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中的油灯点亮,随后走到地窖入口处,掀开了地窖。
地窖里头黑乎乎的,但是通风却是极好的,否则下去还不得憋死个人。
玄世璟也跟着下了地窖,两个人找总比一个人找要快的多。
玄世璟这还是第一次来自家地窖,整个地窖十分大,地窖之中一排排一列列的木头架子,所有的东西都整整齐齐的归纳在架子上,这是头回见识到自家地窖,说实话还听震撼的。
难不成大户人家都这么奢侈腐败吗?
资本地主阶级腐朽而又好闻的味道。
玄世璟在一排排架子之间穿梭着,仔细的看着架子浆糊糊上去的纸条,上面写写着架子上的东西的名称,一些东西都放在盒子里,看下面的小纸条,即便是不打开盒子,也能知道里面装的什么。
玄世璟与厨房的下人在地窖之中来回穿梭。
“找到了。”那边的下人传来了动静,玄世璟走到那边,见下人从架子上头拿下一盒子,将盒子打开,里面装着的,正是腌制好已经风干了的梅子。
“很好,辛苦了。”玄世璟拍了拍那下人的肩膀。
东西已经找到了,玄世璟抱着盒子离开了地窖,回了自己的房间。
晋阳还在房间里等着呢。
梅子这东西,果实鲜食者少,也就是说,一般没人从树上摘下来直接吃,都是腌制之后才食用,即便是做汤水,也是用的腌制之后的成品来做,因此,府上也会存留一些,以备不时之需,这会儿还真是存对了。
孕妇的口味,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想吃什么,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腌制好的梅子储藏起来很是方便,而腌制的梅子又分了好几种,酸的,甜的,咸的等等,方才在房间里的时候,晋阳说想吃的,便是酸的,因此玄世璟拿过来的,也是酸的。
顶着大半夜的冷气儿,玄世璟回到了房间之中,将盛着酸梅的盒子放在了桌子上,自己则是将披风给脱了下来,挂在了衣服架子上。
原本倚在炕上的晋阳见到玄世璟抱着盒子回来,也下了炕,走到桌子旁边儿,将盒子打开,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酸梅,两根手指捏起一颗,放入了口中。
“不凉吗?”玄世璟看晋阳这般迫不及待,笑着问道。
晋阳摇摇头:“不凉,刚刚好。”
“梅子不凉,你这么光着脚下炕,可凉着呢,乖,听话,回炕上,把盒子抱炕上也成。”玄世璟说道。
晋阳点了点头,抱着个盒子,跟个小鼹鼠似的,回到了炕上,将小被子盖在了自己的腿上,坐在炕上,抱着盒子吃酸梅。
“说来也奇怪,妾身别的吃不下去,吃下去也是觉得不舒服,但是这酸梅,吃在嘴里,却是觉得好吃的很。”晋阳说道。
“大概孕妇都是这样吧,也没什么。”玄世璟说道。
无论是听说,还是之前秦冰月怀孕,大抵孕妇都是这样的。
前世还听说有孕妇怀孕之后没由来的就是喜欢汽油味儿呢,但是喜欢归喜欢,总不能喝不是。
喜欢汽油的,喜欢香烟味儿的,还有些乱七八糟的,什么奇葩的味道都有,甚至还有专门喜欢闻臭豆腐味儿的。
玄世璟身为男同志,怕是体会不到她们的这些个“孕期小癖好”了。
“夫君不会嫌弃妾身烦吗?”晋阳问道。
“你是我媳妇儿,又是为我操持家里,还要为我生儿育女,我有什么理由烦啊。”玄世璟笑道,待身上的凉气儿被屋子里的热气驱散之后,这才换了衣服,坐在了炕上陪着晋阳。
现在时候还早,两人都睡不着,干脆就说说话。
“夫君果真与其它男子是不一样的。”晋阳说道:“平日里我们姐妹聚在一起的时候,妾身也听了不少事,大多也有埋怨,但是她们埋怨的那些问题,在夫君身上,可是一点儿都没发现呢。”
“虽然为夫也觉得,吵吵闹闹鸡毛蒜皮才是过日子,但是也要看是为什么了。”玄世璟揽过晋阳的肩膀,让晋阳舒舒服服的靠在自己的身上:“若是和和睦睦的过日子,夫妻两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这么一辈子走下去,不也挺好的吗?也不用非要吵闹着吧?只能说,各家的日子过的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说,高阳公主与房二哥吵闹,那也是和和美美的日子,也是一种过日子的方式不是,夫妻两个,就像是锅沿和勺子,哪儿有两不相碰的时候。”
“妾身与夫君成亲也有好几年了吧?好像咱们俩之间还从来没红过脸呢。”晋阳笑道。
“好事儿啊,难不成非要吵啊。”玄世璟笑道。
哪儿有日子过的好好的非要故意找事儿吵架的两口子。
“不,妾身只是觉得,夫君太宠着妾身了,大多事妾身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夫君从不反对,从不插手,都顺着妾身,依着妾身。”晋阳说道。
玄世璟脸上的笑容更甚:“自家媳妇儿自己不疼,让谁疼去?我可是你夫君。”
听玄世璟这么说,晋阳心里的甜蜜也是无以言表,窝在玄世璟的怀中,像猫咪一样蹭了蹭。
“对了,你白天说道,关于孩子的名字,我倒是想到了。”玄世璟说道。
“嗯?夫君想到了?”晋阳抬头,目光认真的看着玄世璟。
玄世璟点点头:“嗯,要是男孩儿呢,就叫玄澈,清澈的澈,至于小名儿,让娘亲来取,若是女哈尔呢,就叫玄容,宽容的容,兕子觉得如何?”
“玄澈。。。。。。玄容。”晋阳仔细的琢磨着两个名字。
阅读网址:m。
………………………………
第七百八十七章:名字
名字是好名字,含义也好,也是简单大方,倒是附和自家夫君的风格,就像给安安起名字一样,玄悦,希望她过的开心,过的高兴,简单明了的含义。
“好,就依夫君的意思。”晋阳点头同意了孩子的名字。
两口子在自己房间之中,就这么悄么儿的给腹中的孩子定下了性命,也不能说随意,反正也不怎么隆重。
时间转眼匆匆过去,转年到了五月份的时候,兵学院的学生们收拾好了行囊,离开了学院,正式进入了军中,接下来在军中的一切,就要看他们自己了,从书院毕业,就代表着彻底离开了书院这座象牙塔,踏上了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军旅之途。
兵学院的先生们可以提前放假休息休息了,因为明德书院的考试是放在七月份的,也就是说,七月份考完了,八月底才会有新的学生进入兵学院之中。
自转了年之后,庄子上这边也汇集了越来越多的先生到书院这边来,玄世也是忙活着亲自接待,安排,将他们的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人家才能全心全力的投入到书院的教学之中,这是必然的,都是全国各地有名望的学术大家,玄世虽然是个公爷,但是人家是教书先生,即便玄世身份尊贵,在先生面前,也要保持足够的尊敬。
这是礼仪,先生教导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当受万众敬仰,皇帝见了他老师,也得老老实实的行学生礼呢。
兵学院的先生也都已经到齐全了,大多都是李孝恭找来的,原先都是在军中效力,身上都带着勋爵,只是没有官身,能在军中熬到有勋位的,也是不简单了,在书院之中带学生,也是绰绰有余了。
书院对于学生体能方面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体系,他们能做的,就是传授学生兵书、阵法、队列,还有行伍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再就是他们都是百战之后留存下来的人,战场经验十分丰富,教导这些学生们,足足的。
让玄世有些愁的,还是水师的事情,玄世曾经到长安去找刘仁轨,希望刘仁轨能为他推荐一些人,无论现如今他们是什么身份,若是他们肯到书院来教学,玄世必定扫榻以待。
只是结果是让玄世失望的,附和玄世要求的人,水师之中少之又少,无论是刘仁轨还是刘仁愿,不是不愿推荐,只是推荐的人选,现在都在水师担任要职,根本离不开水师。
这就让玄世头疼了,这么下去,提升大唐水师,为大唐水师培养人才的目的,什么时候才能达到。
眼见着还有俩月,兵学院就到了新生入学的时候了,这事儿若是再敲不定,又要再等一年。
无奈,玄世打算去长安,去进宫面圣。
至少李二陛下也曾带过兵,或许李二陛下能知道一些连刘仁轨都不曾知道的人物。
玄世平日里是不怎么进宫的,只要他一进宫,宫里的人见到玄世,那就知道肯定是晋阳郡公有要事要面见陛下的。
李二陛下也知道。
因此,玄世到了宣政殿外之后,太监进去通禀了一声,玄世就顺利的见到了李二陛下。
“臣,参见陛下。”玄世站在殿中,拱手行礼。
“免礼,今日到宫中来见朕,又是有什么事情?”李二陛下问道。
对于玄世的无事不登三宝殿,李二陛下现在也都已经习惯了,但凡是玄世主动进宫求见,那一定是有事的。
“臣今日求见陛下,也是想与陛下说说庄子上书院的事情。”玄世说道。
“哦?你那书院又怎么了?”李二陛下一听是书院的事情,放下手上的奏折,抬起头来看向玄世。
书院对于朝廷如何,无需玄世多言,李二陛下知道这当中的重要性,因此玄世说道书院的时候,李二陛下也是认真了起来。
“回陛下,五月份的时候,兵学院的学生都已经顺利结业,进入了军队之中服役。”玄世拱手说道。
“嗯,这朕知道。”李二陛下说道:“兵部已经将此事的折子送到了朕的书案上。”
“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兵学院就会迎来新生入学。”玄世继续说道:“早在臣从台州回来之后,臣就在考虑大唐水师的事情,水师之利,陛下也都亲眼看到了,因此臣觉得,将来的大唐水师,势必要成为朝廷重点倾斜的对象,其作用,甚至要在大唐步卒与骑卒之上。”
“你如何会觉得,水师要不大唐地面上的军队要重要?”李二陛下说道。
在李二陛下心中,大唐的步卒与骑兵,仍旧是大唐军队十分重要的利器。
不过这也不能怪李二陛下的目光放的不够长远,毕竟李二陛下没见到过世界地图,而世界地图,玄世只要找张纸,找支笔,就能给画下来。
大唐周围的小国家,都已经老老实实的臣服于大唐,只要大唐自己内部不出问题,四方边陲小国,除非活的不耐烦了,来招惹大唐,而大唐地面上的军队就现在的发展来看,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一个瓶颈,除非再出现更先进的武器与盔甲,大规模的改变地面上军队兵士的装备,否则,也就没什么发展的余地了。
将书院的学生编入大唐的军队之中,还有原先东山县的五百府兵,被打散,进入了大唐的军队之中,原本玄世练兵的办法,已经经过改良,在大唐的军队之中推广开来了,也就是说,大唐士卒的整体素质,已经是百尺杆头,更进一步了,想要再往前走一步,难。
除非兵部的那些工匠们,将火器研究出来。
而现如今的水师呢?人数是够的,但是整体素质上来说,算不得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大风大浪,即便当初打高句丽的时候,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再到三韩半岛,都是贴近海岸线行驶,一旦发现有什么风浪,直接靠岸,算不得危险。
………………………………
第七百八十八章:要人
第七百八十八章:要人 (第1/1页)
玄世璟想让大唐的水师,在海上,就如同玄甲军在地面上一般。
玄世璟想要的是精锐,而不是普通,因为将来的大唐水师肩膀上担负着的,是开拓的重任,而并非仅仅是在周边,小打小闹。
“不。”面对李二陛下的问题,玄世璟摇头否认:“地面上的军队与大唐的水师一样重要,只是不同的时候,侧重的方面不同罢了,臣说的是,现在,水师比地面上的军队要重要,这么说也是有原由的,大唐地面上的军队已经发展成熟,军中不乏百战之兵员,陛下的亲军玄甲军更是精锐当中的精锐,可是纵观大唐水师,水师之中,可能找出一支这样精锐的队伍?”
李二陛下闻言,摇了摇头。
若如玄世璟所说这般,那大唐的水师也的确是太过普通了一些,李二陛下听了玄世璟的话之后,觉得他说的也并无道理,而且,现在也是为了水师的发展着想。
“臣觉想着,既然庄子上设了兵学院,也在为军中培养人才,那么无论是大唐地面上的军队还是水师,都应当一并培养,这些学生将来编入军中,对于军队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臣才想着,在兵学院的新生入学之前,要在学院之中专门设立一科,教导水师,等将来学生结业之后,就安排到水师之中,而地面上的军队。”玄世璟说道。
“难为你能为大唐想到这个地步,那今日你进宫来,就是为了与朕商议这件事?”李二陛下问道。
“正是,臣暂且找不到能够到学院执教的人选。”玄世璟说道:“现如今水师之中的优秀的人才全都在军中服役,而且都是身居要职,调离不开,因此,即便臣有心在书院中之中,培养学生,也无能为力。”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玄世璟这么说的话,那他就懂了,这小子今儿个进宫面圣是来找他这个皇帝要人来了。
不过现实就是照玄世璟说的那般,大唐的水师也缺少像样的人才,虽然有那么几个人,但是都在军中身居要职,是离不开水师的,水师那边也离不开他们,这一时半会儿的,上哪儿去给他找合适的执教书院的先生去。
这先生还不能是普通的先生,历经战阵是不好使,在地面上打仗,不管多有经验,但是到了海面上,那就是两回事儿,水师和地面上的军队,不能放在一块儿讨论。
“所以,你进宫来见朕,是想让朕给你推荐人才?”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圣明。”玄世璟拱手说道。
求人办事儿,一个轻飘飘的马匹拍了上去。
“少来,这一时半会儿的,朕上哪儿去给你找人去。”李二陛下说道:“水师的情况,朕估摸着,你也了解的差不多了,若是有合适的,恐怕无需朕为你找,你自己也就开口了吧,既然没有合适的,朕也就没办法了。”
李二陛下想着,实在不行,就让兵学院的学生们直接去水师之中,让水师的那些人直接带出来就是了,无需在书院里头耗着了。
这也是个办法不是。
好歹书院的那些学生都是读过书,识过字的,放在水师当中,一边学习,一边从军,不也挺好的吗?
李二陛下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知玄世璟,却是见到玄世璟摇头拒绝。
能这么拒绝皇帝的人还真不多,玄世璟算一个。
“陛下,如此不妥。”玄世璟说道:“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哪怕臣自己辞去太子詹事的位子,亲自到书院之中,带领这帮学生,也不会让学生从明德书院出来之后就直接进入水师的。”
在明德书院之中读两年书出来,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岁的年纪,这样的年纪让他们去水师之中,不论如何,玄世璟是不会同意的,而且,书院之中的教导,有些东西,是在行伍之中学不来的。
有些东西,书院能给,军中给不了,有些东西,军中能给,但是书院之中给不了,两者相结合,这才是最好的,省却了书院这一步,那玄世璟在庄子上耗费这么多钱财建造书院又是为了什么?
“那这事儿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你打算怎么办?怎么,你还真要辞官去庄子上做个教书先生?”李二陛下皱着眉头看着玄世璟说道。
“必要的时候,臣不吝官。”玄世璟说道:“而且,兕子也快要生了,臣觉得,臣在庄子上待着,也挺好的。”
听玄世璟说起自家闺女,李二陛下的神色柔和了下来。
也是,算算日子,也快了,自己又要添一外孙了。
“这段日子你在庄子上待着归待着,反正这么长时间,你也没来长安几次,东宫那边,太子不说什么,也都不耽搁,辞官是不必了。”李二陛下说道:“至于这教导学生的人选,容朕再想一想,明日给你答复。”
“是,臣遵旨。”玄世璟拱手应声。
玄世璟觉得,李二陛下这般说的话,应该是要从现在水师之中调遣人到书院过来吧。
不管怎么样,有人来教,总是好的。
明日李二陛下这边给答复,因此,今天晚上,为了不来回折腾,玄世璟就只能在长安城道政坊先住下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李二陛下去了立政殿,大多数时候,李二陛下都是在立政殿用晚膳,与长孙皇后坐在一起,聊着聊着就说到了玄世璟的事儿。
“观音婢,估计再过一阵子,兕子就要临产了。”李二陛下说道:“到时候你我要不要去东山县庄子上去看看她啊。”
长孙皇后闻言,轻笑道:“陛下,您国事繁忙,这事儿等庄子上那边派人过来给您报个喜,您让人带上东西去庄子上走一趟就是了,等过后,兕子出了月子,带着孩子进宫来看您,不更合适吗?”
长孙皇后虽然知道李二陛下是出于疼闺女的心性,想要去看看兕子,但是一国之君,日理万机的,哪儿能说出去就出去。
阅读网址:m。
………………………………
第七百八十九章:烦恼
上次是因为太子的事情,李二陛下心情不怎么样,出宫散散心,去了庄子上,那还算合理,自家闺女怀孕生孩子,作为皇帝,也跑到东山县庄子上,这算是怎么回事儿?
要去也不能当天去,怎么说也得过后才行。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李二陛下反驳道:“兕子是大唐的公主,更是朕的女儿。”
“好好好。”长孙皇后笑道:“即便是去,也得等兕子将孩子顺利的生下来再去探望为好,否则,陛下可又要听御史言官们的念叨了。”
李二陛下听长孙皇后这么说,这才点了点头,认同了长孙皇后的说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让朕颇为烦恼啊。”李二陛下说道。
“陛下又在烦恼什么?若是朝政之事,召见群臣商议就是了。”长孙皇后端起碗,为李二陛下盛粥。
“此事也不算朝政,还是东山县庄子上的事儿,是兵学院。”李二陛下说道:“若是此事能与朝中的大臣们商议,也还好了,关键就是朝中的一些人,本不认同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
“这是为何?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教书育人,为朝廷培养人才,不是很好吗?”长孙皇后问道。
“嗯,好是好,朝堂之中,也是老毛病了,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触动了一些人占据的利益,所以一些人,并不喜欢东山县的书院,还有国子监的那些官员们,巴不得庄子上的书院倒闭呢。”李二陛下无奈说道:“离着东山县庄子上的文学院的学生们结业还有两年的功夫,两年之后,他们就会参加朝廷的大考,到时候,便是文学院和国子监之间的较量,如此一来,观音婢还觉得,朝中的大臣们,会喜欢庄子上的书院吗?”
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招收的大多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多数是清白庄户人家的孩子,出身不高。
而国子监之中呢?大多都是有些身份背景的学生,即便有那么一两个寒门子弟,在国子监之中的日子也是不怎么好混啊。
俗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起来,国子监的监生们,是看不起东山县庄子上书院里的学生的。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监生都是这般想法,心里存了有一争的心思的人还是有的。
但是毕竟相对于寻常人来说,他们的出身也是优越的,心里也是存了那么几分的优越感。
至于朝堂上的一些大臣,私心而已。
虽然身为帝王家,不喜欢自己的臣子抱有这么大的私心,也希望他们能够一心为了朝廷着想,但是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人非圣贤,哪儿会有那么多大公无私的人?
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所以李二陛下也不怪他们,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只是东山县书院的事儿,总要想个办法解决,毕竟玄世璟创立这书院,说起来,虽然有私心在当中,但是也是为了朝廷,公大于私的,若是连他这个皇帝都不支持,那书院如何能长久?
大唐的朝堂,一代代的传下去,仍旧是掌控在各个世家手中,想要掣肘世家,就得用寒门官员啊。
坐在这个位子上这么多年,李二陛下的眼光放的足够远,即便有些事情不能在贞观朝就能完成,但是他可以为自己的下一辈人铺好路,将能做的,全都做了。
“这样一来的话,现如今东山县的书院处境还真是有些尴尬。”长孙皇后若有所思的说道。
不过这种尴尬,最多也就两年,两年之后吗,文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参加大考,然后入朝为官,这边是树苗生根,逐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现在书院这颗树,缺少的就是根,它的根,还在发展延伸之中,两年之后,便会扎在这片土地上。
至于兵学院,学生们虽然早两年出来,也读过书,接受过系统的训练,跟着李孝恭学习,但是军中向来是个注重实力的地方,想要熬出头,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
书院的学生或许实力不错,但是运气,还要等,等到一个能够展示他们才能的机会,而这机会,可不是常有的。
但是这个过程是艰难的,而玄世璟在对待书院这方面,也不是个安分的主儿,说起来,玄世璟也有野心,但是他的野心,是李二陛下乐意看到的。
自玄世璟入朝为官以来,从未在朝中争名夺利过,而他的底线,李二陛下也大致清楚,家人,还有庄子上的书院。
从玄家为了书院付出这么多可以窥得一二。
对于玄世璟,李二陛下的心情有些复杂,他看得透玄世璟,却也看不透玄世璟。
曾经的那个孩子,早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聪明可爱的小孩子了,他成了朝廷的官员,成了大唐的晋阳郡公,成了自己的女婿。
“书院的事情不仅仅是璟儿上心,朕也很上心,否则也就不会让承乾牵扯到书院之中了。”李二陛下说道:“璟儿的意思,朕明白,璟儿希望将来的书院,能够归入朝廷之中,但是书院招收寻常人家的孩子的这个规矩,不能坏,希望书院在归入朝廷之后,仍旧是现如今的书院,只能壮大,而不能改变其初衷,朕也知道,一旦书院安稳扎根,对于大唐来说有多么的重要,所以朕也乐得帮衬着他,书院,总归是朝廷的。”
虽然有些霸道,有些不讲理,但是书院只能归朝廷,不然若干年后,书院出来的官员,书院的先生,仅仅是一处书院之中,势力便是盘根错节,所以,玄世璟也是为了避免这些事情。
只要书院归在朝廷的管辖之下,书院的院长是皇室中人,是太子,甚至是皇帝,那么书院再怎么发展,也不会出现什么祸患。
玄世璟能想到的东西有限,至于百年之后书院如何,玄世璟不可能为他们想到百年之后的事情,世事无常,别说百年之后了,便是两年之后如何,谁又能料定的到?
………………………………
第七百九十章:人选
着眼于眼前,一步一步的走,这方是正道,做事最忌好高骛远。
“那今日璟儿进宫见陛下,也是为了书院的事儿?”长孙皇后问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嗯,正是,现在东山县庄子上兵学院的学生们已经进入大唐的各个军队之中了,兵学院现如今暂且空了下来,等到明德书院的学生们考试完后,才会有新的学生进入兵学院之中,再此之前,璟儿想在学院之中开设新科,想要着重发展水师,为水师培养人才,这样一来,兵学院那边,不管是地面上的,还是水里头的,就都齐全了。”
“这不是好事吗?陛下又在烦恼什么?”长孙皇后笑道。
随着台州那边不断的被开拓,不仅仅是李二陛下看清楚了大唐水师的重要性,连长孙皇后在后宫之中,仅仅是凭借着听闻来的事情,就能判定,将来的水师对大唐是有多么的重要。
“人选啊,想要教导学生,总得有个先生,有个合格的先生才是,如今水师虽然有不少人才,但是水师那边,可离不开他们啊,所以,不可能把人调派到书院去教导学生。”李二陛下说道:“璟儿今日进宫来,其实就是来向朕要人来了,朕思索了良久,到底还是想不出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能够担当此重任。”
第一批学生,不管是学什么的,对于书院的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因为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为后来做表率,李二陛下也明白这一点,所以说在人选方面,也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但是到现在为止,仍旧没有找出合适的人来。
大唐的水师现在也在发展,尤其是泉州那边,几乎是重新组建水师,哪儿不用人啊,刘仁轨现在在长安,给人家升了官,若是没有重要的大事,断然没有再把人弄到水师去的道理。
刘仁愿和刘仁轨都有带领水师打仗的经验,但是这两个人,现在谁都不能动弹。
至于其余的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怎么调动?
刘仁愿从扬州水师离开之后,好歹有个沈浩青接任,沈浩青再往下,可就没有什么能够说上名头的将领了。
现在是坑多萝卜少啊。
这能怎么办?谁也没招。
一时之间,大殿之中,帝后两口子都陷入了沉默。
良久,长孙皇后才缓缓开口。
“臣妾倒是有个人选,不知合适不合适。”长孙皇后说道。
“哦?说来给朕听听。”李二陛下说道。
“江王李元祥。”长孙皇后说道。
“江王?”李二陛下的眉头微微皱了皱,随即陷入了沉思。
江王李元祥,是李二陛下的幼弟,母亲杨氏,是高祖皇帝的嫔,不过杨嫔的父亲有些来头,杨嫔的父亲是前隋太尉杨素的女儿。
长孙皇后之所以推荐江王李元祥,说起来也是与他是杨素的外孙有关系的。
开皇八年的时候,杨素以行军元帅的身份率领水军东下攻灭攻灭陈朝,之后的几年之内,前隋的水师部队一直都是掌握在杨素的手中,而杨素本人,在统领水师方面,也是颇有心得。
杨素有七个儿子,但是女儿,就只有一个,后来成了高祖皇帝的嫔妃,而当年杨素的女儿未曾出阁的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