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末年-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赴死。

    “果然?”崇祯帝这一下坐不住了,可是又不甘心,遂直面温体仁道,“爱卿何故口出虚言?”

    温体仁闻言一笑,“陛下勿慌,且听臣下一一道来。”

    就镇定自若的说道,“臣素闻此人,出身贫寒,幼有残疾,口不能言,曰一日祥瑞,恍然醒悟,从此仰慕君恩,万死不辞,此闻陕地变乱,多有按耐不住,一心想要为朝廷解忧也。”

    不得不说,温体仁信心满满的说辞,并不足以打动内心烦闷的崇祯帝,但谁叫眼下这位天子也没办法了呢。

    “再者,朝廷无银,但陕地亦有,许其兵出渡过黄河,有十万之众,不说勇武,击贼绰绰有余,何不许其截留地方税款,先行扑灭流贼?”

    周廷儒一听,顿时变了脸色,赶紧上前道,“不可,其坐拥军马之利,击贼本是本分,如今截留地方税款,岂不尾大不掉?”

    崇祯帝一听,也有几分变色,先前许地方操办团练兵马,就有御史上书曰不可,盖因为私自动用地方税款,长期以往,地方军镇膨胀,不受朝廷节制啊。

    温体仁却摇了摇头,“圣上,陕地丢了三府,贼寇势大,今岁又入寒冬,地方税款,又为贼寇所截,若贼以此霍乱民众,岂非愈演愈烈,不受控制?”

    “以此命李璟者,兵出陕地击贼,一来收复失地,不至于地方贼寇坐大,二来收拾税款,不至于叫贼寇挥霍一空,至于税款数额,许其三成,其余押解入京,也好调拨至山东前线,剿灭其余贼寇为上啊。”

    “三成?”崇祯帝思考一会,断然拒绝道,“三成地方饷银,不成,只许他一成便好,此事你去办。”

    不得不说,朝廷的算盘打的极为顺畅,一言一语间就定下了规矩,叫李璟收复失地之后,所得缴获粮饷,九成要押解入京,可是这就是个剃头挑子,一头热,别说这陕西是李璟在作乱,哪怕就是真是贼寇在作乱,叫李璟平乱,这些银子也再也不会送到北京了。

    “吾皇圣明,”温体仁见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了,顿时欣喜。

    可是他身后的周廷儒岂能让他如意,顿时上前道,“陛下,太原镇宁武副总兵官,位卑而权重,而且其人年岁不过及冠,恐不能担当大事,入秦曰数十万之众约战,当许以三边总督洪承畴一应协调才是。”

    “周大人所言甚是,当老成谋国之言,”熊明遇也不得不开口了,他与温体仁向来不合,而且在山东平乱事上,他与周廷儒所持意见一致,所以理所当然的要给温体仁上眼药。

    崇祯帝也不放心十几万朝廷的平乱大军叫一人掌管,顿时挥了挥手,“那便下旨,叫洪承畴一应节制吧。”

    “陛下,三边总督远在宁夏镇,此刻分身乏术,战场瞬息万变,如何能够千里指挥啊?”温体仁拿人手短,自然要争取一下了。

    “既如此,也该由延绥巡抚张福臻统一指挥。”周廷儒是寸步不让。

    “前番延an剿贼,张福臻致诸军不理,先奔走,不加问罪便是万幸,安能再行统兵。”温体仁也是杠上了。

    崇祯帝被他二人闹腾的烦了,干脆混了个稀泥,“二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三边总督节制诸军,抵御河套,分身乏术,索性朕再从朝中派遣一位大臣为剿援总兵官,擢李璟为剿援副总兵官便是了。”

    (推荐自己的新书,起点,都市智能人生,请各位书友帮忙投票收藏一下吧,谢谢!)(未完待续。)
………………………………

第271章 风雨欲来

    李璟远在庆阳,自然不会知道因为他的动作,导致了昔日三边总督杨鹤身死,更不会知道奇葩的朝廷,竟然册封一位扰乱社稷的贼子为剿援副总兵官。

    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册封正在作乱的贼子去平定自家的叛乱,不是贼喊捉贼么。

    可是他现在哪里有闲工夫来管这个。

    乞活军各路大军,皆进展顺利。

    崇祯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谭武所部兵进汉中,在汉阴击败朝廷汉中参将唐通,斩首二百,俘三百,顺利攻破汉阴城,从东面威胁汉中府治,唐通收拢余部,退守紫阳。

    崇祯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张二麻领兵扫平凤翔府,除留守一部驻守之后,兵进巩昌府南部。

    崇祯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李瑁领大军攻破甘州和兰州,肃王朱识鋐在逃亡中被杀,从此肃王一脉绝嗣。

    崇祯四年十二月初三,陈达领本部一个营,出平虏所北上,与官军前锋一个百总部撞上,大战一场,斩首三十余级,杀明军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吓的左都督,代临兆总兵官马世龙拔师退守三十里,不敢再入平凉府。

    到此,基本除了延绥镇,榆林,宁夏等地,整个陕西地界基本都被李璟的乞活军占据了。

    而仍旧在宁夏苦苦挣扎的洪承畴,又在十二月初一,遭受重创,这一日,副将史开先领兵六百驻守沙井,闻插汉部铁骑三千进犯,竟然不敢抵抗,与收下参将守备惧弃城而逃,致使灵州守备空虚。

    都督佥事,领宁夏镇总兵官贺虎臣,按照历史时空,本该领兵东进,围剿陕西镇的流贼,但今岁由于李璟这只大号的蝴蝶煽动。林丹汗乘虚入侵,他遂被留下抵御蒙古鞑子的入侵。

    但历史大势虽被改变,但某些人的胆气却不会变,史开先等无耻之徒。照样视朝廷法度于无物,照样弃城而逃,贺虎臣闻灵州有失,顿时不敢怠慢,星夜带一千二百本部。前去增援,结果路遇蒙古铁骑。

    仓促之间,无法列阵,叫蒙古鞑子铁骑半道而击,死伤惨重,自总兵官贺虎臣,弟贺成,子贺赞一应战死,其余将官三十余员,尽皆未曾幸免。是役,总督洪承畴手中的野战精锐禁没,再也无人胆敢言及出城野战了。

    故而宁夏镇灵州被围,各路官军皆不敢救援,任凭蒙古鞑子如何洗劫地方百姓,也不闻不问,甚至连一兵一卒也不肯派。

    但灵州一断,到叫林丹汗瞧见战机,即又从河套发兵三万,凑足原来的四万多铁骑。实兵八万,号二十万之众,从灵州沙井等地入关,切断了宁夏镇主力南逃的退路。

    洪承畴无法。只能纠集停留在石沟城的三边主力精锐,以甘肃总兵官杨嘉谟为左路先锋官,副将张弘业,张宗昌为右路先锋官,自统中军共两万五千人北上迎战。

    这一阵,打的极为惨烈。蒙古大军虽然尽皆骑兵,但是装备和作战能力并不比明军的强,而且洪承畴出兵之前,就决意死战,已切断了自家的退路,拼死向前。

    此战,斩杀蒙古鞑子千人,迫使其自行解除对灵州的包围,但是明军亦是伤筋动骨,更为要命的是,明军虽然进入到灵州城内,但是已经是缺兵少粮,而寒冬已经到来,士兵们却没有御寒的衣物,只能在寒风中冻得慑慑发抖。

    军中多有冻死冻伤着,然而洪承畴却没有丝毫的办法,因为他的后援已经被乞活军彻底切断,再也无法从陕西甘肃镇得到任何的增援,而东去的道路又被乞活军和蒙古大军联手挡住。

    哪怕他有放弃三边的决断,也再也跑不掉了。

    西边三边动乱,毕竟还是消息封锁,不能全部传递入北京,所以朝廷一时还不能全部知晓,对事情的严重性,也不能预估。

    但朝廷却知道山东的事,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

    追述这场兵变的源头,似乎是山东主兵歧视辽东客军所导致的,在援辽的登莱参将孔有德率八百骑兵援救辽东的途中,途径吴桥购粮不成,与当地军民发生冲突。

    恰巧遇到用光了买马银子的李九成,在他的胁迫下,在千总李应元李九成之子的响应下,这八百人马顿时反了。

    但实际可以追述到昔日东江镇总兵毛文龙被擅杀之后,东江镇受到的普遍歧视说起,毕竟这场叛乱波及整个山东和辽东,参与到其中的叛军主力,大多是昔日东江镇的辽东人马。

    四年八月,李九成在吴桥自称都元帅,起兵作乱后,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

    山东地方兵马,莫不能挡,以至于让贼军几尽入无人之地,叫嚣杀山东兵马,如杀草芥一半,情况愈发紧急之后,登莱巡抚孙元化,急忙派遣总兵官张焘率登莱骑兵一千百,步军三千前去抵御。

    又派已经调任南京担任右都督的,原援辽客军浙兵总兵官张可大,率马步兵两千余人协同平乱。

    可是张焘的麾下,大多都是原东江镇的辽东人马,对叛军多抱有同乡同僚之情,在平乱接战的途中纷纷哗变,转身投入叛军的阵型,反过头来对张可大的浙江客军开战。

    张可大野战失利,率余部千余人退守登莱,再也不敢出城野战。

    又有同时在辽东东江镇旅顺副将陈有时,和广鹿岛毛文龙之子毛承禄同时起兵响应,企图建立一个辽东武人为主的王国。

    李九成和孔有德起兵之后,本意是为了闹饷,但是开始时,并无反意,但是在吴桥等黄河以北地区长期等待时朝廷的招抚不果之后,遂开始回师登莱。

    十二月二十二日,装缩头乌龟的山东巡抚余大可在叛军屠杀新城军民之后,在朝廷的严令之下,派中军道,沈廷谕、参将陶廷鑨率三千山东兵在阮城店与返回登莱的叛军决战,但由于山东兵马战备松弛,在决战中一败涂地。

    结果叛军从此席卷山东,所向无敌。

    登州城外,叛军主力云集,站在城头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和右都督张可大神情却没什么焦虑,就在方才,孔有德派军马三百入城乞降,似乎一切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只要李九成和孔有德入城投降,孙元化即代表朝廷既往不咎,留原职听用。

    “都准备好了吗”城外辽东军营帐之中,都元帅李九成遥望城池,冷笑一眼。

    孔有德心有成竹的说道,“但请放心,我内伏兵已到,另有守城中军参军耿仲明,陈光福乃我辽军内应,今夜一起动手,必能攻陷登州城。”

    李九成往日受压迫久矣,颇有几分迫不及待的模样,“那便好,朝廷欺我等久矣,今日一并算总账也。”

    “元帅所言甚是,”孔有德跟着附和一句,不过马上又道,“承蒙抚台不弃,当日与我等一条活路,今日破城,必不能加害,若好言相劝,让其一道统领咱们共举大事便行,切勿加害”

    话说孔有德身为叛军实质上的统帅,心中对孙元化当初收留和活命之恩,是心有感恩之情的,故而一再强调,破城之后,不得伤害孙元化。

    “合该如此。”李九成也不在意,事实上整个辽东军针对的是朝廷的不公,而非登莱巡抚。

    “破城矣,杀啊”是夜,辽东叛军在城里内应的接应下,打开城门,一拥而入,守城的登莱地方兵马,顿时一哄而散,只有总兵官张可大,疑心李九成和孔有德的投降,遂率千余兵马防守水城,当叛军攻入登州城后,他引残兵拒守,誓不投降。

    “孔有德,你。”孙元化是在自家的府邸里被人好生请出来的,可是即便如此,他见到叛军入城之后,被簇拥着过来的孔有德时,仍旧止不住的发怒。

    “恩抚莫忧,我等弟兄深受抚台厚恩,必不敢加害,”即便孔有德面皮再厚,在此人面前,仍旧止不住的面皮发热,但还是恳求道,“今日我大军汇聚,声势浩大,占据登州,视朝廷兵马于无物,称王称侯不在话下,还请抚台出来率领咱们,一同共举大事。”

    孙元化一听,顿时大怒,喝骂不止,但叫周围几个尽皆低下头来,任他喝骂。

    “既然抚台不愿,我等几个也不敢造次,就听抚台大人在府邸歇息吧。”李九成见他无从贼之意,也不敢过分逼迫,遂行了个法子,将他困在府中,再从容计议。

    是夜,辽东兵马攻克登州,得原属辽东旧人六七千之众,又有战马三千,饷银十数万,红衣大炮二十余门,西洋炮三百门,从此声势浩大,一发不可收拾。

    而朝廷却在此刻,是战是抚,徘徊不定,自去岁十二月将山东巡抚余大可下狱问罪之后,山东地界,已无兵马可调,也无人可用。

    朝廷急令谢链为登莱巡抚,改山东左布政使徐从治为山东巡抚,总督二地平乱。未完待续。
………………………………

第272章 明军最后的辉煌

    “马世龙被堵截在安边所之外,与贼交战,三战三败,闻贼有数万之众,诸位以为如何”

    洪承畴拿着手里的战报,无力的扬了扬,任由下边人如何诉说,他脑子里就是一片混乱,看着帐外的青天,是分外可憎。

    马世龙在安边战败,遇到陈达率领的第六旅主力,自然以他的老营兵马预估贼军的战斗力,但凡有两千老营骨干的贼军,起码拉拢十倍于此的流民,所以马世龙认为当面的贼军有数万人马,是一点错也没有的。

    但是甘肃总兵官麾下杨嘉谟的一支偏师,从兰州,甘州战败逃归,说甘肃镇也有一支五六万的流贼军队出没,并且占据了兰州等地,连肃王也不知下落时。

    洪承畴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了。

    杨鹤主抚,结果致使流民坐大,朝廷震怒,将他问罪。

    那自己一力主剿,结果丢失了一位朝廷的王爵,那将如何

    “总督大人,蒙古鞑子入寇,无非为了钱粮,但贼军占据州县,俘我军民,确是要长久割据,两害相权取其轻,咱们还是速速回师平乱吧。”

    杨嘉谟已经无法再等待下去了,他身为甘肃镇总兵官,驻守之地,流贼肆虐,肃王下落不明,哪怕洪承畴不下令,他也要回师救援了,不然一旦朝廷追责,他难逃一死。

    “杨总兵何故如此,若执意回师,蒙古鞑子乘机进兵,则大事休矣。”张弘业摇了摇头,苦恼的说道。

    张全昌也是好言劝慰着,“当面有两三万蒙古鞑子,若是总兵执意要走,岂非功亏一篑也。”

    毕竟现在洪承畴麾下,就只有他这么一位总兵官了,要是他再带着自己甘肃镇的四千人马离开。那占着灵州的明军,就将没有可用的野战机动兵力,只能任由蒙古鞑子驰骋宁夏了。

    杨嘉谟苦笑着起身,走到洪承畴前边。单膝跪地恳求道,“还请总督怜我,此番援宁,我驻地失守,若朝廷追问。末将必难逃一死,若现在退兵,还能将功补过,若总督许可,末将即带兵回师,若总督不许,末将也只能勉强带兵回去了。”

    虽然他为洪承畴所统帅,但是甘肃镇有难,他别无旁贷,只能回师。强留也强留不住的。

    “罢了,罢了,”洪承畴伤神的挥着手,“无需多说,我知你麾下,多是甘肃镇边民,若是闻西边动乱,也无心作战,既然如此,你便率军回去吧。”

    强留无用。这批将士已经是归心似箭了,要是再耽搁下去,指不定就阵前哗变了,还不如让他们先行回去。稳定地方。

    “谢总督。”杨嘉谟虽然得到许可,但是面上也没什么笑容,毕竟局势已经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了,贼寇从延an出发,一路破庆阳,平凉。巩昌,兵锋遍及整个陕西三边镇,哪怕他勉强回师,也就只能占据一些地盘,与贼军周旋了。

    若要大规模的收复失地,非得三边主力回援外带朝廷调兵前来增援不可,可是现在朝廷那边的旨意传递不过来,按说接近半个月了,竟然连一丝消息都未有,这巨大的阴影,笼罩在在座的每一个人心里,压的他们几乎无法透过气来。

    “杨总兵既然执意要走,但也有一条需依我,”洪承畴即便到了今日,也想要做最后拼死一搏了,决然道,“沙井口乃是蒙古鞑子入关之处,我欲兴全师东进,收复此地,堵截蒙古鞑子退路,但总兵一走,我即缺兵少将,若能得总兵相助,收复此地,则宁夏镇稳固,不使丢城失地。”

    “如何”

    “敢为总督效死,我甘肃镇上下必然拼死一战。”杨嘉谟情知这是洪承畴放人的唯一要求,如果不答应,恐怕甘肃镇的官兵是能回去,但是自己,注定要被三边总督拿来立威了。

    “好,诸军听令,今夜三更造饭,选派两千精骑死士为先导,直突蒙古鞑子大营,先破其主力,而后直扑沙井,彻底切断这股蒙古鞑子的退路,我已传信宁夏左右中屯卫,放弃驻地,全师南下,大军南北夹击,务必打通联系。”

    洪承畴这是要拼死一战了,他到达灵州之后,妥善安排了城防,日夜监视蒙古人的动静,却发现当面之敌,毫无章法,每日清晨以一地扎营,然后四处分成小股出击,劫掠地方的人口和财货,黄昏归营,对近在咫尺的灵州城,颇为藐视。

    似乎没将明军放在眼里,这一次,洪承畴破釜沉舟,决意与蒙古鞑子决战一场,反正已经没有退路了,有蒙古大军在侧窥视一日,洪承畴就别想彻底腾出手来南下平定民乱,如今局势,也不知道闹腾到了什么模样,反正与内地已经彻底失去联系了。

    不得不说,蒙古人在三边占据了天大了便宜,虽然在灵州解围战中失利,但是主力未失,加上有强大的机动性,他们压根就没把明军瞧在眼里。

    竟然狂妄的将大营安置在灵州西北的二十余里处,每日选铁骑四处出击,去劫掠明王朝的各种财富。

    开始的时候,蒙古鞑子还不敢这样嚣张,毕竟灵州城外,他们是领教过明军精锐的战斗力,但是很快,他们就瞧了出来,明军缺马,两三万的大军之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马,这就注定了明军无法在机动性上超过他们。

    所以在灵州城周围劫掠一空之后,他们就不再满足这点收获了,开始绕过灵州城,深入内地劫掠,其中左翼三万户在其大总管的率领下,绕城南下劫掠地方去了。

    而林丹汗带的两万铁骑主力,则北上劫掠宁夏镇腹地,而在他的后方,却只派三百人监视明军的动向。

    这一日白天,明军先出五百骑兵,分作数路,出城截杀蒙古探子,其后,以一千五百多人的骑兵出东城绕道蒙古鞑子身后,先切断了蒙古大军的退路,杀散了一支蒙古鞑子运送人口和物资的小股部队。

    随后,在灵州东边扎营的甘肃镇和宁夏后卫的五千步军跟上,洪承畴亲帅灵州守军一万二千人出城直扑蒙古大营。

    而此刻蒙古大营中,竟然无一员大将坐镇,有那逃奔回来送信的探子,竟然找不到能够做主的万夫长和千夫长,又只能出去寻找,这样平白耽搁了时日。

    等到寻找到林丹汗之后,已经快要渐入黄昏时分,林丹汗闻信,立即带兵往回赶,毕竟他劫掠得来的钱粮和人口牲畜,全部关押在大营之中,这可是河套部落过冬的救命粮草,万不可失。

    等他一路匆忙赶回营地时,震怒的看着一地的灰烬,明军两千多骑兵带着火把冲击进了营地,驻守的三千铁骑,被杀散的到处都是,毕竟蒙古鞑子的战斗力,是打不过明军骑兵的,再加上明军一冲进来便四处放火,这些守营的兵马又要救火,就更无心决战了。

    “追,务必要将这支明军全部消灭,以解我心头之恨”林丹汗再也坐不住了,眼瞅着最后一个明军的骑兵消失在渐入昏暗的天际,他是大发雷霆,催促自己身边已经人马疲惫的骑兵追赶上去。

    行至五六里处,堪堪追赶上明军的后卫兵马,在斩杀一阵之后,消灭了明军一百来人,可是这样,他还不解气,带着自己的亲信部落约五千多骑兵继续追赶上来。

    也许是明军的战马无力,又或许是明军的士兵体力不支,再继续奔走了四五里地之后,明军的这支不足两千人的骑兵,终于跑不动了,就在前头列阵以待。

    林丹汗见状,哈哈大笑道,“杀光这群明军。”

    两支奔走的精疲力尽的骑兵,终于拼杀到了一起,但是明军在第一波冲击中,还是略占上风,毕竟他们的装备要比蒙古鞑子的骑兵好,不仅配有上好的盔甲,还有冲击时的长兵器的优势。

    而蒙古鞑子几乎就是些兽皮袄子包裹着要害,持着弯刀,少部分拿着长锤,自然吃了亏,但是好在他们人多,又精通马上作战,很快就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将明军杀的连连后退。

    但优势也就只有这点了,毕竟明军得了死命令,这次三边军镇的将领们,已经知道无路可退了,于是各部骑兵在军将的死战不退的刺激下,也纷纷站住脚与面前的蒙古军队死战。

    就在此时,早就埋伏好的一万七八千明军步兵,在三声巨大的炮响之后,纷纷从埋伏的山丘之后杀了出来,由于战场是明军选定的,这部以逸待劳的明军步兵,很快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骑兵失去了高速机动的冲击力,接身近战,反而不是步兵的对手,在团团包围之中,不断有蒙古骑兵跌落下马,被乱刀分尸,而有些外围聪明的骑兵,则趁机逃窜,从步军合围的间隙中狂奔出来。

    林丹汗也当机立断,心知中了明军的埋伏,就在亲卫死士的奋力拼杀下,选定了一个缺口逃了出去,那些陷入死战进退不得的蒙古骑兵,自然难以幸免了,纷纷被赶到的明军步兵团团包围。未完待续。
………………………………

第273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一战,是决定明朝三边和河套部落的关键性一战。8小 说‘

    结果插汉部贪功冒进,误入明军包围圈,五千铁骑最后收拢的只有不足两千人,其余要么被明军杀死,要么被明军俘虏。

    这还不是最让林丹汗头疼的,让他感到肉疼的那批被焚烧的钱粮,足足有上万石,这可是插汉部过冬的保障啊。

    不过好在,南线的左翼三万户大总管,闻讯之后,以主力一万多铁骑,护送这搜刮得来的两万多石杂粮和一千一百头牲畜,并劫掠得来的七千多明朝地方农民,开始向沙井口转移。

    洪承畴虽然在决战中获胜,但是由于蒙古鞑子的拼死反击,也损失了大约四百名骑兵和两三千的步军,主力已经伤筋动骨,加上各地的蒙古鞑子都开始想沙井汇集,所以他也不敢逼迫过甚。

    在蒙古军队的南边,他亲率一支一千多人的骑兵和八千步军主力精锐,远远吊在后头,采取行军似的送别,逼迫剩余的蒙古鞑子向沙井等地撤退。

    而在蒙古军队的北边,则是宁夏镇三个卫凑集起来的八百骑兵和六千步军主力,同时监视林丹汗所率的另一只七千骑兵的主力。

    林丹汗明白,明军这是用绝对的主力压迫上来,一旦被咬住了尾巴,便很难再挣脱了。

    虽然蒙古男人都是天生的马背上的战士,但是林丹汗却不愿意和汉人朝廷军队死拼,因为他的部族从察哈尔西迁之后,就只剩下不到二十万人,即使吞并了河套八部,也只有四五十万人。

    一次能够出动的主力精锐,也全在这里了,死一个就少一个,而明王朝的人力资源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拼下去是不划算,加上他东拼西凑得来的数万石粮食和十几万的银子财物补充。 ‘今年应该能够勉强支撑下去了。

    所以在明军送别似的行军中,他带着南北两只蒙古军队,快的经过沙井,撤退到关外。同时下令,在西起宁夏,东到榆林的数百里长城外的十万蒙古骑兵,全部后撤,回归河套。

    就此。河套蒙古部落和陕西三边的战事,才告一段落,可任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休战。

    因为天气越来越冷,北边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夏秋之际,河套的草原不茂盛,就无法为牛羊储存过冬的粮食,失去了肥硕的牛羊,那么蒙古鞑子势必继续南下抢劫粮草。这是一个死循环,不以外力而改变。

    不过历史在这一刻有着惊人的巧合,无论是撤退途中的林丹汗,还是目送蒙古军队出关的三边总督洪承畴,都不会知道,他们在来年,再也没有交手的资格了。

    东边的建奴,取得了大凌河之战的胜利后,初步建立了在辽东的绝对霸权,但是他们现。仅凭自己的实力,几乎无法撼动明王朝的统治,要战胜这个庞然大物,就必须要拉拢足够多的盟友。

    凭借不到五万的八旗将士。是根本不足以平定天下的,而女真人最好的盟友,则是蒙古的骑兵和朝鲜的步军,还有汉人投诚的部队。

    所以在沈阳称汗的黄台吉,将目光盯上了蒙古诸部,而现在。他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蒙古末代大汉林丹汗,只要打败了他,就能拥有蒙古部落的效忠,从而达成在东北和西北同时威胁明王朝,也不必在经山海关入关,可以随时从千里长城外的隘口入关了。

    而洪承畴,此刻也不知道,他最大的对手李璟,压根就没打算在正面战场上和他决战,而是通过逼迫明王朝受降的三个王爵来对付他,而乞活军的信使,此刻早就奔驰在山西到北京的道路上。‘

    他们带去了明王朝秦王,肃王,韩王殿下的死讯,以及出兵陕西平乱的消息,相信刻薄寡恩的崇祯帝,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到时候,被锦衣卫关押的洪承畴,注定走不到北京了。

    “各部,要迅扩充实力,缴获的粮草,除开保障大军今年的开销之外,要竭力救济地方的农民,对于不肯合作的大族,要处以极刑,用以震慑其他的小人。”

    李璟拿着手头的战报,是丝毫不担心,即便三边主力精锐南下,又能如何,自己现在光在陕西地界,就拥有正兵营十九个,总兵力两万多人,而各地新编的**都,也有七十余个,约两万人。

    说句不好听的,就这些从大族和官府的粮仓中查抄出来的银子和粮食,就足以招募起一支数十万的大军出来,哪怕用人命去堆,也能把三边的主力耗死,而现在的朝廷,压根就没有余力来对付自己。

    天策卫已经彻底打入了明王朝内部,倚靠着魏小宝昔日留下来的暗线,很快就把朝廷的动向传递回来,知己知彼之后,李璟就让人上了一封书信,信中不仅将陕西变乱的内幕消息传递到北京,还恐吓朝廷言贼军已经有三四十万之众,占据各地州府。

    要求朝廷派兵将增援,不然陕西的乱局,就要席卷天下了。

    这样,又一日三报,反正挨着的军镇,都有他派出去的信使,一个劲的叫苦,银子,粮食,兵器,战马,反正能要的东西,他都要,不给就给战败的战报。

    若是给点,就战胜的战报,反正当初他砍下的贼寇头颅不少,冬天又到了,储存起来也不怕生出瘟疫,故而是毫不担心,至于神一魁这些人,如今都成了丧家之犬,躲在深山老林里不敢露头。

    不过在家乡分土分地的诱惑下,这些跟着他们逃入山神老林的贼寇,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