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李承训-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前之人一言而决,更何况关于投降的条件降书里阐述的很清楚,本也不需要自己的画蛇添足。

    接过降书李靖便是认真的看了起来,对于这一次薛仁呆的投降李靖其实看的很重。要不然他也不会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了,一方面是在执行李承训的命令,但是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意党卫军出现太大的伤亡,影响战绩。

    这一次是李靖独自指挥大军团做战,李承训几万人全部交给自己一手施为,李靖自然不愿意让李承训失望。战而胜之远远不够,李靖想要的是酣畅淋漓的大胜,来报答李承训的信任。

    方才面对赫瑷表现的如此不积极,甚至于巴不得立即开启战争的嘴脸不过是为了给赫瑷一个自己不愿意接受投降的信号,来掐灭其提出过分要求的阴谋而已。

    良久。

    李靖放下手中降书,嘴角掀起一抹笑容道:“贵国陛下有如此仁心却是百姓之福,至于薛仁呆的性命可以保证。”李靖脸上的笑容消失看着赫瑷的眼睛冷冷的说道:“本指挥在这里也不瞒先生,只要西秦群臣没有太大罪恶着,我军都不会为难他们。”

    “总指挥慈悲”

    ……

    说好了投降的具体事宜,赫瑷便是告辞而去。准备回折城告知薛仁呆,以准备投降李唐之事。闻到消息的百里挑一,蒙辰,尉迟敬德也是联袂而至,看着李靖询问道:“总指挥,薛仁呆打算投降了?”

    看着匆匆忙忙赶来的三人心下一笑,李靖自是明白这三人的心思:“仗是没打的了,明日午时西秦投降。”李靖看着三人一会儿笑道:“本来本指挥也打算找三位有事相商,既然三位已至就一并说了吧”

    “明日接受西秦投降乃是重中之重,绝对不容有半点差错。”李靖虎目一闪:“百里挑一何在?”

    “请总指挥吩咐”

    百里挑一笔直挺立,白色儒衫,气质非凡。李靖看着气势越来越盛,显得越发成熟的百里挑一道:“此次受降仪式由百里主持,尉迟师长,蒙师长两人从旁协助。”深深的看了一眼目露兴奋的三人组合,告诫道:“西秦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不要掉以轻心”

    “是,请总指挥放心,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一日过后,正午时刻。

    在百里挑一的主持下,薛仁呆带领西秦的文武百官,举国投降。李靖安慰了一番西秦群臣之后便是打发其众下去休息,对着尉迟敬德等人道:“蒙师长,马上率领党卫军步兵第三师进驻折城,威慑宵小之辈。”

    “是,总指挥”

    蒙辰也明白这些都是最紧要的事,需要立马去办。听到李靖的吩咐之后便是转身而去无视蒙辰离去,李靖的目光落在百里挑一与张三的脸上顿了一顿道:“百里,马上张榜安民,稳定民心。而后有你协助张三编练降卒。”李靖看着张三两人不放心的叮嘱道:“西秦降卒太多,去尉迟师长处借兵五千,若有风吹草动,立杀无赦”

    “是,总指挥”

    最后李靖看着尉迟敬德,慎重的道:“如今众师长里也唯有尉迟师长你,勇武非凡,本指挥特定这一次有你押解薛仁呆等一干人,南下长安”

    “是,总指挥”

    ……

    三日后。

    李靖的军报便是送到了长安城内,当然了为了掩饰李承训的去向问题李靖这一次是以李承训的名义写的战报。

    此刻。李渊正在早朝,突然一声兴奋的大喝传来:“八百里加急折城大捷”

    听到大捷两个人,文武百官俱是笑容满面。当然了个别人除外。李渊自然是最兴奋的一个,连忙道:“快,呈上来”

    李渊快速展开战报只见:启禀皇爷爷,此战,李轨与薛仁呆结成兄弟之盟,共同对抗我大唐实属罪恶不赦,然而怉罕郡乞活军异军突起,牵制住了李轨大军的南下,使薛军直面我大唐的军事威胁;孙儿麾下将军李靖,率领,尉迟敬德,以及高堪守将方子达,扶风郡守将蒙辰再战浅水原,闭垒以待,抓住有利战机前后夹攻,并乘势追击,使其兵不得聚,从而获胜。

    在浅水原之战中,李靖巧妙地利用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在攻守上的不同优势,在长期的正面坚壁挫锐之后突然加以狂风暴雨般的背后突袭,从而获得会战的胜利,斩首西秦军四万余。而此后又趁破竹之势派遣尉迟敬德将军以骑兵快速突击,追击薛仁呆的残兵,与蒙辰将军,李靖将军合围折城,准备一举攻灭敌人的老巢。

    我军携大胜之势,围而不攻。两日之后,薛仁呆率领群臣举国投降现在,我军驻守折城,对持李轨逆贼,同时孙儿派遣尉迟敬德将军押解西秦薛仁呆等人南下长安,请皇爷爷决断

    孙儿,李承训

    ps:卡文了,还有点小感冒,思绪不太好。
………………………………

第107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霸王率军于浅水源大破西秦,而后挥师折城,围而不攻。薛仁呆举国而降”李渊说出了一道令文武百官震惊的消息,这消息不由得他们不吃惊,因为就算他们知道折城大捷。他们也只是认为不过一场小胜尔,却不料薛仁呆举国投降,李承训这是灭国之功啊

    特别是太子李建成一系,以及秦王李世民一系的人马。大都脸色变得不好,虽然这军报消息对于大唐对于李渊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已经选择站队的人却无吝于穿肠毒药。

    李建成脸色变得漆黑,想到当初的决定心中不由得闪过一抹后悔。眼睛余光扫了一眼李渊坐的龙椅,目光闪烁了一下之后变得坚定了起来。做大事者不拘小节,舍弃与李承训的父子之情换的天下至尊之位却是值得的

    至于李世民脸色甚是不好,变换了几下随之凭借强大的意志力生生控制住了心中的情绪。李世民深知此刻的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无视李渊的程度,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窝着。

    眼神变化莫测,最终闪过一抹不甘。因为随着李承训的胜利,李承训在大唐军队中的地位和势力必将暴涨。从而威胁自己到自己,以前自己在大唐军中的无敌形象已经开始了动摇,而李承训的百战百胜却是开始成为军中的一种信仰。

    是将军都喜欢强兵,是军人都喜欢无敌统帅。而李承训用其从来没有一败的战绩告诉李唐的军人他便是一个无敌统帅,李世民知道李承训已经成长到了与自己平齐甚至于超越自己的存在。不用特殊手段是不行了。

    李渊眉头一皱,看着群臣的表现微微有些不满意。严厉的目光从每一个人的身上划过,沉默了一下道:“如今霸王折城大捷,却是到了封赏的时候了,裴寂按照这份战报拟定一下霸王麾下将军的战功封赏,莫要让人觉得我李唐舍不得爵位与金银”

    看着气氛诡异的朝堂,李渊心下一笑沉声道:“众卿只要记得有功于我大唐,朕是不会吝啬与封赏的”

    “陛下圣明”

    “陛下,江湖传言,隋帝宝藏之时该如何处理?还请陛下示下”刘文静在众人狂拍马屁之后,出声抛出了一个重大的炸弹。

    刘文静出声之后朝堂之上人声鼎沸,李渊闻言眉头一皱,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棘手之极。实在是没有心思听群臣的争吵,一点军报带来的喜悦都被驱散。皱着眉头看着众臣:“隋帝宝藏出于江都之事,不管真假都是一件棘手之事。众卿家可有什么良策?”

    一句话出,朝堂顿时安静了下来。事关前朝都是一种禁忌,能够处于大唐决策中枢的人都是心思剔透的家伙自然明白这种事情,能不牵扯就别牵扯的道理。故此李渊一句话落下直接犹如来了静音模式一般,沉寂了下来没有一个人接口。

    良久。

    “启禀陛下,江湖传言传国玉玺与隋帝宝库得者可得天下如今传国玉玺据于我大唐之手,这九州江山也合该我大唐所得。臣认为不论隋帝宝藏是真是假,我大唐都不应该无动于衷”裴寂眼观无人开口挑头的情况,接受到李渊示意的眼神硬着头皮道。

    “那裴卿有何良策?”李渊对于裴寂的这话可是极其的爱听,不论是谁都不会讨厌这番话。苦于无策只得继续便裴寂询问道。

    “哎陛下你这是将微臣架到火架子上拷,逼着我得罪四位殿下么”裴寂在心里叹气一句,便是转换心态对着李渊行了一礼继续说道:“回禀陛下,微臣当前应该派遣出一位可以代表皇室的代表,南下江都为陛下寻找隋帝宝藏”

    “嘶”

    “好狠的一招啊,这是要将一人踢出局啊”

    ……

    裴寂话出,令的朝堂众臣直咋舌。只因为裴寂此计太狠了,寻找隋帝宝藏肯定不是一月两月的事情。这东西又不是啥明显物,不仅需要运气还需要时间。而且令李世民等人脸色铁青的是,能够代表皇室的非李家子孙不可。

    此去江都,南下楚地。远离权力中枢,就相当于断绝了其对于那张椅子的向往。场中众人没有一个弱智,只看李建成满脸笑容,李世民,李元吉脸色发青就知道了。

    李世民看着一旁笑容满面的李建成一眼,心下愤怒非常。如今李唐皇室有资格有能力南下江都,寻找夺取隋帝宝藏的人选就五个人远而已。其中李秀宁已经嫁作他人妇肯定没有南下的可能,就算李秀宁愿意去,李渊也丢不起那个人。

    抛去李秀宁,就剩下四个人。自己大哥乃是太子,不到最后关键时刻或者意义重大的时候,李渊是绝对不会派遣李唐皇室的半君,太子李建成南下江都去寻找一个莫名其妙的隋帝宝藏的。那么问题来了再去除一个李建成,就剩下了三个人。

    楚霸王李承训远在折城指挥作战,南下的可能极低。剩下的就只有自己和李元吉了,按照自己对李渊的了解,这一次南下却是自己的可能性比较大。李世民脑海里划过这些念头,看着裴寂的目光里充满了愤怒。

    他有理由相信这个局面一定是裴寂设计好的,他不相信裴寂会看不到这一点。李渊深深的看了一眼李世民,虽然他心里有了决定,但是却也要争得群臣的支持,自己也不好乾刚独断。

    开国之初,名声是很重要的

    深深明白这个道理的李渊很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时刻努力的装出一副明君,礼贤下士的胸襟。于是李渊收回自己的目光,看着群臣道:“诚如裴卿所言,乃是解决此事最好的办法,那么众卿可有合格的人选?”

    朝堂无声,李渊也知道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因为选择谁,就代接下来会受到排挤和打击。李渊对于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都有些清楚的认知,这些人都不是什么易与之辈。于是李渊眉头一皱,将目光看到了李建成与李世民等人的身上道:“此事与我大唐重要无比,也是皇室二郎大显身手之时,太子,秦王齐王,你们三人有何建议?”

    这时候李世民三人都是一愣,他们没有想到李渊会越过众人直接询问他们的意见。他们自然没有谁愿意南下江都,毕竟都是对着那把椅子眼热无比,心中有大志的人。

    “回禀父皇,儿臣觉得裴大人所言极是,如此处理对于大唐还是对于皇室都有好处。若是父皇觉得有必要让儿臣南下江都,儿臣作为大唐太子当义不容辞”李建成突然站出来对着李渊躬身道。

    “嗯,太子有心了”李渊听到李建成的回答自是无上满意,但是这话落到其他人耳朵里却是感到好笑。这李建成算准了李渊不会让他南下,而做出了样子而已。

    “无耻”这是李世民与李元吉的心声,迎着李渊的目光,李世民两人只得表态。因为李建成已经出手,他们不出声会引起李渊的不满。李世民与李元吉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走出来对着李渊躬身行礼道:“启禀父皇,儿臣赞成皇兄所言,若是能为大唐出力,儿臣在所不辞”

    就在李渊高兴之余,正要夸赞李世民之际。李世民话锋一转:“南下江都,寻求隋帝宝藏之事重要无比,当选择熟悉情况的人前去,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儿臣建议楚霸王李承训南下江都,寻找隋帝宝藏”

    “元吉你的意思呢?”李渊语气冰冷,脸色之上夹杂的愤怒显而易见。

    “启禀父皇儿臣赞同二皇兄的意见,江都位于楚地,楚霸王南下江都名正言顺。而且楚霸王曾经南下夺取传国玉玺,熟悉此地情况,儿臣相信楚霸王南下江都必定不负父皇重托,寻得隋帝宝藏。”李元吉虽然知道李渊已经愤怒非常,但是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毕竟没有谁愿意南下,远离大唐权力中枢。

    “好,你们很好”李渊大怒,看着群臣冷哼道:“此事容朕想想,退朝”

    ……

    李世民看着情况逆转,自己十之**不用南下江都。心情大好,走出承乾殿顿时觉得天空无限美好。悠哉悠哉的转道会秦王殿。

    然而刚走到朱雀大街上,便看到长孙无忌骑马狂奔而来。看着长孙无忌如此姿态,李世民心下怒气冲冲,眉头一皱喝道:“无忌,朱雀大街上不准纵马”闻言长孙无忌也是一愣,但是此刻心下也顾不得多想。

    “吁”

    一把拉住马僵,下马无视李世民满脸的怒色,一剑焦急的道:“秦王,快回王府,发生大事了,承乾遭到刺杀了”

    “什么?”

    “驾”

    此刻的李世民已经顾不得什么不得在朱雀大街上纵马了,心下只有一个念头乾儿被刺杀了
………………………………

第108章 李世民的愤怒

    “驾”

    李世民心急如焚,满心尽是李承乾的影子。听到长孙无忌的话,一心不顾的朝着秦王府奔去,手中马鞭急甩,连连击打战马,只为缩短距离。

    秦王府。

    一片混乱,侍女,侍卫,神色恐慌。长孙无逅一脸焦急,妙目挂着眼泪,忐忑不安的问道:“孙太医,乾儿怎么样?”

    “王妃,老朽已经尽力,请你节哀吧”被称之为孙太医,神色有点尴尬的说道,然后告退离去了。

    “太医,孙太医求求你,快救救乾儿。”长孙无垢看着孙太医离去的背影,连连喊道。这一刻的长孙无垢一点也没有了主张,不复千古贤后的风范。完全是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神色慌张。

    “乾儿”

    一声大喝声传来,李世民跳下马,连忙朝着李承乾的房间跑去,压制不住内心深处的焦急。

    “无垢,乾儿怎么样?”李世民一把抓起泪眼婆娑的长孙无垢,焦距的目光仿佛在期待着一个肯定的答复。这一刻的李世民内心深处有着一丝希夷,犹如溺水的稻草抓住了最后一抹稻草。

    “世民,乾儿,乾儿……”长孙无垢终究还是将那个死字说不出口,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一眼长孙无垢内心深处恐惧更甚,放开怀中的长孙无垢朝着屋内走去。

    李承乾的卧室内,呈现在李世民眼中的是一张惨白的脸。长于军阵的他清楚这是失血过多的症状。李世民脚步轻动,在一抬一收之间已经将心情收敛,目光闪烁冰冷至极的光芒。伸出右手示指搭在了李承乾的鼻底。

    “嘶”

    李世民缓缓的收回手指,杀机弥漫。他知道李承乾死了,已经无药石可救。没有了呼吸,便是死亡。

    “退出去都退出去”

    李世民的语气平淡的让人害怕,那是一种哀伤。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李世民对其抱有的希望与期盼都无与伦比,眼看着曾经活蹦乱跳的儿子成为一具尸体,这种悲愤是莫名强大的。

    只是李世民也不是想象,这个刺杀的潘多拉魔盒的最初开启者便是他。当然了世人的劣根性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李世民出手刺杀别人就可以,现在轮到自己了却怒不可歇。

    “着,长孙无忌,房玄龄前来本王书房议事”李世民对着门口吩咐一声,走上前去,伸出左手抚摸了一下李承乾冰冷的脸颊,忍住心中痛楚冰冷至极,杀气滔天的道:“乾儿放心,为父一定手刃他为你报仇”

    “殿下,乾儿,呜呜呜呜呜……”长孙无垢虽然不凡,但是终究不过是一女子,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差事却是打击不小。先前李世民这个主心骨不在,故此强壮坚强。此刻李世民的到来就像是最后一根压倒长孙无垢的稻草一般,女强人的模样一去不复返了。

    表现出了女儿家该有的悲痛,李世民转身一把抱住就欲跌倒的长孙无垢,轻轻拍了拍她的背部道:“无垢事已至此,你也不要在太难过了,本王一定会为乾儿报仇的”

    “呜呜呜呜呜……”

    书房内。

    “无忌你有何看法?”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道,因为长孙无忌不光是自己手底下数一数二的玩阴谋的高手,更是李承乾的亲娘舅。对于此事的关注也是极其的重视,不然何以纵马朱雀大街。

    纵马朱雀,乃是八百里加急的特权。剩下的人就连太子也不敢轻易纵马朱雀大街。可见当时李承乾生死不明,长孙无忌内心深处的焦急。故而李世民第一个开口向其询问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长孙无忌目光一闪,低沉的道:“承乾遇刺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殿下诸子间的较量,二便是楚霸王了。”说道这里无视李世民惊讶的目光与房玄龄吃惊的眼神:“其一,殿下目前为秦王而不是天子,故此殿下诸子争端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当时对方曾留下一句话叫二叔,来而不往非礼也”

    长孙无忌目光幽深的看着李世民道:“结合一切线索,矛头直至楚霸王李承训”听到长孙无忌说不关自己诸子的事情,李世民悄然松了一口气。可是听到李承训如此光明正大的挑衅,李世民愤怒非常的吼道:“竖子,可恨”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李世民目光之中隐藏着滔天的杀气,语气冰冷的朝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道。

    “楚霸王,身边有着赫赫有名的草原杀神燕云十八骑的紧紧护卫,我们的人根本就难以接近对方的身边,很别说刺杀了”长孙无忌目光炯炯的看着李世民继而道:“就算接近李承训的身测,我们的人也根本就不是燕云十八骑的对手,更别说此刻楚霸王置身于军中,刺杀的可能性简直近乎于零”

    看着长孙无忌说了一大堆,房玄龄便是知道该自己接着了。这个时候的李世民还是不要招惹为妙,于是房玄龄看了一眼李世民道:“楚霸王此人极其爱护自己的生命,出门在外一直有着燕云十八骑护卫,暗里更是有着无数的守护。如今更是在军中,我方实属束手无策,而且属下怀疑前一次的刺杀,有可能是楚霸王故意给我们的机会”

    “什么?”

    房玄龄将自己的猜测说出,顿时令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吃了一惊,吓了一大跳。眼眸微眯,李世民便是觉得房玄龄说的不错,于是看着房玄龄沉声道:“玄龄你接着说?为何会这般认为?”

    “属下这样怀疑的原因有三,”房玄龄看了一眼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后道:“一,楚霸王一直将自己护卫的极其严密,单单那一日居然只带了一个身手一般的陈墨就出了门,二,带着陈墨出门之后,楚霸王又是再一次的将陈墨打发走,留下了自己孤身一人。三,那便是朱雀大街上有着楚霸王埋伏的人,故此属下认为那日刺杀根本就是楚霸王故意的”

    “你是说,以身为饵,诱秦王出手”长孙无忌不确定的询问道。

    “无忌,玄龄说的对,我那侄儿是故意的”李世民目光之中精芒闪烁,良久之后才道:“本王当真是小觑了,我这个侄儿”

    李世民轻轻的感叹一声,仿佛风轻云淡。但是还有一句没有说,那便是李承训讨好于李渊乃是其权术,公然于李建成决裂是其果决,收拢死士能人异士为己用是其心中志向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其人百战百胜,杀伐果断,乃是一代人杰。

    而且能够摆下一个舞台供各方人物较量,而自己冷眼旁观。视道德底线去无物,视亲情血脉如糟粕,视生命为草芥。这样的人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人杰了,而是一代枭雄,盖世枭雄。

    “无论李承训如何强大或者不凡,本王誓要杀他为乾儿报仇”李世民表达了一下自己的主观意思,然后便是对着长孙无忌二人道:“这件事情由无忌负责,玄衣卫有你调动,本王只要结果”

    “王爷放心,属下必定会为乾儿报仇”这便是李世民的高明之处将这件事以及玄衣卫交给长孙无忌而不是房玄龄,乃是因为相比于房玄龄的君子,长孙无忌更加的不择手段。

    而且长孙无忌乃是李承乾的舅舅,自然而然的会对这件事情更加的上心,做起事来会更加的不择手段和没有底线。这样的疯狂才是李世民想要的,这个道理不仅长孙无忌懂,房玄龄也是清楚。

    听到李世民的选择便是知道李世民在这件事上绝对不会选择妥协,这也就是说秦王与楚霸王两人彻底的对立了起来,永远也没有和解的可能。

    “哎”

    房玄龄在心底叹息一声没有多言,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如何劝也不能改变李世民的决定。更何况不孝有三,无后最大。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乃是最根正苗红的嫡系。杀子之仇不共戴天,李世民与李承训注定不能和平共处。

    李承乾被杀的消息,终究还是压制不住,不胫而走。至少此刻的长安城内大家都知道了李世民的嫡长子被杀的消息,结合前一次李承训被刺杀的消息,更是让大家看清楚了一丝迷雾。

    对于这种大神打架的事情,众人都纷纷选择了做壁上观。但是作为李唐之主的李渊可不这样想,在上书房的他正在批阅奏章便是听到了张淑德的声音。李渊本来就有着发困,心情自是不大好,语气冰冷的道:“朕不是吩咐过,无事不要打扰吗?”

    “陛下,秦王恒山郡王被刺了”一句话让李渊的困意消失殆尽,震惊的喝道:“你说什么?”

    张淑德忐忑不安的走进上书房,对着李渊躬身行礼道:“刚才内卫传来消息,今日下朝时分,秦王长子被刺朱雀大街”

    “情况如何?”

    李渊压制住心中怒气,看着张淑德问道,期待着一个无碍的消息。然而张淑德的话却将李渊的期待打的支离破碎。

    “陛下恒山郡王,被刺没有救过来”
………………………………

第109章 死字旗

    “长安令是干什么吃的?”李渊直接给气的咬牙切齿,在这短短几个月内就在同一条街道上,自己的孙子被刺杀两次。作为大唐帝国的主宰者感觉到脸面无光!

    “刺杀已经发生了两次,下一次是不是要刺杀朕!”上书房内李渊怒火滔天,张淑德忐忑的侍候着,一点也敢轻举妄动。作为李渊身边的近侍他深深清楚李渊的性格多疑,更何况作为近侍多年的他自然清楚他的一切权利来自于皇帝,所以纵使伴君如伴虎他也得乖乖伴着。

    发泄了一番的李渊脸色发青,甚至于有点黑紫。也没有了心情在去批阅奏章,看着底下低眉顺眼的张淑德道:“告诉长安令,这一次要是还找不到凶手,破不了案就全体罢官吧!朕养着他们有什么用!”

    “同时传朕旨意,命令兵部尚书屈突通协同右骁卫大将军柴绍,立即封锁四门,捉拿凶手。”李渊眉头一皱,思索了一下便是下令道。

    “是,陛下!”

    张淑德心下清楚李承乾的死亡刺激了李渊,先前是李承训被刺杀这一次便是李承乾,而且已经玩出人命也等于是越过了李渊的底线。这一次李渊实在玩真的,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这刺杀案。

    长安令府。

    接到张淑德传来的圣旨,狄孝绪只觉得天空如此的黑暗,一点光明也没有了。作为对前一次刺杀案了解最清楚的人,自然深深明白这一次刺杀恒山郡王李承乾不过是对方的报复而已。

    如此牵涉太大的刺杀案,他一介小官如何能够查的了。狄孝绪虽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官,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但是狄孝绪也清楚他绝对不会是那种为了心中正义执念,对于生死不顾的人。于是接到圣旨的狄孝绪迟疑了。

    他知道自己作为长安令,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这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游戏里。狄孝绪送走张淑德之后便是对着侍卫吩咐道:“阿大,去叫少爷来我书房一趟!”

    “是,老爷!”

    “叮,叮,叮……”

    书房内狄孝绪手指敲打着桌面,陷入了纠结而不可自拔。脸色之上全是愁容,这个时候的狄孝绪清楚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好,自己狄家必将身死族灭,在这个世间消失。

    “父亲,你找我?”狄知逊在门口轻轻的敲了敲低声询问道。狄孝绪听到儿子的声音将思绪拉回现实,对着门口道:“进来吧,阿大,守住书房,不准任何人靠近,违者杀无赦!”

    “是!”

    “咯吱!”

    书房门在狄知逊的轻推下打开了,走进书房转身将房门关好。这一刻的狄知逊知道接下来父亲说的话肯定严重无比,不然一直表现的风轻云淡的父亲也不会做出如此命令,甚至于命令之严直接于生死扯上了关系。

    “父亲!”

    看着狄孝绪难看的脸色,狄知逊行了一礼之后低声细语道。听到狄知逊的问候,狄孝绪点了点头,对着狄知逊道:“坐!”

    狄孝绪看着长大了的狄知逊满意一笑,艰难的启齿道:“知逊,明日你便带着家眷离开长安,前往折城吧!”这是狄孝绪想到最好的办法,遇到这种两虎相斗的事情,要么两不相帮,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那便选择优势大的一方想帮。

    相比于李世民与李承训两个人,虽然李承训未必占优。但是李承训与其有点交情,更因为狄孝绪清楚李承训对于自己父子两人的看重。结合主观,客观,种种因素投靠李承训成了狄孝绪唯一的选择。

    “父亲这是为什么?”

    狄知逊有点惊讶,实在不明白以前楚霸王李承训说出来的时候自己的父亲还委婉的拒绝了。实在不清楚为何短短几个月过去,父亲就转变了想法。听到儿子的质疑和疑问,狄孝绪低低叹息一声,将收拢于袖间的圣旨取出来递给狄知逊道:“你自己看吧!”

    “父亲,这?”

    “你猜测的不错,这本是两王相争的游戏,我狄家不过是遭受了无妄之灾。”狄孝绪说到这里深深的看了一眼倾听的狄知逊沉声道:“知逊,为父作为长安令此事却是避出来,但是为了我们狄家的传承,自今日起你收拾一下,明日前去折城投靠霸王吧!”

    狄知逊听到自己父亲的这一番话,心里充满了不知道名为什么的情绪。突然想起了当初李承训离去时说的一句话“相信本王,不久之后我们还会见面的!”此时此刻想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