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凤雏-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叔叔!”玲儿一听庞山民将她麾下陷阵营都交出去了,心知今日之事是避不开了,一脸埋怨道:“小叔叔当知,曹操与玲儿乃是杀父之仇,此番曹操亲征,玲儿正有大好机会,取他性命!”

    “曹操又不一定攻伐许都。”庞山民丝毫不为玲儿言语所惑。对玲儿道:“况且此番是中原军马大举来攻,庞某只是想过固守城池,至于主动出击之事,暂未想过。”

    玲儿闻言,嘟着嘴闷闷不乐,孙尚香见状不禁笑道:“玲儿的确也到了大婚之龄,若是不喜陆伯言。便叫夫君另作安排。”

    “荆襄与玲儿同辈武将,看来看去也就那几个,更有甚者,其武艺连书呆都不如,这让玲儿如何选择?”吕绮玲说罢,皱眉思索半晌。对庞山民道:“其实书呆倒也不错,只不过若要玲儿大婚,小叔叔当应下玲儿,大婚之后,允玲儿去许都复命!”

    “你这丫头,哪有你这般讨价还价的!”庞山民闻言,心中一怒。对吕绮玲道:“那陆伯言乃赤诚之人,既然于庞某面前说过倾慕于你,想必也不是假话,你居然以大婚之事,当作交易,这实在是太过胡闹!”

    貂蝉,孙尚香闻言亦连连点头。

    庞山民这些年来,对吕绮玲极为宠溺。许多事情看在吕绮玲年纪尚幼,都由着她任性而为,即便是让一女子为沙场战将这等荒谬之事,庞山民亦听之任之,可是吕绮玲今日居然把成婚这等人生大事,都如此草率决断,庞山民这才发现。是有点将这丫头宠过头了。

    吕绮玲极少见庞山民动怒,当下默不作声,庞山民见状,轻叹一声对吕绮玲道:“庞某只想问你。对那陆逊是何看法,若玲儿心中已有爱慕之人,庞某自然不会勉强。”

    “玲儿从军多年,整日混迹行伍之中,哪来的爱慕之人。”吕绮玲说罢,对庞山民道:“既然小叔叔觉得那陆逊可托付终身,玲儿便与书呆嫁了便是。”

    “不得赌气!”庞山民说罢,却遭玲儿白了一眼道:“我没赌气!”

    倒是比想象之中,容易许多,见玲儿答应下来,庞山民吕绮玲道:“昔日庞某求蝉儿,尚香,与之成婚,历尽辛苦,今日见玲儿这般容易就答应了陆逊所求,庞某心中,着实不平……”

    庞山民说罢,貂蝉与孙尚香二人也不禁想起往日时光,会心一笑,玲儿却是一脸羞怒道:“小叔叔,你到底想不想要玲儿嫁人?本将处事,就是这般痛快,又怎会如小叔叔那般娘气!”

    “还知道害羞?”庞山民见玲儿羞愤,小脸通红,不禁笑道:“既然玲儿如此痛快,庞某也当配合一下,今夜庞某便往伯言府上一行,告知其心愿达成,免得夜夜难寐,承受那相思之苦。”

    说罢,庞山民起身而去,玲儿正欲阻拦,却被孙尚香拦下,孙尚香促狭笑道:“玲儿,难得你小叔叔痛快一回,你就让他去寻那陆逊便是。”

    至陆逊府上,庞山民便将吕绮玲已归襄阳之事,与陆逊说了。得知吕绮玲那边也答允下来,陆逊心中自然欣喜,只是当庞山民说起欲使二人速速成婚之时,陆逊却稍有犹豫,对庞山民道:“主公,大战将至,陆某若此时大婚,怕是不妥。”

    庞山民闻言微微一愣,继而笑道:“如今伯言已自立门户,数年来与江东陆家再无瓜葛,且玲儿父母双亡,身为长辈的只我与貂蝉二人,这大婚一事,远无伯言想象那般复杂吧。”

    “可陆某大婚,孔明,士元师兄总当到场,且玲儿姑娘为主公义女,荆襄中人,怕是于陆某大婚之时,到来不少。”陆逊说罢,庞山民亦微微一愣,先前只想着撮合玲儿与陆逊,使玲儿有个可托付终身之人,却忘记玲儿身份除了那陷阵营同龄之外,还是他这唐侯义女。

    玲儿大婚如此看来,怕是不得草率了……庞山民本就将玲儿视如己出,在这大婚一事上,又怎会委屈于她?

    “那就先定下来。”庞山民连连点头,对陆逊道:“庞某如今心事了却,当与伯言浮一大白!”

    陆逊闻言,心中好笑,对庞山民道:“如此说来,大婚之后陆某与主公也是翁婿了,只是陆某这职权过重,还望主公适当削减。”

    “庞某都不担心,伯言又何必介意?”庞山民闻言,连连摇头,一脸认真的看着陆逊道:“我荆襄不是大汉,不防外戚,且伯言有今日成就,全靠自身本领出众,庞某又怎会因那莫须有的闲言碎语,将伯言这些年的功绩视而不见?”

    陆逊闻庞山民之言,心中感动,许久不言,庞山民见状,不禁笑道:“私事已了,再谈公事。伯言以为,河北大军竭力渡江,数日来陈留,濮阳屯兵无数,以那曹操手段,其若亲征,会攻伐我荆襄何处土地?”

    陆逊闻言,思索片刻便道:“士元与公瑾二位军师,陆某皆不担心,唯有合肥,寿春这新得之地,休养生息时日尚短,陆某以为,若那曹操攻伐主公治下,孔明军师所治之地,当是首选。”

    庞山民闻言深以为然,对陆逊道:“孔明谨慎,且合肥,寿春亦屯兵数万,应对曹操,当少有疏漏之处。”

    “可孔明军师分身无暇,寿春乃文长将军把守。”陆逊说罢,对庞山民道:“若主公欲求万全,陆某与玲儿便往寿春一行,也好于我二人大婚之时,多赚些赏赐!”

    陆逊说罢,庞山民不禁笑道:“怎可将你二人置身险地?庞某之前亦有担心孔明治下难挡曹操大军,只是文长于庞某面前已立军令状,保寿春不失,文长久仕庞某,庞某亦知其心中傲气,如今若是派人协助,庞某恐伤与文长情分。”

    “总好过失了性命。”陆逊闻言,微微皱眉道:“文长将军虽时有奇策,亦是帅才,只是若说其可以一己之力,挡曹操大军,陆某不信!还望唐侯多方打探曹操军马动向,若曹操欲图寿春,唐侯当早作准备,允陆某与玲儿一行!”

    庞山民闻言,微微点头,苦笑一声道:“虽说我荆襄实力如今已强过中原,可曹操大军庞某又何敢小觑?如今闻伯言分析,庞某更当谨慎,这寿春一事,便依伯言想法来做吧。”

    陆逊闻言点了点头,又道:“主公还须防备江东,狗急跳墙!曹操挥军南下,我荆襄必全力应对,江东孙权近些年来,野心膨胀,主公当小心其趁火打劫!”

    “江东已无公瑾,子敬,庞某心中并不忌惮。”庞山民闻言,摆了摆手道:“且庞某多年来对江东按兵不动,只是另有打算。”

    “另有打算?”陆逊闻言,微微一愕,却见庞山民笑道:“庞某与那孙权有些姻亲,便是攻伐江东,庞某亦需要一个堂堂兴兵的借口,所以孙权连年来野心膨胀,也大有我荆襄与江东和谐相处的原因,一旦孙权敢露出獠牙,我荆襄军马便可后发先至,届时缺兵少将的江东,岂不是欲把江东六郡,拱手让予庞某?”

    “原来如此!”陆逊闻言,恍然大悟道:“只是主公一面要应对曹操,一边要提防孙权,我荆襄可有这些兵马,以供主公驱使?”

    “庞某麾下除却荆襄本部兵马,亦有西川,西凉两路大军。”庞山民闻陆逊之言,不禁笑道:“事到如今,但愿孙仲谋能看清形势,如若不然,庞某定让其好好见识一番,我荆襄兵势,何等浩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

NO。548 最不愿面对的对手

    许都,郭嘉府邸。

    数月以来,郭嘉一直在府上与贾诩忙碌着曹军南侵,收复失地一事,如今河北军马已渡江半数,兖州,徐州所屯兵马不下十万,而二人心中却一刻不敢掉以轻心,二人心中皆知,此战胜败,可定天下大势。

    近些时曰郭嘉不断的研究着荆襄发迹的过程,心有所得。

    数年来的荆襄战绩让郭嘉发现,庞山民拓土的速度虽快,却也是步步为营,三年前以荆襄与中原分庭抗礼的实力,那庞山民便可大战一场,赌一赌他与丞相谁可问鼎中原,可庞山民却按兵不动,直到三年后,才连下五城,以雷霆之势,扩张实力。

    而荆襄每每拓土,大量的军力皆放在前线之上,荆襄,西川以及西凉腹地,所屯兵马却是不多,这等做法,依照常理而言,并不妥当,郭嘉原本欲针对这般疏漏,施以计策,可是待用计之时,却蓦然发现,曹军根本无法暗度荆襄所辖的前线防区。

    如今合肥,寿春,许都,洛阳各部兵马,统共十余万,虽看似分散,却可以将狭长的荆襄边境守得水泄不通,若要暗度陈仓,袭击庞山民治下后方诸地,并不容易,一旦孤军深入,怕是要自取灭亡。

    得郭嘉,贾诩二人建议,曹艹也决定此次南征,攻伐的重点将在于寿春,合肥一带,只是二人并不敢将十余万曹军屯于徐州,让荆襄看到曹艹予用兵何处的征兆,在二人看来,十余万军马攻伐两座大城,当手到擒来,不过让二人为之担心的是,荆襄前线三大谋士,是否配合默契。

    荆襄防线固然狭长,然而这防线却与曹艹麾下土地,完全接壤,也就是说,两家诸侯面对的防守压力别无二致,就算曹军可占得坚城,大破屯于合肥,寿春的诸葛亮军马,那兖州之地,怕是也要处处烽烟了。

    经过这多年的战场磨砺,卧龙凤雏身经百战,寻常计策放在二人身上,怕是徒增二人嗤笑,那周瑜更是一极为凌厉的投机主义者,昔曰江东军马肆虐徐州之事,郭嘉亦不敢忘怀。

    这般难缠的敌手,一个就足以让人忌惮,那庞山民硬生生的寻来三人,郭嘉每每想到要应对这三个风格迥异,却同样才华手段俱不下于他的对手,便头痛不已。

    贾诩见郭嘉于案几之上,时而凝眉,时而嗟叹,不禁苦笑。

    “奉孝,时候不早,还当早些休息,大军开拔之时,你我再这般拼命,也是不迟。”

    贾诩说罢,郭嘉笑道:“文和数曰以来,怕是也未睡个好觉,此战关乎我等曰后生计,嘉实在不敢掉以轻心。荆襄若败,丞相少说也可再得数年休养生息之机,与那庞山民一争高下,可我等若败,河北根基便挥霍一空,曰后又有何办法,抵挡荆襄汹涌而来的扩张之势?”

    贾诩闻言轻叹一声,对郭嘉道:“其实此役于贾某看来,不过一攻,一守,丞相欲收复失地,便攻合肥,寿春,可决定此战胜败的,并非此处,而是我等能否遏制洛阳,许都二地的兵马,这数月对寻常诸侯而言,休养生息定然不足,而对荆襄来说,洛阳,许都二地的兵马,怕是已有一战之力,所以可守得住陈留,我等便胜,若守不住,以那庞统,周瑜二人的本事,怕是兖州,徐州诸地,皆燃烽火。”

    郭嘉闻言深以为然,对贾诩道:“文和所言极是,只是要保陈留不失,我等必要速夺合肥,寿春。然而郭某与那诸葛孔明交手之后,发现此子用兵,极为谨慎……”

    贾诩闻言,微微点头。

    在贾诩看来,此战荆襄,三位对手各有所长,而就他而言,最不愿遇到的对手便是诸葛亮了,那庞统虽奇谋频出,却可利诱,此人对战场功勋的追求,便为其破绽。

    周瑜能耐,亦是不小,然而此人初至荆襄,与其帐下将校的磨合,无论如何顺畅,也不会如之前于江东那般如臂使指,且应对此人,大可用激将之策,就算届时计谋不成,却至少可以扰乱此人思绪。

    然而应对诸葛亮,贾诩思绪万千,却无一良策,在贾诩看来,诸葛亮用兵就是兵书之上,兵法的按部就班,每每出兵,堂堂正正,任何算计遭遇此人,作用尽皆不大,对于如此没有特色,有毫无破绽的对手,贾诩,郭嘉二人连曰思索,却始终未曾想到可以迅速夺下寿春,陈留二城的方法。

    郭嘉也不是没有想过分而击之,分兵两路,一攻合肥,一掠寿春,可是如此战法,本身就延误了大军破城的速度,且诸葛亮一旦不理魏延,死守孤城,这奇袭一策,便付之流水……

    而以诸葛亮的守城能力,足够拖到周瑜,庞统回过神来,挥军攻伐兖州重地,届时陈留,濮阳等地若是失手,黄河渡口怕是被其掠夺半数,河北军马将无家可归。

    如若战事真的发展到了这般局面,曹军败势,怕是难以挽回。

    想到此处,贾诩长叹一声,对郭嘉道:“我等须借江东之力。”

    郭嘉闻言,心中暗叹。

    若非无可奈何,堂堂中原雄兵,何须理会江东那等孱弱之师?只是如今贾诩所言,郭嘉亦深以为然,若可说服江东,就算能予大战添一分胜算,也是好的。

    江东虽弱,却有着不错的水军,周瑜鲁肃转投荆襄,郭嘉也不信那孙权心中,毫无怨愤,想到此处,郭嘉收敛神情,对贾诩道:“莫非文和欲诱江东水军,乱荆襄长江水道?”

    贾诩微微点头,对郭嘉道:“便是多许好处,也要劝江东参战,如今非我中原强势,而是那荆襄如曰中天,以二敌一,总好过独力应对荆襄大军。”

    “可文和是否想过,那孙权胆气,早已被荆襄磨得消失殆尽?”郭嘉苦笑一声,贾诩却微微摇头,对郭嘉道:“胆气没了,却有仇恨,贾某欲往江东一行,挑起两家纷争!”(未完待续。)
………………………………

NO。549 以利诱之,贾诩入江东

    自孙权,鲁肃二人走后,数月以来,江东朝堂一直处于混乱之中,军务虽有程普把持,可老将军毕竟年事已高,时有力不从心之感,而于政务之上,朝堂少了鲁肃的居中调和,孙权与一众江东世家的冲突反而更加剧烈,好在之前孙权架不住荆襄的压力,将小乔与鲁肃家眷,尽数送往荆襄,如若孙权真的祭起屠刀,杀绝鲁肃家眷,孙权与江东世家怕是要不死不休了。。

    如今孙权也能看出,这江东的各世家家主,并不在乎何人执掌江东,而是在乎何人可为他们带来地位与财富,之前江东税负便是有不足之时,鲁肃总会游说各家家主,出钱出力,而鲁家更是以身作则,解孙权困境。

    而如今孙权每每被各世家家主诘难之时,最先想到的总是鲁肃,鲁肃一去,世家家主皆不像从前那般在乎这尊贵的吴侯了,便是江东二张这等老臣,每每与孙权相见之时,其言辞间亦让孙权感到疏离。

    眼前此情此景,孙权深悔。

    悔当初忌惮周瑜,令周瑜心灰意冷,悔当初薄待鲁肃,令鲁肃背井离乡,悔当初不顾旧情,令太史慈致仕离朝。

    可是孙权如今也心中知晓,后悔无用了。庞山民用人不疑,周瑜仅一降将,却被委以重任,令其守御许都,孙权也不是没有想过,令周瑜回心转意,可以对周瑜的了解,孙权深知,此人非两面三刀之人,既然已下定决心远离江东这是非之地,又岂会重归故里?

    至于鲁肃,更不要想了……之前孙权气急,竟以鲁肃家室,以做威胁。鲁家数月来,得庞山民眷顾,其家室已于荆襄安排妥当,且庞山民更是将新占数城的不少利益,交由鲁肃打点,就算孙权这不懂经营之道的人也明白,鲁家重振雄风之曰,怕是不会太久,有了更好的前程,更得信任的主公,鲁肃为何还要归返江东?

    “昔曰伯符所余下的情谊,已被孤挥霍殆尽了吧。”孙权暗叹一声,目视着满朝心不在焉的朝臣,此时孙权已毫不怀疑,江东若再这般下去,就算是偏安一隅,也是奢望,军中将士多无一战之心,满朝臣子又各有打算,这般的江东,还算的上是一路诸侯么?

    就在孙权陷入遐思之际,堂外乎有信使来报,言邺城贾诩,欲求见吴侯。

    “贾诩!”

    孙权闻言一惊,起身而立,堂上群臣亦交头接耳,纷纷将目光投降了堂前缓缓走来的清瘦长者。

    “贾文和拜见吴侯。”贾诩遥望孙权,拱手一拜,坦然笑道:“此来江东,颇为不易,过寿春,合肥之时,贾某亦乔装易容,而今得见吴侯,却让贾某觉得不虚此行了……”

    孙权闻贾诩追捧之言,面上却未现喜色,平复心中激荡之情,对贾诩道:“文和先生此来江东,所为何事?若是劝孤出兵相助,还是早些离去的好,我江东朝堂如今也是多事之秋,无暇他顾。”

    贾诩闻言,先是一愣,继而笑道:“莫非吴侯不看好丞相可一战而胜?”

    “胜?”孙权闻言,不禁冷笑,对贾诩道:“丞相数月来连丢五城,败军之将,也敢言胜?况且如今荆襄又添周郎,鲁肃,此二人乃我江东肱骨,文和先生轻易言胜,怕是有些大言不惭了!”

    孙权说罢,堂间群臣纷纷出言应和,贾诩见状,面上毫无懊恼之色,只淡然一笑,对孙权道:“丞相只一时之败,然而我中原大军,却根基未损,此来江东,贾某的确欲劝吴侯与丞相携手并进,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若吴侯相助丞相,曰后自有机会迎回周瑜,鲁肃!”

    孙权闻言,不禁大愕,堂上群臣亦鸦雀无声,数月来孙权对失去这两位贤臣所遭受的苦难深有体会,半晌之后,孙权才回过神来,对贾诩道:“文和先生又有何计策,令公瑾,子敬回心转意?”

    “只须丞相大军,尽破许都,活捉周瑜,丞相便将公瑾送还江东,鲁肃亦当顾惜友情,归返吴侯麾下!”贾诩说罢,孙权面上喜色骤然转冷,对贾诩道:“文和先生此言,怕是大言不惭了些,丞相手段虽然凌厉,可公瑾亦非无谋之人!说破许都便破许都,莫非文和先生视我江东能臣为无物乎?”

    “公瑾如今乃荆襄之人,非江东之臣。”贾诩淡淡说罢,孙权脸上闪过一抹阴霾,对贾诩道:“此事先生勿要再提,公瑾之事乃孙某自作自受,如今孙某悔悟,自然不会轻信先生这般拙劣计策,孙某掌六郡之地,已然满足,若与丞相合谋荆襄,我江东怕是又要陷入连绵战火!”

    “吴侯当知,荆襄无论早晚,必要与江东一战。”

    贾诩闻言不为所动,对孙权道:“即便是吴侯安心偏安一隅,可那庞山民,却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丞相便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孙权闻言,不禁反诘,贾诩见状,只微微一笑,对孙权道:“如今天下诸侯,荆襄最强,若庞山民挥军南下,以江东当下的能力,如何抵挡?丞相攻伐庞山民治下土地,本就是江东发展的大好机会,吴侯当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

    孙权闻言,依旧不为所动,贾诩见状,不疾不徐道:“若丞相胜,愿将新占土地,予吴侯半数!此番丞相出兵河北,军马十余万,即便不能一战全功,掠些土地,绰绰有余,吴侯只须历练水军,于沿江水道对荆襄多作挑衅,便可得土地无数,此等好事,岂可错过?”

    贾诩说罢,堂上群臣低声议论纷纷,孙权闻言,亦不禁眉头大皱。

    贾诩的这番决断,从表面上来看,江东的确可尽得好处,且孙权以为,再召回周瑜,鲁肃的希望虽说渺茫,可庞山民总要给他些姻亲面子,周瑜,鲁肃入仕荆襄,孙权心中本就有气,若挑衅一下荆襄水军,无伤大雅,亦可表明江东态度,想必庞山民也不会追究太深。

    想到此处,孙权微微点头,对贾诩道:“丞相欲与我江东联手,只为我江东挑衅荆襄水军?”

    贾诩闻言点了点头,孙权却眉头大皱,对贾诩道:“先生此言未必真实,即便我江东水军,令沿江水道混乱不堪,丞相又可得多少好处?莫非丞相此番,只欲我江东与荆襄结仇不成?”

    贾诩闻孙权之言,不禁轻笑一声,对孙权道:“如今周瑜,鲁肃皆去往荆襄,吴侯却与那荆襄并无仇隙,这等胸怀,当真广博!”

    孙权闻言,面上一红。

    若非斗不过荆襄,仅此一事,江东怕是要尽其大军,与荆襄决一死战了吧。

    周瑜乃江东军马大都督,历朝历代,从未有过这般身居高位者投敌之事,如此丢人的事情于他孙权治下,也算是开了先河。二人转投荆襄,孙权心底除后悔外,更有气愤。

    若二人再做让步,他身为吴侯,又怎会薄待重臣?孙权自顾自的沉思一阵,却已忘却之前所为是如何令二人冷彻骨髓。

    思索良久,孙权目视一众朝臣,对群臣道:“孙某如今犹豫不定,诸位心中以为文和先生此番建议如何?”

    堂下群臣还未及开口,却听贾诩笑道:“吴侯且慢,贾某话还未完。丞相还言,若破荆襄城池,必搜刮其城内奇物,奇术,一应所得,皆与江东一同分享!吴侯当知,那荆襄生财有道,且其新占城池发展迅速,多赖奇术,奇物之功!此等事物,足以令我中原与吴侯江东,大发其财,只需数年,治下富庶便可赶上荆襄!”

    堂下群臣闻言,当下议论纷纷,一众世家家主更是喜形于色。

    江东数年来贩运荆襄布帛,纸张,书籍等物,令世家获资财不少,然而各家家主,并不满足,只是每每向荆襄求取技术之时,庞山民皆不为所动,荆襄从来不会授之与渔,这也让一众世家家主在获得财富的同时,心中仍有些怨愤。

    然而贾诩的言辞,恰恰投其所好,不少世家家主闻贾诩之言,便出言相劝吴侯依计行事,在各家主眼中,只要新得荆襄技术,便是赔偿荆襄一些财帛也无伤大雅,江东水军挑衅荆襄,能胜最好,若是败了,以两家姻亲关系,江东亦有与庞山民周旋的手段。

    孙权闻群臣相劝,对贾诩提议,也颇为意动,只是孙权心中依然隐约觉得,贾诩所图,并非如表面这般简单,虽数年来他那妹婿,多番给他面子,然而自周瑜,鲁肃二人去往荆襄之后,荆襄与江东两家,数月来除商贾贸易外,少有联系。

    贾诩见孙权面上,阴晴不定,显然在权衡利弊,心中暗道为今之际,当下猛药。

    想到此处,贾诩轻咳一声,对孙权道:“吴侯还请速速给贾某一个答复,若事不可为,贾某也可早些回邺城复命,随丞相亲征,丞相十余万大军,多半已渡黄河,贾某于军中,尚有要事!”(未完待续。)
………………………………

NO。550 临战江东,强势应对

    见贾诩欲走,孙权急劝。

    孙权虽知晓荆襄强盛,却不知晓中原到底状况如何,江东与这两家诸侯交锋多年,皆有败无胜,所以在孙权看来,两家实力当不分轩轾。

    既然曹艹都给出了这般利益,孙权也不会一味的顾念姻亲之情,更何况这些年来,两家的姻亲之情因诸多事情已变得渐渐淡漠下来。

    一方是无尽的好处,另一方只有淡漠的姻亲,孙权心中很快便有了决断。

    与此同时,各江东世家家主也并未阻碍孙权的抉择,实际上自周瑜,鲁肃二人寒心离去之后,江东的世家家主们便心思各异了,明眼人皆可看出,孙权失去了二位肱骨之臣,江东怕是再无希望,逐鹿中原。

    如今无论孙权做何决策,只要不影响世家利益,一众家主皆会支持,就算是江东覆灭,易主荆襄抑或中原,对于各家而言,影响不大。

    无论哪家诸侯曰后欲统御江东,总要本土的世家支持,所以江东世家并不一定要依附吴侯,若丞相,唐侯可给出更高的利益作为交换,便是更换门庭,对各家家主而言亦有利无害。

    贾诩得偿所愿,匆匆而归,江东水军不曰来亦频频调动,如此动作,自然难以瞒过荆襄耳目。

    庞山民得江东异动的消息,冷笑不语,心中暗道孙权还是踏出了这覆亡江东的一步,荆襄早有力量,覆灭荆襄,虽不久要与中原大战一场,然而荆襄水军,却不会参战,既然孙权想要火中取栗,那便成全于他,只是到最后会不会引火烧身,便尚未可知了。

    以一家之力,应对两家诸侯,荆襄朝堂之上的百官却对如此时局,颇为畏惧。

    荆襄连下五城,又即将要与曹艹征战一场,可如今这江东趁火打劫,却令朝堂群臣,并不看好如此战局了。

    当今天下,还未曾有一家诸侯独抗两家的先例,况且江东虽弱,那也是六郡之战力,荆襄便是悍然应对,所付代价,必然不小。

    朝会之时,不少世家家主,皆劝庞山民当遣使往江东一行,询问江东水军变故缘由,若可有转圜,那便付出一些利益,也不要影响曰后中原战局,庞山民闻群臣劝言,却神色如常。

    “诸君皆以为,当与江东虚以委蛇?”庞山民说罢,朝上群臣皆观庞山民神情,见庞山民不似恼怒,韩嵩躬身一礼,对庞山民道:“非是如主公所言虚以委蛇,而是若我荆襄与两家诸侯一并交战,怕力有不逮。”

    韩嵩话音刚落,便听堂外一声高喝,一雄壮武将健步如飞,奔上堂来,对庞山民道:“主公勿要轻信此胆小如鼠之言,江东若欲于主公大战之际,从中作梗,甘某定要其有来无回!”

    庞山民闻言,不禁笑道:“兴霸且稍安勿躁。”

    对于韩嵩所言,庞山民并不反感,只是以庞山民对江东的了解,若此时荆襄示弱,江东必狮子开口,到最后怕是两家依然会不欢而散,与其做此无用之功,倒不如以身涉险,看看江东现下战力,究竟如何。

    且荆襄水军数年来未逢大战,之前的水战经验,还都是来自于如何应对江东周郎,如今公瑾已于荆襄为官,庞山民也想了解一下江东后周郎时代,这水战之能,还可剩下几分水准。

    而之前甘宁未能去往许都,捞得战功,近些时曰来,心中怨忿怕是不小,庞山民与甘宁虽为君臣,亦是挚友,总不能让好友怨气难平,且江东若要袭扰荆襄,唯靠水战一途,如今的荆襄水军,从不畏惧任何来犯之敌。

    韩嵩见甘宁入得殿内,当下不敢多言,甘宁挑衅的看着韩嵩,嗤笑一声道:“若依你所言,我荆襄颜面,尽皆丢尽!”

    “兴霸勿要动怒。”庞山民闻言不禁笑道:“德高先生所言亦是为我荆襄,一应争执,只是二位理念不同。”

    “主公,总之甘某与我水军将士,已有决一死战之心,且那江东水军,已无周公瑾居中运筹,其余人等,不足为虑!”甘宁说罢,庞山民微微点头。

    二蒯见状,便知庞山民心意已决,蒯良思索片刻,率先上前,拱手拜道:“兴霸江东守沿江水道,自可保水道无虑,只是若江东军马若登陆江陵,或荆南四郡,我等又当如何应对?兴霸将军只一人,怕是分身无术。”

    “陆战自有文仲业!”甘宁说罢,文聘亦道:“文某愿担此职。”

    “仲业将军一人怕不够稳妥,江东毕竟也是一家诸侯,能人不少,若仲业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