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李承训-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久,又施计攻克桃林县,直奔南山乘险而东。并派人与旧将张善相联系,让他迅速起兵响应。时唐将史万宝镇守熊州,其行军总管盛彦师识破李密的意图,在熊耳山南设置伏兵,袭击李密。李密等猝不及防,慌忙应战,无奈身处绝境,队伍首尾不能相应,遂被唐军歼灭,李密被斩杀,骁将王伯当也力战而死。

    人生如戏,若镜花水月。李密经历了辉煌也落一个凄惨。李密叛唐被杀的消息不胫而走,流传天下时至怉罕城的李承训也是微微发愣。天下枭雄逝去了一个,即让人感到应该和世事无常。

    李密叛唐虽然在长安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一切却于李承训无关。李承训一天俱是在怉罕城训练与呼延莛等人训练着乞活军,等待着李靖的消息。

    薛仁呆与李轨二人交换盟约,互为兄弟之国。而后两人锸血为盟结为异性兄弟,薛仁呆巩固了后方,解除了后顾之忧之后便是尽起麾下大军,以赫瑷为军师朝着高堪而来,以完成心中的梦想。

    接到斥候的盖世太保的消息,李靖目光微微闪烁,杀机一闪而逝。看着手里的命令自信的目光中闪过一道迟疑,他有信心一战而胜之,彻底的灭了薛仁呆,平定陇西之地。但是李承训却是让他大破薛仁呆之后,放其逃至折城围而不攻。

    虽然这样的做法也算是附和兵法,但是李靖知道以李承训的智慧不会看不清楚这些。兵法讲究化繁为简,能够一战解决的事情绝不绝不复杂化。但这一次李承训却反其道而行之,命令里没有一点解释。

    “呼”

    李靖深深的吐出一口气,平息了一下波动的心情。看着近在咫尺的高堪城,转身离去。虽然没有解释,李靖也理解不了李承训此举所为何事。但是军令如山,特别是党卫军内极其强调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李靖也只有选择服从。

    十月,李靖命令高堪守将方子达率领党卫军步兵第四师入住宜禄,自己亲率党卫军步兵第一师入城驻守高墌,薛仁杲派大将宗罗睺抵御,宗罗睺多次挑战,李靖坚守不出。诸位将领都请战,李靖说:“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我军多次避守不出,宗罗睺必然会产生轻视我们的意思,我们应当紧闭营门耐心等待。他们骄傲我们奋勇,可以一仗打败他们。”

    于是李靖命令全军:“有敢请战的,斩首”双方相持六十多天,在武德二年,十二月。薛仁杲的军队粮食吃完了,将领粱胡郎等人率领各自的队伍前来投降。李靖了解到薛仁杲手下的将领士卒有离异之心,命令行军总管张三在浅水原扎营引诱薛仁杲部下。

    宗罗睺知道后非常高兴,出动全部精锐攻张三,张三守住险要不出战。营地中没有水源,好几天人马没有水喝。宗罗的攻击很猛烈;李靖估计对方已经疲劳,对诸位将领说:“全军出击灭掉宗罗睺”

    快到天亮时,李靖亲率军队在浅水原列阵。宗罗睺合兵攻李靖,李靖初战示弱,装出几乎不能坚持了的样子,引诱宗罗睺。宗罗睺看到李靖的溃败,爆喝道:“唐军快顶不住了,将士们,杀光他们,封候拜相就在今日杀”

    听到宗罗睺的嘶吼,西秦军气势大振。纷纷咆哮道:“杀光唐军,封候拜相当今日”就在此时尉迟敬德带领党卫军骑兵第一师出其不意从浅水原北方出现,宗罗被迫带军迎战。方子达率领党卫军步兵第四师从宜禄而出,堵住其南逃之路。蒙辰出扶风郡,西入浅水源加入了对宗罗睺的歼灭战。至于李靖听到斥候开报,各军俱已经参战轻轻一笑道:“无知小儿传令各军反击,歼灭西秦军”

    “师长有令,歼灭西秦军”

    “师长有令,歼灭西秦军”

    “师长有令,歼灭西秦军”

    随着李靖的反击开始,宗罗睺彻底的绝望了。此时此刻他才明白唐军不是败给了选择后退,而是诱敌深入。

    党卫军骑兵第一师在尉迟敬德的带领下率先冲入敌阵,党卫军内外奋力搏斗,呼声动地,宗罗睺的部队大败,在李靖居中调度下,进入浅水源的宗罗睺部全军覆没。

    “党卫军骑兵第一师师长尉迟敬德,前来向总指挥报道。”尉迟敬德对着李靖行了一个汉军礼道。

    “嗯,尉迟师长辛苦了”

    “党卫军步兵第三师师长蒙辰,参谋长百里挑一,前来向总指挥报道。”蒙辰与百里挑一也是快步走出队列向李靖行礼道。

    “嗯,蒙师长,百里参谋长辛苦了”

    “党卫军步兵第四师师长,兼高堪守将方子达,前来向总指挥报道。”

    “嗯,方师长辛苦了”

    李靖淡然的看着眼前的几人,心里暗道:“王爷麾下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了”李靖目光一一划过几人的脸庞最后停在方子达的脸上道:“方师长”

    “到请总指挥吩咐”

    看着站立笔直的方子达,李靖脸上的笑意收敛,严肃的看着他道:“方师长,由你率领麾下第四师打扫战场,将我军将士带回去,找个好地方埋葬,西秦将士就地掩埋了吧,免得腐烂,多生祸端其后驻守高堪城”

    “是总指挥”

    方子达从李靖的命令里便是明白自己没有参加接下来,对薛仁呆部的剿灭战了。李靖无视方子达幽怨的目光,对着蒙辰与尉迟敬德道:“尉迟敬德”

    “到,请总指挥吩咐”

    “即刻出发,让追杀薛仁呆”李靖想起李承训的吩咐看着尉迟敬德笑道:“王爷有令,将薛仁呆困于折城,围而不攻去吧”

    “是,末将保证完成任务”尉迟敬德下意识的回答道,但是此刻心里迷糊不已,对于李靖的军令,感到不可思议。这类前后矛盾的命令,居然是出自李药师之口,尉迟敬德严重怀疑李靖有没有睡醒。

    抬起头看了一眼李靖,看到那不容置疑的目光尉迟敬德便知道自己没有听错。逐起身率领党卫军骑兵第一师追杀薛仁呆去了

    “总指挥有令,追杀薛仁呆,取薛仁呆首级者,赏千金”尉迟敬德现在当地咆哮道,顿时骑兵第一师纷纷响应:“斩杀薛仁呆,斩杀薛薛仁呆,斩杀薛仁呆……”

    “驾全师跟上”

    听到尉迟敬德的咆哮,以及党卫军骑兵第一师的呐喊。李靖内心深处有着一丝担忧,这个愣头青不会真的没有理解自己的命令,而真的斩杀了薛仁呆吧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笑话就大了。

    违抗军令的后果是很严重的,那怕是李靖也不敢尝试。

    “总指挥,那我们师呢?”看着其余两人都有了任务,走了。而李靖好像忘了自己似的,心里顿时着急了。连忙朝着李靖询问道。

    看着蒙辰猴急的模样,李靖爽朗一笑道:“蒙师长率领麾下军队跟随本指挥作为攻伐折城的主力,即刻出发兵发折城”

    “是”

    蒙辰捞到了仗打顿时欢天喜地的去了,李靖看着蒙辰与百里挑一离开的背影,笑了笑从袖间掏出一份早已写好的战报对着身后的张三道:“联系,盖世太保的人将这份战报,交给王爷”
………………………………

第104章 风起云涌

    李靖大胜西秦军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李渊对此自是满意非常,暗呼没有看错李承训。心情大好之下来到后宫之中欲颠鸾倒fèng一番

    淑芳殿。

    “陛下,今日心情不错嘛?”万贵妃瞧着嘴角挂着笑的李渊开口道。“哈哈,爱妃你是说着了”李渊老大先是一笑之后对于万贵妃的询问给于了肯定,良久,逐:“说起来今日之事与爱妃也有关系。”

    “训儿?”

    万贵妃可是如今李渊后宫的无冕之后,眼力劲儿自是非常人不能比。借着李渊的话便是有了一丝猜测,逐开口试探道。李渊点了点头,对着万贵妃笑道:“训儿于浅水源大破西秦军,如今薛仁呆被困折城。想必不出多久时间就可以斩杀李轨,班师回朝了。”

    这个时候的李渊心里确实振奋不已,李世民的战败让其对于西秦有着一丝的惧意。李渊心里清楚自己的儿子李世民有着如何惊才艳艳的军事指挥才能,如今李世民败就像一颗钉子钉在了李渊的内心,乌云阴霾。

    同时。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太过于卓绝,特别是在李唐军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作为开国之主的李渊深深明白在这乱世军队代表了什么,一旦李世民掌控了全部军队,自己也就失去了仅有的一点制衡力。

    整个大唐,将会以李世民的意志运转。对于这个结局李渊自是不甘,李承训的崛起让李渊看到了希望。于是,李渊给足了李承训帮助,在其全力帮助下李承训也没有让他失望。终于是有了与李世民抗衡的势力与实力

    李渊眉头轻皱,有着一丝不解和疑惑。万贵妃眉头轻挑,对着李渊询问道:“陛下怎么了?难道是训儿有什么危险?”显然李渊微微的迟疑让这位身心俱在李承训身上的女人,惊慌了起来。

    感受到身旁万贵妃的惊慌,李渊轻轻的拍了拍万贵妃的手安慰道:“训儿有着军队傍身,却是没有危险”迟疑了一下:“让朕疑惑和猜不透的是在李轨的后方,怉罕郡突然出现了一支力量”

    “什么力量?对训儿有威胁?”

    看着万贵妃的猜测,和慌乱。李渊有着一丝醋意纵生,万贵妃对于李承训看的很重。李渊眉头一皱,便是理解了万贵妃心里的想法。这是将李承训当做了以后得依靠

    收敛了心中百转千回的念头,对着万贵妃道:“有没有威胁,朕也不敢肯定因为这支力量是打着冉闵的名义做事,麾下的军队称之为乞活军,其首领人称乞活可汗”

    万贵妃也是宦官人家出身,自是对于冉闵的事迹清楚无比。更是对于乞活军了解通透。她看着李渊道:“陛下,如此说来这支力量危险无比”

    “哈哈……”

    “你看看这个”李渊将袖间折叠在一起的奏折递给了万贵妃。万贵妃抬眼看了一眼笑意盎然的李渊诧异的结过一看便是愣了一下,之间奏折上写着: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隋末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扶植傀儡,刘武周,梁师都,李轨,乱我华夏,使我华夏大地战乱纵生。大业十三年年,胡狗突厥,大掠中原,劫财无数,出兵并州,马踏太原,占领上阳,夕则,旦则烹食,千女投河,河水为之断流。凡此种种,罄绣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被胡人肆意屠杀。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不才乞活,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乞活奉天举师,屠胡戮夷。于怉罕郡,征兵五万,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

    乞活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这是杀胡令?”

    万贵妃震惊,这下事大条了。这杀胡令出,突厥人肯定第一个坐不住了。面对万贵妃的震惊李渊只是淡淡一笑,点了点头道:“隋末版的杀胡令”

    站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有着差距。万贵妃只是看到了突厥人会震怒,而作为大唐皇帝的李渊却是从这纸杀胡令里嗅出了乞活对于吐谷浑的志在必得。

    “此人到底是谁?”

    这句话不光是李渊在说,天下间得到这个消息的反王势力都在疑惑。因为这杀胡令一出就代表着与胡人势不两立,等于凭借一己之力挑战整个东,西突厥,吐谷浑等胡人。

    马邑。

    “蓬”

    郡守府内刘武周正在大发雷霆,将手下送上来的杀胡令副本撕的粉碎。目光冰冷如刀,闪烁着恐怖的杀机。对一旁的宋金刚道:“宋王,依你看此事该如何办,对于这个乞活该如何对待?”

    快要气死的刘武周还有着最后的一点清明,知道茫然出兵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于是转头朝着宋金刚要解决之法。宋金刚思索了一下道:“可汗,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这个乞活我方一无所知,更何况此人敢在这个时候攻占怉罕,发下杀胡令必定有着相当大的把握。此事我方还是不要强出头为妙”

    刘武周听到宋金刚的话,明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但是心下气不消道:“此事就这样算了?”看了一眼怒火滔天的刘武周一眼,宋金刚迟疑了一下:“可汗,此事当然不算完杀胡令一出首当其冲的并不是我们”

    宋金刚走到墙上悬挂的地图前指着地图道:“可汗你看,不说突厥,吐谷浑,首当其冲的便是李轨,梁师都。此时我方当坐观天下,相信李轨二人也不会咽下这口气而没有丝毫的作为”

    “到时候三方联合,借助突厥之势覆灭乞活轻而易举”

    朔方。

    大梁皇宫,梁师都也是怒不可解。在书房内大发雷霆之后召集手下心腹商议此事。梁师都看着在座的谋士语气生硬的道:“诸位都是说说,此事该如何解决?朕咽不下这口气”

    气氛压抑,沉默片刻。为首的一老头起身行礼道:“陛下,如今情势不明不宜轻举妄动。当一方面联络突厥始毕可汗,一方面派遣说客游说李轨与刘武周。到时候三方组建联军,借助突厥之力,当可灭掉乞活”

    梁师都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看了一眼剩下的几个人:“如此,就以军师的意思办。出使之人就由军师一手安排把”

    “谢陛下信任,臣当不负皇恩”

    ……

    武威。

    大凉皇宫,李轨大吼大叫,气的说不出话来。只感觉今年自己流年不利,先有李唐之兵在侧。虽然李唐此刻围困的是西秦,但是李轨心下清楚这一次唐军真正的目标是自己。

    而且他也清楚的知道这一次领兵之帅便是大唐的杀神楚霸王,这个屠夫在朝堂上立下军令状要夷灭自己三族。如今在自己的后背之上,先是怉罕被占,其后发下杀胡令点出自己的大名,这不是坑自己吗

    “乞活,乞活我尼玛让你活不了”李轨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恨声道。这个时候突然想起了,前些日子户部尚书与太子李仲琰的那道奏折,心里恐惧大生,猜忌之心越发不可收拾。

    “来人传吏部尚书梁硕前来见朕”李轨目光闪烁了莫名的光彩,对着门外的侍卫喊道。

    “是,陛下”

    “陛下传唤微臣前来所为何事?”梁硕躬身行礼道。看着施施然走进来的梁硕,李轨猜忌越重了:“爱卿,免礼朕传你前来是为了怉罕郡之事以及杀胡令”

    梁硕闻言微微一顿,开口说道:“回禀陛下,至于杀胡令之事,当联合梁师都,刘武周以联军之力迫乞活撤离怉罕郡,到时候这两件事都会迎刃而解放下之事,当是派遣使者联络梁,刘为上策”

    微微一点头,李轨目光一闪对着梁硕试探道:“爱卿,围困折城的唐军当如何解?”梁硕不疑有它对着李轨诚恳的劝道:“陛下如今唐军势大,我军根本就不是对手。更何况这一次领军前来的是被誉为杀神的楚霸王,陛下,为今之计向李唐称臣吧”

    “爱卿,联络之事就有你来办吧今日之事就到此结束,朕需要好好想想”李轨将梁硕挥退,心中杀机几乎已经掩饰不住,经过几番试探李轨相信了太子与户部尚书的一面之词。
………………………………

第105章 谋攻

    折城。

    浅水源一战,西秦军大半被灭。薛仁呆与赫瑷带领着残兵败将,在李靖有意的放水下逃回了折城。河东一地大半已失,西秦国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

    折城皇宫中,西秦国的文武百官俱在。气氛死寂,薛仁呆聚集在一起商讨,下一步的打算。

    “如今李唐大军已在国门之外,旦夕之间便可到达。”薛仁呆目光秃废的扫了一眼群臣道:“诸位爱卿说说该怎么办吧”

    “哼,要我说就不给攻打大唐,现在损兵折将招惹李唐大军叩门,生死尽在一线之间”就在薛仁呆话音刚落的瞬间,武将队伍里一名猛将兄便是站出来质问道。

    “臣也是此意,陛下无视众意,一心一意攻打大唐,如今祸事上门却是问我等该如何处置”这名武将话语间虽然还恪守着君臣名义,但是语气之强硬却是让人胆战心惊。

    这一幕,让赫瑷看的心惊肉跳。虽然早就知道薛仁呆与众武将不合,却是没有想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竟然到了这种快水火不容的地步。赫瑷目光一转便是明白了这些将领们突然态度恶略的原因了,起先薛仁呆手握西秦大部分兵马乃是西秦国内最大的势力。

    凭借手中一枝独秀的力量依然是可以压制诸将,使得他们俯首听命。可是如今浅水源一战,损兵折将。薛仁呆再也无法形成绝对的优势,力压诸将了。

    “臣等附议”有了出头鸟之后,众武将仿佛是商量好的一般,齐齐朝着薛仁呆这个西秦的皇帝发难。

    薛仁呆坐在龙椅上气的发抖,眼睛死死的盯着这群目无君上的逆臣恨不得下令诛杀之,夷灭三族。薛仁呆目眦俱裂高喝道:“放肆”

    心力交瘁之下薛仁呆直接转身离开了朝堂,他清楚西秦完了。就算是他的父亲薛举复生也没有了挽大厦于将倾的可能了。君臣离心,君臣失和,自己再也没有一丝东山再起的机会。

    对于折城外的李承训他自己有所听闻,乃是一个不多的英才。铁血杀伐,战果累累。区区折城自是挡不住李承训前进的步伐,这一刻的薛仁呆有着迷茫,对于未来,对于何去何从的迷茫。

    “陛下,军师求见”门口的侍卫的声音响起,将迷茫中的薛仁呆惊醒。目光一动连忙道:“军师进来吧,门没插”

    “老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赫瑷走进来极其郑重的拜见道。这一次赫瑷不想失礼,因为他知道这也许就是自己最后一次对薛仁呆行君臣之礼了。

    “军师,无须多礼”薛仁呆扶起赫瑷,苦笑道:“军师如今朕还有何资格受你一拜呢”

    赫瑷并没有回答薛仁呆的话,站起身目视着薛仁呆良久才缓缓启齿道:“陛下向李唐投降吧”此语犹如晴天霹雳,让薛仁呆一个惊颤。纵使情况到了如此恶略的地步,薛仁呆心里也没有出现过哪怕是一丝投降的念头。

    “什么?”

    薛仁呆再也控制不了自己内心的情绪,手指指着赫瑷惊问道。脸上的表情尽是不可思议,仿佛听见了世间最大的笑话一般。

    “陛下,投降李唐吧”

    薛仁呆脸上的表情逐渐的收敛,目光犹如刀锋死死的盯着赫瑷。这一刻他明白,也终于确认赫瑷并没有开玩笑。投降李唐,说的是真事。苦涩的笑道:“古时有投降的天子吗?”

    赫瑷闻言目光一闪,想了想说:“从前赵佗以南粤归降汉朝,蜀汉刘禅也出仕晋朝,近代萧琮,其家族至今仍在,转祸为福,自古皆有。”

    看出了薛仁呆的迟疑,赫瑷再一次的道:“陛下有多大把握可以守住折城不失,击退由楚霸王率领的唐军?”薛仁呆目光闪烁了一下沉声说道:“朕虽然自负勇力过人,行军打仗有所心得。但是就算是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朕与楚霸王对阵也只有一成机会而已。”

    薛仁呆的回答不出赫瑷预料,听到了薛仁呆的肯定回答赫瑷劝道:“陛下,既然你已经知道失败在所难免,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赫瑷目光之内精光闪烁:“投降不投降,折城都要破,西秦国会灭。不投降,只会增加杀戮,生灵涂炭。国灭身死尔。投降,至少还能保住性命”

    “保住性命”这才是赫瑷苦苦相劝薛仁呆的主要原因,西秦国灭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没有人能够挽回。内部不合,外部大军压境,已是非人力所能逆转的。

    薛仁呆眼睛之中爆发出一抹精光随之涣散,仿佛浑身上下的精气神都比抽调了似的。薛仁呆看着赫瑷,良久才说道:“军师此事让朕想想,再做决定吧”

    赫瑷知道薛仁呆心动了,但是也知道这个决定不好下,也不愿意过分的逼迫薛仁呆。活路指出来就是了,至于走不走赫瑷也管不到。临走之际还是叹息道:“陛下,臣也知道这个决定有些难下,如今的折城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唐势大,欲投降者,不在少数。”赫瑷最后深深的看了一眼薛仁呆:“此事宜早不宜迟,还望陛下三思”

    折城外。

    尉迟敬德率领党卫军骑兵第一师追击薛仁呆的残兵败将至折城外,参谋王勇拉住马苦苦地劝道:“薛仁杲还占据着坚固的城池,我们虽然打败了宗罗睺,但不能轻易冒进,我请求暂且按兵不动,观察一下薛仁杲的动静。”

    尉迟敬德目光炯炯的看着尽在咫尺的折城,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功劳在闪烁说道:“我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现在虽然我军取胜,势如破竹,更兼机不可失。但是我军俱是骑兵,匆匆而来没有携带大型攻城器械,面对城大墙深的折城只能望洋兴叹了。王参谋就不要再说了”

    于是尉迟敬德下令道:“全师就地扎营,等候总指挥的到来”尉迟敬德虽然勇武不凡,但是也知道兵家大忌,以己之短克敌之长诚不可取也

    半日之后。

    李靖带领着党卫军步兵第一师,第三师赶至折城与尉迟敬德汇合。尉迟敬德便将情况一一告诉了李靖,然后等待着李靖的作战命令。

    看了看眼前的折城,李靖目光中射出慑人的精芒:“诸位西秦国灭就在此一战了,尉迟敬德,蒙辰?”

    “到,请总指挥吩咐”

    意识到有战功捞,尉迟敬德,蒙辰站的更加的笔直了。李靖看到这一幕笑了笑,肃然道:“自此刻起党卫军骑兵第一师分为四部分,与步兵第一师,第三师组成骑步协同,将折城给本指挥团团围住等候下一步命令”

    “是,请总指挥放心,属下一定完成任务”尉迟敬德与蒙辰联袂而去,开始了军队的调动。李靖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折城道:“百里,你说这一战有没有可能打响?”

    百里挑一闻言眉头一跳,看着折城露出精光:“总指挥用兵如神,折城必将不攻自破也”百里挑一看了一眼尉迟敬德与蒙辰离去的方向笑了笑道:“尉迟师长,与蒙师长信心满满的打算来一场灭国战,只怕是要让他们失望了”

    点了点头,李靖并没有反驳百里挑一的话。反而看着近在咫尺的折城道:“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百里挑一知道李靖说的这是孙子兵法谋攻篇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也是孙子里谋攻篇里的精髓所在。百里挑一咀嚼着李靖的这句话再结合刚才李靖的军事布置,心下却是一惊。看着李靖的目光明显变了颜色。

    “总指挥高明,属下服了”

    ……

    薛仁呆站在城墙上看着四门俱是重兵把守的折城,彻底的失去了抗争的信心。可以说李靖的这一手布置,将薛仁呆最后一丝念头无情的斩杀了。薛仁呆看着李靖的大营,轻轻的吐出一口气道:“军师,投降之事有你安排吧朕只有一个要求,李唐必须善待我等”

    “陛下放心,老臣这就去安排”赫瑷领命离去,留下薛仁呆孤单的身影,萧瑟落寞。

    李靖依泾河面对折城,薛仁杲手下的骁将安浑等人看到党卫军的雄壮,威武,均是惧怕不已,各自开始了打小算盘。此时此刻的西秦国,上至君主,下至士兵,俱是报着投降的念头。一个国家沦落至此,也确实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了。
………………………………

第106章 举国投降

    “总指挥,西秦使者求见”张三在营帐之外对着李靖道,身后赫瑷带着谦卑的笑容紧紧跟随。看着李唐大军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赫瑷心里也是复杂无比。

    在他看来,西秦输得不怨。李家三代俱是枭雄之辈,不崛起都对不起上天给的这份天资。闻言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一动闪过一抹精光:“带进来”

    “赫先生有请”

    “西秦使臣赫瑷见过将军”赫瑷走进帅帐发现里面只有一位将军,顿时明白这位就是唐军的元帅,刚才那名将领口中的总指挥。如今身家性命俱在李靖的一言之中,赫瑷姿态放的很是低下。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赫瑷是一个读书人很清楚这个道理,故此他对于李靖可谓是一点脾气都没有,生怕这位将军一个心情不好挥刀砍死自己。那可就冤枉都没有地方去说了。

    “先生免礼,”李靖第一次将目光看向赫瑷,冷静,没有丝毫的趾高气昂的问道:“赫先生,此来我军军营不知有何贵干?”

    败军之将安敢言勇,亡国之臣安能受到尊重。这个世界是现实的,残酷的。更何况军中只崇拜强者,输了的一方是没有一点人权的。要不然白起长平一战就不会斩杀四十万,项羽也不会在破釜沉舟之后斩杀二十万秦军。

    故此李靖对于赫瑷是没有放在心上的,刚才的问话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这不是李靖不懂得做人,而这便是赢者的权利,胜者为王的时代。拳头就是硬道理。

    “总指挥,这是我家陛下的降书,请总指挥过目”可能是感觉到李靖兴致不高,赫瑷便是明白了唐军对于自己的投降与否根本就不在意,他们有些信心一战而破城,一战而好国灭。

    于是赫瑷也没有丝毫在开口的打算,只是将降书恭敬的递给李靖便肃目等候李靖的裁决。毕竟他心里清楚自己等人的身家性命全靠眼前之人一言而决,更何况关于投降的条件降书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