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崛起-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柔姑娘真是越来越漂亮啦,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呢!”

    魏十月真是有点意外,不是见到孟水柔意外,而是孟水柔身上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两个人也算是老相识了,从孟水柔像梦玲儿那么大的时候,魏十月就去过孟家渔寨,见过这个漂亮的小丫头。

    后来姜寒尘在孟家渔寨认识了孟水柔,那时候的孟水柔可以说是大美女,高挑的身材那是相当出众,加上清爽的容貌和气质,确实吸引男人侧目。

    可现在孟水柔的容貌没变,可是气质已经和往日截然不同,和魏十月对视的时候,往日那种小女人的羞涩之意荡然无存,换上了一种阅尽众山小的大气。

    “魏先生你好,真是很久不见了,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来这里呢,是不是姜寒尘答应的马匹送到了?”

    “不错不错,看来水柔姑娘见过我家公子了?”

    “是啊,是我把他抓来的。”

    “啊!这样啊!”

    魏十月倒口凉气,公子写的信里可没说他身陷囚笼啊,不是要和香港岛上做生意么,怎么成了被抓来的,难道是……

    “水柔姑娘,咱们都是老相识了,我就不再绕弯子说话了,我家公子是被绑了肉票吗?这些马匹是不是拿来的赎金呢?”

    孟水柔笑道:“你们公子很值钱啊,肯送这么多马来赎他!不过我告诉你,马确实是他的赎金,但是来香港岛是他故意的,不是我们穷的吃不上饭要去绑票。”

    “那我能见见我家公子吗?”

    “不能,这要等赵将军发话!他现在广州城和元军作战,我会派人通知他你来送马,很快就会有回复。”

    赵天佑正在广州城内庆功,两条战线都是大胜而归,尤其凌震弄回来的这几千匹战马,简直是火中送碳啊。随着宋军的实力大增,以后的战线不可能都在城墙之上,要想发动对元军的致命打击,最后的手段一定是骑兵。

    文天祥的官职在广州城内是最高的,和张镇孙两人一起,作为代表到军营中参加和士兵一起的庆功宴。酒可没少喝但两人毫无醉意,这也是赵天佑的建议,而他们两个的感受颇深,被士兵们团团围住敬酒,那些真挚的眼神里他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两个人的官职和地位,可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获益者,要不是这项延续三百年的国策,他们两的管制和地位也达不到现在的程度,可是现在他俩感受到了重文轻武的国策真是错了。

    两人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都带过兵打过仗,生里来死里去的事情经历很多,但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一件事,就是真正的和一线的士兵一起交流情感,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些活原来都是那些将军们做的,而文官大都是在高堂之上发号施令的角色,就是文天祥数次落难,都是靠亲信舍命搭救才能活到今天,他都没有真正的去和士兵们做深刻接触。

    赵天佑的建议他俩开始就是觉得要给个面子,正好深入军营之中,也算犒赏和慰劳一下奋勇杀敌的勇士。可是随着酒宴的持续,和士兵们真实的情感交流之后,这两个人发现,往日领军实在是太疏忽了,光知道下令让他们去卖命,何时又想过他们的疾苦?

    从定都临安之后,宋朝投降元朝的将军和士兵,数量逐年的开始增加,从有名的汉将刘整开始,忽必烈伯颜都把南下侵宋的任务交到了汉将手中。

    由张弘范李恒来领军,中间穿插少量的蒙元士兵,这些年来攻城能夺寨的一步步蚕食,占领大宋江山的功劳,大多是由宋人自己所为。

    将军为啥投降,士兵为啥倒转刀锋,他们忘了自己的祖宗吗?其实不全是,大部分人是出于无奈,想要活命想要生存下去,不得以而为之。这就说明了宋朝对于军队基层的管理,已经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无人关心无人问,每个月该拿到不多的饷银,还被层层的扒皮克扣,换上你还回去拼命吗?

    “丞相啊,咱们以前做的太差了,其实这些年轻人要的很少,只需要我们平时多多尊重一下,多关爱一下,他们就感激的不行。”张镇孙喝了涨红了脸,两眼硕硕冒光,心中难以平静。

    “现在改变还来得及!”
………………………………

第二百二十二章 讲武堂

    人人欢迎您的光临;请记住本站地址:,,以便随时阅读《大宋崛起》最新章节。。。

    第二百二十二章 讲武堂

    魏十月能够送来马匹赵天佑并不意外,姜寒尘是个有非常大野心的人,他既然敢舍身犯险来到香港岛,心中早就想好了可能付出的代价,所以这些马匹只是小菜。

    魏十月不光是运来了一万匹马,船上还有两百万两银子,这是姜家所有泉州能够变卖的资产,名里的暗里的一点都没有留下,抛售的价格让买家都感到占了便宜。

    银子也要马匹更得要,赵天佑一点都没有客气,既然姜家完成了约定,赵天佑下令放了姜寒尘,让魏十月从岛上带他离开,没想到这小子执意不走。

    “我要去广州见赵将军,要不就让他回来见我,不然我就住在这里不走了!”

    姜寒尘哪里肯离开,他把姜家所有的未来押到了赵天佑身上,这些马匹和银子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而已。在岛上被关押的这段日子里,或多或少的都能感受这座岛的生机和活力,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一定想要踏上赵天佑的战车。

    孟水柔听了笑道:“好啊,没有问题,来人还把他关回去。魏先生就请离开吧,如果下次还想接你家公子,带着赎金最好不要少于这次的数量,否则我家将军会很不开心的。”

    “不见到赵天佑,我是不会走的,魏先生你就先回去吧,过些日子再来!”

    魏十月脸黑成了锅底,心中暗自埋怨自家公子脑壳坏了,你就是先离开这里,直接去广州见他,还是过几天再回来岛上,不都是由着你自己吗。

    干嘛现在赖着不走,孟水柔那话说的我心虚,难道还让我再来赎你一回?可拿什么赎你,你名下的银子和货物这一次都砸完了,在想动用银钱那就得回去和老太太商量啦。

    对于眼下即将要发生的战争,这不过是个小插曲而已,虽然这时候一万马匹的赎金,让赵天佑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没有时间回去见姜寒尘,合伙去征服星辰大海的计划对他并没有一点吸引力。

    炸死朱清重创董文炳之后,如何对付即将到来的丞相伯颜,还有已经从襄阳出发的阿术大军,才是整个广州城内人需要面对的大事。几场小型战役的胜利,并不能掩盖实力相差太多的事实,根据粗略的估算,广州城未来将要面对的是三十万以上的元军精锐部队。

    而现在整个广州区域加起来的军力,还没有超过十万人,其中包含一部分最近新招募的士兵。不过让人高兴的是,骑兵部队终于成型,加上姜寒尘的赎金,广州城拥有了两万多匹战马。

    这个数量几乎是以前两广之地所有骑兵的总和,甚至还要略胜一筹,做这么大规模骑兵的指挥官,凌震最近夜里做梦都会笑醒了。

    赵天佑也在用心的琢磨,如何用好这一支骑兵,拿来和元兵硬拼是不可能的,好不容易凑起点战力,不能随便就浪费掉。属于新老结合的宋军骑兵,战力上和元军精锐还有很大差距,除非对上还是董文炳手下那样的残军,才可能有必胜的把握,否则就会是两两之数陷入消耗战。

    上次出城杀奔五叠岭,赵天佑和文天祥有一个话题,但是后来持续的开战,一直都没有顾得上说,这一天赵天佑终于闲了下来,拉着文天祥在城头上巡视散步。

    “文大人,我想在广州成立一所学校!”

    “这是好事啊,广州城内书院不少,其中有的因为战乱关闭,可以买下一所来从新开业,我相信凭你赵天佑的名头,来给孩子报名的让你得打破头!”

    赵天佑哈哈笑道:“文大人你别打趣我,我不是招收孩子来读书,我想要办一所军校,招收士兵中的而佼佼者,毕业以后可以胜任基础的军官职位。”

    “这个……没有问题!这个是举国的大事情,现在的条件恐怕难以达到啊。”

    文天祥心道,这个只有朝廷下旨才可以办的啊,这哪里是学校,明明就是王安石当年推动的武学吗。可是武学是要从基础抓起,一个士兵培养起来,怎么也得个两三年才行,咱们眼下就紧缺人手,能够等的及吗?

    赵天佑点点头道:“是的,培养一个合格的军官,怎么也要一两年的时间,现学现卖恐怕是来不及的。不过事情总是要开始做的,每晚一天,未来就损失一天,我们的实力更难以增长。初期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这所学校本意是建在香港岛上,为我们自己的南海舰队培养水手的,但是现在最需要提高实力的,是广州城的骑兵和步兵。

    再说只凭我一个人的能力,这件事情难以推动,也没有那么多的教习,所以还是由文大人牵头成立。我会整理出一些新的教材,作为咱们传统武学教授课程的补充,或者我先们一起商量,重点先教点什么,应付眼下越来越多的军队。”

    赵天佑说话留着面子,没有明说朝廷的军队战力驳杂,基础军官的战术素质不够,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是几百年的重文轻武,和文天祥直说恐怕伤他面子,因为他就是最大的文臣啊!

    “大宋朝廷日渐衰落,能够在新会苟延残喘的挣扎,全都是拜仗义援手所赐,而那位张世杰张大人恐怕一点都不感激,要不然咱们从没有接到过新会派来的人啊。

    既然如此我就卖回老脸,和张镇孙练手开办广州城的武学,对天下百姓五湖四海之人都敞开大门,把当年王安石大人办学的宗旨继续发扬广大。

    文能定国武才可以安邦,这几百年来大宋朝一直重文轻武,已经犯下了天大的错误,冷了天下的武将之心,丢了自家的大好河山。今天就由我嘴里说出来,先武后文安邦才能定国,我们的武学就其起名讲武堂如何?”

    赵天佑一听心里一抖,华夏军事学校的鼻祖,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的名号,竟然从文天祥嘴里说出来了。想想当时晚晴的境遇,和现在风雨飘摇的宋朝,有好多相似之处,山河不在国未破,此时不讲武更待何时!

    “好,这名字起的绝了!”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授后世以渔

    第二百二十三章 授后世以渔

    “讲武堂“这个最专业的军事学校,就诞生在广州城西城墙的甬道之上,元朝四十万大军大举围城之际。

    讲武堂发起是以文天祥之名,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尊重,特地修书一封派人送到新会县城交于陆秀夫。信中表达了对幼帝及皇太后的问候,还有广州城即将要面对的敌情,最后提到了将要在广州设立讲武堂,大办武学昭告天下的事情。

    要说办个讲武堂干嘛还要考虑这么多?既然赵天佑有需求有想法,就直接办一个好了,何必还要绕来绕去的,还要拉上文天祥一起创办?

    这和大宋朝延续了几百年的基本国策有关系,当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从武将的身份华丽的转身,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可是他从登上帝位的第二天开始,就琢磨自己手下的武将们,会不会有一天在上演一出陈桥、张桥、李桥的兵变,把他或者他的子孙血脉从帝位上赶下去。

    赵匡胤还苦心积虑,使兵将分离。禁军各军轮番守卫边防重镇和内郡要地,既减轻了京师的供应负担,又使得将领手中无兵,从而不可能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文武官职设立的职责互补,两者之间又互相限制,但实际上却是以文制武、重文轻武、权归中央。宋朝皇帝贯彻强干弱枝政策,禁军作为天子卫兵,平时守卫京师,有事则出发应变,达到内外相制,保持京城内外兵力平衡。因此,京师禁军主要分布于开封府界内。

    禁军之外,还有厢军和乡兵。禁军可算中央常备军,厢军和乡兵则用于维持地方治安和充当官府劳役。厢军和乡兵中的精锐被抽调到禁军中之后,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平时又疏于训练,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很多时候,他们被派去修筑城池、制造武器等。

    王安石曾经为此做过努力,他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尤其是当时他在京都开办武学,以教授军事知识为主,选用前朝唐代的七种武学知识编纂成“武学七书”,作为当时授课的教材。不过这些还是改变不了现实,历任的宋朝皇帝都是抱着守成之心,防内贼之心甚于防外敌,武学开办了九十天就被取缔了。

    所以在宋朝的皇帝和保持朝政的文臣来看,开办武学招收学员,大范围的传授军事知识,就跟谋朝篡位造反差不多,是坚决不允许的事情。

    这次赵天佑的提议,文天祥可是抱着背负骂名的风险出头的,也和幼帝势弱皇朝风雨飘摇有关,都要到吹灯拔蜡的生死关头了,还抱着老祖宗的遗训一起死不成?

    这下赵天佑可是下了真功夫,不管白天黑夜的时候,身边总是有两三个文书跟随,把他说讲的每一句话都要记下来,分门别类的整理内容,结合以前的武经纪要的等书籍,汇编成赵天佑满意的教材。

    广州的城防、训练、岛上的大小事务,讲武堂的筹备事宜,把赵天佑忙的团团转,不过这也是他来到这个时代,最为开心的日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管赵天佑造多少大炮,整个国家的国策不改变,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注定无法生存。

    也许有不同时空或者多维平行世界的说法,这时候的赵天佑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已经把目标放在了忽必烈腰上的玉带,但是仅靠现在羸弱的战力,忽必烈会把腰带乖乖的给你?

    赵天佑自认有一些民族主义,这也和我们华夏近代受诸多列强欺辱有关,从晚清开始华夏就成了世界公认的肥肉,半大不小的国家都想冲过来咬上一大口,究其原因是与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还有军事力量几百年都没有明显提高的原因。

    开办讲武堂的主要原因,是赵天佑想为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做一些事情。不管以后他在什么时候离开,或者死去之后,这个古老的民族能够强硬一些,不必在以后的岁月中,遭受世界各国列强的欺辱。

    在过往的岁月中赵天佑非常清楚,米国为什么横行霸道,开着航母到处指点江山,一念之间就能够左右弱国的命运,为了国内的经济可以让数千万他国的百姓陷入战火之中。

    因为他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大到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这样一来带来的是更加强大经济实力,吸引人才形成有自豪感和更加团结的国民,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把其他的国家抛得更远。

    赵天佑现在看不到宋朝的未来,所以他想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留下一些可以让华夏民族受用一生的好东西,那就是从强大自己开始,从重视军事开办讲武堂开始。

    赵天佑正在书房中口述军事知识,旁边几个书记官奋笔疾书,生怕落下一个字,生怕记错一句话。

    “赵将军,赵将军在吗?”

    书房外的人打断了赵天佑的思路,看着眼前几个一脸疲惫的书记官,他才想到又连续的说了一个时辰了,这几个书记官的胳膊估计早就酸了。

    “今天先到这里,你们回去先休息一会,明天上午再来找我!”

    打发走了书记官们,看到凌震一身戎装的站在外边,因为打断赵天佑而一脸的不好意思,却又欲言又止难受的表情。

    “怎么了凌将军?有紧要的军情吗?”

    凌震鼓了鼓气道:“不是军情,是前几天的事情,我不是从虎门镇抓回了六百俘虏吗,一直关押着还没有处理。我说斩了他们祭军,可是好多人都反对我,张大人和一些文官,都觉得有失大义!”

    “元兵俘虏,为什么要带回来?既然他们不愿意斩首,那就给我送到战俘岛上去好了。”

    凌震咬了咬牙,恶狠狠的说道:“不行,这批战俘不能放过,一个都不行,要不然对不起被他们残害的百姓。”

    “虎门镇有什么隐情?你一直没有告诉我?”
………………………………

第二百二十四章 想让他们战栗和颤抖,唯有杀!杀!杀!

    第二百二十四章 想让他们战栗和颤抖,唯有杀!杀!杀!

    赵天佑从五叠岭回来之后,就一直在为开办讲武堂做准备,虎门镇的战役他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只是知道打了胜仗。出动南海舰队四十艘主力炮舰的阵容,如果还打不赢准备偷袭的元兵,杜浒和凌震他们就可以直接去死了,活着简直就是浪费粮食。

    南海舰队反偷袭的战斗是杜浒指挥的,打完之后并没有过多停留,直接反航回香港岛巡逻去了,杜浒根本没有踏上虎门镇村里一步,自然不会知道镇里有五千具被屠杀的尸体。

    凌震亲眼所见虎门镇的惨状,心中义愤填膺但是又控制住了当下斩杀俘虏的冲动,把他们押送到了广州城,准备在城门行刑斩首,祭奠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英魂。

    可是遭到了张镇孙和一众官员的反对,原因是这些俘虏并不是元人,而是投降元朝的汉军,随军作战都是因为元军的胁迫并非本意,杀害虎门镇百姓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动手。

    而屠杀自己的族人祭奠英魂,于情于理都说不通,这一点就是文天祥也隐隐有反对的意思,让凌震心里十分的憋气,所以他特意来找赵天佑诉说不平。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为什么不把他们当场斩杀?还要浪费几天我们辛苦得来的粮食,你知道哪里错了吗?在城门弄个仪式斩首行刑,是不是很长你的脸面?凌将军?”赵天佑心头无名火起,说话的语气也严厉起来,几句质问立刻让凌震低下了脑袋。

    “赵将军,我、我、是我错了,心中确实有贪图虚名的想法,把这些战俘斩首在那些文官面前,觉得会长些脸面。”

    赵天佑压了压心中的火气道:“想要长脸并没有错,想祭奠死去勇士的亡灵更没有错,错就是不应该让这些人多活几天,还浪费我们的粮食,你知道我的看法了吗?”

    “嘿嘿,我知道了赵将军,我应该在虎门镇百姓的尸首之前,将这些人处以极刑,让还没有闭眼的百姓们安心离去!”纳过闷来的凌震,一脸傻笑的看着赵天佑。

    “行了,这事交给我办,必须要给死去的百姓一个交待!头前带路,我去找各位大人理论一番。”

    “好嘞,赵将军!”

    从在孟家渔寨对付海盗开始,赵天佑采取的就是极端的手段,我不管你是否出于本意,反正你来杀我的时候已经注定,我必须要干掉你才能活下去,为什么要对自己残忍呢?

    出于人道优待战俘,寻找合适的机会与对方交换战俘,让他们得到公正的待遇,那是社会文明进化到一定程度,才能够相互执行遵守的公约。

    但是按照赵佑所了解战争中,都不说二战时期各种耸人听闻的屠杀俘虏事件,就连近期发生以米国主导的战争中,哪一个战俘得到了公正的待遇?所谓的人道主义,不过是弱者为了争取自身的权益,试图像强者祈求平等的对话一样,永远不会得道强者的尊重。

    只有你的力量足够威慑到他,才会有人试图坐下来和你谈谈什么是人道主义,什么叫做自尊和平等对话。而现在蒙元和宋朝之间根本不会有什么道义,唯一存在的就是欲望和杀戮,并且只是由元军一方来主导,宋朝根本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整个侵宋的战争历史中,有记载的可信的数字是,蒙元前后屠杀了宋朝将近六千万人,户籍注册的人口去掉了足有八成之多。但是广州的文官为什么要反对凌震杀俘虏呢?赵天佑很不理解,所以一路气冲冲的,和凌震一起找张镇孙去理论。

    “各位大人,凌将军提议杀元军俘虏,以祭奠死去的将士和百姓在天之灵,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要反对呢?”

    赵天佑一点也没客气和拐弯,直接在议事大堂上提出了问题,希望堂上的张镇孙和下边的文官,拿出一个缓和的态度,就此给个台阶下去就完了。

    “哎,赵将军来了啊,是这么一回事,我来给赵将军解释一下!”:张镇孙看赵天佑的语气不善,急忙从桌案后边坐了起来,几步来到赵天佑身边。

    “赵将军,经过审过那些战俘都是宋人,有的是降兵有的是走投无路的百姓,再说虎门镇的凶手也不是他们。现在都处死他们未免有失大义,再说我大宋皇朝,不管作战还是国事,向来都是礼仪之邦……”

    赵天佑道:“我不管他们是什么人,我只是知道他们是元朝的士兵,拿着刀枪骑着战马,踏在别人家的土地上,不是强盗是什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官兵节节败退,为什么有这么多宋人加入元兵,调转刀枪对准自己的同胞,堂堂几千年的传承,你们学会的只有礼仪之邦?”

    张镇孙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赵天佑,在做的十几位文官面面相觑,没有人敢上来搭话。

    “我就是要杀掉他们,不管他是什么原因加入的元兵,就凭他们眼看着自己的族人,虎门镇的百姓在他们眼前惨死,他们就没有资格再自称汉人。

    也许你们会觉得我做的过分,但是我不在意你们的看法,因为以后我还有做更加过分的事情,我建议你们到时候不要再提意见!所有到过汀州、漳州、虎门镇的元军士兵,甚至是所有董文炳的部下,一概的不留活口,让士兵任意处置。”

    “还有到过常州的……”

    听完赵天佑的说辞,文天祥心中感慨万千,宋朝政策以往过于怀柔,才让入侵者变本加厉更加霸道。以前的战争中,抓到了元军俘虏都要好好的看管,好吃好喝的喂着,以便下次割地求和的时候送回去,借此讨元军将领的欢心。

    可是每一次懦弱的表现,让元朝更加的嚣张跋扈,拿了你割让的银子,转身就去购买刀剑,重新武装好了继续来打你,继续朝你要钱割地。

    “文大人,您觉得我说的可对?对待入侵的强盗,唯一的办法就是,你比他更狠更毒更加强盗,让他为所做过的事情感到战栗和颤抖。”

    厅里有数的几名武将,站起身来手拍腰间的佩刀,嘴里喊开了号子。

    “杀、杀光入侵的强盗,杀光元兵,杀、杀、杀!”

    本书来自


………………………………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万众一心

    人人欢迎您的光临;请记住本站地址:,,以便随时阅读《大宋崛起》最新章节。。。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万众一心

    天气晴朗阳光普照,广州城正南门人声鼎沸,维持秩序的士兵满头都是大汗,情绪激昂的民众都想冲进去,从那些被捆的元兵俘虏身上撕块肉下来。

    )

    广州城内的百姓已经达到二十多万人,是从各地汇聚而来,大多家庭都遭受过元人的侵扰和涂炭,也有很多人的亲人遭到了元兵的毒手。

    “剥了他们的皮……”

    “砍头太便宜他们了!”

    “把他们剁成肉馅,我要蒸包子吃!”

    到后来场面越来越混乱,真的有半城的百姓都往南城这边涌,再等下下去可能会引起骚乱,所有没有等到定好的时辰,凌震就下了行刑的命令。

    刀光闪过一百颗人头落地,尸首被搭到了一边,接下来的一百人已经迈不开腿走不动路,是被两名身强力壮的宋军拎着架到了刑场。随着一波接着一波的行刑,周边的百姓欢如雷动,压抑许久的情绪得到了抒发,在刑场大哭大笑晕过去的百姓不计其数。

    曾几何时,宋人只有被屠杀的份,哪有机会目睹元军士兵被砍头行刑,虽说这些并不是正宗蒙元士兵,但是同样代表了在广州城慢慢的在强大。

    这种强大不止是在军事上的反击,军队里新式武器的装备,同时反应在普通百姓和士兵的心中!元兵不是不可战胜,他们的士兵同样会吓得屁滚尿流,一刀砍下去脑袋一样的会掉下来。

    这场作秀一般的行刑过去之后,前来报名应征入伍的百姓络绎不绝,而拿着银钱和贵重物品到州府支援军饷的百姓,竟然排开了长长的队伍。

    整个广州城内军民的凝聚力空前高涨,并且影响力逐渐向外扩散,比上次香港岛征兵的影响力更加强大,甚至有人走路上百里来守卫广州城。

    这可是个意外的收获,赵天佑和凌震等人都没有想到的,凝聚力对于这座被战火洗礼多次的古城,即将面临蒙元大军进攻的广州可是天降的助力。一时之间城内百姓自发的开始了许多活动,协助加固城墙,休整道路疏通水道,等等很多需要劳力的地方,几乎都不需要官府主导,就有人主动自发去做了。

    五叠岭下元军被烧毁的大营外,董文炳坐在马上呆呆的发愣,亲率三万精锐骑兵,一路顺风顺水的来到五叠岭扎营。看到所过之处宋人的懦弱无能,更加激发了他嗜血的本性,再加上有个出卖虎门镇情报的乡绅,所以一路杀光的奇袭了虎门镇。

    本来一且都是顺利的,就从码头上出现的假冒的运粮船开始,好像上天已经收回了对他的眷顾,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在马前单膝跪地的孙瑞不敢抬头,败逃回来之后宋军并没有追击,他率领着几百残军也不敢离开,就在五叠岭附近驻扎,等待着董文炳大军回营。

    可是他特没想到,董文炳带回的几千骑兵同样的失魂落魄,跟出发时的龙精虎猛截然不同,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同一支队伍。

    “宋军一直没有追击?你可曾派人回去八里庄打探军情?”

    孙瑞起身低头答道:“他们放了一把大火,把我军阵亡的将士都给烧了,留下了一地残垣,并没有人驻守八里庄。”

    董文炳没有继续质问孙瑞的失利,眼下的问题已经是如何面对丞相伯颜的怒火,三万大军败的太彻底,他也需要一个孙瑞来帮他证明,宋军的火器是多么的厉害,一次又一次的超出他的预料。

    “下马清理营地,从新在此扎营结寨,等候丞相的大军。”

    孙瑞有些忐忑不安的道:“将军英明啊,我们再此地扎营,宋军已经袭击过一次,肯定不会再来第二次了。”

    这马屁拍的浑然无力,董文炳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受用,败军之将何谈英明,眼下他要费尽心思如何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