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大忽悠帝-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也有懵圈的时候,愣愣地问:“哪条路?”
“自然是修尽天下不平路!”
呛得直咳嗽,曹操赶紧喝口小酒压压惊,说道:“陛下,水泥虽好,但是您说的也太不靠谱了。指望那个铁磨,就算日夜不停地磨,能出多少水泥?想要修好天下所有的路,又需要多少水泥?只怕再过百年,您的愿望也实现不了。重要的是,先秦始皇帝在全国大修驰道,征发徭役数百万,搞的国库空虚,怨声载道,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前车之鉴,陛下还要步始皇帝后尘吗?”
跟着刘汉少混久了,曹操也学了不少新词,比如“靠谱”。
刘汉少疑惑地问:“听你的意思,水泥路还不是个好东西了?”
曹操直言道:“好,自然是好东西,可是咱们没有那个能力修啊。”
“孔子曰,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既然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自然也得一条一条的修,这个道理哥还是明白的。”
“这就对了!”
现在是家宴,刘汉少更没架子,曹操自然也随意许多,接过话头又说道:“陛下能这样想,才是大善之举。以操看来,咱们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安民固国上,等过个三五年,天下得以平定,百姓得以修养,再一点一点的慢慢修路,才是上策。反正陛下还年轻,多等几年有何不可?”
刘汉少想了想,又慢慢摇了摇头,只说了两个字:“不对!”
………………………………
北地卷 第154章 老狐狸发来贺电
第154章老狐狸发来贺电
……………………………………
“孟德,哥知道你的意思,现在天下不宁,反叛不断,百姓艰难,食不果腹。你是担心在这个时候,哥再征发大量徭役,只怕天下会更加动荡,搞不好咱们大汉就玩完了。”
“陛下慎言啊!”
虽然是劝刘汉少别胡乱说话,嘴上没把门的,但是曹操说的时候却频频点头,显然是赞同刘汉少所说的意思。
哪曾想,刘汉少话锋一转,又说道:“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假如咱们可以把劳民伤财的事,变成利国利民的事,那么天下的动荡是不是也能跟着减少很多呢?路,是一定要修的。有路才能交通便利,有路才能繁荣经济,有路才能富足百姓。当年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宣帝又设西域都护府,可是现在呢?咱们粗话的连凉州都过不去。要是有了水泥路,大军往来迅捷,商贾行走便利,他们谁还愿意炸毛,谁还敢炸毛啊?”
眼瞅着刘汉少越扯越远,曹操实在忍不住了,说道:“等会儿!陛下,水泥路的好处,咱们大家都明白,但是您说能把劳民伤财的事儿,变成利国利民的事儿,这个……怎么变?”
“简单啊,给钱呗!”
刘汉少满不在乎地说:“以前征发徭役,都是强行逼着百姓白干活,不能挣钱不说,还死了白死。咱们给工钱,让百姓趁着农闲时节修路,这样一来,咱们的路也有了,百姓还能多赚几个零钱补贴家用,岂不是一举两得?”
曹操愁眉苦脸地说:“咱们哪有那么多钱?即便您现在手头宽裕,可是官吏要发俸禄,将士要发粮饷,打仗赢了还要有奖赏。再去修路,等于是把金山往地上铺啊。”
“你们家没钱吗?”
刘汉少一句话把曹操噎了个半死,暗想:就没见过您这样的皇帝,我们给您干活,您还总惦记着卷扒我们的钱,难得这么无耻的话,让你说的如此理直气壮。于是,曹操低头喝了一口小酒,默不作声。
刘汉少转而又问袁绍:“你们家有钱没?”
袁绍的政议长就差在朝会上正式任命了,今天还跟着刘汉少乱跑,纯属混日子,心思压根没跟过来。听着刘汉沙问有钱没,还以为要他付酒资呢,一摸钱袋才反应过来,不对啊,今儿是在曹孟德家蹭饭吃,付什么酒资?
刘汉少又对着杨修说道:“回去问问你们家老头。”
杨修低着头,也不说话,只顾往嘴里扒拉饭菜,心里话说,老杨会打死我的,您知不知道?
孙坚倒是痛快,眼见刘汉少瞅了过来,立刻说道:“臣家中倒是略有薄资,但是,真的很薄啊!”
这天没法聊了,刘汉少尴尬地笑着说:“不就是赚钱嘛,有啥了不起的。让哥再想想招儿,回头吓死你们!”
众人心中齐曰:您了已经快吓死我们了!
…………
下午的时候刘汉少没有到处乱跑,就呆在办公室明光殿苦想赚钱的招儿。这年头搞收费公路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没法子给每头毛驴都办个驴牌号码,搞收费站,人家快走到地头的时候,下去走土路小道了,怎么办?
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要是修好了路,除了国家以外,受益最大的还是那些商贾。看样子,招儿还得在有钱人身上想啊!
无偿转让水泥技术,愿意搞水泥厂的就得承包修建路段……路修好了有人走,半道就得加油,虽然现在不需要加油站,但是人吃马喂照样需要加草站,把驿站承包出去……来往行商,物资需要集散地,可以在适合的郡县建立大型市场……桥!有路就得有桥。过路费不好收,过桥费可是一收一个准……现在的技术能建大桥吗?
刘汉少正在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首相杨彪忽然告进,亲自送来了一份奏报,说是荆州刺史王睿死了。死了一个刺史,消息的确重大,但是用不着吃惊,反正大汉死的刺史多了去了。袁绍等人立刻想着,谁会接任这个差事,只有刘汉少呆立当初,因为按照原本的剧情发展,弄死王睿的凶手现在可就在他这屋坐着呢。
原本的历史上,孙坚要北上参加反董联盟,邀请王睿一同出兵,但是王睿与武陵太守曹寅不和,发话说孙坚要是能杀死曹寅,自己就出兵。曹寅害怕孙坚真的来宰自己,抢先伪造了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列举王睿的罪状。
正巧,这个王睿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的时候,因为孙坚是武将,言辞中常常流露出轻蔑之意,使孙坚早就心存不满。现在好了,也不管孙坚是真糊涂,还是假装不明白,领了伪造檄文就去捉拿王睿。结果是王睿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吞金自杀。
刘汉少呆呆地瞅着孙坚,想不明白其中原委。
孙坚惊讶地问:“王使君死了?怎么死的?”
对啊,这事儿现在显然跟孙坚没关系了,刘汉少也追问杨彪,王睿怎么死的。
杨彪有些惋惜地说道:“王使君巡察襄阳防务,不慎从城头阶梯滚落而下,伤重难治。”
这是现实的残酷,还是命运的捉弄,应该算王睿点背还是搞笑?没有孙坚带兵捉拿,王睿走着走着就把自己走过去了,终究还是没活过这一年。
只听杨彪又说道:“陛下,王使君为国分忧,安定荆州,亦是巡察防务,方遭不幸,还望陛下厚待,追谥封赏,彰显天恩。”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刘汉少亲政以来,手底下死的最大的官了。将来史书上也得写一笔:光熹元年,荆州刺史王睿,巡察襄阳防务,不慎跌下城墙台阶,毙。
“嗯,你们酌情安排吧,要厚待王睿家眷。荆州刺史的继任人选有没有?马部长是怎么说的?”
“有一个。臣等与马部长商议,举荐汉室宗亲,鲁恭王之后,八骏之一,山阳刘表,刘景升。”
听了杨彪的话,刘汉少再次呆立当场。敢情王睿之死,就是为了给刘表腾位置么?
这是一个“面目全非”的汉末,从董卓被搞死那一刻起,就已经彻底没有了“原本的历史”,而无形之中又像是有一股力,总在试图纠正历史的偏移。可惜每一个穿越众都注定要逆天改命,所谓历史如同妙龄女子,在穿越众面前只能欲遮还露,半推半就。
又或者,从刘汉少叼着杜娘的葡萄,将她咬得发出第一声惨叫之时,这种穿越众与历史美人的交战就已经开始了。不能一下子就得手,也不能总是不得手,挣扎的时候还要抬起屁股,方便被扒下裤子,历史……真骚!
“哥知道了。先别着急,让哥好好想一想再说吧。”
…………
刘汉少脑子有点乱,已经顾不得再想怎么赚钱修路了。刘表犹如一匹黑驴,突然出现在刘汉少面前,是让他沿着历史的轨迹朝前奔跑好呢,还是挽上个笼头,或者干脆换一匹?
每当遇到棘手问题,刘汉少总是首先想到戏志才,因为戏志才是唯一“知晓天机”之人,也可以说是距离刘汉少内心最近之人。然而经过何太后事件之后,又使得刘汉少不愿意过多依赖戏志才,真是左右为难,纠结万分。
天已擦黑,主簿、行走们都下班了,刘汉少依旧呆在明光殿,站在一副大汉地图面前神游天际。好吧,其实是想不出好法子,有些不会玩了而已。
忽然燕四娃回禀,说是史阿来了,有要事奏报。
虽然趁着加元服的热乎劲儿,开始改制三府,但是搜狐还是个秘密,没有放在御府的明面上。所以史阿一般不会进宫,甚至极少与刘汉少见面,此刻突然前来,想必是有重大事件发生。然而史阿只带来了一封密奏,确切地说是写在一条白绢上的一句话:“可诏皇甫嵩还京,重位许之。”
谢天谢地,死老狐狸还没死,终于来信儿了,而且这个消息好的就像一封贺电,庆贺汉正军剿灭白波贼,收拾牛辅,平复河东么?
自从刘汉少让搜狐捉来老狐狸贾诩之后,就是在濯龙园的偏殿谈过一次,完事贾诩就蹿没影了,连搜狐的支援都不要。后来还是胡车儿交代,刘汉少才知道,贾诩在河东还是干了活的。至少把张绣一部利利索索、干干净净地给挖了过来,然后,就连胡车儿也不知道贾诩又蹿哪去了。
那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贾诩已经搞定了皇甫嵩?就他一个人?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贾诩很有可能就在皇甫嵩身边,并且干完了自己能干的活,剩下的只要刘汉少配合一下就好。当然,这一切都还要建立在刘汉少信任贾诩的基础上,否则,一切都是猜想、空谈,甚至是阴谋也犹未可知。
事关重大,刘汉少也顾不得再纠结,立刻命燕四娃喊戏志才前来。
来明光殿的路上,戏志才还问燕四娃,汉少喊自己啥事,燕四娃摇头说不知道。戏志才又问汉少喝酒没,燕四娃点头说喝了,于是,戏志才大惊。因为刘汉少养成一个坏毛病,喝多的时候,只要戏志才在身边,就会打一顿。戏志才也知道,这是皇帝在发泄怨气,同时又会感激涕零,汉少终究是顾念情义,不舍得杀掉自己。
就问一句,贱不贱?挨打还得感激涕零!
看着戏志才愁眉苦脸的样子,好像自己又要去挨打似的,燕四娃笑呵呵地说:“中午在曹操家喝的,没喝大。”如此,才让戏志才心里踏实下来。
来到明光殿之后,刘汉少把自己得到的消息与王睿摔死的事都和戏志才说了一遍,然后,戏志才也站到了那副大汉地图前面。
………………………………
北地卷 第155章 汉室宗亲怂包蛋
第155章汉室宗亲怂包蛋
……………………………………
如今大汉的局势是,刘汉少实际控制着司隶四郡,高节出兵左冯翊,王闹闹盯着京兆尹,这里还有一个段煨;皇甫嵩控制右扶风,盯着凉州的韩遂、马腾;益州有刘焉,张鲁还没到汉中杀苏固;并州死了丁原,荆州刚死王睿;交州有士燮,扬州有陈温,还有刘勋、周昕、王朗这些人以及严白虎这个叛贼;豫州孔伷,冀州韩馥,兖州刘岱,还有一个黑山军张燕;徐州陶谦,青州焦和,泰山臧霸和一群小黄巾;刘虞还在幽州和公孙瓒扯面皮,公孙度想在辽东当老大;此外还有一条漏网小鱼,袁术袁公路,躲在鲁阳学潜水。
别说管理这些地方了,很多名字刘汉少听都没听过。陈温是谁,焦和是谁?除了知道这俩人一个是扬州刺史,一个是青州刺史之外,其他的一无所知……很有当昏君的潜质啊!
不知道戏志才在地图前伫立多久,忽然说道:“汉少,忠以为,可以让刘景升去荆州。”
刘汉少深沉地点点头,这回倒是没装,因为刘表开始还是很猛的,单骑入荆州嘛。至于往后的事,只要掐死刘备备这个变数,曹操大军一到,举州皆降。既然连曹操都能搞定,哥的汉正军到时候还怕搞不定吗?
只听戏志才又说:“我们现在的重点在西边,南边顾及不到,既然刘景升能稳住一州之地,就暂且先放他过去。名义上他是汉室宗亲,陛下现在启用他,也能笼络众多宗室,等将来若是他敢心怀异志,咱们腾出手来,再收拾他也不迟。”
刘汉少贼兮兮地笑着问:“就像刘焉一样,先放着,看他唱戏?”
“也是,也不是。荆州可不像益州那样,能够偏安一隅,刘景升要是想学刘君郎,只会死的更快。”
戏志才与刘汉少相视而笑,一副“狼狈为奸计得逞”的模样,好像体验到了幕后小黑手的爽快感觉。
笑罢,刘汉少又问:“志才,对于西边的事,你是怎么打算的?”
虽然刘汉少又是汉正军统帅,又弄有最高统帅部,但是西边的战事,主要还是靠戏志才在全面谋划。而高节也只是在前敌充分掌握战术指挥权,说让打哪就打哪,不管怎么打。
戏志才想了想,说道:“此次不管能否顺利诏皇甫嵩还京,都让闹儿出兵京兆,反正他肯定也闲不住。段煨要是识趣,肯回京的话,到时候您再另行安排,万一他不识趣,就让闹儿拿他练练手。如此一来,等于向皇甫嵩挑明了陛下的态度,何去何从,他总得做出个选择。若是他不从,咱们就用离间计,您加封马腾、韩遂,让他们相互闹腾的再厉害点,若是他从了,由高副军长接管右扶风,汇合闹儿一起,打回凉州去!”
点头认可戏志才的计划,然而刘汉少又提出新的问题:“志才,你再想想,有没有尽可能不打仗,或是少打仗的法子,解决掉西边的问题。比如说,就算皇甫嵩还京,咱们也暂时不出兵凉州。”
戏志才疑惑地问:“汉少要留着马腾、韩遂作乱?”
“当然不是了。只是觉得打内战实在没什么意思,他们毕竟也都是咱们汉人啊。”
戏志才着急地说道:“汉少能这样想,可是他们不会这样想。咱们不打他们,给他们留下喘息之机,再来打咱们,怎么办?凉州地广人稀,难以维持大军,等他们人多坐大之后,必然会四处劫掠,危害地方。汉少,您是一国之君,岂能容叛逆横行?”
“你别急眼呀,咱们这不是在讨论问题嘛。”
因为对军事上的事情忒外行,所以刘汉少把姿态放的特别低,安抚一下戏志才的情绪,又说道:“你考虑的是军事问题,但是西凉不止是军事问题。就因为西凉、三辅常年动荡,百姓流亡甚多,促使地广人稀的局面加剧,而留下来的百姓,为了存活,甚至出现胡化现象。现在的西凉的确不乖乖,可是在异族看来,到底还是咱们汉人说了算。如果咱们和马腾、韩遂决死一战,干死他们应该不是问题,可是咱们自身的损耗呢?西凉、三辅又能剩下几个汉人百姓?咱们又该如何恢复对这些地方的有效治理?从哪再弄那么多汉人百姓充实边塞?一旦咱们自身出现问题,弱干强枝,那些地方立刻就不会再属于咱们了,西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如果说高节是战术指挥,戏志才是战略布局,那么刘汉少刚才的一番话就上升到国策层面上了。最后竟然追问到戏志才也哑口无言,只好再次盯着地图,蹙着眉头,沉思起来。渐渐的,戏志才露出笑容,不是因为他想到了什么良策,而是看到了刘汉少的成长,腹有乾坤,胸怀天下,越来越像一个帝王。
戏志才心悦诚服地问:“汉少见识深远,可有何良策?”
刘汉少理直气壮地说:“有啊,这不是把你找来了嘛!”
于是,戏志才脑门黑线,盯着地图继续想招儿。
说刘汉少见识深远,真是有污蔑学渣之嫌。其实刘汉少就只说了一句自己的大实话,“打内战实在没什么意思。”
从汉末到三国,甚至直到魏晋,“猪猴林立”,战乱不断,虽然到最后都被一一讨伐、剿灭,看上去又变成了大一统的美丽新局面,但是国力衰微,元气大伤,也是造成随后五胡乱华的最直接根源。那些“不臣猪猴”在朝廷眼中是钉子,所以,大家都努力拔钉子,却忘了他们在胡蛮异族眼中,是柱子!再所以,大汉缺的不是尚武精神,而是有内斗的恶习,“国恒以弱灭,唯汉以强亡”,也只徒留一声千年哀叹。
作为一个穿越众,刘汉少能在这个时候想的久,看的远,不足为奇,但是对于别人来说,这些话足以让他显得高深莫测了。
戏志才沉吟着说:“最好的结果就是不动刀子不打架,让他们直接乖乖听话。只是……这可能吗?”
“嗯……好像不大可能。不打他们一顿屁屁,让他们长点记性,他们怎么会乖乖听话?”
戏志才继续沉吟着说:“那么,退而求其次,就是让他们调转枪头,去祸祸胡蛮异族?”
“这个办法好,你多往这方面使使劲儿。”
戏志才也不理会刘汉少插话,好像自言自语似的,继续说:“中下之策就是让他们继续内讧,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挑拨他们内讧,咱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嗯,也可以考虑。”
“下下之策就是正面硬拼,不死不休了。”
“这个法子,不到万不得已,最好别用。”
戏志才回过神来,说道:“汉少,西边的事,咱们可以分成三步走。一,收拾段煨;二,收拾皇甫嵩;三,收拾马腾、韩遂。”
刘汉少脑门黑线,心里话说,你这三步还真简单,傻子也知道啊!但是刘汉少不能问,否则不就露怯了嘛。所以,刘汉少长长的、重重的“嗯……”了一声,说道:“志才言之有理!”
只听戏志才又说道:“此外,假如不能迅速解决西凉问题,司隶四郡便不足以使咱们迅速发展,当另寻他途。臣建议,派徐旅长出兵豫州,老三或者老二出兵冀州。虽然这两处都算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但是咱们是朝廷正统,谁敢不开眼,找咱们的麻烦,那就是叛逆,可使人群起而攻之。唯一可虑者,是黑山张燕……”
不等戏志才把话说完,刘汉少急忙说道:“还有一个小麻烦,袁术,袁公路。这娃现在在鲁阳,估计是想谋划整个南阳。但是南阳既是大郡,又是南下咽喉,绝不能让这娃祸祸。”
戏志才连连点头,深以为然,说道:“那怎么办?袁家声望隆重,势力巨大,袁公路又是袁家嫡子,处理不好的话,恐对陛下不利。”
刘汉少满不在乎地说:“这还不简单,找个偏远山区,打发他去支教。”
“支教?”
戏志才不明其意。
“就是把他调走,塞到别的地方去。”
戏志才点头赞同,寻思着又说:“既然能启用刘表,汉少不妨再多用几个宗室子弟,这样才能得到宗室的广大支持,将来才好有力量和那些人抗衡,只是……汉少要掌握好分寸,莫要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
本身属于寒门士子,戏志才也知道刘汉少一直在想法子坑豪门的钱,这是他乐于见到的,但是,又对刘汉少这样小打小闹,占小便宜的心态有些不屑,不够大气。您好歹也是一个当皇帝的人,能不能把架子端起来,抢钱也抢的霸气一些?或许现在还不是时候,可是等到把那些反叛以及有野心的诸侯都消灭干净了,必然与豪门还要有一番较量,假如能够得到宗亲们的支持,对刘汉少也是一大助臂。
另一方面,即使是作为穿越众兼学渣的刘汉少也感到相当不解。汉末之时,要说汉室宗亲的力量还是很大的,不管是幽州刘虞、益州刘焉还是荆州刘表,再加上数不清的这个封地那个国的皇家远房亲戚,结果偏偏是让人家一个一个地收拾掉,好像杀猪宰羊过大年一般。好不容易出了个刘备备吧,还是个山寨货,心黑皮厚不要脸。
于是,贵为学渣的刘汉少也仅仅只能总结出一句话:汉室宗亲怂包蛋!
………………………………
北地卷 第156章 一个刘表引发的
第156章一个刘表引发的
……………………………………
和戏志才沟通之后,刘汉少又回家在洗澡桶里泡了大半夜,第二天居然不请自来,参加了相府会议。括弧,相府会议和从前的早朝也差不多,只不过没有武将站在另一边,更没有皇帝坐在最上面。
杨彪一看刘汉少来了,连忙起身,把自己首相的位子让给刘汉少坐,乐乐呵呵地站在旁边,等待皇帝发号施令。
这些日子杨彪也渐渐琢磨出味儿来,陛下不爱上朝,懒得处理政务,也且由着他吧。要是真让他天天坐在大殿之上,过问大事小情,指不定整出多少幺蛾子呢。像现在这样也挺好,只要安排好陛下交代下来的事,其他的按部就班就成。让咱屯田就支持屯田,让咱修水利就支持修水利,一般的事相府自行拍板决定,遇到大事再奏报一声就成。
只不过右相王允性格强势,有时候连自己这个首相都被他挤兑的难受。但是,现在绝不是找他麻烦的时候,陛下登基不久,多有新政,这个时候要是挑起内斗,肯定会死的快。据杨修那个兔崽子说,陛下又在打算修路,还要想法子不花钱。
刘汉少先问了问对王睿的追谥封赏,杨彪奏报了一遍,准了。然后又问了问荆州继任的人选,中吏部长马日磾又把刘表的情况奏报了一遍,也准了。但是,把刘表的荆州刺史改成了荆州牧。
这一举动让相府里的爱卿们着实惊喜一番,纷纷认为陛下其实也挺好说话的,治理一州之地的朝廷重臣,相府与中吏部一经提议,陛下立刻就答应了,说明陛下还是很看重相府和中吏部的嘛。
然而,接下来刘汉少又下达的一系列诏命,可是让相府众位爱卿们大开眼界,大惊不已。
诏命陈王刘宠任扬州牧。
诏命兖州刺史刘岱任冀州州长。
诏命齐悼惠王之后刘繇任豫州州长。
诏命孝王之后刘邈任九江太守,如此便与庐江太守刘勋,新任扬州牧刘宠形成“三刘治扬”的局面。刘汉少倒想看一看,没有孙家在南边折腾,这些刘家的娃们能不能搞定一个扬州。
此外,诏命济北相鲍信,继任兖州刺史;诏命后将军袁术,接任青州刺史。
鲍信也算是个实在人,虽然当初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去老家摇人,回来之后没敢跟董卓开练,但是后来征讨黄巾之时,还是力战而死,据说还是为了救曹操而死的,也算尽了本份。至于袁术的青州刺史嘛……就等着老袁家出面为他求情吧。要说袁本初也真够仗义的,袁术对他那个鸟样,昨天居然还向刘汉少举荐袁术去接任荆州刺史。
再此外,正式下诏,任袁绍为政议院议长;任曹操为交际部部长。
所谓“交际部”,按照陛下的意思就是说“交通八方,际地蟠天”,甭管是旱路、水路,山沟里的小路,都归交际部管辖。所谓政议院议长之职,虽然爱卿们怎么听都迷迷糊糊,弄不明白,但是刚刚撤换下来的原扬州刺史陈温、青州刺史焦和、豫州刺史孔伷、冀州牧韩馥统统都规划给了袁绍,这应该足以说明袁绍有多牛叉了吧?
其实刘汉少也有刘汉少的苦衷,尤其是这个韩馥,简直就是汉末一朵奇葩。原本好好的冀州牧,袁绍一去就把州牧之位抢了过来。抢就抢吧,反正原本韩馥就是袁家门生,还不算太丢人,可是韩馥怕袁绍加害自己,撩腿蹿了。蹿就蹿吧,打不过就蹿,也不算太丢人。可是他蹿到了陈留太守张邈家里,正巧袁绍也派人联络张邈,韩馥见此情景,立马自杀了。死就死呗,偏偏是钻厕所里用刻书刀把自己戳死的,瞧瞧他死这地儿,让收尸的都嫌弃!
粗话的,真是婶和叔叔都不可忍!
好歹哥现在也是大汉皇帝,就算诏令再不通达,也不能容许这些瘪犊子玩意尸位素餐。将来写进历史里,你们自个儿不嫌丢人,哥还嫌没面子呢!提醒自己记住,必须得交代史官一句,韩馥这个州牧可是当初董卓任命的,他要是再死的尴尬而不失惊奇,也跟哥没半毛钱关系!
万万没想到啊,一个刘表竟然引的大半个大汉为之动荡,汉室宗亲一下子蹿上来两个州牧,两个州长,一个太守。话说,州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有没有人能站出来给爱卿们解释解释呀?
州牧,属于地方军政一把手,既管军又管民,位高权重,混好了就是土皇帝。
刺史,属于朝廷委派到地方的使者,相当于巡视组组长,位不高但身份重,混好了也能当土皇帝。
州长,属于刘汉少洗澡桶里泡出来的新职位,只许管民事政事,不许摻和军事,敢混土皇帝试试?
其实刘汉少的想法很简单,荆州、扬州现在自己还无力控制,让老刘家这些娃们出任,如果没有足够的权限,恐怕他们都玩不转。而豫州、冀州是即将出兵之地,是准备牢牢控制在手的,自然得按照自己的构想来铺设。
说句稍微公道点的话,老刘家这些娃们混名声都还是有一手的,不管办事能力如何,百姓都还是很拥护的,比如刘虞,还有备备。能有这么一个优点,差不多也就足够了,只要别让他们扛着生死存亡的大事。
…………
新皇登基,大量启用宗室,有助于稳固当朝,相府的爱卿们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毕竟刚才任命的这些都是外放官员,没人会来和他们抢位子。
但是,随后刘汉少又召开的军府会议,对武将们做出的调整,可就使很多将官们不蛋定了。因为汉正军旅职与军职之间,有了正式的师职一级,一师辖三旅,一军辖三师。
首先是高节出任汉正军第一军军长,自领第一师师长,副师长刘辟。第一师下辖第一旅龚都部、第二旅淳于琼部,第九旅刘辟部,第六旅华雄部,以及一个师直属警卫团。
王闹闹任第二师师长,第二师下辖王闹闹本部第十四旅,陈冉部第七旅,张辽部第八旅。
徐荣任第三师师长,第三师下辖本部第三旅,伍琼部第十二旅,以及新编的杨奉部第十六旅。
文聘任第四师师长,第四师下辖文聘本部第十一旅,新编的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