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李承训-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达成听到自己可以独领一军北上攻打帝洲,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意味着雷达成的能力得到了林士弘的认可,在这一瞬间彻底的成了林士弘的心腹。想到一旦林士弘坐拥天下,自己加官进爵以及未来的美好生活,雷达成激动的难以自己。
然而林士弘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雷达成之后并没有多言,反而转头看向了剩下的二十万陆军道:“剩下二十万虎贲健儿跟随朕东进庐陵,收复国土斩杀李承训,报仇雪恨!”
“报仇雪恨!”
“报仇雪恨!”
“报仇雪恨!”
林士弘看了一眼士气可用的军队一眼,转头对着王戎道:“王卿,太子年幼,朝中事务朕就拜托你了!”
“陛下尽管放心前去,臣定当协助太子处理好国事!”
“出发!”
一时间,礼乐齐鸣,三军同发。在林士弘的带领下三十万大军,离开了豫章,王戎看着离去的林士弘,脸色变得凝重。想到林士弘的重托,心中更是不敢有丝毫的轻怠。
当然了王戎脸色之中的忧郁,并没有让任何人看见。通过刚才的对话,王戎知道林士弘对他起了戒心。要不然也不会在托付国事的时候提起才三岁的太子,王戎抬起头目光穿过虚空看了一眼皇宫,神色黯然的摇了摇头。
有些人可以同苦难,不可以同富贵。越王勾践就是其中最厉害的一个代表,忍辱负重之时重用太师文种,功成复国,贵为一朝天子之时斩杀文种。这便是其中的典范。王戎想着先贤典范,内心深处不由的闪过一抹退意。
楚帝林士弘显然也是如越王勾践一般的忘恩负义的人,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这都是前辈们所留下的榜样,王戎想到这里他心动了。如果不这样,他觉得待到他日,林士弘肯定会斩杀自己作为礼物交好别的国家。
看着这大好山河,想到自己陪伴着林士弘从无到有,从一点一滴之上打拼了一个偌大的江山。心中不免的有些悲愤。自己这样拼命,何苦来哉!
一切不过是为了林士弘,就算这个天下尽得,那也是林士弘的,还他王戎屁事。想通这一切的王戎脸上忧色一闪而逝,他觉得林士弘不是一个明主自己需要认真的观察了。
良臣择明主而侍!
与此同时,远在庐陵的李承训便是知道了声势浩大的御驾亲征活动。不论是李子通还是林士弘,甚至于是帝洲的政务院与参谋本部的决定,李承训都一一的清楚了。
特别是李承训接到消息称,刘仁轨兵分两路一路沿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北上清远,一路从余杭入海沿海路北上海陵之时。李承训被严重的震惊了,不过震惊过后则是浓浓的担忧了。
李承训可不是无知的古人,他可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明白这大海的危险程度。随着有了指南针的问世,但是在李承训的计划里,海军入海的时间一直都会延迟到蒸汽机问世以后。
等到蒸汽机问世,李承训就可以执行自己的海权计划,贩卖人口,劫掠资源了。但是此刻李承训可一点打算都没有,虽然五牙巨舰经过自己的改进,更加的适合军队作战和海中航行,但是隋朝的五牙巨舰可不是永乐年间的那巨无霸。
李承训也不是朱棣!
凭借此刻的五牙巨舰进行跨海出击,危险系数直接狂飙八百点。李承训这一刻头疼了,他承认刘仁轨的军事计划的完美,但是一想到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李承训只得无奈的摇头了。
跨海出兵,这可是一个危险的活计,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未完待续。)
………………………………
第164章 募兵三十万
李承训目光里面全是无奈,这段时间,武德三年最后的日子里,幸运女神确实是抛弃了他。李子通起兵三十万,莫离兵八万,林士弘起兵三十万,加上一个还没有表态的杜伏威也是真心的够了。
除去还没有出兵光明正大宣战的杜伏威之外,七十万大军环顾四周。李承训七郡之地,二十万军队如何是其的对手。就算参谋本部启动紧急状态,征兵二十万也是近乎二比一的数量。而且新征的兵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帝洲根本就来不及对于他们的整训。
所以他们名义上已经是国防军了,但是骨子里依然不是。这样组建起来的军队,根本就是一只纸老虎而已,难堪大用。李承训目光里闪烁着狠辣之色,转头对着前往长安求援的徐宗道:“我皇爷爷怎么说?”
迎着李承训冰冷威严的目光徐宗颤抖了一下,下拜道:“回王爷的话,陛下对于此事并未做出回答,小人也无存打听,后来听萧瑀大人说,陛下并未在朝堂上商议此事!所以小人先行一步前来禀告王爷!”
“嗯!”
李承训听完徐宗的话,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件事不怪徐宗办事不利,而是李渊的态度问题。徐宗不过是自己手下的一个小官而已,李渊是不会召见他的。
见不到主宰的面,又如何能够得到肯定的答复呢。李承训目光里面满是无奈。在此时此刻他真的希望长安能够派兵南下,给于自己帮助。哪怕是派遣自己最忌惮的李世民南下他都不在乎。
但是按照李渊此刻的态度。估计派兵南下的机会近乎绝望。
“下去吧,让本王一个人静一静!”李承训对着徐宗摆了摆手,然后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是,属下告退!”
徐宗走了,李承训的内心深处却是乱如一团麻。这几天事情太多了,让李承训心力交瘁。躺在椅子上。李承训梳理这这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他需要找到解决的办法。来保护现在取得的成就。
接二连三的事情发生,虽然让李承训心神恍惚,但是也同时是一个机会。让李承训看清自己麾下缺乏什么的机会,通过这一次的事件,李承训便是明白自己麾下的国社党不欠缺凝聚力,战斗力,以及资金来扩张。
自己此刻缺少的便是强大的军队和用以维持的地盘,党卫军虽然犀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人数太少,更何况党卫军第一军留在枹罕郡用来牵制乞活军。根本就无法南下参加到接下来的战斗中去。
而留在南方的党卫军第二军更是分兵,党卫军虽然精锐但是却被人数限制,根本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国防军虽然也成立了。但是不过是一军之力,根本就无法撼动大势。所以在李子通与林士弘的倾巢而出之后,巢便相见不如了。
李承训终于理清楚了自己当前最欠缺的东西,内心深处划过了一抹坚毅。作为天下霸者就不应该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的不能施展手段来傲视天下。
既然问题的根本已经找了出来,那么如此,便征兵吧!李承训这一刻想通了。自己地处楚地。根本就没有必要顾及长安城内的达官贵族。只要自己麾下的军队比李唐的强大,比李渊的人多,那么最后就是自己的声音大。
在皇家要个屁的亲情!
这一刻的李承训变了,彻底的抛弃了亲情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枭雄。
想通这一点之后,李承训便是决定征兵。目光闪烁了一下,对着房间没内的隐晦之处道:“来人!”
“王爷,请吩咐!”
李承训看了一眼盖世太保的人,目光一动道:“立刻利用特殊渠道传本王军令:由李靖在清远郡附近征兵十万,与北上的国防军第三军,以及李靖麾下的党卫军的两个师,以及沿大运河江南段北上的两万海军,跨海出击的刘仁轨部临时组建灭吴方面军,由李靖担任战前总指挥,负责灭吴的具体事宜!”
“是!”
这一项军令下达可是需要很大的魄力的,李承训的这一道命令就代表这李靖的手中将会掌控二十二万军队。可以说是李承训麾下三分之一的兵权掌握到了一个人的手中,李承训相信李靖不会让他失望。
历史早已经证明了李靖的忠诚与实力,能够在感觉到自己功高盖主之际急流勇退的人是不会在大事上糊涂的。更何况这个时候,天下大势已经逐渐明朗,就算李靖真的能够掌控这支灭吴军团,也没有用武之力。
争天下,并不是光靠战争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在有的时候政治比军事更加的犀利。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作为再世霸王,李承训绝对不会重蹈覆辙。
“传本王军令与徐世绩,令徐世绩就地征兵十万,以及麾下党卫军的两个师,以及帝洲派遣过来国防军第四军总十七万,由徐世绩担任,前敌总指挥,负责一切相应事宜!就地休整一个月之后沿余杭郡为中心,向四周扩张!最后与本王会师,歼灭楚国!”
“是!”
“去吧!”
李承训挥手送走了盖世太保的人,便是沉思了起来。如今天下大势基本明朗,留给自己的机会确实不多了,自己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南方的统一。然后整军经武,壮大势力,图谋皇位。
帝洲空虚,光靠新近成立国防军第六军五万人根本就不足守卫帝洲。帝洲作为李承训的首都绝对不容有失,李承训麾下的文武大臣的家眷以及国社党党部,军统总部,盖世太保总部,以及国防军,党卫军的指挥系统都在帝洲。
所以帝洲绝不容有失,没有了帝洲就算李承训打下再大的疆土也无济于事。正所谓蛇无头不行,人无头不活。帝洲就是李承训的这支势力的头脑,必须要有绝对的力量来防守。有些事情错一次,就够了!
李承训并不想再错一次,于是李承训也决定增加帝洲的防卫力量。目光幽深,转头对着门口道:“李一!”
“卑职在,请王爷吩咐!”
李承训看了一眼恭敬无比的李一,摇了摇头他对于李一的态度问题早已经麻木了,也就不再强调。转头看着李一道:“传本王军令,命杜如晦从七郡之地征兵十万,打散已经建立的国防军第六军,组建近卫军,由陈墨担任军长,负责拱卫帝洲!”
“是,卑职这就去办!”
“等等!”
李承训看着正要打算离去的李一,开口叫住可他。事情还没有完,这件事需要李一亲自前去转达,所以李承训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心情叫住了李一。
看着李一眼神之中的迷茫,李承训笑了笑道:“这件事由你亲自前往帝洲去办,同时带话给百里挑一让其立即加大对于官员的培训,接下来的日子里对于地方官员的需求量将会达到一个高峰。让百里挑一时刻注意军事方面的动静,以最快的速度派遣地方官员接受地方政务!”
“同时令商务部,大肆收购军需物资,以及让杜如晦下令武装部加大军需物资的建造,以供应三十大军的急需!”李承训想了想继续说道:“同时命令帝洲军校,帝洲医科大学,帝洲大学,扩招!储备人才!”
李承训这一次打算一次性将军队扩编到位,让其能够适应接下来的战争而不会出现这样的困境发生。
“是!”
李承训安排完帝洲与另外两地的军事行动和部署之后,便是起身离开了郡守府。既然完成了其余地方的部署,那么现在就轮到了庐陵郡自己了。李承训来到军营找到尉迟敬德与葛施,郎帆之后,便是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王爷的意思是征兵?”
尉迟敬德吃惊的问道,目光闪烁了一下便没有再说什么。他清楚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如今兵力不足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势力的发展和生存问题。必须要严肃解决!
“王爷打算征兵多少?”葛施目光闪烁了一下便对着李承训开口了。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可以领更多兵马的机会。作为一个武将自然希望能够指挥更多的兵马,来驰骋疆场了。李承训对此不以为意,深深的看了一眼葛施后道:“十万!”
看着惊讶的三个人,李承训目光幽深看着他们,良久之后才开口道:“本王决定就地征兵十万,加上帝洲总部派遣而来的国防军第五军,以及此刻就在庐陵的国防军第一军,党卫军装甲第一军,总共二十五万军队,临时组建成灭楚方面军,本王自任总指挥,以尉迟敬德为前敌总指挥,负责灭楚事宜!”
“从即日起,诸位师长,就开始募兵吧!林士弘已经起兵三十万前来,局势刻不容缓!”李承训最后瞅了一眼震惊之中的三个人道。
李承训交代完毕之后就离开了军营,对于这样的小事李承训不想去管。如果自己麾下的军官连征兵这样简单的如同抓壮丁的事情都解决不了,那么还留着他们干什么,不如遣返回家抱孩子去!(未完待续。)
………………………………
第165章 李渊的态度
李承训一人引起天下风云变幻,无数枭雄霸主虎视眈眈。等待着李承训的败亡之后抢占地盘和战果,然而作为始作俑者,李承训却是几条命令下达之后,便安心的待在庐陵郡。
闲暇之余看看尉迟敬德等人新兵训练,有时候盯着军事地图发呆。目光幽深的看着豫章郡的地方,双眸之内闪烁着精光。嘴角掀起一抹嘲讽道:“待本王军队整训之后,便是你灭国之时!”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李承训自认他不是君子,甚至于他自觉得自己玷污了君子这个美好的词汇。在李承训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君子这个词,要不然也就不会在最关键的时候与儒家决裂。
这一切只因为他不信奉儒家,特别是被董仲舒阉割之后的,一味迎合帝王,丧失了儒家真义的伪儒家。李承训信奉的便是小人报仇,从早到晚。所以在力量不如人的时候他不会死顶,他可以低头,可以卑躬屈膝。
但是一旦力量强大之后,必定会在第一时间报复对方。睚眦必报,说的就是李承训这种人。李承训目光炯炯有神,看着蔚蓝色的天空,心里却怎么也静不下来。时间不等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要是李子通与林士弘以及刘元兴得知自己的征兵的计划,必定会加速行军,破坏这一切。
兵者,诡道也!
军事一切都是为了胜利而服务的。只要林士弘等人看透这一切,他们的战略计划必定会改变。等待是一件漫长的事情。比如说,这个时候。
李承训目光穿透时空,盯着地图发呆。突然之间他发现自己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军人重视荣誉,自己虽然经常在强调,但是却一直都没有付诸行动。伸出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半圆之后。嘴角微动道:“等到此战结束。自己麾下军队将达到近乎一百万,占据南方三分之一的地盘!”
到时候南方除了昆明与濮部这两个异族势力之外,就剩下了萧铣的梁国。此战胜利之后,李承训便可以携大胜之资,尽起全国之兵,兵分三路,一路北上攻打杜伏威,一路西行灭梁国,最后一路出兵灭掉濮部与昆明。完成对南方的一统。
同时邀请天下势力,与帝洲阅兵。炫耀强大的党卫军与国防军的力量,震慑天下的同时出兵巴蜀之地。巴蜀之地本来就是一大块粮仓,李承训绝对不容许别人染指。所以他就必须在李渊动手之前。找到合适的理由,占领巴蜀。
一旦占领巴蜀,李承训原本计划里面的由南向而争天下就会有了可能。占领巴蜀,李承训就有了战争的主动权。盾有长江天险,矛有党卫军与国防军这个支利器,占据有利地位,就可以试问九鼎之轻重了。
这也是李承训为什么这一次居然会大规模扩军了。因为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李渊肉疼却说不出反对的话的机会。李承训必须要借助这个机会,完成对军队的扩张。等到这场战争结束,拥兵一百万的李承训就将会成为了庞然大物,让天下势力胆颤。
巴蜀之地决定着这场天下之争的归属,不管是裴矩老人家的告诫还是历史之上的明悟。李承训都清楚巴蜀之地的重要性,但是这一切在这庐陵郡内李承训只能将它压在心底,当做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
一人智短,两人智长!
李承训这个时候特别的需要一个才智之士的分析,来拾漏补缺。就在这个瞬间,李承训非常的思念裴矩老爷子,李承训相信只要裴矩老爷子这位天下第一的战略家在此,肯定轻而易举的点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言两语之间,危机解除。可是此刻自己身边都是肌肉比较发达的猛将兄,根本就不能很好的帮助自己,无法彻底的领悟自己每一步的意义。也是在同时李承训有了调裴矩老爷子南下的心思和想法。
……
相比于李承训的点背,安然坐在龙椅上的李渊也并不容易。这一年大唐可谓是风雨飘摇,多灾多难。先有刘武周进犯,李唐之内兵将连战连败,最后眼看并州就要失守,晋阳龙兴之地陷落。李渊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重新启用秦王李世民,举半国之力北上晋阳。
可是就是这个时间,南方有出了这样大的事情。七十万军队的围攻,李承训危在旦夕。李渊接到求援军报之时,特意拦截了下来,他本来不打算在朝堂上公开这件事,先思考思考对于李承训这位楚霸王的定位之后,在做打算。
但是李渊太小看了林士弘与李子通的魄力,一个尽起全国之兵,一个御驾亲征。于情于理他李渊都不能对于此事坐视不管,思索良久之后都没有结果和解决之法,李渊无奈之下只得将此事拿在朝堂之上来解决。
虽然这样一来就会与初衷背道而驰,但是李渊此时此刻也没有了太好的办法。想要解决这件事而有不动荡大唐根基,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让朝臣,文武百官来决定这件事情的发展,看出不出兵去救援。
承乾殿,一如往常的金碧辉煌。李渊眉头大皱的坐在龙椅之上,神色有些发苦。看着底下恭敬的文武百官沉默了一下道:“各位爱卿,吴国李子通起兵三十万,楚国林士弘起兵三十万御驾亲征,余杭刘元兴起兵八万,近乎七十万大军攻打楚霸王,情势危及,楚霸王的救援军报就在此处,诸位爱卿说说该怎么办?”
李渊肯定是被难住了,无奈极了。刚上朝,该行的套套都没有行,李渊就将这个无奈的让他拿不定主意的问题,抛了出来。看得出来李渊对于他的大臣可谓是信心满满,当然了至于是推麻烦还是什么的就不为人知了。
“启禀陛下,南方局势虽然危及,但是楚霸王用兵之能天下少有,定然可以抵御林士弘与李子通的围攻!”官复原职的长孙顺德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绝佳的机会,开口说了一半之后觉得自己用心太过于明显,免得引起李渊的不满,故而沉默了一下道:“北方刘武周进犯,我大唐根基之地岌岌可危,根本就没有可用之兵南下支持楚霸王!请陛下明察!”
“吸!”
听到长孙顺德的话,场中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觉得长孙顺德这个家伙太狠了,这直接是要致楚霸王李承训与死地啊!虽然他们都清楚,李承训确实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军事奇才,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凭借李承训手下不足十五万的兵马如何与对方七十万来拼。
裴寂与刘文静对视一眼之后默不作声,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并不是适合他们发表意见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样会直接得罪死楚霸王的差事,他们当然是能避开多远就有多远了。听到长孙顺德如此说,李世民一系的人马立即纷纷符合。
对着李渊下拜道:“北方有难,大唐四面皆敌,根本就分不出力来救援楚霸王,还清陛下明察!”
“无耻!”
就在李世民一系人马出声炮轰之时,萧瑀听不下去了。走出队列之后,朝着李渊下拜道:“陛下,楚霸王乃陛下亲孙,战功赫赫,为我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林士弘,李子通集结七十万大军企图灭亡楚霸王!”
萧瑀抬起头来看着李渊,高声道:“为大唐天下计,请陛下出兵救援楚霸王!为李家江山计,请陛下出兵救援楚霸王,为黎明百姓计,请陛下出兵救援楚霸王,为祖孙之情计,请陛下出兵救援楚霸王!”
萧瑀出声,震惊朝堂!
李渊没有想到这别人还没有出声,仅出声的两个人态度就是如此的坚决,两者观念背道而驰根本就没有一丝的缓和。李渊眉头一皱,深深的看了一眼萧瑀与长孙顺德。他知道这场争斗的底下,并不是多么的单纯。
李渊知道长孙顺德是李世民的人,对于长孙顺德出此言并不感到惊讶。但是关于萧瑀李渊确实看不透了,他不清楚萧瑀此举是真心实意的为了大唐,还是说这萧瑀就是楚霸王的人。李渊眼眸里闪过复杂的神色,开口道:“这件事关乎大唐安慰,今日朝堂,诸位可以畅所欲言,朕都不会怪罪!”
到了这个时候李渊依然还是没有下定主意,这番开口虽然显得很是开明。但是归根结底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已,长孙顺德看着萧瑀诡异的笑了笑问道:“在下有几个问题想要问萧大人,不知大人可否解惑?”
“说!”
萧瑀对此只有一个字来应付,他知道两者各为其主,观念不同,双方都是不死不休的敌人。所以萧瑀认为长孙无忌此番开口,必然是为了刁难自己,便对其没有给丝毫的好脸色。
朝堂之上的气氛随着长孙顺德的开口,再一次凝重了起来。长孙顺德的举动让人深思,感觉长孙顺德是有备而来,今日此事只怕是要多磨了!(未完待续。)
………………………………
第166章 萤火岂能与皓月争辉
“萧大人,如今秦王率军北上抗击刘武周,带走了大唐半数以上的兵马。”长孙顺德看着萧瑀语气冰冷的道:“大唐四周强敌环伺,王郑据东都,窦夏占河北,虎视眈眈!”
“我大唐固守之兵不可轻动,动则国本动摇,根基受损!下官请问萧大人,一心欲动摇我大唐根基,是何居心?”长孙顺德一问之后,并不做停止,伸出手指指着萧瑀喝道:“难不成萧大人乃是王郑或者窦夏的间谍不成?潜入我大唐内部,是为颠覆我大唐!”
“竖子可恨,你敢污蔑本官!”萧瑀死糊涂了,伸出手指指着长孙顺德。怒不可遏,并没有一句的变白,只是用怒气冲冲的眼神看着长孙顺德。大有上前决斗的架势。
“呼!”
这一刻所有人望向长孙顺德的目光都变了,政治场最是忌讳这样的光明正大的污蔑。萧瑀深深的吐出一口气,对着李渊下拜道:“陛下,臣之忠心日月可鉴,皇天后土可表!”
转身看着长孙顺德,语气冰冷至极的道:“长孙大人难道不知南方战事吃紧?”萧瑀看着一脸狠辣之色的长孙顺德一笑道:“长孙大人阻拦陛下出兵救援楚霸王,坐视楚霸王身死。是为了报仇吧!”
萧瑀语气虽轻,但是话里的重量不低,让长孙顺德神色猛然变幻。这一刻的长孙顺德害怕了,真的,萧瑀之语太过于诛心了。谋杀亲王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他长孙顺德何德何能,可以荣受这样大的恩遇。
“血口喷人。下官只是担心朝廷安危!”
……
“够了!这里是朝堂,是承乾殿,不是菜市场!”李渊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这两个人根本就是两头牛杠在了一起。根本就不可以争论出解决之法,无奈之下的李渊只得出声打断两个人的马拉松式斗牛。
金口玉言,朝堂一静!
喝止了长孙顺德两人之后。李渊便将目光看向了裴寂与刘文静这两位心腹重臣。目光闪烁了一下开口道:“裴卿,刘卿觉得此事如何?朕到底出不出兵?”
烫手山芋终于来了,裴寂与刘文静对视一眼便是知道两个人这回是逃不过去了。只得走出队列,对着李渊下拜道:“启禀陛下,长孙顺德与萧瑀两位大人所言各有优劣。”裴寂目光一动,看了一眼萧瑀与长孙顺德后继续道:“刘武周之犯,牵制了朝廷的大半军队,其余军队还需要拱卫首都,以及稳定地方!”
“防止东都王世充。河北窦建德的突然宣战!所以长安之兵不宜南下!”就在众人以为裴寂支持长孙顺德的时候,不料裴寂话锋一转道:“林士弘与李子通起兵七十万攻打楚霸王,情势危及,朝廷又无兵可派。臣建议陛下应该下令让楚霸王自行征兵,来应付当前的危机!”
不愧是大唐朝堂的大佬,这一首玩的真心不错。不仅帮助李渊解决了当前的难题,又两边都不得罪。萧瑀深深的看了一眼裴寂,有了一丝的佩服,如此手段,如此头脑怪不得人家裴寂可以官居人上。驰骋朝堂!
自己等人当真是相距很远啊!
李渊眉头一皱随之又松开,对着裴寂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裴寂的主意,因为李渊心里清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而且李渊也知道就算自己不下这道命令,李承训也是会就地征兵的。
既然如此,那么还不如自己开口下旨买一个人情给李承训。李渊想通其中的关节之后,便是对着裴寂道:“裴卿,既然此事由你提出,那朕便让你负责这件事!”李渊深深的看了一眼裴寂:“此事觉不容有失,裴卿可要认真对待了!”
“臣遵旨!”
……
对于李渊的命令,李承训心里可谓是五味俱全。兴奋有之,不甘有之,愤怒有之。李承训虽然早就知道帝王无情,但是却也没有料到会是如此的厉害,而且还是作用在了自己的身上。
李承训拿着长安而来的圣旨,嘴角掀起一抹诡异的笑容道:“皇爷爷,你的心也太大了吧!”李承训对于李渊直接是失望了,帝皇本质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李渊来说相比于天下,李承训是可以被舍弃的。
可以说的是,李承训在这一刻成了李渊手中的弃子。面对自己看重的孙子,说舍弃就舍弃,不愧是枭雄人物,皇霸之资。李承训看着圣旨淡淡的笑了,既然皇爷爷你做了初一,那么就不要怪孙儿我做十五。
李渊的这番举动彻底让李承训松了口气,他相信这样的诀别是很有需要的。一旦在未来兵刃相见,他绝对不会手软。李承训拿起圣旨向灯火靠近,烧掉圣旨,切掉那么微弱的联系。
……
西海郡。
郡守府内,裴矩,蒙辰,慕容顺,呼延莛四个人相对而坐,商讨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慕容王子,你考虑好了没有?”裴矩作为李承训的老师,党卫军第一军军长,率先开口询问道。他需要从慕容顺的话里分析出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情报,多获取一些利益。就能够在谈判中,多一点优势。
慕容顺脑海里闪过一抹兴奋,看着裴矩这位老熟人心里很是淡定。因为他太清楚这位的能耐了,既然这位在,那么对付伏允的计划就不可能出现意外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