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虽说伤心,但是也只能强行理智了。

    合上那道圣旨,李承乾将圣旨给收了起来,放在了桌边的盒子里去了。

    既然人已经离开了,算了吧。

    最近的事儿,还真是让他焦头烂额的,看着外面已经黑下来的天色,李承乾心中泛起一股无力感。

    朝堂的事情还没有处置完,明天要动身去东山县庄子上了,他虽然是皇帝,但也是太上皇的儿子,他要侍疾,于床前尽孝道。

    而且,先前让契苾何力去兰州,那边儿的情况,好像也不太乐观的样子。

    契苾何力领军,去收拾那些散兵游勇,难。

    打大仗,这些将军是不发憷的,但是就是小股的贼寇,最为难缠,他们是属泥鳅的,抓不着他们。

    而且,契苾何力对那些人,心还软呢。

    兰州那边的事,李承乾放心不下,眼见着又要入冬了,还不知道那些党项人又能做出什么事儿来,不过契苾何力人在那里,那边也有兵,只要处置妥当,暂时也不会出大事儿的。

    至于朝堂上,等自己去庄子上的时候,就让太子李厥监国,三省的几位朝臣辅政便是了,这都是有例可循的,当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

    现在朝中除这些之外,也就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大事儿了,出不了差错。

    “临安。”李承乾唤道。

    “奴婢在。”临安上前应声。

    “吩咐下去,准备准备,明日午后,朕从宫中出发,前往东山县。”李承乾说道。

    “是。”临安应声。

    李承乾去庄子上侍疾和太子监国理政的事儿,还要等到明日早朝,当着群臣的面儿宣布,这件事,而且这事儿,群臣也没有反驳的理由。

    皇帝离开宫中,到庄子上去,到太上皇身边去,这是孝道,这是大义。

    暂时离开宫中,到庄子上去清净清净也好,另外,还能到书院那边儿去看看,书院的事情结束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动静了,但是这件事,却是在李承乾的心中,久久不能抹平。

    他对书院可是给予厚望,自钱庄案子之后,朝廷启用了多少书院出身的学生做官?甚至在含元殿之中站着的,也有三四人,但是书院的学生,竟然插手到朝政上来了,质疑皇帝的决定,这可不是个好苗头,趁着现在,可要狠狠的将这苗头掐断才行。

    正好借着这次到庄子上去,闲暇时候,好好走走看看。

    不少人还惦记着书院,他到书院那边去看看,也正好绝了那些人的心思。

    临安下去安排去了,这时候,宣政殿外的内侍走了进来。

    “陛下,皇后娘娘派人前来,询问陛下晚膳之后是否有闲暇,皇后娘娘说,想让陛下到皇后娘娘的宫中一叙。”内侍说道。

    李承乾想了想,自己明天就要离开宫中,正好,宫中一些事情,还要交代给皇后去做。

    “去回话吧,就说朕稍后便过去。”李承乾说道。

    “是。”内侍应声,退出去传话去了。


………………………………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侍疾(二)

    玄世璟和晋阳等人离开长安城,于蓝田汇合之后,便星夜赶路,快马加鞭,朝着扬州城的方向赶去,因为玄家便是走水路乘船离开的长安城,他们再走,就不敢走水路了,再者,能快过玄家安排的大船的船只,也不多了,若是走地上,就算长安那边儿,朝廷派了兵马要抓他们,也不过是大海捞针。

    “老爷,咱们已经赶路一整天了,就算人不困,马也乏了,咱们就在前面的村子休息了吧。”高峻说道。

    “按照咱们的这个速度,多久能够到扬州?”玄世璟问道。

    “约莫十一二日的功夫。”高峻回应道:“但是咱们肯定不能每日都如此不眠不休的啊。”

    玄世璟侧过头来,看了看跟在自己身边的晋阳,他们这些糙人倒是没什么,这么个赶路的法子,自家媳妇儿受不了啊。

    “好,那咱们便在前面休息,等到明日再继续走。”玄世璟说道。

    反正已经是赶不上玄家的大船了又何必着急呢?算算日子,现在玄家人也应该已经过了扬州,从扬州离开了吧,最多再过个十多天,船就能到泉州了,至于他们,紧着点儿时间,早点儿赶到泉州就是了。

    “也不知道长安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速度瞒下来之后,晋阳倒是有余力开口跟玄世璟聊天了。

    “咱们走后,管它身后洪水滔天呢。”玄世璟笑道:“如今卸下一肩的重担,真是轻松不少,从此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夫君,你是不是对皇兄心中依然有怨怼啊。”晋阳问道。

    “谈不上什么怨恨,先前我就说过了,只是我们立场不同罢了。”玄世璟说道:“我为我自己,我为玄家,而你皇兄呢?他则是为了李家,为了天下。”

    这话到不是为了宽慰晋阳才这般说的,这都是实话,事已至此,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就算再有什么不满,也无非是给自己找不自在罢了,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他也都已经放下了,一旦放下,回头再来烂这件事儿,那就跟一个旁观者在看别人的事一样,心凉了,放下了,不想了。

    但是,有一点,玄世璟错了,心寒并非新粮,人有心寒的时候,但是可不能说是新凉,人的心真要是凉了,没有感情了,那这人,肯定是死人,死人的心,才是凉的。

    次日,长安城,皇宫,丹凤门外。

    李承乾的御驾已经准备好了,这次他到庄子上去侍疾,也不知道要在那边儿耗上多久,因此,宫中的准备也是十分充足,衣物器物,带了许多,都装在马车上,在御驾后头跟着,就算是有什么遗落,一日之内,也能从长安送到庄子上去。

    “陛下,此次何不将臣妾也带上。”苏皇后站在宫门处说道:“至少也让妾身能在父皇面前尽了儿媳妇应尽的孝道。”

    “你留在宫中,宫中的事情还需要你来处理,这偌大的后宫,这么多人,这么多事,倘若你离开,谁来替朕看管咱们的假?”李承乾说道:“这一去,还不知道要多少时日,你坐镇宫中,朕也放心。”

    苏皇后听李承乾这般说,也就只能熄了随着李承乾去庄子上的心思,安安稳稳的在宫中处理后宫的事物也好。

    “如此的话,臣妾定不负陛下嘱托,另外,父皇母后那边,便请陛下连带着臣妾那一份孝心,也尽到了吧。”苏皇后微微屈膝,对着李承乾行了一礼。

    李承乾伸手将苏皇后扶起。

    “宫中,就交给你了,自朕离开皇宫之后,便是太子监国理政了,所以,宫中不能乱,你得谨慎一些,那时候,就是‘今时不同往日’了,若事有人生事,重重处置。”李承乾说道。

    “是,臣妾遵旨。”

    天子的圣驾离开了皇宫门口,队伍浩浩荡荡的往东山县庄子上去了。太子李厥率领宫中的人,在皇宫门口,行礼恭送。

    今日清晨在朝堂上,李承乾已经将该说的都说清楚了,天子的圣驾一离开,这长安城之中,说的算的,就是太子了。

    也不能完全这么讲,太子教,也得经过三省的朝臣的手,才能下发下来。

    有三省的朝臣相辅佐,朝中是出不了大差错的,李承乾也放心,反正东山县庄子离着宫中也不远,就算有悬而不决的大事,一日之内,也有个往返。

    程处弼自从领了那档子差事之后,回到了家里,宫中也就没有什么动静了,早朝之后,回到家里,老程将头上的帽子一摘,递给了一边儿伺候的下人。

    “你这次是走了运啊。”程咬金对着程处弼说道:“太上皇身体欠安,陛下到庄子上去侍疾,太子监国,暂时也就没有心思来管璟儿的事儿了,老夫估摸着,这事儿,估计也就不了了之了。”

    “也就是说,世璟他安全了?”程处弼说道。

    “可以这么说吧。”程咬金说道:“老夫琢磨着啊,明日,老夫也去东山县庄子上。”

    “爹,您也去?”程处弼问道:“您去做什么啊?”

    “蠢了吧?不懂了吧?”程咬金说道:“你爹我是谁?”

    “程咬金,混世魔王,程知节,卢国公,三板斧。”程处弼说道。

    程咬金抬起手,一巴掌呼在了程处默的脑门后头。

    “混账东西你还真敢说。”程咬金没好气的说道:“你爹的诨号,是你能叫的吗?不孝的东西。”

    “不是您让我说的吗?”程处弼摸着自己被打的后脑勺说道。

    下手真特娘的狠啊,贼疼。

    “你爹我是乱世里杀出来的,太上皇当初还是秦王的时候,你爹我是秦王府的将领,是太上皇的亲系将领,现在太上皇病重,你爹我去庄子上,关心关心太上皇,在庄子上住一段时间,有问题吗?就算不能天天看着太上皇,也得守在那里,太上皇肯定会知道的。”程咬金说道:“这是情谊,不仅仅是君臣之间,还有昔年我与太上皇一同在军中,行军打仗的情谊。”


………………………………

第一千五百七十章:一片孝心

    程咬金这时候到庄子上去,对程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太上皇知道了程咬金也在庄子上,会欣慰,就算太上皇不知道,程家也没损失,陛下知道了呢,也不会说什么,心里还会感念着程家的这一份心意。

    总之啊,这事儿,对程家没坏处。

    这就像是逢年过节送礼一样,不过,送礼是你送了,人家可能不记得你送礼,但是你不送,人家心里肯定知道你是谁,过节没去给送礼。

    而程知节去庄子上呢?他可以不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事儿,但若是去了呢,陛下多多少少总会记得一些的。

    “你记住了,像咱们程家这样的家族,你不在陛下面前露脸,该去靠的不去往上靠,你长久不了,当然,也不能是什么事都往上凑,也须得会明哲保身之道啊。”程咬金说道:“等哪天你要是能像你爹这样,那孽爹我,就算是闭上眼,也能安心了。”

    “爹,您这是说什么呢,您这身体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好。”程处弼说道。

    程咬金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真要是他没了,这程家继承他爵位的是长子,然后这几个儿子,肯定是要分开过了,有本事的,肯定过的好,没本事的,肯定就过的次一些,现在他还活着,能为他们挣多少就挣多少吧。

    程咬金吩咐家里的人,给他收拾收拾东西。

    反正程家在庄子上也有宅子,直接收拾收拾住进去就是了。

    李承乾到了庄子上,在庄子上住了下来,而宫中来的护卫,也是将李承乾居住的地方明里暗里梳理了好几遍,而后他们也驻扎在宅子周围,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

    “太后娘娘,陛下已经到庄子上了,估计一会儿就能到这边儿来。”外面的侍女端着铜盆走进了房间里,将铜盆放在了木架上。

    躺在床上的李二陛下,在听到侍女的话之后,缓缓的睁开眼。

    “承乾来了啊。”

    太后听到李二陛下的声音,连忙转过身来,看向李二陛下。

    “陛下,是,承乾到庄子上来了,承乾听说您最近身体欠安,特地前来侍奉您。”长孙太后说道。

    “朝中政事繁忙,不可倦怠,朕无事。”李二陛下缓缓的说道。

    “承乾的一片孝心,陛下就别操心政事了。”长孙太后伸手提李二陛下提了提身上的薄毯,而后拿起一把小扇,轻轻的扇一扇风。

    实则是扇不出什么风的,只是让李二陛下看上去能凉快一些,这天气,白天的时候,寻常人都会觉得热,只是李二陛下的身体,见不得风凉,所以盖着毯子,长孙拿着扇子,给他点儿心理上的凉快。

    “承乾能来,那朝中肯定都是安排好了的,再者说,承乾来了,朝中不是还有厥儿吗?当初陛下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不就一直是让承乾监国?那时候承乾还没有厥儿大呢。”长孙说道。

    听长孙这般说,李二陛下掖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经常离开长安城,然后长安城之中的国事,就全都交给了当时的太子李承乾。

    事实也证明,承乾他做的很好,他是一个很好的太子,现在也是一个很好的皇帝,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来,李二陛下心里也是欣慰许多。

    现在李二陛下躺在床上,睁开眼睛不是吃药就是吃饭,什么也做不了,有时候难免脾气有些暴躁,但是长孙的话,也勾起了他对以往的回忆,现在能安安静静的做的事儿,也就只有回忆了吧?

    约莫两刻钟的时间,外头的下人进来禀报说,李承乾到了。

    李承乾已经换上了一身便装,走进了李二陛下的房间。

    听太医说,李二陛下背后发了疮,每天都要清理疮口,虽然屋子里干干净净的,李二陛下的身体也被擦拭的干干净净的,但是一进屋子,还是能闻到屋子里的熏香味儿当中带了点点的脓臭味儿。

    “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李承乾进了屋子,走到李二陛下床边,躬身拱手行礼。

    “承乾,快快起身。”长孙站了起来,将李承乾扶起。

    李二陛下也转过头来,看向了李承乾,李承乾进来之后,李二陛下的眼神明显明亮了许多,精神也比刚才好一些了。

    “观音婢啊,你先带着人下去歇着吧,正好承乾来了,朕跟承乾说说话。”李二陛下说道。

    “好,妾身就不打扰你们父子了。”长孙说道,而后,带着屋子里的下人,退了出去。

    “父皇的身体,定要好好休养啊。”李承乾上前来,跪在了床边。

    “承乾啊,父皇知道,父皇的日子不多了。”李二陛下的面色苍白,伸手放在了李承乾的手背上:“这些年,父皇见你治理江山,虽说不过问,但是,父皇都看在眼里,承乾做的很好。”

    李承乾跪在床前,看着自己印象之中魁梧的父皇变得枯瘦如柴的模样,又听到了父皇对自己的肯定,霎时间,眼泪就流了出来。

    这么多年,从做太子,到做皇帝,父皇从来都是对他说定要勤勉,要做个合格的太子,要做个万众敬仰的皇帝。

    就算昔日有对立李承乾的赞赏,也不会当着李承乾的面儿去夸赞他,怕他骄傲。

    如今听到李二陛下如此所,李承乾心中百般滋味,是激动,是高兴,也是悲伤。

    激动他得到了父皇的肯定,这比朝中所有大臣的赞美之声加起来,都要重。

    他高兴,自己自登基以来,所作所为,有人懂他,有人支持他,有人理解他。

    他也悲伤,悲伤自己的父皇,怎么会病重到这个地步。

    李二陛下看到李承乾落泪,颤颤巍巍的伸手,想要为李承乾擦掉泪水,奈何,实在是没有那个力气了。

    李承乾见状,赶忙握住自己父皇的手。

    “承乾啊,看到如今的大唐,看到朕的承乾这么出色,朕,无憾了。”李二陛下说道:“若朕走了,善待你母后,还有朕后宫之中的妃子。”

    李承乾听自家父皇这口气,明摆着就是要交代后事了。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最后的机会

    “父皇,您这……”

    李承乾还未说下去,便被李二陛下握了握手,打断了。

    “承乾啊,无需劝慰,朕自己能够感觉出来。”李二陛下说道:“朕交代给你的,你帮朕做好。”

    “是,父皇。”李承乾也只能恭恭敬敬的应声。

    倒是李二陛下,现在他能体会到当初他做皇帝的时候,太上皇李渊临终前的心情了,或许有一样的地方,或许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大同小异吧。

    现在想想当初的时候,高祖皇帝临终之前,恳求他放过李元景,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父亲始终是父亲,天底下没有父亲到死都怀着对自己儿子的恨离世的。

    李二陛下想起这些,也只能是在心中叹息一声了。

    “朕后宫的妃子,有儿女的,可自行决定投奔儿女与否,无儿无女的,照例送进感业寺。”李二陛下说道。

    说起此事,李二陛下想起了自己另外两个儿子。

    “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你的两位兄弟,可以成为你得力的帮手,就看你如何任用了,有时候,身处在一定的地位上,或许他们自己本人,没有什么大的心思,但是他们身边儿的人,为了谋求荣华富贵,却是一个比一个能拱火,这等王爷身边的臣子官员,你要防。”

    “是,儿臣晓得了。”李承乾连连点头应声。

    李承乾这应下的,便是要在他在位的时候,保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了,将来就算是有什么事情,李二陛下的这番话,就是他们两个的保命圣旨,算是将罪过,都推在了两位王爷身边儿的属官身上。

    李承乾见到自家父皇这般模样,就更确定,放在自己书案上盒子里的那道圣旨,是假的了。

    现在的太上皇,连笔都提不起来,怎么可能亲笔去写什么圣旨呢?

    “还有兕子……。朕的兕子……。承乾,那是你的亲妹妹,你要保护好她。”李二陛下说道:“朕知道,你与璟儿之间,现在关系弄的十分僵,但是朕知道,你心里也不愿见到今天这个局面,璟儿自陇西于阗回长安之后,这都二十几年过去了,你们君臣,一路相互扶持着走到今天,他没有心思谋反,你是知道的,你无非就是怕,怕有一天,他会成为厥儿治理大唐的障碍。”

    李二陛下的话,一针见血。

    “儿臣……儿臣现在已经不追究那件事了。”李承乾说道。

    玄家已经被他逼的离开长安了,晋阳也随着他的夫君离开了,甚至为了将玄世璟带离长安要假传圣旨。

    他要怎么追究?告诉所有人,晋阳公主假传圣旨,要派兵将人给抓回来?

    抓回来要如何处置?

    假传圣旨是死罪。

    晋阳是他的亲妹妹。

    在朝政上,李承乾的心可以冷,但是在处置自己的亲妹妹上,他不能如此,他还是有感情的李承乾。

    “并非说不追究就过去了,你心里过不去,这件事就过不去。”李二陛下说道。

    “可是,现在他们已经离开长安城了。”李承乾说道。

    李二陛下叹息一声,这最终的结局,他也无可奈何了。

    “朕会给你们一次机会。”李二陛下低声说道,仿佛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朕会留下一道诏书,那时候,璟儿必然会重返长安,到时候,莫要再行事如此激烈了,璟儿他是个重感情的人,是个性情中人,你与他好好说。”

    那道诏书,应该便是遗诏了。

    先皇遗诏,玄世璟,他必然是要遵从的。

    “璟儿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他,对我大唐有意,父皇本想,你登基之后,他定然是你治国最大的帮手,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与你,与厥儿,留一条路了,这次机会可莫要再错过了,若是再错过的话,你与他之间,怕是再也没有缓和的机会了,不管他是臣子的身份也好,你妹夫的身份也好,有此情谊,实属难得,当珍惜才是。”李二陛下望着李承乾,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二陛下想起了以往,他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是臣下,是朋友,也是大舅哥,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真的将一辈子,都搭在了大唐,从起事,到征战,再到夺位,都是长孙无忌等这一帮人,忠心耿耿的跟着他,现在,他的时间不多了,也该去见他昔年的这些老部下了。

    说不定,他们在下头,就等着跟他团聚,再杀出一片天呢。

    “是,儿臣遵旨。”

    李二陛下的耳边,传来了李承乾的声音。

    “罢了,朕也有些累了,你刚到庄子上,应该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先去吧,朕这里,还有下人伺候呢。”李二陛下说道。

    “不,父皇您休息,儿臣守着您。”李承乾说道。

    李二陛下没再说话,只是闭上眼睛,休息了。

    方才他与李承乾说了这么多话,还真是有些累了。

    真是今日不同往日了,竟然说话说累了。

    人老了,得病了,真是没用了。

    李承乾算是在庄子上安稳了下来。

    等到了傍晚的时候,下人来到屋子里,李承乾依旧跪坐在李二陛下的床边,候着李二陛下醒来。

    “陛下,天色已经晚了,您也该歇歇了。”下人劝慰道:“太后那边已经准备好了饭菜,让奴婢来请您过去。”

    李承乾扶着床边,站起了身子。

    或许是跪坐了太久,李承乾一起身,腿都有些麻了,一个趔跕,差点儿摔倒。

    旁边候着的临安赶紧上前给李承乾一个支撑。

    “陛下,要不您先坐会儿?”临安说道。

    “不能让母后多等。”李承乾说道:“父皇这里,你们好生伺候。”

    “是。”屋子里的下人躬身应声。

    李承乾在临安的搀扶下,来到了长孙这边用膳。

    一整天过去,李承乾算是在装装死航安稳了下来。

    次日清晨,李二陛下醒过来的时候,一转头,就看到李承乾就睡在床边。

    借着这个功夫,李二陛下也是好好的打量了一番自己的儿子。

    比上次见到他要沧桑了一些,鬓角已经有些许白发了,即便是在床榻旁边趴着,都能睡的这般熟,看来平日里,日子着实是过的累了。


………………………………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临书院

    这就是皇帝啊,坐在那个位子上,操最多的心,担心着天下事。

    做皇帝的滋味儿,李二陛下明白。

    肩膀上挑着天下万民的担子,能轻松的了吗?

    皇帝的冕服,为什么是肩挑日月,背负星辰?

    做轻松的皇帝,那是庸君,是昏君。

    杨广做皇帝之后倒是轻松,做了十几年皇帝,在国都待着的时间不足一年,今年去江都,明年去西域,后年又跑到草原的汗帐里,。

    可是轻松的后果是什么?大隋崩塌,天下群雄并起,反隋。

    杨广自己也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给勒死了。

    这就是轻松的后果。

    李承乾继位做皇帝的时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奔四的人了,再过几年,就五十岁了,年纪也不小了。

    李承乾是没法儿跟李二陛下比的,李二陛下是不到三十岁当了皇帝。

    而李承乾,当了将近三十来年的太子。

    旁边的内侍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想要叫醒李承乾,却被李二陛下的目光所制止了。

    “陛下,您该换药了。”内侍低声对李二陛下说道。

    “等一等吧,无妨。”李二陛下说道。

    就是这两声动静,让李承乾醒了过来,看到自己的父皇已经醒过来了,赶紧起身上前询问。

    “父皇,您现在感觉如何?”李承乾问道。

    “还好。”李二陛下的声音有些沙哑。

    “陛下,太上皇需要换药了,早膳已经准备好了,一会儿就会端过来,太上皇现在该洗漱了。”一边儿的内侍提醒道。

    “朕跟你们一起来。”李承乾说道。

    内侍将李二陛下洗漱擦身的温水和毛巾端了过来,还有李二陛下要换的药,也一并端了过来。

    李承乾和内侍一同,掀开了李二陛下身上的毯子,解开李二陛下的衣衫,开始为李二陛下擦拭身体,而后换药。

    等忙活完了之后,李承乾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好了承乾,时辰不早了,你快去用膳吧。”李二陛下说道:“用完了膳,回去好好休息休息,也别强撑着了。”

    “是。”李承乾拱手应声。

    李承乾在李二陛下的床前伺候了一晚上,半夜实在是熬不住了,就趴下睡了,虽然也睡了一两个时辰,但是这哪儿够啊,所以,现在的李承乾,的确是有些乏累了。

    强撑着身子,又到了太后那边儿请安,而后这才回自己的住处,歇息一二。

    恍惚间,李承乾觉得,仿佛是回到了以前在东宫的时候一般,早上起来,去给父皇母后请安,而后再回自己的住处办事。

    自从登基做了皇帝之后,就再也没有过这种感觉了,昨天晚上虽然没有休息好,但也比在宫中处置政务,而后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准备上朝要轻松的多。

    他要听他父皇的话,做一个勤勉的皇帝,也不愧对,他父皇将这大好的大唐江山交到他手上。

    回到自己的住处,李承乾用了膳,吩咐临安等到中午的时候将自己叫醒,若是太上皇那边有什么动静的话,也赶紧通知自己,而后和衣睡下了。

    一直到了中午,临安将李承乾叫醒,李承乾起身换了衣裳,洗漱了一番之后,询问临安。

    “父皇那边可有什么事?”李承乾问道。

    临安摇头说道:“回陛下,无事,太上皇特意吩咐下人过来传话,说让陛下多休息一二,平日在朝中,虽说勤勉,但是平日里的勤勉,总归是拿着自己的身子不能好好休息换来的,既然到了庄子上,太上皇那边儿也暂且无事,就让陛下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歇息歇息,今日上午,是太后一直陪在太上皇身边。”

    李承乾闻言,心头一暖。

    “朕知道了。”李承乾回应道。

    李承乾收拾好了之后打算出门,却也是想起一件事来。

    先用上半个时辰将这件事办了再说,正好现在他人在庄子上。

    “临安,随朕去文学院。”李承乾说道。

    “是。”临安应声。

    李二陛下的住处本就是在文学院周围,离着文学院非常近,走了不到半刻钟的功夫,就已经进入了文学院里。

    李承乾直接奔着文学院的书房而去。

    他今天是来见文学院的先生的,上次学生们在宫门口折腾,虽然也领了罚了,但是后续李承乾的想法,还没有落实下来,今天就要找书院的先生商议一番。

    “臣等参见陛下。”

    李承乾进了书院的书房之后,书房里的先生见到李承乾,纷纷起身拱手行礼。

    “诸位先生免礼。”李承乾抬手说道。

    “陛下,请上座。”

    一年级较大的先生,请李承乾坐在了上首。

    李承乾在上首落座,对着下面站着的几位先生说道。

    “朕来庄子上,也是听闻太上皇身体欠安,前来侍疾的,正好今日,朕想起了一件事,就这这会儿便利,便过来与几位先生商议一二。”李承乾说道。

    “陛下请讲。”

    太上皇可是书院的院长,只是现在太上皇因为身体原因,都已经不能理事了,不然的话,这事儿还用得着跟他们商量?直接下旨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