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好运加身-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朱祁镇当然不清楚,也不管,听说只需一两个月,很是高兴,又和张宁说了几句话才起身离去。

    …………

    “公公,陛下坐在台基和锦衣卫总旗张宁说话呢。”一个十七八岁,皮肤偏黑,眼睛圆圆的小太监向王振禀报。

    “坐在台基上?谁让他这么没有礼仪?”王振大怒,袍袖一拂,桌上的茶盏飞了出去,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从小严于教导的学生,竟有一天坐在地上,成什么样子?

    小太监像鹌鹑一样缩着脖子道:“那个张宁太不像话了,他怂勇陛下……”

    张宁不背锅谁背锅?难不成真怪陛下?在皇帝和张宁之间,小太监毫无心理负担地选择维护皇帝。

    王振怒气冲冲赶了过来,到乾清宫,见张宁百无聊赖倚着廓柱望天,皇帝倒是不在。不过,他怒火不减,厉声道:“给我掌嘴。”

    张宁在想怎么改造纺织机,铁匠能尽快造出来,又能让它能织出高质量的布,就见王振满面怒容冲到他面前,尖细的嗓子差点刺破他的耳膜。

    掌嘴?掌谁的嘴?张宁茫然的功夫,就见一个胖大的太监大步朝自己走来。

    掌谁的嘴还用说吗?

    “我去!”他暗呼,很自然地抽出绣春刀挡在身前,你个死太监敢动手,老子说不得先教训你一顿再说。

    阉人们因为身体原因,力气普遍比身体健全的男人们小,何况张宁这具身体年轻力气大。以打架闻名勋贵圈的少年,力气会小吗?

    “住手。”一个清朗的声音道。

    朱祁镇站在偏殿门口,神色如常,道:“先生和张卿有旧怨?”

    “老奴第一次见他,哪来的旧怨?”王振呼呼喘气,道:“他教唆陛下坐地上,百死莫赎。老奴为陛下着想,哪能不教训他?”

    摆正你的位置啊。张宁道:“你自称老奴,就该有奴才的样子,陛下坐哪里,是你一个奴才能指手划脚的吗?”

    王振气得喘粗气,差点一口气上不来,晕厥过去。他手指张宁,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朱祁镇忍笑道:“张卿别胡说,这位是王先生。”

    “原来是王公公。”张宁装模作样行礼道:“失敬,失敬。王公公还是想想怎么做好自己的本份,当一个好奴才吧。”

    他嘴上说得犀利,实际很想转过身取出玉佩。王振当权时,不知害死多少大臣,如今虽没到只手遮天的地步,但捏死他还是跟捏死一只蚂蚁没差别,先把玉佩戴上,加持好运才是正经。

    王振喘了半天,憋出一句话:“陛下若不杀他为老奴做主,老奴立即撞死在陛下面前。”

    辱人太甚!若传扬出去,他脸面何存?

    一边是从小教导自己,感情深厚的启蒙先生,一边是能够为他挣银子的张宁,朱祁镇为难了,几息后才道:“先生不要生气,张卿还小,口没遮拦。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在场的小太监们都低头忍笑忍得很辛苦,陛下啊,你不是说王公公一把年龄活在狗身上吧?

    现场气氛诡异。

    王振一头朝廊柱撞去。

    “快,拦住王公公。”朱祁镇离得远,来不及阻止,只好吩咐王振附近的小太监们。

    离王振最近的是张宁。

    他没动。

    你现在撞死最好,大家都省事,几十万精锐一百多位大臣将不会白白冤死。

    王振当然没有死。他被胖太监抱住了。胖太监力大,拦腰抱住,王振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何况他本就不想死,不过学妇人玩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吓一吓朱祁镇。

    朱祁镇无奈道:“先生一向严苛,朕以后注意仗态就是。”

    “老奴为陛下愿甘脑涂地,何惜一命?”王振厉声道:“只是陛下身边不能留这等奸诈小人,还请陛下即刻贬此人的官职,逐出宫。”

    “这怎么可以?”朱祁镇和稀泥道:“不过是朕一时兴起,与张卿何干?先生不必如此。”

    张宁火上浇油:“陛下任命朝臣,何用你一个奴才多嘴?”

    理是没错,话不好听。

    王振喝道:“乱棍打死!”

    胖太监犹豫了一下,放开王振,就要上前。这时门外一个尖细但不失温和的声音道:“太皇太后宣王振到慈寿宫。”

    王振顿时像霜打的茄子。

    救星到了。难道把玉佩装匣子里揣身上有一定的好运?张宁大喜,道:“太皇太后有事找你,王公公还不快去?”

    估计不是好事,要不然你不会气焰全消。

    王振怒瞪张宁两息,整了整被胖太监扯歪的腰带,自有小太监把他掉地上的帽子捡起来,侍候他戴好。
………………………………

第36章 形势比人强

    张宁总觉得王振的脚步有点沉重,难道太皇太后叫他过去,没有好事?

    “卿受惊了,先生严苛了些,卿不要介意。”朱祁镇安抚张宁。

    王振对他要求严,他早就习惯,如今长大成人,很多事情还是习惯听从。他可不敢像张宁这样当面顶撞,难怪张辅说张宁胆子大,不怕死,果然没错。

    原来王先生被逼急了会寻死,这倒没想到。朱祁镇为见到王振如此狼狈而偷笑,实在是王振一向以严师的形象示人,不曾像今天这样失态。

    张宁深知有些事急不来。他和朱祁镇认识没几天,没见过几面,王振和他却有师生之情,从小侍候他长大,今天他没听王振的,没撸了自己的官职,没将自己逐出宫,已属难能。

    “陛下说哪里话,只要能维护陛下,臣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张宁正气凛然道。

    又是一个甘愿为他肝脑涂地的臣子。朱祁镇心头微暖,微笑道:“卿陪朕用膳。”

    快到中午了,可不是得吃饭?张宁不知道在宫里站一天岗,午饭上哪吃,有人帮忙解决,哪会推辞?

    “谢陛下。”张宁行礼随朱祁镇去偏大殿。

    贾小四传话下去,没过多久,小太监们手捧食盒鱼贯而入。

    还是像上次一样,朱祁镇赏了四道菜,张宁有点适应这种用餐方式了。

    君臣无声用完膳,小太监上茶。

    …………

    离慈寿宫越近,王振的脚步越是沉重,心中不停咒骂,老太婆怎么还不死?她早就应该去了。

    进了慈寿宫,他面如土色,腿肚子打颤,却不敢慢半步。

    太皇太后做家常打扮,乍一看跟富贵人家的老太太没什么区别,悠悠坐在她下首,她也慈眉善目有说有笑,但小太监禀报王振到时,她陡然变了脸色,脸一沉,喝道:“掌嘴。”

    便有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监过来扇了王振两个嘴巴子。

    王振脸上火辣辣的痛,心里更是憋屈得不行,老太婆这是抽的哪门子疯?偏偏他拿老太婆没辙,连仇视的目光都不敢有。

    他是真怕惹恼老太婆,被杀了。

    先帝驾崩没多久,老太婆要杀他,是当时年纪尚幼的皇帝苦苦哀求,才救下他。可从此之后,这个疯婆子便三天两头叫他过来训斥,训斥也就罢了,现在居然动手。这是变着法子杀他吗?

    王振为了掩饰咬牙切齿的表情,脸都扭曲了。

    太皇太后犹不解气,喝道:“再教唆陛下三天两头出宫闲逛,哀家决不轻饶。”

    教唆陛下出宫!王振抓到关键字眼,满腔怒火瞬间转移到张宁身上。据报,皇帝最近出宫不是去安定郡主府和郡主说话,就是去安定郡主府斜对面的酒楼见张宁,安定郡主他一样得罪不起,只有张宁,他可以随便拿捏。

    害他挨打受辱的是张宁,这仇,他非报不可。王振牙根咬得格格响。

    太皇太后照样训斥一顿,然后将他逐出慈寿宫。

    他出慈寿宫一问,肺几乎气炸了,张宁又陪皇帝用膳。

    …………

    酉时初,张宁交了差事出宫。他没有回府,而是吩咐马车去铁铺。

    老铁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蹲在地上,像矮了三寸。原因很简单,拿到图纸后一直没有头绪,怎么向公子交差?

    张宁见他一张胡子拉碴的脸皱成一团,五官挤在一块,十分滑稽,露出笑容道:“如果一下子就想把织布机造出来,肯定无处着手,但若是把织布机的零部件拆开,一个个零部件研究,总能把织布机做出来的。”

    “公子。”想得入神的老铁没想到张宁个时候过来,赶紧起身让座,见地上堆着铁具铁条,连块干净地方放椅子请公子入座也没有,不由羞愧道:“小的这就着人收拾。”

    “不用这么麻烦。”张宁拉边一张小凳子坐下,从图纸里抽出一张,指着上面的零部件,道:“这个,这个,先试着做做。做之前,先提高炉火的温度,只有提高炉火的温度,才能炼出好铁。”

    老铁苦恼道:“小的也想炼出好铁,这不是没办法么?”

    提高炉火温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

    “用焦炭当燃料就可以。你能买到焦炭吗?”张宁不清楚焦炭难不难买,甚至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

    老铁的眼眸亮了起来,道:“能。焦炭只是贵一点,并不难买,山西有焦炭矿山。”

    “那就好。”张宁道,要是老铁买不到,他打算找张辅帮忙,既然市面上能买到,就在市面买好了。

    老铁一刻也不想等,道:“公子少待,小的这就去拍老王的门。他是市上专卖焦炭的。”告了声罪,匆匆出门而去。

    天快黑了,哪还有人卖东西?张宁不解,不过他相信老铁既然这么说,肯定这个时辰能买到,只是已经宵禁,他一个老百姓在夜里乱走,会出大事的。

    张宁让任高追上去,给他一块腰牌,言明用后归还。

    老铁千恩万谢地走了。

    …………

    顾淳和薛翰兵分两路,找那天参加校阅的勋贵子弟们谈,分说利害。那天是自己等人没有弄清楚便闹起来,而且还闹得很厉害,让张宁下不来台,是自己等人不对。

    张宁已经成为锦衣卫总旗,要收拾他们容易得很,可他没这么做,还是很顾全祖上的情份和勋贵之间的情谊,才愿意息事宁人。

    不就是在道歉的信上签个名么,有什么大不了的?

    很多人听到“锦衣卫总旗”五字时便深深的后悔那天太冲动了,明知道他通过校阅极有可能成为锦衣卫,还是当面给他难堪,万一他记仇怎么办?锦衣卫的厉害他们可是清楚得很。基于这样的认识,两人稍一劝说,勋贵子弟们便签了名。

    也有一些人心里堵着一股气,凭什么张宁能通过,自己就不行?这些人主要是挨过打,对张宁不爽。

    可是形势比人强,不签下大名,得担心张宁报复。张宁是什么人?那是没事抓个人就能打上一架的狠角色,没瞧这小子现在不满足于在京城打架,瞄上瓦剌人了么?

    一想到张宁策论写征瓦剌,再不服气的人也服软了。

    三天时间没到,顾淳和薛翰就来了,递上一张签了很多名字的纸。
………………………………

第37章 失态

    好大一张纸,纸上是密密麻麻的字,楷书草书隶书都有,堪称书法展示。张宁细看之下,不由感叹,这是集签名之大成吧?和这些签名相比,现代明星签名的字,真不算什么。

    顾淳道:“那天参加校阅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在这里了。你检查一下,看有没有遗漏。”

    检查什么啊,你会连一张完整的名单都弄不到?既然说都在这里,那就是在这里了。张宁道:“不用。”

    这份道歉信算是顾淳和薛翰的投诚书了,至于在上面签了大名的,不见得是真心实意的服气,很大可能给两人面子,也有可能见张宁连续两次陪皇帝用膳,更有可能因为他成为锦衣卫总旗。

    勋贵们手段通神,张宁深有体会,校阅的卷子很快看到还是小事,宫里的消息几乎同步掌握,那才是本事。

    像张辅这样的近臣,怎会不收到皇帝留他用膳的消息?这说明什么,老家伙们怎会不清楚?张宁无声地笑了,嗯,很有点狐假虎威的味道,皇帝就是他背后那只老虎。

    薛翰笑道:“这三天可忙坏了,你是不知道,我们到处拜访,没一刻空闲。”

    张宁奇怪:“只是你们自己拜访?怎么忙得过来?”四百多人,平均下来,一人也得找二百多人谈话,三天时间,一天平均得找七八十人。他们怎么办到的?

    顾淳道:“好在大家住得不远,路上不用花很多时间。”

    勋贵们的府邸确实相距不远,但,真是这样吗?而且他们的名籽签在一张纸上。

    不会是阴谋吧?张宁瞬间阴谋论上了。

    顾淳道:“要好的朋友让小厮去说一声,他们也有朋友,所以很多人通知一声就行。”

    不要说得太容易。薛翰有些不乐意了,道:“只有一部分是这样。”

    张宁想了想,明白了,两人或是利用自己的关系,或是动用家族的力量,递了消息过去,在既成事实面前,无论是给两人面子,还是做顺水人情,都会答应。

    也就是说,真正需要两人劝说的,只是极少数人。

    张宁很快猜了个大概,不过就算这样还是很承两人的情,家族力量和个人关系,都是稀缺资源。他点了点头,道:“你们想要什么?”

    利益互换很合理。

    顾淳沉吟不答,薛翰快人快语道:“大家同属勋贵,我们又是朋友,打出来的交情,帮你出头不是应该么?”

    说得好象那天不是你们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抗议,嚷嚷校阅不公似的。张宁厚道地没揭穿,道:“你说得没错,我们应该团结一致。”

    眼前的心腹大患是王振,或者说是为皇帝所信任的王振,只要解决掉王振,才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张宁这几天没少考虑除掉王振的问题,怎会不乐意多一份力量多一些朋友?

    顾淳明显松了口气,紧绷的肩膀垮了下来,看得出,他对和张宁握手言和很没信心。这可是蛮不讲理只会用拳头说话,只喜欢打架的主,怎么可能沟通?

    薛翰呵呵大笑,道:“阿宁,以后有什么事尽管说,我们办得到的,绝无二话。”

    张宁很想说,有什么条件还是说清楚的好,但话到嘴边,还是改了,道:“好。你们也一样。”

    “那是。”两人一齐笑道。

    “清儿,吩咐厨房做几个菜,我和顾公子薛公子喝几杯。”这时候怎能少了酒?

    张宁的吩咐让顾淳和薛翰大为意外,两人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诧异:“什么时候张宁这么懂人情世故了?”

    不得不说,原主从小缺少父母管教,管家老关身为奴仆,哪敢管教他?以致他完全不通世故。张宁就不同了,从小父母悉心教导,又是尖子生,加上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让他很会审时度势。

    清儿应声而去,张宁则和两人谈天说地,花厅中不时传出笑声。厨子整治了几个精致小菜,顾淳提议去花园的亭子饮酒,顺便赏花。张宁心里更有底了,不用说,肯定是得到信儿,他陪皇帝在御花园的钦安殿用膳,两人才会变脸。

    为家族利益考虑,这样做无可厚非,张宁很看得开。

    三人边饮边说,气氛十分融洽。

    …………

    王振没有直接找张宁麻烦,而是叫来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先把他训斥一顿,再命他将张宁逐出锦衣卫。

    朱祁镇登基后,作为他的启蒙先生,王振水涨船高,马顺算是见机最早的那批人。他削尖脑袋终于成为王振的心腹。为让马顺坐上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王振费尽心思把原指挥使送进诏狱,自此锦衣卫间接掌握在他手里。

    马顺脸长嘴小,给人瘦长的感觉。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后,对下属很是刻薄,下属们敢怒不敢言。

    张宁去锦衣卫领腰牌时没见到他。

    勋贵子弟们放榜当天在千步廊抗议校阅不公,闹着要取消唯一上榜者张宁校阅的资格之事,马顺是知道的,京城中的大事小情,哪能瞒过他的耳目?

    可是王公公为什么要跟小小的总旗过不去呢?

    马顺不明白。

    王振怎能说在慈寿宫被掴脸?只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下命令:“即刻让他滚出锦衣卫。”

    不是锦衣卫,自然不能在宫里当值,没有皇帝充当保护伞,不是任由他拿捏吗?

    马顺没口子的答应,马上叫人写公文,开革张宁。

    公文刚写好还没盖大印,贾小四来了,道:“马大人,陛下口谕,着张宁五天一休。”

    进宫当值的锦衣卫,若不是遇上重大庆典,一般都是一天一休,即当值一天,休息一天。现在皇帝特意让贾小四来说要张宁连续当值五天才给休息一天,要看不出异常,马顺算是白混了。

    问题是,王振要贬张宁出锦衣卫。虽然他不清楚王振为什么要为难张宁,但问题他得解决啊。

    “公公,你看……”马顺恭顺地请示。

    王振气得吐血,皇帝怎么这样糊涂?他怒道:“咱家自会劝陛下。”

    王公公很失态啊。马顺大气不敢出,连声应是。
………………………………

第38章 无处报复的王振

    用过晚膳,王振来到乾清宫。

    太皇太后对他不善,每次唤他过去都没好事,因而朱祁镇很是担心。这次他一直没回来,不免更加担忧,让贾小四去慈寿宫瞧瞧。

    贾小四见人未语先笑,说话和气,人缘极好,和慈寿宫的小太监们处得不错。过去一打听,小太监告诉他,太皇太后吩咐赏王振两个嘴巴子,然后让他走了。

    赏嘴巴子!朱祁镇心里有些难过,王先生心高气傲,怎么爱得了?难不成受辱太过,一时想不开?不,王先生不是这样的人。朱祁镇努力让自己往好的方面想,可无论怎么想,都难免担心。

    直到用了晚膳,王振才回来。

    “先生!”朱祁镇欣喜不已,迎上两步,道:“这半天你去哪里?”

    他没看错,王先生坚强得很,不可能自寻短见。

    我挨打你很开心么?王振很不高兴,脸一沉,眼神凌厉,道:“你又留张宁一起用膳了?”

    “朕和他谈得来,一起吃饭也没什么。”朱祁镇关心的点在先生挨耳光上,道:“皇祖母关心朕才会常唤先生过去询问,有时不免苛责太过,先生不要介意。”

    老子身为秉笔太监又兼东厂厂公,小弟是锦衣卫指挥使,却为了张宁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勋贵子弟挨打,还是最为屈辱的扇耳光,现在你轻描淡写一句话就揭过去?

    王振脸上似乎又热辣辣地疼,不免牙根咬得格格响。

    过了两息,他才道:“陛下可知,太皇太后为何责罚老奴?”

    皇祖母责罚你需要理由吗?朱祁镇登基时还小,不明白,逐渐长大后哪会不明白,因为自己信任王先生,皇祖母才时时敲打他。他道:“是因为朕?”

    你倒还知道。王振心里冷笑,脸上神色严峻,道:“若陛下不和张宁混在一块儿,太皇太后怎会责罚老奴?老奴今天脸上挨了两个嘴巴子,正是太皇太后怪老奴教导不力,致使陛下结交小人。”

    “王先生说笑了,若是因为朕结交张宁,皇祖母为何不唤张宁过去训斥?想来不是这个原因。”朱祁镇笑道:“朕知道先生受了委屈,先生且忍耐两天,过两天朕再赏赐先生,略作补偿。”

    “陛下若继续亲近张宁,老奴迟早会死在太皇太后的责罚之下。”六年前太皇太后当着五位顾命大臣的面差点杀了他,给他造成严重的心里阴影,每次一听太皇太后叫他过去就腿肚子打颤,好在只是挨训,不曾体罚,如今却喝令党公公动手扇耳光,这是迟早要他小命啊。

    朱祁镇沉默一息,道:“先生放心,朕会求皇祖母对先生不要太过严苛。”

    至于你说因为张宁,那大概是借口。

    王振还要再说,朱社镇道:“朕要去瞧瞧皇后,先生去歇着吧。”

    皇后钱后温柔贤惠,和他感情甚笃。

    见色忘师。王振更怒,只是学生到底是皇帝,不好太过强硬,只好恨恨退下。

    …………

    张宁完全不知道自己差点失业,和顾淳、薛翰喝得微熏之际,来了一个校尉,传达本部门最高领导的指示:“当值五天休一天。”

    “明天还要进宫当值?”张宁头大,道:“这都快二更了。”

    四更起床,一个更次两小时,这是让他只睡四小时吗?不对,家里还有客人,他还不能睡觉。

    顾淳乖觉道:“阿宁明天要进宫当值,我和阿翰先行告辞。”

    三人数薛翰喝得最多,脸颊潮红,说话舌头都大了,道:“为什么告辞?不是谈得好好的吗?”以前只觉张宁讨厌,没想到他竟是如此有趣的人,谈兴正浓为什么要走?

    顾淳叫来他的小厮:“你家公子醉了,抬他回府。”自己起身告辞。

    张宁让校尉等一会儿,送两人到府门口再折返,问校尉:“为什么?”

    那天他去南镇抚司办一应手续时,南镇抚司指挥同知郭琳亲自见他,并让百户告知他一应制度以及注意事项,其中就有当值一天休一天的话。

    难不成古代也有老工欺负新工的事情发生?张宁前世曾打过几次暑工,对此深有体会。

    校尉出身良家子,身材高材,为人机灵,行礼道:“卑职不知。上头让卑职过来传话,卑职便过来了。总旗若有什么不解之处,明天可问马大人。”

    张宁喝得有点多,刚才没注意到他提过一个人,这时得他提醒,恍然道:“本官明白了,你回去吧。”

    让老关送他出府。

    马顺这人,张宁曾经在电视剧和网络上不止一次见过。他是明朝唯一一个以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被文官们活活打死,打死他的文官们还一点事没有,也算奇葩了。

    他会这样安排,极有可能是王振的意思。张宁没想到朱祁镇身上去,而是以为王振要他多干活,才让马顺下阴手,毕竟工作时间比同僚多得多。

    马顺是指挥使,要收拾他,他还真没辙,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官大八级?纵然朱祁镇和张辅有心援手,也不好出面。

    张宁郁闷了几十息,干脆看开,他一个正三品指挥使拉得下脸来为难自己,自己当然也拉得下脸让他难堪。总之张宁的为人准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管你什么身份地位,一样想办法回击就是。

    看开心情也就好了,张宁在清儿侍候下洗澡洗漱眯了一会儿,然后起床更衣洗漱吃早饭进宫。他上马车即补觉,一点不含糊。

    宫门外依然有很多等待上朝的朝臣,今晚天气不好,星月无光,黑蒙蒙的看不清谁跟谁,张宁找个没人的角落站着打盹,直到宫门开启,文武百官排队进宫,他才整整衣冠,进宫。

    手捧绣春刀站在廊下时,昨天那个奉王振之命要打他耳光的胖太监过来了,冷笑两声,道:“张总旗简在帝心,咱家佩服得紧。”

    什么鬼?难不成你要打我?张宁“咣”的一声抽出绣春刀,道:“公公自重,这是在宫里,刀枪无眼,若是伤到公公就不好了。”
………………………………

第39章 撕破脸

    胖太监一脸阴阳怪气,只是看着张宁冷笑。

    这人神经病吧?张宁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道:“公公高姓大名?在下四天后休沐,不如我们约在宫外打一架好了。”

    张宁最看不惯胖太监这种人,有事说事,没事你看着我冷笑是几个意思?何况昨天王振一说掌嘴,他就冲上来要动手,可见是王振的心腹无疑。这样的人不胖揍一顿,打得他满地打牙,难道留着过年?

    而且这样做很符合原主的人设,张宁怎会客气?

    胖太监冷笑道:“你除了有几分蛮力还有什么?”

    “我身上不缺挂件啊。”张宁笑笑道:“公公在宫中服侍陛下,四时八节可有人祭拜祖先?”

    挂件是啥,胖太监听不懂,后面那句话却明白无误直指他的身体缺憾。胖太监一张胖胖白白的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憋了半天,一个字一个字往外嘣道:“张宁,咱家跟你不共戴天。”

    “你是说你以后出门打伞吗?”张宁嘲讽道。

    所谓不共戴天,也是有典故的,可惜胖太监不懂,只是气得跳脚,却又拿张宁无可奈何。打架不敢,斗口败下阵,只能找机会在皇帝面前中伤了,只是他现在就想把张宁生吞活剥,哪等得了?

    张宁道:“你要气坏自己,王公公以后找谁当帮手?打一架吧,你赢了我以后不说你身上缺挂件。”

    你能赢得了吗?

    胖太监气呼呼道:“咱家不跟野蛮人打架。”

    “你是只打不敢还手之人吧?昨天要不是太皇太后恰好宣王公公过去,本官就挨你打了。你们胆子可真大,朝廷命官也敢动手。”

    张宁是七品总旗。七品武官一样是朝廷命官。

    胖太监冷笑道:“小小七品官,也敢在咱家面前抖威风,你可知咱家几品?”

    太监也是有品级的,眼前这人拼命拍王振马屁,前几天刚升少监,得意得不行。

    张宁双眼望天,道:“没兴趣。你哪里凉快哪呆着去。没瞧见本官正在当值吗,别挡本官护卫陛下安全。”

    他开口本官闭口本官,把胖太监气得不轻,你一个七品芝麻官在我一个从四品少监面前自称本官?有没有搞错。

    旁边几个小太监想笑又不敢笑,快把头埋到衣领里了。

    “你给咱家等着。”胖太监最后丢下一句走了。

    “等着就等着。本官怕了你不成?”

    你还能把我怎么样?张宁说着摸了摸袖袋的玉佩,有感于在宫里当值危险万分,昨天差点挨耳光,他回府马上让绣娘绣一个荷包,用来装玉佩。这个荷包跟普通的荷包不同,缝了好几层绸布,确保失手将玉佩掉在地上,玉佩不会磕着碰着。又重新结了丝络,丝络末端装一个小小的挂钩,为不让人发现异常,挂钩上缠了同色的丝线,咋一看,还真就是普通的丝络,普通的玉佩。

    这时代,男人腰带上挂玉佩荷包再正常不过,不挂才不正常。

    胖太监走了两步,听到张宁的回应,脚步一顿,回头恶毒地看了张宁一眼,头也不回地走了。

    待他走远,张宁小声问忍笑的小太监:“他是谁?”

    小太监笑道:“这位是曹公公。”不愧是京城一霸,不认识曹公公就敢把人得罪死,你胆子真大啊。

    “曹公公?”张宁努力想了一小会儿,想起一个人,道:“曹吉祥?”

    “可不是。”十一二岁的小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