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素有七个儿子,但是女儿,就只有一个,后来成了高祖皇帝的嫔妃,而当年杨素的女儿未曾出阁的时候,在杨家也是在千恩万宠的环境下长大的,饱读诗书,知晓礼仪,而杨素留下来的那些心得手稿,她也都曾认真的研读过,后来在宫中的生下李元祥的时候,又将这些东西,都悉数交给了李元祥。

    甚至当年杨素的一些手稿兵书,在杨嫔过世之后,都还留在李元祥的手中。

    这是人家姥爷留给外孙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虽然有这样一笔财富,幼时也一直在杨嫔的教导下读书学礼,但是李元祥本人并没有将这些东西当成一回事。

    说起来,李元祥在他自己的封地的名声也不怎么好,李元祥已经四为州刺史了,实封千户,但是与几个被李二陛下办了的王爷一样,都是贪得无厌的性子,本身外表形象也不怎么样。

    李二陛下细细思索一番之后,摇了摇头:“怕是不成啊,元祥是个什么样子,朕心里也清楚,去了书院,指不定为书院生多少事呢。”

    “江王还年轻,还有回头的机会,陛下看在先皇的情面上,也不妨给他一个机会,若是陛下肯,倒不如将这难题,交给璟儿。”长孙皇后说道。

    “交给璟儿?”李二陛下无奈一笑:“怕是到时候璟儿见到元祥之后,要埋怨朕了。”

    江王李元祥,贞观二年出生,比玄世璟还小两岁呢,但是小两岁人家也是正儿八经的王爷,是太子的叔叔,说起辈分来,比玄世璟还要大一辈。

    “陛下与其为了人选的事情发愁,倒不如将江王召到长安来,让江王去兵学院,臣妾说句不好听的,兵学院那边,看的可不是江王的身份,而是实实在在的才学,为的是什么?也不是江王这个人,而是当年高祖皇帝杨嫔留给江王的那些东西,若是将江王安排到书院,陛下再授予璟儿便宜行事的权利,一来,学院得了好处,二来,给江王一个改过的机会,也是一举两得,陛下也不必怕朝臣们指点什么,江王乃是陛下幼弟,长兄如父,陛下要教育幼弟改邪归正,旁人也说不得什么。”长孙皇后如此说道。

    被长孙皇后这么一说,李二陛下心中倒是有些心动了。

    只是这样一来,玄世璟的大部分精力,可都要被兵学院那边牵扯过去了。

    李二陛下仔细想想,即便不这样,玄世璟来长安,来宫中的时候也不多,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庄子上,顾着他的书院。

    要是找不到合适的人,玄世璟就要亲自上阵了。

    虽然李二陛下不知道玄世璟带水师的水平如何,但是总归是和刘仁愿一起去过台州的,估计也是跟着刘仁愿学了不少东西。

    李二陛下哪儿知道,玄世璟腹中的那些东西,几乎都是浑然天成的。


………………………………

第七百九十一章:一个坑

    倒是刘仁愿跟着玄世璟,在玄世璟这边学了不少东西。

    “这样一来,可就辛苦璟儿了。”李二陛下说道。

    “只要陛下把人给璟儿送过去,其余的,他自己会想办法的,不过这一切,都需要陛下的旨意罢了。”长孙皇后笑道。

    要么怎么说,最毒妇人心,长孙皇后的这心思,毒倒不至于毒,顶多也就是腹黑罢了。

    把江王李元祥这么一个麻烦的人物丢给玄世璟,一边算是解决了李二陛下为书院提供人选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助玄世璟,让李二陛下的这个弟弟安分一些,成熟一些,改变一些。

    若是李元祥在封地再这么折腾下去,难免到最后会自食恶果,他自己作死也就罢了,若是真把自己个儿给作死了,李二陛下还得再对自己的弟弟下手。

    名声越来越黑。

    若是李二陛下不对自己的兄弟下手,那将来就是太子对自己的叔叔下手了,名声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二陛下觉得,反正自己的名声已经黑的如同锅底了,再抹上一道也无妨,就让自己的儿子清白一些吧。

    当年李二陛下还很介意史官在史书之中对自己的描写,也曾下令让史官修改史书,但是史官的骨头硬,李二陛下再怎么威逼利诱,人家就是梗着脖子说不,就不该,有能耐你杀了我,杀了我,接下来的史官还这么写。

    难不成你能杀光全天下的人不成?

    折腾累了,李二陛下也妥协了,随便你们把,爱怎么写怎么写,朕不管了。

    只要将大唐治理好,怎么说也能功过相抵吧?

    因此,这么多年来,李二陛下是兢兢业业,不仅仅是为了当初自己的理想,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魏征当初说,朝堂之上,臣下帮助君上治理国家,结果如何,千百年后关系着皇帝的历史评价。

    这句话,还真是戳进了李二陛下的心坎儿里。

    尤其是“历史评价”这四个字。

    将江王李元祥召进长安,送到东山县庄子上,同时,问题也来了,如何才能放权给玄世璟,让玄世璟“管教”李元祥?

    李元祥虽然年纪比玄世璟小,但是这当中还差着辈分呢。

    李元祥是晋阳公主的叔叔,而晋阳公主的夫婿是玄世璟,这样一来,也就相当于李元祥也是玄世璟的叔叔了。

    “观音婢何不再帮朕想个办法?”李二陛下看着长孙皇后说道。

    “哦?陛下又有什么难题了?”长孙皇后问道。

    “方才观音婢说,让朕将江王送到庄子上,可是朕要赐予璟儿什么样的权利,才能压的住江王呢?”李二陛下问道。

    这还真是个难题。

    长孙皇后也知道这当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不过事情顺着理,总能理出个头绪来。

    事实证明,女人家不靠谱儿起来,男人也收拾不住。

    “要不。。。。。。让璟儿为师?”长孙皇后说道。

    只有这样,玄世璟在对上李元祥,“帮助”他的时候,才是名正言顺,不管做什么,旁人都不会有闲话,

    但是这么做的话,朝中的大臣们,会不会对陛下有什么微词?

    李二陛下闻言,点点头:“好主意,朝中的的大臣们且不管它,朕下旨将江王召回长安,他封地的那些官员应该会很高兴吧。”

    圣旨上就实打实的写,要为江王找个老师好好管教一番,估计江王封地的那些官员都得兴高采烈的叩谢圣恩了。

    当初往江王封地派遣官员的时候,那些官员出发离开长安城,哪个不是愁眉苦脸的,都知道江王的名声不太好,都不乐意到江王的麾下任职,但是没办法,皇帝的圣旨都摆在这儿了,能拒绝吗?

    好在李元祥的年纪不算大,一切来的都合情合理。

    李二陛下头疼了一天的时间,就在长孙皇后的宫殿之中,两口子用晚饭的功夫,就这么给解决了。

    只是苦了玄世璟了。

    这会儿的玄世璟正坐在自己的书房之中,考虑着兵学院专门开设海军一科的详细事宜呢,冷不丁的就打了个喷嚏。

    这大热天的,书房里虽然两块一些,但是也不至于冻着。

    是有人骂自己呢,还是有人想自己呢?还是有人在算计自己呢?

    算计的人是有的,只是玄世璟想不到,是自己的老丈人在算计自己,还要丢给自己一个大麻烦,一个自家老丈人管不了的大麻烦。

    次日上午,约莫着早朝的时间过去之后,玄世璟骑着马去了龙首原,进了皇宫之中,太监通禀之后,玄世璟进了宣政殿,见到了李二陛下。

    觐见的过程之中,玄世璟偷偷抬起头来,看到李二陛下的表情,虽然面色严肃,但是玄世璟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太踏实。

    不会吃什么岔子吧?

    “你倒是来的快。”李二陛下打趣道。

    玄世璟拱手笑道:“臣也是着急,毕竟离着书院那边考试也没有多久了,许多事情,都要臣回到书院,提前布置。”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

    见李二陛下不说话,玄世璟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陛下,这人选的事儿。”

    “哦,朕已经为你找到了一合适的人选,不过,怕是要麻烦你一些了。”李二陛下说道。

    “麻烦?只要人能在开学之前来,其余的麻烦,都不算麻烦。”玄世璟说道。

    玄世璟觉得,人既然有了,还能有什么麻烦?大抵是时间关系吧,毕竟两个月的功夫,若是人家现在不在长安,离着长安有些远,让人家千里迢迢的赶到长安,的确有些紧张,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玄世璟压根就没有往别处想。

    试想一下,有才能带领水师,胸中有丘壑的人,还能是什么人?总归不会太差了。

    但是玄世璟却是漏想了皇室的人。

    皇室的人,有才能,有大才能,还兢兢业业的,不管有没有别的心思,下场大多都不太好。

    恰恰是这一块,玄世璟没有想到。而李二陛下为玄世璟找的人,也恰恰就是属于这一块的人。


………………………………

第七百九十二章:大麻烦

    李二陛下听了玄世璟的话之后,笑着点点头:“嗯,朕很欣赏你。”

    “不知陛下所推的人选是。。。。。。”玄世璟小心翼翼的问道。

    虽然人选是有了,但是玄世璟觉得自家老丈人站坐在书案后面,似乎有些不对劲,而且自己心里的感觉,好像也那么一丝丝的不对劲。

    这人选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朕给你推荐的人,有些来头,且不说其它,璟儿可知道前隋的水师?”李二陛下问道。

    前隋水师的问题,玄世璟前天才刚刚在自家书房的书本记载上见到过。

    玄世璟点点头:“知道,当年前隋的水师也参加过对高句丽的战争,只是。。。。。。。”

    “只是什么?”李二陛下问道。

    “回陛下,这是臣在家中书房的书籍上看到的记载,至于事实如何,臣也不知道,但是从书上来看,前隋的水师,还不如大唐现如今的水师呢?”玄世璟说道。

    至少现如今大唐的水师将士,知道什么叫纪律,知道军中基本的军纪法则。

    当初打高句丽的时候,水师也曾破其城池,也没听说水师的将士进城之后,肆意劫掠城中财物的。

    “嗯?你看的书上,写了什么?”李二陛下问道。

    “就是前隋水师攻打高句丽,进入平壤城之后,士兵哄抢财物,导致被人杀了个回马枪结果全灭的事儿。”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的确有这么件事儿,不过也只是当中个例罢了,更早之前,那时候前隋还没有一统中原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水师,是训练有素的精锐,由前隋太尉杨素带领,东进灭陈,立下了大功,而朕为你找的这个人,与杨素有些关系。”

    杨素的外孙子,与杨素能没关系吗?

    玄世璟一听这个,稳了,与杨素有关系,依照陛下的说法,当年杨素这么厉害,肯定把这本事给传下来了吧?

    妥妥的。

    “敢问陛下,这人是。。。。。。”

    “高祖皇帝的幼子,朕的幼弟,江王李元祥。”李二陛下说道。

    !!!

    玄世璟愣了,李元祥?这又是一尊大神啊,一个大麻烦,怎么李元祥又跟杨素扯上关系了?

    虽然知道老李家跟前隋老杨家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世家之间,勋贵之间的关系也是剪不断理还乱,但是杨素和李元祥,有点儿差辈份了吧。

    玄世璟知道,这李元祥比自己还要小两岁呢。

    “江王的母亲杨氏,是先皇的嫔妾,是杨素的女儿。”李二陛下见玄世璟楞在那里,开口为玄世璟解释道:“杨素当年有七个儿子,就这么一个女儿,因此对这一个女儿可是疼爱的很,他留下来的关于水师的手稿,也都尽数给了他女儿,事实证明,这杨素还是有些眼光的。”

    能没眼光吗?八个孩子,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到最后活下来的就这么一个女儿。

    长子杨玄感洛阳起兵,兵败而死,剩下的六个弟弟,全都因为这场起兵,战死的战死,被斩首的斩首,老幺最倒霉,想自杀,结果自杀未遂,被朝廷给拿下,最后车裂而死。

    “也就是说,到最后杨素的这点儿家当,都在江王殿下那里?”玄世璟问道。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正是。”

    李元祥是贞观二年出生的,那会儿的高祖皇帝李渊是太上皇,在永安宫之中大肆享乐造人,李元祥就是李渊那个时候的“产物”,幼时的李元祥一直跟在他的母妃杨氏身旁,杨氏能教导的人,也就只有自己的儿子了,干脆就将这些东西,统统的交给了李元祥。

    至于李元祥后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也只能感慨一句,造化弄人。

    “陛下,即便是这样,似乎也有些不妥当吧?”玄世璟说道。

    “有何不妥?”李二陛下说道:“你自己不是说,只要能在庄子上的书院开学之前,人就能到,其余的一切都不是问题吗?”

    “事儿呢,是这么回事儿,但是不一样啊。”玄世璟说道:“那可是江王殿下。”

    “朕知道江王的名头有些不好,关于这个,朕也想让你帮个忙,帮朕管管江王。”李二陛下说道。

    “陛下说笑来,说起辈分来,江王殿下可大着臣一辈呢,而且,江王殿下是王爷,臣。。。。。管不了。”玄世璟拱手说道。

    他想把这事儿给推辞了,也想把这人给推辞了。

    江王的名声,不好的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到现在陛下没收拾了江王,恐怕也是留了些情面在当中吧,毕竟是幼弟。。。。。。

    而且,江王做的那些事儿,也是罪不至死。

    “朕既然开口叫你管了,那肯定是给你想好办法了。”李二陛下说道:“朕下旨让江王来长安,让江王拜你为师,做你的学生,这样一来,老师管教学生,天经地义,谁也说不得什么。”

    “还请陛下三思,臣怕是难当此重任。”玄世璟连忙拱手谢绝这件事儿。

    给江王当老师,给一个自己叔叔辈的人当老师,给一个王爷当老师,这事儿想想就够刺激,玄世璟不太喜欢给自己找刺激。

    “除却江王之外,如今也就没有别的人选了。”李二陛下说道:“为了书院,且忍者吧,其余的问题,朕来替你摆平,若是连这点困难都承受不了,又如何说发展书院呢?”

    玄世璟站在殿中,没有出声。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李二陛下一锤定音:“你想要按照你心中所想的那样发展庄子上的书院,但是也要看清楚现实,书院虽然重要,但是还没有到一切都要为书院让步的时候,想要让书院的分量更重一些,还是需要时间的,万事开头难,如今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虽然已经办了四年了,但是仍旧还是在步履蹒跚的往前走,还有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便是需要你来去克服,虽然承乾名义上书院的院长,但是实际上,书院的管事的,书院的支柱,还是你,朕信得过你。”

    “是,臣知道了。”玄世璟拱手应声道。


………………………………

第七百九十三章:玄世璟的打算

    这件事儿看李二陛下的态度就知道了,推脱不得,既然这样,那就顺着来呗,既然那李元祥是有真东西的,那就想办法给他掏出来。

    至于李二陛下说的管教他的那位不靠谱的幼弟,到时候看看再说。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前隋杨素的兵法,听上去还是挺吸引人的,而且听李二陛下的意思是,这位杨素在带水师方面还颇有心得,不然也不会东出灭陈了。

    既然这样的话,就只能如此了,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更要上。

    而这位江王对于玄世璟来说,无疑就是个困难了。

    江王“名声”在外,但是至于他人到底是怎样的,还是眼见为实为好。

    玄世璟心中还抱有一丝希望,说不定这位江王殿下是因为别的什么原由,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将这样的名声传在外头。

    有些话无需说的太直白,那就是李二陛下登基之后,先皇的不少儿子,心里都够忐忑,胆子大的想要反抗的,也这么做了,结果很明显,下场也很明显,胆子小一些的,干脆直接就躲得远远的不来触这个霉头。

    而那些有野心,也有些胆子,但是成事不足的人,现在都在长安城中的十六王宅养老呢。

    得了李二陛下的旨意的玄世璟离开大明宫的时候的心情是复杂的,出了丹凤门,玄世璟站在丹凤门外,看向远方,无奈叹息一声。

    好听的话谁都会说,但是好看的事儿难办啊。

    宫门口的侍卫将玄世璟的马牵了过来,玄世璟微微摇了摇头,跨上了马背,朝着东山县庄子的方向疾驰而去。

    事情已经定下了,想再多也没用,先回去把该准备的都准备了,至于那位江王殿下,从他的封地到长安这边,距离可不近,李二陛下的旨意要下发下去,人家也要收拾收拾往这边来,也是要费些时间的,等到人来了,玄世璟在好好会会人家也不迟。

    莫名其妙的,就多了个学生,还是个辈分不小的学生,还是个王爷。

    说起来,这一切也都是为了书院,目的就是杨素留下来的手稿,或者还有一些东西是没有留存文字的,而是由当初的杨嫔直接教导给江王李元祥的,也是考虑到这一方面,所以李二陛下才会把人给召见回来,而并非是直接下旨让李元祥把东西呈送到宫中吧。。。。。。

    或许李二陛下也是想起了自己的这位幼弟在封地作孽太多,也想要出手管教了吧,既然想到了,就趁着这回事儿,一举两得。。。。。。

    不去想了,想想就头疼。

    自己的老丈人说让他只管看着书院那边,其余的事情他来解决,不知道朝堂上的诸多公卿知道这件事之后会是个什么反应。

    弯弯绕绕,怎么说李元祥也算是自己的叔叔了。

    人家是年纪小,但是辈分大啊。

    回到庄子上的府邸的时候,玄世璟还没缓过这股劲儿来呢。

    晋阳挺着个大肚子,在丫鬟的搀扶下,正在外头遛弯儿散步,见到玄世璟回来,缓缓的朝着玄世璟在这边走来,玄世璟见状,赶紧迎上去,亲手搀着晋阳,吩咐丫鬟去准备躺椅,安置在后院儿的树荫下。

    “怎么这个时候出来散步?”玄世璟说道。

    这会儿已经快到了中午,这天儿到了中午的时候可是最热乎的时候,玄世璟骑着马回来,都出汗了,这会儿在太阳底下晒一会热就能让人身上出一层薄汗,现在晋阳每天也只是在侍女的伺候下,用温热水擦拭身子而已,可不敢再入浴室洗澡了。

    “在屋子里闷得慌,昨儿个夫君在长安住下了?”晋阳问道。

    玄世璟点点头:“嗯,现如今的水师人才啊,是坑多萝卜少,而现在书院有萝卜种子,但是没人种啊,此事父皇也为难,不过到最后还是拟定了人选,只不过这个人选,有些麻烦。”

    “哦?是何人啊?能让夫君称为麻烦的人,可不多。”晋阳笑道。

    玄世璟又是一声叹息:“江王,李元祥。”

    “什么?皇叔?”晋阳诧异的捂住小嘴。

    江王的名声,显然晋阳也是听说过的,心下还好奇,为何父皇将这样一个人指派给自家夫君。

    “父皇也是冲着他外公杨素去的。”玄世璟说道:“若仅仅是这么简单,我也不必愁了,关键后面还有一句要人命的话啊,父皇让我代他管教江王。”

    管教!有侄儿辈管叔叔辈的吗?还说什么让江王拜玄世璟为师,乱不乱呐。

    老丈人这是想干什么?

    玄世璟哪儿知道,这馊主意是自己丈母娘脑袋一热想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老丈人由着丈母娘的主意,竟然同意了,不但同意了,还觉得这主意不错。

    “江王叔倒是比夫君小两岁呢。”晋阳笑道:“夫君答应父皇了?”

    “当时在宣政殿,也不由得你夫君我不答应啊,不管是陛下那边也好,书院那边也好,现在的一切,大抵都是最好的安排了。”玄世璟说道:“等到见了江王再说吧,说是管家,若是江王自己安安分分的,就得过且过,大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也无须刻意去做什么,等熬过这两年,江王殿下是继续留在这里,还是回他自己的封地去逍遥,随他去。”

    若是江王实在是难对付,一两年以后,直接请走就是了,庄子上容不下太刺儿头的人,若是江王真像是外头传的这样,也别怪玄世璟不客气了。

    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活儿谁还不会是怎么的。

    “再怎么说,离着皇叔来长安,还有段时间,夫君倒是要趁着这段时间,赶紧将学院那边都安排妥当才是。”晋阳嘱咐道。

    玄世璟点点头:“嗯,已经在安排了,这念头也不是这两天才有的,大多东西都准备妥当之后,为夫才进宫找父皇说此事的。”

    想要为大唐水师培养人,也要有专门的场地和道具,只是东山县这边也是条件有限,玄世璟也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找齐全这些东西。


………………………………

第七百九十四章:触霉头

    第七百九十四章:触霉头 (第1/1页)

    比如说大唐的水域图纸,战船图纸,甚至让工匠打造了水师现有的战船的模型,放置在兵学院之**学生们上课的时候使用,还有一艘一比一比例的船,这是放在了学院的外头,部件都是在工学院之中打造的,然后运送过来,现场安装固定,否则没有足够的水浮力,这船可动不了分毫。

    还有专门的教室、教材,玄世璟极尽所能搜集到的兵书,部分最新的详细的水域图,还有他和刘仁愿去台州来回途中亲自记录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比先前留下来的东西宝贵程度也是不遑多让的。

    为了给大唐水师培养人才,玄世璟可是下了血本了。

    玄世璟为了这事儿奔走,兵学院的几个人也都知道玄世璟的意思,李孝恭作为兵学院的院长,即便是像想要帮玄世璟,也没办法,若是地面上的军队,李孝恭是要多了解就有多了解,至于水师,他也是无能为力了。

    至于裴行俭,对于水师的了解,也不过是跟着苏定方坐着船去了一趟三韩之地罢了,想要带学生,差了些。

    不过,在得知李二陛下派遣过来的人是江王李元祥之后,玄世璟觉得,还不如好好培养培养裴行俭,让裴行俭来带学生呢。

    若是李元祥那人无法达到玄世璟的要求,玄世璟倒是宁肯等上两年,或者亲自执教。

    至于杨素留下来的那些东西,有参考是好的,但是毕竟是些老旧的东西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又能剩下多少东西?时代在进步啊,水师也在进步。

    大明宫,含元殿。

    “陛下,这样的话,是否有些不妥当?”褚遂良说道:“陛下想要劝导江王殿下,这是件好事,可是依照陛下所说,让晋阳郡公做江王殿下的老师,这。。。。。。”

    这辈分乱的让人难受,至于如何难受,褚遂良是说不上来的,旁人尚且如此,不知道江王李元祥知道这个消息会是个什么反应,那心里的滋味儿,跟吃了一坨。。。。。。。也没什么两样吧?

    “那诸位爱卿觉得,就让江王继续在封地如此作为?”李二陛下问道:“想来朕的这个皇弟的名头,诸位爱卿都听说过吧,现在既然有这么个机会,朕也不想错过,过程如何,朕不想问,朕只要结果,若是诸位爱卿觉得不妥,不妨由你们来推荐个人选,朕考虑考虑。”

    李二陛下出了主意,确定了人选,朝堂上的公卿大臣们有反对,既然反对,那么你们就给出个人选来。

    “这。。。。。。。”

    朝堂上的大臣们被李二陛下抛出来的这个难题给难住了,他们上哪儿找人去?刘仁轨和刘仁愿倒是在长安,但是能让人家放着好好的朝廷要员的位子不坐,跑去东山县书院上教学生?

    还有一些人心里也是嫉妒东山县的书院,明明不过是玄世璟自己鼓捣出来的东西,到现在却是要朝廷出人,东山县的书院办着办着,就成了朝廷的,然后国子监的地位就危险了。

    国子监里的监生们是什么身份?东山县书院的那些学生又是什么身份?不过是些泥腿子家里出身罢了,敢与国子监的人并肩?

    还是先前所说过的问题,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兴盛,也触碰到了长安这边不少人的利益,但是现在有李二陛下压着,他们兴不起什么风浪来,也就只有在书院的事情上使些绊子罢了。

    比如说现在,借着朝堂上的势头在里头和稀泥。

    结果被李二陛下一个问题给打回来了。

    “陛下,这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不在朝廷规制之内,这。。。。。。”

    李二陛下闻言,皱了皱眉头:“嗯?不在朝廷规制之内?”

    听李二陛下这说话的语气,有些不善,说这话的人心里也是咯噔一声,感觉有些不好,暗恨自己怎么脑子突然就抽了,多说这么一句话。

    多嘴个什么劲!

    “不知诸位公卿大臣们是否知道,这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院长是何人?”李二陛下笑道。

    东山县庄子上一共有三处学院,一处书院,没个学院都有各自的院长,但是总领这四处书院的,不仅仅只是玄世璟,还有一个李承乾。

    李承乾是什么人?大唐的太子殿下,是储君。

    储君的事儿,能跟朝廷没关系吗?

    更何况李二陛下还是默认书院归朝廷所有的,因此书院这边,有了困难,玄世璟才毫不犹豫的来找李二陛下,李二陛下也会帮扶书院,这当中的门道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

    但是偏偏就有这么个蠢货,当众将这个问题给捅了出来。

    一时之间,这人身边的朝臣都暗戳戳的离着这人远了一些。

    这人浑身冒傻气儿,离他远点儿,别跟着倒霉,犯傻这事儿是会传染的。

    “陛下,无论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如何,总归是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长孙无忌说道:“现在玄公向陛下请求调派人手过去,也是合情合理,书院那边,总不能误人子弟。”

    长孙无忌把话算是圆回来了,虽然有些牵强,但是也是成功的止住了这个话题。

    书院的事儿,就别继续往下刨根问底了,都给刨出来,尴尬的还是朝中的大臣们,没见陛下眼里都已经要冒火了吗?

    “大唐的水师是什么情况,朕心中清楚,正是因为清楚,所以没有擅动水师那边的人选,就向晋阳郡公推举了江王,此事也是一举两得之事。”李二陛下说道:“至于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问题,朕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