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大忽悠帝-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的没人愿意吗?”
刘汉少一边问,一边斜眼瞟着袁绍。
干,贴钱也得干!
………………………………
北地卷 第151章 曹孟德的私房话
第151章曹孟德的私房话
……………………………………
这个议院看似无权无势,但是既有安抚百姓,乡中三老的意思,又有监察百官,御史大夫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它能带来巨大名望!将来谁能成为政议长,谁就是大汉最有名望的人之一。名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比当官更有权,比钱财更富有!袁家四世三公,不就是名望吗?也许将来,人们再提起袁家,就得说“三公一议长”。
眼看着袁绍壮志满怀,意气风发,就要接下这个议长之职了,曹操却无不担忧地说道:“陛下!议院之制,确属善政,可您有没有想过,此议拿到朝堂之上,会引起多大震荡?可能您那些爱卿全都会出言反对,口诛笔伐。届时,您将如何应对?”
跟着刘汉少时间久了,曹操也知道爱卿这个词儿不太像夸人的话,此刻说来,尤其畅快。
刘汉少故作惊讶地说:“他们反对啊?那就对了!哥就怕他们不反对,那里边才有问题呢。咱们不能说爱卿都是混蛋,但是有多少贪官恶吏,上欺哥这个皇帝,下压咱们的百姓,他们犹如蛆虫,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结果却是百姓受苦,皇帝挨骂,百姓们知不道,还以为哥是昏君呢。现在好了,有了本初这个政议长,下可为百姓靠山,上可为哥的耳目,上下通达,宇内清明啊!爱卿们清者自清,谁要是想再糊弄咱,本初也不答应,是不是?”
袁绍掷地有声地说:“是!正该如此!”
现在好了,百姓的靠山,皇帝的耳目,足以让袁本初膨胀了,信心满满地打算就职大汉首任政议长。
其实,弄出这么个似是而非的议院之制,刘汉少原本也没想过它能和所谓的民主有毛线关系。大汉此时的人心都快碎成渣儿了,这个时候还说民什么主,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虽然刘汉少一再说明,议员不是官儿,但是他相信,只要把袁绍放出去组建议院,那些人还是会认为议员就是官。
这就是刘汉少想要的!
因为这个时候的百姓并不是指所有人,起码还能自己种地自己吃,再稍微好一点的就算小地主了。至于那些雇工、仆役、流民,其实也和奴隶差不了多少,对于一个光着腚要饿死的人来说,只想要口吃的,才不会在意谁有权利谁当官。
所以,首先加入袁绍组建的议院之人,也必然是当地有一定权势名望之人。
那么问题来了,大汉现在究竟有多少权势豪族,又有多少贪官污吏?有多少是尸位其上的,又有多少是只会嘴炮的?
把这些人全换了,大汉会动荡;把这些人全杀了,大汉会饿死,倒不如挖个坑,插一块议院的牌子,把这些人乐乐呵呵地哄进去。等到将来,真正的百姓吃饱穿暖之后,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了,自然会用手中的选票维护自己的权利,那时候才是议院成长的时候。
嗯……现在的议院更像人形垃圾中转站。
历史上有的说袁绍长得帅,有的说袁绍待人宽厚,礼贤下士,而最著名的恐怕还得属郭嘉说的那句“好谋无决”。所以,让袁绍出任政议长再合适不过了,首先,袁绍名望高又长得帅,能够投效他肯定让人觉得有面子;其次,袁绍待人宽厚,说明脾气好,能容忍那些嘴炮贤达高谈阔论,胡说八道;最后就是这个好谋无决,议院那种地方肯定会吵吵的比较热闹,想决都决不了,等他们吵吵完,真正干事的人早把事干完了。
“就先从河南开始,一个县一个县的搞,组建好县里的民议院,就组建郡中众议院。你所做之事,史无前例,开创先河,任重而道远啊,要加倍努力。”
终于,刘汉少拍了拍袁绍的肩膀。
袁绍认真回道:“臣唯效死力,以报天恩。”
刘汉少点头说道:“太傅年迈,也该享几年清福了,你们袁家需要有个年富力强的新家主站出来,为国效力。本初,哥看好你哟。”
这句话汉少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过,当年只觉儿戏,现在听来依旧轻如戏言,却又寄予厚望。
自从干掉董卓之后,太傅袁隗一直很低调,虽然刘汉少加元服的时候,请他做的筮宾,缓和了与袁家的关系,但是改制三府之后,太傅之位便越来越没有存在感。袁绍也知道自己家里那些人是怎么想的,患得患失,悲悲喜喜,刘汉少这个话说的再明白不过,袁家不会失宠,只是太傅老了,该换成袁绍出来说话了。
很多时候,在外面无论吃苦还是风光,只要回家能够得到温暖,便是最大的安慰。然而袁绍从小到大,最受排挤的地方就是在家里,要是真能成为袁家新主,恐怕是他这个庶子最扬眉吐气的时刻。
现在,皇帝明确表示支持自己,感动太大,反而无言以对。袁绍只是注视着刘汉少,用力地点头,心中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悲壮。
袁绍的事就这样了?
大概就这样了吧!
喝酒喝的脑袋有点疼,虽然还有一个曹操没搞定,但是刘汉少决定先回家睡一觉,于是说道:“今天先就这样吧,明天一早兄弟们早点来,我带你们去看点好东西。孟德,明天记得早点来哟。”
…………
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孙坚与皇帝做了兄弟,曹操看到了世界的样子,袁绍变成了政议长。刘汉少所说磨的两把快刀,已经出鞘一把,看在曹操眼里,心中大定,至少不再担心皇帝会搁置自己,甚至是杀掉自己。由袁绍那个政议长就可以推断,自己的位置也一定不会太轻微,陛下还特意交代自己明天早点去,究竟会给自己安排什么事做呢?
曹操很兴奋地跑回家,喊曹洪、曹仁一起陪自己喝酒。夏侯惇和夏侯渊已经上任去了,据说现在一个在河东,一个在弘农,带着人挖水沟。看到曹操开心,曹洪问有什么喜事,曹操只是笑而不语,因为他也想不出皇帝明天会送给自己什么样的惊喜。
中午已经喝的不少了,晚上还继续喝,可是曹操今天好像怎么都喝不醉,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状态,甚至还找卞夫人吭吭哧哧了两把,却依旧亢奋的不要不要的。
把累的像死猪一样的曹操揽在自己怀里,卞夫人甜腻地说:“夫君,不要多想了,陛下究竟会安排你做什么事,到了明日自见分晓。”
曹操感慨地说:“夫人哪里知道,陛下今日命袁本初任政议院议长之职,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如果政议院举措得当,将会是相府一大制衡。我本想用群臣反对来吓退袁本初,看看是否能将此位落入我手,怎料陛下又夸又赞,让向来胆薄的袁本初如猛虎出笼一般。”
卞夫人惊奇地问道:“袁本初会胆薄吗?他可是做过司隶校尉的人,领过千军万马呀!还有啊,陛下有夫君说的那么厉害吗?我看他就如邻家稚子一般,倒是上次来咱们家,没轻没重地捏丕儿,害的丕儿流了好多天口水!”
“妇人之见,你懂什么?”
曹操一巴掌拍在卞夫人的肉腚上,严厉地训斥了一句,然后就听到似有还无的抽泣声。仰头看了看卞夫人一脸委屈的小模样,刚才还把人家捧在手心里,裤子都没提,就动手打上了,确实有点不讲义气。随即向上拱了拱身,反手搂住卞夫人。
“陛下从小便聪慧过人,心怀天下,若不如此,为夫又何必侍奉左右?你可千万别以为陛下爱笑闹,便是稚子无知。董卓在洛阳时嚣张跋扈,权倾朝野,群臣无不俯首,便是为夫也畏惧其威,结果他还不是栽在了陛下手里?今日我说满朝群臣都会反对陛下设立政议院,陛下却说他们反对就对了,谈笑间,视拘泥腐朽之辈如无物。别说邻家稚子,就是先帝也不曾有这样的豪迈毅勇,霸气侧漏啊!”
卞夫人哪哭了?说不定打一巴掌还觉得舒服呢!女人哄男人的招太多,此刻卞夫人早没了委屈的神色,一脸懵懂的模样,向曹操问道:“这么说,夫君很是看重陛下喽?”
“嗯,能够再兴汉室,非陛下不可!”
随即曹操又无奈地说:“你应该说,是陛下看重你家夫君才对……希望如此吧。”
卞夫人崇拜地说:“陛下一定会看重我家夫君的!我家夫君允文允武,胜人百倍,铜皮铁骨,勇猛无敌……”
说着说着,卞夫人眼中春水莹然,颊上又泛起了桃花。
曹孟德心里打了一个寒颤,明天还有大事呢,自己可不能死在今天晚上啊!于是,连忙丢下一句“你先睡吧。”穿起衣服便往外走。
卞夫人有些失望地问:“夜已深沉,夫君不安歇,还要去哪里?”
“我去练趟剑!”
今天看到了世界地图,原来世界那么大,我大汉那么小,要是能领军西征,为大汉开疆拓土该多好。可是曹操又很清楚地知道,刘汉少不会让他领军,否则早在汉正军成军之时,就会有他的位置了。
那还练个毛线的剑啊?
曹操转身走进书房,呆呆地独坐其中,思绪纷乱不止,这一夜竟然失眠了。
………………………………
北地卷 第152章 研发水泥的笑话
第152章研发水泥的笑话
……………………………………
天还没大亮,曹操便来到永安宫,果真是第一名。幸亏天黑人也黑,所以曹操的黑眼圈也不怎么明显。轮值守卫的典韦引着曹操来到刘汉少他们家客厅,好吧,这原本是永安宫主殿,被刘汉少改成了会客厅,用他的话说,客人来了哪能让站在外边呢?现在可没有什么外臣不许入内廷的说法。别的爱卿们是不知道,或者不敢逾越,但是曹操跟在刘汉少身边混了好几个月,来这里早就习以为常了。
更何况,主簿算外臣吗?值得商榷!
“小黑胖子,我看你脚下虚浮,双眼无神,是不是快活了一夜呀?”
这些日子以来,典韦和曹操混的挺熟,忍不住打趣一番。
“大黄胖子,你哪只眼睛看见我脚下虚浮了?倒是你,整天在永安宫呆着,云十八骑那么多水灵的小娘子在眼前晃悠,你可千万别犯错误,当心陛下阉了你。”
曹操从来就不是规规矩矩,迂腐之人,别说和典韦开玩笑了,这几个月下来,就是文徽都和他混的倍儿熟。
典韦也知道自己和曹操斗嘴,是赢不了的,故意板着脸问道:“你咋这么早就来了?有啥大事?陛下年少,可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你们让他这么操劳,累毁了,当心俺饶不了你。”
曹操不屑地瞟了一眼,回道:“陛下让我今天早点来,你昨儿不知道吗?”
然后,典韦就不吭声了。
正好刘汉少走了进来,笑呵呵地说:“哟,挺迫切呀!”
然后,曹操也不吭声了。
总不能说,我急着等您给封官吧?
曹操还没想好词儿,该怎么回刘汉少的话,又有云十八骑的小女娃跑来告状,说刘协赖床,不肯起来,刘汉少转身又出去了。于是,曹操典韦也跟着一起走了出去,打算看看刘汉少怎么收拾刘协。
一票人来到刘协这屋的时候,小家伙正在被窝里哼唧呢,两个云十八骑的小女娃拿着衣服站在床边,就是穿不到刘协身上。刘汉少走过去,大吼一声:“太阳晒着屁股了!”
刘协把脑袋拱出来,看了一眼刘汉少,随即整个人钻出被窝,直接往刘汉少身上扑,还兴奋地问:“皇兄,你怎么来了?”
刘汉少抓住刘协,一把扔回床上,问道:“老哥听说你不肯起床,今儿不打算上学了?”
刘协瞪着眼说瞎话:“没有啊。皇兄听谁说的,简直是诬赖好娃嘛。”
刘汉少居然也开启了八婆模式,唠叨着说:“在家呆着的时候,整天吵吵着要上学,这才去了几天啊,就学会赖床了,要不要我把学校给你搬家里来啊?”
刘协惊喜地问:“真的能搬过来吗?”
刘汉少一抬手,预势作打,刘协刺溜一下就钻到了床里边。
旁边的小女娃见状,连忙说道:“殿下赶紧把衣服穿上吧,别着了凉。”然后刘协就站到床边,伸出胳膊,等着小女娃帮他穿衣。
“你们平时就这么照顾他的?”
刘汉少一把将衣服夺过来,丢在刘协的身边,继续唠叨:“好意思吗?你好意思吗?还有脸说自己是小男子汉,有不会自己穿衣服的男子汉吗?整天还说长大了要跟史努比去周游世界,要不要带上一群保姆、奶妈跟你一起去啊?以后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吃饭,听见没有?”
“听见了。”
这回刘协是真老实了,抓起来衣服,分辨着前后,笨手笨脚地往身上穿。刘汉少无奈地摇摇头,只得伸手,又是帮着顺袖子,又是帮着提裤子。
曹操是跟着刘汉少兄弟两个一起吃的早餐,简简单单的几碟小菜,再普通不过。刘协呼呼噜噜地喝完米粥,说了声:“皇兄,我吃完了。”
“吃饱没?”
“吃饱了!”
“吃饱赶紧滚蛋!”
“好咧皇兄,我上学去了。”
随着刘协撒丫子蹿出去,一个鸡飞狗跳,吵吵闹闹的早晨总算安静下来。曹操有些感慨,这就是皇家一天的开始,好像和寻常百姓也没什么区别。不,还是有区别的,寻常百姓家的兄弟也不见得能如此亲近,甚至是自己的儿子都不会像刘协依赖汉少那样依赖自己。虽然汉少对待刘协没好脸,没好话,却能感受到至深的宠爱。
皇家之事,不可多言。
虽然曹操很想劝谏,让刘汉少册立后宫,早日大婚,一来可以稳固帝位,稳定臣心,二来也好有皇后帮着刘汉少操持后宫,免去琐事烦恼。可是皇后毕竟不是太后,如果刘汉少大婚,刘协就不好再和他住在一起了。
谁又能知道陛下打算怎么安置陈留王呢?
想想还是算了。
…………
今天典韦驻守永安宫,和轮休差不多,燕大娃带队训练,许褚分守皇宫各处,在刘汉少身边护卫的是韦光正和燕四娃。袁绍、孙坚和杨修其实也都来的挺早,一行人跟着刘汉少浩浩荡荡出了洛阳城,唯独有些意外的是史老道也在随行之中。
当年那个做“破缸”的小窑作坊,如今早已经不再做那玩意了,但是依旧热热闹闹,只是不知道做些什么。刘汉少带着人来的时候,窑主早就等在门口,与几个研究人员一起引着大家往里走。
众人走进窑主平时做事的房间,窑主立刻命人侍奉茶水,刘汉少不耐这些虚套,直截了当地问道:“东西呢?”
窑主从墙边的柜子里小心翼翼地端出一盘土,放在刘汉少面前,说道:“陛下请看。”
说是一盘土,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盘灰,青灰色的灰。
刘汉少伸手捏了一点,用食指和拇指揉搓着,感受一下它的细致,好像还可以,至少指头上没留下颗粒感。
袁绍、曹操等人也早就围了过来,见刘汉少伸手捏灰,他们也纷纷在手里捏一点,杨修甚至还想伸舌头尝一尝,被刘汉少打了一巴掌。
别看他们装的一脸“蛋定”的模样,好像还挺懂行似的,其实心里郁闷大了,真不明白刘汉少神神秘秘地把大家忽悠过来,就看到这么一盘灰,是何道理?尤其是曹操,说好了今天不是要给自己封官么,怎么到了这么一个破地方?难道陛下想让自己来这个地方当官?这比看坟的校长还不如呢!
虽然刘汉少很多时候也不怎么靠谱,但是这会儿却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几位的“蛋定”是装的。这种灰太超前,要是这几位知道它的作用,是不可能“蛋定”的,因为它的名字叫水泥!
窑主名叫刘资,是老村长刘大根的儿子,当初为了造陶制水泵,就把他派下了山,只不过,那一次不算成功案例。
道路问题一直是古代国家的一个弊病,甚至可以是致命问题。道路不畅就会交通不便,商业难以繁荣;政令不通,难以有效管理;行军不顺,该赢的也赢不了。国家小了容易被人灭,国家大了管理不过来。说不定某处反叛,等消息传回朝廷,再发兵平叛,艰难的跑到地头,人家连娃都生出来了。反叛一旦有了根基,再打下去还不知道谁输谁赢呢。秦始皇一统六国,在全国大修驰道,恐怕不止是为了自己能全国旅游,考虑大多的也是这个问题。
起先刘汉少倒是没这么多想法,可是遇到下雨下雪,除了皇宫里铺石板的地方,走到哪儿都一脚水一脚泥,即便是皇子也不例外。
刘汉少烦这个,就想改变一下现状。
后来随着思想与眼光的转变,整天考虑的大事越来越多,对道路问题也就越来越重视。毕竟是个穿越众,可以透过岁月的长河,将目光放在很远的地方。于是,烧破缸的小窑立刻转产,研发水泥。
对于水泥来说,学渣可是一窍不通,只知道好像是石灰石摻粘土,烧一烧,要不然就是火山灰啥的。
烧一烧的事还好搞,问题是怎么把石灰石弄成灰粉呢?想磨粉自然会想到石磨磨麦子,起先刘汉少就是这么试的,结果当然只能是笑话,即便是石头碎成渣儿,扔进去也能把石磨卡死。然后石磨变成铁磨,铁磨又加上竖磨,这就有点黑科技的意思了,近看像一顶大檐草帽,远看像宇宙飞碟。所谓竖磨,磨心是一个锥形,石料投进去之后,等于由大变小先进行一次粗加工,然后才进入“帽檐”的平磨部分进行细磨。
但是,两扇巨大的铁磨盘叠在一起,即使不投石料,也难以推动,然后研究人员就在下盘外边加了一圈凹槽滑道,里边放着铁球当滚珠。如此,上盘比下盘大了一圈,石料从投料口进入,经过竖磨进行粗磨,再经过平磨进行细磨,最后由下盘周围散落进接料盘,滑进出料口。
如此,想要转动铁磨依旧是个问题,指望用人推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的办法是上盘连接着很长很长的推杆,利用杠杆原理,外加几头牛一起拉磨,才能使铁磨缓慢转动起来。
好在这些都还只是试验阶段,能够把水泥弄出来最重要,等积累够经验,大量投入生产的时候还可以改进,比如用水车拉磨。
看着那一盘水泥,再看看曹操,刘汉少心里窃笑不止,真想问一句:“孟德,你准备好了吗?”
………………………………
北地卷 第153章 修尽天下不平路
第153章修尽天下不平路
……………………………………
不知道多年以后,人们把这种大檐草帽或宇宙飞碟式的铁磨挖出来,会不会惊呼外星人造访地球。刘汉少现在想要做的,不仅仅是为曹操安排一条他从没玩过的路,也是为大汉铺设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袁绍他们还在捏着水泥灰装大尾巴狼,只是表情明显已经失去了装下去的耐心,刘汉少懒得给他们解释,直接问窑主刘资:“实验成品在哪?”
“这边有,汉少请移步。”
窑主刘资来到墙角,掀开一片草垫,现出一块水泥砖,两尺宽,三尺长,厚度也有一尺。
袁绍还是不明白,这么一块青石板有啥稀奇的,曹操却发现,虽然石板上面平整光洁,但是侧边毛糙。最主要的是,从毛糙的侧边能够看出,这应该不是一整块青石板,而是沙石粘在一起,黏合成的。
刘汉少问道:“试过了吗?硬度怎么样?”
刘资说:“试过,坚硬如石,人踩车碾都不是问题,就算压上上千斤的重物也丝毫无碍。只是……只是若有壮汉,用铁锤抡砸,还是能够砸碎的。”
说到后来,刘资显得很不好意思,生怕刘汉少不满意,压根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原本就是两回事,一个属于承载力,一个属于冲击力。别说是水泥砖,就是青石板,甚至是铁板,只要有足够的冲击力,也照样能砸碎、穿透,破甲锥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可惜刘汉少贵为学渣,明明觉得刘资说的好像哪里不对,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清楚,只好避重就轻地说:“只要能承住就行了,没事你砸它干吗呀?将来谁要是敢砸哥的路,全家都抓起来打屁屁!”
此时曹操终于琢磨过味儿来了,忽然惊讶地大声问:“陛下,这块石板,就是那些土造的?您的意思是,要用这些东西,修路?”
杨修早就对那块水泥砖又摸又踩的,此刻也看明白了,甚至举一反三,惊喜地说:“要是用这种东西修筑城池,只怕任谁也攻不破!”
孙坚闻言,对杨修说了一句很有道理,却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话:“杨行走,这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城池!”
刘汉少与袁绍皆深以为然。
史老道一副道骨仙风的模样,神情喜悦而不失庄严地说:“化石为泥,化泥为石,化腐朽为神奇,堪比点石成金之术。圣天子临世,将此神术传予吾民,便是要中兴大汉,稳固江山,富足百姓,安泰天下。道人代天下万民,拜谢圣天子所赐。”
刘汉少也摆出一副比世外高人还高一点的架势,随意而不失亲和地说:“无妨,都是本尊应该做的,道长免礼吧。”
很拙劣的表演,只有史老道与刘汉少一唱一和,别人全部懵圈,说是像看戏吧,还看不懂他们唱的是哪一出。
如果没记错的话,昨个儿吃药丸子的时候,刘汉少也自称过一次“本尊”,虽然当时不明白啥意思,但是今天史老道对刘汉少的敬称可就太“耸人听闻”了……圣天子!
您一个当皇帝的人,在自己国家里连诏书都不能通达,还好意思叫圣天子吗?
但是没有人质疑,没有人否认,没有人提问,只是不约而同地暗想,这俩人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猫腻。然而刘汉少却揭过了这一段,提出要刘资带着参观作坊,看一看生产过程。
刘资拿出几块布帕,教大家如何戴在脸上,遮住口鼻,还说这也是陛下发明的,叫作口罩,可以防止吸入灰尘。
生料场没啥稀奇的,就像堆起的一座小石头山,有工人正在砸石头,砸碎的石头过筛,然后才可以送进铁磨磨粉。
刘汉少一边看,一边说:“你们这样碎石,浪费人力,将来等咱们成规模生产的时候,可以考虑研发破碎机,机器一转,又省时又省力。”
随行的研究人员问:“校长,啥是破碎机呀?”
刘汉少想了想,解释着说:“见过舂米的石臼吧?比如说咱们造一个超大号的铁臼,把石料放进去,用大铁锤来砸。或者造一个滚筒,里边放着大铁球,加入石料之后,滚筒一转,大铁球就能把石料砸碎的机器。”
这些研究人员都是研究石头、泥土的,什么石头硬,什么石头软,什么泥土粘性大,什么泥土吸水强,对于这些知识,他们比别人明白的多,但是说到机器制造,脑袋可就跟不上趟了。好在刘汉少说的简单,就算不懂的人也能听明白,只不过想象着能砸石头的大铁臼,就觉得应该壮观到让人惊叹的地步。
最令袁绍、曹操等人大开眼界的,自然当属那个像宇宙飞碟的大铁磨。要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无法想象这世上还有东西,居然能把石头磨成粉末。那么大个铁疙瘩,拉着它转的牛牛们看着都让人心疼,实在太吃力了。这要是把人丢进去,还不得磨的连渣儿都不剩啊?
在没有更好的动力可以运用之前,水利就是最大的希望,这个也一定要改进。
生石料磨成粉之后,按照比例配上粘土,加水搅拌,制成生料球,然后就可以入窑煅烧了。制做生料球的场面更像是玩游戏,工人们使用的工具就像剪刀似的,但是前段是两个半圆形的小扣碗。拿着这个玩意在搅拌好的料泥里使劲一夹,然后再张开就是一个生料球。
大家还都饶有兴趣地亲自试了试,尤其是杨修,好像长这么大,就没玩过这么好玩的玩具。
煅烧过后的熟料一个个就像驴粪蛋似的,再经过一次铁磨,磨出来的粉可就是水泥。不管有多么山寨,或是加了多少黑科技,好歹算是把水泥研发成功了,这就是刘汉少最想要的结果。其实现在的水泥研发,已经掌握了“两磨一烧”的主要工艺流程,只不过是刘汉少自己也不知道而已。
参观快要结束的时候,刘大根忽然跑了过来,说是要把原来剩的陶制水泵都拉走,因为有些田地在高处,即便离水源很近,也难以灌溉。
当年刘大根就是刘汉少任命的老村长,整天拄着一根拐棍,说话之前不是咳嗽两声,就是捋一捋胡子。现在成了屯田指导员,胡子也刮了,拐棍也扔了,一口气儿能跑五个村,腰不酸、腿不疼,比吃了老鳖盖儿还管用。明明是又过去好多年,偏偏刘大根好像又年轻了好几岁。照这么个劲头搞下去,说不定哪天刘大根还能再给刘资整出个弟弟……或者妹妹。
“汉……陛下,那帮小娃们说,不用打井,把水泵架上,接根管子到河里也能用。就是这个竹管子老出毛病,接不好或者是哪儿破了,一漏气儿就不好吸水了。”
刘大根也是跟着刘汉少很多年的人,喊“汉少”习惯了,总也不好改口。
刘汉少听得哈哈大笑,指着刘资对刘大根说道:“老刘啊,这还不简单,找你儿子就能搞定。以前咱没啥招儿,现在可以做水泥管呀。外边做个圆槽,里边还塞竹筒,把水泥往中间一浇就行了。管子两头做成一大一小的子母扣,接在一块保证杠杠的。”
多少人想多少天,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刘汉少三言二语就搞定了。刘大根的心情瞬间美丽,还惊喜地指着自己儿子问:“这小子现在这么有出息了吗?都是陛下教的好哇!”
刘汉少还跟刘大根瞎客气:“哎呀,怎么能说是哥教的好呢?应该说是你儿子聪明,这都是随你长的啊!”
刚才还一副干练模样的刘资,被这一老一少夸的真想钻到大铁磨里躲一会儿。
…………
参观完水泥作坊,回到洛阳城里。中午刘协在学校吃饭,刘汉少回家的话,要么和云十八骑一起吃食堂,要么让李二娃单做几个菜给自己吃,麻烦且无趣,所以又去了曹操家蹭饭。席间,刘汉少忽然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怎么样?”
曹操苦着脸反问:“汉少是想让臣去制造水泥?”
刘汉少不屑地说:“你会造个屁水泥啊!哥的意思是说,修路!”
曹操也有懵圈的时候,愣愣地问:“哪条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