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争龙-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独有偶,在西方世界,发明正面诱敌,铁骑两翼包抄方阵的亚历山大大帝,也凭借此战术横压一世,打下了疆域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

    而将此战术发扬光大的另一位将领,汉尼拔,籍此战术一己之力抗衡罗马帝国,被尊为战神,西方四大统帅之一。(西方四大统帅分别是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和拿破仑。)

    此战术的关键是,正面诱敌,侧翼用骑兵包抄突阵,必须配合的完美无缺,倘有一丝偏差就会被敌人各个击破。

    高驷并不懂此战术,只是为了出奇制胜,运用望气神通,在恰当的时刻正确的地点施展了连环突驰之法,发出了绝世一击!

    战局逆转,危机也悄然而至。

    高驷的力量绝消耗了太多,手中的七星剑当地回弹,只能眼睁睁看着来整的铁矛当胸刺到。

    胜了战斗,却要死于战场!

    危急时刻,突然斛斯政从旁越出叫道:“将军当心!当心!”

    同时双手执刀拦截。

    却见那来整铁矛一拨一刺,噗地一声正中斛斯政左肩,血浪顺着矛尖喷涌而出。

    “是个忠仆,饶而不死,去吧。”来整见斛斯政一个鲜卑人竟能舍身为主,不忍下手,抽出铁矛,将他推到十几步外。

    战场之上,非生即死!

    受此刺激,高驷猛地双手握住宝剑,高举怒吼道:“来战……!”

    狭路相逢,宁死也不能后退。

    大概因为拼死之心激发了潜能,高驷双手持剑连续劈出四剑,从四个方向同时砍向来整。

    来整举矛抵挡,作为生力军,很快就杀得高驷险象环生。

    正要发力取了敌将性命,只听得他边上一个隋军士兵叫道:“少将军小心!”

    当!来整及时回矛防守,仍旧被马刀震得后退了几步。

    “破阵!破阵!破阵!”

    李子雄大叫着带领铁骑杀到,关键时刻,击破了隋军重围,救下了高驷。

    “继续冲!”高驷得机,夺过一匹战马,让亲随高举战旗,向隋军发动了最后的冲锋。

    战场再起变化,先是步兵攻,骑兵冲。现在变成了骑兵冲,步兵攻。

    “该死!怎么会有重甲骑兵?”樊子盖在发觉不对后,立马从后方调兵,布下了盾阵,竖起长枪,准备阻击楚军兵锋,再施反击。

    韩世鄂也恰于此时突破拦截,一刀砍下了隋军前锋主将的头颅,在马上扬起,喝道:“挡我者死!”

    竟是宋靖的头颅!

    长水校尉宋靖宋威山战死,几乎像是晴空霹雳一样震动了整个隋军。前锋营中有几个隋军官兵哭喊道:“将军!将军阵亡了!”

    官军士气大跌。

    高驷只觉不知身上不知从哪涌出来了力量,大叫道:“跟我来!”

    催动战马再度冲锋,欲将隋军的阵势彻底冲垮。

    李子雄没想到竟有意外大胜,这下洛阳唾手可得啦!

    于是,策马急冲,越过高驷,要立下第一个大功。

    城头之上,刘子翔见隋军竟然战败,大惊中很快反应过来,招来另一名校尉吩咐道:“章佑,给我弓弩手准备!”

    章佑立即调集了数百弓弩手,伏在城墙后面。见城下贼军进入射程范围,大喝道:“放!”

    嗡——箭如雨下,数百只箭立时把李子雄和跟着冲击的数十名骑士射成了刺猬。

    高驷大惊之余,猛拉缰绳,生生止住冲锋势头。

    “好险!”

    这时“砰碰碰几声重响,李子雄等人的尸体才随着战马 重重跌倒在地。

    “可惜。”刘子翔在城头叹息。

    “原想猎只虎,不想误中了只鹿。”

    经此一挫,冲锋之势削减,樊子盖趁机重整旗鼓。

    战机已失去,高驷我只得下令道:“撤兵!”

    令旗挥动,大军缓缓回返。

    官军也不追赶,同样收兵回城,等待下次大战。

    此战,彼此各有损伤,可谓胜负参半。

    北邙山脚下,山谷开阔之地,正合大军交战之勇。

    这是兵家交锋的古战场。

    大日斜照,兵戈连绵,给战场上增了一丝丝惨烈的气氛。

    楚军七万士兵都分阵烈开,手中分持刀、枪,弓,环环相扣,于前方原野上的隋军对峙。

    隋军主营中,卫文升面容平静,实则心下还是有几分紧张。

    数万人的战斗和厮杀,单是惨烈的预估,都会让人心头发寒。

    “大人,屈突通伏兵已经就位。”此时主营中,众将都在,薛万彻、薛万钧、薛万述三兄弟,卫毅、段升,柴宝等人都在,而薛万彻汇报说着。

    “屈突通是个顾大体的将才,这林间设伏,前后夹击,必能获胜。再说,我军连败,此正是雪耻良机,都明白了吗?”卫文升激将说着。

    “报!”斥候来报,逆贼杨玄感的大军已经全部出动。

    “迎战!”卫文升命令着,同时又晓谕众人:“令军中全体出营,在平地上列阵决战!”

    “诺!”下面众将齐声应着,行了个军礼,转身调动大军去了。

    两军相遇!

    杨玄感策骑走到阵列前,锐利的重瞳横扫士兵,说着:“将士们,官军前来,要割我们的脑袋立功,杀我们的家人,抢我们的妻儿。某不说废话,尔等可愿随我杀敌建功,开创大业?”

    士兵们都应着,呼声震天:“愿为将军死战!”

    杨玄感点了点头,说着:“此次吾亲自统军,监督战事,临阵脱逃者,斩无赦!

    后面的刀斧手,就是监军,但有后退,无论是何出身,斩无赦!”

    此言一出,数万大军皆是为之震动。

    “杀!”伴着战鼓、旌旗双方大军厮杀在一起。

    阵前传来了尖锐的吼叫声,一队队士兵,列阵出掀,各自捉队厮杀。。

    “法主,此战就看你的指挥了。”杨玄感说着,大军队伍里的一切变化,都全交给了李密。

    前世李密能指挥大军,统管数十万瓦岗军,所向披靡,几乎打下了东都。

    这次面对虎贲军,多是场硬仗,自然需要李密坐镇中军,他则另觅战机,率骑兵突阵。

    这就是信任。

    李密卓力在大军中央,面容肃穆,带折几分肃杀之气,慨然应着:“诺!”

    然后深吸口气,沉着下令:“所有弓箭手听令,准备射击!”

    旁边掌旗官应命,立即取下二把令旗,挥动发出号令。

    顿时,一队队弓箭手迅速行动起来,在刀盾兵掩护下,弯弓搭箭。

    这时,对面虎贲军也不断上前,地面都被踩踏的微微震颤,二军之间的杀气,也越来越浓郁。

    “放!”李密待敌军临近,毫不犹豫下令。

    号令旗重重一挥,箭射出的“嘣嘣”声不绝,敌军阵上,顿时传出了数百声惨叫。

    几乎同时,敌军一声呐喊,先是弓箭对射,然后冲锋了起来。

    此时,两军阵前只有百十米,一冲就到,三轮箭雨过后,两军就狠狠的碰撞在一起。

    杨玄感收敛心神,面无喜悲,神情淡漠,马槊横直,而杨玄霆带领骑兵跟在左右,持刀而立,只待一声令下,便发起冲击。

    “突阵,破敌!”杨玄感重瞳怒睁,一马当先,杀入官军阵中。

    虎贲军中,薛万彻,薛万钧,薛万述三兄弟同样呐喊着,联手对战杨玄感。

    上阵亲兄弟,打虎不离散。

    虎贲军虽然连败后还保持了一批骨干精锐,但是真正到了生死力持时刻,主力绝对不超过一万两千人人,其他的面对杨玄感的疯狂突击,纷纷溃退。

    “杀贼,杀贼,杀贼!”

    虎贲军损失巨大,卫文升下令反击,而且连斩数名将校,都喝止不住。

    官军节节败退,楚军疯狂突进,所向披靡!

    轰隆隆,虎贲军厮杀至此,本就是远劳师远征,又经历了残酷的对攻,终于坚持不住,阵势崩溃,营盘失守。

    金谷园大营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

    杨玄感杀到酣畅处,实是神勇无敌,薛氏三虎都不敌,仓惶逃命。

    杨玄霆也散开大军,全力追击。

    “反贼休得猖狂,给我杀!”交战双方的侧后方屈突通三万精锐伏兵乍现,一举将楚军分割包围起来。

    瞬间三方绞在一起,杀声大震。

    弓箭射,骑兵冲,步兵攻!

    屈突通部犹如个精密的机器,不住压缩包围圈。

    卫文升得到喘息之机会,也整顿精锐,回身反杀。

    “噗嗤!”先是被利箭射穿,再被屈突通一矛贯穿胸口,杨玄霆惨叫一声,被割下头颅,就此身亡。

    楚军的阵势瞬间溃散起来。

    “啊——”杨玄感双目赤红,大吼:“还我兄弟命来!”左冲右突,却陷入重围,越杀官军越多。

    李密见前方陷入僵持,亲自提着宝剑,在王伯当护卫下带领步军杀入阵中。

    轰——好似朵朵血色浪花迸溅,又是场大混战。

    厮杀直至傍晚乃止。

    杨玄感的最后一击未能凑效。

    楚军钝兵洛阳坚城之下,处境变得越发危险起来。
………………………………

第二卷:波涛乱 第六十一章:突围

    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北邙山乃是历代王侯埋葬之地,风水绝佳。

    然而,杨玄霆的死,仍象一道不祥的诅咒,镇在杨玄感的心头。

    在昨日决战中,尽管官军的损失也很大。

    但战后统计,楚军损大约共在两万六七之间。

    换而言之,八万余楚军将士,决战打成这样,可谓是是一个大败仗了。

    军中却散发着阵阵暮气,好象下一刻就会溃散。不少军中的将领前来向杨玄感请令,要求西进关中,不过一概被拒见。

    不过杨玄感下令,将杨玄霆灵柩和其他战死的兄弟移葬在北邙山脚下。

    不立墓碑,只以荒土淹埋,再加以杂草掩盖。

    一路上,有家属的都为亲人致哀。

    杨玄霆的尸身由的杨家其余几个兄弟扶灵,杨明行前引,杨玄感自压阵,抬到了北邙山一处山谷。

    战将阵亡,本也是常事,但亲兄弟死无全尸,对杨氏众人,也是个沉重的打击。

    丧礼并不隆重,尤其是对即将战败的军队。

    “薤上露,何易稀。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薤上露,何易离。白骨零落三尺土,令人伤来木同悲。”

    挽歌遂葬鼓,相送别离,亲人悲。

    高驷送杨玄霆下葬后,带着杨敏和徐小慧去安葬归德营将士。

    其中以李子雄为代表,加上数千将士入殓。

    大将坟前,有人祭奠,却是李子雄的儿媳妇韦氏。

    其子李氓因溃逃被高驷所斩,只余下怀胎三月的韦珪。也许,这就是踏入战场的宿命,无论贤禺贵贱,都会死。

    高驷把一壶酒倒在坟头,心情沉重之余,立下承诺:“李公故去,他的后人某会代为照顾。”

    坟前,放着一束简单的野花,前面连墓中人的姓名都不能写。过不了几天,这些野花也会烂尽,那时,谁也弄不清里面埋的是何人了。

    韦珪脸带泪痕,看着埋葬了丈夫和公爹的土地, 再次感到了无助。

    她幼年丧父,由叔父抚养长大,身高八尺(放在现代也是绝顶模特身材) ,姿容艳丽,温柔贤良,可惜向来命薄。

    韦珪手扶小腹,遥望天际,只见暮色苍茫,又是一日将尽。她见高驷就要离去,只得发声道:“高将军!”

    高驷扭过头,只见她穿了一袭雪白的孝服长衫,倒一下子更有气度。

    高驷心有愧疚,不自然的停下脚步,道:“李夫人,别激动,现在汝需要修养,我让内子照顾你。”

    高驷道:“放心,战事稍歇,我便着护兵送你。”

    “将军有把握打败官军么?”

    韦珪道:“若无,可去去关中,韦氏可保将军不死。”

    高驷拒绝道:“岂敢。何况男儿大丈夫,要提三尺剑守护妻儿。军务繁忙,某去了。” 走过片片坟冢时,不由更加伤感,喃喃道:“两军交战,最苦的,还是军中士卒啊。”

    来到中军大帐时,本来的营地已经是被烧得满是烟灰。

    一走到帐前,一个杨玄感麾下的卫兵道:“高将军,你可回来了!“

    看这亲兵焦急的模样,高驷却不由一愕,只是淡淡道:“何事?。“

    那卫兵立即道:“国公说了,将军回来后,即刻到大帐商议大事。”

    “带路!”

    那个卫士兵有点敬畏地引着高驷走进主帅大帐。连日来的大战,他们都知道了高驷的本事,纷纷开始认同。

    一进杨玄感的营帐,半卧在胡床上的杨玄感翻身跃起来,道:“妹……妹夫你,你……来啦!”

    高驷皱眉道:“大哥,你没什么事吧?少喝点酒,明日还要大帐吧。”

    杨玄感再度拿起酒杯,边上有壶已经放好的酒,正要再喝。

    高驷怒了,一把拎过夺走,道:“不要喝了。说正事!”

    杨玄感和酒杯放下,凄凉的大笑,道:“正事?我还能有什么事?

    玄霆,我最亲近的兄弟死了。李密,我最尊敬的兄长,见取胜无望,也弃军而走。你说,我还有什么希望?”

    杨玄感落魄的大吼,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命运。他不怕死,但为杨家招来灭门之祸,却甚为痛苦。

    突然道:“重德……,要不,你砍下我的头,去向皇帝乞降,说不定能保住杨家几条人命。”

    “兄长,不可!”杨积善也在旁,大惊劝到。

    高驷大怒,“啪”地甩了杨玄感一耳光,呵斥道:“懦夫!

    自古以来,造反都是要诛九族的!你以为自己一死就能换得他人平安?妄想!告诉你,天下争雄,非生既死,唯独没有退路!

    李密走了,又如何?洛阳不能克,那就挥师关中,我们还有数万大军。明日就向关中突围。

    再世霸王?杨玄感,你要记住,不要侮辱了西楚霸王这个称号。

    我在账外当你,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杨玄感迷蒙的眸子,渐渐再燃起斗志。

    高驷连夜整军,安排突围阵营,但却要等杨玄感出面,因为这是杨氏楚军。

    第二日很快到来,天阴沉沉的,使人心情沉闷。

    杨玄感终于走出阴影,他跨上马,手持长矛,在最前面领先突围。

    “杀!”第一波冲锋的骑士长枪,已经刺出。

    此时,细雨始下,十丈内尽是昏暗弥漫,

    血雨纷飞,哭喊声,惨号声,骨裂声,伴着长枪刺穿盔甲的闷响,充斥着战场每个人的耳鼓。

    隋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短暂的慌乱后,卫文升组织反击,以精兵充之的百长和伍长、火长,迅速将反应起来,各执兵器向楚军卷席杀去。

    不时有着人阵亡,躯体轰然而倒。

    骑兵突阵还是起了相当作用,随着战鼓而进,像汹涌潮水狠狠的撞在隋军的铁壁上,数千锐士,冲入了隋军的大营。

    第二波冲阵的是步卒,随着官军大营被攻破,第三批楚军结成刀盾楔形阵,随着缺口奋勇杀入。

    双方已经短兵相接,作为实际统帅,高驷率领着队伍,面容冷峻,一面狠命砍杀着,一面观察官军阵势。

    不得不说,卫文升部的薛氏三虎武艺颇高,所到之处,连连斩杀楚军士卒,马槊起落尽是鲜血。

    “必须除掉此将!”高驷反手就是一剑,只听“曝”的一声,鲜血飞溅,砍飞一颗隋兵头颅

    “杀!”高驷仰天咆哮:“儿郎门,随我杀上去!”

    这时,敌我的尸体交错的堆积,个把时辰厮杀后,彼此都出了些许混乱,正到了关键时刻。“杀上去!”他四周听闻此声的越甲卫士登时齐吼一声,刀扬起,人称排,如林而进,势如破竹,无可阻挡,所到之处,当面之隋兵很快溃不成军。

    随着高驷亲军节节推进,杀声此起彼伏,战况立即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将军当心,有贼军来袭。”一个身穿山纹甲亲兵,在薛万彻身旁,大声说着。

    薛万彻抬头一看,果然,前方一个楚军将领的人马在快速朝此推进。对方的目标很,是朝着他们三兄弟来而

    “恩,好胆!”薛万彻面上煞气一闪,纵马就朝前杀去,薛万钧和薛万述兄弟也各自跟随兄长,朝前杀去。

    “布阵!”高驷陡然下令说着。

    立刻,就有卫士散开。顿时,刀盾长矛,硬弓铁索合围,就在将要相撞之际,把薛氏三虎围了进去。

    “汝乃何人?”薛万彻一时不查,还得兄弟俱陷入阵中,奋力厮杀之余不由大喝。

    高驷一身明光铠,手持七星剑,站了出来,目光冷冷扫了这薛氏三虎一眼,不屑的说着:“某家高重德,汝若不死,可来寻某报仇。”

    随即转头对一旁传令兵说着:“传令,让全军出动,我们一举打垮隋军!”

    “诺!”传令兵连忙点头,转身极速下令。

    片刻,将旗挥动,数万大军全面向隋军大营猛攻。

    ……距离战斗又过去了半刻钟。

    冷兵器战斗非常消耗体力,即便是久经锻炼的精锐,战场上最多也只能支持个把时辰的正面厮杀。

    此时,敌我双方都露出了些许疲态。

    高驷这一总共命令,恰到好处,楚军士气大振。

    杨玄感浑身染血,粘稠的血浆粘满了身上盔甲,他却丝毫不在意,高喊着:“杀”

    几乎差不多同时,杨积善、韩世鄂、杨玄纵等诸将,也各率人厮杀。

    高驷目光扫过战场情况,突然之间,气运变化的种种奥秘都浮现在心头,仿佛整个世战场为之停顿了下来,官军破绽处处可见。

    高驷突然之间福至心灵,醒悟着:“敌军疲了!”

    楚军冒着雨突袭而来,隋军本就没来得及吃早饭,而自己早两个时辰准备,得以修整,补足了体力,吃了造反,补充了相当的体力。

    一步领先,步步占先!

    “柳庄,出击!”高驷当机立断下令。

    “诺!”流转大喊着:“儿郎们,跟我冲,取卫文升首级!”

    这后面骑兵五百人,是最后隐藏的杀手锏,此小小的甲装具骑,顿时跟随着主将进行冲锋。

    战马长嘶,刀光飞溅,勇士奋发。

    卫文升几乎同时就发觉了敌军,同样手一挥:“出击!”

    虎贲军最后的亲卫,大概也有三三余人,同时发起了反冲锋。

    二支精锐骑兵激烈对冲,疯狂撞在一起。瞬间,刀声闷响,更有连续不断的骨骼断裂脆声,甚至压过了惨叫和哀号。

    勇将的运气和武艺,在骑兵相互冲击瞬间,发挥淋漓尽致。

    “嗖嗖嗖!”柳庄前进之间,巨弓连开。瞬间,就有八九敌军被射下马来,鲜血飞溅,随后有被碾成肉泥。

    “杀!”骑兵相互对砍,只见柳庄勇不可挡。

    只要靠近他的骑兵,无不溅血堕地,一时间虎贲军人仰马翻,溃败下来。

    而跟随着柳庄的骑兵,趁主将的锋锐,更是直接冲到虎贲军的帅旗前大砍大杀。

    本在后面督阵的卫文升脸色大变:“此将是谁?”

    “中!”骑兵冲锋时,柳庄觅得时机,更不犹豫,挽弓直射卫文升。

    “痛煞吾也!”幸好有亲兵阻挡,卫文升还是负伤而退。

    在倒下的虎贲军兵士惨呼声中,柳庄的冲锋再度发起,没有任何的迟疑。

    数百骑横冲上去,长刀所向,一个又一个隋军士兵士兵倒下,鲜血飞溅。

    在这样的冲锋下,虎贲军阵动摇了。

    柳庄大喜,一刀砍断虎贲军帅旗,大喊着:“杀啊,卫文升死了!”

    顿时,楚军中都同时呐喊,向着敌人猛烈杀过去,

    不久,金谷园的虎贲军彻底崩溃了。

    屈突通援兵赶到时,高驷一声令下,楚军勒马回头,大胜之下,士气高涨。

    反观隋军兵败如山倒,在这时,任屈突通再有将才也没办法挽回。

    “撤兵!”屈突通知事不可为,便撤兵,在后面缓缓的跟随着。
………………………………

第二卷:波涛乱 第六十二章:陨落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

    大军入关之路选得是函谷关,其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来车不方轨,马不并辔,行军艰难。

    自秦国建成以来,便是又名的雄关险隘。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弘农郡守杨智积早驻守于函谷关上 。

    杨智积乃是杨开皇侄子,当今隋帝杨广的堂兄,爵封蔡王。

    蔡王和观王两系时常守天子猜忌,杨知积从杨广即位以来更是小心翼翼,连儿子读书都只敢教《三字经》,生怕惹来杀身之祸。

    故而杨玄感起兵时,他不顾隋杨皇室身份,立即暗中差人奉上投效之意。

    日思夜盼,而今等来的却是将败之军,是战是降?难以拿定主意。

    正直两难之间,关中有文书飞马报至。

    杨智积看罢,心中叹息之余,立下决断,召集属官道:“杨玄感大军将至,欲西图关中。若其计得逞,则大隋江山矣。当今以之计,须得将之阻在关外,使其不得前进。不出三日,宇文将军赶至,逆贼自可擒耳。”

    由是暗里加固防御战备,面上则投效之意不变 。

    北邙山下一战,卫文升虎贲军溃败,屈突通部两万精兵仍旧穷追不舍,像只饿狼远远吊在后面。

    高驷做了楚军副帅,领后军两万拒敌。

    杨玄感精神复振,自统大军朝函谷关进发。

    诸君事务繁杂,高驷刚巡营回来,新的护卫统领何常道:“将军,您回来了,属下有个同乡勇士要举荐呢。”

    高驷把剑往岸上一放,一边道:“哪里得勇士?招来一见。”

    何常道:“此人姓王,名伯仁,乃是我汴州老乡。早年流落河北,有万钧神力,只因无人赏识,故而落魄。”

    高驷来了兴趣,大战之际,正需勇士,况且常何也是有本事的,便欣然召见。

    未及,一个长相奇伟的大汉走进了营帐,燕颌虎须,颇有武将气质。

    高驷平淡道:“你便是何常举荐的王伯仁?”

    王伯仁嗡声道:“正是某家。”

    “壮士主动来投,想居何职?看在何常的面子上,只要有本事,某绝不吝啬官职。”

    “某要做一营主将,顿顿有酒有肉。”

    一旁引荐的何常见了,呵斥叫道:“老王!你初来乍到,怎如此放肆,快给将军赔罪!” 他的声音很是有力却有点气急败坏。

    这王伯仁看着有几把子力气,怎么如此不知进退。

    王伯仁被小瞧,气得脸色发红,仍旧倔强道:“俺要么当将军,要么不干!”

    高驷大笑道:“壮士果然真性情。只是军中自有法度,非立下大功者,不得为将。”

    见这王伯仁扭头就要走,立时拦住,收了笑容,郑重告诫。

    “壮士可知,我军进军关中,不胜则死!时局危艰,正是大将显威之际。但若此时加入,那需要在刀山火海中搏命的!”

    王伯仁浓眉略微皱了下,断然道:“功名只在马上取。更何况,某之全家因昏君苛政而亡,某早就想反他娘的了!”

    崩崩崩,将拳头握的筋骨齐鸣,王伯仁接着道:“若将军信俺,便是万军从中,某也能杀个来回!

    不过,能否先来顿吃的,俺,俺饿得慌,,,,。”

    豪言壮语刚落,这粗坯肚子就咕咕直响,囧的他英雄气大跌。

    高驷笑道:“能吃就能打。无妨,拿酒肉来。”

    何常啐了口唾沫,大感丢脸,但还是吩咐了卫兵,很快就端上来只熟羊腿和一壶烈酒。

    王伯仁顾不得其他,马上狼吞虎咽起来。

    高驷抬头看了看帐外道:“汝吃饱后,跟何常下去领一身盔甲。上了战场用的着。”他自己放心不下两位妻子,便闪了出去,去后营私会。

    账内,何常怒道:“王伏宝,你装什么大尾巴狼?报假名就算了,还如此无礼!”

    那唤作王伯仁的大汉,又猛灌了口烈酒,这才嘿嘿直笑道:“老常,不瞒你说。俺王伏宝要是能带十万大军,足以横行天下。你既如此推崇这高将军,某便试试他。想做王十万的主公,就瞧他有没有这个本事。”

    王伏宝,字伯仁,生于汴州,长于临漳,年方二十,得异人传授无武艺兵法,有相士给他批命道:“燕颌虎须,此万里封侯之相也!若遇明主,能带十万兵,横行天下。”

    由是王伏宝自号“王十万。”

    黑云阵阵,暴雨将至。

    杨玄感在杨恭道引领下,带着大军,来到关前叫门。

    “知积叔父?知积叔父?”杨恭道大声换到。

    关门缓缓打开,城头上杨知积现身,城头上更有一众守军齐现。

    杨恭道还欣喜的上前,杨玄感突然一个激灵,大吼道:“小心!”

    城头上已有命令传下:“放!”

    嗡嗡嗡,万箭齐发,将杨恭道当场射承了筛子。

    两侧山谷崖顶上也有伏兵现身,滚石、檑木、火球纷纷砸下。

    当面关口中,宇文成都手握凤翅鎏金镗策马杀出,大喝道:“杨玄感,某特来取汝首级!”

    楚军三万大军顿时被困在狭长的函谷道中,每一刻都有大片士卒阵亡。

    杨玄感大惊后,反而镇定下来,吩咐随从道:“去后军通知积善,不惜一切代价冲出去。告诉重德,杨家交给他了!”

    宇文成都以逸待劳,同杨玄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杀戮之花次第盛开,函谷关下,刀来剑往,整个战场上弥漫着一股惨烈的气氛,数万楚军进退不得,成了砧板上被宰割的鱼肉,伤亡渐渐增大。

    八月初九,下午时分,大雨滂沱。

    因为后营两万人马中,有数千伤兵,还有诸多女眷,高驷就下令暂停休息,立下帐篷避雨。

    远处林梢随风波动,山谷中阴风阵阵。

    后营距离函谷关狭长谷道还有七八里路程。

    杨积善任由血水沾满裤腿,拼命狂奔,他翻山逃窜出来,只有一个念头,早点告诉后营,函谷关生变,大哥已经遭遇不测。

    “都闪开,我是杨积善,要见高重德。”杨积善甫一奔到大营就大叫。

    “吵什么!”高驷从后营闻讯赶来,杨敏、徐小慧和韦珪 一行三女,也急匆匆的跟着上前,很快就到了中军大帐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