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家里的至亲进入陆军讲武堂,得罪了现在的皇上,不让家里的至亲进入陆军讲武堂,得罪了未来的皇上,陷入了一个十分棘手的境地。

    不远处的兴安伯更为怪异了,勋贵们的眉头几乎拧在一起思索事情的时候,兴安伯不仅没哟因为怀远侯的话语感到一丝忧虑,反倒是嘿嘿一笑。

    似是感觉这样可能被其他勋贵发现他的怪异行为,兴安伯轻咳一声,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正色道:“倒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寂静的楼阁内突然传出一句解决的办法,勋贵们放下手里的官窑白瓷茶杯,看了过去。

    兴安伯过去在众多勋贵里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人物,他在老百姓眼里确实是高高在上的伯爷,但勋贵们最低也就是伯爷了。

    这么一个地位低微的伯爷,却让勋贵们露出了郑重的神色,摆出了洗耳恭听的姿态。

    倒不是因为兴安伯说的这些话多么的高远之见,就算真的是高远之见,按照‘言轻莫劝人,人穷莫入众’老话,地位低微的兴安伯说了也是白说了。

    兴安伯只说了一句话,就让勋贵们这么的重视,就连英国公也是投去了好奇的目光,只是因为一件事。

    自从兴安伯加入了工业派以后,借助工业派的蒸汽机械击垮了晋商和经营私窑的东林党,一举垄断了京城的大宗粗瓷行当。

    成为了京城当之无愧的瓷器大王,每年买卖粗瓷得来的银子,都快赶上几位家有万顷良田的国公了。

    兴安伯的腰包鼓了,说话自然也就硬气了,也可以劝人了:“只要挑选一名不受待见的庶出送到陆军讲武堂不就行了。”

    “反正是庶出,在家里也不受待见,以后皇上万一因为这件事问罪,直接把这名庶出推出去当个挡箭牌这件事不就解决了。”

    寻柜门紧锁的眉头立即就舒展了,忧心忡忡的脸容也换成一张张轻松的笑脸,纷纷拱手称赞起来。

    “没想到兴安伯还有这等高见,以后是本伯小觑了兴安伯。”

    “这件事算是本侯欠了兴安伯一个人情,不知道兴安伯过几天有没有空闲,本侯想在寒露时节去兴安伯的蒸汽工厂参观。”

    “参观蒸汽工厂?算本伯一个,到时候一定多备上一些水礼。”

    兴安伯从来没像过他还能有今天,一群过去听见他说话都懒的回腔的伯爷侯爷们,一个个夸赞起了他,甚至都有溜须拍马的意味了。

    从来没被这么尊重过的兴安伯,顿时红光满面,用力拍了几下胸脯道:“那本伯就在那天召开一场寒露宴,到时候各位一定要来捧场。”

    勋贵们纷纷拱手,表示自己一定会去,还要背上一份厚重的水礼。

    兴安伯的好友新宁伯似乎不愿意被老对头给比下去,急声道:“这样还不够,再是庶出也是一家人,真的要想牵连咱们还是会牵连到。”

    “不如这样。。。。。。。”


………………………………

第三百八十五章 争夺一期

    新宁伯话说一半突然不说了,装模作样的拿起官窑斗彩茶杯喝了一口清茶,故意沉吟起来。

    等到勋贵们把视线从兴安伯身上移开,落在新宁伯身上,这位同样因为蒸汽机械成为木材大王的豪奢勋贵,志得意满的继续说道:“咱们可以仿照水浒传里宋江的办法。”

    “去顺天府衙门诬告庶出的忤逆,把庶出剔除族谱籍册,再从官府那里拿到执凭存照,咱们就与庶出彻底划清了界限。”

    “皇上就算是想牵连咱们也牵连不了了,毕竟已经与庶出断绝了父子关系,属于不同的门户了。”

    一位略显肥胖的勋贵突然拍手称快,笑的眼睛都快没有了:“高啊,实在是太高了。”

    “等到太子荣登大宝了,咱们稍微透露一点想要接纳庶出的消息,庶出还不得屁颠屁颠的跑回来认祖归宗。”

    “到那时咱们就成了最早拥立太子的从龙之臣,咱们这些勋贵与皇室的情分又续上了。”

    勋贵们都是在朝野混迹了多年的人精,不需要肥胖勋贵刻意去解释,就在新宁伯说完下半句话以后,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层。

    这些刚才还在夸赞兴安伯的勋贵们又开始夸赞新宁伯了,反正只是多说几句话,不会让他们拿出一分银子,何乐而不为。

    “新宁伯的这份高远见识,着实让本伯大开了眼界,等到寒露宴结束了本伯想去拜访新宁伯的蒸汽工厂,不知能否允许。”

    “距离寒露时节还有不少天,不如这样,新宁伯一起去参加寒露宴,等到宴会结束咱们一起去新宁伯的蒸汽工厂。”

    这一次夸赞新宁伯的勋贵略微少了一些,人情练达的勋贵们可不想因为过度的夸赞新宁伯得罪了兴安伯。

    新宁伯需要的是不被兴安伯比下去,而不是胜过兴安伯,夸赞的声音略微少一些就同时捧起两人了。

    勋贵们吹捧了几句,这件事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也就耐不住心思继续待在这里耗着了。

    这件事还是早些处理比较好,勋贵们也没接触过太子朱慈烺不知道他是个什么脾性,万一心肠稍微狭隘一些。

    庶出进入陆军讲武堂的时间稍迟一些,很有可能在太子朱慈烺心里留下一些芥蒂,这是勋贵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肥胖勋贵站起来拱手道:“本伯家里还有一些要事,就先行离开了。”

    英国公点了点头,示意肥胖勋贵随意。

    肥胖勋贵前脚刚离开,其他勋贵们也是放下手里的官窑斗彩茶杯,起身离开了水榭的二楼。

    怀远侯三人最后离开了这里,新宁伯在离开的时候迟疑了一下,似是有什么话想要给英国公说上两句。

    不过还没等他开口,就被身边的两位勋贵给半推半抬着一起离开了英国公府邸。

    走出琉璃厂附近的大街,拐了七八个胡同,一直来到怀远侯在京城的府邸,两人才放开了新宁伯。

    虎背熊腰的怀远侯‘啪’的一下,打开了手里的宫式泥金山水扇,故作文雅的笑了起来,发出的却是粗犷声音:“怎么样,这场戏本侯唱的还可以吧。”

    狼狈为奸的三位勋贵来到怀远侯府邸,到了自己家了不用担心隔墙有耳,兴安伯实在是绷不住了,嘿嘿笑了起来:“何止是可以,比得上杏园戏班的当家花旦了。”

    新宁伯却是警惕的看了看四周,向后院走去的三人附近,只有一些手持燧发滑膛枪巡逻的家丁护院,没有任何偷听的人。

    兴安伯鄙夷的瞥了一眼做事过于谨慎的新宁伯,嗤笑道:“瞧你那胆子,咱们三人说话顶多就是被东厂番子探听到。”

    “探听到了又如何,东厂督公王承恩可是会首的好兄弟,本伯就不信了,那些东厂番子敢得罪会首。”

    得不得罪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陆军讲武堂这件事的主谋可是当今皇上,次谋是未来皇上。

    这一点其他勋贵不清楚,怀远侯三人可是从朱舜那里得知了那场隐秘的君臣奏议,知道陆军讲武堂的出现不是未来的皇上要夺权。

    而是当今皇上和未来的皇上要从勋贵和军头手里夺权,夺走大明军队的控制权。

    那帮勋贵们还自以为是的猜来猜去,认为陆军讲武堂会给家里带来一场灭门之祸,岂不知只要长子进入了陆军讲武堂就能得到他们朝思暮想的皇室情分。

    还是天子门生。

    怀远侯三人这才演了一场昆剧,一是为了按照会首的吩咐,把夺权这件事转移到谋反上,削弱陆军讲武堂在勋贵心里的影响。

    二是,怀远侯三人想要让自家儿子脱颖而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竞争对手,如今目的彻底达成了。

    陆军讲武堂的一期学员里,只有怀远侯、兴安伯、新宁伯三位勋贵的儿子是嫡长子,他们不突出谁突出。

    兴安伯这才忍不住的嘿嘿直乐,正在傻乐的他,突然想起来一件事,赶紧拱手离开了这里。

    灯笔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铸炮法

    陆军讲武堂在勋贵们的‘支持’下,一名名脸色惨白的庶出前往了陆军讲武堂,这座大明未来的军官摇篮算是步上了正轨。

    朱舜暂时放下了对于陆军讲武堂的微观调控,改成宏观把控,离开西山前往了大明军火公司。

    保证后装线膛炮气密性的炮闩还是没有发明出来,不过赵斗米却有了另一个方向的改进,同样可以让满清和闯贼吃个大亏。

    增加红夷大炮的使用寿命。

    铸铁炮的使用寿命大概在550发左右,铜制滑膛炮虽然比铸铁炮沉重,但是使用寿命却要长很多大概在900发左右。

    满清和闯贼脑子了没有使用寿命的概念,不过交战这么多年了,基本上能够估算出大明的红夷大炮能够轰击几天。

    先通过收买一些军头麾下的将官了解是什么火炮,根据火炮的质地判断出天数,只要超过这个天数,就是满清和闯贼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战机。

    如果把铸铁炮的使用寿命提高到900发,甚至是1000发以上,等到满清和闯贼撤下来炮灰调遣精锐开始大规模进攻了。

    面对的却是遍地开花的火炮轰击,满清和闯贼脸上的表情一定很精彩。

    铸炮车间的地面经过了硬化,铺上了一层厚实的混凝土,空旷的车间顶部安装了一套齿轮带动传动杆的传动系统。

    由蒸汽机提供动力,带动铸炮车间顶部的行吊,吊起泥模,运走制造完成的沉重大炮。

    铸炮车间内还有一座熔铁炉,伸出车间外面的烟囱,冒着滚滚的黑烟。

    铸炮车间为了散热,四周的墙面上留了一面面大窗,正向外冒着白气。

    朱舜沿着一条水泥路走进铸炮车间,在较冷的深秋里,扑面而来了一阵热浪,呼吸的空气带着一股子铁汁味道的灼热气息。

    已经是深秋了,里面的铸炮工人全部都是穿着对襟单衣,穿的这么单薄,脑门上还都是汗水。

    铸炮匠在大明属于严密把控的匠人,大明军火公司的铸炮匠不多,但是当朱舜走进铸炮厂瞧见几座铸炮车间的铸炮工人大增。

    朱舜看向了身穿一袭长衫站在旁边的四弟子赵斗米,询问道:“铸炮车间的熟工怎么比以前多了?难道是从佛山招募的铸炮匠。”

    四聚之一的佛山,最为畅销的大宗货物是铜器,孕育出了很多代代相传的手艺精湛铸铜匠,朝廷在这里设立了炮厂。

    但朝廷对于两广的统治力明显不如河南、浙江这些巡抚司,早些年在佛山设立的铸炮厂,基本上都被衙蠹们吃拿卡要的亏空的不成样子。

    没有办法,只能交托给一些地方上的大乡绅铸造铜炮,出息了不少的私人炮厂。

    所以朱舜询问了一句是不是从两广的佛山请来的铸炮匠,要不然很难找来这么多的铸炮匠。

    赵斗米还是那副大大方方不卑不亢的样子,但在恩师面前却是谦卑了很多:“这就要感谢那位范家的药材大掌柜了,送给了咱们将近九十名手艺精湛的铸炮匠。”

    朱舜后来也从王承恩那里听说了,那名针对工人票号的药材大掌柜,居然是满清的大谍子也是让东厂头疼了很久的大谍子,没想到栽在了工业派的手里。

    朱舜今天过来主要是为了铸炮,点了点头,平静道:“开始介绍铸炮法吧。”

    赵斗米没有走向熔铁炉,先是走到了正在和制泥模的熟工旁边,叹了一口气说道:“恩师,大明的铸炮手法相比较西洋的铸炮手法,还是比较落后的。”

    说完这句话,叫来了一名铸炮匠匠头带着几名学徒开始演示大明的铸炮法。

    大明的铸炮手法一共分为四个步骤,用水和泥,制成泥模,范金倾铸,层层笋合。

    用水和泥的泥料不是随便什么泥土都能使用的,必须要用黏土,黏土的硬度比一般的泥土要硬很多,干了以后不会变形。

    铸炮匠匠头一般都是让学徒们用水和出来黏土泥料,今天工业侯朱舜在这里,撸开袖子亲自上阵了。

    用水和出来大量的黏土泥料,放在旁边备用。

    铸炮匠匠头故意擦了一把子脸上的汗水,显示自己的勤恳负责,偷瞧了一眼工业侯朱舜,瞧见工业侯点了点头。

    铸炮匠匠头心底大喜,更有干劲的进行下一步,制成泥模。

    这一次演示的火炮只是一门几十斤的虎蹲炮,不是超过千斤的攻城红夷大炮,制造起来比较轻松不需要使用行吊。

    两名学徒在泥料和好以后,抬来了一块标准化的蜡模,这块蜡模使用蜡块雕刻而成的虎蹲炮,口径、身管、膛壁全部经过了标准化。

    朱舜仔细瞧了两眼,其实就是一门蜡块雕刻而成的虎蹲炮,按照1:1的比例雕刻而成,与要铸造的虎蹲炮大小一致。

    蜡模搬过来了就开始制作泥模了,铸炮匠匠头在蜡模外面糊上一层黏土泥料,蜡模虎蹲炮的炮膛里也填上黏土泥料。

    用泥土泥料把蜡模整个包裹起来,在尾部留了一个进料口,用来倒入铁汁或者铜汁。

    泥模制作完成以后,一定要从内到外彻底干透了才能进行浇铸,不然泥模里面的潮气遇到金属溶液会在炮膛内形成蜂窝状的小洞,施放火炮时容易发生炸膛。

    泥模的阴干还没有半点取巧的法子,只能放在平地上自然阴干,就算是用炭火烘烤,内部也会存留大量的潮气。

    铸炮匠匠头让几名学徒搬来一门阴干的泥模,紧张而又激动的介绍道:“一般来说,阴干泥模最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在大晴天。”

    “要是遇到了阴雨天气,或者是现在这么冷的天气,最少就要两三个月了。”

    铸炮匠匠头不敢直视工业侯朱舜,磕磕绊绊的说完对于泥模阴干时间的介绍,偷偷瞄了一眼工业侯朱舜,发现工业侯又是点了点头,喜的都快合不拢嘴了。

    呼喝学徒们搬来一门阴干好的泥模,开始对泥模进行处理,完成最后一步。


………………………………

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浇铸

    铸炮匠头大声呼喝起了学徒,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他的地位,在工业侯朱舜面前表现自己:“你们两个还傻愣着作甚,还不赶紧把泥模架起来。”

    “还有你!赶紧去找些软材来,马上就要烧蜡了还蠢了吧唧在那站着,怎么收了你这么个蠢货。”

    这些学徒都是各个蒸汽工厂工人的孩子,父母赚了些银子就把孩子送到新式学堂念了几年的书,完成了扫盲。

    对于大明军火公司各种新式机械的掌握,比那些最开始没有读过书的学徒们要快多了,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成为一名熟工。

    那些没读过书的学徒们短了需要三年时间,长了到现在了还是不会操作新式机械,一直当着银钱最少的初级学徒。

    这就是宋应星坚持要工人们把孩子送入新式学堂的原因,遇上一些顽固不化认为识字没什么作用还不如早早进入蒸汽工厂的工人,还会亲自去苦口婆心的劝说。

    进入新式学堂不一定是为了能够学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启蒙,开智。

    铸炮车间管事选中的这些学徒,都是资深学徒了,再过个一两年时间就能独当一面的当个匠头。

    对于大明铸炮法烂熟于胸的学徒们,本来在朱舜面前就很紧张,再听到铸炮匠头的呼来喝去,突然手忙脚乱了起来差点砸倒了泥模。

    这让铸炮匠头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作为铸炮车间管事连宗的他,正要像往常那样伸出巴掌狠狠抽一名学徒的脸。

    朱舜皱了皱眉头说道:“斗米,工人们学会搞特权了。”

    大大方方站在一旁的赵斗米,顿时有些尴尬,站在原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一直陪在旁边的铸炮车间管事,本身是一名京师大学堂的学子,大明军火公司像其他蒸汽工厂一样,由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充当骨干。

    这名京师大学堂学子大部分时间都扑在了气密炮闩的研究上,只要匠头们每个月按照要求完成份额,就很少过问铸炮车间的事情。

    京师大学堂学子没想到这名不惑年纪的连宗兄长,竟然让他在最尊敬的山长面前丢了脸面,脸色也很难看:“闭嘴,赶紧演示大明的火炮铸法。”

    铸炮匠头经过不停的吆五喝六,自我感觉不错的美滋滋想着在工业侯面前露脸了,怎么也想不通换来了连宗兄弟的呵斥。

    还以为学徒们的手忙脚乱触怒了工业侯,心里当即窜起了一股子怒火,心想着等工业侯离开了这里有你们好看的。

    这名依靠吃老本只会土法铸炮的铸炮匠头,在朱舜离开以后还没来得及收拾几名学徒,就被调派到了运输队,当了一名运炮的苦力。

    过去因为铸炮匠头带来的高昂银钱和地位没了不说,运输队的队长还是一名学徒的父亲,早就想收拾他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罢了。

    没有几炷香好日子过的铸炮匠头,不敢怠慢,亲自过去烧火演示烧腊。

    阴干的泥模倒着放在火炉上,在大火的烧舔下,泥模里面的蜡渐渐软化,融化成蜡汁,从泥模里面不停的滴出来。

    直到完全滴完,用来浇铸火炮的泥模就制作完成了。

    铸炮铁匠演示完第二步泥模的制成,又是吆五喝六的带着几名学徒走向了旁边的熔铁炉。

    熔铁炉的流道是一出六,可以同时分流出六股铁汁或者铜汁。

    熔铁炉四周的地面同样是经过了硬化,铺上了厚实的混凝土,只不过在正对流道六个出口的下方,有六个刚好可以放置泥模的圆柱型深坑。

    熔铁炉的四周除了堆放了煤炭,还堆放了很多泥土,学徒们拿起铁锨开始往圆柱型深坑里面填土。

    在坑底铺垫了一层泥土,然后把泥模放进圆柱型深坑里面,泥模的四周用泥土塞满。

    圆柱型深坑是按照千斤以上的攻城炮铸造,为了调整高度让铁汁刚好流入泥模,垫的泥土比较多,朱舜等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铸炮匠头吆五喝六的指挥几名学徒开始烧火,熔炼铁汁,等到泥模填埋好了,铁块也熔炼的差不多了。

    铁汁顺着流道慢慢流进了泥模里面,浇铸完成以后,保温一到两天时间再从圆柱型深坑里挖出来。

    朱舜没有时间在这里等一两天,走向了不远处的一个熔炉,这里的泥模保温了一到两天时间,刚好要从圆柱型深坑里挖出来。

    开始挖掘泥模了,赵斗米看着一名学徒开始操纵齿轮传动轴系统,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恩师,这个时候就体现工业革命的巨大优势了。”

    “只是几十斤的虎蹲炮还好,三四个学徒就能拉起来泥模,这要是换成五百斤甚至一千斤的红夷大炮,十个人也拉不动。”

    “咱们的铸炮车间只需要一名精通蒸汽操纵的熟工,就能轻松拉起来上千斤的红夷大炮,节约了大量的人力。”

    朱舜对于眼前这一幕很淡然,对弟子温言笑道:“等到建立了炼钢厂,那才叫一个壮观,到那时再感叹也不迟。”

    术业有专攻,精通火器制造的赵斗米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工业化炼钢厂是怎么的一幅壮观景象,换成徐积薪还差不多,只能努力的想一想。

    铸炮车间的熔铁炉旁边。

    一名学徒先是挖出来一截泥模,用铁锤敲烂外面的那层泥模,露出了黑色炮身。

    拖过来几根粗大的铁链缠在了炮身上,用来调整红衣大炮角度的炮耳,刚好挡住了铁链防止铁链滑出去。

    粗大铁链的另一头挂在一个船锚样式的铁钩上,随着学徒的操纵,齿轮传动轴系统开始运动,缓缓拉起了重达千斤的红夷大炮。

    在齿轮传动轴系统启动的前一刻,赵斗米就拉着朱舜远远的离开了这里:“恩师,工业化机械虽然好用,但危险性也是很高的。”

    “这几年来,单是铸炮车间就伤残了六名熟工,还被铁链崩死了一名熟工,恩师还是远离一些比较好。”


………………………………

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标准化流程

    这种情况是工业革命早期必定要渡过的阶段,钢铁的质量不合格、齿轮机械不够精密、工人的失误操作等因素,都会造成熟工的伤残。

    朱舜比较在意的是制度问题,对于这些伤残工人和死亡家属的安置:“赔偿制度说来听听。”

    工人的赔偿制度和乡勇的抚恤制度都是由战略处起草,根据实际情况不停的调整,现在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赔偿制度。

    最初的时候,由于赔偿的银子过多,对于家属的安排待遇也过高,竟然造成了一批熟工故意伤残的现象。

    赵斗米所说的那名死亡熟工就是因为想要伤残,结果没有把握好尺度直接死了,逼的战略处紧急喊来了六署的署政重新草拟了赔偿制度。

    赔偿制度又不能太低,过低了容易给熟工们造成恐慌,很多熟工不愿意去军火公司和硫酸实验室这些高危工厂做工。

    反正都能赚银子,不如去更为安稳一些的织布厂,虽说银子少了一些,最起码可以保住小命。

    随着工业革命在大明的深耕,人心和制度问题慢慢开始暴露了出来,好在朱舜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一直在让战略处的两位大才和经济署的黄宗羲不停的修缮赔偿制度。

    朱舜对于大明军火公司的赔偿制度也很了解,其中有很多赔偿细则还是他亲自草拟的,知道还询问赵斗米,那是因为他们站在铸炮车间里。

    借助询问赔偿制度这件事稳定人心。

    朱舜这尊活菩萨在工人心里的地位极高,家家供着朱舜的生祠,几乎把他当做神仙一样祭拜。

    朱舜就是要让这里的工人听见,听见他们很关心赔偿制度,让工人们放心赔偿制度可以有效的执行下去。

    大明的老百姓生活在一个处处不公平的世道,脑子里就没有公平两个字,胥吏的贪腐,乡绅的欺压,这些事情给大明老百姓造成了一个观念。

    不相信制度,相信人的承诺。

    这和朱舜过去所待的社会形成了截然相反的风气,凡是都讲究制度合约,只要有利益往来一定要按照规章办事。

    在这个减租制度都能让胥吏们变成加租制度的世道,老百姓只相信乡里有威望的乡绅大户的承诺。

    再怎么言而无信的乡绅,只要给了老百姓承诺,一定会去实现,因为这关系着乡绅在乡野的威望,如果食言了对于他的威望将是一个重大折损。

    工人协会虽然出台了赔偿制度,但是这些底层百姓出身的工人们,还是战战兢兢的保持很大怀疑。

    皇上下达的诏书都能朝令夕改,何况是工人协会的赔偿制度,不过朱舜要是亲口许诺了就不一样了,绝对会极大的振奋工人们的人心,不再有后顾之忧。

    赵斗米出身贫寒,很清楚一些徐积薪这等权贵子弟不了解的风气,着重挑了两条说道:“伤残的工人们一律安排到各个蒸汽工厂当个门房,还会在蒸汽织布厂安排一个纺妇的名额,支撑家里的收入。”

    “死亡的工人们家里赔偿五十两银子,遗孀安排进蒸汽织布厂,优先考虑匠头的评选,长子可以直接进入新式县学,不需要进行策试。”

    朱舜点了点头,平静道:“一定要保证落到实处,只要被本侯发现谁敢喝死伤工人们的血,革除他在工人协会一切的职务,另外送到顺天府衙门以贪腐的名义治罪。”

    在大明贪腐可是重罪,虽然针对的官员,但是对于偷拿官僚乡绅财物的下人们,衙门里的胥吏会往死里整治,这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毕竟大明的胥吏也是一位位员外老爷,家里也有仆僮婢女。

    当朱舜和赵斗米谈论赔偿制度的时候,附近的熟工们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竖着耳朵认真听了起来。

    当熟工们亲耳从朱舜嘴里肯定了赔偿制度,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乐呵呵的继续做活了,干劲十足,怎么都不觉得劳累。

    朱舜和赵斗米谈论完赔偿制度,福王世子定制的千斤红夷大炮平放在了一个水泥台上,学徒们拿着铁锤不停的敲打泥模,直到把所有的黏土泥模敲碎了。

    炮膛里面的黏土同样是清理干净,一个粗糙的铸铁炮管就制造完成了。

    学徒们赶紧清扫泥土把废弃的泥土运到专门堆放废土的地方,由专门的工人统一拉走废弃泥土,当做修筑工业之城的地基。

    朱舜走了过去,打量眼前的这根粗大炮管,炮沿和炮身表面有很多的毛边砂眼,看起来十分的粗糙。

    两名学徒负责清理泥土,剩下的两名学徒拿出了打磨工具对炮身进行打磨,直到打磨成黑亮光泽的炮身。

    大明的铸炮匠人一般对于泥模的制造没有任何的规范,只是凭借个人习惯进行铸造,只要肉眼看不出太大的差距大差不差就行了。

    这也就造成了同样是一种重量的火炮,有的铸炮匠人铸造出来的口径是70mm,到了另外一名铸炮匠人手里可能就是80mm了。

    在肉眼看来70mm和80mm,没有多大的区别。

    这样一来,就不能保证炮弹的气密性了,毕竟不可能耗费那么庞大的人力物力给每门火炮配备专门的炮弹。

    大明军队使用的火炮经常哑火,首先在铸造环节就有很大的问题。

    大明军火公司就不一样了,每一门铸造出来的火炮,都要经过游标卡尺、千分尺这些精密测量工具的测量。

    炮管的壁厚、口径、身管长度等等都要经过精密测量,凡是参数超过误差的,直接定性为残次品回炉重造。

    测量合格以后才进行下一步的炮膛打磨,炮膛打磨的光滑以后,还要进行一次参数测量,不合格的还是回炉重造。

    这也就导致了大明军火公司的火炮淘汰率一直居高不下,不过也让大明军火公司制造出来的每一门火炮都进行了标准化。

    别说是用肉眼观测了,就是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每一门标准化火炮几乎一模一样。

    大明军火公司制造的每一样火器,成为宗藩世子们最炽手可热的火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第三百八十九章 实弹测试

    单单是这份严谨态度就值回炮价了,这一份严谨可是形成了一整套的标准化体系,不仅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发火率,还能让福王世子实现了绝密的炮表。

    大明的匠人们在铸造火炮的过程中看心情也就罢了,还把这些落后于西洋的火炮技术视作秘法,当做家传之密。

    技术的革新在于交流两个字,匠人们别说与旁人交流了,就算自家人也秉承着传男不传女的态度。

    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