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清军是从县来涿州打谷草的,是镶蓝旗牛录章京阿尔哈图的半个牛录。
这半个牛录,从平谷到县他们一路杀过来,沿途明军基本上是闻风而逃,他们是见村就进,杀人放火,掳掠,无恶不作,别看这才百十人,可是已有几百个大明百姓,惨死在他们的屠刀下了。
“他娘的,那个小妞不经干,还没轮过一圈来,就你们死了,到老子上时,已是个死人了,下次老子要先上了。”拨什库安巴额图珲不满的说道
安巴额图珲黑壮粗鲁,坑坑洼洼的麻脸有几道刀疤,容貌颇为的丑陋凶恶。
拨什库,满语“催促人“之意,汉译名领催。低总军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各佐领下皆有设置,由马甲、闲散内优秀者礼之,每佐领下5人,专司登记档案及支领俸饷诸务。满洲之领催兼於本佐领下识字扩军内挑礼。
“都怪那汉人小妞太媚人了,那细腰,,大,搞着舒服死了,那么好的货色,弟兄们也是舍不得放手,动作又粗鲁,所以搞死了。老子答应你,下次让你先上,行了吧。”分得拨什库必可塔咧着大嘴说道。
分得拨什库,满语称为代行者之意,早期称代子,汉名称为骁骑校,八旗低级军官名,设於佐领之下,正六品。
昨天中午,他们冲进县一个乡下财主的庄园里,抓住了财主一家。
为了保命,财主交出了几乎全部的金银财宝和粮食,可是这些鞑子并没因此而放过他一家,仍举起了屠刀,财主和他儿子被砍了头,财主四十岁的老婆和十八岁的女儿被致死,后来这些畜生一把火烧光了整个庄园。
“这还差不多。”安巴额图珲满意的说道。
两人身边的百十个马甲,听着两个头说干女人的乐事,想起昨天中午的乐事,不由得一阵得意的哈哈大笑。
这时,一个士兵眼尖,看见前面的土路上有穿花花绿绿衣服的身影,不由得兴奋叫道:“快看啊,女人,前面有十几个女人。”
手搭凉棚一看,安巴额图珲高兴起来,兴奋的脸色发红。
想到追过去就可以有女人干了,他精虫上头,嚎叫一声:“冲过去,谁先抓住汉人娘们,谁先干。”说完他一提缰绳,就纵马冲了过去。
听见后面的马蹄声,正在山脚下扶老携幼行走的百姓回头一看,见是百多个鞑子骑兵飞驰而来,大家吓得魂飞魄散,女人们“啊呀”的惊叫着四散奔逃。
“完了!完了!早知道不该听那个军官的屁话。”主薄王明后悔的说道。
眼看全家就要死在鞑子刀下了,他咬着牙对十二岁的女儿说道:“小梅,快带着你弟弟,跟着你娘往山上跑,跑得越快越好,爹在这里为你们挡一阵。”
“爹爹,我不愿意看你死。”小梅哭喊着说道。
“傻孩子,快走,不然我们一家今天就要死在这里了,苍天啊,你救救我们吧”王明悲惨的对天叫喊哀求着。
安巴额图珲带着十几个马甲追在最前头,后面紧跟着其他的马甲,这几十个鞑子马甲已被女人刺激的浑身发颤,眼里只有尖叫着正在往山上四处逃命的女人。
“小乖乖,跑吧,跑吧,等下老子抓住你,不把你干的哭爹喊娘,老子就不是满洲的勇士。”安巴额图珲边纵马飞驰而来边狂叫着。
听了这个鞑子的狂吼,小梅的娘孙王氏吓的心头狂跳,拉着女儿和儿子拼命的往山上逃命边跑边还喘息着埋怨道:“都怪你爹那那个书呆子我说不出来吧他非要出来这下我们被他坑死了”
眼见鞑子骑兵越来越近,“拼了。”王明说着,咬着牙,颤抖着随手捡起根树棍,就要冲过去拼命。
“老王,快蹲下。”一个粗豪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王明闻声回头一看,见是十多个刚才他在村里见过的士兵,他们手拿火铳,单腿跪地正在瞄准,看距离足有二百多步。
“这么远,能得中?”王明心里悲哀的在想。
作为京师房山县的主薄,他知道官军的火铳是个什么玩艺,这么远的距离,就是鲁密铳也打不中,就是打中了也死不了,更何况这些火铳手连火绳也没点。
“算了,死马当活马医生吧。听他们的,蹲下就蹲下。”王明这样想着,就蹲下了。
原来在王明走后一阵,赵国华怕百姓们下山后遭遇鞑子,于是便派牛欢带了二十个突击队员去接他们。
幸好来的及时。
见百十个鞑子骑兵飞奔向那些百姓时,牛欢镇定了一下,说道:“瞄准了打,不要误伤了百姓,也不要浪费子弹。”
“遵命。”大家答应着,单腿跪地开始瞄准。
怕开枪时误伤了王明,牛欢便叫了起来。
牛欢的喊声,安巴额图珲等人也听见了,虽然不知道喊的是什么,可是有十多个穿黑蓝色衣服的人拿火铳在瞄着他们,这还是看得见的事。
“明军的火铳对满洲勇士来说就是个笑话,开枪时要么是早了,打不到目标,要么是开一枪后就再没机会开第二枪了,因为开枪人的脑袋已被砍在了地上,要不然就不会有大清的今天了。”安巴额图珲心里想着。
轻蔑的看了一眼那些用火铳对他们瞄准的明军,安巴额图珲说道:“满洲的勇士们,冲过去,用刀砍掉那些尼堪的头颅,睡他们的女人,抢他们的银子,杀啊!”说着催马对着牛欢等人飞奔而来。
飞驰的马蹄带起大股黄色的尘土,雪亮的刀光闪耀在滚滚的黄尘中,显出了一股说纳逼
“打人,留马!开枪。”牛欢终于下令。
“呯呯呯呯”枪声响了起来
“这些尼堪,这么远就开枪,太蠢,太胆小。”安巴额图珲嘲笑着说道,话音还未落身边的马甲就接二连三的摔下了马。
见状,安巴额图珲吓了一跳,正在想为何明军的火铳怎么这么厉害,眼前一黑,便摔了下去。
眨眼的功夫,冲在最前头的十几个马甲就全部躺在了地下
必可塔骑马跑在后面,这已是他的保命之法,跑在后面,虽然战利品是少分一些,但是可以活的更长,再多的金银和女人也得有命来享受,家里已分到了两男一女三个包衣奴才男的为他种地,女的白天为他养牛,夜里陪他睡觉,小日子过的很滋润,再说了,自己是这些人的头,抢到了女人,无论如何自己也是头一个上,忙个啥呢。
出于这种想法,所以跑在了后面,也是这种想法,救了他一命。
“停下来!快停下来”见了前面的情形,分得拨什库必可塔惊惶的大声叫道,可是高速奔跑中的战马是不能立即停下的。
………………………………
第七十四章 鞑子好不好打?
虽然听见了他的叫喊,还是有二十多个骑兵向前飞驰而去。
“呯呯呯呯”又是一阵枪声,转眼间,二十多个马甲又躺在了地上。
“快跑!”说着话,必可塔拨转马头,伏在马身上往回逃跑,一阵枪响,又有几个马甲在逃跑时被击中掉下了马
王明蹲在地上,耳朵里只听的一阵阵“呯呯”的清脆枪声在响,他十分奇怪:“这火铳的声音怎么跟以往听过的不一样,只听枪声响,也不知道打中了没有。”
过了一会,枪声停了,王明正在奇怪,只听后面那些士兵欢呼:“鞑子逃跑了,鞑子逃跑了,我们打胜了”
“啊?这就结束了?这也太快了吧,也不知道打死了几个鞑子?”王明自语着,疑惑站了起来,抬头往前看去。
一下子目瞪口呆,只见路上躺的都是鞑子的尸体,粗粗一数,不下五六十人。
“这是真的吗?”王明揉了揉眼睛,仔细又看了一眼,还是那些尸体,这下他相信了,这是真事了。
“老天开眼了!老天开眼了!”王明高兴的又跳又叫,眼泪大滴大滴的流到了脸上。
带着二十个突击队员走了过来,牛欢问王明:“老王,没伤到你吧。”
“没有!没有!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及时赶来,今天我们就完了。”说完,“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咕咚咕咚”的对着牛欢和突击队员们磕起头来。
义勇大队不兴磕头,见王明对自己磕头,牛欢吓了一跳,急忙说道:“老王,你这是干啥,快起来,起来”边说边去拉他起来。
无奈王明拼命往下跪,拉不起来,牛欢和队员们只好站在一旁任他去磕。
磕完头,王明才站了起来。见他站了起来,牛欢这才说道:“老王,你去把刚才跑散的人找回来,我们去收拾一下鞑子的战马和盔甲,这些都是好东西,可不能浪费了。”
“是极!是极!”王明恭敬的说道。然后便大声叫道:“小梅,你们快回来,鞑子被打跑了”他一路喊着往山上而去。
当牛欢等人还在剥鞑子尸体的盔甲时,王明已把刚才逃散的人找回来了。
有十多个男人和二十多个女人,六七个孩子,几个老头,他们之所以来得快,是因为大家还没有跑出多远,刚才发生的这场短暂的战斗,大家几乎都目睹了,因此王明没费多大劲,就把他们找回来了。
“这位将军,你们打死了多少鞑子?”一个老头带着讨好的笑容问道。
抬头看了他一眼,牛欢随意的道:“五十五个,他娘的,还逃跑了些,要不是跑的快,老子非把他们全撂在这里。”
“啥?五十五个?”王明呆住了,百姓们也呆住了
见状,牛欢不悦的说道:“咋?你们不信?这可以数鞑子的尸体和盔甲嘛。”
“不!不!不!是这个消息太惊人了,你知道吗,这五十五个鞑子,就是二百个官军来了也干不过啊”王明感叹的说道。
骄傲的一笑,牛欢说道:“那是官军无能,要是我们,那就倒过来了”
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慢慢的走了过来,仔细看了一眼地上的四十五具清兵的尸体,说道:“看盔甲,全部都是鞑子的镶蓝旗,而且其中有一个拔什库,三个专达。”
听了这话,牛欢打量着这个男子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些?你是干什么的?”。
“过去的事了,不说也罢。”这个男人表情落寞的说道,说完他的摇了摇头,就走回人群中不再言语。
“你们还要不要人?我们想参加你们,行不?”几个二三十来岁的男子过来问道。
看了他们一眼,牛欢道:“这事等见了我们大队长再说,现在我们先得把这些鞑子的盔甲剥了,用马驮回去,否则等鞑子大队人马来了,我们都走不掉。”
“这位军爷说的对,大家快搭把手。人多干的快。”另一个老头说话了。
很快,五十五个鞑子尸体的盔甲就被剥光了,打死了五匹马,还有五十匹,二十匹马驮着盔甲,三十匹马驮着百姓的衣物和家什,还有那五匹死马身上割下的肉,大家欢快的往大部队驻扎的那个村子而去。
自从牛欢带人去接王明和躲在山上的村民,赵国华就一直担心发生意外,因为这里里京师已很近,随时可能出现鞑子的人马。
正想派人再去接应他们,远远的就看见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一大群人和几十匹马驮着东西走了过来,那些马身高而腿长,一看就是战马。
“牛欢从哪里找来的战马?难道是他们遭遇了鞑子?”赵国华暗自嘀咕着。
见了牛欢和这些人,程冲和带着队员们迎了过去,问道:“牛欢,这些马是哪里来的?马身上驮的是些什么东西?怎么像是盔甲?”
“这些马是鞑子的战马,马上驮的是被我们打死的鞑子的盔甲。”牛欢兴奋的说着,一脸得意的表情。
听了这话,赵国华走了过去,拿下盔甲来一看,黑色避雷针式的头盔,蓝色镶红边的棉甲,石青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蓝旗。
一看这些物什,赵国华就明白了,这是八旗中的镶蓝旗。因为在后世时,他在历史博物馆见过八旗军队的盔甲,
八旗的头盔材料主要是皮革,头盔外表用金属片装饰,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头盔两边用棉甲片保护头部两恻。
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
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
“这是八旗里的镶蓝旗军队。”
说着,赵国华又指了指地上的盔甲说道:“八旗盔甲都是很厚的棉甲。它是将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厚的棉片,把多张棉片做成很厚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再用铜钉固定,这种盔甲对火器的防护较好。”
听了这话,程冲说道:“大队长,什么是八旗?是八面旗帜吗?”
“大队长,我们已和鞑子初次交锋了,以后交锋的机会就更多了,你能不能和我们讲一讲八旗的的事情,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是呀,讲讲吧,”张顺也说道。
看了大家一眼,赵国华说道:“好,现在我就和你们说说鞑子八旗的来由,省得以后鞑子和我们打了起来,还不知道对手是谁。”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看了大家一眼,见大家在认真的听。
接着说道:“八旗制度是鞑子头领努尔哈赤于万历二十九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几年后因实力扩大,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又创建了蒙古八旗和编隶于满洲八旗的汉军,蒙古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军队构成了清军八旗制度的整体。
“那么怎样分辨是那一旗呢?”刘有田问道。
赵国华说道:“主要看旗帜和盔甲,八旗中正黄,镶黄和列为上三旗清军入关前,正黄旗、为上三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上三旗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正黄旗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棉甲为黄色,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棉甲为淡黄色镶红边,正白旗以旗色纯白而得名。大家记住,上述三旗都归鞑子皇帝所亲统。”
“这不就是皇帝的禁卫军吗?”吕清说道。
点了点头,拿了一套鞑子的棉甲过来来铺开在地上,赵国华说道:“正红、正白、镶白、镶红、镶蓝五旗称为下五旗,正红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因旗色纯蓝而得名,镶白旗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红旗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边而得名,镶蓝旗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八旗的盔甲和旗帜是同色的,见了盔甲或是旗帜,就知道是那一旗了。”
讲完了八旗的内容,赵国华笑着说道:“牛欢,你和大家说一说打鞑子的感觉如何?你感觉鞑子好不好打?”
………………………………
第七十五章 这些鞑子是你们打死的?
他想通过这一次战斗,打消大家心里对鞑子的恐惧,牛欢参加过这次战斗,他的现身说法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嘿嘿一笑,牛欢大声说道:“大队长说的对,鞑子也是人,也打得死,我原来还以为鞑子是身高过丈腰大十围的巨人,可是这一次见了,才知道鞑子也不过比我们强壮一点而已,个子有的还没我高,嘿,一枪打过去,照样见叫他阎王。”
“牛欢说的对,鞑子也是爹妈生养的,他的身子跟我们是一样的,只要我们比他们强,他们就是盘菜,只要来了,我们就把他灭了,鞑子的脑袋”说到这里,赵国华一顿,转头问王明:“王主薄,鞑子的脑袋,每个值多少赏银?”
想了一下,王明说道:“每个脑袋值二十两银子。当点官的值五十两,官越大越值钱”
“听见了吗?每个鞑子脑袋值二十两,今天你们打死了伍十五个鞑子,那可是一千一百多两银子,找几辆板车,把鞑子的尸体拉上,到涿州换银子去。”赵国华大声道。
听了他的话,大家欢呼着在村里四处找板车。
最后,在一处草堆里,找出了两辆马拉的大车,大家欢笑着推着大车跟着牛欢去拉鞑子的尸体,为了安全,赵国华派了一百名突击队员跟着去。
到了现场,大家开始鞑子尸体丢上车。
这时,远处出现了十多个骑马的明军士兵,见了这里热闹的场面,徘徊了一下,慢慢的靠了过来,其中一个百户服色的军官,仔细看了看义勇队员统一穿着的黑蓝色的服装,以为是那个大官的家丁,便客气的大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在这里做什么?”
看了他一眼,牛欢说道:“我们在搬鞑子的尸体,要去涿州领赏金。”
“鞑子的尸体?”百户军官听的心头一热,急忙问道:“有多少?”
“五十五具。”牛欢淡淡说道。
“什么?五十五具?你说的可是真的?”百户军官不敢相信的问道,在他的印象里要消灭这么多的鞑子,少说也得三四百官军才行。
瞟了他一眼,牛欢大咧咧的说道:“不会自己过来看吗?”对这些无能的官军,他心里根本看不起。
百户军官听他如此说,便下了马,走了过来,一具尸体一具尸体的翻检起来。
看了嘴里的牙齿、光亮的头皮与脑后细长的金钱鼠尾辫,以及手上的老茧,他确定无疑的知道这些尸体,是正宗的鞑子兵的尸体了。
“看这些鞑子的伤口,应该是被火铳打死的,可是眼前这些人又没有火铳,那么这些尸体就和这些人没关系了,说不定他们也是捡起了个便宜,如果把这些尸体的脑袋割下,带回涿州去,那就升官了,说不定就是一个守备了。”
想到这,他想要打这些尸体的歪主意了,可看了这几十个身穿统一黑蓝色服装的“豪门家丁”他又不敢硬抢。
眼转咕噜一转,他有了主意,谄笑着说道:“这位兄弟,我给你们二百两银子,你们把这些鞑子的脑袋让给我们怎么样?”
“二百两?你说得倒轻巧,这些鞑子是老子们打死的,这可是值上千两银子,才二百两你就想拿走,你看我有这么傻吗?”牛欢翻着眼睛瞪着此人。
“什么?这些鞑子是你们打死的?”百户军官大吃一惊,大张着嘴,瞪大了双眼看着牛欢,一脸的不敢相信。
瞪了他一眼,牛欢嘲讽的说道:“不是我们打死的,难道是你们打死的?这可是鞑子八旗中的镶蓝旗士兵,不是投降鞑子的汉奸兵,不是我看不起你们,就你们这样的,再来二百人也未必吃的下这些鞑子兵。”
“是!是!是!这位大哥说的对。只是为何不见鞑子的盔甲?”军官陪着笑脸道。
听人家连镶蓝旗也说了出来,他这才相信鞑子是这些人打死的,只是心中奇怪怎么这些鞑子没有盔甲。
“盔甲和战马都被我们拿走了,这次是回来拉尸体去换银子。”牛欢说道。
看着他们在搬尸体,百户军官眼珠转了转,讨好的说道:“这位大哥,尸体拉回去也没用,不如我帮你们把鞑子脑袋砍下装车,尸体就地埋了,如何?”
听了这话,看了看他,牛欢说道:“哦,忘记问了,你们是哪里的官军?”
“在下是涿州卫所的斥候百户,名叫陈士美。奉守备大人的命令,出来哨探鞑子的动静走到这里,正好碰到了你们。”
听说是涿州的官军,牛欢瞟了他们一眼,冷冷说道:“算你们运气好,如果你们早来一刻,碰到了这几十个鞑子,躺在这里的可就是你们了”
“是的,是的,在下感谢诸位的救命之恩。”陈士美拱手感谢。
摆了摆手,牛欢说道:“废话少说,叫你那几个弟兄过来,一起动手,事后不会亏待你们的。”
“好的!好的!”百户军官笑着道,他心想:“砍活鞑子的脑袋,老子没这本事,砍死鞑子的脑袋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快步过去和那十几个手下说了此事,大家没有二话,提着刀走了过来。见状,守备队员走开,让这十几个官军去忙活。
“咔嚓,咔嚓”一阵劈砍骨头的声音响了起来。
五十五个鞑子的脑袋全部被砍下来,丢上了车,然后大家随便刨了几个坑,把鞑子的无头尸体丢进去,盖上一层薄土。做完这些牛欢向远处吹了一身口哨,一百名在远处警戒的突击队员站起来,走了过来。
好奇看了看突击队员们背着的奇怪火铳,陈士美也不敢多问。
“活干完了,我们回去。”说完,牛欢带着大家撤走了。
回到村子里,赵国华和张顺程冲等人迎了出来,见有十几个官军跟着,便问道:“牛欢,他们是哪里的官军?来此做什么?”
听了这话,陈士美打量了一下赵国华,就知道此人是家丁中的头了,看着那人数众多身穿统一黑蓝色服装的队伍,暗自说道:“拥有如此多精壮家丁的人,最起码是个王爷。还好刚才没有得罪他们。”
于是谄笑着说道:“在下是涿州卫所的斥候百户,名叫陈士美。奉守备大人的命令出来哨探鞑子的动静,走到了前面,正好碰到了贵属下正在搬运鞑子尸体,就过去帮他们砍了鞑子的脑袋一起过来了。”
“原来是这样。”赵国华说道。
看了看那十几个官军,见他们的脸上和衣甲上也沾了很多刚才砍鞑子脑袋时飞溅上去的血肉,想了一下,说道:“这样吧,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忙,我分五个鞑子的脑袋给你们回去报功领赏,毕竟你们也幸苦了一场。”
“谢谢统领。谢谢统领。”陈士美听了赵国华的话,真是喜出望外,连连打拱称谢。然后笑着问道:“不知统领尊姓大名?”
“在下赵国华,吉安府义勇大队队长”赵国华说道。
“哎呀,原来是赵大队长,失敬!失敬!”陈士美讨好的说道。
打量了他几眼,赵国华笑著说道:“陈百户,你是涿州的军官,去了涿州,以后大家就是熟人了,有事可要互相关照啊。”
“你们也要去涿州城?”陈士美好奇的问道,他以为这些人是路过涿州。
看了他一眼,赵国华道:“是呀,我们是来打鞑子的,不然我们千里迢迢的从来这里做什么。”
“太好了,涿州城有了你们,就更好了。”陈士美高兴的说道,他知道涿州城里只有三千来守军,如果这几千人进了涿州,那么守住涿州的把握就大了。
鞑子吃了亏,必会带人前来报复,如果鞑子来个几万人,那就麻烦了,此地不可久留必须赶快走,想到这些,赵国华下令出发,于是数千人马排着整齐的队列向涿州而去,几十个百姓推着车子,背着破旧的包裹跟着行走。
牛欢走在和队列中,偶然偏头,见了那个四十来岁的认识鞑子盔甲的男子,想起了他说的话,于是便对赵国华说道:“大队长,那个人认识鞑子的盔甲,从鞑子的盔甲上,他还认出了几个鞑子军官。”说着,他指了指那个人。
“哦?你去请他过来一趟。”赵国华说着,看了那个人一眼
很快的,那个男人跟着牛欢过来了。赵国华看了他一眼,见此人有四十多岁,一副农民打扮,身材削廋,但手脚粗大,表面低眉顺眼,但目光开合里,偶尔会闪过一丝精光。
“此人不是个普通的农夫。”赵国华心里暗自说。
盯他一会,赵国华说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
………………………………
第七十六章 两难的问题
“在下李广利,是个农民。”此人低眉顺眼的说道。
看了他一眼,赵国华问道:“你是哪里的人?”
李广利说道:“小人是辽东辽阳人。”
赵国华继续问道:“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婆和一个十四岁的女儿。”李广利回答。
“听说你可以从鞑子的盔甲认出鞑子的军官?”赵国华盯着他问道。
李广利低着头沉默不语。
见状,赵国华摆了摆手,说道:“我只是随便问问,好了,你回去吧。”
“遵命。”此人说着,拱了拱手,然后就回了百姓队伍中。
看他走远了,牛欢问道:“要不要把他抓起来?”
“不必要。”赵国华语气平淡的说道。
队伍继续向涿州而去。
涿州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的hb省bd市北部,bj的西南部,号称京畿南大门。
据《名胜志》载:“涿州,城周九里,形如凹字,相传颛顼时所筑”,战国时期,涿州为燕国之涿邑,秦王政23年置涿县,除在魏晋时期改名范阳之外,“涿”之专名,历代传承,沿用至今。史料记载古涿鹿山山泉下滴成溪,东南流为涿水,涿州因涿水而得名。据汉朝桓宽的《盐铁论》记载:“燕之涿蓟,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把涿州描绘为大而美丽之城。
明清两代,涿州为畿南门户,它东临固安,西接涞水,北通bj南到新城县(今gbd市处于京、津、保三角区中心地带,东西横距365千米,南北纵距255千米。古有“幽燕沃壤”,“督亢膏腴”之称。
明清按照赋税数量,把天下各州分为4种州。京城周边的州镇叫做冲州,意味着保护京城的关键州镇。繁荣的州镇叫做繁州,处在两省交界不好管理的州镇叫做难州。涿州一个州就占了3个(冲州:在京城南大门;难州:涿州是京城和地方省市交界处),乾隆是正月十五路过涿州,赶上涿州的灯会,很是繁华;所以题书:“天下第一州”
涿州高大厚实的城墙上站满了明军士兵,刀枪耀眼,防守严密,一个身穿武官服的中年男子和几个军官正在城头注视着远处。这人就是涿州守备李显,他穿一身守备官服,胸前补子是正五品武官的熊罴绣纹,腰间佩着一块精美的麒麟铜牌。
“也不知道陈士美他们出去,探到了鞑子的消息没有?但愿他们能够平安回来吧。”李显站在城头,一脸忧色的对身边的千户军官唐镇北说道。
李显今年四十岁,原来是京营的一个副指挥佥事,后来被排挤到涿州做了守备,副指挥使和守备相比,虽然级别一样,但比在京营里操心多了,责任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