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色已经黑了,现在的年月又不太平,大明各地到处都是流寇,东宫护卫带着太子朱慈烺回到东宫歇息了一晚上。
第二天清晨,天空微微泛起一丝鱼肚白。
太子朱慈烺立即叫来了宫女们服侍他穿戴好锦袍玉带,也没用早膳,赶紧出城去了永定河旁边的工业之城。
来到工业之城。
朱舜正坐在工人会馆里面吃早茶,大清早的瞧见太子朱慈烺推开雕纹木门走了进来,不免有些讶然。
太子朱慈烺一路小跑,也不见外,坐在黄花梨八仙桌上捻起一只煎蛋,大快朵颐起来:“先生,我要喝杂粮粥。”
太子朱慈烺吃惯了宫里的各种精致早点,自从几个月前吃过一次朱舜清晨吃的早茶,喜欢上了这种看似简单其实很好吃的早茶。
朱舜哑然失笑,摆了摆手,一名捂嘴轻笑的美貌丫鬟拿起汝窑青花小碗,给太子朱慈烺盛了一碗杂粮粥。
太子朱慈烺接过过来汝窑青花小碗,拿起一只汝窑瓷勺,开始大口的扒拉起来。
杂粮在这个世道只是底层百姓吃的低贱吃食,一般的官僚乡绅都是只吃白米粥,朱舜没想到太子朱慈烺居然会喜欢吃杂粮粥。
这样也好,多吃杂粮对身体有好处,等到太子朱慈烺吃完这一碗,又让美貌丫鬟盛了一碗:“太子这么早过来,想必是有什么急事。”
太子朱慈烺夹了一大筷子糖醋蒜,‘咯嘣’‘咯嘣’就着喝完第二碗杂粮粥,舒坦的靠在黄花梨官帽椅上拍了拍肚子说道:“先生,父皇允许我成立军校了。”
朱舜听到这个消息,没有心情慢悠悠的吃早茶了,三下五除二吃完了碗里的杂粮粥还有手里的扬州小笼包,平静脸容带上了一丝笑意:“当真。”
这个消息换作是谁都不会相信,毕竟成立军校就相当于掌握了军权,太子朱慈烺要是登基做了皇帝倒也无伤大雅,但他只是一位太子。
太子掌握军权在历朝历代都是大忌,不是每个皇帝都想做唐高祖,被掌握军权的儿子给架空。
太子朱慈烺知道先生听说了这个消息会惊讶,笑道:“不过我是副山长,父皇才是山长。”
朱舜没想到太子这么的聪颖,只是偷换了一个说法,就让崇祯同意了军校的建立。
虽说崇祯是山长,但他只是名义上的山长,真正的山长还是亲自招募并且操练将官们的太子朱慈烺。
得知这个好消息,朱舜也没心思继续吃早茶了,拿起一根炸秦桧站了起来:“走,咱们去西山。”
朱舜带着太子朱慈烺和一大帮东宫护卫坐上停靠在工业之城码头的货船,前往了河对岸。
河对岸的码头有一条通往京师大学堂的水泥路,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等人先去了这座学堂,坐上一辆马车,东宫护卫们骑上辽东大马。
只用了一炷香时间就来到了西山,矗立着青色山峰的西山附近,一片树林的前方,也有一座混凝土修筑的庄子。
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座学堂。
早在去年成了左春坊大学士,朱舜就让基建署修筑了这座混凝土军校,坐南朝北,面临永定河,清幽宁静。
朱舜带着太子朱慈烺走进这处军校,走进大门便看见了一座喷泉,喷泉中间有两尊铜像。
左边是民间武圣关羽,右边是朝堂武圣孙武。
中间还预留了一尊铜像的位置,朱舜指着那个位置说道:“稍后太子去询问皇上,是否要在这里放置一尊皇上的铜像,以供将官们的瞻仰。”
放置崇祯的铜像有两层深意,一是让崇祯彻底放心这处军校的军心,将官们每天都要对他的铜像行礼了,当然是崇祯的天子门生了。
二来,这处军校就不是京师大学堂那般的私办学堂了,即便是没有朝廷的公文诏书,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也不会低了。
太子朱慈烺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郑重道:“学生明白。”
喷泉的后方是一排青砖水泥建筑,没有官僚乡绅家里那么多的纹饰,只是简简单单的二层楼阁。
这里是军校的公廨,一共设立政事、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是朱舜仿照近代培养了很多元帅大将的那座广州军校,设立的基本机构。
反正有正确合理的范本,就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的改善了。
再往后就是学员的学堂和住所,以及食舍、展览室等学员所用的建筑。
朱舜带着太子朱慈烺走进了悬挂副山长牌子的独栋小楼,里面摆放的东西很简单。
一排书架,一张处理公文的雕螭大案,便没了其他任何瓷瓶字画。
不过这里有一面很大的琉璃大窗,朱舜站在窗前打开窗户,视野极其开阔。
能够清晰的看到后方的学堂和校场,观察学员们平时的情况。
太子朱慈烺对于这里简单的摆设很是满意,一股军旅做派扑面而来,给他的感觉就像是进了主帅大帐一般。
跟着朱舜一起站在琉璃大窗前,看到远处平坦校场和一间间学堂,更为满意了。
想到自己将要亲自培养一名名效忠大明的将官,心情就难以遏制的激动起来,迫不及待的问道:“先生,咱们何时开始招募生员。”
朱舜知道太子朱慈烺很心急,他也对于军校的招生充满了期待:“招募学员的事情先不着急,咱们要先把讲师的问题给解决了。”
“另外今天还要把军校的牌匾挂上去。”
朱舜带着太子朱慈烺走回了大门口,命人搬来了一块牌匾,不是官僚乡绅们使用的烫金牌匾,而是一面白底黑色牌匾。
几名东宫护卫搬来了梯子,很快就把牌匾挂在了大门的正中间。
上书。
大明陆军讲武堂。
灯笔
………………………………
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传员
朱舜看着那块牌匾,心道可惜还没研究出照相技术,要不然一定要留一张黑白相片,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两人站在这里看了很久,直到看的眼睛都有些酸了,这才从大门口走回了副山长公舍。
开始商量教练员问题,教练员倒是好解决,朱舜已经和军方威望最高的孙承宗通过气了,希望由他亲自教导一批忠肝义胆的将官。
一直闲赋在家的孙承宗,终于找到一个继续为大明出力的机会了,当天便去紫禁城辞去了所有的官职,安心在家研读朱舜送给他的那些陆军条例和陆军军官教材。
成立这座陆军讲武堂教导陆军学员们的知识,倒是次要的,主要还是要对他们进行洗脑,培养成一群狂热到为了大明可以牺牲一切的‘关羽’。
朱舜考虑了很长时间,关于主抓思想的宣传员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吕员外的儿子吕大器。
吕大器虽然现在只是六部的一名小小主事,但他凭借自身的才干,成为了南明的内阁宰辅兼任兵部尚书。
朱舜选他当陆军讲武堂宣传处主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吕大器就是明朝的陆放翁,到死还在高呼‘雪耻除凶,刻不容缓’。
另外一个人就是从兴安伯新宁伯怀远侯三人里挑选一位,勋贵们在这座军校插上一手,更能保证陆军讲武堂的地位了。
这两个人选不管是谁,都是工业革命的忠实拥趸,尤其是吕员外的长子吕大器在见识了杂交水稻以后,多次找到朱舜,希望能去地方上担任知县。
这么一位宰辅层次的大才,朱舜怎么会同意他去当个小小的知县,已经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发挥才干,一直没有同意。
直到陆军讲武堂的成立,朱舜对于憋屈在朝堂上的吕大器有了安排,只不过举荐是一码事,能不能正式担任又是另一码事。
相比较举荐吕大器,朱舜更倾向于让勋贵与陆军讲武堂能有利益上的纠葛,至于原因,没有提前告诉太子朱慈烺,希望他自己可以看穿里面的关节,算是对太子把握时局的培养。
站在琉璃大窗前的太子朱慈烺,挥了挥手,示意跟进来的几名东宫护卫退出去。
事关储君的安危,领头的那名锦衣千户犹豫了片刻,咬了咬牙带人退了出去,手掌按着绣春刀,神色高度警惕的注意里面的情况准备随时冲进去。
颇有牙帐之风的房间内。
只剩下了师徒二人。
太子朱慈烺脸上带上了一丝忧色,忧心忡忡的说道:“先生,大明陆军讲武堂的建立恐怕会触及勋贵和军头的利益,咱们这一次得罪了大明所有手握兵权的武官。”
“学生怕。。。。。。。。”
这个担忧没有说完,朱舜也清楚太子想要说什么,权利的斗争向来都是毫无人性可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大明三大公案之一的红丸案,还有天启皇帝落水,都是因为权利的斗争所引起的公案。
党人们为了权利都敢杀大明皇帝,何况一个太子,这一次得罪的人还是手握兵权的勋贵和军头,他们可不像文官那般凡事喜欢讲究一个规矩。
就算是想要暗害太子也会在规矩以内,勋贵和军头们可就直截了当多了,完全可以用士兵哗变的名义要挟崇祯废除太子。
但是大明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不下一剂猛药,治标的效果都达不到更不要说是药到病除了。
朱舜没有说话,只是站在窗子前平静的看着远处,那里有一排排用来操练鸟铳的箭靶。
秋风吹进房间内。
一片火红色枫叶落在了地面光斑上。
朱舜弯腰捡起了这片火红色枫叶,视线从靶场挪开,落在了副山长公舍旁边的一棵粗壮枫树上。
满眼火红,树冠如烈火在燃烧。
许久后。
朱舜开口说话了,平静道:“太子的担心确实很有道理,也是陆军讲武堂面临的最大一个困难。”
“勋贵和军头的利益。”
“如果说东林党把持着文官体系,勋贵和军头则是把持着武官体系,老百姓如果不是曹文诏那般的超世之杰很难有出头之日。”
朱舜说到这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太子朱慈烺站了这么长时间有些累了,斜倚着琉璃大窗也是叹了一口气,知道这里面的深浅。
已经说了是超世之杰,二十年以内能出现几个?不会超过十个的,一年一个都数不上。
就算是有一百个,对于六七千万老百姓来说还是太过稀少了,这还只是纳税丁户,算上那些逃户、附户、流户大明的人口已经突破一万万了。
一百人在数目这么庞大的老百姓里,沧海一粟都算不上,超世之杰四字根本不是大多数老百姓的出路。
大明的上层阶级早已固化,东林党控制科举制度由自己的门生、连宗、亲戚担任文官,勋贵和军头甚至都不用控制武举,直接便能在卫所等武官体系内担任高官,吃空饷,贪军械。
只要成立陆军讲武堂这件事传出去,勋贵和军头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太子朱慈烺想要亲自培养一批武官,争夺他们手里的利益。
这才是太子朱慈烺最为忧心的地方,心里不禁有些迟疑了:“先生,孤告诉勋贵和军头们不会争夺利益可以解决这件事吗?”
朱舜听到这句话很想笑,却又笑不出来,平静道:“太子还是把党争看的过于理想化了,就好比两个商人在竞争,其中一个商人说等我强大了不会吃掉你,难道对方就会相信他?”
“就算是真的不会吃掉,对方也不会相信他,人心叵测,谁知道下一息的想法是什么。”
朱舜停止了说话,看向了有些迟疑的太子朱慈烺:“还记得本侯曾经给你说了什么吗。”
太子朱慈烺对于那句话相当的熟稔,先生要求他每天清晨都要默默背诵一遍:“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
()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太子改造计划
随着太子朱慈烺背诵的这番话越来越多,面对大明所有统帅带来的迟疑慢慢消失了,知道背了最后一句话,脸上再次变成了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太子朱慈烺几乎是呐喊着说出最后这句话,说完以后,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过于用力了气喘吁吁的喘着粗气。
门外的锦衣千户依稀听见了太子殿下的呐喊,还以为太子殿下出了什么意外,立刻拔出了绣春刀,身后的几名锦衣卫也是赶紧拔出了绣春刀。
锦衣千户心惊肉跳的踹开木门准备冲进去,可惜他和手下的锦衣卫们全部一杆六合大枪挡住了。
锦衣千户早在第一次见到铁塔汉子就知道他不是一个善茬,以他凭借真功夫成为了锦衣千户的本事,都不敢说可以和铁塔汉子打个不分伯仲。
好在这里是比较狭窄的楼阁内,六合大枪反倒是不如绣春刀好用,锦衣千户却更加不敢乱动了。
铁塔汉子旁边几名身穿青布对襟轿夫打扮的汉子,取下了肩膀上的鸟铳,用这种不用火绳就能击发的新式鸟铳对准了锦衣卫。
好在锦衣千户踹开门以后,瞧见太子安然无恙的站在比普通木窗大上很多的琉璃大窗旁边,并没有出现任何的意外。
锦衣千户暗自松了一口气,嘀咕了一句太子殿下应该是被先生打板子了,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又把木门给小心关上了。
木门关上以后,朱舜继续说道:“所谓的改革,其实就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一个利益集团的过程。”
“纺织体系的工业化会让大明从一个农业国慢慢转变成工业国,却也会对传统手工业造成极大的冲击。”
“陆军讲武堂的出现也是这样,这种教授新式战法的新式学堂,确实会给大明培养一批狂热并且有能力的军事人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会触及一个阶级的利益。”
“不过这也是本侯所想要看到的。”
朱舜突然把手里的火红色枫叶交给了太子朱慈烺,神采飞扬的说道:“不以秋风扫落叶的方式,清空这些沉疴,怎么再造一个日不落大明!”
“日不落大明!”太子朱慈烺重复了一遍恩师所说的话,脸蛋潮红的挥舞了一下拳头,脸上的表情和他的先生朱舜如出一辙:“再造一个日不落大明!”
太子朱慈烺现在的年纪正是洗脑。。。咳。。。正是灌输一些思想的好时候,朱舜在这位储君脑海里种下了一些思想,有给了他三本真正的经典。
小伟人计划彻底成功了。
多年以后,太子朱慈烺还把这三本经典当成了大明皇室的不传之秘,想要成为太子,先把着三本经典倒着默写出来再说。
朱舜决定下一剂猛药了,却也不能把猛药下的过猛了,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一些掌握兵权的勋贵和军头,那些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凶悍之辈。
所以关于生员问题,朱舜早就有了谋划,招收的生员二成是老百姓家里的少年,八成就是勋贵和军头家里的少年。
勋贵军头和东林党不同,东林党身后所站着的官僚乡绅一定会被实业家所取代,勋贵军头可以通过一些绵里藏针的手段慢慢去同化。
这个招收的生员就是对勋贵军头同化的一部分,等到有实力和勋贵军头面对面说话了,陆军讲武堂就可以用考试的方式进行招纳生员了。
到那时,新式学堂对于老百姓的扫盲也有了一定的成效,老百姓家的孩子也可以大批量进入陆军讲武堂了。
现在进行考试反而对老百姓不公平,毕竟识文断字的老百姓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勋贵军头家的少爷再怎么不学无术,最起码还是识字的。
朱舜交代了一些细节,就把这件事交给太子朱慈烺全权处理了,第一次担当这么大重任的他,不免有些亢奋:“先生放心,一定办好这件事。”
朱舜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这里,准备回去写一封书信给大舅哥曹文诏,安排五弟朱铁和侄儿曹变蛟一起进入陆军讲武堂。
陆军讲武堂可是大明未来的将官摇篮,以后大明各地的参将总兵见了五弟朱铁和侄儿曹变蛟,官帽子比两人高也得说上一句。
二期学员某督师、三期学员某总兵、四期学员某兵部尚书,见过一期师兄。
朱舜只是想想,心里就有些莫名的激荡,也算是为五弟和侄儿铺平了官场的道路。
至于朱舜自己绝对不会和陆军讲武堂有半点明面上的瓜葛,毕竟陆军讲武堂这处学堂太过敏感了,倘若是有半点的瓜葛,对整个工业派都是不利的。
朱舜把书信交给姚老三让这名断了一条腿的塘骑,再去一趟辽东,书信还没送到辽东,成立陆军讲武堂这件事果然在京城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勋贵主心骨之一的英国公,当晚就召集了北直隶所有的勋贵,并且给南直隶的勋贵们送去了一封书信。
勋贵们平时聚拢在一起商议某些事情,还会遮遮掩掩,这一次毫不避讳甚至都有些大张旗鼓的前往了英国公府邸。
表明了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逼宫的行为。
这要是在平时,崇祯早就紧张的宣孙承宗和温体仁进宫了,商议怎么平息勋贵们的怒火。
()
………………………………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国杀
此时的崇祯没有那个闲心理睬勋贵们,神色凝重的盯着面前的御案。
盯了很长时间,猛的把手按在了御案上。
“南蛮入侵!”
“杀!”
“无懈可击!”
“杀!”
内阁首辅温体仁、大明帝师孙承宗、东厂督公王承恩从手里取出一张卡牌,放在了金丝楠御案上,躲过了这一轮的掉血。
马士英站在旁边观战,暗道一声可惜了,皇上要是出一张万箭齐发,王承恩就没命了。
王承恩手里只有一张杀,没有闪,剩下一滴血的他肯定就没命了。
王承恩不留痕迹的瞧了一眼崇祯的主公牌,只剩下一滴血了,忠臣牌马士英已经死了,算上他自己还剩下两个反贼牌和一个内奸牌。
王承恩就是一个反贼牌,看似是在救活自己,暗中却拍了一个马屁:“五谷丰登。”
崇祯忍不住笑了:“承恩此举未免有些不明智,沙场上还剩下两个反贼和一个内奸,朕作为主公可谓是一对三,还只剩下一滴血了。”
“承恩虽然也只剩下一滴血了,却无需来一招群奶牌,如此一来朕多加了一滴血完全可以躲过温首辅和孙帝师的进攻。”
内阁首辅温体仁听到崇祯在那头头是道的分析,心里好笑,王承恩明显是在拍马屁,到底是谁拎不清当前的局势?
温体仁可不是那般拍马屁的人,作为铁骨铮铮的直臣,同样是拿出了一张卡牌。
崇祯略带一丝紧张的盯着那张卡牌,他手里已经没有闪了,只要出一张杀就能让他掉一滴血。
卡牌落在金丝楠御案上:“南蛮入侵。”
“哈哈,杀!”崇祯大笑一声,抢先把手里的杀落在了金丝楠御案上。
马士英奇怪的瞧了一眼温体仁,这位内阁首辅每一次在关键时刻的出牌也太过巧合了,皇上剩一张闪他出一张万箭齐发,皇上剩一张杀他出南蛮入侵。
皇上的运气就这么好?
手里握着一张内奸牌的孙承宗,脑门上青筋暴起,差点没忍住找来一口雁翎刀拍在另外两人的脑袋上。
一个送血,一个送牌,到底谁才是内奸!
朱舜献给崇祯的这套卡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首先排除了麻将和斗地主,这两样是赌具献给皇上不亚于是在找死。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绝对不能沾染赌具,先不说这样会在皇帝心里留下佞臣的印象。
献给皇帝赌具这件事传出去,朱舜绝对会被天下人给骂死,估摸着最疼他的老爹都会拿出鞭子抽他几鞭子。
不知多少士子会悲呼一声‘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三国杀就不一样了,这是一种策略类的卡牌游戏,可以锻炼崇祯在朝堂上的纵横捭阖能力。
最主要的是《三国通俗演义》在大明的受众很广,就算没读过书的庄稼汉也能说出几个人物来,算是乘了一波东风。
朱舜献上这种策略类卡牌游戏三国杀,看似有些逢迎皇帝的佞臣做派,其实这副卡牌用的好了能够拯救大明几位柱石。
崇祯和某个蒋光头一样,喜欢远程操纵前线将士的作战,害死了不少名将。
有了这套三国杀完全可以满足崇祯在沙场上大杀四方的将军瘾,只要崇祯想要远程操纵前线大军了,朱舜便可以通过这套三国杀让崇祯改变想法。
朱舜没想到的是,还没起到改变崇祯远程操纵前线大军的作用,倒是先避免了一场勋贵们的针锋相对。
英国公的府邸在琉璃厂附近。
琉璃厂作为京城的灯市,黄昏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别的街道胡同慢慢陷入了寂静,琉璃厂附近才开始热闹喧嚣起来。
西洋自鸣钟上的时间只是酉时末,刚吃过晚饭没多久,聚集在英国公苑林里的勋贵们却是哈欠连天。
英国公知道这些公侯伯爷怎么会这么的疲倦不堪,放在过去,应该是白日宣淫了。
如今嘛,估摸着应该是昨晚又熬夜玩三国杀了,很有可能还通宵了。
英国公这么清楚,因为他昨晚就是这样。
立秋以后,天气渐渐转凉了。
英国公把这些相聚的地点从过去的兰圃,换成了假山水潭旁的水榭二楼,视野开阔,可以鸟瞰小半个苑林。
只是勋贵们一个个困的东倒西歪,正在和自己的眼皮做斗争,努力睁着眼皮,甚至还有几位勋贵坐在紫檀官帽椅上打起了呼噜,显然是睡着了。
英国公喝了一口浓茶,尽量让自己保持清醒,暗道一声早知道昨晚就不厮杀一整夜了,不过吕蒙还真是好用,别人在那杀的昏天黑地,自己闷不吭声发大财。
等到手里积攒了十来张杀,配合一张诸葛连弩,一波带走所有人。
那叫一个痛快,那叫一个酣畅淋漓,那叫。。。咳。。。
突然想到还有正事的英国公,赶紧把三国杀从脑子里甩出去,轻咳一声说道:“诸位,太子建立什么陆军讲武堂的事情,想必各位都已经知晓了。”
“太子的用意是为何,想必各位都是心知肚明的,太子这是要与民争利!”
英国公说到与民争利突然拍了一下紫檀茶几,差点把官窑斗彩茶碗给震落在地上,故意表现出一副大怒的表情,看了过去。
当他看到勋贵们的样子,真的是大怒了,换作平时只要他突然拍一下紫檀茶几,这个时候就会有不少的勋贵站起来以破口大骂的方式表示支持。
现在别说愤怒的破口大骂了,能够出声的都不多,全都是半睡半醒的半躺在紫檀官帽椅上。
倒是也有声音,只不过都是一些轻微的鼾声,居然有勋贵在这么重要的时刻睡着了。
这可是关乎勋贵们的未来,关乎勋贵们的权利,就这么睡着了?
英国公很快也不关心这个问题了,为了把玩三国杀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睡觉的他,同样是抵御不住倦意,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勋贵们聚集在一起,本来是为了商议关乎勋贵未来的大事,没想到却成了比拼谁的呼噜更大声的酣睡赛。
………………………………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个勋贵一台戏
隔天,勋贵们陡然从各自府邸内的床榻上惊醒,以为自己还在英国公府邸内的苑林,其实早在半夜的时候就被各自的亲随们给小心抬了回来。
勋贵们的第一反应还不是要去英国公府邸内谢罪,居然又是让亲随拿来一套三国杀,叫上几个人继续玩了几把这才恋恋不舍的赶往了英国公府邸。
还没走出内院的垂花门,身穿便服的东宫锦衣卫,手里拿着一封荔枝红副启交给了勋贵们。
内容大体一致,太子希望勋贵们能够安排一二名至亲进入陆军讲武堂,儿子、侄儿、外甥都行,唯一一点要求不能出了五服。
勋贵们收到这封副启的反应和朱舜预料的一样,太子争兵权,难道是要谋反吗?
勋贵们哪里还有想着三国杀的心思,心头一凛,赶紧坐上轿子前往了英国公的府邸。
英国公府邸内,水榭二楼。
京城大部分勋贵聚在这里,没有半点心思欣赏苑林的秋日风景,全都是脸色焦虑不安的等着英国公的到来。
陆陆续续走进来的勋贵们,也是满脸的焦虑不安,在水榭二楼不停的踱步。
半柱香过后。
英国公终于走上了水榭二楼,看到勋贵们全是一副焦虑不安的神色,叹了一口气说道:“想必各位都已经收到太子的副启了。”
“这种事参与不得,太祖朝那些枉死的勋贵们就是前车之鉴。”
勋贵们重重点头,江夏侯周德兴作为太祖皇帝小时候的玩伴,从太祖皇帝起义的开始就跟在左右,可以说是太祖皇帝的樊哙。
结果还是受到了谋反的牵连,随便找了一个罪名,满门抄斩了。
从小和太祖皇帝一起长大的江夏侯周德兴,都因为谋反一事给宰了,何况他们这些世袭了很多辈早就和皇室没有了多少情分的勋贵。
勋贵们都在紧皱着眉头思虑这件事,水榭二楼的围栏处,还有闲情雅致欣赏苑林秋日风光的怀远侯,‘啪’的一声,打开了手里的宫式泥金山水扇。
正面是米芾的山水,背面是苏体的书法。
天气已经转凉了,怀远侯不怕冷的扇着宫式泥金山水扇走进了楼阁,说出了不同的见解:“话虽如此,但是太子毕竟是储君,未来一定会荣登大宝。”
“咱们现在折了太子的面子,将来等太子荣登大宝了,你我等人同样是没有好果子吃。”
勋贵们瞧见怀远侯大冷个天扇着折扇,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你一个比辽东武将还要五大三粗的壮汉,拿着折扇装什么文人雅士,换成一口长柄大刀还差不多。
就算是换成一对铜瓜锤,旁人也会觉的怀远侯威猛,没有其他想法,毕竟怀远侯虎背熊腰的程度就应该配上一对威猛的兵刃。
偏偏,这位虎背熊腰的怀远侯,喜好用那只大手拿着一支小巧的折扇。
还自诩风流的不停打开,合闭。
勋贵们觉得扎眼归扎眼,怀远侯说的这句话却很是在理,太子朱慈烺的这封书信可谓是让他们陷入了两难,更为严重一点说里外不是人。
让家里的至亲进入陆军讲武堂,得罪了现在的皇上,不让家里的至亲进入陆军讲武堂,得罪了未来的皇上,陷入了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