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歌-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孀。
那个廖姓小娘呆若木鸡的点头,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景歌,刚刚跟蹲在摊子前闲聊这么久的人竟然是镇国公世子么?!
在众人的注视下,夫人拉着景歌上了马车,粉红衣衫侍女放下帘子,驾车返回镇国公府。
“消瘦了这么多,这三年得吃了多少苦头呀。”景母怜惜的抚摸着他带着泪痕的脸颊。
“娘亲,孩儿刚刚失态了。”景歌想起刚刚自己的模样,在众目睽睽下痛哭,哪里有半分男子汉大丈夫的模样。
“何须在意别人的眼光,听闻你曾摔伤过,遗忘了过去?”景母仔细的查看着他全身上下。
“是。”景歌点头。
“所幸还认得我,以前的事不记得便不记得吧,平安回来就好。”景母握着他的手说道。
“母亲生育之恩,不敢忘记。”景歌说道。
景母闻言微笑着说道,“我儿变了许多,以前可不会这样说话。”
景歌心情逐渐平复下来,不再那么激动,只剩喜悦与开心。景母自见到他以来,一直紧紧的牵着他,三年不见自己的儿子。她的思念之情不会比景歌少上一分,一路上不断的询问景歌,宠溺之情溢于言表。
马车在一座府邸前停下来,景歌下了马车,越过台阶望着雕刻着镇国公府四个大字的鎏金大匾,门口蹲着两个威武的石狮子,却无府兵守卫。
有两人出来迎接,他们躬身行礼,“夫人,世子殿下。”
“无需多礼,进去吧。”景母说道。
她牵着景歌,走进府中,景歌发现偌大的镇国公府竟然只有他们五个人。
这是皇帝陛下赐给景青的府邸,位于帝都最繁华的地带,按大秦律法,王公可养府兵三百护卫自己,所以国公府是极大的,住两三百人绰绰有余,屋舍也有数十间,还有独立的花园庭院。为何仅有这两三人。
“我并不需要他们护卫,所以就遣散了府兵下人。闲养着也无用,不如省下些银钱救济那些穷苦人家。等你回来再重新招募便是了。”景母知他心中所惑,边走边说道。
他们穿过前院走廊,进入厅堂中。景母拉着他坐下,指着那个身穿淡黄色衣裙的中年女子问道,“可还记得她?”
景歌茫然摇头。
“她是你兰姨。”景母轻叹说道,又指着另一个头发稀疏的中年男子说道,“账房先生,成叔。”
“兰姨,成叔。”景歌依次叫道。
两人躬身回礼。
“这是雪丫头。”景母招呼那个粉红衣衫的侍女走近,拉着她的手问道。“以后你来照顾歌儿可好?”
粉红衣衫少女欣然点头道,“好的,夫人。”
“歌儿随我去后堂给你父亲上柱香,告诉他你平安归来。”景母起身带着景歌走入后堂中。
一尘不染的后堂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灵牌:先夫景青之位。很简单,景歌看着灵牌不免有些悲伤,终究是没机会再见到父亲了么?
。。。。。。。
“雪丫头,带歌儿回房洗个澡换身衣物吧。我去厨房炒几个菜,今晚可得好好庆祝下。”景母说道,她已多日不曾下过厨房。
“殿下这边。”粉红衣衫的少女在前引路。
“你叫什么名字?”景歌问道,她面如满月,容颜秀丽,星眸皓齿,广袖飘舞,袅娜纤腰,绾起的头发斜插着一根羊脂小簪,举手投足间独具风情,不似寻常侍女。
“奴婢叫千雪,殿下真的记不起了么?”那少女回答道。
景歌笑着摇头。“我以前可曾欺负过你?”
“奴婢在七岁的时候便跟了夫人,十二年来一直随侍夫人左右。昔日殿下极少呆在府中,所以不曾被殿下宠幸过。”千雪微红着脸回答,她误解了景歌的意思。
景歌听到她的回答略觉尴尬,但也不作解释,他想了一下说道,“你与我年纪相仿,不用对我行礼,也不要自称奴婢什么的,听着怪不习惯的。像朋友一样相处即可,无须有尊卑之分。”
千雪听到他的话急忙低下头惊慌的说道,“奴婢不敢。”她是奴隶之身。尽管夫人一向和善,宽待下人,但她从不会因此而有丝毫放肆,逾越了本份。
“可是我是殿下,你不是要听我话的吗?”景歌说道。
“额,这。。。是,殿下,奴婢记住了。”她犹豫了一会儿说道。
“这便是我曾经的房间么?”景歌推开门迈进这个房间,竟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他怔怔的凝视着这个奢华的房间,里面的桌椅都是名贵的木材制造,摆设着不少珍稀的字画古玩。而这一切,他觉得很熟悉。这是不合理的,他没来过这里,不应该有这种感觉才对。
他在房间内行走了几步,眉头紧皱,一阵清风拂过,吹走一些尘埃。他感觉自己脑子多了一点点东西,像是隐藏在深处的记忆被唤醒。他有些迷茫,有些不解。难道说我真的曾在这里生活过吗?
“殿下,洗澡水放好了,试一下水温合不合适。”千雪在他发呆的时候取来了一个大桶,放在房间内,装好了水。
“噢,好的。”景歌走过去。
他看着千雪上前来脱下他的外衣放在一旁,然后伸手去解他的腰带。这才意识到千雪要侍候他洗澡。
景歌自然很不习惯这样子,而且动作生硬的千雪俏脸也有些羞红,显然她之前是极少做这种事的。
“我自己来就可以了,你先出去候着吧。”景歌说道。
“是,奴婢就在外室候着,殿下随时唤我。”千雪如获大赦的走出去。
景歌极快的洗完澡,换上一身锦衣,腰缠玉带,看上去倒也人模人样。
他走出外室,坐在那张铺着厚厚貂皮的床榻上,感受着屁股下面传上来柔软。心想,卧槽,真皮沙发坐得这么舒服,于是他趴在上面,舒适的呻吟着打了几个滚。
“你算是我贴身丫鬟了吧。那些暖床啊什么的都可以吗?”景歌看着一旁想笑却不敢笑出来的千雪,决定出言调戏一番。
“如果殿下需要的话,当然可以。”她咬着嘴唇说道。
“这么好?那就过来坐着吧,正好有些话想要问下你。”景歌在床榻上挪出一个位置,说道。
千雪顺从的走过来,她善解人意,说道:“殿下是想了解这三年府中的情况吗?”
景歌点头。
“三年前大元帅遇害殿下离京后,夫人便遣散了所有府兵。朝中依旧给镇国公府按照王公爵位发放俸禄,分毫不少,逢年过节皆有赏赐,夫人把大半俸禄用于救济贫苦民众和牺牲将士家眷。”千雪坐在一旁说道。
“遣散府兵,何人护卫我母亲?”景歌问道。
“成叔和我。”千雪说道。
“你?”景歌惊讶。
千雪点头,“成叔是宗师境界的高手,夫人为人和善,与世无争,几乎不会有人想要伤害她。”
“那你呢?在何等境界?”景歌问道。
“六品,不过奴婢修的是杀伐之道,即便是对上寻常宗师也无惧。”千雪轻声说道,她不敢在殿下面前把话说得太满。事实上,寻常宗师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原来如此,母亲让你来贴身保护我,那谁来保护她呢?”景歌想起景母先前郑重的问千雪是否愿意照顾他的场景,知道她把贴身的侍女给了自己,不免有些担心她的安危。
“殿下不必担心,夫人自有兰姨护卫。”千雪笑道。
“殿下可能不知,您离家千里,被放逐于边陲之地的时候,兰姨一直暗中跟随。夫人怎会让你独自一人身处险境呢。”她又补充道。
是了,母亲得知自己儿子被放逐,当然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的安全,把最好的护卫派了出去。
“你跟在我身边,随时告知我遗忘之事。”景歌吩咐,他想了一下,拿出那张上官君月给他的要房子交给千雪,“还有劳烦你每七天按这药方熬一份药给我。”
千雪接过药方关切问道,“殿下身体有恙?”
“并无大碍,不过是张调理身体的方子而已。”景歌说道,他想上官君月医术高明,一再叮嘱他要喝这药必定有其道理。
………………………………
第三十一章:故人重聚
“殿下,该吃晚饭了。”成叔敲门叫道。
“好的。”
景歌来到厅堂中,千雪和成叔站在身后,只有景母和兰姨坐在餐桌上。显然兰姨的身份地位比身后两人要高些。
“多谢兰姨护卫三年,请受小子一拜。”景歌走到兰姨身前要跪倒在地上给她行礼。
不过他没来得及跪下去,身穿淡黄衣衫女子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站立起来扶住他。说道,“奴婢护卫不力,致使殿下受伤,至今仍未完全康复,已是羞愧不已,如何有脸面受这一礼。”
昔日景歌跌落悬崖,她也在场,只是竟也来不及出手相救,当真是匪夷所思。
“无妨,总会恢复的。”景歌笑着说道,他原本以为自己是一个穿越过来的灵魂,但是刚刚他在房间里却出现的一小段不应有的记忆。这让他很疑惑,或许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人,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拥有两段记忆。等将来记起更多的时候,或许能解开这个谜团。
“你们两个也坐吧,雪姐姐去添两双碗筷。”景歌说道。
“老奴不敢,这样不合礼数。”成叔说道。
“何须搭理那些不合理的礼数,一家子人吃饭不是欢乐热闹些吗?”景歌说道。
“雪丫头快去吧,今后殿下说了算。”景母笑着说道,这三年,府中只有那么几个人。她已经很久没心思在餐桌上吃饭了,直到今天景歌回来。
“是,夫人。”千雪答道。她心中颇有些不平静,在大秦王朝,下人就是下人。哪能跟主子同桌吃饭,更何况这是夫人做的菜。
“这是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多吃些。”景母不停的给她夹菜,“你们不必拘束,想吃什么就吃,反正就我们这几个人,如歌儿所说,无需管那些礼数什么的。”
“景哥儿,景哥儿,你可算回来了。”几人正吃着饭,镇国公府早已没有了守卫,门外两人呼喊着径直闯进来。
“关世聪,孟伦,是你的好友。”千雪在景歌轻声说道。
景歌表情平静,内心却有些波澜。因为这两人让他觉得很眼熟,看到便有一种相识多年的感觉。他隐隐感觉一段尘封的记忆正在开启。
“见过国公夫人。”他们两人跑到餐桌前,见到景母后恭敬作揖行礼,不敢有丝毫放肆。
“来了啊,坐下一起吃饭吧,卫子杰那小子呢?”景母笑着问道。
“回夫人,子杰兄被他姐姐禁足在家,不得出门。”孟伦回答道。
“难怪,不然他肯定得第一个跑来。你们几个得学学子夫那孩子,都长大了,别再到处惹事生非。”景母温和的说道。
“是是是,我们会跟着景哥儿好好学习的。”关世聪点头连连。
“你们呀,都叫歌儿带坏了。”景母笑吟吟说道。
“景哥儿,你可还记得我们?”孟伦有些紧张的问道,他生怕景歌记不起他们了。
“即便忘了,我也知道你们是我的好兄弟。”景歌举起手中酒杯笑着说道。他没有说谎,确实有着手足般的熟悉与亲切感。
“听你这般说我就放心了。”孟伦送了一口气,拿起酒杯。
“他奶奶的,杰哥儿已经查到那些对你出手的王八蛋了。老子迟早弄死那群王八蛋。”关世聪举起灌了一口酒恶狠狠的说道。
“呃,夫人对不起,侄儿失礼了。”说完后才想起国公夫人就在旁边,他怎能如此粗鄙的说话呢。
“无妨,只是这话可不能在外人面前说起,若想成大事,需谨言慎行,稳重些才好。”景母收起笑意,认真嘱咐他。
关世聪太过耿直,喜怒溢于言表,孟伦倒是稳重老练些。
这两个人一个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身材修长,仪表堂堂,另一个则是典型的小白脸。单论相貌,倒也跟本帅差不多。景歌心想着。
事实上,这两人比他不知帅出多少条街,当然,景歌是不会承认这个事实的。
“是,我知道了。”关世聪也自觉不妥。
“景兄弟。”又有四人过来,他们手中提着酒菜喊道。
“杨大将军的四个儿子,定国安邦。”千雪低声说道。
景歌他们起身相迎。
“见过夫人。”四人行礼。
“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好孩儿,叫我伯母便是了。”景母喜悦的说道。
眼前四人身材魁梧,面容棱角分明,步履坚定,英气蓬勃,带着军人特有的气息。正是杨威大将军的四个儿子,杨定,杨国,杨安,杨邦。
杨定说道,“得知景兄弟今日回来,特意过来蹭顿饭。”
“父亲在边境督军未归,这是母亲做的点心。让我带过来给伯母和景兄弟,她今晚就不过来了。”杨国把一个盒子放在桌子上。
“有心了。”景母点头。
“好久不见,景兄弟。”杨安过去给他一个熊抱。
“好久不见,多谢诸位了。”景歌拱手道。他很感动,没想到有这么多朋友盼着他回来。
关世聪和孟伦跟杨家四兄弟少有交集,甚至相互有些看不惯,他们是京城纨绔子弟,整日吃喝玩乐。而杨家四兄弟比他们要年长不少,早随着父亲大将军出入军营,处理军务。
杨威跟景青本就是袍泽兄弟,杨府又在隔壁。所以景歌和他们算是世交,要熟悉些。
“虽然平日看你们几个呆瓜不顺眼,但就冲你们今天过来为景哥儿接风,今后我就当你们是兄弟。”关世聪指着杨家四兄弟说道。
景歌惊叹,好兄弟,你可真会说话,一开口就骂四个!
“就凭你也配和我称兄道弟?”杨邦脾气火爆,听他这样说话立马反唇相讥。
“四弟,不得在伯母面前无礼。”杨国厉声说道。
“说我不配?可敢过来一战?”关世聪叫嚣。
杨邦将门虎子,自幼习武,同龄人间有几人打得过他。关世聪竟然这般嚣张,未免有些不理智吧。景歌想着。不过也不用担心,在这里肯定是打不起来的。
景母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杨邦把手中酒坛子重重的拍在桌子上。
“有何不敢?来呀。”他挽起袖子叫道。
话音刚落,两人遥遥相对就出手了。
“宝一对啊,哥两好,三三元,四季财。。。巧七个。。。”他们两个比划着,划起拳来。
“你输了,喝。”杨邦喊道。
“喝就喝啊,就这两坛子酒,都不够大爷我解渴,再来!”关世聪举起杯子一饮而尽。
“听闻你沾花惹草,千杯不倒,今天倒要看看你能不能竖着走出这大门。”杨邦把一坛酒拍开丢到关世聪面前。
“传闻你剑烧十斤半,麦酒随便灌?最好现在回杨府叫几个下人来,一会儿好把你扛回去。”关世聪说道。
众人目瞪口呆,好暴力好血腥的大战!
“成叔去府库给他们搬多些酒来,雪丫头去多炒几个下酒菜,让他们战个痛快。”景母看着他们的模样都有些忍俊不禁,吩咐道。
“兰,我们就先回房休息吧,让他们这些年轻人好好聚聚。”景母起身说道,她在此那些年轻人自然放不开,干脆离去让他们尽兴。
“伯母慢走。”他们起身道。
“行了,你们玩吧。”景母摆手。
“哎,景哥儿我真是羡慕你啊,巴不得我也是夫人的儿子。这么开明。要是在我家,我老娘铁定得拿扫把撵你们出去,就算不撵也得唠叨半天。”孟伦说道。
“谁老娘不是这样呢,除了景伯母有这般气度。”杨安接口道。
在关世聪和杨邦的感染下,一群气血方刚的年轻人拼起酒来,最终全都喝得酩酊大醉,倒在厅堂中不省人事。
后堂正房里,卸下妆容的国公夫人没有掌灯。风华绝代的她静静的站立在一副银色战甲前,轻轻的抚摸过每一片甲片。
随后她坐在战甲旁的椅子上,怀抱着一把战剑,她把战剑拔出寸许,雪白的剑身散发着幽幽寒光。
“青哥,今天我们的孩儿回来了。他现在呀就跟你年轻时一模一样。只是气质有些不同,不过不同才好呢,至少不会像你这么傻。”她浅笑着看着战剑说道,泪水却在不停的滚落。
“你一定想说你不是傻啦,你就是傻。不傻怎么会让他们害了你呢。当初,我习惯了依靠你,躲藏在你的羽翼下,不愿意去多想事情,才会让他们害了你。现在他们有些人还想要害我们的孩儿。不过你放心好了,这次我不会让他们得逞的,我会好好保护我们的孩子,直到没人可以伤害他。”她低语。
“哎,我跟你说个事儿啊。我们的歌儿呀,喜欢上了上官家那丫头。那丫头还不错,勉强配得上我家歌儿,虽然你跟上官俊宏闹翻了,但心里还是把他当做兄弟看对不对。所以你不会反对他们在一起咯。那个小丫头,鬼精灵了,天底下没多少个人可以压得住她。不过歌儿可以的,你儿子可要比你机灵多了,你别不服气,就老老实实的看着吧。。。。。。”她细声细语地说着,就如同那人一直都在她身边。
………………………………
第三十二章:殿下的暗室
翌日清晨,景歌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宽衣躺在卧室中了,坐起身来只觉得太阳穴隐隐作痛,这是醉酒的后遗症。
“殿下醒了。”千雪端着一盘清水进来,拧干毛巾,给景歌擦脸。
“他们呢?”景歌问道。
“杨家兄弟已经送回府中,孟伦和关世聪在客房中睡着呢,看样子一时半会醒不来。怕是要到睡到午后了。”千雪说道。
景歌不善喝酒,他昨晚喝得最少,所以清早便醒过来。
他来到庭院中,景母带着兰姨他们正准备出门。
“歌儿,这么早便醒了?不多睡一会吗?”景母以为他要睡到中午才起床。
“娘亲这是要去哪?”景歌问道。
“去帮忙施粥。”景母说道。
“我陪你同去。”景歌说道。
“好。”景母拉过他的手,牵着他走出去,一如幼时那般。
镇国公府是皇帝陛下御赐的府邸,在帝都中央地带的繁华街道上。
景歌随着母亲出了府门向着东南方向而去,来到都城边缘地带,这里是贫民的聚居地。都城中央的繁华便是建立在这些基数巨大的底层民众辛劳付出之上。
洛阳的中心是未央宫,未央宫附近的街道住着的是朝中权势滔天的高官,世家贵族。再稍外的圈子住的也是有钱的富贵人家,而洛阳城十之七八的人住在最外圈艰难的挣扎讨生活。
他们有的是洛阳原住平民,更多大秦各地怀着梦想而来,希望能在帝都找到出人头地机会的人。只是在这里现实远比他们想象中残酷得多,大多数漂泊而来的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受尽剥削,更有甚者魂断于此。
绕城而过的洛水每年都会带走千千万万具尸体,这些人是生是死无人过问,不会有人在意。每天都有人因各种各样的缘由死去,也有新的人涌进来。
十里跳蚤窝,帝都贫民窟。
这些被称为跳蚤窝的地方,不会有达官贵人的踪迹。因为这些地方太过贫苦,时常有不要命的刁民盗抢财物,直到第五司在这里用“蓑衣舞”处决了几十人这种情况才得以抑止。
若非迫不得已还是没什么大人物会来这种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地方,免得这里肮脏的气息玷污了自己尊贵的身份。
情感这种东西向来都是双向的,城中心的高官贵族厌恶这些肮脏的贫民,跳蚤窝里面生活的人对他们同样没有好感,除了镇国公夫人。
景歌随着景母走进跳蚤窝,来到几间屋子前,前面摆着几张简单的桌子,桌子前排着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长队。屋子前后架着几口大锅,正在煮着粥,这里工作的人员已经开始一勺子一勺子的把稀粥舀到桌子前形形色色容器上。
这些破旧的小瓮,缺口的碗,一小节竹筒,就是那些贫民盛粥的饭碗。
那些人看到景母过来了纷纷恭敬行礼。
“见过夫人。”
景母温和地笑道,“诸位不必多礼。”她走过去帮忙盛粥。
排在队伍前方的人群,在身上破旧的衣服上努力的擦了几擦,试图把漆黑的手擦得干净些,然后小心翼翼的接过景母递给他们的饭碗。尽可能的不让自己的触碰到景母的手指,免得弄脏了夫人。
队伍很长,景歌从他们的神态表情可以看得出他们早已饥肠辘辘,但是,没有一点骚乱,一切都井然有序。
“夫人这三年用大元帅的俸禄在跳蚤窝设立了好些施粥处,时常亲自过来帮忙,他们都认识夫人。也很尊敬夫人的,这里的人会告诫新来的人,不得在夫人面前有一丁点无礼的举止。他们不会容许任何人冒犯夫人。施粥处存储的粮食从来都没丢失过,也不用怎么看管,他们即便再饿也不会偷盗这里的粮食。”千雪在一旁说道。
景歌点点头,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民最是纯朴,简单,对他们好的人他们会把恩情牢牢记在心里。景母身份尊贵,却又不嫌弃他们,给他们提供食物,甚至还亲自给他们盛粥。他们当然会感恩,敬重景母。
“这也是夫人设立的药馆,免费为他们治病的。”千雪指着一间简陋的房子说道。
“国公府俸禄虽然不少,但是这般救济贫民,能撑得了多久?”景歌问道,如果总是这样,那些贫民反而会依赖救济生活,变得懒惰起来,而国公府终究有养不起他们的一天。
“并非如殿下想那般,这家医馆虽然是免费治病的,但是它医治好那些贫民后,需要去把用在他们身上的药材采集回来。平常他们偶得的药草也会无偿交给药馆。所以药馆药草不会用尽。”
“夫人也鼓励他们到城郊开拓荒地,给他们提供种子,虽然他们种植的田地十之七八要交给国家,但若非饥荒之年,也勉强能糊口。”千雪猜到景歌所想,解释道。
“原来如此。”母亲当真是聪慧过人,这样做确实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要建立在那些贫民守信的基础上,会尽力的去补足消耗。
显然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基础,信任是相互的,景母相信他们,他们也没让景母失望。想到这里,景歌不由自主的想起另一个世界,若是那个世界的医院也先给穷人治病,把人治好了再让他们去赚钱回来还。也许那些痊愈的病人也会像这里的贫民那样,尽己所能去偿还吧。
景歌也上前去帮忙,等到派完的时候已经是接近中午,景母取出手帕,擦去景歌额上的汗珠,怜惜的说道,“从小就没干过这些活儿,辛苦你了。”
景歌一笑,也不多说什么。
“我们回去吧。”景母说道。
回到都城繁华地带,正行走间,景歌忽然心有所感,望向人流中一道不怎么起眼的身影。那是一个老人,眼窝深深的凹进去,深不见底,他身着寻常布衣,相貌平常,身材矮小,除了那独特的眼睛,混在人流中,毫不起眼。但景歌还是第一时间注意到他。
“当朝首相,寇怀。”千雪在景歌耳畔低声说道。
寇怀么,就是那个莫坤的师傅,第五司的创始人?!
他在看着景歌,正缓缓向着他们走来。
“见过首相大人。”景母带着他们微微躬身行了一礼。首相在大秦地位很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统御百官,开府治事。除了军团最高统帅大将军之外,其余官员都要受他的约束。
“国公夫人多礼了。”寇怀欠身回了一礼。
“世子殿下别来无恙啊,呵呵。”寇怀笑吟吟的说道。
“多谢大人关怀。”景歌平静的道谢。
“你曾为我护送紫灵芝,这份情老夫记着呢,改日设宴席答谢殿下。”寇怀和蔼可亲的说道。他一直很温和,毫无架子,很容易让人心生亲近之意。
“大人何须客气,若无别的事,本殿下就先行告退,不阻碍大人巡视了。”景歌答道。他并不想与眼前这人有过多交集,虽然他看上去就是一个和善的老人。可第五司的创始人,莫坤的师傅,大秦的首相怎么可能是一个简单平易之辈呢,必定是个深藏不露的老狐狸。
“好。”寇怀点头。
景歌他们告辞而去,他第一次见到大秦首相。
回到国公府中,孟伦和关世聪两人仍在酣睡,景母去准备午餐了。景歌回到自己房间,走进内室,闭上眼睛静静的站立在中央。
“昨晚你睡在哪里?”景歌突然睁开眼看着身后的千雪问道。
“啊?”千雪俏脸微红,指着内室床前的一张椅子小声说道,“在这里。”
景歌哦了一声,点点头,笑道,“原来你昨晚坐椅子上睡啊,干嘛不到床上来咧。”
千雪微窘道,“殿下没有吩咐。”
“母亲让你贴身保护我,想必是可以信得过。”景歌走到紫檀木桌子上,转动一个白瓷雕花瓶。“那么,随我去看看世子殿下的暗室吧。”
话语刚落,在千雪惊异的目光中内室房间的地板轻轻颤动,床侧的地板向两边分开,徐徐露出一丈见方的洞口,一条青石阶梯通往地下。
“这,殿下的房间隐藏着一个暗室?”千雪美眸睁大,惊讶地问道。
景歌轻轻点头,他站在这里是时候就知道这里有个暗室,也知道怎么打开,只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知道。像是一直尘封在他记忆中,现在可以记起。只是他不记得暗室里面有什么了。
“走吧,一起下去看看,我不记得里面有什么了。”景歌并不隐瞒,直接说道。
千雪身形一闪,走到景歌前面探路,她怕暗室里会有什么机关暗器之类的会伤害到景歌,毕竟他已经遗忘了里面的东西了。
青石阶梯不长,很快到了尽头,暗室里面也没什么机关暗器之流。深藏地底的暗室顶部和四壁镶嵌着数颗产自东海的夜光珠。是一种大鱼体内的结晶,可以散发明亮的荧光数十年,价值连城,巨大的夜光珠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座暗室。
暗室的一侧是几排书架,另一侧摆放着好些兵器和一些奇珍异宝,还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物品。
景歌走向书架,稍稍翻阅了下。
诸子百家的典籍,包含了墨家,阴阳家,法家,兵家之类的精粹,显然经过了挑选。想来三年前的自己为了弄到这间暗室里面的东西应该花费了极大功夫。
世人传言的那个纨绔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