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军需来大明-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呀,是呀,这老天的脾气谁都摸不准,是风调雨顺还是旱涝之年谁也无法预测的。”一时间,下面的众臣议论之声骤起,他们似乎在感叹着什么,但其实也就是在借此告诉杨晨东,这老天爷的脾气可不是谁都能左右的。所以一时间粮食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下面在议论着,便是高座于龙椅上的英宗朱祁镇也是赞同般的点着头。他曾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说了,也认为是合情合理之事,甚至有时候因为天灾的原因,还会有御史直指是自己这个皇上,这个天子做了不宜之事而引至的。次次皆是气的他不轻,确又无从反驳。

    众人皆是若有所悟的想着什么,或是小声说着什么。冷不防,站于朝堂当中的杨晨东忽然间开口说道:“那敢问王大人,倘若是有一种粮食可以突破亩产两石之数,又会不会改变粮食紧张的问题呢?”

    “嗯?”被问及的的王佐本能之下反问着,“但不知杨知事所说,亩产突破两石之后的数字是多少呢?”

    “如果下官说是十五石呢?”在几经问题之下,杨晨东终于抛出了他预谋以久的大杀器。

    静。。。。。。

    极为安静。

    原来还有些热闹的朝堂之上顿时间变得是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在这一刻禀住了吸呼,更有甚者,直接瞪大着眼睛,张大着嘴巴,而那嘴巴目测塞下一个灯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唰!”

    极静之后就是疾动。就见已经六十多岁的王佐突然间变得轻灵了许多,一个箭步就冲到了杨晨东的面前,猛的伸出双手以迅雷之势抓住杨晨东的双手,眼含激动的问着,“杨知事,你刚才所言可是真的?”

    这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停留在杨晨东的身上,只等着他的回答。若是现在此人敢说是开玩笑的话,估计不少人的吐沫星子就会马上喷到其脸上,甚至夸张一些说,淹没了他都是有可能的。

    杨晨东自我感觉警惕性已经很高了,但还是被王佐给抓了一个结实,由此可见,潜力的力量当真是无穷的。

    “那个。。。那个。。。”

    眼见杨晨东不回答了,反而有些支支吾吾,王佐是生怕对方是在开玩笑,一脸着急的催问着,“什么这个那个的,杨知事倒是快说呀?”

    杨晨东脸一红,“那个王大人,你把我的手给抓疼了。”

    “呃。。。”换成了王佐老脸一红,当下把手一松,但神情依然是紧张无比,“快说,你刚才所言可是实情?”

    “是。只是我所说的亩产十五石是指。。。”

    未等杨晨东把话说下去,一旁的朝臣们有嘴快的就说道:“看这样子应该就是特例了,开什么玩笑,天下间怎么可能有亩产那么高的粮食。”

    “也不一定,就算是偶尔能达到极致的十五石,可平常怎么也要在五石左右吧,那以经是很高了。”有些人替着杨晨东抱打不平。

    原本要说话的杨晨东忽听耳边之言,就没有在说下去的意思,反而站在那里看着左右,等待着他们把话说完。

    “你们都给老夫住嘴。”倒是王佐看不下去了。做为一国的户部尚书,钱粮是他打交道最多的东西。

    而粮食又是一国之根本!

    没有了粮食,士兵吃不上饭,还打什么胜仗?

    没有了粮食,百姓吃不上饭,就只能造反。

    没有了粮食,国将不国,基业不稳呀。可是一国的土地就那么多,百姓的数目确是在逐年增加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佐也不知道想了多少的办法。可一直都没有找到方法。原本以为有生之年就只能这样了,事情也只待交由后人去解决了。

    确不曾想,杨晨东忽然站出来,说是有亩产可达十五石左右的粮食,怎么能不让他大喜。话现在说的正是关键的时候,确有其它大臣在一旁说风凉话,又怎能让人不气?

    王佐这一痛斥,瞬间原本有些燥动的群臣们又变得安静了起来。由此可见,王佐在臣子中还是有一定威望的。说来也是,得罪了此人,他随便的给谁穿一个小鞋,涉及到你要钱的时候晚拨一些,找借口少拨一些,怕是谁都会受不了。

    全场重新的安静了,王佐看向杨晨东时,目光中又露急切的期望之意,“杨知事,他们都闭嘴了,请你继续说吧。”

    “好的。”杨晨东点了一下头,随后脸上突然多了几丝的笑意言道:“我所说的的亩产十五石还是指大灾之年,便是平常的年份也可以达到二十石左右,倘若是遇到好年景,达到二十五石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轰!”

    这一瞬间,朝堂上在也无法安静下来,众人都是一幅没有听清的样子看向着杨晨东,那粗重的呼吸之声是比比皆是。

    “需要我在重复一遍吗?”杨晨东似乎习惯了这种突变的气氛,笑着问向王佐。

    “需要,需要。”王佐的头点的像是小鸡啄米一般的快速。

    “我说,亩产十五石是最指最低产量,多可达到二十,甚至二十五石也是有可能的。”杨晨东再一次以着万分肯定的口气说着。
………………………………

第五十四章  高产土豆

    这一回,大家可是竖着耳朵听了一个清楚,在确认没有听错之后,众臣们都变得激动了起来。礼部尚书胡濙反应更是快速,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上,面朝着英宗方向泣说着,“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有了此物,我们大明将不会在受饥饿所扰,接下来当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呀。”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一时间,众臣们除了杨晨东之外全数都跪倒在了地上,更有甚者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着,笑着,就似是神经病发作一般。

    龙椅之上的英宗这一会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当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现听到有了解决之法自然是大喜不已。在看向杨晨东的时候,也是一脸的喜色,丝毫没有因为此人没有下跪而生气,反倒是声音中带着亲切之意问着,“但不知道杨爱卿所说的亩产如此之多的粮食所在何处呢?”

    圣言一出,众臣们一个个面面相俱。他们光顾着高兴了,竟然忘记了此物到底在哪里。莫要再说成是在海上,那就难为人了。毕竟杨晨东从海上给宫中弄来了三面神物镜子的事情人人知晓。甚至还有不少的大臣去瞻仰过,那当真是可以把他们的发毛都清晰可见的照出来,说是神物亦不算是过份。

    好在的是,接下来杨晨东并没有在去刺激大家的神经,很是自信的回答着,“东西就在城南十五里外的杨家庄,只是因为现在多数还在生长期,还没有完全的长成熟,所以并不适合于现在就去收获。”

    听说东西就在京师十五里外,英宗还和众臣哪里还能等待。“这个不能收获,看看总是可以的吧?”自然,这个话是由王佐问出来的。

    “当然可以,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少量的收获一些,甚至还可以弄出一些给大家尝尝,也正好体验一下这新粮食的味道如何。”即然决定献出土豆了,自然而然,杨晨东没有丝毫藏着掖着的意思。不管他是不是会对大明失望,会不会取而代之,但有一点总是没有错的,那就是这东西是造福于百姓之物,有了它,就可以让更多的百姓避免了因为饥饿而死的结局。

    听到不仅可以收获一些,还可以尝尝口味,当下群众激动,便是连英宗都变得龙颜大悦。“好,即是如此,众臣与朕一起去杨家庄看看,看看我们这大明真正的吉祥之物。”

    皇上下了旨意,自然而然的,众臣们是齐声答应着。接着锦衣卫还有太监就忙碌了起来。皇帝要出宫呀,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线路的问题,安全的责任都要一一准备一个明白才可以。

    王佐等重臣知道了地点,哪里还能在等待下去,一个劲的催促着,便连王振在一旁挤眉弄眼,提醒众臣遇事要沉稳的意见都视而不见了。

    英宗正是二十岁的年纪,也是座不住的人,眼看着这般准备下去,还不知道要多久,当即就挥手而言,“不用弄的那么大张旗鼓了,朕跟着群臣一起,怎么会有危险。让锦衣卫和东厂各安排五百人护驾左右便是。”

    小打小闹还是出动了一千人,这让杨晨东听之乍舌。可是群臣确又一次跪倒在地,直呼皇上圣明。

    杨晨东算是看出来了,不管皇上做了什么,只要不是砍大臣的脑袋,随便说上一句便是圣明之言。怪不得大多数皇上都会被忽悠,这样的天天赞颂的情况之下,想必没有几个人能扛得住吧。

    群臣急切,英宗也很是着急,只是换了一套走路更为方便的金龙服这就跟着大家一起向皇宫之外走去。

    一时间,净街开始,五城兵马司的人也跟着出动维持着城中治安。而一众人等由紫禁城而出,过承天门、大明门、正阳门到了外城,由永定门直向杨家庄方向快赶而去。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看的路旁的百姓都是好奇不已,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皇上都出宫了。且看龙辇之旁跟着的是文武百官,且大家还是行色匆匆,脚步急促,给人感觉生怕慢一点就跟不上队伍了一般。

    “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瓦剌打过来了不成?”

    百姓还在猜忌着,但队伍确是越走越快,直到消失于京师之中,留下了一路的烟尘茫茫。。。

    杨家庄。按着六少爷的吩咐,虎芒早就做好了准备,数口大锅被支在了庄园之旁。厨娘易秋儿激动的脸像是红透了的苹果一般。

    刚才虎芒可是和她说了,今天要在这里做饭给别人吃。只是这食客非是旁人,很可能是大明的众位大臣,甚至有皇帝出现都是有可能的。

    “天呀!”这可是给皇帝做饭,那不成为了御厨了吗?此时此刻,易秋儿的激动可想而知。

    老管家杨海带着杨能向庄外翘盼着。时不时他还会教导自己的儿子两句,“六少爷是一个大能人,是那种几百年不会出一个的大才,以后跟着六少爷一定要尽心尽力才是。”

    杨能是一个长相憨厚之人,事实上性子也是稳健老实,听着父亲不知道说了多么次的嘱咐,还像是第一次听到一般的说着,“父亲放心,能儿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好好侍候着六少爷。”

    “不对,是少爷。能儿呀,你没有看到,巧音、虎芒包括厨娘易秋儿都是叫少爷的吗?告诉你,杨家以后全靠六少爷了,叫少爷并不亏心,你知道吗?便是别人想叫,也还没有那个资格呢。”杨海回身训斥着儿子杨能。

    “可是父亲,为何您还要叫六少爷呢?”杨能一脸的不理解。

    “能儿呀。父亲是跟着老爷的人,加上年纪也大了,不能也没有精力在去伺候其它的主子了。这六少爷的称呼我是无法改口,但你不一样,明白了吧。”杨海摇了摇头,他若是年轻上二十岁,又何偿会把跟着杨晨东的机会让给别人呢?好在杨能是让他最满意的儿子,也算是好处没有外流,肉终还是烂在了自家的锅里。

    “哦。”杨能这一次不敢反驳了,不管理不理解,还是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就在两人说着话的工夫,远处跑来了几十骑,其中领头之人正是锦衣卫镇抚使胡长宁。

    当时在朝上他听到杨晨东所说的大吉之兆竟然是有可达亩产十几石二十石的粮食时,也是被惊到了。随后他就想明白了,这一回是跟着沾了光,高兴之余,便亲自打头,想先来杨家庄安排一番,莫因为庄中人不会做事在惹怒了龙颜,这才是因小而失大。

    “来了!”杨海看到远处有穿着飞鱼服的官军赶了过来,便连忙向着儿子杨能说着,“打开庄门,在去通知庄里的人,家小什么的不要外出走动。”

    杨能跑着去通知了,留下杨海还有虎芒和杨二迎上了胡长宁一行人。

    没有注意到旁人,一眼看到了杨二,胡长宁就是瞳孔一紧。尽管事隔了许久,但他依然还记得对方收拾两名下属的事情,那当真是有如大人打孩子一般的容易。

    “吁!”接住了马疆,胡长宁带头由马上而下。“本官锦衣卫镇抚使胡长宁,里面谁来答话?”

    “在下杨家庄管家杨海见过大人。”杨海抱拳迎了上去。

    “原来是杨管家。”胡长宁也是抱拳见礼,随后就急着说道:“皇上还有文武百官马上就到,你们速速做些准备,庄中但凡老幼。。。”

    不等胡长宁说完,杨海已经笑而答曰,“请胡大人放心,六少爷早有安排,庄中一切也做了准备,请大人只管放心就是。”

    抬起右手拍了一个脑门,胡长宁苦笑着。心中对于杨晨东更加看中,此人竟然早就算计了好了一切,怕是一早上殴打王苟的事情也都在计划之中吧。如此年轻,就有如此的谋略,今天将又有大功奉上,如此一看的话,怕是前途将不可限量,倘若真是女儿嫁给了这样的男子,倒也是一桩美事了。

    接下来,胡长宁还是带着一众锦衣队进庄中认真查验了一遍,毕竟皇上亲至,万事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而在看到庄园中果然是井然有序,便是用来提前收获的土地前都站了十名精于庄田的农户做好了干活的准备,这一刻他是彻底的放下了心来。

    也不过就是小半个时辰之后,杨家庄的门外行来了一群浩浩荡荡之人。众人拱卫着龙辇过了庄门口,最终停在了庄家地的面前。

    一众的东厂和锦衣卫番子将这里完全的包围着,以保证连只鸟儿都飞不进来。英宗朱祁镇这才在先生王振的陪伴下走出龙辇,来到庄稼地头。

    认真来说,这应该还是英宗第一次真正来到庄稼地前,脸上还带着一丝丝的好奇之意。伸手指了指这一地的干土问道:“杨爱卿何在?你说的这亩产可达十五石以上的粮食就在此处吗?”
………………………………

第五十五章  官至从五品

    “回皇上的话,正是。”杨晨东从众臣中强挤而出。没有办法,就是刚才那一会,好几位重臣拉着他问东问西,问这东西叫什么名字,怎么一个吃法。

    弄得他是回答了一个又一个,都是同样的答案送给大家。但依然还有好些人没有与他说过话,也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心中有闷气呢。

    英宗点了点头,随后又仔细看了看脚旁的土地,上面密密麻麻的茎叶已有枯黄之意,便好奇的问着,“杨爱卿所说的可是此物吗?”

    眼见一片的茎叶在上,远看就像是还在种植期的大豆一般,这一刻不仅是英宗,便是其它的重臣们也是一脸的费解。他们不明白,这东西看起来也不如何的密集,怎么就能亩产达到十五石以上。还有就是这东西怎么吃?当菜叶子去食用吗?

    杨晨东心知大家心中一定迷茫,当下便大步向前走去,待来到一颗壮密的茎叶之前指着说道:“这是茎叶,是不能服用的。当然,饿急了也可以吃,但味道并不好,它真正的奥秘就在这茎叶底部,因为生长在土中,又形似几十倍大的豆子,故起名为土豆。”

    一边解释着,杨晨东一边就弯下了腰,随后向着众人一笑,手臂微一用力,当下连茎叶在内连根而起。而在那被拔出泥土的根部上,赫然有几个拳头大小的土黄色的果实就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眼看着杨晨东手中的土豆,在太阳光的照射之下熠熠生辉,众大臣们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就见土豆根上带着四个拳头大小的土豆,每个超过一斤,这还了得,一株就产四斤,一亩地种一千株岂不是就有四千斤,如此说来,(一石等于188斤左右)岂不是亩产就达到了二十石以上吗?

    此时,所有的怀疑都烟消云散了。

    大家都处于震惊之中,只有杨晨东还是一脸不满足的样子说着,“这一株才四个,应该有五六个的才是。还有,这还是没有完全的成熟,若是在过了半个月,那还会长大一些。”

    说着话,在万众瞩目之下,杨晨东又弯腰拔起了一株土豆,这一次上面赫然接着六个果实,且体积也并不比刚才小上多少,这杨晨东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通!”在众臣之中,看着这一幕后,有些心脏不好,承受能力弱的人已经晕倒在了地上。一株六果实,这就是六斤呀,这岂不是说亩产可以达到三十石以上了吗?

    晕倒的大臣被锦衣卫的人抬了下去,早有随着出行的御医上前进行医治。那些没晕倒的大臣确是一个个向前挤着,想要亲自拔上一株试试。

    眼看着众人一起上前,难免就会发生践踏豆秧之事。此刻,吏部尚书王佐发挥了他老臣的作用,“全部往后站,再有进前者斩!”

    一声喊下,果然众人安静了许多。随后王佐一脸泪水的向站在地头的英宗跪了下去,“皇上,请您治臣越权之罪。”

    “无妨,无妨,王爱卿也是情之所至,朕理解,理解。”英宗哈哈的笑了笑,伸手扶起了王佐,“接下来,我们君臣一起各拔一株土豆,看看谁拔的数量最多可好?”

    能够与皇上一起做事情,当然是众臣求之不得的,哪怕就是一起收庄稼也是一种荣耀。一时间多少羡慕的目光落在了王佐的身上。

    王佐确是未闻未见,如今他的目光都落在了土豆之上,没有什么事物可以在引起他的注意了。

    “臣遵旨。”王佐低腰答应了一声。

    英宗哈哈笑笑,看向一旁的杨晨东道:“杨爱卿,朕与王大人这样做无事吧?”

    “没事,没事,这里才只有十亩地,是经过了催产的,原本就是为了给皇上和众位大人们采摘所有,尽管施为就是。一会走的时候大家在带一些回去给家人尝尝。”杨晨东呵呵的笑着,完全就是一幅无所谓的表情。

    “好!那就我先与王爱卿一起,一会大家两两组合,记住,万不可践踏和浪费了这天赐之物。”英宗口出天言,把土豆的出现定为天赐之物,一时间众臣自然都是大声的叫好,倒是杨晨东苦着一张脸,明明是自己的功劳,怎么就成了天赐之物呢?

    好吧,连他都是上天给弄到这里来的,包括整个大仓,那让上天占些便宜也似乎是应该的吧。

    再说英宗的运气还不错,竟然一下子拔出了六个果实的土豆。王佐差上一些,拔出的只有五颗果实。但这也足以让他们去兴奋了。事实已经证明,亩产二十石是最低的产量,如此天下百姓在不会因为没有粮食而面临饥饿之苦了。

    这边英宗和王佐刚一退出,那边胡濙就与兵部尚书邝野走上前去,充当第二拔开始拔土豆。杨晨东不去理会众臣们的行为,就算是有些践踏和浪费,也于大局无碍,现在是应该让大家尝尝土豆美味的时候了。

    走到了英宗的和王佐面前,杨晨东笑脸说着,“皇上,王大人,你们不介意下官拿着你们拔下的土豆做菜吧。”

    “哈哈,当然不介意,朕倒也想尝尝这土豆的美味呢。”英宗哈哈大笑着。

    王佐的心情也是极好,“好,那我就沾皇上的光,也尝尝这美味的土豆。”

    “还有咱家这个,也请杨知事一块拿去做。哦,现在不应该叫杨知事了,立此大功,皇上定有封赏。”王振不知何时凑了过来,也手拿着一株带有六颗果实的土豆。

    当然,这是不是他自己拔出的六颗,还是从别人手中“抢”过来的,就不为人所知了。

    王振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杨晨东自然报以感激的微笑,怕是能在皇上面前如此邀功,如此直言的也只有王振才可以了。其它的大臣就算是想要请功也要避讳一二的。

    “不错。”被提醒的英宗重重点了点头,“这一次杨爱卿立功颇大,当以重赏。”

    说是重赏,但一时没有心理准备,英宗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提升杨晨东才是,这便将目光落在了一旁的王佐身上问道:“王爱卿,依你之见,如何封赏杨爱卿为好呢?”

    “臣斗胆建议请调其户部。。。”王佐对杨晨东的观感不错,有如此的好东西奉献出来,足以证明不是自私自利之人,他当然想要提拔一下,先调到自己的部门,观后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一听这是要任实职呀,杨晨东马上摇了摇头,抢口说道:“皇上。臣不敢贪天之功,土豆的出现,正是因为皇上仁爱治国为天所感动,这才赐下吉物,大功当归皇上的。至于臣不过就是机缘巧合得到了此物罢了,实在算不得什么大功。臣还年轻,还很贪玩,这初到京师,还没有见过这里的繁华,还想开一家酒楼好好游荡下人间的风情呢。”

    把功归于在皇上的身上,这本就是应该之事。那句话怎么说的,你立了功,那是领导领导的好,你做错了事,那就是体会不了领导的意图,与领导没有丝毫的关系了。

    杨晨东把功劳送给了英宗朱祁镇,这也本就是应该之事,只要自己的好处少不了就是了。而借机提出自己还年轻,还想在玩上几年,想必没有谁会不理解的吧。

    站在地旁的英宗原本已经准备准王佐所奏,将杨晨东送入到户部之中。但又闻杨晨东之言,顿时飘飘然起来。

    土豆这等吉物的出现,竟然是因为自自己仁爱治国所为,看样子自己是一个明君呀。一时间心情大好,又知杨晨东年纪还小,想要在玩上两年,便笑着答应了下来,“即是这样,杨晨东听封。”

    “臣杨晨东接旨。”这一刻,杨晨东倒是老实的跪了下来。没有办法,在这种体制下,想不膝盖软都不可能。

    “赐杨家杨晨东举人出身,官晋洗马(又称先马,辅助太子的职务),即日生效。”没有过多的语言,英宗略一考虑后就给了杨晨东奖赏。

    赐举人,便是杨晨东不需要在由秀才上考了。洗马官职,为从五品,具体的职责为太子侍从。只是现在朱祁镇还没有太子呢,此即为闲官了。

    朝廷虽然没有规定,但私下里早就达成了协议,便是官职在五品或是五品以上的才能够进行经商,英宗这般的决定,是考虑到接下来杨晨东会开酒楼,是在为其开道呢。

    从正九品升到了从五品,这等于连升了七级,外加一个举人出身的身份,比之献出土豆的贡献虽然还差上一些,但也相距并不遥远了。最主要的还是杨晨东的年纪太轻了些,只有十八岁而已,以后还有很多晋升的机会。如此看来,倒也算是赏赐丰厚。

    杨晨东要的就是一个五品的官位,做起事情来才能明正言顺,至于实职他还真没有想过,也没有那精力和时间去给朝廷做事情。现如今得偿所愿,当下就跪着高呼万岁,领旨谢恩。
………………………………

第五十六章  神仙居

    但在谢恩的同时,也讨了一个恩旨,那就是为了培育土豆,他需要住在杨家庄,且没有重大事情可能无法上朝。

    对此,英宗心情大好之下,自然一一准了。不过一个从五品散官罢了,上不上朝还真的没有必要。至于要住在京师之外,即然喜欢,就由得他去便是。

    这也是杨晨东在为以后布局做准备,得了圣旨以后别人就无法催促他入住京师了,如此一来,安全上就有了各大的自主权,说白了,就是有了更多的保障。

    鲤鱼跃龙门,杨晨东几乎在瞬息间完成了别人许多年都无法完成的事情,在站起身的时候,身边响起的就是一阵阵的恭贺之音。

    同样抱拳向着众同僚们表示了谢意,随后就大笑道:“今天即然众位来了,就敞开肚子尝一尝土豆的美味,下官已经安排了厨娘做了很多的样式。”

    “好。”喜得如此产量的土豆,人人都是十分的高兴,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且又无关谁的利益,自然而然的都跟着一起开心。但也有些精明的官员,心中想着怎么样结交杨晨东,然后拿到更多的种子回到自己的庄园去耕种,如此一来,以后就不用在考虑用钱买粮食的事情。

    官员们各自打着小九九,户部尚书王佐早就洞察于心,先一步的向皇上提出,种子要合理的分配才行,不然此物一旦流传到域外,怕是敌人就会壮大起来,从而威胁到大明的安危。

    这便是老成谋国。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山西八大晋商就曾把大批的军械、粮食运往辽东卖给了建奴,使得他们越发的壮大起来,最终引得大明年年花费巨额的军资,导致国库空虚,不得不从百姓身上取食,引得农民起义越来越盛,从而由内部瓦解了大明,给建奴进入明朝创造了机会。

    如今土豆有着如此之高的产量,倘若种子被流传了出去,一旦瓦剌他们得到,有了足够的粮食就可以召得更多的军士,如此一来,他们越大的同时对大明的威胁自然与日俱增。

    英宗虽然年轻,经验少,但土豆的重要性他还是知道的,当下就看向王佐问道:“王爱卿有何办法?”

    “皇上,完全杜绝的办法是没有的。刚才我问过洗马杨大人,土豆的栽种非常的方便,只需等土豆成熟升出胚芽就可以栽种,来年便可以得到大量的果实出来。那除非是所有的土豆都不外流,不然的话,就难免被别人所得。且这么好的东西也应该全国种植才是,只有广泛使用了,才能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呀。”王佐摇着头,世上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再说就算是防,你也要先能防得住才算。

    “嗯?”原本以为,王佐说了这么多,是有好的办法了。可听来听去确没有办法解决,不由脸色也变得难看的问着,“即是如此,王爱卿所言为何?”

    王佐犹豫了一下,他知道接下来自己说的话可能会得罪了一些人,但是想到大明的昌盛永久,似乎也只能去得罪了。这便道:“皇上,臣之意思是想请您下一道旨意,任何国家的使团在临走边境时定要检查是否挟带土豆,一旦发现,所有使者扣下,以奸细罪拿之。但凡发现有我朝子民贩卖土豆出境者,重罚,株。。。株九族。”

    说到株连九族的时候,王佐的心也格登跳了一下,他知道,这样有些太狠了,处罚也太重了。可是考虑到此物所能带来的影响,他还是认为这样的惩罚并不为过。一个眼中连国家都没有人的,他们也不能称之为人了,如此怎么样惩罚都不为过。

    王佐说的时候心惊,英宗听的时候也一样是眼睛骤然瞪大了许多。可也仅仅只是霎那间就恢复了过来。大明可是朱家的大明,如果说这个国破了,或许官员叛投之后可以继续为官,但他确无论如何当不了皇帝了。所以,一旦土豆流传了出去,损失最大的就是自己。他还有什么狠心不能下的呢?

    “好,朕知道了,代朕回宫之后即拟旨,召告天下。”英宗朱祁镇十分果断的就做出了决定。

    “皇上圣明。”王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