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大忽悠帝-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挨了三巴掌,那娃连脸都不敢捂,甚至敬礼的手都没敢放下。脸肯定更红了,甭管是打的还是憋的,反正跟猴臀一样。

    “学生马……”

    那娃咬紧自己的嘴唇,拼命地克制着,别秃噜嘴儿,终于毅然决然地又说出了一个字:“均!”
………………………………

北邙卷 第017章 哥教你唱一首歌

    第017章哥教你唱一首歌

    ……………………………………

    刘汉少一个趔趄,差点跪倒在马均面前。

    马均,三国第一大发明家,翻车,织机,连弩,指南车……前生后世之时,“米国人”曾经说钱老能值五个师!那么对于汉末三国来说,马均究竟能够值多少呢?在这个科技未兴,罢黜百家的时代,也许原本历史上的马均所能发挥的聪明才智不足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假如把他放在前生后世,是否又是一个能让“米国人”高呼值多少个师的人物?

    发呆愣怔了半天,刘汉少把目光拉回眼前,冲着马均“慈祥”地一笑,“深情”地说:“哥收你做亲传弟子,你愿意吗?”

    不是刘汉少脸皮厚,好歹前生人家也是手工达人不是。要是能给马均灌输一些后世科技的知识理论,相信马均一定能还给所有人一份大大的惊喜。

    也不管马均愿意不愿意,这个徒弟他是收定了。刘汉少跐溜一下又蹿回椅子上,并且爬上去,屁股一调个儿,坐在高脚茶几上,冲着马均招手。

    “过来。”

    早已懵圈的马均迷迷糊糊地走上几步,被刘汉少搭着肩膀头揽到近前。括弧,此时方能明白他为什么要坐到高脚茶几上去,不如此,他是够不着人家肩膀的。

    “师傅先教你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话有点小结巴,根本不是个事,信不信师傅有招,能给你治的利索索的?”

    文聘好奇,扒着门口往里边看,就听到刘汉少又对众人说:“你们都听好了啊,小马均是我徒弟,以后不管何时何地,谁听到他说话还结巴,就扇他嘴巴子,不扇就是不给我面子!”

    马均终于反应了过来,听到这话差点哭喽,难道这就是师傅的招?

    “均儿,哥跟你说……”

    刚才还说当师傅,怎么一会又成哥啦?那到底是喊汉少,喊校长,还是喊师傅,喊哥好呢?

    看到马均走神,刘汉少顺手在他后脑勺上拍了一巴掌。“哥跟你说话呢,认真听着点!”

    “是,哥……”

    马均很羞涩地喊了一声,满屋子小伙伴突觉浑身发冷,差点集体卧倒。刘汉少又在他后脑勺上拍了一巴掌。

    “人前喊校长,人后喊师傅!”

    马均看了看左右其他人,坚定地回答:“是,校长!”

    后脑勺上再挨一巴掌。

    “现在这是人后,他们都是哥的亲随,咱们大家是自己人!”

    “是!师傅!”

    马均真的快哭了,反而没注意到,自己这样一个字两个字地说话,一点也不结巴。

    “均儿,想说话利索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你做到不紧张,想说什么话,说之前,在心里先想好,然后一个字两个字的慢慢说出来,有恒心,多练习,将来自然就能改掉结巴的毛病。要是一开始你觉得困难,怕自己说不好,那你就唱歌,知道吗?”

    马均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刘汉少又冲着门口吆喝了一声:“聘儿,进来。”

    “是,汉少!”

    文聘踏着正步走到马均身边,向刘汉少敬礼,然后立正,等待指示。

    文聘不像其他的娃们一样喊“校长”,这是刘汉少特意吩咐的。除了葬母与最初同搞简体字的交情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聘挨打太多,刘汉少担心给娃打出心理阴影来,所以有时候就会大义凛然地忽悠文聘说:“哥是为你好,打你也是为你好……玉不琢不成器……越是自己人越要严格要求……别人都喊校长,但是你要喊汉少,因为咱们是自己兄弟……”于是,文聘挨打也挨的有些上瘾。

    “聘儿,今天我教你们一首歌,以后就是咱们北邙学校的校歌。你们回头负责教会大家,必须做到人人会唱。以后早晨集合完毕,大家先一起唱校歌,就由均儿负责领唱,唱完之后再开始晨跑,明白吗?”

    “明白!”

    刘汉少从高脚茶几上起身,就站子椅子上,身体笔直,好像还整理一下衣冠,表情严肃地望着文聘、马均。呃……其实是在想词。

    …………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

    好吧,这原本是两首歌,前一半是《知识青年从军歌》,后一半是《旗正飘飘》。刘汉少也是前生看那部火遍大江南北,关于远征军题材的电视剧的时候学来的,本想完整地唱出哪一首,可惜……他记不住词。

    幸亏现在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小尴尬,而两首歌衔接处的那句“旗正飘飘”,刘汉少基本上是直接声嘶力竭地喊了出来,确切地说,是从旗正飘飘开始,往后的一句一句,都是喊出来的。

    刘汉少早就想教大家一首歌了,奋武扬威,听着就提气的歌,总比整天看着这个破败的汉末强得多。恰好终军终子云与班超班仲升都是汉朝前人,豪言犹在,壮志不远。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终军身死,为南越所害;班超功成,封爵定远侯。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的精神都是汉家男儿不屈的脊梁;不绝的呐喊;不朽的崇尚;不灭的荣光!

    文聘到底还是年纪小,和女娃任红昌一样,哭了;马均怕结巴,咬着牙,韦光正不怕结巴,也咬着牙,一起流泪;连史老道都眼圈红红的,不知道是有一把火重燃了年轻的血液,还是在心里咒骂他的天尊,为什么不让自己再年轻一些,那样就一定有机会跟着汉少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大家一句一句地跟着刘汉少学,一句一句地跟着刘汉少喊。校园里的娃们听到校长办公室的动静越来越大,三三两两的都聚拢过来,有的想打听打听到底怎么回事,有的还踮着脚往里边窥看。刘汉少干脆就带着文聘几人来到外面,教着大家一起唱。

    起初大家很新奇,从来没听过这种调调,然后他们努力地去记每一句词,每一个字,到最后他们各个都站的笔直,神色庄重,声嘶力竭地跟着大声唱,跟着大声喊。

    这首歌,点燃了他们的胸膛,点燃了他们的血液,点燃了他们还从未有过,但以后肯定会有的斗志。

    仅仅是从第二天开始,马均便走上了操场的台子中央,面对着全校近千号娃们,放开喉咙,成为校歌的领唱。而这个时候,负责集合的文大队长也要退到一旁,跟着大家一起唱。并且,此后成为惯例,即使遇到下雨天,没有办法晨跑,校园里也依然会传出校歌的声音。

    不仅仅是学校里的娃们,连周围的工匠农家也都学会了,喜欢跟着一起唱,但同时刘汉少给韦光正和卫士队的兄弟们下了封口令,下山之后,不许传唱!

    …………

    “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啊!”

    “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啊!”

    “今天咱们吃包子!”

    “今天咱们吃包子!”

    这是一堂生动的劳动课,主讲自然是“刘校长”。近千的娃们想顿顿吃肉?那只能啃自个儿的手指头。但是刘汉少总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娃们能够见点荤腥。可是娃们有大有小,吃饭也有快有慢,遇上点好吃的,再想让强壮的大娃们发扬“温良恭俭让”的高尚风格,真的很难。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么一出。

    据说啊,仅仅是据说。

    据说,饺子是张仲景发明的,最初的起因是类似于合成中药太难吃,于是用面皮包裹着,就相当于前生后世的胶囊吧。不过在刘汉少想来,就凭饺子那个头,咬开了里边照样是难吃的药,假如囫囵吞下去的话……那得多好的嗓子眼啊?

    而这个包子呢,就是那位智多近妖的诸葛先生发明的啦。据说诸葛亮降服南方蛮族之后,觉得蛮人用活人的头祭祀,太不高级,便让人用面皮包裹肉馅,捏成人头的模样,来代替活人脑袋用以祭祀,所以名字就叫“蛮头”,慢慢演化之后,就变成了包子。而前生后世的那种“馒头”,现在还叫蒸饼呢!

    没事,没事,既然刘汉少到了,哪还等他们瞎研究,穷墨迹啊,正所谓“信汉少,得包子。”

    今天有人在山里猎了口野猪,拿去供销社作价,自家养的平时哪舍得吃啊。猪的个头不小,但是扒皮去骨之后,再喂给那帮近千的小猪崽们,不保证人人都能吃到嘴里。

    肉馅是杜娘指挥人剁的,拌上白菜……哦,现在白菜还不叫白菜,叫菘。所以应该是“野猪肉菘馅”。

    学校厨房太小了,刘汉少让人就在食堂门口摆上一溜桌子,后勤处的姐姐们带着二大班,跟着刘汉少一起学做包子。有和面的,有擀皮的,还有动手包的,甭管会不会,反正是热火朝天。和面与擀皮的成绩如何,暂且不论,动手包的好歹得把包子整出来吧?如果非要用一句话评论,那也只能说世界绝对没有两个相同的包子。照样没事,蒸熟就成。

    “包子为啥好漂亮啊?”

    “因为包子有花褶呀!”

    “包子为啥好好吃啊?”

    “因为包子有肉肉呀!”

    刘汉少想趁着包包子的工夫,再教娃们点诗呀歌的,带动带动情绪,可惜一时想不起来应景的。数来宝?不会!所以,他就顺嘴往外秃噜,娃们也就跟着他秃噜。起初是他说一句,娃们跟着学一句,然后是他说一句,娃们对应一句,最后就变成了桌子左边的说,右边的就对应,和面的说,擀皮的和包包子的一起对。情绪倒是高涨的没得说,可刘汉少无不担忧地想,就凭这吐沫星子的喷发量,整出来的一定会变成灌汤包子……
………………………………

北邙卷 第018章 不正经的假汉末

    第018章不正经的假汉末

    ……………………………………

    包子包的正嗨,刘汉少的眼睛忽然被晃了一下,这世道一没手电筒,二没玻璃镜,啥玩意能这么亮?寻光望去,发现学校外面有一个小娃,正好奇地往学校里瞅巴,括弧,学校没围墙,都是栽桩扎的篱笆嘛。但是刘汉少可不认为这个小娃是自己学校里哪个调皮捣蛋,翘课溜出去疯玩的,因为这小娃怀里抱着一杆大枪,比他的个头还长出一大截去,反光的就是这杆大枪的枪尖,锃明瓦亮,熠熠生辉。小娃身旁还有一老者,须发花白,面色沧桑,但是精神看上去不赖,腰挺腿直的。

    丢下手里的包子,刘汉少向校门口走去,不远处的韦光正也发现了那一老一少,赶在刘汉少前边走过去,同时吹响流氓哨,一长一短三促。听到哨声,学校保安室立刻冲出了五个卫士,并且学校外围也有几处人影晃动,渐次汇聚过来。

    用流氓哨联络传信,还是刘汉少出的主意,不同的哨声代表不同的含义,既简单省事,又清晰明了,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夜间与小范围使用,最好不过。

    北邙山里虽然做不到与世隔绝,但是路口关卡都有卫士布下的岗哨。这一老一少突兀地出现,却没有任何岗哨发出警示,足以使韦光正恼怒,因为这不仅仅是岗哨的失职,更是他的失职。尤其是那个小娃怀抱的那杆枪,太扎眼了,假如是有人欲对汉少不利,或者那杆枪换成弓,刚才也许就能要了汉少的命,那后果……画面太惨,不敢想。倒不是韦光正有“被害妄想症”,毕竟他就是干这个的,而且在他心里,也绝对不容许任何人对汉少不利。

    是的,是任何人!

    文聘本来正跟着大家一起“玩包子”,可是他比别的小娃们机灵,看出端倪之后,撒丫子跑过来,越过刘汉少,追到韦光正身后。韦光正正有火呢,一脚把文聘踹倒在地。

    “你跟来干啥?滚蛋!”

    这其实是男人之间的关怀,假如有危险的话,韦光正也不希望文聘跑在前头。文聘懂这个,所以也不还嘴,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跟着,只不过离韦光正稍微远了些,让他一脚踹不到。

    人心果然都是换的,看样子自己没白疼他们。刘汉少心里发笑,却故作不悦地说:“光正,你太紧张了,礼数都不顾了吗?”

    韦光正这才惊觉,自己走在汉少前边,的确很失礼。看样子和刘汉少呆久的人,都会变得越来越“无礼”。韦光正连忙回身,正好又看见文聘,不过这一次倒是没想踹他,反而满是赞许的神色。

    来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卫士们已经远近不一地将那一老一少围了起来。韦光正跟在刘汉少身后,手按剑柄,文聘则对那个小娃的大枪垂涎欲滴,恨不得立刻抢过来,耍上一番。那个小娃也满眼警惕,已经将抱着的大枪攥紧在手里,暗自戒备,倒是那老者始终云淡风轻,对眼前的一切仿若未闻。

    走到近前,刘汉少笑呵呵地问:“老人家,贵姓啊?打哪来?到哪去?家里几口人儿?人均几亩地儿?地儿里几头牛啊?”

    众人皆倒,那小娃手一松,攥紧的大枪往下一秃噜,差点砸脚面上。老者终于没办法再继续装世外高人了,爽朗地呵呵一笑,抱拳回道:“有劳少君动问。山野散人,蓬莱童渊,携徒游历至此,冒昧讨扰,还望少君海涵。”

    人家不是装高人,而是真高人。

    此情此景,刘汉少只想死机重启。

    史料中从来没有关于童渊的任何记载,包括那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没有,而他应该是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虚拟出来的人物,号称“蓬莱枪神散人”,是西川枪王张任与北地枪王张绣的师傅,晚年更是收了赵云做关门弟子。

    一直以为自己是穿越到了正经的汉末,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但是不正经的童渊此刻就站在眼前,这该怎么解释?难道哥穿来的是假汉末?等等,如果这老货真是童渊的话,那他身边这个小娃,莫非就是三国第一偶像派,大名鼎鼎的赵……云云……

    尽管已经见过了汉末牛叉排行榜第一名的曹操曹孟德,并且还偷偷踹了他一脚,但是刘汉少依然无法相信眼前的情形,甚至把手指头放进嘴里咬了一口。

    粗话的,疼!

    刘汉少流着口水,瞅着那小娃,久久不曾言语。不过还好,他不是唯一失态的人,因为文聘也流着哈喇子,区别在于文聘瞅着的是那杆大枪。

    就在那个小娃被眼前两个流着口水,像白痴一样的人瞅的心里发毛,不自禁后退的时候,刘汉少终于回过神来,试探着问:“你……叫赵云?”

    那小娃一脸惊奇,但是没敢吭声,童渊也是一脸惊奇,拱着手问:“少君如何得知劣徒……”

    “放肆!这是我家史侯殿下!还不大礼参……”

    韦光正早憋一肚子火了,现在听着童渊一口一个“少君、少君”的喊,虽不算失礼,但也谈不上恭敬,明显是拿刘汉少当小孩了嘛,于是不待童渊把话说完,便发作起来,训斥童渊,不过他的话也被刘汉少及时打断了。

    “光正不得无礼,童老乃是本侯爷的贵客。走走走,童老远来劳顿,快随我进去歇歇脚,喝喝茶。”

    童渊知道了刘汉少的身份,更是震惊,但是对于韦光正的训斥,或者说是要他向权贵俯首低头,还是双眉微蹙,有些迟疑。然而刘汉少根本没给他留下多想的机会,直接上来拽着他的衣袖就往学校里走,那样子好像熟的俩人是打小就一块玩似的。童渊估计也要死机了,这边还没重新启动,那边又听到刘汉少说:“聘儿,快去告诉杜娘,咱们来了贵客,赶紧整一桌子好菜。”

    不管是倨是恭,还是想不明白刘汉少为什么一会白痴的流口水,一会又热情过火地拽袖子,最后这句话童渊总是听个清楚明白,忽然就有了一点小感动,终于不再端着高人的架子,或者说是放下了心里的那么点小高傲,连忙谦虚客套地说:“老朽何德何能,当不得殿下如此厚待。”

    “当得,当得,进去说,进去说……”

    刘汉少已经把热脸贴了上来,哪还容得童渊躲躲闪闪玩虚套?当然更不许他露出冷屁股了!就好像哄着小娃说“叔叔给你买糖吃”的人贩子一样,连拉带拽地把童渊和赵云往学校里拐。

    包包子课已经接近尾声,先前上锅的也已抬了出来,一筐筐冒着热气,赵云左瞧右看还偷偷地咽着口水,先前他就在校外张望,此刻走近了,更是觉得无一处不新奇。到底还是小娃心性,整天跟着一个老头东跑西颠,哪见过眼前成百上千的小娃一起闹腾的世面啊。

    刘汉少把赵云的举动都看在眼里,偷着那叫一个乐呀,打从知道这爷俩的身份之后,他就没打算放过他们。哦,好吧,是没打算放跑他们。开玩笑,第一偶像派,就算自己不把他当花瓶,也坚决不能让他给别人当玩具啊,尤其是那个大了耳朵的玩具。

    “饿了吧?”

    对着赵云说话的时候,连刘汉少自己都觉得自己笑的像狼外婆。正巧,去传话的文聘此时已跑了回来,还不等他站稳,刘汉少又吩咐。

    “聘儿,去给云儿拿俩包子。”

    然后又对赵云媚笑着说:“先垫垫,等会哥请你吃好吃的。”

    …………

    所谓好吃的,其实……只是一副猪下水。最初的时候,别说蔡邕那位名士大儒,就连史老道和杜娘都明确表示拒绝,那年代,只要饿不死,谁肯吃这些玩意?当然,韦光正是个特例,不是因为他要过饭,而是因为他对刘汉少根本连所谓信心都不需要,别说吃猪下水,就算让他吞刀子,他也张嘴,即使如此,他对那些玩意也依旧表示出怀疑。

    刘汉少才不理会这帮傻玩意呢,指挥着厨子们,该洗的洗,该腌的腌,该焯水的焯水,该过油的过油。尽管随着时日的增长,众人对刘汉少表现出的种种“神迹”已经有了很强的承受能力,但是看着他指挥并教导着众厨子,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样子,还是感到震惊。

    当然,这也只能怪没有人知道他们眼中的皇子,前生的时候做过家庭妇男,每天除了接送臭儿子上学放学,就是想着怎么给他们娘俩做点好吃的。手艺自然不敢和饭店大厨相比,起码也是下得去刀,掂得起勺。于是,没有夫妻的肺片,没有辣子的肝尖,没有腥臊味的油爆大肠一道道端上了桌,当然还有猪头,猪蹄,猪尾巴所做的卤煮。调料不全,所以在刘汉少看来,味道也差强人意,即便如此也足够他们大开眼界,因为汉少往菜里下了很多的药,比如陈皮、桂皮、小茴香;甘松、甘草和丁香……

    等菜做好了,刘汉少才不会傻到强迫蔡邕他们的份上,他们不吃,正好自己吃。然后,还让厨子们也尝尝,总不能自己做的菜,不知道什么味吧?再者,是谁提供的食材,就把谁喊过来也一起尝尝,劳有所得嘛。等这帮开始坚决不吃的人,看的忍不住,舔着脸、壮着胆地尝上一口,可就停不下来了,那样子和自己前生头一回吃海鲜大餐没什么区别。

    尤其是蔡邕,猪耳朵配小酒,就得意那一口。而史老道则对烤腰子、爆腰花情有独钟,并且每次杜娘也总会假公济私地把腰子偷偷留给史老道独吞!

    按照养生学上的说法,口味清淡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健康,因此,汉朝人民的饮食习惯很健康。关键是还有一句名言叫“拼死吃河豚”啊!吃货们为了口腹之欲,连死都不怕,还在乎健不健康?所以,下水菜成了北邙山里的高端菜系,而刘汉少也开创了重口味的先河。
………………………………

北邙卷 第019章 高手挡不住忽悠

    第019章高手挡不住忽悠

    ……………………………………

    中午饭小娃们吃的就是包子,再来一碗大骨头、野猪皮炖菜汤,这就算是改善伙食啦!而刘汉少声称要请童渊和赵云师徒吃的好吃的,就是一桌子下水菜。这倒好,一口野猪,一点没糟践。

    蔡邕和史老道两个老不休不请自来,对童渊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还扬言一定要陪他好好喝上一杯。也许可以不知道史老道是谁,但是蔡邕可是名扬海内的大儒啊,如今却拉着童渊老兄弟长,老兄弟短的,这让童渊心里原本还有的那么点小高傲早抛向九天云外了,也许还谈不上感激涕零,可起码也“受惊若宠”。

    两个著名的校园恶霸也钻进屋来,蔡琰要拉着赵云下象棋,文徽说象棋不好玩,大家还是一起下蹦蹦跳跳棋吧,反正不管怎么说,就是赖着不肯走。韦光正和文聘很忠心耿耿地站在门口守卫,忠心的连包子都不去吃。

    可怜刘汉少,还堂堂皇子咧,想弄点猪下水开小灶,都还遇上这么多打劫道,争嘴吃的。也罢,人多力量大,有群众一起忽悠那爷俩,总比自己一个人强。所以,干脆放话,全都留下来一起吃饭。

    汉朝吃饭,都是分餐制,不仅有自己的份饭,甚至还是一个人一个食案。理论上来说,分餐制干净卫生,能够杜绝一些有可能通过口沫传播的疾病。只不过在吃饭的氛围上,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学校里的小娃多,也都还是分餐制,每个人有自己的小盘、小碗。但是刘汉少这几个人早已有了聚餐的习惯,起初可能是因为忙,商量什么事晚了,大家就凑在一起随便吃点,后来刘汉少整出了重口味,其他人就有了蹭饭的恶习。

    坐着高脚椅子,就着高腿桌子,怎么一人还发了两双筷子啊?哦,粗长些的是用来将菜肴夹进自己的餐碟里,细短一些的才是用来吃饭的。

    童渊和赵云好像连饭也不会吃了。另外,与任红昌、文徽、蔡琰这些女子同席而食,也让童渊颇觉不合礼法,但是再一想,自己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个山野之人,现在居然有堂堂皇子与海内名士一起陪着吃饭,又哪合什么礼法呢?

    “童老快尝尝,这道红焖猪蹄可是软而不腻,香糯爽口,那得大火红烧,小火慢炖,需整治好几个时辰才能上桌入口,着实有些不易啊。”

    不对啊,这么说的话,不就说明这一桌子菜不是专门为这爷俩准备的了?那显得多没诚意。虽然这爷俩的确只是赶巧了,但是刘汉少可不会瞎说什么大实话。

    “幸好今早有喜鹊登枝,前来报喜,本侯爷掐指一算,料定必有贵客前来,所以才命人早做准备,以待贵客。”

    得,就这么给圆回来了。

    童渊一边连连谦虚愧不敢当,一边暗想这个小小的史侯殿下还真不是一般人啊,不仅能掐会算,还礼贤下士。哎呀,自己又算什么贤士,竟能得殿下如此礼遇。旁的不说,就冲殿下的态度,当真比六月天穿皮袄还让人觉得热乎呀。

    菜的口味重些,就要喝口酒压一压。所以,菜是越吃越开胃,酒是越喝越飘然,也许童渊很快就会找不到北了。

    童渊坐的是主宾,他的下首是赵云。刘汉少就算再对第一偶像派流口水,也不可能起身去为他布菜。不过,赵云的旁边坐着的是任红昌,所以刘汉少就时不时的嘱咐一句“小红妹妹,招呼好云儿呀!”

    跟着刘汉少的人讲礼数的少,所受的拘束也少,所以任红昌也有活泼开朗的一面。北邙山里的人看习惯了,还不觉得如何,但是外人乍见任红昌,无不感到惊艳绝伦。赵云可能比任红昌小了那么一点,不多,就一点,但是女娃发育早啊。所以任红昌已亭亭玉立,而赵云还只是个半大小子,再所以,俩人在一起一比,就成了大姐姐和小弟弟的阵势。

    任红昌为赵云布菜,还热情大方地说:“云弟弟,多吃菜啊。尝尝这个,可好吃啦。”

    赵云原本吃的挺嗨,可是被任红昌一招呼,反而局促不安,突然之间,脸就红了。

    …………

    终于,刘汉少打听清楚了童渊的来历,没有两个枪王徒弟,没有蓬莱神枪散人,童渊原本是一个铁匠。没错,就是个打铁的!只是当年救过一个快病死的老道士,后来老道士传了他一套枪法,说是可以强身健体,护身自卫。

    童渊打铁的时候眼疾手快,通红的铁料从炉子里拉出来,想要什么形状,需要什么速度与力道,早已心有分寸,几锤子下去,严重符合稳、准、狠的关窍,而打造出来兵器的话,也总要自己先试试趁不趁手,忖一忖长短轻重,于是那套枪法也越练越得心应手,越练越纯熟精湛。

    后来打铁的营生不好干了,童渊就开始四处游历。说是游历,其实就是名声并不高级的“游侠儿”,当然,童渊还是锄强扶弱的事干的多一些。几年前,遇到流浪儿童赵云,见他聪慧,便起了收徒之心。童渊孤身一人,年纪越来越大了,有赵云跟着端茶递水,侍奉天伦,使得童渊老怀大慰。而赵云也有了长期饭票,还免费学了一套枪法。二人名为师徒,实则是相依为命。

    也就是说,童渊这辈子捡了俩要饭的,一个当了他师傅,一个当了他徒弟。

    而这爷俩此次能来北邙山,有两个目的,一是赵云年岁增长,艺有小成,童渊想访山问石,为他打造一条好枪;二是辽东燕山人王越,剑术卓著,听闻童渊枪法精绝,素有侠名,便托人邀约,洛阳相聚,探讨武学。

    …………

    王越要来洛阳了?那可不是外人,是史阿的师傅啊。幸福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这是买一送二的节奏啊,而且各个都是大神。就这阵势,要是将来还干不翻一个董老糙货,那可实在太没天理了。

    刘汉少不矜持,搂着童渊使劲拍肩膀。

    “哈哈哈,好好好,来了好,能来就好啊!”

    下午的时候,刘汉少亲自陪同童渊、赵云参观了学校,看着一屋一屋的小娃们或书声琅琅,或静坐听讲,或嬉笑打闹,或痛哭流涕,真是让赵云眼热。

    为毛还有痛哭流涕的呢?

    “哎……可叹杨家一门英烈,精忠报国!金沙滩前一场血战,大郎身代皇帝死,二郎替了赵德芳,三郎力托千斤闸,也只落的尸骨无存,马、踏、如、泥……”

    好吧,这就是刘校长亲授的《杨家将》的故事,千万别问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