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争龙-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此高驷等一行便暂时住在虞府休整,调养生息。
宇文述,本姓破野头,字伯通,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武川县)鲜卑人。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子,早年与杨开皇交好,及隋立,便富贵起来。
因其弓马娴熟,早年参与平定尉迟迥叛乱,后追随杨开皇南征北战。当今天子继位后,下诏说:“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奉国之诚,宜晋封为许国公。”
幽州城,又名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雄浑壮丽。
大业九年,正月二十日,天子车驾巡视大军,已有五十个折冲府六十五万大军列成九营,依次按金鼓而出。
只见士兵依令向前而行,队列划一,旗帜整齐,从城头上面看,形成数十条笔直的长线,这等浩瀚无边的军阵,透着一股杀气,使天地为之肃然。
大军所到,足使山河变色。
阅军之后,天子杨广点头满意笑着说:“宇文爱卿那个知兵之名,朕今日见到,大尉平生。卿以勇武著称,可比汉之项羽。自古英雄佩美人,显风流,壮威严。朕就赐予汝美女一名,可比虞姬之色,此战过后,你我君臣相知美名亦可流传千古。”
宇文述时年六十九岁,天子便特意赐下美人照顾他行军中的生活起居。
“陛下洪恩,臣感激不尽。高丽蛮子固不足虑,不但有一事不可不妨。”宇文述也沉声说着:“麦铁杖败亡,乃是粮草匮乏,不可不为鉴。”
天子杨广点头称善,说着:“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多朕知道的!”
转头问道:“李渊何在?”
“臣下在!”唐国公李渊应声上前,单膝跪倒,行君臣大礼。
“你善于治理地方,朕特晋你为幽州总管,督运粮草,可有妙计?”
“谢圣人隆恩,臣必为主公效死!”李渊慷慨陈述,磕头行礼,忠臣之样,溢于言表,触地有声。
讲话之时,顶上有黄气凝聚,他有着紫青的潜龙命格,同样不住向四周散发着波动,让听着觉得气人诚实可信。
得到天子首肯,李渊才缓缓起身,自信的说着:“臣已有良策。”
“征伐高丽,以行程来算,去时三十日,返回三十日,攻战四十日。如此下发百日之粮,则足以供大军食用。”
“讲的好!”天子杨广闻言大喜,龙袍一拂,采纳了此策。
计议定下,三日后大军陆续出发。
宇文述率军三十五万,兵分九路,浩浩荡荡杀向高丽。
唐国公李渊望着远去的大军,脸上露出莫名的激动:他的计策得逞了。
………………………………
第二卷:波涛乱 第五十章:再败
杀一是为罪,屠万即为雄。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男儿行。
高驷手扶城墙,慨然长叹。
在他的眼中,远征的队伍,隋军天子龙旗迎风飘扬,丝丝天命气数自黄龙旗垂下,笼罩整个大军,但整个兵戈之气聚而不凝,后继乏力。
此一去若遇坚城不克,数十万大军只怕由崩溃之危!
“好男儿不为国出力,何故长叹?”旁边忽然传来个苍老的声音。
高驷不由大惊,转头望去,只见两个少男少女扶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这老人面容清古,说话之间有股威严扑面而来,显然是个官宦人家。
“祖父,此等俗人,何必与之多言?”那身穿貂裘狐袍的少年郎嗤笑道。
彭石头怒目而是视,柳庄和尉迟恭、常何等见对方只是老弱,并未上前。
李百药不欲惹事,抱拳行礼说着:“老丈教训的是,奈何我这贤弟腿脚不便,改日有机会定然为国效力。”乃是看出对方非富即贵,不想招惹是非。
高驷虽伤势渐好,但却要变成个瘸子,早憋了一肚子火,闻言当即反驳起来。
“我岂是为自己而叹?是不忍见这数十万中原儿郎身丧异域,却又无能为力伤感罢了。”
那老人望过来,闻言白眉一挑,声色俱厉问着:“你说大军有败亡之危,有何凭据?”
高驷拔出断剑,弹指吟道:“雌雄双剑,仁义为宗。汉之传承,薪火不灭。日月所照,八方来朝。龙战四野,卫吾子民。始兴霸先,兵冠天下。嘿,连这旷世名剑都折断了,高丽军可不是易于之辈。宇文述垂垂老矣,如何能胜过对方?”
这时城下又有一人,往城头走来,明黄之气厚重,内紫外黄,先天潜龙命格,王者之气引而不发。 而其周围五人,三文两武,各自相随,顶上云气异象纷呈,本命之气上应天命,都是不凡。
正是唐国公李渊,长子李建成和侄儿李孝恭,及随从刘文静、裴寂等一行。
气机交感之下,高驷只觉脑海中“轰”了一声,一股不知道何来的暴戾,从身体里涌现出来,眸子中不由闪过寒芒。
故而,高思上前一步,拱手为礼:“晚辈高重德,失礼了,就此别过。”语气甚恭。
老者听了这话,又见高驷步履蹒跚但却坚定不移,身边猛士相护,一阵恍惚,心中所想猛的浮现出来,沉声说着:“原来你叫高重德……,老夫阴寿,添为赵国公。幸会,今曰一见匆忙,他日有事可到阴馆寻我!”
高驷微微一怔,大讶的说着:“原来赵国公当面,小子改日定当拜会。”然后便匆忙离去。
高驷一行和李渊等人交错而过。
来到城头后,李渊微微一怔,上前行礼说着:“赵国公也在,得见长辈,叔德真是荣幸之极。”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七岁时承袭唐国公爵位,初始做千牛备身,历任州郡刺史,治理地方绩效显著。
老人阴寿爵位是赵国公,官职更是前幽州总管。
阴寿见过李渊后,指着幽州城内景象,略有些不舍的说着:“老夫已经接到陛下圣旨,幽州城就此托付给叔德。至于总管大印,已放在府衙内大堂上,汝上任时可自取。督运粮草,乃是头等大事,疏忽不得。”
李渊静静的恭听者,然后对阴寿的疑虑逐一解答。在他说话时,本命明黄之气震动,一股股气运线条就附在话语上,虽还不是口含天宪,却也格外有着分外强大的感染力,使听着十分容易信服。
此种情况就是官职加上天赋的衍变,大凡身居高位者,久握杀伐大权,便会养成种种气势,说话时让人下意识的服从,这便是权力的魅力所在。
现在李渊的命格气数,紫中带黄,王气暗伏,显宫殿异状且绽放光芒,笼罩全身,向四周散发影响他人。
而这种人物,无论将之放在何地,都会混的风生水起,成为一群人里的领到头目。
赵国公阴寿面对李渊愈加诚恳的态度,反倒越是不安,表情不露,笑的说着:“作为父母官的本分,不用再提醒……李叔德,老夫倦怠,告辞。”
虽然两人在朝堂上是竞争对手,但当面相遇有些面子,还是要的。毕竟同朝为官,不好彻底闹翻。
李渊让开道路,说着:“阴老请便,我是到此视察城防,改日再去拜会大人!”
阴家两个小子扶着老人,慢慢下了城头,消失无踪。
时光如东逝之水,一去不复回。转眼到了二月初十,赵国公府邸,阴家大宅。
“爷爷,孙女找到了那把剑的来历。”阴明月兴致勃勃的说着。
阴寿为人刚烈倔强,早年官运坎坷,直到中年后,做了上国柱大将军,幽州总管,晋封赵国公,性格才慢慢平和下来。阴家子嗣不旺,他只有一个儿子阴师世,从前为太子属官。
阴师世酷似年轻时的父亲,向来以家国为重,也只有一儿一女。
孙女阴明月生得花容月貌,与独孤家的独孤凤并称双娇。
阴寿想了半晌,才想起来那日城头遇到的少年郎,就又看向孙女,满是慈爱的问着:“哦,那就给爷爷说说那把剑是何来历?”
“那是对龙凤双剑,只是折断了而已!”阴明月秀眉皱起,有点不太确定,继续说着:“其原主人好似叫陈霸先”。
阴寿却心中一震,浑浊的双眼瞬间大睁。
南陈武帝陈霸先,八十年前的一代的英雄,几乎混一宇内,横扫八荒。
“陈霸先服事梁主,位不过村长,卒能奋志修身,外拒齐兵,内平叛乱,灭侯景称帝,其法度祥明,可垂久远矣。”杨开皇扫灭陈国,却对亡故的陈霸先评价甚高,并厚待陈氏子孙。
“嗟乎,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有济养苍生,混一宇内之能,盖汉高、魏武之亚矣。其人在日……请主公暂息兵戈,以待来日!”这句话,是昔日大都督韦宽对周帝元文邕的劝谏。
只是这些往事过去太久,随着南陈国灭,都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但阴寿作为亲历者如何会不知道陈霸先的威名?更晓得始兴龙凤双剑的锋芒。
“小明月呀,你确定那少年手持的断剑,故主是陈霸先?”阴寿上前说着,态度严肃起来。
真是难以想象,若是连陈霸先的传人都战败而归,宇文述就更不行,若大军无归,则国家危矣。
阴寿已经是年逾八十,得到孙女的肯定后,也感觉心里一片悲凉,苦涩和不安迸发,在心中翻滚,上天何其残酷啊!
“快去唤你哥哥弘智前来。”对阴寿这等老臣,实是国家大事重于一切,即便是只有一丝希望,也要尽力挽回。
“孙儿见过祖父。”阴弘智被姐姐叫来,疑惑之余,连忙行礼。
“你代祖父去见圣人至尊,快马加鞭,一刻不得停留!”老人将另牌和印信交给亲孙子,郑重吩咐着。
“领命。”很快阴弘智带着随从,打马离开幽州城。
许国公,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宇文述总督诸军攻打辽东地域的高丽蛮军。
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第一路。
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第二路。
左屯卫将军辛世雄第三路。
右御卫将军张瑾第四路。
右武侯将军赵孝才第五路。
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第六路。
检校右御卫虎贲郎将卫文升第七路。
前军三十五万,自幽州城出发,先至怀远镇(在今辽宁辽中附近)再渡辽水,向高句丽诸城进攻,朝鸭绿水挺进,最终目的是攻打高丽国度平壤。
可惜,从天子杨广采纳唐国公李渊计策下发军粮时,就已经注定了败局。
不动声色,坑杀数十万大军,这才是绝代枭雄!
府兵军士卒携带百日粮秣,再加上盔甲以及衣资、戎具、火幕等用品,每人负担三石以上(一石约50~60公斤),大多无法承受。
出发不久,就有沿路丢下粮食的。
遗弃米粟者斩!
宇文述发觉后当即下达了严令。
上有号令,下有对策。
每到晚上宿营时,士卒就于幕帐中挖坑掩埋军资。军马行至半路时,粮草已所剩无几。
宇文述这才发觉不妙,欲还师。
奈何天子催战文书发到,犹豫再三后还是勉强发动了攻击。
乙支文德探知隋军状况,便隐忍不发,仗仗诈败,连丢二十余城,任由隋军渡过鸭绿水,攻入高丽国内。
阴弘智纵马追赶,沿路看到路上丢弃的军姿,不由大惊,到了卢河镇就直闯天子行宫。
前线捷报如雪片飞来,行宫内天子龙颜大悦,贵妃相伴,醒掌天下权,醉枕美人膝。
遂作诗《记辽东》云: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设宴犒赏大军,整装代发。
“什么?赵国公说大军将败,让朕暂缓行军?”天子杨广不可思议的看着阴弘智呈上来的书信。
若行军打仗靠预测,又何必天子亲临?
杨广笑了,语气带着揶揄,叹着:“真是英雄易老啊!”
又对着阴弘智说着:“汝祖父心忧国事,你就跟随大军行动,立功后再返家。”
阴弘智苦笑,深深叩首行礼:“小子赶来途中,只见兵甲粮草随地见弃,今曰到营中一见,辎重果是短少。阴家富贵事小,大军安危为大,请陛下明查!”
这话说的言辞极为恳切。
杨广皱眉,大怒道:“荒唐,军国大事,朕自有决断。小儿狂被,还不退下!再有妄言,朕亦不吝啬天子剑染血。”
众人惶恐,纷纷扰扰,有劝阻的,有主杀的。
这时,大营外再次骚动起来,十余骑传来最新战报,带着哭腔:“宇文述全军溃败,丧师三十余万。高丽蛮军十万众来袭,请陛下早做定夺!”
轰——卢河镇大营彻底混乱起来。
………………………………
第二卷:波涛乱 第五十一章:一征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孙子兵法》之虚实篇。
————————————————————————————
时间推前,且说天子催战圣旨传到那日,宇文述起得的很晚,还在吴绛仙的温柔乡里。
这其中缘故也很简单,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从古到今,多少英雄豪杰,年老时都想长生不死,宇文述也不例外。
若是从前壮年时作战的光景,宇文述直接就作出决断了。现在却不同,自家儿子宇文化及渐有出息,才干日趋增长,足以支撑大局。于是他这个当爹的兵马大元帅,彻底当起甩手掌柜。
三军之害,起于狐疑!
宇文化及代父指挥,遇到天子催战,如果能当机立断,指挥大军后撤尚有一线生机。
可惜,他虽说是将门子弟,但却未经大战,对局势心存侥幸。尝试攻击了下,谁知道高丽军节节败退。 大胜之下,先行的七路大军诸将各自争向进攻,捷报频传。
但这全是乙支文德的阴谋,先做溃败弱兵之势,以骄隋军之心。
宇文化及自率亲军,渡辽水,攻打燕州城,昼夜不停,总是不克,故而心里觉得有些不踏实。
直到斥候来报,高丽水军截断鸭绿水,六路大军后路被断,宇文化及始知中计,慌乱之下匆忙撤退,战局彻底蹦乱。
风水轮流转,隋军再次因断粮溃散,乙支文德抓住机会挥军猛攻,各个击破。
宇文述被儿子护着后退途中才知晓,他怒斥责骂:“孽子,好生没用。乃翁让你指挥大军,平日里汝自负才能,怎么一败涂地?” 大骂儿子之余,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追兵,往日勇力再提不起来,只得仓惶逃命,一世英名付诸流水。
想到军中断粮困境,宇文化及终是醒悟过来,将李渊的诡计说与父亲知晓。
“好狠的李阿婆,老夫跟你没完!”宇文述大叫一声,吐血昏迷,由吴绛仙照顾着返回。
宇文化及打仗不行,审时度势,趁乱逃命倒是擅长。
先是连夜弃军,次日一早,宇文化及带着数十亲卫混入乱军中彻底不见踪影。
戈船破浪驰;铁骑射日光。
乙支文德指挥高丽二十万大军水路并进,分道追击。
“斥候来报:两日前,朴成桂奋勇追击,雪夜中连破隋寇第五、第六路大军,斩将数十,俘左武卫大将军崔弘升,今早遇到右武卫军卫文升受阻。”幕僚金昌拿起军报说着。
高丽大军在追击中,也分成了七八路,在隋军大溃情况下,往往数十个高丽士卒就能追着成百上千的隋军打。
听到这里离,军情已经延迟了两三日,乙支文德冷哼说着:“传我军令,各部放缓进兵,以抓捕隋人俘虏为上功。”
幕僚则迟疑着说:“国主已下诏,要‘举兵深人隋境,尽杀隋寇,捉其君王,饮马大河,入主中原’。再说,擒贼擒王,挽弓挽强,若能俘获大隋天子,中原万里江山岂非为我打高丽所有。”
“太过轻率!”乙支文德在亲随伺候下,整了整戎装,从马车里走了出来。其实,他伤势未愈,乃是带病出征受不得风寒,就在车里面呆着,这是再忍不住了。
此时高丽大军士气高涨,人人都奋勇向前,所向披靡。
“大隋,强汉所遗留的万里大国,譬如一株参天大树,进取中原就好似伐树,得先砍其枝叶,再断其根基,日久则大树自倒。”乙支文德长吸口气,语重心长的说着。
此时的辽东还是人烟稀少,丛林密布,日间行军常遇虎狼出行,乃是有名的边荒之地。要想入主中原,非得先经营好辽东千里黑土不可,否则今日隋人下场便是明日高丽人的遭遇。
可惜的是, 这点不被朝廷诸公所承认。以崔道成为主的右相国激进派,在鸭绿水畔大胜隋军后,便叫嚣者入主中原,攻灭大隋。
最初,或许只是为了争夺军权,心中多少还有那么一点点畏惧,可随着辽东战场节节获胜,连这一丝的顾忌也就没了,纷纷赞许进攻中原。
国主李建于是下达了灭隋诏,最后更是许诺:占据中原大隋江山之日,必定裂土分茅,百代血食共享。
《尚书•禹贡》有言: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是为封建诸侯。
裂土分茅便是指分封诸位大臣为王侯,百代不移,如周天子分封诸侯,有天下八百年。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是分封王侯?连他周边的亲信都受了影响。
“大帅高见。”金昌赞道。
乙支文德下达的事情,他自是不敢不应,连忙书写军令,传达四方,说着:“军令,捉拿隋人为先,不得擅自进兵!”
令旨传到最前线,左军都督崔乾佑阅罢,一把揉碎,冷笑道:“大将军也有胆怯的时候?”
“回都督的话,大将军说隋军中不无英雄。”传令兵竭力转达原话说着:“我军兵锋已尽,若贸然进攻,恐有损失,请都督勒住锋芒。”
“自己吃饱了,却叫俺们饿着,是何道理?我大高丽男儿,能骑马开弓,各个英勇无敌,怕什么隋寇?这可是活捉隋寇皇帝,进军中原的良机,岂能就此止步!”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高丽左军都督崔乾佑不在多说,挥手斥退传令官,立马催兵急进,一心想捉到大隋天子。
的确,隋军三十五大军崩溃之下,几人能当高丽大军锋芒?
又连续奔袭数百里,击溃卢河镇外围的隋兵后,终于惊动了隋兵斥候,这才有了探马飞报高丽大军杀到的军情。
古代大军作战,本就信息滞后,打起仗来,临阵决断也是极为重要。
普通士卒进还是退,都在将军的号令下,一般来说,每有名将出世之际,伴随着大胜仗则跟着的士卒也会获得大量战利品。
作为普通士卒,若是倒逼跟了个无能之将,除非云气好的不得了,不然的话,一上战场就会悲催的阵亡。
因此才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说法。
现在隋军遇上了一个有宏图而无军略的主帅——天子杨广,乍闻数十万大军尽没,慌乱之下很快转为惊恐。
毕竟,他根源上是个太平天子,即位以后开运河,理朝政,征辽东,生杀予夺固然威压四方,但并未真正经历过残酷的战场。
“骁果禁军统领独孤远护驾,行营撤回幽州!”面对乱糟糟的大堂,若是不早做决断,高丽军到来后就遭了。
可决断是得快,但这策略又大错。
大军尽则容易,撤退难。这深浅的分寸把握,实是半点都差错不得。 许多名将,都是在撤退中军队崩溃,被追兵所杀。随行朝臣更是惴惴不安。
“呜呜呜——”号角若狼嚎长鸣,接着便是旌旗蔽日,大军纵横,高丽追兵很快杀到。
马刀雪亮,长矛森寒,银甲长河涌至,仿佛是雪崩一样朝着隋军碾压而来。
卢河镇很快就变得火光冲天,伤亡者的惨叫,宫女的哀嚎,血气很快将空气染得腥臭扑鼻,继而向四周弥漫。
“蛮子可恶,快走,快走!”许多大臣脸上露出惧意,连天子都逃跑了,他们还抵挡什么?
“哈哈哈!” 崔乾佑一击得手,大军势如破竹,得意非凡,隋人果然像书中说得两脚羊一般懦弱。一路杀伐,一路肆虐,最后的精锐骁果禁军撤离后,大营混乱,自不细说。
卢河烧为锦绣灰,白甲踏尽公卿骨。
高丽军大暴行,终于激起了汉家儿郎的心头热血!有一种人生来便具有傲骨,能挽狂澜于既倒。
乱世出英雄,男儿当暴戾!
幽州府燕山卫郎将罗艺,狠狠的吐了口唾沫,要是这大军由他来指挥,怎会让高丽蛮贼猖狂?大军崩溃之下,就要拨马退走。
“且慢,不能走!”一个书生突然闪身上前,大喝中拉住了他的马缰。
罗艺愕然视之,乃是新进来幽州的士子温大临,想不到竟有如此胆魄。
罗艺,字子延,荆州襄阳人。出身寒门,为人暴烈,靠着长枪大马,十八岁从军,三十余年来威震燕云边疆,外号白马将军。麾下燕云铁骑,上马能奔射,下马可阵战,乃是隋军中的精锐之师。
“你不逃命,也不怕死?”罗艺居高临下,面色阴晴不定。
温大临厉声斥责道:“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挽狂澜于既倒,摧敌锋于正锐,才是真将军!”
罗艺大惭,他是南人,秉承湘胡霸蛮之气,又深受燕赵慷慨悲歌之风感染,想不到临危之时还不如个书生。
“真将军!说得好,老夫纵横边疆三十载,未尝挫败,今日何惧高丽土贼?”罗艺定下心神,召集部众,下令道:“燕云铁骑,所吾冲阵破敌!”
“破敌,破敌,破敌!”燕云铁骑,逆流而上,犹若中流砥柱,竖起了抵抗的大旗,同高丽军追兵厮杀在一处。
“薛万彻愿从将军杀贼!”
“薛万均愿从将军杀贼!”
“薛万述愿从将军杀贼!”
随后,逃亡大军中大名鼎鼎的薛氏三虎回身杀入,带起了更多的隋军将士奋起反击。
咚!咚!咚!
两军酣战之时,高丽军侧翼突然又有战鼓响起,乃是摆脱了追兵的右御卫虎贲军,在卫文升的带领下赶到战场。
卫文升的五万大军还有近四万人完好,建制齐全,战斗力依旧充足。反倒是高丽军连番追击成了疲惫之师,再加上先被罗艺带兵阻击,又被卫文升从旁夹攻,很快就兵败如山倒。
“撤!”崔乾佑大吼一声,不甘的在亲兵护卫下,仓皇逃命,这胜负转换之快让他难以接受。
刚逃出二三里,前面就有个小将拦住去路,白马银枪气度非凡。
“罗成在此,蛮贼受死!”话落,枪亦到。
崔乾佑只觉咽喉一痛,就此失去了只觉。
至此,大隋天子杨广第一次征高丽,丧师大约五十万,从卢河镇仓皇逃走,奔怀荒,至幽州,惊魂方定。
后方忽然又有捷报传来,燕山卫兵马总管罗艺,冒死反击,大胜,斩高丽军五万蛮贼,削其主将崔乾佑首级。
天子杨广使人点验后,大喜,召罗艺入城,大加赏赐,以彰其功。
………………………………
第二卷:波涛乱 第五十二章:二战
幽州府,三月,最后一场大雪飘落。
门阀大户人家往往以植花为雅,因此这时文士有踏雪寻梅,烹酒吟诗彰显风流。只从那最繁华的几条街经过,那绽放的梅花,一经走近,香气之盛,更是沁人心脾。
角声吹彻小梅花, 征战人儿夜归家,
后人《隋书》曾记下了当时的惨况,云:“幽州一府,人皆戴孝,以为哀思,上士者悲恸,下士者长嚎,走卒之士家家待亲归。”
一征高丽之战落幕,大隋损兵折将,于此役可谓无数。
蓟州城内,车马鬼人,络绎不绝,仆从走腿,往来穿梭。
这且不说,那幽州行宫大殿之上,伴驾朝臣无不战战兢兢。
天子杨广高坐九重龙岸,俯视着下方诸多臣公,目光冰冷,圣心难测。
大业宏图梦断辽东,必须再度讨伐高丽,已经向各地州府下达了征兆府兵新诏书。
乾元殿,在这行宫三殿一湖中,气势最盛,其景色之壮美是一,其二则因此殿位于行宫偏北。
北极紫薇方位,上应星辰,而下照天子。
赏罚分明,这是上位者驭下的手段。
第一个受赏的是罗艺,破敌有功,由燕山卫总兵晋升为为幽州兵马总管,连跳四级成了三品大将军。
第二个的是卫文升,多赐其田宅、美人,爵位加轨郡公,食邑两百户的。
最后一个受封的是阴弘智,赐千牛备身,加云辉都尉,前途似锦。
千牛备身是大隋开国以来流传于门阀子弟间的一个历练职位。
赏过便是罚,重罚。
诏令下,宇文阀首当其冲。
“陛下,老臣,老臣有罪,请求一死。”宇文述几乎一下子苍老了十年。
“宇文述以兵粮不继,失陷王师;虽有军吏失于支料,非战之罪,但用兵无方罪责难逃,宜罢其官职,贬为庶民,下狱会审……。”
这乃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因为,宇文述和天子故旧情深。再由于,宇文述次子宇文士及娶了天子之女,南阳公主,才有如此从轻发落之举。
天子杨广自以为做的仁至义尽。
可惜,宇文化及偏偏不领这个情,反而加大了拉拢人才的手段。
对于唐国公李渊,恼怒其运粮不力,措辞就严厉了许多,杀气腾腾。
幸亏李渊早有两手准备,早暗里又筹集了大批粮草,请罪道:“陛下息怒,臣,李渊已备好可供百万人食用的粟米,供陛下再征辽东。”
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李渊将嫡女李三娘嫁给了天下第一富商柴氏子柴绍。
天子杨广这才转怒为喜,允诺道:“卿之公心,朕知之矣。”就暂时免去了李渊的官职,准其戴罪立功。
随后又责骂逃归的众将作战不力,或多或少,各有责罚。
蓟城西郊,玉泉山下,有一繁盛庄园,占地广阔,融南北风景于一体,在此地,实属罕见。
而这园林,只是卢府一处大宅的别院。在这远近闻名的蓟州城外,实在是身份和财力的象征。
若站在这大院内最高楼——聚贤楼高层,向远眺望,可观半城之景。
而立于楼望眼前玉泉河景,则美色尽入眼底。
卢府主人卢承庆文才出众,广招天下客,更于今日举办了文会,宴请四方豪杰。
此时,就有十几座玉石桌摆于高楼之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