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请讲。”
太上皇可是书院的院长,只是现在太上皇因为身体原因,都已经不能理事了,不然的话,这事儿还用得着跟他们商量?直接下旨给结果就是了。
“前一阵子,书院学生在宫门口闹事的事儿。”李承乾说道:“虽然在朝堂上已经有了定论,有了处置的结果的,但是还有一件事,朕琢磨着,也应该昭告天下了。”
听李承乾这么说,在场的几位先生心里咯噔一声,都有不好的感觉。
什么事儿,要昭告天下?难不成书院的名声就注定要因为那件事而受损?
文学院有今天这般模样,也是他们尽心尽力拼了好几年得来来的,他们不想因为这件事儿,而对书院有什么影响。
“陛下,那些学生们也知错了,最近这段日子一直老老实实的在书院里闭门读书,从长安城回来之后,臣等就未曾让他们离开过书院。”为首的先生赶紧说道:“陛下,臣以为,这样,足以让学生们长记性了。”
“不不不,朕不会再处罚书院里的学生了。”李承乾说道。
眼前的这几位先生可能误会自己的意思了。
“敢问陛下,除此之外,书院还有何事,让陛下如此记挂?”先生们心里实在不放心,所以,干脆问出来就是了。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李承乾的决定
“是关于书生议政的事儿。”李承乾说道:“那件事情结束之后,朕在宫中,闲暇之余,还是会想起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想个法子遏制一下为好,当日朕在朝堂上也说了,书院里的学生,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读书,一直到现在,朕依旧是这个意思,诸位先生以为呢?”
几位先生面面相觑,不知道李承乾到底想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臣以为,陛下说的是。”
虽然不知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应和着,总是没错的,且听陛下要说什么吧。
“既然学生应当专心读书,那就不应该去搀和什么朝堂政事,这些就不是学生该关心的事儿,若是朝中有事儿,学生献策,经过先生批准之后,由先生献计朝廷,一步一步,按照规矩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若以后学生们对朝堂政事有什么不满意,便有样学样,都像他们一样,往皇宫门口一聚集,那成何体统?是想要威胁朝廷吗?”李承乾说道:“所以,朕今日要与诸位先生商议的便是,朝廷要命令下旨,学子不得参议政事,这一条,通过三省朝臣商议之后,会写进大唐相应的律法之中。”
“这。。。。。。。”几位先生相视一眼,纷纷沉吟。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李承乾说道。
“陛下。”一位先生走了出来,拱手说道:“学生们说虽然不该参议政事,但是这也恰巧说明学生们有忧虑国家之心,心中有大唐,才会如此惦记着,如此做的话,是否太过武断?而且,也不利于陛下广开言路,诚心纳谏啊。”
“但是,学子心思单纯,想法简单,在没有毕业之前,还是少去想这些复杂的问题吧,想要为国出力,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才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倒是喜欢学朝中御史,这可不行。”李承乾说道:“就拿着上次的事情来说,学生们冲动行事,可考虑到了如此行事的后果,可考虑过如此行事对书院造成的影响?书院里的学生,都是些十几岁的年轻后生,年纪最大的,也不超二十岁,不成熟,想法稚嫩,说句难听的,有时候,想法一根筋,显然,根本参悟不透朝堂复杂,朕有如此决断,也是在保护他们。”
上次的事情,明显那帮蠢学生是被人利用了,被人推在前头帮着造势,结果他们还真傻乎乎的去了。
到最后呢?背后之人一点儿事儿都没有,倒是他们被罚惨了,还连累了书院的名声,连累的书院的先生在朝堂上丢人现眼,就算是被朝中的大臣攻讦,也只能是唾面自干。
因为那件事儿,的确是学生们做错了,作为先生,他们得站出来,替学生承担,承担来自朝堂上的恶意,若是让学生自己去承担的话,那那些学生的前途,可就尽毁了。
“这。。。。。。。”
“先生们好好思量一番吧,若是有什么想法的话,可以递折子到朕这边来,这件事,朕亲会亲自处理。”李承乾说道:“最近这段日子,朕都会在庄子上。”
“是。”书院的先生们拱手应声。
“不过,你们的时间也不多,朕会将这道旨意送回长安城,送到三省的宰相们手里,一旦三省通过,便会昭告天下了。”李承乾说道。
“是,臣等明白了。”
说完这件事之后,李承乾便离开了书院。
之所以要到书院这边来,李承乾是希望到时候这道旨意昭告天下的时候,文学院能够做士林只表率。
另外,先给他们提个醒,别等到时候出了事儿,再不知所措。
这道旨意一旦昭告天下,估计找文学院的事儿的人也不会少了去。
因为若不是文学院的学生闹出这么一出来,朝廷也不会下这样的旨意,甚至要修到大唐相应的律法当中去。
东山县文学院学子的一次冲动行事,让朝廷限制了学子参政,在一些学子严重,这算是对他们的压迫了吧?
李承乾离开了文学院。
只剩下文学院的几个先生,在书房里唉声叹气。
“这下麻烦了。”为首的先生说道。
“是啊,这旨意一下,咱们文学院的那些学生们,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啊。”另外一位先生说道:“现在老夫后悔了啊,当初应该讲那件事情,跟学生们说或清除,这样的话,也就不会闹出这档子事儿了。”
“现在说这些也已经没有用了,唉~”
现在,书院里的先生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对抗李承乾旨意的办法了。
心中虽然对那些闹事的学生不满,但是毕竟都是书院的学生,他们是先生,不管学生做了什么,先生都要包容学生,甚至要为他们善后。
但是善后归善后,有些事情,学生们也必须要知道,这件事儿,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惨痛的教训,足以让他们记一生的教训。
或许这事儿,对他们的以后有影响,但是从长远上来看,李承乾的这个决定,对朝堂是有好处的,是对皇帝有好处的,这样的好处,李承乾不想放弃,所以,这个旨意,他要推行下去,哪怕牺牲一小部分人。
“去找那些学生谈谈吧,咱们已经阻止部了,至少这事儿,要让他们有个心里准备。”
“那。。。。。。崔孝益怎么处置?”另一先生问道。
这件事,学生们是被人拱火,才聚集到长安城之中去的,而这个人,先生们通过朝堂上发生的种种,也隐隐约约的猜测到了,这与世家有关系,而崔孝益,就是世家推出来的那个人,虽说可怜,但是也是罪有应得。
本身就已经被崔知温打断了腿带回家去了,现在还没有修养好,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那关于崔孝益,书院这边要如何处置呢?书院处置崔孝益的态度,也决定了不少事情。
若是对崔孝益处置的狠了的话,那这件事到底是怎么样,是个什么内情,结果出来了,大家就心照不宣了。
………………………………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承担
“崔孝益。。。。。。”为首的先生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
按理来说,崔孝益在书院里的作为,从书院这边来讲,的确是应该给他一个处置,可是看崔孝益现在这个样子,再给他处置的话,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毕竟,被崔知温当街打断了双腿,颜面尽失。。。。。。
“我倒是觉得,书院,一定要处置崔孝益。”另外一位先生说道:“这事儿本就是崔孝益在当中播弄是非,受世家之托,推波助澜,若不处置,以后有样学样,书院成了什么地方了?既然世家已经如此针对书院了,那书院这边,又何必客气?”
“但是如此的话,崔孝益这孩子,怕是要毁了啊。”坐在一边儿,一位年纪较大的先生说道。
“崔孝益是世家的牺牲品,他的作为,是为了世家,若是崔孝益不处置,那毁的就是书院,毁的就是那些被他蛊惑的学生,赵先生,书院虽然是传道受业的地方,但是没点儿首段,或者是太过君子,以书院现在的地位,就算是想要生存下去,都难啊,所以,非常之时,应当行非常之事。”
书院内部,要干净,对学生,要干净,但是对外,干净,君子,那就是取死之道。
不管什么东西,人也好,事也罢,干净了,就不长久。
一时之间,整个书院里,都沉默了下来。
“崔孝益,书院必须给处分,而且,要给最严重的处分,此事就这般定了,诸位先生,若是此事有什么后果的话,所有后果,本人一律自行承担,我可以出事,但是书院不能,学生不能。”
为了书院,这个锅,他得背在身上,哪怕真的出事儿,他自裁谢罪,也不能连累了书院,连累了学生。
这样激烈的行事首段,不给自己留后路,也狠狠的打世家的脸,就是为了防止书院以后在出现这样的事儿。
书院的学生进书院,背景来历,参差不齐,平民出身者有,世家出身者,也有,以后若是世家有点儿什么事儿,想要利用书院搅弄风云,那书院成了什么地方了?那还是能让学生安心读书的地方吗?
不得不说,陛下的这个法子,有利也有弊,能让学生在书院里安心读书,这倒是真的。
至于崔家,自己玩手段,还怕书院打脸?
“要不,咱们还是从长计议吧。”赵先生说道。
“不可,此事就按照李大人说的来吧。”
最终,书院还是决定,将崔孝益给推出来。
惩处崔孝益,这件事情,在旁人眼中,便是一目了然了。
书院是无辜的,学生也是被人鼓动,这背后操纵一切的,是世家,书院有何错?所以,就算是陛下下旨不准天下学子议政,这也是世家造成的。
如此一来,文学院就不用再这件事情当中,处在个风口浪尖上了。
“将那些学生都叫到礼堂来吧,这事儿,他们也该知道。”李大人说道。
李承乾的这道圣旨一旦昭告天下,那这件事的源头,就是文学院,是文学院的学生,造成了天下学子不能议政,可想而知,他们要背负多大的舆论和压力。
但若是处置了崔孝益,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世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得不说,朝廷派到书院的这位李大人,还是有些手段的,而且行事干净利落,他在书院,跟书院的这些先生,有互补之效。
书院的先生们,虽然有的曾经也在朝堂,但是,年纪大了,虽然有心思,但是也没有了当初的锋芒,在书院里,磨平了棱角,有些事,还真需要李大人这样的人,挑起一个头,来保卫书院。
李大人这样的人,就是书院的刀子,而书院的先生们,就是书院的盾。
李承乾从书院出来之后,并没有回自己的住处,而是直接去了李二陛下那边,他是来侍疾的,他来庄子上要亲自办的事儿,也就只有书院这一件事罢了。
回来伺候着李二陛下没多久,书院就派人过来了,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了李承乾。
也在李承乾的预料之中。
书院根本就没有反对的理由和能力了,只能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的保全书院和那些闹事的学子。
而后,他们就将崔孝益给推了出来,世家搅动风云,到最后这枚苦果,还得他们自己吞下去,书院到了现在,才有如此反击,憋的时间也够长了。
若是李承乾不找上书院,书院也不会针对崔孝益。
就是可怜崔孝益,这样一来,崔孝益,怕是活不成了。
若是崔孝益活着的话,面对的,便是整个大堂的文人士子的职责,也势必连累到清河崔家,崔家为了保全自家名声,也不会再管崔孝益。
对于清河崔家来说,一个崔孝益,算什么?没了就没了吧,只要对家族好,没有什么不可以牺牲的。
书院的处置除却当初在朝堂上商定的对学生的惩罚之外,另外做了对崔孝益的处罚,那就是勒令崔孝益退学。
崔孝益这相当于是被书院给开除了,消息传出去,大家就都能明白,这件事罪魁祸首就是崔孝益,早在朝堂上商议这件事的时候,众人心里隐隐约约的就想到了是崔家在背后推波助澜,只是当时,大家都选择了一个妥协出来的结果而已。
现在陛下要有如此行动了,那就只能将崔孝益推出来顶罪了。
当所有人都知道这事儿是崔孝益干的,能不往他身后的崔家联想吗?
所以,崔孝益剩下的就只有一条路了。
自尽,保全崔家的名声。
至于崔家,反正崔孝益也没有什么用了,一个双腿残废的人,对于家族来讲,没有用处,反而要花费不少钱财精力来养活他。
所以到最后,这件事,最倒霉的,就是崔孝益了。
李承乾叹息一声。
好在李义府暂时在书院,这法子,一定是他力主。
这李义府,也是个朝堂老油子了,这样的人,对书院有好处,但是他在书院,坏处大于好处,他这样的人,不能在书院多待,找个机会,找人顶替他,将他调回朝堂。
………………………………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没用的棋子
李义府的“坏”,是要给书院提供一个思路的。
现在目的达到了,他就不适合再呆在书院了。
朝堂在任的官员,不管是谁,可以去书院一阵子,但是不能多待,在他待在书院开始经营之前,就得给调派回来。
这就是用你,但是不能给你在书院经营的机会。
这件事情过后,李义府在书院,也没有什么大作用了,就放到朝堂上来吧,让崔家,去对付李义府去,少把眼光往书院上放。
书院里的先生将那次去长安聚集的学生都聚在了礼堂之中,将李承乾的来意也跟他们说了。
“这道旨意一旦昭告天下,那便是禁锢了天下学子议政的资格,不少人心中必生怨恨,这笔账,怎么说都会算到咱们书院的头上来。”先生说道:“因为你们当初的冲动行事,造成了今天的后果,你们当初可有想到?你们年轻,你们冲动,你们不懂事,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你们万万不该,到皇宫门口去折腾,不该就那么去长安,陛下对书院,的确是仁爱,但是你们也不能太过放肆,你们清楚皇宫是什么地方吗?这次能保住你们的命,就已经不错了,所以,以后,待在书院老老实实的读书,什么事都不要管,你们当中,若再有谁,惹出一点儿是非,也莫要怪书院了,实则是书院太小,容不下你们。”
先生的这话说的,听在学生的耳朵里,就狠了。
也就是说,在书院里,他们如果再犯错,不管是打错还是小撮,那他们就会被开除学籍,卷铺盖离开书院。
而后,书院张贴了告示,内容便是开除了崔孝益的学籍,将崔孝益逐出了书院。
这一张告示,在整个书院范围内可谓是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崔孝益竟然被开除了,犯了什么严重的事儿?不就是跟一些人到宫门口走了一趟吗?话说,崔孝益已经被崔知温大人家法处置,打断了腿啊。
“书院的先生们是不会无缘无故的将这件事儿都推到崔孝益身上的,当时在书院里的时候我就看到崔孝益身边儿经常围着几个人,我那时候就觉得,崔孝益像是个领头的。”
“兄台说的是啊,不过,玄公跟崔孝益没什么关系啊,崔孝益这么积极作甚?”
“所以啊,奇怪就奇怪在这里。”
“一点儿都不奇怪,事情的根本,就不在崔孝益,而是崔家,崔孝益也不过是崔家的一个棋子罢了,现在棋子没用了。”
“真要是如此的话,崔家那也真是够狠的,连自家人都不在乎了。”
“世家嘛,人家家大业大子孙满堂的,一两个,不足惜。”
学生们见到结果之后,你一言我一语,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还真是让他们给真相了。
崔孝益被书院开除的事儿,也传到了长安城,传到了崔家人耳中,毕竟,书院的决定,要下发下去,要将文书,送到崔家门上。
“文学院安敢如此!”精明如崔知温,岂能不知道书院走这一步的用意?
所有的过错,全都让崔孝益背了,明摆着就是要将崔家推出来!
“那其他的学生是个什么处置?”崔知温问道。
“回老爷,没有消息,听说是书院的先生将那天到长安城的所有学生都召集起来了,发了狠话,说谁以后在书院要是犯错,也是开除学籍,逐出书院。”管家说道。
听完之后,崔知温一掌拍在了桌子上。
“简直是欺人太甚,当我请和崔氏好欺负是吗?”崔知温怒道。
当时在朝堂上,明明说好了,大家各退一步,这件事儿也就算是过去了,如今书院又弄出这么一出来,这是几个意思?
崔孝益已经被家法处置了,这难道还不够吗?
书院的这一纸告示,算是将崔知温先前所有的算计都搅乱了,崔知温万万没有想到,书院的那帮先生行事会如此果决,手段竟然会这么狠戾。
那帮退休的老东西,不应该好好教导学生吗?朝堂的那些阴谋诡计,又给拿出来了?不应该啊,沉寂了这几年,全心全头投身在书本上,心思早应该被磨平了吧,如此锋芒毕露的招式,应当不是出自书院的那些老学究的手笔。
“这结果,是谁提议的?”崔知温问道。
“李义府。”管家说道。
“李义府。。。。。。。”崔知温一拍桌子:“好一个李义府,怎么就把他给忘了,他被陛下给扔到书院去了,没想到,他竟然还能在书院搅动出这事儿了,这个人,还真是个人物。”
“你先下去吧。”崔知温说道:“听听外面是个什么动静,然后禀报给我。”
“是,老爷。”管家应声道。
崔知温放在桌子上的手,握成了拳头,闭上眼睛思索了一番,随后叹息一声,起身,走出了房间,去了崔孝益居住的院子。
来到院子里,崔知温吩咐院子里的下人暂且退了下去,只余下崔知温带来的两个心腹。
崔知温独自进了房间,两个心腹则是守在了院子里。
挥退了房间里伺候的下人,崔知温来到了崔孝益的床前。
“孝益啊,伤势如何了?”崔知温在床边坐了下来。
“大夫说,孩儿的腿伤,修养半年,应当能回复到正常人的模样。”崔孝益说道。
他在听了大夫的话之后,对自己往后的日子,也就又有了指望。
“好啊,那就好,那就好啊。”崔知温感慨的说着:“若是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让你落下了病根,大伯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啊。”
“大伯无需愧疚,小侄能为家里做事,这点牺牲,算不得什么,只要如此,咱们崔家,才能代代延续下去,代代昌盛下去,生在崔家,理当如此。”崔孝益说道。
崔孝益现在的心情很好。
毕竟只需要一段时间,就能够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准,他依旧可以背靠崔家,飞黄腾达。
“能有这份为了家族的心思,很好,很好。”崔知温说道:“只是。。。。。。。”
………………………………
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崔孝益“自杀”
“大伯有话不妨直说”崔知温说道。
“书院将这次事情的全部过错,全都推到了你的身上,明明就是学子一同闹事。。。。。。。唉,原本以为,当街打断你的双腿,就能够保全你,让你事后高枕无忧,能够保住你,但是书院实在太不厚道,最后,还是下了对你的处置。”崔知温说道。
“书院那边。。。。。。。无妨的,侄儿先前也知道,这件事情过后,一旦书院那边怀疑到侄儿身上,侄儿就不能再回书院读书了,无妨的,咱们家里的学堂,不比文学院差。”崔孝益说道。
“关键是,文学院那边来这么一手,令人遐想啊。”崔知温说道。
“伯父,什么意思啊?”崔知温问道。
“原本这件事已经平息下去了,结果书院又弄出来一个劳什子处置,现在陛下可在庄子上呢,说不准,就是陛下去了书院,又要出什么事儿了啊。”崔知温说道。
“那。。。。。。”崔孝益心态刚刚好一些,现在听崔知温这么说,心又跌落谷底了。
真要是有什么事儿的话,他崔孝益,必然是首当其冲。
但是不管什么事,崔知温都不能让清河崔氏的名声受损。
书院不是要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崔孝益什么吗?那崔家就见招拆招。
“一旦出事,对于崔家来说,便又是重重的一击啊。”崔知温说道:“这回跟上次不一样,上次是朝堂争锋,陛下只是做了个裁断,而这次,是陛下亲自办事了啊,难,难,难。”
崔知温摇着头,一连着说了三个难字,让崔孝益的脸色,霎时间就有些发白了。
“那,伯父可有什么好办法?”崔孝益问道。
“有倒是有,只是,苦了你啊。”崔知温说道:“不过,你为咱们崔家做的事,伯父是不会忘记的,会一直记在心里,你爹他在外地做官,伯父也会在朝中多关照他,还有你的两个兄弟。。。。。。。”
“不,伯父,不,不能这样。”崔孝益自然听出了崔知温话中的意思。
这是要让让自己去死啊。
怎么能这样?
他不想死。
“唉~”崔知温叹息一声:“这谁儿,总得用人命,才能平了,除了你,也就没有别人了,放心去吧。”崔知温从床榻上站了起来。
崔孝益伸手抓住了崔知温的衣摆。
“不,伯父,求求你,我不想死,大夫说我半年之后就能大好,我还有用,求求你,不要让我去死,伯父,我是你侄儿啊。”崔孝益涕泪具下的说道。
他是真的怕了,虽然嘴上说着可以为崔家做事,但是真的要去死,谁能不怕?
现在的崔孝益,可还没有那个思想觉悟。
崔知温站在床前,伸手拽着自己的衣摆,硬生生的将其从崔孝益的手上扯了出来,崔孝益用一双手,往床边爬着,嘴中依旧恳求着崔知温。
“伯父,你一定还有办法的,咱们是清河崔家,就算是陛下,也奈何不得我们。”崔孝益说道。
“糊涂!你以为现在的大唐还是以前的大唐吗?”崔知温说道:“看不清楚形势,看不清楚形势啊。”
说着,崔知温离开了房间。
崔孝益连滚带爬的想要追崔知温,奈何一双腿是残废,怎么可能追得上,只能趴在房间里的地上,痛哭流涕。
崔知温走到房间门口,对着门口的两个心腹使了个眼色。
两人点头,闪身进了房间。
紧接着,房间之中传来了崔孝益的叫喊求饶的声音,那声音,撕心裂肺,听的崔知温都有些不忍心了,只能抬头看天,而后闭上了眼睛,仿佛这样就能够摒弃掉耳边的声音一样。
屋子里的动静,由大到小,再到无声无息。
屋子里的两个人出来了。
“老爷,妥了。”
崔知温点了点头:“嗯,去准备一口厚棺,去吧。”
“是。”
“你,通知下去,就说。。。。。。。孝益知道了书院对他的处分之后,自觉受辱,羞愧不堪之下,自尽了,另外,写信给他爹,让他爹回长安。”崔知温对另外一个人交代着要办的事儿。
在崔知温的吩咐下,崔家很快就准备好了灵堂,崔孝益的遗体,也被放进了棺材之中。
如今,外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但是崔孝益却是因为书院的一纸裁决而自尽,长安城里的百姓,也都纷纷议论了起来。
崔知温这一手,却是又将书院给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了。
皇宫之中,三省的朝臣们接到了李承乾的旨意之后,几位宰相赶紧聚在一起商议,商议之后,几人带来到了宣政殿。
陛下虽然不在宫中,但是宫中有太子啊,所以,现在在宣政殿里坐着的,是李厥。
陛下的这道旨意,可是非同小可啊,几位宰相商议来商议去,都觉得不太妥当,因此,想要找太子谈谈,他们希望太子能够出面,询问一下陛下,这道旨意,是否还有修改的余地。
崔府在办丧事,整个长安的百姓都知道了,去世的是哪个在前一阵子学生闹事件中,被家法处置,打断了双腿的年轻人。
听说是因为被书院开除了,所以才想不开。
多可惜的一个孩子啊。
百姓们不会去深究是否是世家先针对书院,他们只能看到眼前,崔孝益的死,他们觉得,是书院的国事,为什么书院的先生们就不能得饶人处且饶人,说到底,崔孝益只不过还是个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给他一次机会呢?那件事,说白了也不过是孩子们不懂事的一场闹剧罢了。
人没了,旁观者也学会了宽容。
崔孝益的死,又将众人的的目光聚集了起来额,而且,不少人也在等书院的后续消息。
崔孝益自尽,书院总得有个说法吧,崔家也肯定会向书院讨说法吧?而且,那次事情同崔孝益一起的还有不少人呢,书院是如何处置他们的?跟崔孝益一样,也是开除学籍吗?可是有不少人呢。
虽然人没了,但是八卦看热闹的心,还是有的。
一连的等了三四天,书院那边儿还无反应,但是,崔孝益的父亲崔知礼从任上回来了,虽然说在外为官,政务繁忙,但是,这可是他亲儿子没了啊。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无奈的退让
他回到崔家之后,看到的,也只是灵堂和巨大的棺木,棺材的盖已经落上了,所以,他连自己儿子最后一面都未曾见到。
这天气,若是不落棺材盖的话,那尸首搁置着几天,可好看不到哪里去。
如此,崔知礼也就看不到自己儿子,到底是怎么死的了,早早的就把棺材合上,也是崔知温为了掩饰崔孝益死亡的真相。
“不信,此事,文学院一定要给我一个交代。”崔知礼怒声说道。
好好的儿子,在书院上学,就这么没了?
他可不知道,他儿子并非是因为文学院的一个决定,他的儿子,是他的大哥崔知温让心腹动手沙雕的,不管是在外人眼里,还是在自家人严重,崔孝益,他就是自杀。
也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