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神级太子-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的心那是一致性的统一。
“那便是极好!还有高明,你要努力一把,争取早日向着整个大唐扩散才是!朕知道,这需要的时间十分之多,但是如果做好了,定能盘活大唐。”
李世民有些忧心的道。
“是,陛下,最多一个月就可以完全完成货币改革!”
李承乾拍了拍胸脯道。
这一个任务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没有几个月是下不来的,也幸好李承乾十分年轻,有的是时间,慢慢来都可以。
“好,如果无事,便退朝了!”
“是!陛下!”
部分人脸色苍白如纸,怎么就摊上了李承乾呢?谁让他们和李承乾作对的呢?自作自受。
最后,李世民让得众人等退了朝。
众臣退出,心情沉重。
那刘弘基目光凶狠,死死的盯着李承乾看。就像要把他吃了一样。
而李承乾却是看着他笑了笑。。
让他在作妖,这下好了吧?哈哈哈!
李承乾打心里的开心!
………………………………
第645章 收买人心
五月,天气逐渐转热。
长安城南之外,文武百官等左右而列。
他们不知道在等待什么,此时四下并无百姓出入,南门之外还罗列了大量的兵马。严阵以待的模样,似乎有大事要发生。
而这些人为首的是李世民,还有李承乾等人。
他们似乎在等待谁的归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着。
太阳越升越高,众人看着南边,却是没有丝毫的变化。
这时,连只蚊子都没有,哪还有人啊!
李世民有些等不及了,问道:“高明,那时间可对?这都要中午了,人还没来吗?”
李承乾回应道:“启禀陛下,信鸽上所说的便是今日正午。或许有些事情耽搁了行程,也是说不定啊。”
古代的信息传播可没有像现代,有时候只要一条短信就能知道你所在哪里。
他们所用的传播方式都是需要时间的。
“也好,反正也不差那么一会儿时间,朕再等等,等勇士的归来。”
李世民话刚落音,便有人呐喊道:“来了!他们回来了!”
完后,便瞧见了天边出现了一队人马,所举的旗帜正是大唐的旗帜。
“回来了!来人,与朕一同迎接他们的归来!”
李世民一见,立即叫道。
“是!”
众臣答应。
随后他就带着一队人马便向着南边而去。
这行了大概三里路,便看得一队人马出现,为首的,正是如杀神一般存在的苏烈。
他身后的将士们十分威武,没有失了大唐的脸面。
苏烈一见李世民亲自来迎接,吓得直接从马上跳下。
表情慌张。
如此阵仗,让他有些被吓到了。
一见李世民还有李承乾,连忙上前行礼。
“臣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从他的目光之中,可以看出他有些受宠若惊。
任他也想不到,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竟然带着文武百官出来接应他。
可以见得,李世民还有李承乾对于他身后之物,是多么重视的啊。
“好!非常好,苏烈,此次护送马的任务可曾完成?”
李世民如此问道。
因为他没有看到战马的出现。
苏烈连忙回应道:“陛下,臣不辱圣命,带回来了一万匹马!一匹不少!陛下请看!”
顺着苏烈所指的方向,其身后真的是万马奔腾啊。
这些马的质量都为上乘,全是吐蕃人所赠。
说是赠,还不如说是李承乾赢回来的。
仅是射了三支箭就得到一万匹马,谁都会感觉到震撼。
但若是让他们去比,可能还没有人敢比之。
李世民常年打仗,最为懂得看马了。
直接命人将一些马匹请来。
很快的,便有一些战马出现在他们面前。
李世民轻抚着威武雄壮之战马道:“好马,这些马的质量十分之高,往后我大唐军队战力将上一层楼也!苏烈你做得不错!”
“承蒙陛下不嫌弃,给臣这个机会表现。能护送这些马,真是臣等荣幸!”
苏烈如此说道。
惹得李世民哈哈大笑。
“说得好!不骄不躁!有大将之风!高明之眼光果然不错。”
“与老程我简直一样!当年老程也是有此风姿。”
程咬金十分不要脸的说道。
众人等白了他一眼,之后李承乾则是喝道:
“来人,将这一万匹马拉下装好马蹄铁,随时准备介入战事之中!”
“是!”
便有人将一万匹马引入长安城中。
没有装备马蹄铁的战马,战力无法持续发挥。
而李世民则是说道:“来来来,朕要好好赏你们!”
这些人守卫边疆,可是十分之幸苦的,赏一下他们,总是没错的,这也是李世民拉拢人心的方法之一。
所谓赏罚分明,便是如此了。
众军等狂呼。
谢主隆恩。
而后,李世民目光转到苏烈边上。
从表情上看来,他对于苏烈是十分喜爱。
语重心长的说道:“苏烈,你带兵镇守边疆有功,且又带回一万匹马,朕便封你为怀化将军,赏布帛百匹,黄金百两!”
黄金什么的倒在其次,要知道,这怀化将军可不是小角色啊。
怀化将军等于是正三品下的职位,比从三品上的云麾将军还要高半级。
如此一来,那可是大官啊,比薛仁贵都要高半级了。
仅仅是半年时间,他的官位就比薛仁贵更高。
只要你敢!越是战乱,越能平步青云。
但这是他应该得的,幸苦的在边疆大半年,也没有什么怨言,并且还带回来一万匹马。
如此功劳,不赏他,赏谁?
“谢陛下赏封。”
众臣等,亦是上前祝贺苏烈。
苏烈一一行礼,显然有些慌忙,他以前可没有受到这么重要的重视。
之后,李世民突然说道:“苏烈啊,你可真是朕的得力帮手啊!”
李世民是越看越喜欢苏烈。
可是苏烈是李承乾的手下,怎么可能让他抢走呢?
不等李承乾说些什么,苏烈却是先说道:“陛下,此乃太子殿下教导有方也,定方如此没有太子殿下之慧眼,恐怕此时还身处于深林之中,一身武艺无从施展啊。只怕是一生碌碌无为也。”
总算是没有白收苏烈这个人,李世民一听,笑道:
“喔?说来说去,还是高明的方法好咯?”
众臣也是表示这个太子是实至名归。
“陛下,承蒙将军们不嫌弃,儿臣仅是做了身为太子应该做的一切。”
李承乾打了个哈哈道。
越是这样,越是不能居功自傲,否则会让人生烦。
虽然私下李承乾十分猖狂,但在李世民面前,他尽量克制。
“哈哈哈,有朕之气度,高明啊高明,朕是越看你越心欢喜啊!”
李承乾连忙谦虚表示,这一切还是你的功劳,我只是做了本份工作。
心里却是想说,没有我,你们还能得到这样的好处?
想归想,口上却不能这么说。
众臣又是道:“得太子殿下之助,陛下有福也!”
大臣们这个时候,还算是齐心啊。
“哈哈哈,今天朕开心,来人,准备上好酒水,朕要犒赏三军!”
“是!”。
当晚,众军狂欢。
随着苏烈的归来,战马的加入,大唐的实力将再上涨一个层次。
………………………………
第646章 银行?
这日,东宫中,李承乾召集了六部的人,还有左右仆射一起商议关于货币的事。
其中,当然也是少不了马周。
他们在商讨着货币实行的一些进度。
李承乾直接说道:
“马周,今我大唐货币进展得如何了?”
马周说道:“十之八九了。”
“嗯?还差十分之一,何时完成?”
不等马周回复,却是有小黄门叫道:“陛下驾到!”
此时众人等直接起立。
这一段时间,李世民都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身边基本不带着长孙皇后一起。因为长孙皇后在待产之中,如果是一起的话,恐怕会有所不便。
“参见陛下!”
众人直道。
此时李世民点头道:“免礼!”
而后,李承乾直接问道:“陛下此次前来东宫之中,是何为事?”
他十分直接的问说。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李世民来了,就一定是有事的。
“朕听闻近来关于长安的税收有所涨,还有货币一事实行得似乎不错,又听得你们在东宫之中,于是便过来了。”
原来是这样的。
关于税收的话,当然是属于户部管辖。
所以孙钱便出来道:“陛下英明,关于税收这一方面,那是因为货币的实行,使得民间的投资行为变得越来越多,生意人络绎不绝,货币的实行,直接触动了整个大唐经济的发展。”
所谓钱要流动,那才能带动经济。
这就是为什么有现代有旅游黄金周的原因之一了。
让钱活起来,拉动了内需,人们收入变高,经济才能动起来。
整个经济才会好起来,接着,大唐才会强大。
马周亦是说道:“是啊,陛下,近来几日人们对于货币改革的讨论也是空前绝后。”
高士廉说道:“不仅于如此,此货币的成本低得吓人,往常我们铸造一个铜钱所用的成本,可以造出千倍以上之纸币。”
杜如晦说道:“是的,关键一点,还能省掉不少的金属,让得金属可以有更多的用处!”
房玄龄说道:“那保管起来自然也是非常便利,特别是对于双方交易上面,那简直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一时之间,数人不断的说着纸币带来的好处,当然,他们也是被其便利性给圈了粉。
还有人直接从怀中取出了纸币,以证明自己是响应号召的。
这一切,都不必李承乾来说,大家都已经说得好好的。
“那货币改革,何时能好?”
李世民所问的,正是李承乾刚才要问的。
正是因为李世民的突然造访,让他也不知道具体要什么时候才好。
“回陛下,大概在下午时候就可以对整大唐进行推广完成了。”
马周如此说道,这一切都是计算过的。
李承乾让马周来做这事,也是对的,从他的表现上来看。
他做得确实是可以的。
正当马周话刚说话,李承乾的脑袋嗡的一声。
“恭喜宿主,完成货币政策任务,奖励五万积分(不被扣除)
开启任务二,开设大唐百家银行,奖励十万积分!”
嗯?银行?
有趣,银行。
李承乾不免得想想了银行的作用所在。
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款、贷款、办理汇兑和结算。
它能起到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银行通过集中和积聚货币资金,能调剂资金余缺,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通过控制贷款的投向和规模,能调节产业结构,通过调节货币流通,为经济稳定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信贷活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挥监督作用。
所以,这个时候系统给他这个银行的任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要怎么与李世民说起这事呢?
得好好想想,他想着想着,不免的陷入了深思之中。
他的思考,却让李世民觉得好奇。
“高明,你怎么了?”
“高明!”
忽然他的耳边传来了李世民的声音,其声音之大,让他吓了一跳。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
还有众臣的声音。
李世民凑了过去,摇动着李承乾的肩膀。
“高明你怎么了?你没事吧?”
他醒悟过来,灵机一动,正好想不到怎么回应李世民,于是回应道:
“无事,陛下,刚才儿臣在想一件事。想得入了神!”
“喔?说来与朕听听。”
具体什么事会让他想入了神?同时提起了李世民的好奇心。
“是!陛下,儿臣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大唐经济更上一层楼。”
李承乾的话,让在场的人们有些尴尬,他们还处于改革货币的喜悦之中,而太子却是在想怎么让大唐经济变得更好。
这就是意识好与差的区别啊。
“然后,你想到了吗?”
李世民追问说。
“想是想到了,只不过,还没有特别的成熟。这样吧,陛下,儿臣回头整理一下,明日早朝做好提案再行上报。”
银行一事,关系重大,他不能太过于着急,这事得好好计划一下才是。
他要做好准备再去提这事,以免得受人所牵制。
“喔?也对,如果想法不成熟的话,那么说了的话,漏洞百出,反而影响不好。”
李世民也是如此说道。
“陛下英明。”
“货币改革一事,还得看你们好好努力才是,有什么需要直接与高明道起,现在他可以行使朕之所有命令,朕也知道,改革一事,不是一日而蹴,需要的时间很长。”
李世民语重心长的说道。
他总归是明君,能明白事情的困难,也最大的给予了支持,那就是说他想变,想让大唐变得更加强大。
“陛下放心,这里有儿臣在,就没有困难!”
李承乾打着包票道。
以前,他说这话,没人会相信,现在他说这话,人们都奉为经典。
杜如晦说道:“是啊,陛下,太子殿下所做的一切都为民着想,凭这一份心,就算再难,我们也会迎难而上。”
还有几人也是如此表示道。
这让李世民十分的欣慰。。
“有高明在,朕确实是可以高枕无忧。”
最后,李世民在东宫之中呆了一会之后才离开。
………………………………
第647章 暂停货币改革
第二天清晨,李承乾早早的起了身,昨天准备的提案已经是十分之完全,就等着早朝提上去,那百家银行还不是板钉钉上的事?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所提的提案百分百会过,因为大唐要强,就得听他的。
这就是他的自信所致。
“太子殿下,该上早朝了!”
管力士在一边说道。
李承乾扒了一口饭,拿上了昨天的提案。
“知道了,我们走吧!”
“是!”
于是李承乾便往着太极宫而去。
这刚到大殿的时候,便见得文武百官都在其中。
李世民还没出现,大家都在闲聊着。
他们一见李承乾的出现,便迎上前。
“见过太子殿下!”
“免礼!”
此时的李承乾已然成为大家的偶像,人们对于他的尊敬可不仅是因为他是太子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因为他对于整个大唐的改变。
这种改变不仅是民生,还有对于各大臣们的好处自然也是不小。
大臣们于私底下说着一些关于李承乾的政迹,这些东西更多的表现在大唐人民的生活政治之中。
“长安百姓安居乐业,少了饥饿,多了富足,这些全与太子殿下关系分不开啊。”
“去年对科举的改革取得一定成功,今年科举之后一定会有强人出现,到时候,朝廷之中人才济济,此是为一件大好事也!”
“还有我们的军事力量也得到了提升,近几十场战争可谓是战无不胜啊。”
“经济命脉此时已经在大唐朝廷手中,陛下拥有了绝对的控制权,这也是一大实事啊。”
……
等等的一切,全是在为李承乾赞扬。
当他到的时候,这些人直接当面提道:“太子殿下,这段时间的货币改革,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便利,一些纸币可以搞定了以前数十车甚至更多车钱的事,这是一种进步啊!”
李承乾则是打了哈哈道:“货币能有此种结果,与陛下的指导分不开关系,还有和六部及左右仆射以及各级官员的幸苦离不开关系,没有他们,货币改革仅是一纸空文。”
谦虚,绝对是谦虚,这就是李承乾在大臣们心里的印象。
但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印象,有部分人却认为李承乾在做作。李承乾此时已可以感觉到有一人的目光不善。
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
李承乾只要收割好积分就足够了。
“太子仁德,与陛下契合,大唐将千年不倒!”
还有人拍起了马屁,不得不说,这人说的话,让李承乾从头爽到尾。
爽归爽,正事还是要处理的。
于是他便站在了一边,等待着李世民的到来。
只要将提案提上去,那么很快的,李世民将会接着他所说的开始改革。
此时,李世民也到了。
“陛下驾到!”
“臣等参见陛下!”
众臣等开始行了礼。
“今天可有奏折?”
李世民说完后,便将目光汇聚于李承乾身上,众臣便知又将是李承乾表演的时候。
不料这时,刘弘基却是站出来。
“陛下,臣有折要报。”
被刘弘基抢了个先,李承乾也是不着急。
只是站在那里不为所动。
反正迟早都要表演的,就让他先说吧。
“喔?”
“陛下,臣于最近几日接到边疆的一些事,此事十分严重,定要引起重视,并且与纸币有关!”
众人疑惑,边疆?纸币?这两样东西怎么会在一起呢?
从李承乾看来,这刘弘基一定不会说出什么好事来,那李世民更是纳闷不已。
“与朕说说,边疆怎么了?”
甚至于有些着急。
“陛下,货币改革实行也是有一段时间了,有好有坏,但现在臣请求可以先暂停一段时间。”
刘弘基作为守旧一派,对于改革货币一直是持反对态度。
加上那天被李承乾羞辱过,让他下了狠心一定是要让货币实行不了。
因此,他处心积虑的想要阻止货币的实行。
就在前两天,还真的让他抓到了把柄。
所以整理成折子,在今天直接上奏折。
“你倒是说发生什么事,不说这事,直接就暂停大家都觉得好的货币政策,你到底在想什么?”
程咬金喝道。
“是啊,你总得说出个所以然来啊。”
“不能仅凭一家之言,你就说不行!”
“都开始了,怎么就停呢?那人们会怎么想的?朝廷的公信力在哪里?”
……
众臣等亦是议论纷纷,即是如此,你好歹也要说出个一二三四来,没有事实为依据,就要求李世民暂停。
你说谁会信他?
李承乾就在那里静静的听着,看着他的表演。
“陛下,臣想说的,都在折子里。”
“将奏折呈上来!”
李世民想看看,这折子上写的是什么。
“是!陛下!”
刘弘基将折子递给了小黄门,小黄门则将折子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展开一看。
过了一会,
眉头一皱,似乎是真的看到了大事。
“嗯?此事当真?”
“当真,且是十分严重!务必要解决才是。”
“没想到还会发生这种事!”
“这也是意料之外的!”
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大家都疑惑不已,因为他们不知道折子上写的是什么。
真的是与货币有关的事?还是因为其他事被引申而来?
或者是被刘弘基拿来放大的一些寻常事。
一切只有等知道这折子上写的是什么才知道。
“陛下,折子上写的是什么?”
房玄龄问道。
他问出了众人想知道的事。
“是啊!折子上写的是什么?”
“看样子这事非常大。”
“是啊,能让陛下沉思的事不多,这算是一件。”
大臣们疑惑了,纷纷表示道。
李承乾却是不以为意,在他这里,谁都无法阻止于他。
“刘弘基,你来说吧!”
李世民的眉头紧皱,他不想讲,看样子,这事不小。
刘弘基领了旨,脸上得意,开始不紧不慢的说了起来。
哼,这家伙还真的是阴魂不散,让他说吧,说好了,李承乾也准备好去反驳了。。
那么接下来,刘弘基会说出怎么样的话呢?
众人算是急切的想听。
………………………………
第648章 未卜先知
“陛下,太子殿下,众位大臣!某在几日前接到了关于边疆抢盗严重一下。许多商人被抢了钱财数以万计。这些钱都是他们的幸苦钱啊!”
刘弘基如此说道,特别还叫到了李承乾,明摆着是要引起他的注意,这事与他有关的意思。
有人却是说道:“这抢盗一事不是年年都有吗?且是发生在边疆,那也是十分正常的。”
“朝廷不断打击,可是这些人是外邦人过来,对于治理上也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人如此说道,更多的人以为,这又和货币有什么关系?
“是啊,边疆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的存在,不能因此和某件事扯上关系!”
刘弘基开口道:
“众所周知,因为货币的关系,使得损失变得更大。动不动都是大额的损失。如此一来,谁还敢在边疆行商?如此一来,我们当如何保证大唐子民的安全?若是在以前,要抢夺这么多钱的话,除非数辆大马车才有可能,而今天,却仅需要一只手便可拿走他们全部的身家。想想是不是觉得十分可怕?”
刘弘基的论点竟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
从表面上看来,这没毛病。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支持他的行列之中。
他们就像是约好了一般。
还有人说道:“确实是如此,纸币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危险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的生命财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是啊,有可能一次抢夺,一年,甚至于一辈子的努力全部白费!”
“如果这么下去,我们大唐还怎么扩张?还怎么去发展经济?”
……
这些人的意见出奇的统一,就像是提前讲好的一般。
李承乾知道,他们都是守旧派,那么既然他实行了纸币,那就一定要实行。不管是谁来阻止,都将没有作用。
再说了,历史上,有哪种改革不是困难重重的?
而且,他也想好了要怎么引入下一个任务。那正好刘弘基出了面,给自己带来了便利,打好了基础。
朝堂之上,还有不少支持于李承乾的人。
他们对于这些人的论调深表怀疑。
以刘弘基为首的大臣们张牙舞爪的,让人讨厌不已。
不等大家说些什么,刘弘基直接又说道:
“陛下,此事刻不容缓,还请下旨暂停!保证人们的安全!”
刘弘基真是不要脸,以人们安全的名义,想强行中止货币改革,这不可能的事。
他显得有些着急了,所以,这才直接请求李世民停止。
但事都要做完了,怎么能停下来呢?而且货币也算是利大于弊。
李世民不语,他道:“朕想听听高明的意思。”
李世民看了刘弘基的折子之后,整个人变得矛盾起来。所以,他想听听李承乾的意思。
这时,李承乾开了口道:“陛下,儿臣有几点要反驳的。”
“说!”
刘弘基却是表现出一番不屑的态度。
“第一点,货币的改革,可谓是便利大于缺点,你们敢说旧货币就一定是好的吗?但凡改革都会受到困难所限。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我们不能因为因噎而废食,放着好的东西不去用,而留着落后的东西当成传家宝。
第二点,说到边疆问题,这也是长久以来的问题,且损失无大小,这一点是我大唐的底限,对于边疆的问题,如果是吐蕃与我大唐边疆问题的话,单看我方出军是不够的,我建议以贸易威胁他们,让他们派兵治理。”
李承乾先提了两点,表示反对刘弘基的方案。
刘弘基却是说道:
“这方法仅是治标不治本,这本质还是货币的问题。”
虽然李承乾列举了许多点来反驳于刘弘基,可是刘弘基却是还固执的认为就是这样。
可是,众大臣们都是一致的认为,李承乾所说的没有错。
高士廉说道:“边疆问题由古以来就这样的,不能因为个别案件而放大的说,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说得没有错。”
杜如晦道:
“我们大家都从货币改革之中受益,不能因为它的一点不好而全盘否定!”
还有中立态度的人说道:
“问题存在就要解决,不单纯只是货币问题,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只能说这货币只是诱因,却不能说是本质。”
不管怎么样,对于李承乾的说法,大家都是认同的。
本来李承乾想提案的,没想到却被刘弘基给打乱了节奏。
不过聪明如他,怎么可能会被打乱?
甚至于,他当着刘弘基这个案件的底子直言。
“最后,对于货币的不断实行之中,难免会碰上一些麻烦,因此,本王于昨日也准备好了一套提案,就是关于货币改革之后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而出的。”
说完,便亮出了厚厚的一本提案。
最后一点一经说出,所有人都震撼了。
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提前做好了准备,他的每一步改革都是有序进行。
这就好比是神机妙算一般,什么事都让他算明白了。
一边的刘弘基不乐意了。
“那还请太子殿下说明一下,您是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之道?”
这刚才完成了货币改革,他李承乾又要干什么呢?
难道又是新的改革?
众人疑惑,李世民更是好奇。
“高明,是不是昨天所说的方案?”
李世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里。
李承乾点点头,道:“便是!儿臣本来刚才要提的,可没想到夔国公却提出了另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