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凤雏-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迸油乘蛋眨嗽驹居裕Τ萌却蛱溃骸扒揖吧闶侵牢业扔枚荆帜苋绾危慷豢刹灰牵吧欢樱羲懒肆蹒崛ピ鸱U饧抑卸雷用矗拷焓本吧鹞扪≡瘢又凑凭O澹比什蝗谩
蔡瑁闻言,思索片刻,面上大喜,起身赞道:“先生所言极是,若这荆襄,只有琮儿,那刘景升便别无选择!”
“那就用毒!”蔡夫人闻言,神情狠戾,对庞统道:“若那刘琦毒发身亡,再看那蒯氏一族,有何依仗?这荆襄九郡,不出数年,亦尽被琮儿所得!”
………………………………
NO。146 朝堂乱
傍晚时分,庞山民便得了庞统消息,心中暗道这蔡氏果然因刘琦回襄阳后,大感威胁,稍加刺激,其行事已变的疯狂了起来,和二蒯商议之后,三人皆笑这蔡瑁短视,且不说刘琦如今受刘表重视,根本不可能被轻易杀死,就是能将刘琦干掉,这荆襄大位,就必属刘琮么?
届时刘表大受打击,若效仿江东,传位表亲,抑或是刘备这个宗亲,也不是全无可能,只是如此以来,蔡氏一族,皆会为刘琦陪葬。
蒯越和庞山民商议许久,长叹一声,对庞山民道:“这蔡瑁还是小觑了景升,于蒯某看来,景升虽如今老迈,欲托刘琦后事,可若真将其惹怒,区区蔡氏,难道忘却了十数年前,荆襄九郡那个杀伐决断的雄主了么?”
庞山民闻言,深以为然,只是如今蔡氏已然入瓮,刘琦的安危便是无虞,如今只待刘表大宴群臣之时,让刘琦演一出戏,相信刘琦对这蔡氏恨之入骨,会很乐意给这蔡氏一族,当头一击。
数日之后,荆襄朝,张灯结彩,群臣皆被刘表相邀,共庆夏口大捷,此番荆襄水军大败江东,于荆襄而言,实属罕见,虽说最后被刘备占了江夏,但是近些时日,刘备甚是恭谨,多番从江夏送来礼物,讨好刘表,刘表虽知其所图甚大,但是碍于宗亲面上,索性让刘备戍守长沙,于刘表看来,一个戍边的刘备,不足为患。
此番饮宴,刘表索性也邀了蔡瑁,虽前段时日,蔡瑁兵败夏口,可是刘表念及与蔡瑁相交日久,欲再给蔡瑁机会,令其先从营中将校做起,磨练性情,待日后复起。如此以来,也算是全了君臣之谊,所以蔡氏宗族,将领皆至,只是那蔡瑁进得厅之后,笑容阴冷,令刘表心中,颇为不喜。
不多时。群臣皆至。席间便觥筹交错,歌舞不绝,刘表心中欣喜。看着下众人,暗道这荆襄九郡,如今已于乱世之中。兴盛了十数年了,若再予他数年,善待士人,休养民生,这刘氏基业,便可代代相传,想到此处,刘表欣慰的看了下刘琦一眼。
自从刘琦归返之后,行事颇得刘表心意。之前身上懦弱之气,似一扫而光,也有了些人主之貌,想到此处,刘表笑道:“琦儿,来家父近前。”
刘琦闻言,点了点头。刚一起身,便脚下一软,瘫坐于案边,浑身无力,呕吐不止。
刘表见状。神情大变,忙对刘琦喊道:“琦儿。此是何故?”
“父亲大人……”刘琦声息微弱,手指案上食物,对刘表道:“此中,怕是有毒……”
刘琦说罢,群臣大愕,刘表闻言忙命人去寻找医者,对下侍者吼道:“此是何故?吾儿缘何,会在此中毒?”
刘琦身边侍者闻言,忙跪伏于地,对刘表道:“小人不知!”
刘表正欲发作,却见蒯越从席间而起,对刘表道:“景升勿怒,如今为大公子解毒,才是要务,这下毒之人,亦要严惩不贷,只是在下有一事不明,大公子归返襄阳,时日尚短,且行事敦厚,素未与他人结怨,既如此,又有何人,欲毒害于他?”
刘表闻言,神情一变,目视下蔡瑁,对蔡瑁道:“德珪!你当予老夫一个说法!”
“说法?”蔡瑁闻言,离席而立,对刘表道:“我亦不知!这刘琦中毒,干我何事?景升你欲要蔡某,给你什么说法?”
“德珪勿怒。”蒯良闻言,淡然一笑,道:“据蒯某所知,这筵席乃是蔡夫人命人操持,景升怀疑德珪,亦有理由。”
“蒯子柔!勿要血口喷人!”蔡瑁面色微变,口中叫骂,对蒯越道:“若是小妹下毒,也当先毒死你这祸害!”
“蔡瑁无礼!”刘表闻言怒道:“既如此,便叫蔡氏,前来对质!”
说罢,刘表便欲请人,蔡瑁闻言却道:“刘琦死便死了,景升,你还有琮儿后继家业,何必如此计较?再说,便是小妹下毒,又能如何?”
刘表闻言大惊,群臣亦议论纷纷,均斥蔡瑁无礼,蔡瑁却是大笑道:“景升,勿要忘却,你只有二子,继承家业,如今刘琦已死,你别无选择!”
“当真是蔡氏下毒?”刘表神情阴冷,盯着蔡瑁,蔡瑁似是浑然不觉刘表怒气,对刘表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如今大局已定,若是景升聪明一些,当为我荆襄稳定,早做决断!”
“背主之人,休要张狂!”席间文聘拔剑而起,目视蔡瑁,正欲上前刺杀,却听蔡瑁道:“若刘琮后继荆襄之主,你敢动我?”
文聘闻言,目视刘表,见刘表神情灰败,文聘忙道:“主公,切勿被此小人蛊惑!”
“主公,此人已经疯了!”伊籍闻言,亦上前道:“弑主之人,罪无可赦,主公当严惩不贷!”
“把蔡氏带来!”刘表说罢,侍卫便忙去后,请蔡夫人而来,待蔡夫人行至上,见中气氛,剑拔弩张,心中便有定计,对刘表道:“景升,此事大局已定,如今这太守府外,已有我蔡家五百卫士,若景升一意孤行,亦勿怪我蔡家下手狠辣了!”
说罢,蔡氏便行至蔡瑁近前,蔡中,蔡和二人,皆把剑而立,文聘闻言却道:“请主公下令,只要杀了这蔡瑁,五百军马,不攻自溃!”
刘表闻言,目光冰冷,看向蔡氏,道:“还是老夫之前,过于放纵你蔡家了,今日之事,皆老夫优柔寡断所致,只是蔡瑁,蔡氏,老夫待你甚厚,且琦儿亦答应老夫,日后执掌荆襄,必厚待琮儿,你二人却如此行事,令人心寒!”
“景升,数年之后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准呢?”蔡瑁闻言,对刘表道:“若你立琮儿为主,这荆襄还是你的,且我要的只是节制军马,诛杀二蒯而已……”
“正是如此!”蔡氏闻言亦道:“景升,切勿自误啊!”
“你二人早有异心,却让老夫不要自误?这是何道理?”刘表闻言,冷笑数声,对二人道:“你二人当我这太守府,皆无防备?区区五百卫士,便欲作乱?琮儿年幼,老夫不欲追究,若琦儿不治,老夫亦会考虑将这荆襄传位于他,只是这琮儿,从今往后,便不再有母亲,舅舅!”
………………………………
NO。147 蔡氏亡
刘表的果决令厅堂内所有人都愣在了那里,蔡夫人惊愕的看着刘表,却发现刘表眼中,已再无往日温柔。
“景升,且慢动手!”蔡瑁似乎已经意识到了此番托大,已令刘表起了杀心,忙对刘表喊道:“饶我一回!”
刘表闻言冷哼一声,对蔡瑁道:“我饶你,又有谁去饶了琦儿?昔日对你蔡家放纵,老夫本以为汝等会感念恩德,兢兢业业,可是没想到,老夫妇人之仁,终究还是养虎为患!左右,还不动手?”
刘表说罢,文聘抢过伊籍腰间佩剑,一剑将蔡瑁劈倒在地,蔡夫人见昔日兄长,如今已成刀下亡魂,连忙惊呼道:“景升,我是琮儿母亲!”
“琮儿今后,已不再有母亲!”刘表冷笑道:“你这妇人,心如蛇蝎,我若饶你,又如何对琦儿,对这朝中重臣交待?”
文聘闻言,一脚将蔡夫人踢倒在地,对刘表道:“主公,末将不杀女子。”
“去取三尺白绫,让她自缢吧。”刘表说罢,神情冷然道:“蔡氏一族,当诛其九族!”
蔡中,蔡和早已心惊胆颤,闻刘表之言,跪于地上,高呼冤枉,刘表却连看都没看他们一眼,只是挥了挥手,左右侍卫便将二人诛于堂下。
不多时,门口亦有校尉归来,跪于阶下,对刘表道:“禀主公,蔡氏余孽,尽皆诛杀。”
刘表长叹一声,瘫坐于地,仿佛这一刻功夫,苍老数岁。
“景升,还请节哀。”蒯越行至刘表近前,面上亦是怆然,对刘表道:“今日景升虽经历了大悲之事,可蒯某亦看到了那个,十数年前,杀伐决断的雄主!”
“妻子尽丧,也算雄主?”刘表双目含泪,似是没有一丝力气,蒯越与身旁侍者低语几句,便走上前来,对刘表道:“景升,医者救治及时,大公子已无大碍。”
“当真?”刘表闻言,神情欣喜,忙站了起来,匆匆行至大堂边缘,见医者身旁,刘琦躺在地上,气若游丝,对刘表道:“儿臣不孝,让父亲大人担心了。”
“活着!琦儿活着!”刘表先是大悲,又惊大喜,高呼两句,便晕了过去,左右忙将刘表送于后堂修养,堂中群臣,看着堂上斑斑血迹,尽皆嗟叹不已。
荆襄九郡之主,一朝家破人亡。
刘表诛杀蔡氏一族的消息,很快便从太守府中传扬出来,文聘,李严,刘磐各引数百军马,于城中四处擒拿蔡氏族人,捣毁蔡府及蔡家商铺,客栈等产业,襄阳百姓,见蔡氏倒台,纷纷惊愕不已,于这襄阳屹立十余年的荆襄第一家族,短短数日功夫,便化作尘埃,自此之后,襄阳再无蔡家。
庞山民与庞统于太守府外客栈之中,看着窗外匆匆而行的荆襄军马,二人也不禁唏嘘不已。
“如此一来,兄长也算是履行了对蒯家的承诺,蔡家一除,蒯家独大。”庞统面上,古井不波,对庞山民道:“只是希望有了这蔡家的前车之鉴,二蒯不会步其后尘吧。”
“士元大可放心,这蒯良,蒯越皆是智者,当知如何取舍。”庞山民微微一叹,心中暗道:他与蔡家无冤无仇,这蔡氏一族说到底却毁在了他的手中,世家豪族,一朝皆丧,当真令人感慨不已,只是除去蔡氏,庞山民却发现如今态势,依然压力颇大。
如今蔡氏已除,这荆襄的局面豁然开朗,除却刘表所掌的荆襄朝堂,还有庞山民的荆南,和刘备的江夏两家势力,刘表如今家逢大变,距离刘琦入主荆襄的日子也不会太过久远,但是江夏刘备,却不得不防。
再者,刘琦当政之后,如今已无制肘,这大公子会不会故态重萌,谁都说不准,共贫贱易,同富贵难,虽孔明对那刘琦谆谆教诲了许久,但是庞山民依然担心,这刘琦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况且还有蒯家,虽这襄阳二蒯,对之前庞山民为荆南隐主之事,听之任之,但是若庞山民想再进一步,成为这荆襄隐主,二人到底是什么态度,便值得商榷了,虽说如今蒯越与庞山民相交甚厚,可是毕竟世家中人,所图的终究还是利益,若不是先前庞山民先行献上制糖之术,或许两家根本连合盟的这一步都走不到。
要说这前者都在庞山民的算计之中,可是当前最让庞山民讶异的,是刘表对蔡氏的处置,优柔寡断的荆襄之主,一下子变的杀伐果决了起来,庞山民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了。
“当下诸侯,没一个简单的。”想到此处,庞山民不禁苦笑,庞统闻言,疑惑道:“兄长何出此言?”
“蔡家五百卫士,连这太守府的院墙都未翻过,便被屠戮一空,之前你我可不曾想过,刘景升还有此等势力!”庞山民说罢,庞统却是笑道:“情理之中,就像这天下诸侯也无人知道,于我荆南四郡,如今军马已然数万之众,且边地蛮人,亦为我所用。”
“可是现在我等面对的,不知这天下争霸,而是这朝堂争权。”庞山民闻言,叹道:“唇枪舌剑之险,不亚于征战沙场,若是哪天你我惹这刘表生气,没准会将咱兄弟二人,斩于堂上……”
“兄长当那刘表,事事都有如此魄力?”庞统闻言,不屑一顾道:“且当下荆襄局势,除兴霸外,无人可执掌水军,大公子之言行,多出自孔明,如今只待刘表身死,兄长便可兵不血刃,接管荆襄。”
“士元过于乐观了。”庞山民摇了摇头,微微叹道:“如今只寄望于这刘表家逢大变,不理政事,借此机会,我等可与这朝堂官员,多多接触。”
“兄长是担心二蒯先行一步?”庞统闻言,对庞山民道:“如今这朝堂局势,对这襄阳二蒯,倒是巩固其权势的大好时机。”
庞山民点了点头,苦笑一声,对庞统道:“蒯家占得先手,你我只可后发制人,只是为兄还是希望,那襄阳二蒯会如先前所说,坐稳这荆襄第一豪族之后,不再贪心……”
“若其贪心,便让他变成下一个蔡家!”庞统说罢,庞山民不禁失笑,道:“那蔡瑁区区外戚岂可与襄阳二蒯这般智者相比?且士元勿要忘了,如今刘表经此一事,这朝局已经变的风雨飘摇,即便有二蒯稳固局势,可是那江夏刘备,会放过此大好良机,入主荆襄么?”
………………………………
NO。148 刘备入襄阳
刘表本就身体不好,如今又遇蔡氏叛逆一事,更是久病不起,近几日来,刘琦已暂代刘表处理政事,不过这荆襄诸事,刘琦虽可做主,可政令行使,皆为二蒯手笔,刘琦对此倒不以为意,乐得清闲。
诛杀蔡氏一事之后,刘琦之前对刘表的心中怨愤,挥之一空,长久以来求而不得的父爱,如今落在了刘琦身上,刘琦倍感珍惜,将荆襄政事交由二蒯之后,刘琦日日侍奉刘表,衣不解带,且善待刘琮,刘表对长子变化,心中欣慰,精神好时,亦亲身教导刘琦,如何理政用人。
如此看来,这蔡氏消亡,对这刘表一家,倒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自诛杀蔡氏一族之后,襄阳二蒯便将庞氏兄弟,邀入府中,共商大计,于庞山民看来,这蒯越,蒯良兄弟二人,倒也信守承诺,如今蔡氏已除,荆襄朝堂之上,空缺不少,二蒯有意使庞山民挑选些心腹之人,把持权柄,只是庞山民表示,身边诸人皆无意入主朝堂。
不是庞山民不想尽早掌控荆襄,而是不能。
当下荆襄已大乱一场,蔡氏灭亡,伤及朝堂根本,如今首要之事,便是维护荆襄稳定,震慑各路诸侯,使其不敢妄动,所以当下最好的选择,便是支持刘琦,将朝堂事务,按部就班。
且庞山民心腹之人,除卧龙凤雏外,便只余荆南的同窗以及魏延,甘宁等好友,唯一能腾出手来帮忙的,只有沙摩柯一人,只是这襄阳朝堂之上,会允许一个蛮人,身居高位么?
心有余而力不足。
庞山民对此也颇为无奈,与二蒯商议之后,庞山民表示,暂时不愿来蹚朝堂这摊浑水。只是告诉二蒯,须提防刘备,切不可使刘备趁此机会,进得朝堂。
二蒯闻言,心有戚戚,如今已除了蔡瑁,对刘琦日后入主荆襄的唯一威胁,便是刘备。且刘备素有仁德之名。又是这大汉皇叔,自蔡瑁亡故之后,荆襄朝堂。已有数人,欲与那刘备接触,引其入朝。帮扶刘琦。
这其中为首之人,便是伊籍。
四人谈至此处,皆心中郁郁,伊籍于襄阳为官日久,且德行出众,如今伊籍蠢蠢欲动,倒是让几人颇为无奈,世人皆有喜恶,庞山民总不能去指责伊籍。欣赏刘备吧……
想到此处,庞山民对蒯越道:“异度公,如今刘备镇守江夏,若其归返,异度公当以戍守边地为名,将其逐回江夏。”
“那刘备一定会来?”蒯越闻言皱眉,庞山民却道:“庞某与这皇叔。如今已有数面之缘,且以元直之谋,亦不会放过此大好机会,如今刘备所掌之地,皆遭群狼环伺。只有得了荆襄之后,才可与其余诸侯。争霸天下,刘备本就志向远大,又怎会坐失良机?”
“那山民以为,我二人当如何对付刘备?”
二蒯对刘备的了解,远逊于庞山民,蒯越思索片刻,便对庞山民道:“于景升面前,或可诋毁于他,但刘备终归与景升同宗,常言道,疏不间亲,景升素来仁德,若如此行事,怕惹景升不喜。”
庞山民对此也颇为头疼,且刘备执着,令人心悸,想到此处,庞山民叹了口气,对二蒯道:“如今也只有日夜提防,使那刘备不得与大公子相见了,不然大公子被其蛊惑,我等先前努力,付之东流。”
二蒯闻言,皆点了点头,对于刘备此人,心中更是警惕。
果不出庞山民所料,三日之后,刘备一行,便浩浩荡荡的踏入襄阳,以探病为名,求见刘表,庞山民与庞统二人,于客栈之上,看着楼下入城军马,尽皆苦笑。
“倒是挑的好时候!”庞统皱眉,看着与刘备并辔而行的徐庶,冷哼一声,对庞山民道:“早知元直心向刘备,于书院之时,庞某不会与之为伍!”
“也怪不得元直。”庞山民摇头叹道:“只是为兄不喜刘备罢了,刘备此人,亦是枭雄,且志向远大,元直愿投效刘备,倒也无甚错处。”
“可昔日同窗,如今却形同陌路……”庞统闻言,不禁唏嘘,对庞山民道:“以弟观之,这刘备与兄长,早晚必有一场争斗!”
庞山民闻言点了点头,对庞统道:“后事如何,如今不必去想,士元,你我只需做好当下之事即可。如今孔明与大公子形影不离,你我便将这希望,寄托于孔明身上便是。”
庞统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却是颇为不甘,庞统以为,昔日江夏便是让这刘备占了便宜,只是这厮却不知满足,又来襄阳,图谋刘表家业。
刘备于太守府中,停留不久,便被刘琦以父亲身体不适,不便待客为由,请了出来,只是让刘琦没有料到的是,刘备居然于其面前,以叔父自居,欲教导刘琦,如何施政,刘琦心中虽是不耐,却也不愿拂了这位“叔父”面子,将刘备与徐庶请入后堂之中,交由孔明待客。
徐庶见了孔明,神情微变,对孔明道:“孔明居然不在荆南?”
“元直亦不在江夏。”
诸葛亮闻言轻笑,对徐庶道:“许久不见元直,亮甚是想念,只是今日一见,亮却觉得,元直这眼界,却是越来越倒退了……”
徐庶闻言,心中不悦,正欲辩驳,却听身旁刘备笑道:“卧龙先生,如今备与大公子,难得叔侄重逢,还请给我们一个僻静之地,让我叔侄二人,好好商议一下这荆襄政务。”
“皇叔莫不是以为,大公子不能理事乎?”诸葛亮闻言,白了刘备一眼,刘备却毫不动怒,对诸葛亮道:“多作商议,政令亦可通达一些,且此番景升大病一场,身为臣弟,备亦要帮景升分忧。”
“皇叔此言,还得去与那襄阳二蒯去谈。”诸葛亮不置可否,对刘备道:“还请皇叔原谅,二蒯之前,便与大公子有约,欲指导其政务,在下与大公子皆有要事,恕我二人,不能奉陪了……”
“襄阳二蒯?”刘备闻言,眉头一挑,对诸葛亮道:“既如此,备与大公子同去便是,同为荆襄臣子,备亦想于二蒯面前,请教一二。”
………………………………
NO。149 就当没你这个同窗!
当庞山民与庞统步入蒯家大堂的时候,看着蒯越,蒯良二人面上迫不得已的笑容,二人皆摇头失笑。之前庞统与庞山民还在客栈打赌,言及刘备离了太守府后,欲往何处,庞统本以为刘备会见好就收,探视刘表之后,便会往返江夏,毕竟于这荆襄朝堂,刘备虽是皇叔,也是外臣,和这荆襄本土官僚,与其相互忌惮,倒不如安心打点好江夏事物,如今刘表大病,江东若要趁势攻伐荆襄之地,这江夏首当其冲,若刘备再失了江夏,就算其万千巧语,也怕是抵不住刘表怒火与群臣攻讦。
可是庞统也没有想到,刘备图谋荆襄的态度会如此坚决,居然如庞山民所料别无二致,竟然来了蒯府,纠缠二蒯,想到此处,庞统不禁凑到庞山民的耳边,低声笑道:“这刘皇叔欲鲸吞荆襄的吃相,实在是难看了些。”
庞山民不置可否,心中却道,或许刘备之心,路人皆知,只是换个角度思考,亦可以说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且如今刘备与二蒯相见,对庞山民来说亦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先前已与二蒯商议过应对刘备之策,只要使刘备蛊惑不得刘琦,便是他有千般能耐,也无法于这荆襄立足。
人有远近亲疏,以庞山民对刘琦了解,如今刘琦依然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之前相交患难,使得刘琦对孔明及荆南诸人,远远要比这莫须有的“叔父”,亲近许多。
刘备正于二蒯面前,争取与刘琦叔侄相见,见庞山民与庞统步入堂中,眉头微皱,只是面上戾气一闪而逝,便离席而起,对庞山民笑道:“原来是二位庞家贤良。”
“正欲与子柔公请教为政之道……”庞山民说罢,对刘备道:“见过皇叔。”
说罢,庞山民只是侧目看了刘备身旁徐庶一眼。一言不发,庞统见状,微微一笑,对刘备一礼,亦不搭理徐庶,徐庶神情讪讪,心中暗道:自跟随皇叔之后,书院好友便形同陌路。难道此番择主而事。真的是做错了不成?
刘备明显注意到了徐庶情绪有些失落,轻叹一声,道:“二位庞家高才。胸怀也太狭隘了些,难道你二人未见,这昔日同窗。亦在备处?”
“元直?”
庞山民闻言,似是刚发现徐庶一般,对徐庶一揖到地,玩味的看了刘备一眼,解释道:“元直莫怪,元直知在下对皇叔素来仰慕,刚才得见皇叔,心神摇曳,便无暇顾及身边之事了……”
庞统说罢。刘备微愕,二蒯却不禁笑出了声,见徐庶一脸颓色,二人皆知失礼,蒯良轻笑一声,对庞山民道:“山民贤侄来的倒是不巧,这家中有客。这为政之道,你我还是改日再相互探讨吧,此番巧遇皇叔,大家正好一起坐下,好好聊聊。”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道:“正当如此,景升如今大病。荆襄遭各家诸侯窥觑,身为兄弟,备于此危难之际,帮扶兄长,责无旁贷!”
见刘备大义凛然,庞统不禁又笑出了声,对刘备道:“皇叔心系景升公安危,我等皆知,只是如今大公子得异度,子柔二位相助,荆襄安如泰山,不过皇叔与元直此番来了襄阳,那江夏却无人把守,倒是令在下忧心的紧。”
“吾二弟,三弟,皆有万夫不挡之勇!”刘备闻言,颇为自得道:“便是备来了襄阳,又有何人敢攻伐江夏?且景升之土地,交由备之手中,备便会悉心打理,所以凤雏先生,当无需忧虑。”
“原来如此……”庞统闻言点了点头,对刘备道:“那皇叔此番回来,是打算帮景升公打理荆襄九郡不成?”
庞统一席话令堂上诸人尽皆色变,庞山民心中暗道:这士元还是性情急进了些,此事大家皆已心知肚明,却不适合当刘备面上提出,见刘备正欲作色,庞山民忙插言道:“士元,休得放肆,快予皇叔道歉!”
庞统闻言,目光玩味,对刘备拱手道:“适才只是戏言,还望皇叔,莫要追究庞某年幼无知……”
见庞统摆明了拿年轻作借口,刘备又如何计较?只是刘备心中有气,冷哼一声,对庞统道:“备与景升,乃是兄弟,士元先生须知疏不间亲之理!”
“大公子如今乃荆襄之主,皇叔虽是宗亲,亦是臣子,在下以为,皇叔当速归江夏,尽人臣之道才是!”庞统闻言,互不相让道:“话说先前景升公已除蔡氏外戚,在下以为,皇叔与大公子,似乎并比不得蔡氏亲近吧……”
“你放肆!”刘备闻言,双目冒火,对庞统道:“士元先生当备是何人?居然以那蔡氏之名,羞辱于我?”
“皇叔误会,非是羞辱,而是实话实说……”庞统亦怒,双目圆睁,瞪着刘备道:“在下只是荆襄小民,虽胸无点墨,却知若失了江夏,九郡危矣!皇叔虽信那关张勇力,但守土之责,乃皇叔本分!景升公可从未将这江夏太守一职,授予关张!”
刘备闻言,怒气冲冲,却不知该如何辩驳,徐庶离席而立,对庞统道:“士元此言,说的太过,皇叔来这襄阳之前,便已安排好了江夏防务,皇叔此来襄阳,只因景升公大病,前来探视!”
“原来如此……”庞统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对徐庶道:“那二位如今,怎么会在这蒯府?”
说罢,庞统瞅了瞅蒯良,蒯越二人,故作惊诧之色,对二人道:“莫非是子柔公病了,还是异度公病了不成?”
二蒯闻言,哭笑不得,徐庶却道:“此是蒯府,士元还是莫要喧宾夺主的好,皇叔此来,二位蒯公都未说什么,士元为何,与我主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庞统闻言,不屑冷哼:“庞某只是就事论事,元直当知,庞某就是这个脾气,若你不愿听,自去便是,反正自从你离开书院之后,便杳无音信,庞某早就当没你这个同窗了!”
………………………………
NO。150 割袍断义,羁绊不断!
庞统卝一席话说的徐庶面色灰白,许久之后,徐庶长叹一声,道:“士元,你未去过北地,不知这黄巾乱后,黎民之苦,庶于汝南遇得皇叔,见皇叔安卝抚流民,善卝待百卝姓,且有英雄之志,便将皇叔视为心中明主……若士元为此,与庶割袍断义,庶无话可说。”
庞统闻言,默然不语,庞山民却侧目瞅了刘备一眼,刘备与庞山民对视,冷笑道:“山民先生有何赐教?”
庞山民淡然一笑,对刘备道:“未有赐教,只是庞某在想,这元直投效皇叔,皇叔当感谢在下才是,庞某与关将军于汝南之时,亦未见皇叔安卝抚百卝姓,不过庞某记得,临别之际,庞某曾多了句嘴,告知皇叔,若要站稳汝南,除连结刘辟,龚都外,安卝抚百卝姓,亦是要务……”
刘备闻言,神情一变,对庞山民道:“这天下皆知,备爱民如子,先生此言,莫不是在指卝责备惺惺作态不成?”
“不敢。”庞山民摇了摇头,道:“山民亦知皇叔爱民之卝心,只是如今江卝+夏刚遭战乱,皇叔却来此襄阳,谋求权位,皇叔此举,置江卝+夏百卝姓,又于何地?”
“备早已命子龙安卝抚遭受战祸之百卝姓!”刘备说罢,庞山民却道:“皇叔何不亲历亲为,没准儿还能在安卝抚流民之际,再遇上一个如元直般的大才……”
“山民,莫要胡搅蛮缠。”徐庶说罢,对庞山民拱了拱手,道:“庶心意已决,绝不更改,山民也不要为难皇叔了,此来襄阳,届时庶之主意!”
庞山民闻言,点了点头,庞统叹道:“徐庶,如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