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歌-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妮子,不练便不练,练起来比谁都认真。自她回来帝都后,每日早早的便在此练剑。

    景歌昨日回到府中,见过母亲后。睡了一觉,天微微亮便醒了。今日月儿要处理那帮官员,多半是热闹得很,可没自己什么事。心中亦有几分挂念那个姑娘,于是就到了此处。是不是有些花心了呢?景歌暗自想着。

    可男人怎么可以不花心呢?不花心还算是男人么?况且月儿也不理我,嘿嘿。他无耻地贱笑着说服自己。

    “这么久没见了,有没有挂念我?”他看着那个额角渗出汗滴的姑娘。

    “没有。”她俏脸微红,收剑回到琴中。

    “真没有?”景歌轻笑,这是一个不会撒谎的傻丫头。

    余韵白了他一眼,没有回应他,免得他得寸进尺,她又不傻,知道景歌不是什么正经人物。

    “今日我出门的时候,那个江公子带着一大堆礼品堵在门口,跟我说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话。”余韵坐在景歌对面,说道。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跟景歌说这个,就是莫名其妙的说了出来。

    “就是上次那个江公子呀?那你收下他的礼品了吗?”景歌笑着问道,女孩子大多都会在自己心仪的男人面前提起另一些追求自己的男人。

    “没呀,我才不会稀罕他的东西咧。”余韵满不在乎的答道。

    “那他跟你说了些什么?”景歌有一句每一句地跟她闲聊着。

    “他说他会名扬天下,功成名就,到时希望我能对他刮目相看。”余韵说道。“他名不名扬天下,成不成得了功名与我有什么干系。”她又嘀咕了一句。

    “哈哈,他怕是觉得等到他扬名立万了你便会喜欢上他。”景歌笑道。

    “才不会咧。”余韵急忙分辩道,“不喜欢便不喜欢,若是喜欢一个人,管他是一介布衣还是王侯将相。名扬四海也好,籍籍无名也罢,我都会陪在他身边。”

    言罢便发现对面那个不知姓名的公子哥正笑吟吟的盯着自己。这让她有些不好意思,只好把目光移向别处。

    景歌正欲开口,余韵忽然指着山下一个方向说道,“下面有人在杀人。”

    景歌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见不了什么东西。

    “今日监察史大人要处斩一大群乱臣,杀人再正常不过了。”他以为余韵看到了城北的校场。

    “不是,是刺客在跳蚤窝里杀人。”余韵一边说着一边急速的跑下山去。

    “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景歌低声嘀咕一句,但也只好跟着她飞掠下山。

    穿过一大片贫民的居所,到了跳蚤窝的边缘地带,十多间房屋静悄悄的,橘黄稻草铺着的地上躺着几具尸体,断肢伤口处仍在渗血,显然是刚死不久,指不定凶手还在,景歌暗自警戒。

    余韵推开一扇虚掩的门,看到屋内的惨状后惊得呆住了。一手紧紧的捂着自己的嘴巴,说不出话来。屋内躺着五六具尸体,有老人还有个四五岁的小孩,一个孕妇被刨开了肚子,七八个月大的胎儿掉落在地上,脑袋处血肉模糊,像是被人踏了几脚。

    “他们,他们连未出生的胎儿都不放过。”余韵转过头声音颤抖着说道,眼睛蒙上了一层水雾,泪滴沿着脸颊滑落。

    这户人家她认识,以前常往媚香楼的小院送些新鲜的野菜。

    景歌看着这般惨象,心中也甚是不忍。一时间也不知说些什么,只好轻轻的把她搂入怀中。

    余韵伏在他肩膀上越哭越伤心,双手紧紧的拽住景歌的衣服,快要失去控制了。景歌知道她生性单纯善良,年幼时又经历了不少苦难,对于别人的悲惨遭遇她有着更强烈的感触,也有更深的同情。可这样的事,在这个世界常有发生,人命如草芥,又能如何呢?

    “是他们,他们还在这里。”余韵抬起头,泪眼朦胧的说道,那几个刺客不知为何又潜了回来,或许是回来确认一下还是别的什么缘故。

    嗡!

    余韵背在身后的琴剑轻鸣一声,弹了出来。穿过简陋的土墙,如离弦之箭刺向一处。插入了一个黑衣刺客的背脊。这是她第一次出手杀人。

    “啊,隔空御物,宗师级的高手,快撤。”另外几个刺客看见一柄长剑在空中飞舞。心中大惊,以为遇上了宗师级的强者,赶紧落荒而逃。

    余韵悲愤无比,平日里极不喜争斗的她此时杀心暗起。当即御着琴剑追了了过去。

    景歌紧随其后,并未出手。这些刺客分明是奉命行事,他倒是想看看谁下了这般恶毒的命令。

    余韵武道天赋虽然惊世,但毕竟习武时间尚短,那几个刺客也不弱。她接连出剑,也只是留下了两三个人的性命,剩下的人遁入了一座府邸中。

    余韵停下脚步,愤怒归愤怒,她并没有丧失理智,心里面很清楚。住在这座府邸里的人不能轻易招惹,否则会有极大的麻烦。

    “我们赶紧走吧。”她转身拉住景歌的手,这些刺客逃了回去禀报后,势必会有更强者出来。

    景歌握住她的手,站在原地没有动。片刻后,府门打开,大群护卫拥着一个衣着华贵的青年走出来。

    景歌隔着街道,遥遥跟他对视一眼,微微弯起嘴角,戏谑的笑了下,而后转身离开。

    “景歌,又是你。”李启看着那道身影咬牙切齿道。“跟本王作对,迟早要你狗命。”

    “殿下,要不要派人去。”府中的幕僚在脖子上比划道。

    “派你娘个头啊。”李启一脚把他蹬开,景歌身边有绝世高手守护,若是能得手上次便已经得手了。

    “那个是启王?”余韵跟景歌走在街道上,启王府的人没有追出来。

    “嗯。”

    “哎呀,刚刚为何不赶紧走,叫他们看见了,倘若给你遭来祸端如何是好。”余韵担心,生怕景歌遭到清算。

    景歌微微一笑,也不回答。刚刚要是逃了,在这帝都中,以启王的势力。要找出余韵并不难,依照他的性格,必定不会放过韵儿。当然是自己吸引他的注意比较好,反正他早就看本帅不顺眼了。

    “放心好了,他奈何不了我。”景歌看着韵儿担忧的模样,安慰道。

    “昨夜本帅夜观天象,算出今日帝都乱的很。大凶之兆,不宜出门,去你那里避一下风头,待过后我再让人收殓了那几户人家。”景歌晃着脑袋说道。

    余韵白了他一眼,看这街道上关门闭户的,街上行人寥寥无几,谁不知道今日不宜出门呢。

    “我那儿不太方便呢。”余韵说道,媚香楼的小院是卫家的地方。虽说自己与那殿下解了婚约,但带个男人回去终归是不太好。

    景歌却是不答,径直拉着她走到了媚香楼后面的芭蕉小院。

    “你如何得知我住这里?”余韵惊讶。

    “掐指一算便得知了。”景歌笑着说道,大大咧咧的推开门走了进去院子。

    “为何没有守卫婢女?”景歌问道,每个这种小院都会配备护卫婢女。

    “我让他们各自散去了呢,在这里怪不自在的。”余韵说道。

    景歌也不纠结,在卫家的地盘上,即便明面上没有护卫,暗自也是有高手保护着的,更何况韵儿是那戚老头的宝贝弟子,安全问题不用担心。

    院中有一丛别致的芭蕉,三两间装潢精致房子。一间厨房,一间客厅,余下的是书房和寝室连在一起。客厅中的地毯上摆着一张低矮的檀木桌子和一套茶具,再无他物,极是干净整洁。

    景歌穿过客厅,走进她的书房中。

    书桌上摊开一本新写的白本,字迹娟秀。景歌拿起来翻看几页,是她写的小说《洛水赋》,在那洛山顶上曾见过。

    “哎哎哎,你这人怎会如此无礼,随便闯别人的房间翻东西,给我出去。”余韵甚是羞恼跟过来的夺过本子,红着脸斥道,把他推出房间。而后飞快的跑到寝室,把本子藏在枕头下面。

    景歌望着把房门关得严严实实的余韵,略微尴尬的干笑两声,确实太过无礼,“呃呵呵,抱歉,当成了自个家呢。”

    “哼,你倒是自来熟,下不为例。”余韵轻皱琼鼻,挥了挥拳头警告道。

    “嗯嗯。”景歌慌忙不迭的点头。
………………………………

第六十二章:我便是那个世子殿下

    “龙井还是雾沙?”余韵在客厅的羊毛地毯上盘坐着,拨弄着一旁的炉子,开始烧水。

    “雾沙吧。”景歌也盘坐下来。

    “这儿的茶还是挺好的,都是卫家大小姐让人送来的。”余韵说道,虽说在这里待客不太适合,不过他都进来了,总不能把他赶出去。

    幸好那些丫头不在,一会儿趁她们没回来让他赶紧走才行。

    “心机婊。”景歌嘀咕,对我韵儿这么好,还不是指望着将来使唤她!

    “什么?”余韵问道。

    “茶很香。”景歌改口说道。

    余韵轻笑,泡茶动作轻盈,颇有章法,显然精通茶道。

    “话说,你到底是什么人?”余韵用木镊子夹起一个茶杯在盘中洗着。

    “掌握各种门派的武道功法,随手就拿出凤凰古琴剑。知道我住哪儿,好像你还认识戚爷爷,并不害怕得罪启王,刚刚还骂卫师姐是心机婊。”余韵回忆起那些,说话的语速越来越慢。

    以往她从没细细想过这些,如今提起的时候才发现。再回想起那些细节,好像眼前这公子并不是很寻常,帝都中嚣张到无惧启王能有几人?

    余韵自己数完这些后,眉头微皱,似乎想到了什么。夹着茶杯的手停在空中,她缓缓地抬起头望向景歌。

    时间仿佛停住了,瞬间一切都变得静止,气氛变得尴尬而诡异。

    敌不动我不动,敌要动我先动,景歌沉默地凝视着余韵。两人对视着,你不说话本帅也不说。

    “所以。。。”不知过了多久,余韵终于开口。

    “所以我就是那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器宇轩昂,霸气侧漏,智勇双全,举世无双,貌比潘安的绝代美男子,江湖人称浪里小白龙的镇国公世子殿下景歌是也。”景歌打断他抢先说道,“怎样?是不是很意外,很惊喜。”

    余韵听完景歌的自我介绍后整个人木化了,呆了片刻。

    而后噗嗤一声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天呐,怎么会有这么极品的人?

    景歌看她笑了出来,心里松了一口气,赶紧解释道,“我没有骗你的意思,只因你从来没问过。”

    “嗯。”余韵平静地点点头。“我早该想到才是,你若不是他,怎会能平安无事的坐在这里。”

    “就这样解释下便可以了吗?”景歌试探着问道。

    余韵白了他一眼,轻笑道,“不可,罚你去帮我把院子那堆木柴给我搬回厨房。”

    “这般善解人意,娶回家当夫人多好。”景歌打趣道。

    “本来你曾有机会如愿,可惜错过了呢。”余韵偏着脑袋,俏皮地笑着说道。

    不知为何,此刻她的心情竟出奇的好,隐隐有些开心,但又说不清哪里是值得开心的。因早先那些事低落的心情一扫而空。

    如此女子真是罕见,心思纯净无暇,喜怒都写在脸上。所谓的赤子之心大抵是这般模样吧。

    多好的一个姑娘,可惜碰到我这样的无耻之徒,嘿嘿嘿。。。哈哈哈。。。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景歌在心里贱笑着。

    两人谈笑间,北城的方向爆发出强烈的气息,像是有高手在争斗对战,那是北门的校场,上官君月选了那里作为刑场。

    景歌感应到了,未免有些担忧月儿。不过转念一想,以她的聪慧,想必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连河间军团的军队都调了过来,即便是城卫军暴动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要去看一眼吗?”余韵灵觉丝毫不弱于景歌,她自然也能感应到。

    她素来不喜争斗,先前帝都城中的几次大战都不曾观看,现在见到景歌神色微微有了变化,当即开口问道。

    “不用啦,哪也不去。”景歌答道,昨夜上官君月都那般说了,还去凑什么热闹呢。

    “在这里吃午饭可否?”

    “我还能把小白龙殿下赶出去不成?”这家伙摆明是想赖在这里了,还要故作姿态地问一下。

    “那本殿下去帮你把木柴搬进厨房吧,嘿嘿。”

    景歌干脆利落地站起来到院子里把劈好的木柴扛了进去。跟那些富家公子完全不同,干起这种粗活来也是有模有样的,这让余韵有些意外。

    “去外面吧,我来做饭就可以了。”余韵挽起袖子,用一根玉簪把长发束起来,在厨房里麻利的生火。

    景歌却是没有出去,用木勺舀了水刷锅。边刷边说道:“我听母亲说,以往她做饭的时候,父亲总会跟在后面帮忙打下手。”

    “常听人说起大元帅的故事,他真是世间罕有的好男人,想必做他的儿子夫人是件极幸福的事。”余韵由衷的感慨道。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本帅也是世间罕有的好男人。”景歌得意地说道。

    余韵斜睨了他一眼,说道,“你不是,大元帅一生只娶了夫人。数十年恩爱如初,始终不渝。重情专一,性情宽厚、温和、耿直,待人诚恳,无论敌友对他都极是敬重。而你。。。”

    “我。。。我怎么了?”景歌硬着头皮回了一句,非常的没有底气。

    “这些大多你都没继承下来,你的言行举止颇是轻佻流氓。”余韵如实说道。

    景歌默然,耿直专一这些确非他的性情。

    “这样不太好,是吗?”景歌问道。

    按理说,这般自然是极让人反感的。但些许流氓气质放在眼前这家伙身上,竟毫无违和的感觉,仿佛他天生就不该是一个世子殿下,而是一个市井无赖才对。

    她并不知晓,景歌在另一个世界的十几二十年里,孤身一人,以不良少年的形象存在。来到这里的最初三个月了,更是跟老乞丐一拍即合,他本就算不上什么养尊处优的世子殿下。

    “本该是不好,但奇怪的是你竟不惹人生厌,嘻嘻。”余韵说着说着自己忍不住笑了下。

    “那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你分明是喜欢上本殿下了,当然不会生出厌烦之情。”景歌毫不犹豫的接道,“巧的是本殿下也蛮喜欢你的,真是缘分呐,一切早在冥冥中注定。”

    “没有。你出去,别在这里碍手碍脚。”余韵红着脸急声反驳道,把他推出厨房外。

    不多时,余韵做好了几个菜,摆在那张低矮的檀木桌子上。

    两人相对而坐。

    景歌举起筷子尝了下,发现余韵没有动,正在眼巴巴的望着他,等着看他的反应。

    哈哈,这小妮子,景歌心里暗笑。

    “味道真好,比媚香楼师傅做的好吃多了。”景歌称赞,倒不是违心话。

    听到景歌这般说,她才心满意足地拿起碗筷。

    “是娘亲教我的。”

    “那你娘。。。”

    “她去世好几年了。”余韵轻轻说道,眼中流露出思念的色彩,“这把琴是她留给我的,谢谢你把剑还给我。”她轻触了一旁的瑶琴。

    “你我何须客气。”景歌嘴上这般说着,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剑藏在暗室里,莫不真是当年在她手中抢过来的吧。若真是这样未免太混账了。

    “才不跟你客气咧,我只是随口说说罢了。”余韵撅了撅嘴,她越发越了解景歌的性情,与自己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干脆利爽,敢爱敢恨的性格,并非那些表里不一的人。

    就如他喜欢自己那般,毫不掩饰的便说了出来,虽然显得轻佻些,但却不会在自己面前装模作样,故作姿态,只表现好的一面。

    这让她感到颇是欣喜,莫名地生出一种信任感,知道他不会欺骗自己。而她也不会像寻常女孩子那样扭扭捏捏,喜欢便是喜欢,没什么见不得光的。

    她这般想着,目光落在景歌的脸庞上,并不算俊美,平凡中带着些许坚毅的神情,竟是看不厌。

    “这把琴和剑,原是始皇帝右剑侍的佩剑,后来右剑侍嫁给了宋王,琴剑也被带去了宋国。”景歌看着那把焦尾古琴,而后把目光移向余韵。

    余韵点点头,她知道景歌的意思。

    “母亲离开邯郸的时候怀了我,出生时,父王已经死了。”

    “一定受了不少苦吧。”景歌怜惜地说道,幼时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经历,没人比他更深刻了。宋国的最后一位公主,在这乱世中跟着颠沛流离,该有多不容易。

    “也没有,娘亲把我照顾得很好呢。”余韵说道,“读书写字,弹琴做饭什么的,都是她教的。流浪一段时间后,卫家收留了我们,五年前她病逝了,之后,我就到了这儿。”

    “那你将来要为你的父王报仇吗?”景歌问道,吊死了宋国国君的西凉王白泽还在世,而她或在将来抵达武道巅峰。

    “杀了西凉王又能如何?”余韵低声说道,“小时候,我也很恨西凉王。害得我没了父亲,也害得娘亲四处逃亡,寄人篱下,尝遍人间冷暖。”

    “但娘亲她告诉我,不要抱着仇恨生活,父亲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是宋国的国君,也仅是因为他是宋国的国君。并非私人恩怨,天下分崩离析太久,总归是要有人一统天下的。杀了西凉王父王也不会活过来,只会为了这本就够乱的世界再添一笔乱子,让在底层挣扎的人民更加艰难些罢了。”她低声说道,忆起母亲。

    “若是多些人像你母亲这般善良便好了。”景歌说道,那位素未谋面的前宋王妃如此胸襟,难怪能教出余韵这样的女儿。

    “大概要等到天下一统,君明臣贤的时候,今早这样的事才不会发生吧。真有那个时候,谁来当皇帝都好。”余韵说道。

    “夜尽天明,只是还没到最暗时刻,离天明远着呢。”景歌叹了句。
………………………………

第六十三章:愿天下太平

    “是啊,群雄并起,想要天下合一,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只盼烽烟燃起时,能有绝代天骄站出来,尽可能快的平定天下。”余韵说道。

    她通读史书,知道这种局势下,战争流血无可避免。必定需要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穿过最黑暗的时刻,才得见光明。

    “所谓的绝代天骄是那个人?”景歌笑着说道。

    余韵疑惑不解,不知他所指:“哪个?”

    景歌在怀里掏出一个本子。

    余韵一看,正是她藏在枕头底下的那本。当即恼火的夺了过来,先前刚说好不许进房间,下不为例了。这才片刻便趁自己做饭的时候溜进去偷了出来。

    “你书中所写的那个公子呗。”

    “哼。”余韵气得不知说些什么好。

    “为何觉得你描绘的那个公子跟我有些相像。”景歌坏笑着说道。

    “臭不要脸,你给我滚出去。”余韵忍无可忍,并起双指。古琴轻鸣,长剑跃然而出,跳到她手中。

    她握着长剑对着景歌,咬牙切齿地说道,“砍死你,信不信。”

    景歌闪身上前一步,一手抓住她握剑的手,一手搂着她的纤纤细腰,双眼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

    他缓缓低头,正欲吻下去。

    忽然心生警觉,暗叫一声不好,剧本有变。当即顾不得形象,屁股往后一撅。只觉腹中传来一阵剧痛,挨了一下重击,吓得他后跃几步。

    卧槽,幸好本帅反应敏捷,躲过这阴险无比的一膝盖,不然下半辈子的性福就没了。

    真是失策啊,万万没想到像余韵这样单纯善良的女子也会使出撞裆杀这般阴狠的招数。

    “哼。”余韵皱着琼鼻冷哼,捏了一个剑诀,凤凰古琴剑悬在她身后正上方。

    咻的一声,分出两道若隐若现的剑气,极微弱,但是却是确实存在的。与琴剑一起悬在她身后,就像背负着三把剑,只是两把虚幻的近似透明。

    要是有擅长剑道的人见到,怕是要惊掉下巴了。修剑之人,即便能练出剑气。一旦发出后,剑气就会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斩去,直至消磨殆尽。而长时间停留在一处,宛若真剑一般的剑气,莫说见过了,简直是闻所未闻。

    “哇塞,这招酷炫。”景歌拍手惊叫,这并非前人的招式,而是余韵自己悟出来的。虽知道她天赋绝世,但没料到会如此超乎想象。

    “给这招起了个什么名字?”景歌一脸正经地问道。

    “没起名字呢?”余韵答道。

    继而她看到景歌微微翘起的嘴角,猛然醒悟过来,当即变得更加恼怒。那家伙分明是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唤出这两道剑气可是要拿来砍他的。

    “去。”余韵双指牵引着两道剑气射向景歌。

    景歌屈指轻弹,轻而易举的震散两道剑气。多半是余韵怕真伤了他,才唤出两道这么弱的剑气。假以时日,待到她修炼至大成之时,万千剑气如真剑般随心所欲的驾驭,谁人能挡。

    “这种神技一出,群雄都敌不过,只能逃命。但凡敢不跑的,都要像狂风卷花那般,尽数折损,人头落地。不如就叫它“凋零”吧。”景歌瞎掰道。

    “偏不叫凋零,我要管它叫绽放。”余韵哼道,气鼓鼓地跟他唱反调。

    “哈哈,好好好,你说叫绽放便绽放。”景歌笑道,他摊开手掌,一道细微的剑气在掌中逐渐凝聚成形,随后慢慢的消散。

    若是戚老在场的话,必定又要惊得按住他暴打一顿了。他只看余韵用了一次,便学会了,这是何等妖孽。

    事实上景歌也一直在琢磨御剑之道,故此看到余韵用出来后心中豁然开朗,马上领悟了其间奥义。

    余韵看到他也学会了却是丝毫没有惊讶,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没什么奇怪的。

    师尊总说她的武道天赋天下第一,但她知道并不是。至少还有一个人不会比她弱,从见到他那一刻起便深深的知道。

    “小姐,小姐。”

    两人正对峙间,门外有人边喊边走进来。

    “小姐,今日外面好生热闹。”余韵的丫鬟冲冲地跑回来,迫不及待的要告知自家主子外面的新鲜事。

    等她进门定睛一看,自家小姐和一个公子正安静的端坐在饭桌前吃饭。

    那个公子,不就是镇国公的世子殿下吗?作为卫家派过来的侍女,自然是认得了景歌的。

    “啊,奴婢该死,不知殿下在这里,请殿下恕罪。”她惊呼一声,急忙行礼道歉。

    “无妨,进来坐吧。”景歌温和地说道,先前被余韵瞪着,正不知怎么收场。恰好听到外面的声音,两人极有默契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新坐回饭桌前,拿起筷子从容淡定地吃饭。

    “还没吃饭吧,自个儿去拿个碗,来一起吃吧。”余韵回头说道,平日里她也是和丫鬟一起吃饭的。

    那个婢女在看到景歌点头后,才在桌前盘坐下来。

    早就知道自家小姐被许给世子殿下了,后来不知怎么的解了婚约,现在竟又出现在这里。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今日外面发生了什么新鲜事?”景歌问道,他想了解下外面的情况。这个婢女胆儿倒是大,性情也调皮,竟跑出去看热闹,也不怕见那些血腥的场面。

    “御史大人铁血无情,言出令行,在北门校场砍了好些官员的人头,有不少人想劫法场,但都被莫坤大人带人抓了起来。”

    “今日风头最盛的莫过于前首相大人的外甥,江图江大人,大朝试的文武状元都是他。今日城卫军造反,他一人横刀立马挡在北门处。当着数千城卫军的面斩杀了多位将领,一人就把叛乱镇压下去了。郭元嘉大将军把他要到了河东军团中当统领了。”她小心翼翼的说道。

    “便是今早在门口说要为你家小姐扬名立万,功成名就的那个江公子?”景歌看了余韵一眼,似笑非笑地问道。

    “正是。”婢女点头。

    余韵面无表情,暗暗地瞪了景歌一眼。

    真是好笑,以为我像隔壁院子那些头牌花魁那样,希望被某个有钱有势功成名就的大人物赎身回去当侍妾夫人么?

    入夜,景歌与余韵并排坐在庭院台阶上。漫天星斗,银河灿灿,微风轻拂,流萤在芭蕉丛中闪烁,蟋蟀叫声时有时无,一片祥和宁静。

    余韵轻轻的偏过脑袋靠在景歌肩膀上,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样,真好!”她轻声说道。

    景歌转过头,看着她纯净无暇的眼眸,平静满足的模样,心中爱惜之意油然而生。这样的女孩,任谁都愿用一生去守护。

    她与上官君月不同,她在身边时,让人宁静舒适,心跳渐缓。而见到月儿,则是心跳加速。大抵是那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区别吧,景歌暗想。

    “放个许愿灯吧。”景歌轻抚着她的脊背,走进屋子里拿出一个纸糊好的孔明灯,站在庭院中点燃递给余韵。

    “许个愿望。”

    “愿,盛世太平,你我身心皆有安处!”

    余韵闭上眼,轻声虔诚地说道,然后松开手。

    盛世太平,身心皆有安处吗。是了,寄人篱下漂泊了这么久,自然是想要一个让她内心平静的安身之处,也就是称作家这样的地方吧。

    “你呢?你许什么愿望?”她好奇地问景歌。

    景歌一笑,“我早已不再对着老天爷许愿望,小时候常许各种各样天真的愿望。希望能捡到一块糖几个铜板什么的,但它从没帮我实现过。后来我就渐渐的懂了,想要什么,只能靠自己。”

    “那你干嘛要我许愿呢。”余韵抿着嘴唇说道。

    “因为我想知道你的愿望,然后帮你实现它。”景歌慢悠悠地说道。

    “作为娶你的聘礼。”他又贱笑着补了一句。

    余韵本还感动着,听到他后一句当即一阵无语,嗔道:“真会破坏气氛。”

    “你该回去了,免得夫人担心。”余韵理了理他的领子。

    景歌点头,出了芭蕉院子。

    远处仍是不时传来打斗声,惨叫惊呼不绝入耳。对那些官吏的审判处理直到深夜。

    后世史书记载这一段:战国历二百七十八年春末,大秦第一位女相上官君月重整朝纲,处斩腐朽官员三百余人。镇压数十起叛乱,鲜血自北校场流入长街数里。新任官员多从文试中脱颖而出的寒门士子中提拔,武试中佼佼者亦得以重用,从此大秦朝纲焕然一新。
………………………………

第六十四章:修道

    韵儿回到书房中,忽见书桌上摆着一朵紫色的不知名花儿。

    他什么时候又偷偷溜出去摘了朵花回来,余韵走过去捻起来,在指间转动。嘴角在不经意间弯起,随手把花儿插上发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