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末年-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让黄台吉入寇万全卫?

    可是朝廷的严令,他不得不尊,不然就是立即罢官去职的下场,

    “派人请阳和兵备道马士英马大人前来商议。”

    说来也巧,当日在山西太原,临时被张宗衡遣派为阳曲左卫节制的马士英,打完仗一拍屁股走人,仍旧当他的阳和兵备道副使,结果上司正好调京师兵部去了,他水涨船高,直接混上了阳和兵备道正使,领着正四品的文官统帅阳和一卫兵马。

    要说马士英也不是什么浑人,不然日后也坐不上南明屈一指的内阁大臣,可是现在,他也就那样,矮子里头拔高个,在宣府这地界,要说嘴皮子工夫打仗,还得看他的!

    起码这次入寇,马士英就没啥过错,守得也算是有条不紊的,只是让沈啓没想到的是,如果这次鞑子入寇没有李璟,那他宣府巡抚的位置就算做到头了,而接替他位置的,正是这位马士英马大人。

    “抚台大人招我何事?”

    马士英这两日正指挥麾下卫所兵马收复失地,也混几分功劳傍身,可是前线毕竟太过于危险,哪怕鞑子在应州大败,但是剩下的兵马,也足以肆虐整个宣府,这不,他就守在宣府镇,遥控指挥前线了。

    “此乃朝廷旨意,你且看看吧。”

    沈啓没有和他过多的客套,毕竟火烧眉毛的档口,自顾不暇了,哪里还有心思和他说话,只将旨意直接给他,就不多言了。

    马士英原本还以为是朝廷的嘉奖旨意就到了,顿时喜悦,只是拿到手中一看,顿时愣住了,更看到后头,一个不稳直接将诏书落在地上,脸上更是吓的煞白,

    口中言辞不清道,“这,这~这岂非逼我等去死吗?”

    在太原,他就领教过李璟的厉害,当时他手头才万余兵马,就敢和朝廷对着干,如今他手握十万重兵,割据之势已成,再让自己率领手头不足两千兵马去碰,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不要以为这些地方官员都是傻子,李璟要做什么,他们都知道,问题架不住手头打不过,他们也就装聋作哑,争取早点混到其他地方去当官,这个火药桶,只要不在自己任职期间爆炸就行,可是没想到,好的不灵坏的灵,居然叫朝廷震怒,让他们兵去打,这不是要人老命吗。

    以至于连马士英都说出逼人去死的话来了,

    沈啓权当没听到,这话放在平时,直接将他问罪都是可以的,此乃对朝廷的大不敬啊。

    可是现在,他还能多说什么?换宣府任何一个指挥使和兵备道过来,也就这样了,谁自问敢去碰一碰李璟的虎须?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找死么?

    可是朝廷的旨意,他也不敢不从,就直接板着脸,吓唬道,“马大人,此乃朝廷的严令,本抚自当听从,你立刻带兵南下大同,汇合大同总兵高勋,讨伐逆贼去吧,本抚在此恭祝马大人马到成功,一举鼎定乾坤了。”

    “抚台大人,可是我麾下兵备不整,兵员不足,开拨的银子也是缺少啊,下官只怕兵马还未到,就要溃散了。”

    马士英可不蠢,让他去送死,还不如辞官来的痛快,要是沈啓执意逼迫他,他就只能这样做了。

    “钱粮无惧,口外的商人们,体恤朝廷,愿意以五万纹银****,怎样?只管南下拖延,朝廷那边自然届时有旨意传来。”(未完待续。)
………………………………

第349章 天下的局势似乎在这一刻明朗了

    “要不巡抚大人还是再择良将吧,这宣府重地,比我更能征善战者不计其数,何不遣派旁人领兵?”

    马士英自认不多时就能调往异地任职,也不愿意轻易辞官,毕竟官位难得,要是此时辞官,恐非再难有东山再起之日啊。‘

    “你不愿?那我能派何人去?”

    沈啓一愣,马士英不愿意,而且看这个态度,似乎十分的坚决,要是自己继续强逼下去,恐怕只能逼走他,可是架不住手头实在是无人可用了,那些卫所的指挥使,别说让他们领兵南下作战了,哪怕是让他们安稳的守着现有的地盘,他们都费劲。

    “大人,何不闻昔日延绥陈奇瑜,与那李璟多有龌蹉,此在宣府休整,何不给他兵丁,叫他南下?”

    马士英到是有几分机智,脑子里一转,就冒出一人来,那就是接替洪承畴任延绥巡抚,结果受到杨鹤牵连,被召回京师担任主事的陈奇瑜来,不过现在,又被派往陕西,接替为国捐躯的练国事担任陕西巡抚,但是他走到宣府就不肯继续南下了。

    无他,没兵,而且张凤翼久居代州也不西渡黄河去陕西主持剿匪大局,换他这个没兵的陕西巡抚去,还不是照样抓瞎?

    “可是陈巡抚,不是本部官员,安能领宣府兵?”

    沈啓考虑了半天,却不能下定决心,毕竟陈奇瑜和他级别相当,同样是领佥都御史挂巡抚地方的差事,再说了,叫朝廷知道一介陕西巡抚领宣府的兵去作战,这不是闹出笑话来了吗?

    “如果抚台执意命下官领兵南下,那下官只有告老还乡了。”

    马士英干脆双手一摊,直接耍无赖了,这年头,要脸的早就被玩死了,留下的这些。‘各个都是心思狠毒之人,对敌人狠,但是对自己更狠,不然怎么能生存的下去呢?

    “你~!”

    沈啓一下子就被马士英这句没脸没皮的话给噎的说不出话来。可是又无可奈何,架不住人家身后站的人底子硬气啊,要是和他闹翻了,最后伤及的还是自己,要知道现在自己还没平安过险呢。

    “那就由你去请陈大人领兵吧。”

    一事不劳二主。既然马士英不肯去,那就让他去请陈奇瑜吧,反正也是陕西闹出来的祸端,如今都埋怨到他头上来了,何苦来着。

    ……

    “秦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明崇祯五年六月十八,陕西剿援总兵官李璟,于雁门大宴群臣。设定君臣名分,赶制旗帜,号西府秦王,正式称王建制。

    改各军为秦军,封苏婉为秦王妃,擢李采薇为长公主,拜李登高为秦王族叔,加一等爵。

    其余各将,均有封赏不等。

    在秦军各部改制之后,配属加强的李瑁。立即开始着手南下平定晋东南地区的官军和流寇余孽,开始准备彻底统一山西之地。

    而在西南作战的谭武,所率的第五镇主力,就地整编。并吸收了川东北的盐工,矿工之后,全军改编为秦国野战第五军,谭武任都督,全军下辖两个镇又一个补充旅,总计两万五千人。正式进军四川,以流寇白广恩部为,打流寇旗帜,进军剑南。

    ……

    “李璟此贼,乃心腹大患也,大汗,我愿率兵再次南下,彻底扫平此孽贼。‘”

    当驻扎在归化的大金贵族们,接到德格类从新平回的战报后,顿时各个震怒不已,甚至几乎无法接受南线战败,丢了岳托和阿巴泰的巨大损失,那是整整一万人的损失啊,虽然女真人只有两千余人的阵亡数字。

    但是整个后金,又能接受几次这样巨大的损失呢?满洲八旗,如今也不过二百个牛录,一次丢了十几个,这等损失,实在太让人感觉肉疼了。

    多尔衮更是气愤不已,阿济格带的镶白旗这次也损失了一个牛录,这让自视镶白旗为安身立命之所的他如何能够接受,至于德格类的正蓝旗损失更大,那管他什么事?

    说穿了,这次损失最大的两红旗,不仅丢了一个旗主,还丢了八个牛录,可是代善一点都不急,毕竟自大金先汗努尔哈赤时代起,镶红旗就被分给了他的长子岳托,如今岳托身死,他对镶红旗也没想什么想法,

    毕竟他深知镶红旗是不可能再回到自己手中的,罢黜了四大贝勒,独尊南面的黄台吉,是绝对不会允许八旗之中,再能出现和他抗衡的对手了,作为仅存的大贝勒,代善当然得夹起尾巴做人,不然就得迎来狂风暴雨般的打击。

    从八旗初建到现在,原本两白旗出身的黄台吉,做到了大汗,而两黄旗留给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个一母同胞的兄弟,努尔哈赤自领的黑旗变作两红旗分给了代善,两蓝旗给了阿敏和莽古尔泰,当然这其中也涉及杜度被黄台吉逼走的事。

    黄台吉先后通过各种手段,先迫使了代善放弃了镶红旗,而将这一旗给了他的儿子岳托和硕托带领,又从正红旗里分走了两个甲喇额真部给了他旗里另外的贵族,实质上,代善在四大贝勒时期,除了一个名分,相对而言,实力是最小的。

    所以他在盛京,才老老实实的一点异动也不敢,毕竟当年推举黄台吉登大汗位的,除了两白旗的贵族之外,就属镶红旗和正红旗的一部最为坚持了,现在岳托死了,黄台吉自己是吃不下镶红旗余部的,就只能推举硕托,作为镶红旗的旗主,以方便继续掌控这一旗。

    利用自己大汗身份,将两白旗强行和两黄旗对调的黄台吉,实质上到现在,实力还没有在八旗之中占据绝对优势,一旦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联手的两白旗,仍旧坐拥七十个牛录,要不是两蓝旗一直游离在权利中心之外,恐怕黄台吉连位置都坐不稳。

    以禇英的长子,原属正白旗旗主的杜度,被降为正红旗的甲喇额真,一直心怀对黄台吉的不满,加上这五个牛录,现在的两白旗一跃就将过黄台吉手中握着的两黄旗带镶红旗的实力。

    因为岳托的死去,大金国的权利一下子就近乎于失去了制衡,但好在德格类带领的正蓝旗,似乎还鼎力支持大汗,不然的话,台面下就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

    “此事休要再议,劳师西征,兵马疲惫,如何再能南下?”

    多尔衮说继续南下,暗地里揣摩的心思,外人不足以道,看似是维护了黄台吉的威严,但是却无异于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故此,镶黄旗旗主豪格,就势必出来反驳,

    按照黄台吉的想法,是务必要继续南下,强行征战挽回颓势的,但是情况已经不允许他这样做了,大军二月出,到如今已经快七月了,时间过了半年,而辽东内地空虚,虽然明军关宁军主力入关,但是祖大寿却没有跟随,要是他强行派兵往盛京,哪怕出兵三十里收复大凌河。

    那也是对后金的巨大打击,也就是说,黄台吉此刻哪怕心中再恨,也得率军回到辽东去了。

    起码两年之内,无法再对山西用兵,而且这还是最好的预估,因为八旗之中的平衡被打破,势必又是新的一轮扯皮。

    “勿要多言,此乃南蛮子奸计,我欲率军回援途中,洗劫张家口,逼迫明廷祈和,不然即兵宁远,再破山海关问罪。”

    黄台吉哪怕再气,也于事无补了,岳托一去,他说话未必就有那么硬气,阿济格这个蠢材,带的镶蓝旗二三十个牛录,居然早于大军一部西进,只留下多尔衮这个看似忠诚,实则一肚子坏水的贝勒与自己周旋,真是气煞人也。

    于是,囤积于归化的八旗兵,在带着劫掠得来的数万明廷地方军民和牛羊等战利品,直接取近道走口外回师辽东,途中攻打张家口,逼迫沈啓以****十万银两贿赂,方才罢休,就此起兵离去,但是对于李璟来说,这事才算刚刚开始。

    两年之后再看,所谓的大金其实在这里,就算埋下了彻底失败的种子,不提阿济格回去之后,该如何被敲打,只说两白旗愈壮大的实力,就足以让后金内斗不休了,一场战役,可以引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掩藏在地下的龌蹉,都该要浮出水面了。

    ……

    “纵横于湖广,何其壮哉,明军,不足以一战也。”

    引三千铁骑并五千投诚漕运兵马的孔有德,于六月初,乘着关宁军在休整的空档,直接越过南直隶,迅进入到湖广东北,占据州县,实力迅壮大,前来镇压的明军地方卫所兵马,皆被击败。

    而后,他又率兵连续劫掠湖广今岁北上运往京师的粮草,于是在河南的卢象升,日子就更难过了,手头无兵无粮,叫他怎么去平定数十万动乱的流寇?只一日三请,上报京师,请求援兵和钱粮不提。

    而山东青州府,得到关宁军和关门铁骑营加强之后的平乱大军,终于在皇帝的催促下,准备进兵,与李九成所率大军决一死战……(未完待续。)
………………………………

第350章 关宁军永远效忠大明

    “但凡辽东口音者,杀无赦!”

    朱大典也是急的没办法了,登州为叛军占据,莱州为叛军日夜攻打甚急,他以麾下十二镇总兵等日夜攻击,却收效甚小,甚至寸步难行,李九成麾下两三万辽东精锐,又有骑兵炮火之利,往来攻打,互有交战,多为明军失利也。 ‘

    甚至麾下都生出杀尽辽东人的心思了。

    “若非也要把我们都斩了?”

    新到的宁远参将祖宽,虎目一瞪,顿时出列,冲说话的登州总兵吴安邦咆哮着说道,同时,他身后的张韬,勒国臣,祖大乐,吴三桂等辽东系人马同时出列,更有东江镇总兵黄龙,关门铁骑营副将张外嘉等一起怒。

    开什么玩笑,这里关宁铁骑加上山永巡抚杨嗣昌麾下的关门铁骑营,外带东江镇的兵马,哪一个不是辽东系出身?虽然李九成叛乱了,但好歹,你也别针对整个辽东人马啊!

    “这~抚台,我非此意啊!”

    祖宽,吴三桂的关宁军有六千多,张外嘉有关门铁骑营五千多,黄龙带东江镇人马三千多,这就是接近一万五千人的精锐骑兵,可以说,攻打李九成的主力,就是这支了,剩下的人马步军居多,哪里是战功赫赫的李九成的对手。

    这些人一怒,顿时就把吴安邦给吓坏了,别说他此刻因为丢了登州自身难保,就算鼎盛时,他也不该得罪这些人马啊。

    不说已经被处斩的圆嘟嘟,就算致仕的孙承宗孙阁老,也不是他开罪的起的,更别提现在正准备领军增援的宁远总兵吴镶和辽东总兵祖大寿了!

    “各位休要动怒,一介同僚在此一起为国征战,便是情分所在,吴总兵也乃无心之失,为城内李九成等叛逆所气昏了头脑罢了,祖参将切勿动怒。‘各位亦止怒也。”

    朱大典身为朝廷平贼总督领巡抚山东地方赞理军务,岂能坐视下边人内乱,于是重重的咳嗽一声之后,才一一化解双方的矛盾。

    其实吴安邦此言。就是被李九成和自家辽东系人马给刺激的,凭啥同样是来平叛的,这伙骑兵就各个钱粮补充到位,而自家三千人马,折损过半。一不给补充兵丁,二不给抚恤银子,甚至现在连钱粮都没过半,他安能服气?!

    “诸位总兵,朝廷已从天津,起运粮草二十万石,陛下亦从内库,拨银十万,克日送到青州,请诸位稍安勿躁也~”

    自古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前番军中怨声四起,就是因为没钱粮,现在听朱大典这么一说,顿时各个就喜笑颜开了。

    “各军各自分拨,只等钱粮一到,克日进军,一举击溃李九成这等叛逆!”

    朱大典见军心士气提升起来了,顿时重重的捶打桌面,然后挥退众人,只说将祖宽。祖大乐和吴三桂留下,其余人等也不好强留,故而纷纷退去。

    “祖将军,乃辽东将门世家。举族报效皇恩,忠心耿耿,真乃国士无双也。”

    朱大典这番话,说的极其露骨,换做以前,无论哪个文官。都是说不出口的,可是架不住现在局势混乱,朝廷甚至都有逼迫他的意思了,他也只能腆着脸来求下边的军将了。

    “写抚台大人抬爱,末将必肝脑涂地,愿为牛马。”

    这等情景,顿时将祖宽给搞愣住了,要说在场诸人,以祖大乐的身份最高,他可是祖大寿的堂弟,但是在朝廷的地位却一直不高,只担任了区区游击将军,但实打实的统率了一个正兵营一千二百精锐骑兵,是祖家基层大将之一,但此次仍旧听命于祖宽。‘

    而祖宽呢,则为祖家忠心家仆,出身卑微,但地位却很高,跟随祖大乐征战四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宁远参将,甚至一定程度上,吴三桂这个同为参将的吴家嫡子,也要听命于他,无他,吴家在此时,只是祖家的附庸而已。

    所以说,朱大典这番文人似的吹捧,一下子让祖宽感觉到无所适从,但是场面话却说的冠冕堂皇,内心底却暗暗警惕,就凭这番话,叫他去冲锋陷阵拼杀,恐怕很难。

    “此番甚好,我出京前,圣上曾当面教导,言辽东兵马,乃是国之柱石,祖总兵亦是国之良将,虽大凌河失利,但罪不在其,故而多有言语激励,更是体恤,不予惩罚,免于罪过。”

    朱大典先是抬出了祖大寿,好好夸赞了一番辽东将领,然后看着这群人脸上露出微微笑容之后,才好一番客套,又渐渐说道别处,等熟络之后,才明言道,

    “祖参将,既是一番忠心,为国事驱使,当然就不会与贼暗通虚伪了,我这封信件,便归于将军,拿去自顾烧掉吧。”

    说着,就从桌上取了一封密信,直接笑呵呵的递给祖宽,祖宽还不明深意,怎么?还有人给自己送信?

    “好狗贼,竟然安能如此折辱我也~!”

    只疑惑着取来一瞧,顿时大怒,几乎气的青筋都要暴起了,他身后的吴三桂等人不明就里,怎么说的好好的,就一下子翻脸了?

    只接过他手里的信一瞧,顿时也怒了,“李九成这厮,果然阴险狡诈,安能挑拨我大军军心也!抚台大人,我辽东兵马,生是朝廷的人,死是朝廷的鬼,绝不会做此等下作事。”

    这信,自然是真的,内容也大体就是反间之计谋,乃李九成为了分化明军的一种策略,大抵胡乱一通,也没打算出多大的效果,不仅祖宽这里有,黄龙和张外嘉也同样收到了,可惜关门铁骑营身后站的是杨嗣昌,

    朱大典自问比不得他,要是强行折损了,怕事后不好交代,而黄龙的东江镇,早就在这场叛乱中证明了自己心向朝廷的立场,斩杀了旅顺等地的叛将,杀退了陈有时等人的进攻,但是同样,他的兵马,几乎折损了大半,原本万人规模的东江精锐,如今也就五千人马了。

    要是强行驱使黄龙上阵,只怕到时候同样不好交代,选来选去,他的眼睛就给瞄上了辽东系的关宁军了,起码他们驱除了孔有德,证明了战斗力和忠诚!

    “我自然是相信将军的,此等劣计,安能骗我?”

    见祖宽等一众军将怒不可遏,朱大典暗自笑了笑,然后才正色着说道。

    “请抚台大人放心,只等钱粮一到,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大军向前我关宁军必然死战,必手刃李九成这等乱臣贼子!”

    祖宽知道现在是表露忠心的时候了,再者,李九成这等无耻手段,也彻底的激怒了这些来自辽东的耿直汉子,不杀此人,大伙心头的怨恨难消啊~!

    “如此甚好,届时我必向吾皇为将军请头功!”

    朱大典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顿时欣喜,更是亲自上去将祖宽搀扶起来,好生的劝慰着……

    “叔父未曾有令,将军为何直接应承拼杀主力一事?”

    等关宁军将领归帐,吴三桂就迫不及待的问道,他实在是疑惑,为何一直避战的祖宽,这一次就因为一封可笑的书信,就急匆匆的答应下来拼杀的事了。

    “吴将军勿要动怒,我此法,也是迫不得已,另早先就得恩主和吴总兵授意,此事,拖不得了。”

    祖宽无奈的笑了一句,这事,可不是他头脑热,一时糊涂才答应下来的,

    “且听我慢慢道来。”

    见勒国臣和祖大乐同样不解,祖宽才娓娓道来,

    “诸位且瞧我关宁军于朝廷为何地位自处也?”

    “关外之屏障,国之精锐,不可轻离,辽饷一年数百万银子养着,咱们当然是天下第一精锐。”

    祖大乐大嘴一裂,说道这个,自然是欣喜,谁人不为自家荣耀而自豪呢。

    “正是这样,咱们关宁军,一年拿着朝廷几百万两的银子,好生被供养着,但是也同样如此,我们才一定要为朝廷卖命,眼下山东,河南到处动乱,叛军流寇兴兵残害地方,如果不迅平定,那朝廷就要丢弃半壁江山,甚至要退守江南,我只问,丢了朝廷,咱们的日子如何是好?”

    祖宽不蠢,得到祖大寿和吴镶的提点之后,他就迅明白了,这也是他带兵从运河边上,急赶到青州准备平乱的动机。

    “这?若朝廷丢了半壁江山,我们最好,也就是跟随南下到江南,届时,丢了骑兵之利,恐怕咱们就没这么好过了。”

    吴三桂细细一想,顿时变色,他虽然还不是十年之后,那个祖家投降大金,独掌关宁四万精锐的大将,但是此刻,他已经渐渐成长为关宁军体系中最出色的后起之秀,亦有大将风范。

    “然也,关宁军依附于朝廷,才有如今的威势,丢了朝廷,咱们就失去了屏障,届时无论是自立,还是南下,都无法保持现在的荣华富贵,更别提手握重兵,引各方拉拢了,恩主来时,有言在先,切勿引兵自保,而是要动真格的,迅平定山东的乱局,维持朝廷的统治,不然,我等都要成为关宁军的罪人了!”(未完待续。)
………………………………

第351章 沙河大战,山东在此一举!

    “大都督,对面又来祖家,吴家等关宁铁骑助战!咱们是否该撤了?”

    陈有时负责骑兵作战,虽然被孔有德分去三千人马,但是手头仍旧还有五六千骑,此时负责全军外围作战,消息最是灵通,闻关宁铁骑进驻,心下黯然,可不是孔有德出事了吧?

    不得不说,东江镇这些叛军,战力了得,哪怕是闻名天下的关宁军,在他们面前也讨不得好,更别提匆匆组建的关门铁骑营了,足足五千骑兵,陈有时只派千人,便足以牵制了。‘

    但和关宁军交战,可不得不慎重起来,毕竟这并非是寻常对手啊!

    “孔贤弟福气深厚,非孟浪之人,我料其必走他方,此月余,为我等拖延时日,只是为兄实力不济,未能一举击破当面官军,以至于明军越聚越多,到今日,已成劲敌啊!”

    李九成摇了摇头,看着远方明军若隐若现的营寨,顿时叹息了一声,

    自去岁年末起兵至今,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可是三月兴兵围攻莱州城,至今日,尚未破城,虽杀明巡抚徐从治,总兵张可大等,但却未占据绝对优势,甚至于,明军一向坚守营寨,不肯正面交战。

    他想赶在关宁军南下之前,击溃当面之敌,都未能办到,如今住持平叛的朱大典麾下,聚集了十二镇总兵,精锐官军已达四五万之众,交战起来,有关宁军和东江镇兵马压阵,关门铁骑营牵制,难免施展不开,只能一退再退。

    可是莱州就在咫尺了,一旦让官军解围,那李九成就只能引兵退守登州了,因为战略上的优势全部会被丢掉,这也是他执意要在莱州城下和明军决一死战的原因。

    “大都督,可是如今。咱们弟兄已经力战不支,虽粮草还能接济,可是官军压迫甚急,长久对峙。‘非良策啊。”

    耿仲明位列辽东国都督,自领一军,猛攻莱州不克,也是心生退意,想引兵回归登州。坐等局势变化,可是他哪里知道,退守登州,无非是坐以待毙,任由官军占据绝对优势罢了。

    李九成望着帐内一众军将,甚至连自己的儿子李应元,也心生退意了,故而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来,这,是败亡的先兆啊!

    “大都督~招远急报~!”

    正准备强撑精神。与各将分析战局,准备寻求他法的李九成正要说话,突然闻帐外急报,顿时一惊,招远乃登莱门户,攻打莱州,必守招远和黄县,他可是派大将毛有顺带兵三千守招远,毛承福带兵两千守黄县,皆是万般叮嘱。怎的有变?

    “快快讲来~”

    “禀告大都督,关宁军祖家军并吴三桂大军,突袭招远,毛将军领兵正于城外与明军交战。被其袭扰后军,大败而逃,招远已经丢了!”

    “什么?!”

    李九成一个站立不足,头脑一昏,简直无法接受这个结局,毛有顺怎敢出城与明军接战?

    “误了我的大事也~!”

    正当军将等一起慌乱时。又有一骑飞奔入营,进主帐便单膝跪地,“大都督,黄县急报,明军一部三五千骑,攻打甚急,毛承福将军请大都督援军救援~!”

    “父亲,请让我带兵前去救援黄县,必击败官军得胜而归。”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李应元主动请命而出,明军愈接战,到激起了他的战意来了。 ‘

    “休要鲁莽。”

    李九成久经战阵,甚至连孔有德,陈有时这等朝廷出身的副将,参将都要位列他之下,足见此人在东江镇的地位和本事,他可不蠢,这两部明军,都是精锐,又一起出动,这是否意味着明军增援的钱粮和部队都到了?

    别看现在他们攻打莱州甚急,又一面压迫朝廷援军,可那是建立在官军统属不一,作战畏惧不前的基础上的,更因为之前只有黄龙等东江镇一部骑兵,所以他才能占据优势,可是现在,朝廷调来了关宁铁骑和关门铁骑营,他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现在丢了招远,黄县又被攻打,恐怕迟早都要败亡,

    于是沉思许久之后,才沉声道,“传令各军,严密监视明军,各部今夜以辎重先走,取了各军伤员弟兄等,一并去登州,各军主力,各自准备,传令下去,骑兵全部集结起来,明日一早,前往明军大营挑战,掩护各军撤退。”

    现在,只有乘着明军的骑兵主力在外奔袭招远和黄县的空档,立即撤退,退守登州,借城池和火炮之利,才能继续作战了,要是继续在这莱州野外,与明军主力交战,李九成自问没有这个本事,但依托城池和水师,他坐拥后路,打不过,随时可以撤退。

    “喏~!”

    各军将不敢懈怠,加上早有撤退的心思,这一日,顿时在莱州城外罢战,各军在李九成挥如臂膀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撤退前的各种准备,而这些,在莱州城里最高指挥朱万年的眼里,就是大战将临前的沉默。

    叛军,这是要死命攻击莱州了啊~!于是以烽烟传讯远方的明军援兵,祈求救援,而接到消息的朱大典,亦以蓟门总兵邓玘,义勇总兵刘泽清为左右两路,他自己亲自督军黄龙,金国奇等东江,辽东镇骑兵,以一万人为先锋,渐渐逼近莱州沙河地界。

    “哼,朱大典此人,统军胆小如鼠,今日安敢欺我~!”

    即便是要撤退,李九成也丝毫不畏惧这些明军,哪怕来的再多,又能如何?关宁军的祖大乐,祖宽,吴三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