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末年-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地方官府身上,可魏伯安也不傻啊,即便代州有钱他也不会出一个子,更别说现在代州的府库里穷的能饿死耗子了,遂果断的摇了摇头,“代州无一钱银子。”
开什么玩笑,陕西的事,管山西什么事,要是李璟或者李登高发文,叫代州上下凑个几千两银子才行,你一介陕西三边总督,找山西布政使司代州要什么银子
“哦,”张凤翼自讨了个没趣,于是只能咬着牙道,“本督出京时,圣皇拨给内库五千两银子,如今便派人先行送往陕西吧。”
魏伯安同样摇了摇头,“总督此言差矣,陕西之地,动乱不堪,即便我在代州,也有所耳闻,米粮即便有银子,在陕西也买不着了。”
“那便在山西购粮,送去陕西吧。”张凤翼不悦的说了一句,可很快,就被亲兵送上来一封加急的军令,打开一看,顿时就愣住了,
只见上头明言警告,叫他速速入陕,不得在山西地界逗留。
原来是李璟变着法的向上头告状了,说自己在陕西孤军奋战,如今剿援总兵官马世龙,甘肃镇总兵官杨嘉谟都战死了,而固原总兵杨麒,却带着他的精兵,躲在延绥不肯出动。
就请三边总督张凤翼,速速入陕住持公道,不然他也无力支撑大局了。
内阁商议之后,就在皇帝的授意下,通过兵部下了这么一道催促的文书,可张凤翼是打心底不愿意去陕西的,更别提知道了陕西的乱局之后,就更不愿意去了。
于是自己走到后堂,写了一封陈情表,一边保举李璟为新的陕西剿援总兵官,一边向朝廷诉苦,反正大抵就是不给钱粮,那陕西就换个人来指挥吧,反正他是彻底没辙了。
等到笔墨淡了,他就叫来亲信,直接快马向京城回报去了。未完待续。
………………………………
第280章 提前送明王朝下地狱
等挥退了代州文武,只留下自己的幕僚之后,张凤翼才重重的跌坐在椅子上,伤神的摸着脑袋。‘
“你们且议一议,此事究竟该如何办,才能挽救陕地的危局?”
“必死之局也,无从施救。”
跟随他多年的席幕僚,此刻坚决的摇了摇头,
“大人,陕地的流民已成气候,其中能一日下二位总兵者,非得有万余精锐不可,但此一项,便知流贼之厉害,而总兵李璟者,初入陕地,毫无根底,虽有数万人马,却无朝廷后援,迟早败亡。”
这幕僚一一分析者,然后才将自家东翁的位置点了出来,
“翁主你,虽贵为三边总督,加兵部尚书,但手头却无兵力,亦手无钱粮,勉强入陕,一不能带兵平贼,二无威望可以节制三军,一旦战败,朝廷必然要拿大人问罪,届时进退两难,何不趁此停留山西之际,直接称病向朝廷请辞?!”
“如此严重?”
张凤翼一时下不定决心了,说他畏惧不前也好,说他贪恋权位也罢,可这好不容易封疆列督,重新起复,连一日的威风也没享受到,就得灰溜溜的请辞归家?那疏通关系的银子,送给当朝辅那可是白花花的三万两纹银啊。
可谁知道分配到陕西这么个鬼地方,说实在的,哪怕换个苏松巡抚,他也干啊。
苏松不行,那就浙江,湖广,哪怕是江西他也认了,陕西这算什么鬼。
“若依先生计,无一丝生路也?”
他不甘心的问道。
“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也。‘”
这幕僚坚决的打掉了张凤翼最后一丝幻想,咬着牙劝解道,
“大人入陕,最轻是杨鹤第二。叫下狱问罪,只等菜市口走上那么一遭,要是做了洪某人第二,那也倒好。如今朝廷还给追封了一任太保,不知大人想做哪个?”
这话说的,就有些诛心了,非亲信之辈不敢开口的。
“容我再想想,在想想。”
张凤翼苦笑了一声。可这事真的无法决断啊,从西边数到东边,南边数到北边,蓟辽,宣大,三边,保定,这才几个总督啊,简直算的上是地方官员位极人臣的地位了,进则为内阁大学士。
他也是心底有野心的。如果这样轻易的请辞,恐怕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可是让他带着手里几百人的京营入陕平乱,简直就是个笑话,如此,左思右想之后才勉强决断道,
“暂且在山西观望,先不入陕,若李璟支撑不住,退过黄河。正好参他一本,叫他下狱,拿了他的人马,我有朝中辅说项。手握数万精锐,朝廷多有仰仗与我,必不得轻易调换,届时再看风云变幻,择机平贼吧。”
这幕僚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了,不过按他的意思。最好是马上请辞,因为这接二连三的朝廷大员战死或者被杀,实在让他感到心惊胆颤,自家大人,未必能躲得开啊。
但见他下定了决心要在山西观望,也只能硬着头皮点头道,“大人高见。”
……
“这位自命不凡的新任三边总督,实则愚蠢至极,还妄想叫我退过黄河,然后收缴我的兵权?”
李璟得到暗报之后,三声大笑,笑张凤翼不知廉耻,不通道理,鼠目寸光也,
就对手下几个文人出身的参议官和后勤官道,“不过此人竟敢如此辱我,我必杀汝!”
下头人本身就是怒气腾腾,此刻见李璟动怒,也纷纷开口,“主公,此人狂妄,必定不将我驻山西兵马瞧在眼里,再者只带八百人马,何不书信一封,给郑将军直接将其绑来,供主公泄愤?”
“就是,区区一个朝廷的空闲总督,竟然也敢对主公无礼,真是该死!”
不得不说,乞活军连战连捷,鲸吞山陕之势已成,无论是底下的大头兵出身的军将,还是被迫投靠的文人,此刻都大多带有一股舍我其谁的气势,对朝廷无论在言语还是行为上,都不太瞧得上了。‘
李璟心底十分满意这种转变,毕竟对大明王朝,他也没几分好感,现在历史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不过有些该生的还是生了。
陕西原任三边总督杨鹤,在原本的历史上被下狱问罪,但是罪不至死,再说得到他儿子,所谓明末救星杨嗣昌的死力搭救,愿以身家性命换取父亲的赦免,最终被崇祯帝改闲赋。
但这次,他可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朝中将陕西现在的局面,一股脑儿全给推到他的政策上,即招抚,因为招抚,才导致陕西的乱民没有彻底被铲除,现在闹的简直是社稷都要不稳了。
崇祯帝一贯以来,对一个人好的时候,那是百依百顺,如圆嘟嘟,那可是在辽东一言九鼎的存在,连孙承宗都比不得他,擅杀毛文龙,更是百般维护,但是等到一封伪造的议和书和鞑子绕道入关之后。
圆嘟嘟的下场如何?
所以杨鹤这次算是被李璟给坑死了,按照现在朝中的动向,不仅是皇帝要拿他当替罪羊,而从内阁开始下来,兵部先就要定死他的罪名,不然牵扯的人就更多了,三司会审,最好的结局就是腰斩弃市,至于牵不牵扯满门,那就看运气了,
说不定连杨嗣昌这会,都要被牵扯进去,大好的前途说不得也耽搁了。
而洪承畴就更别提了,此刻都不知道葬在哪里,原本历史上这位洪剃头,这会终于不用担骂名了,死了一了百了,哪怕没死在陕西,回京之后,也难逃一死。
他辖区属地,一次死三位大明王爷,开大明二百载以来,闻所未闻的先例,崇祯那尿性,不把他的皮给剥了,就算他祖宗积德了,最惨就是凌迟处死,最好也要祸及满门。
顺带李璟这只大号的蝴蝶,还把朝廷的晋北和陕西甘肃给扇没了,天可怜见,大明为此不减十年寿,都对不起李璟上蹿下跳的忙活。
反正一句话,大明是绝无可能仍旧活到历史上的崇祯十七年了,说不定有个六七年,某个自诩朕非亡国之君,尔等具是亡国之臣的圣君,要是知道了实情,非得气的跳脚不可。
更别说现在满辽东的去找李璟父亲的尸骸,准备收拢之后,运回山西给他安葬了,不挫骨扬灰就算对得起李家列祖列宗了。
“现在,我大军粮草如何?能坚持几月之需?”
李璟这回招来几个后勤官,可不是为了张凤翼的事来的,而是李登高接任他担任宁武总兵之后,全军的后勤都被分散了,由三个后勤司参议官分管,进入陕西之后,没到一地,都要设置粮仓和军仓,分别救济地方百姓和支援前线。
“下官等统计数日,又有各地仓库上报虚实,计有细米两万七千石,这部分大抵是大族家和官府粮库查抄出来的。”
一个司职后勤的参议官顿时出来报告,
“又有从粮商和地方豪强家,查抄出来杂粮并米面等,延an府为十一万四千石,西安府为二十五万三千石,这两地如今分设七个大仓,并开始救济黎民,其余庆阳,平凉和凤翔府三地,除开军粮之外,只存十九万石粮食,但王府的仓库,仍旧在封存之中。”
“那秦王府和肃王府的缴获,可曾查明?”李璟暗地一琢磨,不得了啊,延an和西安本就差距极大,两倍的粮食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这王府听说富得流油,可不能放过。
“秦王实际在册的土地,下官等百般清查,实在是弄不明白,有捐献者,侵占者,巧取豪夺者,今不下数万亩之多,而据抓来的秦王府昔日管事,皆说秦王八库,多有存粮溢出来,里头的陈粮都快霉了,这部分正在加紧登记造册,准备先分一批给民众渡过寒冬。”
“该死的王爵,传令下去,命我亲卫各一队人马,直接进驻三位明廷王爵府库,只要是粮食,不要登记造册了,由你们后勤司和我的亲卫队,加上地方驻军和野战镇的督导官派人,四方监督,直接称粮,给属地的百姓放过冬粮食。”
李璟一听头都大了,一方面是嗷嗷待哺的饥民,他们在寒冬中饿着肚子,等待救济!
一方面是堆积如山,等待造册入库然后分下去的粮食,可是人命要紧,区区统计,算个甚?自己又不是要等着这批粮食救命,只要下面人不是自己贪污去了,那还是赶紧分了吧。
“再有,命令各地方驻军,把守关隘隘口,今年冬天,不许运粮出府,原任良民要回归本地的,必须有当地驻军开具文书证明,而且这部分人,只沿途的粮食,等到了户籍之地,才许过冬救命的粮食,”
“另外,各地除开咱们乞活军运粮的部队,其余有敢私自运粮出府境的,一律按军法论处,现有囤积粮草,恶意不法的,直接抄家灭族,绝不姑息!”
“是!”
在这番杀气腾腾的命令下,整个陕西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分粮,迁徙回原住地的运动,不过按照李璟的命令,在边境地区,尽量让民众内迁,相应粮食也要向内地转移,避免生战争丢失。(未完待续。)
………………………………
第281章 一场豪华的升官雨
如果明王朝还能维持在山西和陕西的统治,并且有足够的探子的话。‘
就会现,李璟那三天一叫苦,两天一催粮,实际都是放屁,什么叫五战五败,什么叫缺兵少粮,都是骗人的。
从山西代州一字排开,乞活军第二镇主力加上代州和忻州的地方屯田营兵马一万两千人,天天和大同镇做战马和盔甲生意,忙的是不亦乐乎,反正一手给银子,一手交货。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大同镇都被腐蚀的差不多了,为了多赚银子的千户,指挥使们,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捞。
不仅出关去找蒙古人做生意,而且还把主意打到了隔壁的宣府镇身上,俗话说,财也不能忘记哥们不是,宣大宣大一条线嘛。
宣府比大同的情况就好多了,在册十几万官兵和六万匹战马,少说也有个三分之一,这下找到了大款,是直接拿银子砸的。
那些个晋商们,也闻着味上来了,他们连鞑子都跟卖,还怕卖给李璟?
这年头,和谁过不去,也不能得罪银子啊,手里握着接近两个省地盘的李璟,查抄的大族没有一千家,也有八百家了,银子简直不要太多,就秦王府里拉出来的银子,足足就装了五十车,更别提其他的古董玉器什么的了。
买!砸钱。
所以,宣大一线通往山西代州的商路,突然一下就火热了起来,在乞活军不计成本的砸银子情况下,一条从江南出,经漕运海运到天津上岸,或者直接走内6的湖广到河南府,再到北直隶走张家口,绕道宣大在进入代州的商路,就彻底的形成了。
在口外,林丹汗铁青着脸,将一匹匹战马交到乐呵呵的商人手里。 ‘然后换回大量的粮食,储备起来准备过冬,在草原上,战马是随处可见的。但是要是部落的人没了,那就都完蛋了。
要说林丹汗还得真心谢谢李璟,没他刚开始的两万石粮食的帮助,河套右翼三万户,就该暗地里背弃他了。更在四个月后,引来了黄台吉第三次西征,从此逃命到青海躲避,一命呜呼。
这一次,他通过不断的战马换粮食,保存了部落的精华,还得到了河套部落的真心支持,麾下足足有青壮十五六万人,这可都是上马就能作战的青壮啊,这一次要是黄台吉还敢西征。那纯属脑子抽了,林丹汗没起收复察哈尔的战斗,就算对得起他了。
而乞活军付出了抢来的银子,不断囤积明军手里的盔甲和战马,又通过口外的商人,大量在山西囤积粮草,这一情况,自然也逃不开明廷的注意,但是谁让代州这地界,明廷的势力也进不去呢。
反正李璟就瞅准了一点。现在朝廷无力西顾,只要自己维持面子上的服从,朝廷就拿他没办法,而且陕西的局势。也迫使朝廷得求着他,反正就是要钱要粮,不给就尽往上头塞战报,顺带殴打一下其他的总兵官,让他们也战报求朝廷增援。
眼见朝廷还在犹豫不决,李璟顿时不干了。一狠,催促亲卫镇和第三镇的官兵,直接在北边歼灭了宁夏后卫剩余的全部兵马,同时第五镇的兵马,南下打了一下四川的卫所兵,这一下,可彻底捅了马蜂窝了,崇祯帝都坐不住了。
“擢陕西剿援总兵官,延绥镇总兵官李璟,率所部兵马克日开拨,扫清叛逆,不得有误。”
“臣遵旨。”
李璟笑呵呵的领了圣旨,又琢磨了一会,取了一封五百两的山西汇票塞到宣旨太监手里,才将某个阉人笑呵呵的打走了。‘
“喏,咱们一下子就多出了两位总兵,三位副总兵,其余副将,参将,嘿嘿,朝廷这是亏本吐血大甩卖了啊!”
瞧着这封圣旨和其他的圣旨摆一块,李璟的脸上是笑眯眯的,狗r的朝廷总算跪着说话了,但看第一封,
从陕西和山西地方截取税赋七成自用,至于剩下的三成,反正李璟表示也没看到,但是名义上起码给予他自筹的法子了,日后抢来的,都说没抢着就行。
然后小气的皇帝,派人清扫了饿死耗子的内库,东挪西凑给了纹银三万两,正好和张凤翼贿赂周廷儒的银子一个样,可见皇帝是真穷,大臣是真富有。
许是这次各地的藩王也被陕西的局势给坏了,尼玛,流贼如此凶残,一次杀了三位王爵,在不平定,就得出大乱子了,这次的募捐,尤其以山西和河南,还有湖广的王侯最上心,一次就凑够了十二万两银子和七万石粮食,外有战马五百匹,盔甲一千副。
反正一股脑儿都给送到了李璟手里,这可是好大一笔军需了,崇祯可日夜盼望着这唯一能挽救陕西乱局的李璟替安定地方呢,也是下了血本了。
要是被此刻仍旧躲在深山中,未曾出来的陕西巡按吴牲知道了,指不定得气出一两口老血来,合着当日我身为朝廷的钦差,就给十万两银子来招抚百万军民,现在给一介朝廷叛逆,干脆就送了十五万两银子和七万石粮食?
拿到这批粮食和银子还不算,朝廷这次给李璟上报的将领,干脆来了一场升官雨,这可是动真格的了,不是骗人的。
盖因为陕西地界,多少文臣武将,都没了,这可不是什么出缺一两个,光是总兵的位置就有三四个,还有多少个卫所的指挥使,副将,参将,守备,整整上百人的空缺啊。
可是朝中呢,但凡有点后台和眼力劲的,都知道陕西这地界,打死也不能去啊,宁愿去贵州和云南,哪怕去山东山西,也不能去陕西啊,那就是个龙潭虎穴,去了就要死人的。
但是官不能没有啊,事情还得办,既然中央和地方都没人肯去,甚至有接到旨意的,当天就上奏本请辞,反正病退这东西,在明朝还是好使,哪怕丢了原来的差事不干了,也不能丢性命不是。
所以这空缺出来的陕西剿援副总兵官,别跑了,直接封了李璟推荐的郭胜,直接就任了。
一介五品的守备,摇身一变,嘿!也是副总兵官了。
加上李璟不时给李瑁上点奏本,夸夸战绩,现在得了银子,一改之前拖拉的性格,今天给你收复一个县,明天又光复一个州,解救被裹挟的黎民多少多少,又杀死多少贼寇,崇祯一看,大大的忠臣啊,赏!
于是就出现了大明朝廷数得着的奇怪现象,李瑁这个做儿子的当了接任了甘肃镇总兵官,而他老子,留守在代州的李登高,这次也跟着升官了,因为尤世禄也扛不住了,得,请辞吧!
宁武关名义上的总兵马士麟走马上任,接任山西总兵官这个烂摊子去了,空出来的宁武总兵官,本来朝里还有不少人盯着,可是现在是朝廷求着李璟的时候,这位也毫无廉耻之心,索性上了个奏本。
所言就是,反正我在陕西也呆不久,迟早被流贼打败,干脆哪天就回山西呆着算了,朝廷一看,这都摆明了威胁上了,要不是山东乱的厉害,这样的乱臣贼子,一准给剿了得了,不过没办法啊,得,李登高升任宁武总兵官。
这下可是父子同上阵,一家两总兵了,要是算上族里的李璟,就是三位总兵官了。
这还不算,谭武因功,升任陕西都司衙门指挥同知,郑仁宝也被册封为宁武关副总兵官,赵默笙这次也封了个山西都司衙门的都司佥书,而其余张二麻,宁佑,陈达,梁四九等几个军镇的副帅,副将的职衔一个也没跑掉。
剩下的在山西的军将,申正顶替了空缺的东路代州协守参将,顺带兼领了个振武卫的指挥同知,顾朴顶替了空缺的西路偏头协守参将,兼领了镇西卫的指挥同知,其余守备,千户也跟着升了一大票的人。
在陕西方面,那就更别提了,李璟麾下光是正兵营的营正和入陕的旅率都二十几个,反正参将,卫指挥使,指挥同知人手一个,都没的跑,甚至有几个如擒住三王的都校尉,都顶了个卫指挥同知的职衔,统帅着三四百人马,也跟着称起大人来了。
而李璟不仅兼任了两个总兵官的职衔,在朝中也开始挂着五军都督府右都督了,算是把马世龙的头衔都挪到他头上来了,不过这些都是骗人的,朝廷暗地里,可没少拉拢留守的宁武总兵李登高,时刻准备接手宁武的两万多精兵呢。
而且无论怎么样,朝廷都严守一个底线,那就是文官,哪怕是最低级的县令,也一个不准李璟的推荐,要说他底下秀才出身的,现在盘子大了,投靠的也多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啊,可就是不许。
朝廷现在虽然自顾不暇,无力西征,但是也不会让李璟当西北王啊,反正就打定了主意,等西北山西和陕西甘肃的叛乱被扑灭了,那就着手重新恢复地方的统治,文官隔绝武将对地方的干涉,然后分批将李璟的势力给分化了。
想法是好的,可就是架不住李璟在自编自导一出闹剧给朝廷看啊!(未完待续。)
………………………………
第282章 石沟大战(为新书求票)
为新书……都市智能人生,求票,求打赏,求收藏,谢谢啦
“张总兵,缘何你的本队不动,休要等到几时?”
石沟,官军本阵之内,宁夏镇总兵官杜文焕,来回牵动胯下战马,冷着脸冲身边一将怒曰,
而这坐怀不乱着,当是临兆总兵官张宗昌,此时闻言也不动怒,举起马鞭,遥指前方道,“杜总兵何必动怒,此看贼军本队,混而不乱,形散而颇有章法,更兼东南角有烽烟起,必乃贼军马队未动,我如何动得?”
他二人各自在宁夏卫募兵千余,到如今南下平乱,杜文焕有兵一千七八百人,张宗昌亦有一千四五百人,皆是宁夏镇精锐之选,装备也相对完备,两军何在一起,三千多人,有战马一千三百匹,火器一千只,虎蹲炮十二门,
这样的兵力,如果真是遇上了什么贼寇,哪怕来1o万,也是浑然不惧的。 ‘
但是今日之事,倒叫两位总兵官心中怀疑,这到底是哪里来的贼寇,竟然如此英勇不凡,无论军阵仪表,还是装备火器,都比官军更强。
但杜文焕此刻顾不上那般多了,他两个精锐步阵都投入了上去,此刻与贼军主力五百余人混在一起,若是再丢了这六百步军,他就成了空架子了,所以才准备请张宗昌一起冲阵,先击溃当面的贼军,然后是战是退都握有主动了。
可是张宗昌现在心里疑惑,再加上贼军本阵五部才出一部,剩余各自列队准备迎战,瞧着那高举的火器,第一排人皆带甲的精锐大汉,面对厮杀时,整个军阵未曾出一声喊叫,这是何等的精锐啊,他可不敢轻易上去。
手里握着的五百多骑兵,可是他最后保命的手段。于是只能劝解杜文焕,要不干脆逃了算了。
“休要误我军心,只问一句,冲是不冲。‘”
杜文焕比他心里更没底。况且早就有了计议,若是张宗昌不肯一道救援,那他也只能壮士断腕,朝西北撤退,反正他是宁夏总兵。退守便退守,但张宗昌可是得了朝廷严令,要南下收复临兆的,到时候随意坑他一局,这人就能死无葬身之地了。
“额,”张宗昌看着他眼睛里冒出来的寒光,知道是动了真怒了,按说杜文焕也算够意思了,陪着自己南下剿贼,还分润粮草。此时他的步军陷入泥塘,自己若是见死不救,也说不过去啊。
于是小心点了点头,但还是保守着说道,“杜总兵,此刻动骑军,于事无补,贼有马队未动,若你我合二为一,调遣余下八百步军。从左右两翼直接切入军阵,依托精锐快击败当面贼军一部,则贼势必不敢轻动,如何?”
杜文焕想了一会。惊疑道,“若贼步军本阵上来,如何抵挡?”
张宗昌一咬牙,“此必障眼法也,贼如何寻如此之多健壮之辈,此时交战着。必乃贼军精挑细选着老营兵罢了,寻常队伍有个三五百人便是巨寇,我料定其剩余步军,必乃滥竽充数着,可敢与我一道上?”
又怕他信心不足,就给他打着气鼓舞道,“你仔细瞧,贼军本队一直不动,连声音也不曾出,此必畏惧不语,若有精锐,何不一起杀出,片刻便能击破我当面军阵,何故拖延乎?”
“再者,探马来报,贼有马队千人以上,此必绝对精锐,我之骑军,必不能轻动,此刻以一千三四百精锐步军上去,若贼不能抵挡,则势必以马队冲锋,挽救危局,届时我等在上,则能一举破贼,如何?!”
杜文焕久经战阵考验,遇贼无数,自然眼力劲也是不差的,可是不知为何,他与张宗昌的看法却截然不同,盖因为眼前这只贼军,居然没有驱使老弱妇孺上来消耗体力。
刚一结阵,就是硬碰硬的真刀真枪的干,此刻以一部五百余人对阵自己六百来人,居然都丝毫不见混乱,反而仗着身上盔甲,杀的自己的精锐不能抵挡,
“总兵畏畏尾,所为哪般?若是不救,便要丢下,我等自寻生路去吧,”
张宗昌这会急了,按说你的人陷在里头,又不是我的人,如今肯卖命一搏,你还瞻前顾后,真是妇人态,不足与谋之。 ‘
“干了,我之步军还有四百,此刻全员上阵,从西北角切入战场,你之步军有六七百人,往南面分成两部,一部直入战局,一部多少阻碍贼军马队,如何?”
杜文焕实在舍不得丢下自己的六百精锐步军,再加上被他一激,干脆就直接拼命了。
“此言大善!你我马队,分二百骑在西面随时准备冲击贼军败兵,以主力千骑在东,只等贼军马队出动,便给予迎头痛击,只要去了这部,贼军还不是任我等宰杀。”
二人相视一笑,于是各自下去吩咐部队准备投入战场,毕竟他们拿手的便是骑军作战,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都有十足的把我,这可不是不能战的军户兵,而是自家的家丁私兵啊。
“官军出左翼兵马二百来骑,后头跟着四百多步军,右翼出六七百步军,看来是准备给予我步阵一道雷霆之击啊。”
陈达位列帅旗之下,与左右谈笑风生,丝毫不把官军放在眼里。
“6荣,带你的兵马,全线压上,务必给我把这部官军步军,全部拖住,不许任何一人逃走。”
“是!”
身为亲卫镇第二旅第六营的新任营正,6荣以昔日擒韩王之功,荣升营正,此刻闻言,顿时挥动将令,亲自带二十骑出队而去。
“陈志国何在?”
“末将在!”
“你部现今余下的两个都主力,待第六营全师与官军战时,绕开战场,上去列阵阻截官军骑兵!”
“喏!”
第七营因斩杀马世龙,荣升空缺营正的陈志国,顿时领命而去。
“程大牛,现在看你的了。”
一将勒住暴躁不安的战马,闻言冷声道,“大帅只管放心,这一战,我马队必然叫官狗的骑兵,一个也逃不开。”
“好!你且下去准备,只要官军主力骑兵胆敢冲阵,你便以主力侧击其本阵,以一部切断其后路,务必全歼这股官军!”
陈达各自吩咐下去,然后第骑兵第八营归属的第五步兵都和第六步兵都五百人坚守本阵不提。
“杀啊~”
眼见第七营第一都和官军干上了,6荣立即命走在最西边的第六营第二都随即以主力扑上去,和官军杜文焕部的三四百人碰在了一起,
说实在的,官军的步军,基本不是等同兵力的乞活军步军的对手,因为大多时候,官军的主力是骑兵,而不是步兵,作为炮灰存在的步兵,大多是没甲的,
因为一个是人人带甲,军将没钱,朝廷给的又太少,还有就是官军出了名的只养精锐家丁作为主力,这些人马就是他们看家的根本,当然不能一次损失太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