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之好运加身-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祁镇把烤得差不多的兔子赏他,全场除张宁外,无不眼红。那可是皇帝亲手烤的猎物,谁能吃到?刘念这小子走了什么狗屎运?不就是因为张宁是他兄弟吗?
这一刻,连顾淳都眼红得不行。
刘念感激涕零,双手接过冒着热气的烤兔,高举过头顶,行礼道:“臣谢陛下隆恩。”
张宁微笑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清楚得很,如果刚才刘念说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是套话,那么这一刻,他是真的愿意这么做。
朱祁镇收买人心的手段很厉害啊,一只烤得很一般的兔子便把刘念的命收买了,从今往后,刘念这条命不是他自己的了。
张宁不知道自己在朱祁镇面前为刘念说话是对是错,战场上刀枪无眼,如果因此而害死刘念,他会自责一辈子的。以后上了战场,得派人保护他才行。
刘念回到和同袍吃饭那桌,瞬间就被包围了,人人流着口水看他手里的烤兔,顾淳也凑过来,道:“阿念,我不及你。”
他说的是实话,祖父是镇远侯又如何?跟张宁这兴昌侯比,差远了。
刘念怨念尽消,豪气地道:“陛下赏我神机营烤兔。拿刀来,切兔肉。”
一时间欢声雷动。
刘念拿刀在手,先不切,而是望向张宁所在方向,意思很明显,想请张宁主刀呢。
张宁微微摇头。他可不想抢这个风头。再说,赐烤兔不过是朱祁镇千金买骨的手段,要还看不穿,他岂不白活两世?
刘念在无数将士的注视下,把烤兔切成一片片薄薄的肉片,和每个将士分享,一时间,神机营欢声雷动,人人生出为皇帝效死的信念。
别看这小子平时没个正形,关键时刻还是挺会来事嘛。张宁暗赞。刘念毕竟出身勋贵,大面上错不了。
张宁把烤好的山鸡递给朱祁镇,贾小四拿银针过来,朱祁镇道:“卿不会害朕,退下吧。”
别啊,你还是试毒吧,要真有什么事,我就诛九族了。张宁无声吐槽,抢着道:“臣饿了,先吃一块。”来不及拿银刀,随手撕下一只山鸡翅膀放嘴里大嚼。
朱祁镇不甘其后,撕下另一只,跟着大嚼,含糊不清道:“味道不错。这烧烤么,卿比朕做得好。”
张宁哈哈大笑道:“陛下乃一国之君,岂能做这等小事。”
本来嘛,君子远疱厨,若比厨艺,岂不失去打猎的乐趣?
朱祁镇颇为赞同,三两口吃完山鸡翅膀,又撕下一只山鸡腿塞进嘴里,在旁边侍候的贾小四眼都看直了,皇帝何曾这么大口吃东西?这是饿了,还是难得吃到烧烤的猎物?
这一晚,君臣尽兴,将士同心,直到二更才散。
次日,朱祁镇传令,全军休整一天,第三天回京。
…………
格斯尔带几个随从第二次进高大巍峨的城门,来到胪鸿寺。和第一次两千余人随行相比,几人的身影显得无比孤单。
胪鸿寺还是以前的胪鸿寺,只是他们再没有受到优待,被仆役安排在一个偏僻的院子,见巴图的要求也被驳回。至于递国书则被告知,皇帝去西山狩猎,待皇帝回来再说。
格斯尔愤恨不已,打听到安兴伯府,守在张宁回府必经之路,想当面质问张宁,没想守到天黑也没见张宁的马车经过,只好作罢。
第二天,他想去诏狱探听情况,却被告知不能出所住的院子,须在院子里等皇帝回京召见。
他大怒,这是囚禁他吗?难不成王庭有明廷的密探,知道明廷使者被囚禁,因而同样囚禁他?
…………
清晨,朱祁镇依然和张宁同辇。
一路两人喝茶下棋,倒也自在。相比出城,两人都很放松,演习的结果达到预期,三大营的士气也被调动起来,这时出征,是最好的。
张宁道:“只要粮食跟得上,随时可以北伐。”
若北伐,必然张辅为帅,杨士奇负责粮草。
“正是。”朱祁镇颇为赞同道:“朕巴不得一统瓦剌,让草原成为我大明牧马之地。”只要时机合适,找借口开战不难。
“陛下,打仗打的是后勤,粮食准备得再多也不为过,何况如今初秋,两个月内若不能一举拿下瓦剌,草原天气寒冷,再有白灾,只怕……”
要么速战速决,要么等待来春。扣下巴图,这一战已不可避免。
张宁扣下巴图并不是鲁莽的行为,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作为也先的心腹,巴图了解到的瓦剌内情是锦衣卫的密探费尽千辛万苦也无法了解到的,与其牺牲无数密探还不一定探到重要消息,倒不如冒一下险。
反正双方之间总有一战,明廷不北伐,难不成也先不带兵南下?也先可是野心勃勃,一心想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再次占领汉人花花江山。
“再有半月,粮草必然齐备。”朱祁镇有信心得很。
一是国库充盈,有银子好办事,就近高价收购就是;二呢,同样国库充盈,除了每年的徭役,还雇很多民夫运粮草,速度比平时快了不知多少倍。
总之一句话,有银子好办事,没银子寸步难行。
使者史大成被囚禁的消息已送回来,总得有人做出牺牲,张宁能做的便是让史大成的牺牲有价值。因而,虽然现在是初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不是北伐的好时机,但他并没有退缩,更没有为此建议朱祁镇,待来春再出征。
“如此最好。”张宁道。只要粮草准备好,便是北伐之时。
“可要先择吉为你和悠悠以及杨家小姐成亲?”朱祁镇心细,没忘张宁和堂妹的终身大事。
张宁当然想快点成亲,可这事他说了不算,悠悠信中提及,太皇太后不答应呢。他沉吟半晌,道:“这事,还须请示太皇太后她老人家。”
“没错。”朱祁镇点头赞成,现在他可不敢逆老人家之意。
说话间,皇帝御辇进了城门。
………………………………
第189章 借口
悠悠没有想到,御驾回京不到两个时辰,张宁便过来。一见面便急切地道:“你信中说不清楚,太皇太后怎么说?”
接到悠悠的信,张宁百思不得其解,他已完成赌约,太皇太后怎么还反对呢?悠悠信中只说太皇太后不同意,却没说为什么不同意。这不是急死人嘛。
他没急疯,已经很不容易了。
悠悠极有神采的眼眸从张宁的墨发、眉毛、鼻子、薄唇来来回回转个不停,直看得张宁蹙眉,才道:“皇祖母说,你的面相不好。”
这话,她原本不想说,可她想不明白,张宁的面相怎么就不好了?他明明天庭饱满,鼻直唇薄,怎么就是短命之相了呢?
“我面相怎么不好了?”张宁黑白分明的眼眸直勾勾地看着悠悠,剑眉更是拧得紧紧的,道:“太皇太后反悔就不能找别的理由么?”
这话说出去绝对没人相信,他要面相不好,能以少年之姿,成为今年唯一一个通过校阅的勋贵子弟?能成为皇帝跟前的红人?他创办纺织厂,开收商税之先河,国库因此充盈,商人因此得以提高地位。
若他面相不好,能做成这些事么?
太皇太后病糊涂了吧?
张宁怨言颇深,腹诽不已。
悠悠叹道:“我也这么说。可是皇祖母道,张天师曾送她一本书,她因此懂得相术。她老人家说……”
“说什么?”张宁没好气道,要是太皇太后说不出个所以然,哪怕她位高权重,他也要力争到底,绝对不会这样算了。
悠悠沉吟道:“我说了,你别往心里去。”
“我能不往心里去吗?”张宁道:“你快说,太皇太后到底怎么说的?你得说了,我才能想办法呀。”爽快一点行不行?真是急死人了。
“皇祖母说,她老人家看你面相,活不过十六岁,因此才和你有三年之约。只是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封侯了。我想,三年之约期满,就算你没有封侯,她老人家也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活不过今年?”张宁话一出口便怔住,几个月前,原主和一群勋贵打架时,被宋诚打昏,他才得以穿越,要这么说,原主确实活不过十六岁。
悠悠一双眼眸在张宁脸上转来转去,哪会错过张宁任何细微的表情?见张宁神色有异,忙道:“怎么了?”
张宁收敛心神,轻笑一声,道:“太皇太后的意思,我今年有厄难,极可能伤极性命,因而要待我度过今年的厄难,才准我们的亲事?”
“对,就是这样。”悠悠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道:“你这么一解释,我便想通了。我就说嘛,皇祖母这么疼爱我,肯定不会反对我们的亲事。”
明明厄运已应过了,难道面相没有变化?张宁想了想,道:“面相之说不可信,不过上了年龄的老人家大多相信这个。我们就待我随驾出征瓦剌,凯旋归来后再成亲好了。”
“你要随驾出征么?”悠悠不可避免地担心起来,太皇太后才说他活不过今年,他便要出征,万一面相之言应在战场上,怎么办?
张宁轻抚她的墨发,她想侧头,想要避开,又想这几天对他朝思慕想,两地相思,脑袋稍微动了一下便停住了。
张宁微微一笑,道:“我不上战场,不得胜归来,怎么改变太皇太后的态度?到时,她老人家想反对也找不到借口了。”
“可万一……”
“没有万一。我必能得胜归来。”张宁信心满满道。
悠悠凝视他,道:“真的么?”哪有你说的这么容易,战场上刀枪无眼,谁能保证一定毫发无损地回来?你不过安慰我罢了。唉,为了向太皇太后证明你定然能长命百岁,你竟不惜冒险上战场,你对我这份心,我怎会不明白?
悠悠柔肠百结,轻轻靠进他怀里。
张宁轻揽她的纤腰,柔声道:“我军有遂发枪,又有‘雷鸣’等利器,不用近敌军便能打得敌军死伤惨重。你放心好了,没有危险的。”
“草原上以弓箭骑射出众者为英雄,他们何用近敌人身边?你呀,想安慰我,能不能找个好点的借口?”悠悠嗔道。
“那怎么一样呢?弓箭哪能跟遂发枪比啊。”
冷兵器要是能和热兵器比,怎会被热兵器取代?只是这话不能对悠悠说,要不然会露馅。他道:“相信我,我一定会平安归来。”
悠悠轻叹:“要不,你先迎娶杨家小姐吧。”万一应了太皇太后的话,也能为杨家留下香火。杨士奇人老成精不假,却没有太皇太后这么多顾虑。
“先娶容儿?”张宁愕然道。要是先娶杨容儿,只怕太皇太后更有理由反对了,万一他因此和悠悠失之交臂呢?
“嗯。”悠悠将头埋进他怀里,闻着他身上男子汉的气息,轻声道:“我会劝皇祖母答应,想必杨首辅也不会反对。”
“不。”张宁摇了摇头,道:“还是待我得胜归来再谈婚期吧。要娶,你们俩我一起娶。”
悠悠没有再说,只是紧紧依偎在他怀里。
…………
慈寿宫里,朱祁镇和太皇太后一起用膳,膳后闲坐喝茶聊天。说完御阅时“雷鸣”一出,地动山摇的情景,朱祁镇道:“皇祖母,要不是张宁献‘雷鸣’之图,将作匠的匠人技艺高超,断断没能制造出这么好的宝贝。”
太皇太后微笑道:“你想为张宁求情,让他和悠悠尽早完婚?哀家告诉你,郡主出嫁非同小可,岂是一时半刻之间就能筹备完善?普通百姓人家嫁女,还得准备一两年呢。”
这话貌似很有道理,可朱祁镇不放心。他道:“皇祖母,你和张宁有三年封侯之约。”
“哀家没忘,这不是没到三年吗?”太皇太后狡黠地笑了笑,道:“他既封侯,哀家便为悠悠准备嫁妆,又有何不可。”
“皇祖母的意思,要满三年之期才让他们完婚么?”朱祁镇语气中透着无奈,你别固执行不行?
“哀家正是这个意思。”
………………………………
第190章 斩了
从西山回京后,朱祁镇明显感到文臣们对他的态度发生变化,语气更恭敬,早朝议政时反驳的声音少了,赞成的声音多了。武将们脸上的笑容多了,一个个走路带风,那是士气高涨的表现。
这些,都是遂发枪和“雷鸣”带来的变化。
朱祁镇觉得有底气,开始体会到身为皇帝,一言而决的美妙了。
散朝后,张宁如常去昭仁殿,行礼毕,朱祁镇赐坐,贾小四上茶,一切和往常好象没有不同。但张宁明显感觉到,朱祁镇笑容明亮,贾小四的腰稍微佝偻了一些,没有像以往一样,因为成为东厂厂公而隐隐摆出一副和张宁平起平坐的姿态。
“皇祖母太固执了。”朱祁镇无奈叹息,不能气着老人家,他话不敢说得太强硬,可这样一来,一双璧人的婚期就得推迟了。
张宁明白朱祁镇为自己力争,可事涉相术,他倒不好硬来了。迷、信害死人哪。如今最好的办法便是上战场,用事实打消太皇太后的顾虑。
若太皇太后相面之术没错,他的面相活不过十六岁,那么原主已经应验了。张宁淡定得很。为此,他安慰悠悠好半天,才说服悠悠让他随驾出征。
“陛下,臣出征瓦剌归来,立下功勋,想必太皇太后便不会反对了。”张宁假装不清楚太皇太后反对的真正原因,一脸认真道。
朱祁镇轻叹一声,道:“朕以为,战场上刀枪无眼,‘雷鸣’攻击力再强,遂发枪比箭矢更快捷,也有危险。卿不如留在京中,帮朕处理政务,待朕归来,卿和悠悠便成亲。”
张宁笑道:“陛下,战场上更需要情报,臣岂能不去?陛下不用担心,臣不仅箭术不错,遂发枪的枪法也不错呢。”
朱祁镇哪会不知道张宁征伐瓦剌之心不输自己,重重叹气,道:“朕一定护卿周全。”
“臣一定平安归来。臣还没当新郎呢。”
话音刚落,君臣同时哈哈大笑。
禀完正事,朱祁镇宣格斯尔觐见。
格斯尔被软禁在胪鸿寺几天,又惊又怕,一听皇帝宣,马上拿国书出房门,没想到门外已有两人等着,见他出来,架住他两条胳膊就走,押他上马车。
格斯尔见马车被众多身着甲胄的军士团团围住,长枪的枪尖在阳光下闪烁锐利锋芒,不禁胆战心惊,明廷这是将他当犯人吗?他早有预料,这次出使,必然凶险,但没想到会小命不保。明廷一向以礼仪之邦自居,讲究的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怎么了?
格斯尔被押到昭仁殿,按跪在金砖上。
“陛下,这是我朝太师的国书。”他双手高举国书,只求明朝皇帝别忘记他使者的身份,饶他一条小命,放他回草原。
朱祁镇一看国书就怒了。也先在国书中言辞傲慢,又说已囚禁明廷使者史大成,不日将斩首。
“来人,立斩瓦剌使者于菜市口。”朱祁镇道。
便有两个大汉将军进来,押起格斯尔便走。格斯尔吓得魂都没了,连声喊:“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臣是使者,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呀。”
“你们太师斩得朕的使者,难道朕就斩不得你们太师的使者吗?”
“太师没有斩史大人。”格斯尔快哭了,用力挣扎,道:“陛下,臣为史大人捎来一封书信,求陛下放开臣,臣这就拿出来。”
“嗯?”朱祁镇挥挥手,两个大汉将军松开按住格斯尔肩膀的手,格斯尔只觉两个肩膀不像是自己的,可他不敢按揉一下,急急忙忙从腰带里取出一块白色锦布,双手呈上。
贾小四接过锦布,抖开一看,认出这是一块从中衣上撕下来的锦布,上面写满字。确认没有危险后,才将锦布呈到朱祁镇案前。
朱祁镇看后递给张宁:“卿也看看。”
张宁接过锦布认真看起来。锦布上用蝇头小楷写道:“臣史大成顿首百拜……臣幸不辱命,没有坠我大明国威……”
说到底,史大成担心被囚禁后,朝廷不知道他的去向,搞不好会胡乱给他安罪名,因而在格斯尔悄悄去瞧他时,忽悠他为自己带信,并且保证只要拿出他的信,便能活命。
格斯尔本着多一道救命符的心态收下他的信,紧记他的话,危急之际才拿出来。
“陛下,不妨先把瓦剌使者囚禁。”张宁看完信建议道。史大成在信中说自己有苏武遗志,宁死不屈,信末提到答应保格斯尔一命,作为对他送信的酬劳。
既然史大成承诺在先,自然不好杀他。
朱祁镇也是一样的想法,当下让张宁把格斯尔送去诏狱和巴图作伴。身为瓦剌使者,巴图一直在诏狱呆着。
格斯尔只求活命,在哪呆倒不太在乎,见巴图还活着反而很意外,同时还有一点小激动,说不定他也能好好活着呢。
昭仁殿里,君臣心意相通,张宁先开口,道:“这一战不可避免。”
朱祁镇点头:“没错,与其兵锋起于大明国土,不如朕率兵主动出击。小四,宣英国公进宫。”
贾小四答应去了。
张宁道:“陛下还需宣杨阁老进宫商议。”
杨荣负责筹备粮草,商议出兵的事自然少不了他。
半个时辰后,张辅和杨荣先后来了,朱祁镇一问准备好了没有,张辅表示没有问题,杨荣则道:“臣以为,粮草还须多筹二十万石,请陛下宽容五天。”
“准了。”朱祁镇道,这事急不来,得把粮草准备充足。
…………
杨士奇一听张宁不成亲,而是要随驾出征,急了,让人叫张宁过府,语重心长道:“少年人报效国家是对的,但成亲也是人生大事,怎能只报效国家,不顾妻房?”
张宁决定不背锅,直接道:“太皇太后依然不同意这门亲事,孙婿也无奈得很。”
杨士奇无语半晌,道:“娘娘曾说想多留郡主几年,想必郡主随郑王在封地,难得进京,才会如此。”
这话,你老人家也是不信的吧?张宁没有说破,只道:“是。”
………………………………
又要请假一天
是我的不对,白天水群了。晚上要码,发现码不出来,又有点发冷,貌似感冒。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感冒好多次,要命的是,感冒药吃完了。然后,我想码,憋了三小时,到现在才码七百字,实在赶不及更新了,只好请假。
抱歉,明天更新。
然后,我要自律。实在是不自律不行了,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