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相国寺门口就热闹多了,有各种杂耍在表演,能看到舞狮、盘鼓、高跷、旱船、唢呐等热闹非凡,许多小贩在卖各种小吃在卖。
“卖了!卖了!开封灌汤包子、炒凉粉、锅贴豆腐”……
“卖了!卖了!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
“回民羊肉汤、东华乍、卖了!卖了!”……
一声接一声的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香味甜味混杂一起,让人直咽口水。
听着牛欢咕嘟的咽口水声,赵国华一笑,说道:“看来我们该吃饭了。走,找个地儿吃饭去。”
“这话说的太对了,我早就肚子饿了。”牛欢揉着肚子说道。
几个人四处一看,见包公湖便有一个二层的酒楼,里面人出人进,猜拳行令,热闹喧哗
人员进出多的饭馆菜一定好吃,这是他后世的经验。于是他带着牛欢和刘光祖走了进去
“客官请上座。”一个肩头搭着毛巾的店小二招呼着,满脸堆笑的迎了上来。
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嘈杂热闹的一楼,赵国华道:“我们要雅座,价钱好说。”
一听这话,店小二知道来了有钱的主,于是腰更弯了。
躬身在前引路,把赵国华等人引进了二楼。
进了二楼,里面有一个年轻书生正在喝酒,桌子上有四、五个菜,一个仆人打扮的人陪在一边。
赵国华走过去,站在窗子边,便看见包公湖清澈的湖水,小风吹起湖面上一层层的微波,一股水汽迎面飘来,十分的凉爽。
送上香茶,店小二一脸笑容的躬身问道:“三位客官吃点啥?”
“你们有些什么好吃的?”赵国华笑着问道。
店小二笑着道:“这就多了,庞记桶子鸡、沙家牛肉、开封套四宝、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风干兔肉、五香羊蹄、酱瓜鸡丁、菊花火锅、芝麻翅中翅、黄焖鱼……”他一口气报了一大串的菜名。
“每样来一盘。”牛欢说道。
“好咧。”店小二答应着,笑容满面的下去喊菜去了。
就在等菜的功夫,三人聊起了开封的历史。
刘光祖说道:“开封不愧是八朝古都,名胜古迹众多,吃过饭后再带你们去包公祠看看,可惜,我大明现在没有包公,否则朝局就不会如此乱了,国事也不会如此艰难了。”
这时,“啪”的一声响,吓了大家一跳。
转头一看,见是邻桌的书生在拍桌子,只见他右手放在桌子上,一脸的忧愤抑郁之色:“想我李信满腹才华,又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可恼啊,可恼……”。
仆人劝道:“公子,少说两句吧。吃过饭,我们回家吧,都已出来半个多月了。”
“难道他就是娶红娘子那个改名李岩的李信?”赵国华暗自寻思。
这时,他想起李信的父亲好像是叫李精白,于是起身问道:“这位公子,请问令尊可是名叫李精白?”
“你怎么知道我的父亲?”李信惊讶的问道。
因为他对面前这几个人一点映象也没有,他不知道这些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父亲的名字。可是看这几个人又不像官府的探子。
“哦,在下是听一个河南府的朋友说的,他的名字叫李再发,怀庆府的人,人称马见欢。”赵国华口气自然的说道。
他总不能说我是从《李自成》这部小说里知道的吧。
听了这话,李信这才恍然:“原来是他。这人我听说过,是个不错的兽医。”
“既然李公子也知道他,那么李公子也就是我的朋友了,那就请过来喝两杯如何?”赵国华笑着说道。
“好。”李信豪爽的答应着走了过来。
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明末李自成农民军的重要将领,参加农民军后改名李岩。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信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
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客官,酒菜来了。”店小二说着,满脸堆笑的和两个伙计端着三个木盘走进来了。十来道菜很快摆满了一桌子。
倒好了酒,赵国华道:“在下赵国华,江西人氏,慕名到这开封游玩,能结识李公子是人生一大快事,来来来,你我干一杯。”说着,赵国华仰脖一饮而尽。
见状,李信微笑着也仰脖一饮而尽。
酒酣耳热之际,李信又用筷子击碗唱了起来:“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待他唱完了这首岳飞的满江红,赵国华道:“李公子,听说你是文武双全,不知你对当今大明的时局有何看法?”
摇摇头,李信道:“只能说稍有涉猎而已。至于当今的时局,只能用两句话概括。”
“哪两句话?”
看了赵国华一眼,李信语气沉重的说道:“内忧外患,危如累卵。”
微笑着赞赏的点了点头,赵国华心说;“果然不愧是李岩,确实有一定眼光。”
“那李公子认为我大明最大的敌人是谁?是流寇还是关外的鞑子?”赵国华问道。
沉吟了一阵,李信道:“我认为是流寇。关外的鞑子要的是人口和财货。”
看了看他,赵国华心道:“看来他的眼光还是有历史局限性啊。”
见赵国华不说话,李岩知道他不认同自己的看法,便问道:“赵兄好像另有说法。”
“是。在下确实不太赞同公子的看法。”赵国华说道。
拱了拱手,李信一脸认真的说道:“请赵兄赐教。”看着他,赵国华问道:“我问你,一个国家要强大,需要些什么条件?”
“贤明的君主,强大的军队。”李信思索着回答道。
“还有吗?”赵国华问道。
摇了摇头,李岩道:“应该是没有了。”
看了看刘光祖和牛欢,赵国华问道:“你俩呢,也说说?”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明的心腹之患
“我的看法和这位公子差不多。”刘光祖道,牛欢则摇了摇头。
赵国华道:“强大的国家必然有贤明的君主,强大的军队,但是强大的军队需要人口和财货,没有这两样,强大的军队就是无源之水。不知你们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仔细想了一阵,李信点头道:“赵兄说的不错,确实是这个道理。”
“鞑子之所以频繁入关进犯大明,根本目的就是抢掠大明的人口和财货,一是为了壮大他们自己的实力,二就是为了削弱我大明的国力,这就像砍树一样,但砍到一定时候,大明这棵大树就会轰然倒下,那也就是大明灭亡之日。”赵国华肃然说道。
听了赵国华的分析,李信如中雷击,神情呆滞。
他从来没有想过鞑子会有如此的可怕的谋划,但是仔细想来,事实确实如此。鞑子越打越强,大明却越打越弱。如此下去,大明被鞑子灭亡,已经是可期之事了,像蒙元那样由蛮族统治中原的事又将再度重演。
想到鞑子有朝一日占据中原的可怕情形,想到元朝时汉人如牛马一般的地位。李信浑身冰冷,如坠冰窟。
他喃喃道:“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了吗?难道就任由大明灭在鞑子手中了吗?”
“当然不。我们绝对不能让这种结果出现。”赵国华决然说道。
他绝对不希望由后金这种代表野蛮与落后的部落势力,来代替拥有先进文明的科技的大明。
并不是说他看不起民族政权,而是民族政权确实不如中原政权。
有两个事例可以对比,大明距离灭亡还有五十二年1592年4月,日本侵略军从南部海港城市釜山登陆,45天后,占领了战略要地泗川,并向重镇晋州突进。不到两个月,朝鲜国土大部分沦丧。
1592年7月,明朝派先锋戴朝弃、史儒率兵2万出征,副总兵祖承训带大部队随后进入朝鲜,拉开了明援朝抗日之战的序幕。
1597年,朝明联军抗倭进入决战阶段。明朝调动了陆水军共14万兵力,再度增援朝鲜,一年后,日军战败,日本水军大部被全歼,陆军残部勉强撤回了日本。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而1840年,距离清朝灭亡还有七十一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拥有超过百万军队的大清国,却被数千英军打的割地赔款,此后随之而来的是百多个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让中国从一流的国家沦为了三流的弱国,被人任意宰割,而且也让数千年的中华文明遭到了国外列强的疯狂摧残。
无数的珍宝、图书、史册流失国外,后来日本的侵略,跟满清对国力的摧残更是有直接的关系,没有那么多的战败和赔款,哪有国家的贫弱。
这些事是中华的耻辱,现在既然赵国华来到了大明,他就要阻止后金入主中原这种事情的发生。
刘光祖问道:“我们要如何做才可以保住大明不灭。”
“第一是赈济灾民,减少流民的数量,第二就是消灭流寇,第三就是训练军队,加强国防力量,只要做到上述三点,保住大明基本没问题。”赵国华侃侃说道。
听了赵国华的分析,李信仔细考虑后,豁然明白过来。
他站起来,恭敬说道:“能够结识赵兄这样的人,是在下的荣幸,还请赵兄受李信一拜。”说完,躬身对赵国华一揖。
“李公子客气了。来来,喝酒!喝酒!”赵国华伸手拉起了他。
吃过中饭后,大家相邀又去包公祠和天波杨府游玩了,然后骑马向开封城外的朱仙镇岳飞庙而去。
岳飞庙位于开封城南22公里处。相传朱仙镇是战国时魏国义士朱亥的故里,明、清时更是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岳飞曾率兵在此大败金兀术。岳飞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是明代全国四大岳庙之一。
感叹了一番岳飞的命运,刘光祖道:“将军,如果岳飞生在我大明就好了,最起码大明不会被鞑子压着打。”
“将军?你是个将军?”李信惊讶的问道。
他想不对这赵国华居然是个领兵之人。
拱了拱手,赵国华口气平淡的说道:“李公子,在下是江西吉安府义勇大队的队长,因在涿州保卫战中立下战功,义勇大队被陛下赐名大明忠勇总队,我为忠勇总队的五品提督,赐爵武德将军,李公子,在下并非有意隐瞒,只是感觉人之相交,贵在平等,不应被地位或金钱等外在的东西影响,所以也就没有说在下的身份。”
“原来是这样。”李信说道。
听赵国华说出义勇大队的名字,李信就知道是一支民团了,他想不出一支民团如何在涿州保卫战中立下功劳,就他的理解,恐怕也就是搬运滚木擂石,抬抬伤员之类的活了。可是如果就这点活,皇帝又怎么会对一支民团赐名。
百思不得其解,他决定亲自去看一看这支民团,想到这里,他便笑着问道:“赵将军,不知你的忠勇总队现在何处,是否还在涿州。”
“没有。涿州事了,鞑子北撤,所以我们也要回江西老家了,现在大队人马就在前面不远处,李公子不嫌弃的话,过去喝杯茶如何?”
这话正中下怀,李信笑嘻嘻的道:“那就打扰赵将军了。”
“请。”赵国华笑着带路,走了有十来里路,就到了大军安营扎寨休息的地方。
李信睁大了眼睛仔细的观察着,见一排粗大的木栏围着军营,外面有几队身穿黑蓝色衣服的士兵手执长枪,腰挎钢刀在大营附近来回巡逻,大营里战马嘶鸣,帐篷整齐,炊烟袅袅不时有士兵在大营里走动。
营门口四个士兵手按刀柄站的笔直,面容整肃,目不斜视。
赵国华带着李信走近军营,四个卫兵见了,齐声道:“敬礼。”说着,整齐的举右手手行了个军礼。
“回礼。”赵国华说着,也行了个同样的礼。
“这是什么礼仪?怎么这么奇怪。”李信边看边琢磨。
进了军营,走进中军大帐,赵国华为李信介绍了程冲和吕清等人。送上了茶水,李信便感兴趣的问起了涿州保卫战的事来。
赵国华大概的为他讲述了一下战斗的过程,李信听得十分认真,当他听到忠勇从鞑子手里了解救回四万多百姓,抢了鞑子五六千匹战马,更是惊讶不已,他佩服说:“怪不得你们会被皇帝赐名,原来是立下了这偌大的功劳。”
在忠勇总队盘恒了两天,李信才心满意足的告辞了。
送走李信后,大军继续往南而去。
李自成、过天星,蝎子块等在陇州休养生息,恢复实力,这事怎么逃的过官军的眼线。
“总督大人,小的们已打探清楚,流寇李自成、过天星,蝎子块等部人马正在陇州招兵买马,储备物资,意图恢复实力。”一个探马千户单腿跪地向三边总督洪承畴禀报。
挥了挥手,探马千户起身出去了。洪承畴眉头紧皱的捋须在屋里踱步起来。
自从擒获高迎祥后,洪承畴就一直在打探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流寇的行踪。
他知道这几个人是大明内乱的源头,只要把这几个人抓住,大明的内乱就基本可以说平息了。平息了内乱,大明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关外的鞑子了。
平心而论,大明末年三大能臣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要论品格,数卢象升最高可论综合能力,还是洪承畴最强,要不是他后来投降了满清,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稳定占领区的政策,满清能否在关内立足还是未知数。
他早已看出了大明的心腹之患不是流寇而是后金,因此他也希望尽快剿灭流寇。
可是这几个人犹如泥鳅一样,采取的是流串的战法,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走,不太容易抓住他们的主力,想要像擒获高迎祥一样擒获这几个人,确实不太容易。
为此他派了许多探子化装成各种身份,到流寇活动地区打探流寇的大部队驻地,
这才打探清楚了李自成、过天星,蝎子块等在陇州的消息。
“孽贼,老夫岂能容你等在此做大。”他边踱步边说道。
为了围剿李自成,他调动了三边的精锐军队,又派人联络了陕西巡抚孙传庭,两边商定好对策后,经过了周密的部署,于崇祯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亲率大军来到了陇州。
“诸位兄弟,洪剃头来了,由祖宽带三千关宁骑兵做为先锋,曹变蛟,左光先,马科各带一万兵马,兵力雄厚,他这是要把我们赶尽杀绝,大家说怎么办?是打还是走?”李自成问道。
过天星惠登相摩拳擦掌的说道:“这狗日的洪剃头,来的到快,既然来了,那就和他打一仗,报一报高大哥的仇。”
“奶奶的,他和孙传庭那狗日的抓了高大哥,这个仇还没报,他居然送上门来了,那就狠狠打他一把。”蝎子块拓养坤咬牙切齿说道。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自成兵败走庆阳
顾君恩皱了皱眉,说道:“洪剃头势大,我们还是暂避一下为好。”
“军师,这洪剃头可是杀害高大帅的凶手之一,他既然来陇州找我们,那我们就和他打一场,陇州我们已呆了近两个月了,地形比他们熟,而且我们已休整了好几个月了,再不打仗得话,恐怕都拿不动刀子了,再说大家都恨这洪剃头,想要为高大帅报仇,地利和人和都在我们这边,所以,我决定和他打一仗,解解恨。”李自成语气坚定的说道
李自成之所以要打这一仗,目的就是显示自己为高迎祥报仇的决心,以更好地拉拢住高迎祥原来的部属,让高迎祥的下属对自己更加归心,自己的以后名声更好,如果万一打胜了,在陇州就算是站住了脚。可以安下心来继续发展。
这天早上,随着呜呜的号角声,两支军队缓缓走近。
三边总督洪承畴走出了阵列,扬鞭指着对面的农民军,大声说道:“叫李自成出来说话。”
“姓洪的,老子出来了,你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李自成说着话,拍马走了出来。
盯着这个老对手看了几眼,洪承畴这才道:“李自成,听说你又扛起了孽贼高迎祥的大旗,自称闯王了?”
“不错。确实如此。”李自成冷冷的道。
洪承畴语带威胁的说道:“大明朝有天罗地网,铜钱铁壁,可不是那么好闯的,你可不要走高迎祥的老路,我劝你还是下马投降吧。老夫不亏待你,可以委你一个参将之职。”
“你别做梦了,要我下马投降,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李自成咬牙说道。
听了这话,洪承畴看了看他,知道再说也没用,便冷笑道:“好吧,既然你硬是要往死路上走,那我就成全你。”说完,拨马回阵。
很快,双方的战鼓“咚咚咚咚”的响了起来
“抓住李自成,赏银一万两,杀啊”祖宽高声叫着,拍马舞刀冲了上去,三千关宁骑兵旋风似的跟着冲了上去。
“杀狗官兵。”刘宗敏叫着,挥舞大斧飞马迎了上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刀枪撞击声和惨叫声传来,几十个骑兵摔倒在了地上。
“杀流寇!”左光先,马科两人大声喊着,拍马舞枪带头冲了过来,蝎子块和过天星迎了上来,一时间只听得到处是刀枪剑戟交击之声和士兵受伤的惨叫声,场面混乱之极,充满了浓郁的血腥味。
混战了有一个时辰,突然人喊马嘶,炮声隆隆,原来是曹变蛟和孙传庭的援兵赶到,两支援兵从战阵两边左右夹击过来。
因为李自成也是杀死曹文诏的祸首之一,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曹变蛟挥兵直扑李自成中军。武艺高强,勇冠三军骑一匹黄骠马,手握一杆三十公斤的大铁枪,跨马舞枪,锐不可当,骁勇异常,李过等闯军将领抵挡不住,纷纷退避。见状,李自成也只得带兵后退,他身边正在和官军混战的农民军见了,也跟着后退。
“李自成,拿命来”曹变蛟狂叫着,挥舞大枪冲了过去,枪刺马踹,很快就杀出了一条血路,这下农民军由后退变成了溃败,见状,官军士气大振,进攻更加凶猛,一个个农民军被刀砍枪刺死在地下。许多农民军拿起刀枪还没有多长时间,见官军如此凶狠,不由得害怕了,丢下刀枪转身四处逃串。
“流寇败了!流寇败了。”官军呼喊着,追了上去。
李自成兵败后,率部退走庆阳、凤翔一带,借以躲避洪承畴的兵峰。
崇祯九年十二月,皇太极以朝鲜不遵盟约之名亲征朝鲜,从征的有肃亲王豪格,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怀顺王耿仲明、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乌真超哈昂邦章京马光远和石廷柱。皇太和多尔衮一起自宽甸入长山口,攻克昌州,在安州大败朝鲜兵。又派遣大将击败了朝鲜的援兵,大军到达宣屯村,那里的村民说:“黄州的守将听说国王被困在南汉山城,派遣一万五千兵马前去救援,已经出发了三天了。”听了这消息,豪格率领清军行进了一昼夜,追到了陶山,击败了朝鲜兵,后来又攻陷朝鲜李朝南汉山城。
又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行军,忠勇总队终于在崇祯十年的正月回到了吉安。
离开家乡六七个月了,大家都十分想念家里的亲人了。为了让家里有个准备,赵国华派了牛欢和几个士兵去吉安府通知。
“我们义勇队回来了!我们义勇队回来了!”牛欢和几个士兵一边纵马飞奔,一边高声的叫着,脸上满是骄傲和得意。路上的人听见了这个喜讯,急忙回去告诉那些有亲人在义勇队当兵的人家,很快,吉安府城轰动起来。
在吉安知府孟良臣和兵备道陈晟的安排下,第二天一早,城门口彩旗飘扬,欢迎的人群排起了队伍。带头的就是知府孟良臣和兵备道陈晟,后面是吉安府锦衣卫百户汤正明、吉安千户鲁大诚、永新县知县宋忠、师爷牛得草、捕头王铁汉,再后面就是孙一平,孙富等化工坊的人员,以及众多义勇队员的家属了。
“陈大人,这赵队长果然是将才,在涿州大败鞑子,大涨了我吉安健儿的威风。”知府孟良臣满脸笑容的说道。
兵备道陈晟也笑容满面的说道:“是呀,现在这义勇大队已被赐名为大明忠勇总队了,赵队长也变成了正五品的赵提督了,还是武德将军呢”
知县宋忠、师爷牛得草和捕头王铁汉听了也是喜笑颜开。
“看,他们来了。啊,好多的战马。怕不有上万匹吧。”人群中惊呼着。
忠勇总队排着整齐的队列走了过来,两边是骑兵,中间是四人一排的整齐步兵,长枪入林,队列整肃,脚步隆隆,俨然一支百战雄师。
赵国华飞马走到前头,一挥手:“停止前进。”一声令下,队伍停止了。
向家乡父老敬礼!赵国华说着,转过身来,带头举手对着欢迎的人群敬礼。
几千双手“唰”的一下,整齐的举了起来,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气氛扑面而来,百姓们一下子惊住了,说话的人也不由得停止了谈笑。
“礼毕。”赵国华说着,放下了手。
兵备道陈晟走了上去,一把拉住了赵国华的手,激动的说道:“赵将军,你练的好兵,不愧是打败过鞑子的忠勇队啊。”
“赵将军,让将士们进城吧。”吉安知府孟良臣笑呵呵的说道。
对孟良臣拱了拱手,赵国华转身挥手:“入城。”于是,大队人马了进去
当天晚上,吉安城里,烟花闪耀,爆竹声声,整座城沉浸在喜悦之中,到处是庆贺的人群,大小酒馆饭馆,人满为患,有许多忠勇队员和家里的人在酒馆饭馆里将述着在涿州大鞑子的过程,讲的人高兴,听得人兴奋,不是传来“打的好,打的好”的惊叹声。
进城后,宣布了纪律后,赵国华就放了家在吉安府的队员一天的假,因此,许多队员们就和家里人出来吃饭了。
知府衙门里也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知府孟良臣,兵备道陈晟,永新县知县宋忠、师爷牛得草,锦衣卫百户汤正明,赵国华,张顺,程冲,吕清等坐在一起杯盘交错,边喝酒边叙述这几个月来的事,听得知府孟良臣等人一阵阵惊叹不已。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忠勇队的军营,忠勇队其他军官在军营里和吉安驻军的军官一起喝酒,边喝也边讲述着涿州的战事。
在永新县刘万世的府宅里,杨得贵、刘万世、百花绸缎店东家黄葵,四海酒楼东家陈兵也在一起喝酒,只不过他们一脸的愁容,喝的是闷酒和苦酒。
“杨兄,赵蛮子这狗日的走了狗屎运了,调他去北方和鞑子打仗,不仅没被鞑子干死,反而还当了官,还得到了大批的战马,真是气死人了。”刘万世愤愤的说道,说完,咕的一声,干了杯子里的酒。
酒是平时喝过的好酒,可此时喝在嘴里却感觉有一股苦涩味,他不由得皱了皱眉。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安庆的危机
酒是平时喝过的好酒,可此时喝在嘴里却感觉有一股苦涩味,他不由得皱了皱眉。
黄葵道:“刘兄说的是,那些战马我也见了,都是蒙古那边的高头大马,看样子不下五千匹,价值至少五六十万两银子,这下,这赵蛮子更得意了。”
“几位,赵蛮子现在人多势众,又有了官身,我看,咋们还是认输了吧,”四海酒楼东家陈兵垂头丧气的说道。
杨得贵哈哈一笑,说道:“陈兄,我大明文贵武贱,他赵蛮子才一个小小的五品军官,这算个屁呀,就是一个七品知县也要压他一头,至于五六千匹战马,也不算什么,表面看是增添了实力,但其实却是一个负担,过上一年半载,恐怕他要卖马了。”
“杨兄此话怎讲?”刘万世眨巴着三角眼,不了解的问道。其他两人也在疑惑的看着杨得贵,等他分解其中缘故。
端起酒杯“吱”喝了一口酒,咂了咂嘴,杨得贵看了看三人,右手捻着胡须,奸笑着道:“三位老兄,你们算一算,这五六千匹战马,每天要吃多少草料和豆子,这些豆子和草料又要多少银子,赵国华收的入城费和治安费以及卖肥皂等的收入,算起来是多,但是他养的人也多,要饷银,还要吃饭,现在还要饲养那些战马,他那点银子够用吗?所以说,他最多只能坚持一年半载就顶不住了。”
“原来如此。”刘万世恍然道。
“不错不错。确实是这样,杨兄不愧是当过知府的人,算的就是准,看的就是远。”黄陈两人笑着恭维道。
得意的一笑,杨得贵又阴笑着道:“刘兄,你还要修书一封致令叔,告知赵蛮子现在的状况,大明现在需要用兵的地方多的是,他赵蛮子的几千人经的住几次消耗?,打来打去,他的人就打没了,没有了那些手下,他还算个毬。”
听了这话,刘万世佩服的挑起大拇指,咧嘴奸笑道:“高。杨兄实在是高。明天我就修书到京师。我绝对不会眼睁睁看他做大的。”
“那我等就听刘兄的好消息了……”杨得贵说着,得意的哈哈大笑起来。
崇祯十年注定不是个平静的年份,为了扫除后顾之忧,正月十日,皇太极亲征朝鲜,责其渝盟助明之罪。
清军势如破竹连克义州、安州,直逼都城平壤。
朝鲜国王李宗惧,率长子及百官遁南汉山,令次子携眷属避于江华岛,向明廷求援。崇祯命总兵陈洪范调各镇舟师赴援。清军渡汉江,直抵南汉城西驻营。皇太极遣使谕降。未几,李倧知江华岛陷,援兵皆败,二月乃献上敕印,降于清。
此役中,扬古利因遭遇朝鲜伏兵伤重而死,被追封为武勋王。
因为办事拖沓,直到三月,明军才出海支援,出兵后,才知属国朝鲜已降清。
后金不消停,农民军也不甘寂寞,崇祯十年1637正月崇祯十年正月,李自成率军从凤翔渡渭河,在宝鸡击败明军,进至泾阳、三原,过天星、蝎子块皆来会。未几,陕抚孙传庭、总兵曹变蛟来攻,连战七日,李自成军败。蝎子块降于孙传庭过天星败走河南自成率其余十七部败走渭南。
张献忠、罗汝才、老回回、闯塌天等指挥二十万大军大军,由豫西南经湖北襄、樊,浩浩荡荡沿江长驱而下,进军至湖北东部,与号称革左五营的左金王、革里眼在会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