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歌-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程门立雪。”卫子夫笑道。
“程雅那妮子虽不出府门,但偶尔还是会在厢房中偷偷瞄上几眼,最终心中还是起了些波澜。于是就在大雪天开了府门,走到他面前说道:你这又是何苦呢,快回去把,莫要冻坏了身子。”
“景青看见她终于肯出来跟自己说话了,当即表明心迹:我是真心的,此生此世只爱你一人,至死不渝。”
“程雅只是稍稍心动,沉默片刻后说道:我信你是真心的,但你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吏,我爹娘是不会同意我们在一起的。”戚老接过卫子夫递来的茶杯,抿了一口,继续说道。
“景青闻言大喜道:只要你愿意,我自会建功立业,名扬天下。想办法说服伯父伯母,不会让你为难。”
“程雅无可奈何,只好点头由他去了。后来的事你也知道,景青弃笔从戎,荡清大秦境内各地叛乱。又在西凉覆灭宋国占领雁门关之时,果断地率军星夜奔袭,重新夺回了雁门关。”
“西凉曾经占领过雁门关?”卫子夫皱眉道。
“不错,当时宋国羸弱,大秦也就没有重兵把守雁门关。不想宋国几乎在朝夕之间就被西凉攻灭了,西凉的先锋部队攻占了雁门关。”
“正在大秦西境剿匪的景青闻讯,马上意识到形势非常严峻。那时他不过是一个小将领,手下仅有数千兵马。但还是星夜率军赶赴雁门关,沿途说服大秦其他将领与他一同前往,浴血奋战后重新夺回了雁门关。”
“要是再稍迟一些,等到西凉大军增援进了雁门关。现在还有没有大秦都是个问题。他也因此成了西北军团的主将,被秦皇帝任命为兵马大元帅,统帅三大军团抵御西凉的进攻。”
“原来还有这等隐秘故事。”卫子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可到了这里,夫人也不过是对大元帅稍稍动了心,后来又怎会如此恩爱呢?”
“在景青外出征战后,程雅一开始时还是很开心的,不用再见到那个烦人的家伙了。她就悄悄地离开了帝都,到处游玩。”
“机缘之下,她在某个隐秘处得到了一篇魔道功法——噬神决。这是一种极其霸道的功法,它可以让修炼者吸取别人真元,甚至是精气神化作己用,练至高深,几乎可以吸收一切的能量。”
“世上竟有这种功法?谁要是练了它岂非天下无敌了?”卫子夫惊得合不拢嘴。
戚老摇着头说道,“这种功法虽然强到不可思议,但是却非一般人可以修炼。它会吸取别人的功力不假,可吸来的真元却是斑驳复杂,难以炼化,不能被吸收,留在体内反而会深受其害,甚至爆体而亡。”
“只有专为武道而生的特殊灵体才能容纳炼化这种真元,这样的体质上百年也不见得会出一个。”
“夫人不正是这种体质吗,那这功法岂不是仅有她能修习?”卫子夫说道。
“不错,除了纯粹的灵体之外,其他人修习都会有弊端。连那个臭小子都练不了,或许这功法就是为她而出世的。”戚老点头道。
“夫人本就天赋惊世,再得了这法门,还有谁是她对手。”卫子夫感叹道。
“确实无人是她对手。她云游之际,遇上了恶徒,兴起时动用此法,把那些人吸了干尸,死状极惨。一时间众说纷纭,江湖上凭空多了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大魔头。”戚老缓缓说道。
“后来有人渐渐发现那个大魔头其实只是个女子,以为她只是修习了某种秘法才变得如此厉害。那些江湖人士就生出了觊觎之心,成群结队地联合起来,意图抢夺噬神诀秘籍。”戚老说道。
“匹夫无罪,徒怀其璧,这等功法,任谁都要眼红。”卫子夫轻叹道。
“不错,即便是卫家,也忍不住派人出手。”戚老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说道。
卫子夫闻言微愣,但也不觉得如何惊讶,若是现在有这篇功法的消息,自己也是要派人过去抢夺的。
想必当初卫家就是派出了自己的师尊,这才使得他和帝都那些人有了渊源。
“后来呢?”卫子夫问道,当年她还没出世,上一辈人的恩怨与她无关。而且看上去自己的师尊也没有和夫人结下什么大梁子,反而是有些交情。
“后来?”戚老笑了一声,“后来便血流成河呗,你也知道程雅那丫头虽是世家大小姐,但着实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主儿。但凡胆敢招惹她的,她都没有丝毫留情,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夫人杀伐果断,可是很有魄力的女子。”卫子夫同样笑着说道,她不觉夫人的做法有什么不妥,换做自己,多半也是这样的。
“正因如此,她结下了不少仇家,成了人们口中的大魔头,这些事以讹传讹,被添油加醋传到了朝廷,让人震惊。”
“那时景青成功抵御了西凉,回到帝都,身居西北大将军之位,兼任兵马大元帅,座下人才济济,战将如云。秦皇帝就命他率领诸多战将前去剿灭魔头,带回噬神诀。”戚老说道。
卫子夫安静地听着,美眸中有光彩流动。
“最后景青率领战将和那些江湖人士把传说中的魔头围在江渡陵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就是程雅。”
“程雅见到来人是景青,当即冷冷看了他一眼,把剑掷在地上说道:连你也想要来杀我?那便亲自上前来动手吧。”戚老顿了顿说道。
“若是大元帅当真敢上前,非要被夫人当场一巴掌拍死不可。”卫子夫笑道,她知道那时的程雅不过是在试探景青罢了。
“景青自然是没有动手,而是反过来,为了她不惜违抗君命与天下英豪为敌。最终程雅被他感动,轻声说了一句:青哥哥,从今往后,我的身家性命就托付与你了。然后在群雄面前把噬神诀秘籍交了出去,并且自毁经脉丹田,以示永退江湖之意。”
“所幸的是大元帅没有辜负夫人,想来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夫人不曾后悔过当时做出的选择。若是情深,名利武功又算得了什么呢。”卫子夫闻言不禁动容,感叹道。
“那噬神诀呢?”卫子夫问道,这是极为重要的东西。
“她没有把秘籍交给景青,而是直接把它掷了出去。群雄也见到了这本秘籍的真容。它极其复杂,根本无法通过口述传授,只能依据秘籍上的详细图解修习。群雄为了争夺这本秘籍大打出手,景青却是不再参与进去,径直带着她回了帝都。”
“噢?没有交给大元帅?”卫子夫微微皱眉思索,“夫人聪慧,有意把秘籍交出去,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那高深繁琐功法无法口授。免得那些人念念不忘,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卫子夫很快推测出她的意图。
戚老点头道,“应该是这样的,真正跟她结仇的人没几个,都是贪图秘籍而来的。她自毁丹田交了秘籍,又有景青庇护,自然也就没人会来寻她麻烦。”
“回到帝都后,景青也没有隐瞒,向秦皇帝禀明实情。前朝秦皇不但没有责怪,还赐婚给他们两人了。”
“前朝陛下如此大度贤明,难怪大元帅会一直忠心耿耿,以图报恩。”卫子夫说道,她知道一些隐秘,三年前景青的死和此脱不了干系。他忠于前朝秦氏王族,篡权夺位的李氏王族不满而又忌惮。
戚老没有接话。
“那么最终噬神诀落到了谁的手上。”当年戚老奉卫家的命令出手,最为关注的必定是这本秘籍。
“慕容远山。”戚老说出另一个沉甸甸的名字,同样是那个时代的绝顶天骄。
………………………………
第一百零九章:朝会
天色渐亮,晨钟响过三遍,百官都已在未央宫正殿中聚集。
年关将至,偶有一两声“爆竹”响起,虽朝野上下气氛都肃穆得很,但多少也增添了些许喜庆之意。
“咦,公主殿下今朝为何穿得这般隆重?”侍女进门,看着一身鎏金凰袍的李曼诧异道。
她在宫中向来衣着随意朴素,只有在一些重大祭祀或者典礼上她才会穿得这么正式。
“我是大秦长公主,穿这身有何不妥吗?”她微笑着问了一句。
“自然是没有丝毫不妥当的地方。”侍女急忙低头答道。
“那就好。”李曼往门外走去。
身后的侍女微微愣了一下,心中颇是奇怪,总觉得今日的殿下跟往常不太一样。
在几位王子公主中,要数长公主最为温和,从没发过脾气,也极少出宫游玩。
平日里大多数时间都在读那些诗书,偶尔也会学着寻常女儿家那般做些刺绣女红。
性情倒是有些寡淡,不争不抢的,也不过问任何事,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很少人会记得大秦除了那几个声名在外的王子之外,还有一位长公主。
她来到未央宫南侧,沿着青石台阶缓缓登上一座石坛。这里是星象台,也是九龙祖脉交汇之地。大秦王族的宗庙就在这里,里面供奉着历代皇帝的牌位。
她走进这座不算太大的庙堂中,仰望着供奉台上最高处的那个牌位,上面写着始皇大帝秦政。
再稍下,依次是秦氏七位皇帝的牌位。在这里供奉的所有皇帝,都姓秦。
若是父王驾崩了,他应该也会被供奉在这里,那么这里便多了一位李姓牌位,我来这里参拜也就合情合理。可现在,这上面全都是姓秦的,就让人有些为难了,她暗自想着。
“老先生,你说我算是真正的大秦长公主吗?”她站了半响,轻声问道。
她的内心一直很纠结,知道二十年前的秘辛,她的父亲把染血的王座从秦氏王座那里抢了过来。
每每想起,她都有些羞愧,觉得自己本不应是大秦的长公主,只是鸠占鹊巢罢了。
“你,可以是。”身后一个抱着石盘的老者应道,他是大秦的星象师,在这里呆了很多年。
李曼闻言在原地立了一会,向着高台拜了三拜,而后恭敬地向那老者行了一礼,退出庙堂之外。
她沿着石阶快步走下,不多时便到了李瑶的寝宫。
“滚开,我不要吃。”还未行近,远远的就听到瓷器破碎和李瑶带着哭腔的哭闹声传出。
自变故发生后,武后就把她囚禁在此处,不得离开半步。
“赵公公,可否让我进去看一下?”李曼说道。
武后把她禁在此处,让心腹赵贤亲自看守,确保她不会再生出什么意外。
赵贤犹豫片刻后还是点点头。
李曼推开门走进去,只见两个侍女颤栗着低头站在一旁,地上是破碎的瓷碗,汤汁洒了一地。
李瑶披散着头发趴在床上,不停地啜泣着,眼窝红肿,脸色枯黄,形容憔悴,短短几天就成了这般模样。
“你来做什么?看我笑话吗?”李瑶看见她走进来,已经哭干的泪水又重新滑落几滴,心中委屈之意更甚。
这个姐姐与自己并不怎样亲近。其实也不仅仅是她,另外几个王兄彼此之间少有往来,包括她的亲哥哥启王。
生在王室之中,锦衣玉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只是她常常会觉得很孤单,没有什么可以说话解闷朋友,几位兄弟姐妹也是如陌生人一般,见了面也鲜有言语。
所以她渐渐的就很刁蛮任性,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你是我的妹妹,我怎会笑话你呢。”李曼走到她的床边柔声说道。
“把这些收拾了,重新取些膳食来。”她又吩咐道。
“你看你,快别哭了,赶紧吃些东西,别饿坏了身子。”李曼拿出手帕,轻轻地擦拭着她的脸颊眼角,怜惜地说道。
“曼姐姐,我真的没有杀他们。”李瑶看着一脸温和的她,终究是忍不住放声大哭,几日的情绪一并爆发出来。
“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是那些下人给我的酒,我也不知道会这样,我真的没有想要害他们。”她趴在李曼肩膀上,语无伦次地说着。
“姐姐知道不关你的事,是那些人的诡计。”李曼轻抚着她的后背安慰道。
“我好害怕,昨夜里我听到有人说母后可能要把我送到齐国去,我好怕,我不想去齐国。”李瑶哭泣着说道,身子不住地颤抖,惊慌失措。
“别听他们胡说八道,放心吧,姐姐不会让他们把你送去齐国的。”李曼把她搂紧,抱着她说道。
“你呀,就乖乖的吃完东西,然后好好休息,不要担心太多。”
“真的吗?”李瑶愣愣地问了一句。
“当然啦,姐姐什么时候骗过你。”李曼微笑着说道。
“姐姐。”李瑶紧紧抱着她,平日里不怎么亲近的姐姐,此时却是让她觉得心安不少,不再那么恐慌。
“好啦,你在这里等着,姐姐这就去跟他们说。可别再哭鼻子了。”李曼帮她理了理头发,站起来说道。
她出了李瑶的寝宫,径直向着未央宫的正殿走去。
此时的正殿中,鸦雀无声,数百名官员连大气都不敢喘。
“如今的局势诸位已经知晓,当务之急是派出使臣持国书前往齐国,向齐王陈明利害,说服他息兵休战。”武后在高台帘后说道。
“武后娘娘,如今齐王正值悲痛关头,未必就肯听信我们使臣的一面之词,相信这是西凉阴谋所致呀。”有老成持重的臣子开口说道。
“对呀,可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齐国王子公主是西凉所害吗?”另一臣子接着说道。
“哼,若不是西凉,难道是小公主的本意不成?”武后冷声说道,行事的人干脆利落,不留半点痕迹,她严刑拷打了李瑶身边的所有人都一无所获。
听到武后带着寒意的话语,殿中再无一人敢接话。
“有无证据并非重点,齐王身为一国之君,必能明白与我大秦交战百害无一利,只会让西凉坐收渔翁之利。但他一时冲动,举兵与大秦宣战。如今想必他也冷静了不少,或生悔意。他知道战无益处,可若是就此退去,则声威大损,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上官君月立于百官之前,分析道。
“我大秦派出使臣送还两位王子和公主的遗体,并且适当的割地赔款,把东境一些贫瘠之地割让给齐国,以示诚意,给齐王台阶下来,齐军自退。”她继续说道。
“寸土寸金,我大秦岂能做出割地赔款这等屈辱之事?”有老臣当即高声反驳。
上官君月淡淡地扫了那人一眼,缓缓说道:“神州大地,四海八荒本皆应是我大秦国土。可如今分崩离析,被诸侯占据,成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国家,所为何故?”
“又是否让在场的诸位感到耻辱?”上官君月再问一句。
无人应答。
“就是因为我们大秦国力羸弱,不够强盛,无法荡清诸多乱臣贼子。以至于西凉和齐国举兵进逼,朝野上下恐慌。倘若我大秦国力强势,兵强马壮,人才济济,将星如云。齐国王族死在了帝都,那又如何?齐王胆敢向我们宣战吗?”上官君月高声说道。
“弱就是弱,承认不够强大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在这种外敌环伺,内乱频生的时候,还有人把如今的大秦当成是三百年前那个一统天下的大秦。”上官君月厉声说道。
武后默默地听着,没有打断她的意思,她心中甚是宽慰,这个女子果然很不错,见识和气魄都足够超凡。
她不禁看了一眼站在左侧满脸不耐的李启,心中难免叹息,两人年纪不过相仿吧。
“须知两国交战,大秦势必陷入严重的危机,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恢复元气。割让一些贫瘠之地固然有损颜面,只是孰轻孰重,诸位心里也有数吧。”上官君月环视全场,朗声说道。
诸臣低头沉默着,无人反驳。
“就依上官首相所言,何人愿意出使齐国?”武后沉声问道。
百官原本就低着头,闻言后只是把头埋得更低了。
且不说到了齐国,齐王会不会怒杀来使,光是这一路就凶险难测。谁都知道皇帝陛下已然病重,随时可能驾崩。
一旦驾崩将会引发大动乱,朝中诸多派系必定会找个借口与武后撕破脸皮。
明面上大家都在为大秦着想,可私底下有些人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只有天知道。
就算齐国真的和大秦打起来了又怎样?不过是死伤百十万士卒罢了,再去征召一些便是了,反正大秦有的是人。
国库吃紧,军饷不够又怎样?加些赋税便是了,反正那些屁民吃少一点穿少一点也不会死。会死?死了就死了吧,无伤大雅。
能站在大殿上的都是聪明人,其中利害早已想得清清楚楚。心里知道有很多大人物都希望两国打起来。这样就有非常充足的理由逼迫武后下台。
是你和你的女儿为大秦惹来战祸。
明白了这些,哪里还有人敢主动请缨,全都恨不得把脑袋埋进地底,省得让台上那婆娘看见,点了自己的名字派出去。
武后冷眼看着下方的诸臣,目光逐个逐个扫过,眼中寒意愈渐浓厚。
上官君月回身看了一眼那些低着头的臣子,这情形她早有预料,但终究是忍不住暗叹一声。
也只好自己亲自走一趟了。这些废物,即便是愿意去,多半也是到不了齐国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离开帝都,那些人会不会趁机对武后发难。
这种紧要关头,随时都可能发生巨大变故,不坐镇帝都,总是无法安心。
上官君月望着殿外,眸子仍是一片平静,宛若深潭。内心却颇是纠结,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在这种时候离开帝都。可若是不去,战祸起时,又不知苦了多少大秦子民。
正当她左右为难之际,目光尽头处的殿外白玉桥上,一道青衣身影缓缓走近,步履沉稳而有节奏感,长袍飘飘,神情从容又带着些许不羁。
他被守卫拦住。
哼,傻比,以为这样子走路很帅气么?
上官君月咬了咬牙,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
第一百一十章:大秦公主
“谁愿出使齐国?”武后再问一遍。
朝堂之中仍旧是一片死寂,没有半点声息。
到了这紧要关头,果真是无一人有站出来的气魄,满朝文武,尽皆是一些酒囊饭袋。若是那人还在,这种时候他必定会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吧,她暗自想着。
想到他,不禁失神片刻,目光横移,遥遥望见殿外白玉桥上那道被守卫拦下的身影。原本就颇是沉重的心情变得更加微妙复杂起来。
虽然他不在了,但他的孩儿还在呢。
景歌被当在殿外,不准靠近,因为他没有按时入殿,也不曾穿着正式袍服,不合礼法。
“快让开,别挡着本殿下去上朝。”景歌说道。
“侯爷,司礼监的大人说了,请您回去穿了朝服再来。”守卫说道,他认得景歌。
“回去换完衣服逼都让别人装完了。”景歌小声嘀咕一句,颇有些无奈,先前竟然没想到不穿朝服会被挡下来。
“看在本殿下这么帅的份上,你再去禀报一次。就说我有急事上奏。”景歌继续说道。
武后隔着珠帘看着他在跟守卫扯皮,一副在街边闲聊的样子。
她很不喜欢景歌,甚至有些厌恶。不是因为性情和所作所为,只是因为他是那个人和别的女子所生的孩儿。多年来,她一直无法释怀。
这种情绪很难描述。
他像极了那个人,也继承了他母亲的阴险狡诈。两种极端矛盾的性情融合在一起,却也不太显得突兀。
“让他进来。”武后低声吩咐道。
旁边的太监小跑着出去,武后也回过神来,收拾好情绪,这种时候,还是国家大事更为重要。
小太监还没跑出殿外,正殿门口处已然转出一道人影,凤钗玉环随着步子轻微碰撞,叮铃作响。
“孩儿愿持节符国书出使齐国。”在一片死寂中,她轻声说道。
百官闻声尽皆微微侧头,用余光寻觅开口说话之人。
只见正殿门口出,一个女子身着凰袍羽衣,头插凤钗,长身玉立,形若惊鸿,面如圆玉,徐徐走进殿中,既威严又不失温婉大度。
“长公主殿下?”
“公主还请退出大殿。”有司礼监的人上前阻拦,朝会并非谁都可以随意参加。
李曼并不答话,只是淡淡看了来人一眼,径直向前走去,或许是摄于她的气势,那人愣住了,不敢继续阻拦。
“孩儿乃是大秦长公主,如今正值危难之际,理应为国分忧。齐国之所以会举兵,是因王子公主在帝都遇害而起。虽说这是西凉的阴谋,可若是派其他人前去与齐王解释,总归是缺少说服力。而我与遇害的王室身份相当,足表我大秦诚意。所以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她立于殿中,朗声说道。
武后站起身来,盯着下方的李曼,好半响后才开口说道:“你可知道此行艰险?并非去与齐王说几句话那么简单。”
“孩儿知道。”李曼抬起头说道,她又不傻,其中艰险怎会不清楚。
“那你,不害怕吗?”武后看着她问了一句,平日在宫中也极少见到她,她的生母早已去世,每次碰面时,她也会以孩儿的身份恭敬地向自己行礼。
除此之外,几乎没什么交集。她很低调,低调到常常让人想不起有这么一号人物。
“害怕,但我身为大秦公主。努力去庇护子民,使他们安居乐业,免遭战祸侵扰,是职责所在。”李曼平静应道,她已经下定了决心。
武后目光扫视全场,殿中有着数百名官员,有着王长子,三王子,四王子,还有自己的亲子李启。
可他们之中并无一人有站出来的气魄,更不会有人想着那些大秦的子民。
“好,谁愿意护送长公主前往?”武后问道。
大殿之中还是一片寂静,先前没有人愿意当使臣,现在也没人愿意护送她前去。当使臣和护送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一样危险么?
“呵呵。”武后怒极而笑,台下低头的众人不仅没有表态,连丝毫愧色也不曾有。
特别是剩余的几位王子,看见李曼主动要求去齐国后,身为男儿,不仅不觉得羞耻,甚至还闪过喜色,当真是冷漠得让人发指。
“臣愿护送长公主殿下前往齐国。”一身青衣的景歌终于走进了大殿,站在李曼旁边。
“你?此行太过危险,你还是不要去的好。”李曼诧异地回过身,看见是景歌,当即低声说道。
他是大元帅唯一的子嗣,怎能让他身涉险境。
景歌微笑,并不答话。
“好呀,就派他护送。”李启看见是景歌主动要去送死,一时间开心得忘乎所以,当下大声说道。
“闭嘴。”武后冷冷呵斥,心中对他的失望已经到达了极致。他哪里有半分王族的样子,既愚蠢又残忍,莫说是和下面站着那两位相比。即便是相较于剩余的王子,他也远远不如。
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如此的憎恨那个女人,爱屋及乌地连他儿子一同厌恶。只不过是在嫉妒罢了,嫉妒她无与伦比的天资,嫉妒她什么都不做就牢牢套住了那个人的心,好像她拥有的一切都比自己的要好那么多。
连儿子也是。
“就以长公主李瑶为国使,飞扬候景歌领三千城卫军精锐护送前往齐国,准备好即日启程,退朝。”武后宣布道,她不想在这殿中多呆。
景歌在朝会散后第一时间走人,从始至终都没有看百官一眼。
出了未央宫,候着的千雪迎了上来。
“怎么啦?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千雪奇怪地问道。
“也没怎么,就是风头叫人出光了,李曼那妮子竟然抢在我前面说要出使齐国,好亏呀。”景歌愤愤地说了一句。
“哎呀,殿下你真是。。。”千雪一脸无语地笑了起来。
“他们已经在准备了,想必很快就会出来,这次回来也还没见到母亲,我们快回家一趟吧。”景歌说道。
“夫人已经知道你回来,让你不用回去,她自会从府中过来送你。”千雪拉住他说道。
不多时,未央宫宫门大开,武后亲自领着百官从中走出,三千披坚执锐的城卫军也集合完毕。
“千万小心。”武后拉着李曼的手,最后这般轻轻嘱咐一句,把她送上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
景歌和千雪站在宫门外的街旁,出使护卫军中的一众将领走近下马。
“参见侯爷,请侯爷下令。”
“起身吧,列队护住长公主殿下出城即可。”景歌说道,这三千城卫军中好手如云,又是在帝都之中,不会有什么危险。
“咦?赵贤公公也在?”景歌有些诧异。
“是的,武后娘娘命老奴一同前往,保护殿下和公主。”赵贤点头说道。
“那公公就呆在公主旁边吧。”景歌微笑着说道,赵贤是武后最为信任的心腹,也是一位深不可测的王境强者,有他相助,此行会安全不少。
“是。”赵贤应声退去。
“夫人来了。”一旁的千雪轻声说道。“殿下你先跟夫人说话,我去稍稍准备一些东西。”
帝都离齐国有数千里之遥,又是一路漫长的奔波,她作为照顾景歌的剑侍,自然是要准备一些用得上东西。
………………………………
断更致歉!
前几天因为更换工作和一些别的个人原因,也没有来得及向大家请假就断了更,实在是很抱歉,在这里跟大家说一句对不起!
零零散散的写了两三个月,差不多四十万字,编辑那边也没有给到什么推荐,收藏的人数不多,我也不知道自己写得怎样,好或者不好。不过我想,如果还有读者在看的话,我都是应该把这个故事给写完的。
因为这本书没有什么成绩,淹没在茫茫书海中的缘故,我也就不再在意数据什么的了。只想专注于故事的本身,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风格去写。
写一本小说,是我的执念之一,我希望自己能够完成。
最后,非常感谢你们的陪伴和阅读,虽少有互动,但我总是心怀感激。
今天恢复更新。
以上,谢谢!
………………………………
第一百一十一章:买卖
“嗯哼?”卫子夫抬头看了一眼身前那道银色的身影。
“他让我留在帝都保护你,只带走了二十个影卫。”刀锋解释道。
“还有这个,是他让我转交给你的。”他摊开手掌,上面是一朵雪白的花蕾,晶莹的瓣上流动着淡红色的血丝。
卫子夫接过,眉头微皱,轻声说了一句,“这蠢货,怕是不知武后已经失去了对大秦的掌控吧。帝都之外,她的意志可不算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