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凤雏-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奉孝倒是对攻伐青州,信心十足。”
庞山民说罢,白了郭嘉一眼道:“如今云长,翼德二人,已让庞某足够头疼了,这公瑾性情如何,你我又不是不知,庞某可没这般本事,劝公瑾改投荆襄,公瑾对庞某而言,与对丞相而言别无二致,看得见吃不着,别人稀罕,庞某却不稀罕!”
“却总能从江东换得厚利!”郭嘉闻言,摇头笑道:“便如丞相捕猎,山民敲诈,以山民三寸不烂之舌,定然从江东手中,大敲竹杠!”
“顺便还可与江东交恶!”庞山民白了郭嘉一眼道:“这才是奉孝的最终目的吧!”
“没了周瑜,那孙权便是没牙的老虎,如今郭某已知,这云长,翼德二将,只愿于山民帐下,效力一年,若趁江东青州新败,山民再重用二人,趁势征讨,江东日后,怕也会被山民所得吧!”郭嘉说罢,庞山民眼前一亮,继而笑道:“倒也值得尝试,只是此事还须庞某,与孔明商议一番,再作决断!”
ps:感谢细雨清飘同学投出的月票以及打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NO。449 好战必亡
郭嘉画的这个大饼的确引起了庞山民极大的兴趣。
若孙,曹两家相据青州,对荆襄而言,这等落井下石的机会千载难逢,先前青州一役,周瑜虽胜,江东损伤,也是不小,如今再战,庞山民同样不看好周瑜可化解曹操,郭嘉等人,咄咄逼人的攻势。
运道这种东西,不会每次都眷顾一人,在庞山民看来,周瑜与郭嘉皆为智者,却还有着一丝差距,而江东更大的劣势在于,当下曹操与荆襄罢战,又没有了刘备这后顾之忧,一旦曹操下定决心,重夺青州,攻势必然如野火燎原,难以抗衡。
当今天下,就连势力最为强大的荆襄也不敢轻易的选择两线作战,以一敌二,更何况三家诸侯之中,最为孱弱的江东了。
送郭嘉离去,庞山民便兴冲冲的往诸葛亮宅中赶去,至诸葛亮家中,庞山民将先前郭嘉所言,尽数与诸葛亮说过之后,却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并无任何欣喜之意。
“孔明,莫非你以为奉孝此策,其中有诈?”庞山民说过之后,诸葛亮点了点头,对庞山民道:“奉孝先生乃中原谋主,无论其如何设计,这收益者当是曹操才对,虽如今兄长挟大胜威风,震慑天下,我荆襄军马亦有余力,席卷江东,可亮却以为,若从了奉孝先生计策,这之后祸患同样不可小觑。”
庞山民闻言,默然不语,半晌之后。收起面上急切之色,对诸葛亮道:“愿闻其详!”
诸葛亮从容不迫的点了点头,缓缓开口道:“兄长当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半月之前,兄长亲征长安。又予士元留下数万军马,欲开辟丝绸之路,近些时日以来。荆襄财政,多向雍凉倾斜,若再启大战。兄长可保证大军军需用度,不受影响?”
若攻江东,必然是一场倾庞山民治下数州之力的大战,庞山民只想了想这军需耗费,便打了个冷颤,荆襄富庶虽是不假,可也经不起这般消耗,更何况达成攻伐江东的前提条件之一还要满足郭嘉此番的借粮要求。
见庞山民冷静下来,诸葛亮轻叹一声道:“还有一事亦令亮心中忧虑,兄长之前;屡战屡胜。皆是建立在步步为营的基础之上,我荆襄虽多有征战,可兄长每每兴兵,目的明确,此番攻伐江东。只是兄长遭那郭嘉蛊惑,临时起意,莫非兄长真有完全把握,一击必胜?兄长勿要忘却,这江东虽弱,好歹也是一家诸侯!”
庞山民闻诸葛亮之言。猛然醒悟,心中暗道:若不是如今已经习惯一有难以决断之事,多多向孔明请益,一旦应下郭嘉,贸然兴兵,这征讨江东稍有不慎,荆襄大好局面,还真没准应了那句“好战必亡”!
不知不觉,后背已被冷汗打湿,庞山民躬身一礼,对诸葛亮道:“若非孔明,庞某定然铸成大错!”
诸葛亮见庞山民醒悟,自是欣喜不已,忙侧身避过庞山民大礼,对庞山民道:“兄长勿要如此……”
庞山民闻言也不矫情,对诸葛亮道:“孔明先前所言,此乃奉孝诡计,只是若我等征伐江东,对他曹操,又有何好处?”
“青州可一战而定,此是其一。”诸葛亮闻言叹道:“曹操如今因迁都,青州二事,焦头烂额,本就想多借外力,若兄长与江东交兵,曹操近期再无须担心,我荆襄兵马异动。”
“这点庞某亦有想过。”庞山民说罢,不禁皱眉又道:“可只为一个青州,并不值得郭嘉如此谋划。”
“另外或许是奉孝先生对当下中原实力,颇为自信吧。”诸葛亮闻言,淡然一笑道:“若得江东,以曹操野心,也不会见好就收,之前庐江方向亦磨刀霍霍,以合肥张文远之能,若无后顾之忧,怎会允这江东嚣张?”
“原来如此!”庞山民闻言,恍然大悟。
原来郭嘉的最终目的,还是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若庞山民兴兵江东,孙权定然收缩兵力,严防江东腹地,江东暴露在江北的土地,对有覆灭之危的江东,难以顾及,曹操若此时用兵,根本就无须费太大力气。
轻而易举的收青州,得扬州……郭嘉打算倒是不错!
荆襄出钱出力,曹操白捡便宜,这天下间哪儿来的这般好事儿?
若不是孔明及时提点,庞山民得郭嘉“授计”之恩,怕是如今已屁颠屁颠的调兵遣将,充当为曹操开疆拓土的打手了,况且最后到底能不能拿下江东,还在两可之间!
想到此处,庞山民心头暗恨,口中喃喃道:“奉孝这老小子不安好心!还想从庞某这里,借走钱粮,简直做梦!”
诸葛亮闻言轻笑,对庞山民道:“兄长,这钱粮还是可以借的,若奉孝先生允诺,将青州败军降将,交由我荆襄处置,倒也说明奉孝先生极有诚意!”
“孔明可有把握,劝降公瑾?”庞山民闻诸葛亮之言,眼前一亮,继而叹道:“本以为刘备遁逃,可得关张,如今再看,往事不堪回首……”
关羽,张飞二人至今还心系刘备,特别是与庞山民一道住在竹舍附近的荆襄群臣,如今都已知晓,那张飞简直就是个浑人,自他入住竹林之后,竹林周边,再也难寻往日清净。
诸葛亮闻言却道:“如今江东遣往青州驻守之人,多江东精锐,即便是不可尽得,只得其一二,也可壮大我荆襄声势,且如今江东对兄长大业还有用处,兄长不愿遭两家诸侯,合力攻伐,那曹操又如何愿意面对荆襄,江东联结之势?”
“只为结好江东,犯得着费这般周折?”庞山民闻言颇为不解,对诸葛亮道:“如今荆襄与江东关系,尚算不错!”
“却远远算不上亲密。”诸葛亮闻言笑道:“便是公瑾能在青州活命,不降我荆襄,将其遣返江东,那孙权又会不会对兄长,感恩戴德?这般人情,便是日后兄长叫他攻伐曹操,以作偿还,孙权为保全江东谋主,亦当在所不辞才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NO。450 烫手的青州
与诸葛亮商议许久,庞山民的思绪亦感清明许多,只是之前险些被郭嘉忽悠的攻伐江东一事,令庞山民心中,暗道好险。
庞山民也不禁反思,若依照郭嘉提出计策,袭击江东,这与之前荆襄设计,令江东与中原交兵青州又有何区别?看来近些时日荆襄发展顺风顺水,就连他这荆襄之主也有些洋洋自得,疏于防备了。
眼界还是长远一些的好。
用过午饭,庞山民又召郭嘉相见,尽数道明这钱粮倒是可借曹操,只是这荆襄攻伐江东之事,未得其时,暂且作罢,曹操除需付荆襄该有的利息之外,待平定青州,这周瑜,太史慈等江东英杰,皆须入荆襄为质,生要见人,死要得尸!
钱粮借到,郭嘉并未与庞山民于攻伐江东之事再作争执。
庞山民态度大变,显然是已窥破郭嘉设计,郭嘉也不想自取其辱,令庞山民怨恨于他。
且于郭嘉看来,丞相麾下人才济济,如今逊于荆襄,只因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至于周瑜,太史慈诸人,虽皆是贤臣良将,可二人久仕江东,庞山民想要劝降他们,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只是诸葛亮从中作梗,令郭嘉心头颇为不虞。
若无此人提点,庞山民怕是早已如他先前所料那般,迫不及待的挥军江东了,如今这青州一役,荆襄看来也不会轻易涉足,或许还会暗中偏帮江东。令两家诸侯,纠缠日久……
想到此处,郭嘉不禁头疼不已,这庞统诡谲,孔明沉稳,此二人对庞山民忠心不二,且庞山民又从善如流。看来日后再想算计荆襄,难上加难。
不过好歹也是借到钱粮,离开太守府后。郭嘉也不在驿馆久留,如今丞相那边正是用人之际,郭嘉也想早些把这大好消息。告知曹操。
送走郭嘉,庞山民也了却一桩心事,就待着来年开春,坐观孙,曹两家龙争虎斗了。
曹操遣郭嘉入荆襄筹措钱粮一事虽然隐秘,可当荆襄财帛粮秣经由汝南,源源不断的运往许都之时,远在江东的孙权又坐不住了。
孙权也心中暗暗后悔,得青州后有些得意忘形,数月以来倒是疏忽了与妹婿的联系。若是还如先前那般,姻亲之间书信频繁,庞山民还会一声不吭的帮那曹操解这燃眉之急么?
想到此处,孙权忙召张昭,鲁肃等一众江东能臣过府一叙。待孙权说过心中顾虑之后,诸人皆默然不语。
此皆主公家事,本就与臣子没啥关系,如今江东势弱,按理来说,孙权就是稍有脑筋。也当与庞山民积极交好,可是诸人皆未曾想到,这数月以来,两家竟然断了联系,且率先拿捏起来了,居然是自家主子。
不就是得了青州一州么?人家庞山民新得雍凉广袤土地,其行事与往常也别无二致……
见群臣面上,皆有苦色,孙权也知道这回的失误是出在他这个主公身上,当下一脸讪笑,对诸人道:“皆是孙某疏忽,孙某如今,已知做错,可是事到如今,孙某无奈,还请诸位代孙某,想个办法,阻那中原,荆襄两家日渐交好!”
“鲁某之前便是奇怪,为何山民不但与那曹操罢兵,如今又借了中原巨量钱粮,原来这其中关键,还有主公的踪影……”鲁肃说罢,众人尽皆苦笑,孙权见状,忙对鲁肃道:“先前夺下青州,公瑾为我江东开疆拓土,孙某大宴群臣,的确是疏忽了与山民之间的联系,孙某一直以为,我那妹婿,度量颇大,总不至于在这点残枝末节上,与孙某计较!”
“就他还度量颇大?”鲁肃闻言不禁苦笑,对孙权道:“不过此事也不能皆怪主公疏忽,以鲁某看来,便是主公不断下两家书信往来,山民行事,也当与现下别无二致,该罢兵就罢兵,这钱粮同样也会借那曹操!”
孙权闻言,不禁皱眉,对鲁肃道:“子敬,勿要为孙某疏忽,去做开脱了!”
“雍亦以为,子敬所言不错!”顾雍闻言叹道:“主公与庞山民皆为诸侯,其后才是姻亲,若中原与江东战火不断,庞山民自然乐见其成……”
顾雍说罢,孙权猛然醒悟,一脸讶然道:“那如此说来,山民欲帮那曹操,重夺青州不成?这么做又对他荆襄,有何好处?”
“山民定然不会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鲁肃闻言,一脸阴沉道:“至于有何好处?事到如今,怕是山民与曹操二人,已经早早便商讨好了吧!”
见孙权一脸不信,张昭等人亦出言相劝,而诸人心中的苦涩,孙权却不得而知。
这孙权行事,明显是对内内行,对外外行,若说孙权入主江东之后,江东倒也有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可是江东每每对外征战,总是铩羽而归,这其中除时运不济外,起先也多因孙权对于周瑜,过分警惕。
如今这二人关系,已然好转,虽无人再拖周瑜后腿,可是江东连年征战,比之现存的其余两家诸侯,先天不足,便是周瑜才华横溢,可无论中原抑或荆襄,皆有水准不下于他的英杰抗衡!
不说那名震天下的郭奉孝,便是近来为荆襄开疆拓土,屡屡建功的卧龙,凤雏,其才华比之公瑾,怕是也要高出一筹。
事到如今,江东群臣多已心中明了,其主孙权于当今天下,若是老老实实的偏安一隅,绰绰有余,若是主动兴兵,去寻另两家诸侯的晦气,到头来这江东怕是连当下局面,都难以保全。
只是这话又有何人敢于孙权面前,直言不讳?
孙权见诸人神情皆黯,不禁叹道:“孙某欲手书一封,由子敬送往荆襄,与山民明言先前误会!若是小妹从中说项,山民或可再卖孙某,一些颜面。”
“主公还是勿要如此的好。”鲁肃未及开口,却闻张昭叹道:“主公当知,如今无论吴夫人还是尚香小姐,多对我两家大事,不偏不倚,那庞山民已有决断,子敬若是再去招惹小姐,必令小姐心中厌恶!”
见鲁肃默然不语,似是赞同张昭意见,孙权面上悔色更浓,对诸人道:“那诸位当告知孙某,如何解当下青州之局,只公瑾,子义二人,能挡得住来年开春的曹操大军么?”
说到底青州对江东而言,也只一飞地,若曹操下定决心收复失地,这青州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坚守的。
思索良久,孙权便听鲁肃劝道:“主公若是担心公瑾与子义安危,便令青州军马,归返江东吧……”
鲁肃一语,堂上皆惊!
这青州入手不足半年,尚未捂热,便因惧怕曹军威势,归还土地,若依鲁肃这般办法,江东于这天下间得丢多大颜面?孙权想都没想,便怒斥鲁肃道:“子敬,你乃我孙家臣子!”
孙权说罢,堂上诸人皆目视鲁肃,只见鲁肃面色通红,双目含泪道:“正因鲁某乃孙家臣子,才建言主公行此卧薪尝胆之策!如今荆襄,中原皆比我江东财雄势大,若主公还不知韬光养晦,江东三世基业,岌岌可危了!”
“危言耸听!”孙权闻言,勃然大怒道:“出去!子敬,你给我出去!”
鲁肃闻言,眼底闪过一抹深深的无奈,躬身一礼,缓缓离去,心底却是更加苦涩。
直至出了大殿,鲁肃口中喃喃,心中暗道:公瑾,鲁某已然尽力而为,也不知能否救下你的性命……
孙权暴怒,堂上再无一人敢如鲁肃那般,直言相告,如今的青州对于江东而言,弃之不舍,却又守之不住,着实令江东群臣,头疼不已,而孙权又要众人给他一个万全之策,这天下间,哪来的这诸多好事儿?
许久之后,孙权收起面上怒色,缓缓看了群臣一眼,轻叹一声道:“你们都也同意之前子敬所言?”
张昭闻言,连忙摇了摇头,对孙权道:“子敬也是无心之失,言出无状,还望主公念其功劳,不予计较!”
孙权闻言点了点头,又道:“孙某不予子敬计较,可诸位总要为孙某拿出办法,这青州新得,不容有失,不然孙家威名,损于孙某之手!”
“可保全青州者,这天下间唯有一人……”顾雍闻言,战战兢兢的对孙权道:“若荆襄之主肯解主公危难,那曹操也不敢轻易攻伐!”
孙权白了顾雍一眼,却听顾雍又道:“如今庞,曹两家,罢兵三年,若主公遣一舌辩之士,将这青州,送予庞山民,或置换其土地,或交易巨量钱粮,既无损主公颜面,又可保青州大军安然无虞,不知主公以为如何?”
孙权闻言,思索片刻道:“青州于当下局势,颇为烫手,我那妹婿,肯要青州?”
“无人知唐侯想法,不试试主公又如何得知,唐侯不敢插手青州之事?”顾雍说罢,孙权微微点头,对顾雍道:“既然如此,元叹便为我江东使节,出使荆襄!只是元叹勿要忘记,予你的时间,也只有这个冬天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NO。451 五色烽烟
与江东上下战战兢兢大不相同,郭嘉得庞山民所借财帛粮秣,入许都后,相府之中,一众曹营谋士连带曹操本人,皆焦虑不已。
虽郭嘉此去,功劳不小,且日后中原所付出的代价也远远谈不上高昂,可是郭嘉于荆襄的诸多算计,皆付之流水,这不得不让曹操等人心头愈发沉重。
若说之前庞山民的行事更像商贾,可以利诱之的话,如今其行事却更为沉稳,郭嘉以江东为饵,竟不得全功,明显说明这庞山民行诸侯之事,成熟许多。
曹操一脸阴沉,得郭嘉通报之后,轻叹一声道:“事已至此,当先取青州,其余琐事,还是待没了这江东祸患之后,再作商议吧!”
如今已与荆襄相约罢战三年,可是汝南,长安方向,皆屯重兵,曹操虽相信庞山民可言出必践,然而却不得不暗中提防两地异动,汝南一役后,曹操已被庞山民算计一回,如今不仅仅需要严防荆襄大军犯边,甚至还要查漏补缺,以免日后再被那庞山民哄抬物价。
初此之外,青州战事待来年春暖,便要动手,迁都一事也迫在眉睫,一时间曹操竟感觉心中疲惫,分身乏术。
不过这诸多事情,总要解决,而将江东军马驱离青州,却是曹操最为在意的事情,周瑜不走,曹操心中难安,且青州兵势,已经让徐州,扬州二地,风声鹤唳。
江东野心不小,曹操虽夷然不惧。可百姓却难以看得通透当今局势,如今不少徐州,扬州的百姓,已举家迁徙中原腹地,避祸兖州,冀州等地,百姓的这般流动。更不是曹操所希望看到的。
曹操所言,群臣皆无异议,取青州一事已迫在眉睫。以周瑜的能耐,便是郭嘉等人也不敢给他机会,使其于青州经营日久。一旦青州百姓安定,江东军马屯积更多,再想取之,代价太大。
当今天下三足鼎立,无论哪家诸侯,都不愿轻启战火,且这三家诸侯关系错综复杂,若非青州不取不可,曹操甚至连孙权此番所作所为,都不予计较。
如今除了那庞山民外。哪家诸侯不是战火连连,甚至连个休养生息的机会,都难以寻得。
荆襄初雪,雪过天晴。
庞山民难得有暇,往书院一行。本欲去拜见家中老父,至书院时,却见黄承彦居然不在工坊之中琢磨奇术,而是在与庞德公神采奕奕的讲述着近些时日的发明创造。
只看庞德公连连捋须的样子,便知二人聊的,颇为投契。
庞山民入府之后。躬身一礼,对二人笑道:“拜见父亲,拜见老师……”
见庞山民到来,庞德公微微颔首,对庞山民道:“此番来的公琰,莫非老夫处又有何贤才,入得山民眼中?”
蒋琬因治理长沙兢兢业业,屡屡得庞山民提拔,且此人惜才,多荐书院优秀学子,入荆襄为官,近些时日,天寒地冻,蒋琬闲暇之时,也频频往来书院,查验书院学子德行。
庞山民闻言,微微摇头,正欲开口,却见黄承彦笑道:“不消片刻,水镜亦至,既然山民来了,不妨与我们这几个老家伙一道谈谈!”
“父亲与二位老师有要事相商?”
庞山民疑惑不已,点了点头,对庞德公道:“三位同在一处议事,怕是事端不小!”
庞德公闻言笑道:“皆是承彦公奇思妙想,叫德操同至,只是欲问他这新作奇物,可否用于兵事之中!你也知道,父亲于兵家之事,远逊你德操老师。”
“原来如此!”庞山民闻言不禁笑道:“还请老师说说,到底何物,能让三位长者如此重视!”
黄承彦闻言笑道:“也算不得什么奇物,只是老夫之前偶然之间,路过江边,见江岸烽火台林立,突发奇想……”
说罢,黄承彦摊开其案上包裹,打开之后,庞山民不禁愕然,包裹之中,除了一些染过颜色的泥土之外,并无他物。
正待此时,庞山民闻门外一道健朗之声,便知司马徽至,忙起身回头,躬身一礼道:“学生见过老师。”
“山民也来了?”司马徽见状,收起面上笑容,对黄承彦道:“承彦,你新制的这五色烽烟,已告知山民了?”
黄承彦闻言摇了摇头,道:“山民只是适逢其会,且此物尚待验证,叫德操来,便为此事!”
司马徽闻言点了点头,庞山民却一脸疑惑道:“什么五色烽烟?”
黄承彦闻言笑道:“之前老夫在想,这大军征伐之事,往来消息传递不便,路过江边烽火,突发奇想,若是大战之时不以书信传递各处军情,而改用烽烟传递消息,会不会迅捷许多!”
“五色烽烟,相互组合,便可表达简易军情?”庞山民说罢,黄承彦不禁大愕,继而笑道:“正是如此!山民悟性,果然不错!”
“若是简易军情,用烽烟传达,倒也可行……”司马徽闻言微微一笑,继而一脸郑重道:“只是要避免敌军细作知晓,这烽烟所表达的内容,且此物对这天气如何,要求颇大!晴天倒也罢了,可是一旦遇到阴天下雨,此物无用!”
司马徽说罢,黄承彦亦点了点头,皱眉思索起了这五色烽烟的价值,到底值不值得大力推广,而庞山民却是一脸喜色,浮想联翩。
这个时代的信息往来,实在有些让庞山民忍无可忍,便是各地军情,快马急报,所耗时间亦是不菲,若是喜报倒也罢了,一旦遇到紧急军情,对战事胜败,影响颇大。
若可用烽烟传递信息,的确比战马快捷许多,然而寻常烽烟,只能告知各地烽火“平安”抑或“不平安”,根本就无法确切了解敌军数量,以及战斗形势,若是依照黄承彦的这般想法,用多种颜色的烽烟,组成信息,倒也可使这军情往来,快捷许多……
五种颜色的搭配,已然足够,对于各地烽火台的士卒而言,燃放烽火之时,也只需知晓每种颜色的涵义,点燃即可。
况且,庞山民的想法,远远不止于此。
见庞山民陷入思索,司马徽不禁笑道:“承彦,果然是你的学生!这走神儿功夫,青出于蓝了!”
闻司马徽调侃,黄承彦也不做辩驳,只一脸希冀的看着庞山民,之前庞山民一眼便窥破了这五色烽火的用途,如今陷入遐思,没准儿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在黄承彦眼中,庞山民这个穿越者于奇术一道,悟性可怕的令人发指!
半晌之后,庞山民回过神来,尴尬一笑道:“适才怠慢诸位师长,还请各位原谅!”
“有话快说!”黄承彦迫不及待的对庞山民道:“山民且来说说,老夫这‘五色烽烟’,若应用军中,作用可是如德操所言,那般无用?”
“自然不是!”
庞山民说罢,却见司马徽对庞德公道:“看到没,师出同门就是这样!你这烽火也就寻常货色,只多数种颜色,又有何用?”
庞山民也不与司马徽多说,反而走到包裹面前,取出几挫烽火染料,对司马徽道:“不同色彩的烽火,可代表敌军数目,百人以下的敌军大可不论,此等敌军,寻常隘口便可拦下,若敌军过百,可用黄色,敌军过千,可用绿色,这敌军若是过万,便用红色……至于若过十万,那根本就不会是奇袭,兵马异动,我荆襄亦会早有得知!”
司马徽闻言点了点头,道:“这点倒是可行,待日后可让这烽火,推广军中,防范来敌!”
黄承彦见庞山民已说服司马徽,自然一脸喜色,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发明创造,只是一堆废品。
可是庞山民却一脸郑重的对司马徽摇了摇头道:“德操先生,这五色烽火的用途,于庞某眼中,远远没有这般狭隘!”
见三位师长尽皆愕然,庞山民朗声笑道:“庞某之前亲征西川,雍凉二地,如今深感这大军开拔之后,各路军马的消息传递极为缓慢,若每种颜色的烽火,排列组合,蕴含不同的紧急军情,这各路军马的讯息交流,岂不便捷许多?”
“你大军开拔,还带着烽火台作甚……”司马徽说罢,忽然止住不语,继而面带喜色,对庞山民道:“你是说,用燃放烽烟,代替斥候?”
“阴雨天气,自然用不上这烽烟,可是两军交兵之时,谁又会选择狂风暴雨的天气?”庞山民闻言笑道:“且烽烟传递消息之快捷,比之军中快马,迅捷数倍,若此物用的好了!我大军征伐,可占尽先手!”
“居然还有如此作用?”就连黄承彦这个五色烽烟的创造者,都没有想到庞山民居然将烽烟的用途,拓展到了如此地步,黄承彦心中一喜,对司马徽笑道:“德操,如今你还有什么话说?”
司马徽闻言不禁苦笑,对黄承彦道:“你这老家伙之前怕是也没想到,新制的烽烟会有这般作用吧!不过话说回来,看如今山民,伯言青出于蓝,老夫却觉得咱们还真是有些老了!”
ps:感谢紫宸星宇同学的打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NO。452 马谡,马幼常?
原本荆襄三老还以为庞山民对黄承彦所制“五色烽烟”推崇不已,皆因其看在师徒情谊之上,不愿老师坠了威名,可是如今见其神采奕奕的讲述着这烽烟可能起到的作用,庞德公与司马徽二人的兴趣,不禁也被调动起来,与之一同思索商议。
烽火于大军征伐之中,只是寻常之物,火石引火,人人皆会,便是一斥候遇紧急敌情,也可暗寻一僻静之处,将烽火引燃,再作遁逃,在庞山民看来,此物若应用军中,再有哪家诸侯敢奇袭荆襄,定被提前知晓,到时候少不了吃个大亏。
且庞山民的野心不止于此,于这个科技蒙昧的时期,稍稍领先于时代少许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荆襄的局势,那织机,竹纸等物,不外如是,除为荆襄赚来巨量财帛之外,也大大加快了时代的进程。
与此同时,如今工匠于荆襄的地位也得以改变,特别是有资格进出竹舍工坊的工匠,其所得财帛,甚至会高于寻常官员的俸禄,就连荆襄各大世家,对真正有本事的手艺人,也会以礼待之,这事儿放到数年之前,根本就是难以想像的事情。
堂中人正聊的热络,却闻门外又有人通报,言书院学子求见庞德公,已于堂外静候多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