如虎”;以曲刹直,以动扰静,以静刹动为修炼原则。

    八卦掌分为“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3步功夫。“定架子”是基础功夫﹐要求一招一式﹐规规矩矩﹐宜慢不宜快﹐以求姿势正确﹐桩步牢固﹐行步平稳﹔切实做到“入门九要”﹐即塌(塌腰)﹑扣(含胸)﹑提(尾闾上提﹑谷道内提)﹑顶(头上顶﹑舌上顶﹑手前顶)﹑裹(裹臂)﹑松(松肩﹑沉气)﹑垂(垂肘)﹑缩(胯根﹑肩窝内缩)﹑起钻落翻(臂内外旋)等要领﹔切忌挺胸提腹﹑努气﹑拙力(称为3大病)﹐“活架子”主要练习动作协调配合﹐使基本要领在走转变换中运用娴熟。“变架子”要求内外统一﹐意领身随﹐变换自如﹐随意穿插﹐不受拳套节序限制﹐做到轻如鸿毛﹐变如闪电﹐稳如磐石。

    八卦掌的基本内容

    是八母掌﹐也称老八掌﹐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各地流传内容不完全相同﹐有以狮﹑鹿﹑蛇﹑鹞﹑龙﹑熊﹑凤﹑猴八形代表的﹐也有用双撞掌﹑摇身掌﹑穿掌﹑挑掌等作为基本八掌的内容。其中每一掌都可以衍化出很多掌法﹐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说。

    八卦掌有单练﹑对练和散打等形式。根据老拳谱记载﹐八卦掌拳系尚有十八趟罗汉手﹑七十二暗脚﹑七十二截腿﹐但目前很少传习﹐八卦系统所有器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