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猛虎-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考题?众人闻言大惊失色。
却见龚博士把一副裱好的卷轴拿出,卷走一展,正是: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孔子祥看着题目,幽怨道:“先生,学生都伤成这样了,还要考试吗?”
胡瑗大手一挥:“老夫今日本欲以甘道坚此言为题,教导尔等当胸怀浩然正气,不畏世间奸邪。但今日就不考了,就以此言激励尔等,甘道坚还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日这书,就不读了,当行万里路,朗朗乾坤,万里正道,老夫去行上书之文,随后陪同尔等一起往宫门请命!”
孔子祥激动不已,大呼一语:“先生,只要不考试,做什么都行。”
“先生快快行文,今日我等定要讨回一个公道。”
“讨回公道,誓除文贼。”
“讨回公道,誓除文贼。”
胡瑗满脸欣慰,激动得热泪盈眶,直觉得这一届学生,正气浩然,个个君子,不枉他如此辛勤教导。
转头进房,龚博士磨墨,胡瑗写文,洋洋洒洒,万言长书,从古论到今,国以何强,国又以何弱,何人才能为世人表率,何人又当为万人唾弃……
一贼不除,离心离德,一贼不除,亡国不远……
胡瑗写得连自己都感动了,涕泪俱下。
门口坐着众人苦等,一人到得孔子祥身边,开口说道:“子祥兄,要不要把脸上的血迹洗一洗?”
“不洗,如此惨状,当让官家亲眼得见,也让官家知道文彦博此贼是如何倒行逆施的。”孔子祥大义凛然。
一旁的冯子鱼还用手指在鼻子里抠了抠,疼得他龇牙咧嘴,却还举着沾染血迹的手指说道:“我以我血荐轩辕,当用我心头热血,按在那请命书上,以表我心中愤怒之意,更要表我心中忧国忧民之思!”
还有这种操作?孔子祥有样学样,拿手在头上已经结痂的伤口处也抠了抠,抠出一点血迹,扬在空中:“血书请命,当让官家知晓我等学子勇气之坚,愤怒之甚。”
这操作极好,众人有样学样。
万言之书,一蹴而就。长长的卷轴拿出,胡瑗在众人面前签下大名。
众人争前恐后上前,签名还不止,还要按上一个血手印。
万言血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求发落
太学这个群体,实在有些不一样,不仅是最高学府,也是预备进士的地方,招收的是整个大宋最顶尖的学子,当然也有许多高门大族的有才子弟,若是到得北宋后期,三舍法改制之后,从太学毕业的学子,不需要中进士,便有直接做官的资格,皇帝直接赐个同进士出身之类的名头。
若是类比起来,太学与后世的共青团中央很是类似。
既然类比了太虚,还可以一并类比另外一个地方,那就是翰林院,翰林院就可以类比为中央党校,是专门培训官员的地方,要想当大官的,大多数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比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皆是如此。
历朝历代的人才培养,都有这样的机构,太学之地,实在不可小瞧,太学的这些年轻学生,更是不可小瞧,这些人都只是年轻了一些,大多数人前程不可限量。
今日这些太学生挨了打,起了愤怒,事情当真不小。
万言血书也有了,群情激愤也有了。
众人就等着出发去请命了,救火队员也来了,来得倒也及时。
这救火队员自然不用多说,这般紧要时刻,文彦博亲自而来,文彦博可不比那不争气的儿子文德彰,他岂能不知道事情的轻重?即便是文德彰,知道自己打了太学生,虽然嘴上不怂,心中也是心虚不已,嘴上的不怂也是在掩盖心中的心虚,有些人就是这种秉性。
便看文彦博一进太学之门,便是拱手含笑,离得远远就在喊着:“胡侍讲,胡侍讲,不请自来,失礼失礼。”
看得进门的文彦博,倒是正准备出发的胡瑗愣了愣。
胡瑗见得笑脸而来的文彦博,有些意外,却也不理会文彦博,转身便去卷那万言长卷轴。
文彦博越过众人,已然到得胡瑗头前,又是大礼作揖,口中再道:“胡侍讲,晚辈特来赔罪,特来赔罪啊,晚辈教子无方,教子无方,生得个忤逆孽畜,不知轻重,狂妄无知,累得太学骄子受得苦难,实在是愧疚不已,晚生特来太学拜见,还请胡侍讲发落,请胡侍讲发落。”
能混上相公这般地位的人,还真不是吃素的。身段面子什么的,都能放得下去,一个当朝宰相,竟然上门让别人发落。
胡大儒收拾好卷轴,冷冷一声:“哼,老夫不过小小一个教书匠,岂能发落得了您这位当朝宰相啊。”
便是胡瑗接了这一语,文彦博心中一定,这便是把人挡住了,不论怎么挡住的,至少是把这位胡大儒没有立马带着人出门而去,若是这些太学生真的到得宫门之外了,那就麻烦了。
文彦博脸上赔的笑脸愈发真诚起来,身形半躬着不起,手拱着不落,口中又是一语:“老侍讲,老先生,家门不幸,只怪晚辈每日勤于朝事,悔之晚矣啊,悔之晚矣,晚辈已派人把那孽畜送去了开封府,但凭包知府秉公发落了,但是这律法再如何发落那孽畜,也难低诸位太学骄子受的罪过。唯有晚辈亲自而来,再请老侍讲发落一番,至于诸位才俊汤药休养的花费,那更是不在话下,如此才能抵得罪过。只要诸位满意,老侍讲如何发落与晚辈,晚辈都是心甘情愿受之,有愧啊,有愧啊。”
姜还是老的辣,处置事情当真果断狠厉,短暂时间,连儿子都给送到开封府去了,儿子打了人,开封府发落,老子没教好儿子,也亲自上门求发落,这般处置起来,当真天衣无缝。
当朝宰相,赔着笑,求着情,姿态极低,情真意切,如何是好?
一个宰相,岂能真的就那么简单被甘奇扳倒了不成?
胡瑗看着这情真意切的文彦博,看着满场众人。
满场众人看着这位文相公如此姿态,都有些愣愣傻傻,不是这些人不愤怒了,也不是这些人意志不坚定,而是这些人哪里见过昔日高高在上的宰相如此姿态?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文臣魁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对于这些太学生来说,那就是抬头仰望都看不见的存在,不见人的时候,一个个要誓除文贼,见到人了,不说害怕,也是心虚不已。
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这种场面的对比,就好像一个学生忽然见到了国家总理一样。
这宰相还如此身段与姿态,多少……多少也让人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孔子祥是见过一些世面的,开口一语:“文……文相公,我等……我等好歹也是太学生,受得如此一番侮辱,岂能不讨回个公道?”
文相公闻言,回头看着说话的孔子祥,开口说道:“是是是,如此有辱斯文之事,如此有辱圣贤之事,岂能不给你们一个公道?老夫此来,便是给你们公道的,你们要什么公道,只管对老夫说,老夫一定竭尽全力维护圣贤脸面。”
这一句话,把见过世面的孔子祥都堵住了,这还怎么答?难道当面说要誓除文贼?要你这个狗贼罢官?
孔子祥倒是想说,但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一个词:不敢。
人性就是如此,要说非要拼命,倒也不是这些年轻学生真不敢,但是这个时候豁出去把命拼了?总觉得还差了一点支撑的动力,到底这点动力差在哪呢?
家国大义?文彦博倒也没干什么祸国殃民的事情,至少在众人眼中没有看到。
自身利益?文彦博也并没有直接触犯到这些人的切身利益。
道德?这个对上了,文彦博是道德有失,求官的手段令人不齿,但也仅仅就是这一点了,也没有真的如何十恶不赦到让人拿身家性命去拼。
这些自然只是分析,此时孔子祥不敢再言,显然也不可能想得这么多。归根结底,就是孔子祥一个小小书生,面对当朝宰相,不论心态、气场,还是见识胆气,都差得太多太多。
刚才的义愤填膺,似乎心中还气着,口中却就是说不出。
胡瑗见得孔子祥支支吾吾没有了言语,便道:“文相公,你到这太学来?当真是来求发落的?”
文彦博点着头,拱着手,说道:“情真意切,悔恨不已,愧疚不已啊。”
胡瑗答了一语:“那好,老夫斗胆,就给您这位相公一个发落。”
“老侍讲请!”文彦博低眉顺眼,等候着。
:。: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手段高明
“既然文相公如此情真意切,那老夫就发落你一回。”话语说到这里,胡瑗先把那万言大卷轴给了龚博士,然后转身,一双大袖一卷,眯着眼说道:“你身为宰相,道德有失,合该自惭形秽,辞官回乡,如何?”
镇住那些太学生不难,要想镇住胡瑗这个老大儒,那就难了。
文彦博听得此言,看了看满场众人,有看着胡瑗,竟然当真开口答得一语:“好,辞官而已,晚辈明日就上书请辞。”
这回胡瑗又愣住了,答应得这么爽快?胡瑗这是在给文彦博发难,让文彦博下不来台,没想到文彦博竟然这么爽快就答应了。
胡瑗问了一语:“文相公所言可是当真?”
文彦博大手一挥:“当真,取纸笔来,晚辈便在这太学写下辞呈,印鉴在身,写完之后也不带走,留在胡侍讲这里,胡侍讲明日递上去就是,晚辈便回家中收拾细软,准备带着家眷出京而去。”
胡瑗听得这一番话,有些不敢置信,愣愣看着文彦博。
满场众人,皆是目瞪口呆,刚才还一个个打了鸡血一般义愤填膺振臂高呼,此时倒是觉得松快了,万言血书也不用了,宫门请命也不用了,这文贼,就这么简单除了?
谁敢相信?
文彦博倒也不教众人失望,自己起步而走,直入胡瑗房中,舔笔下墨,竟然真写起了辞呈。
胡瑗与龚博士跟随入内,互相对视几眼,文彦博笔下,当真是一封言辞恳切的辞呈。
门口围了一圈脑袋往里看,一个个觉得做梦一般?这宰相如此就辞官不做了?
也让人不得不信,文大宰相辞呈写罢,不仅落款签名,还从怀中掏出私人印鉴加盖其上,然后俯身吹了吹墨迹,与胡瑗说道:“胡侍讲,劳烦了,帮晚辈呈递一下这封辞呈。”
胡瑗拿过辞呈,看得两遍,又看一遍,方才答道:“些许小事,好说。”
文彦博起身一拜:“多谢老侍讲,如此,晚辈心中愧疚方才稍减,晚间也能睡个安稳觉了,告辞!”
胡瑗跟随文彦博而出,总觉得文彦博会反悔,还等着文彦博反悔。
奈何,文彦博就是不反悔,好似铁了心,人还未走出去,一箱一箱的钱就搬了进来,还听文彦博开口说道:“还请诸位才俊骄子恕罪,恕罪恕罪,小小心意,只为赔偿诸位汤药休养之用,恕罪恕罪。”
几番恕罪,文彦博出得太学,归家而去。
留得众人一个个面面相觑。
孔子祥往胡瑗面前凑了凑,开口问道:“先生,咱们还去上书请命吗?”
胡瑗看着龚博士手中的万言血书,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这封情真意切的辞呈,叹了一口气,说道:“既然目的已然达到,罢了,你们把这汤药休养费分了吧,各自归家养伤就是。”
此时的胡瑗,陡然间还高看了文彦博几眼,不为其他,就为他这份担当,哪个高官之人,能如文彦博这般,做错了事情,说辞官就辞官的?
这种道德品质,当真还……不错。
孔子祥倒也没等着分钱,找来布巾,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出了太学,就去寻甘奇了,同行还有冯子鱼。
家中的甘奇,也还是刚刚收到太学生被打的消息,也正准备出门去太学,就见到孔子祥与冯子鱼两人上门而来。
三人在门口见了个正着,甘奇连忙把两人迎进了家中,听得两人前后一通说。
甘奇额头上成了“川”字形,甘奇知道这喷子难当,非常难当,还是没有想到会这么难当。
文彦博一番动作,花了点口舌,花了点钱,好似把甘奇之前筹划许久的努力都给白费了。
这真是甘奇没有想到的事情,也不是甘奇把事情想简单了,而是甘奇没有想到文彦博这般好手段。
“道坚兄,何必还愁眉不展呢?那文贼此番自己辞了官,岂不是正中下怀,道坚兄也算是目的达成。”孔子祥开口说道。
甘奇摇了摇头,叹气说道:“唉……目的达成?你们啊,包括胡先生,都被他耍弄手段骗了。”
“道坚兄何出此言呐?那辞呈可写得是情真意切,做不得半点假,胡先生可是亲自看了又看,辞呈也在胡先生手中,明日就给他递到官家当面去,哪里还能被骗?”孔子祥一脸疑惑。
甘奇想了想,又道:“说骗也不贴切,辞官之事,哪里有这么简单啊?文彦博是把这辞呈写了,胡先生自也会给他递上去,但是官家看了之后,批不批才是关键所在。当今官家是何等人物?出了名的宅心仁厚,这辞呈越是写得情真意切,官家十有八九越是不会批,官家不批,辞什么辞?一百份辞呈,不也跟没写一样吗?他文彦博,还不是稳坐朝堂?”
“啊?”孔子祥脱口而出一个惊讶的疑问,又道:“这般?”
冯子鱼也是满脸惊讶说道:“道坚兄所言,是说我们凭白挨了一顿打,就这么给点钱,了事了?文贼这宰相,还会继续做?”
甘奇点了点头,说道:“罢官之事,哪里是由文彦博自己说了算的?他这么一出,怕不是官家还念他的好呢,这叫以退为进。你们往后啊,若是为官,都得学着点。”
“气煞我也,气煞我也,凭白让他给摆弄了,不行,不行不行,我得会太学去,去与胡先生说清楚,也与诸位同窗说清楚,这上书请命之事,还得做。”孔子祥又换了个气愤不已的模样。
甘奇却道:“罢了,这一回怕是不成了,心气都散了,你再回去说,还有几个人能随你去啊?”
这种事情,讲究一个气氛,讲究一个趁热打铁,趁火上。火都熄了,气氛也没了,别人汤药费,休养费都拿了,还请什么命?再说挨打的也是少数人,其他那些没有挨打的,没了那股子群情激愤,又能请个什么命?
这就是文彦博的高明之处。
孔子祥听得甘奇之语,便是自责非常:“我当时就该拍案而起,怒指那老贼,破口大骂,骂他个体无完肤,骂他个狗血淋头。”
孔子祥激动是激动,气也是气,气的是自己刚才在文彦博当面,怎么就没有这么做呢?
冯子鱼说得一语:“倒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至少让他那儿子入了开封府,总得判个什么罪名不是?”
打人,判个什么罪名?汤药费也赔了,休养费也给了,赔礼道歉也有了,还是当朝宰相亲自赔礼道歉,判二十大板?或者三十大板?如此而已。还能判个刺字充军不成?
这话甘奇没有说出口,只是点头说道:“罢了罢了,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吧。”
从长计议,那就还是得甘奇自己来了,按照甘奇自己的谋划,按部就班把氛围再烘托一次,下一篇,御史唐介的贬谪之路,当把文彦博打压异己之事彻底捅出来,这就不是简单的道德有失了,而是欲盖弥彰,以权谋私,打压异己,陷害同僚。
气得不行的孔子祥,还提醒着甘奇:“道坚兄,你可得小心了,那文彦博手段如此高明,怕是定要报复与你。”
“嗯,这几日,我当注意着。”甘奇自然得注意着,第三期报纸一出,那就是血海深仇了,杀人灭口都不为过的事情。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尴尬的老师与学生
甘奇是真注意了,巧儿成衣忽然也关门了,大小的彩坊也关门了,相扑场里的比赛也暂停了。连城内的宅子都不住人了,甘奇直接回了城外家中去住。
要打要杀也好,栽赃陷害也罢,甘奇这就是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撑住一些时日,必须让文彦博罢了官,如此,甘奇这清流正派的大名,才能在汴梁城竖立起来。要想真正当一个众人敬佩的清流正派,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连梨园春的戏也不唱了,不过这梨园春都是没有关门。梨园春戏院之外,日日都有人拿着笔纸来等候着,等候着甘奇讲课。
甘奇忙着印刷报纸之事,倒也真准备开讲了。
梨园春门口,贴着硕大的告示,什么时间准时开讲。告示一贴出,门口等候许久的学子们,立马激动得奔走相告。
甘奇回到甘家村的这一日下午,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便来拜见,这兄弟俩带着一脸的不爽而来。
刚一见面落座,苏轼就埋怨道:“道坚,你着实害人不浅,那日你不救我也就罢了,你还往外推我,推得我是一身麻烦。”
苏辙也埋怨道:“这回好,我兄弟二人算是给人盯上了,每日不厌其烦,出门都不敢出。”
甘奇倒是没有多少坑了人的觉悟,笑道:“怎么?我还说你兄弟俩中了进士之后,就失踪了呢,原道这几日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苏轼见得甘奇还在笑,说道:“你还笑得出来,来日待得你中了进士,看我兄弟二人如何给你找媒人去。”
甘奇笑着道:“好好好,一报还一报。”
这算是解气了,苏辙的脸也板不住了,说道:“这几日未来寻道坚,也是杂事繁多,既有那些说亲媒人的纠缠,也有各处答谢的宴请,昨日家父还带着我们上门去谢了欧阳学士,实在是脱不开身。”
甘奇也是能理解的,答谢倒是不假,其实也是跑关系,中进士才是开始,不多多在京城里跑上一跑,怎么能补个好官职呢?一个不好,派到十万八千里外去做个知县判官的,那就不美了。
甘奇便也笑道:“这几日也不见吴承渥那厮了。”
苏轼答道:“吴承渥自然也是一样,四处答谢着,也不对,他倒不用如何四处答谢,当是他家夫人带着他到处走动去了。”
苏辙也点点头说道:“嗯,我倒是听人说过几句,说吴承渥可能会补到国子监去,兴许就补到太学去了,听说门路都疏通好了。”
“什么?太学?这厮到太学当官?”甘奇有些诧异。
苏轼笑道:“他到太学去给人讲经倒是合适,就是不知到时候是你叫他老师,还是他叫你老师,哈哈……”
这还真是个为难的事情,是个笑话,苏轼大概是等着看笑话了。
如果吴承渥真到太学当官了,直讲也好,博士也好,甘奇与吴承渥这个人就尴尬了,也不知讲课的是老师,还是听课的是老师。
“太学的官他倒是当得,我的老师他却是当不得。”甘奇答道了一语。
“到时候他若给你上课,你就坐到他后头去听讲,哈哈……”苏轼笑得开心不已,甘奇尴尬,他就没来由有点开心。
玩笑话说完,苏辙忽然开口问道:“来时的路上听人说道坚兄要在梨园春开课授弟子?”
“弟子什么的,就不谈了,开课随便讲讲,也是被逼无奈,家中每日被人堵着也不是个事,总要应对一番。”甘奇答道,其实还有一个缘由甘奇没有说。如此开讲,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自己争取资本。
长远的说,甘奇开这种大课,来个几百上千人,保不齐其中有几个争气的,以后入了官场,如何也当以学生之礼对甘奇,这就是以后的助力了。
近的说,甘奇最近有些危险,教上几百上千个读书人,到时候万一有什么压力或者问题,这些人鼓噪起来,也闹上一闹,上千读书人在汴梁城闹起来,也不是玩笑,必然也是满城风雨,只要闹起来了,越热闹,甘奇就越安全。
说大一点,这就是人心所向,就是甘奇的资本。这些人,往后在市井之中,在文人圈子里,也当是甘奇的铁杆粉丝,为甘奇冲锋陷阵,帮甘奇制造舆论。
“也好,左右我兄弟俩无事,明日也一并去听听你讲课。”苏轼是凑热闹的心态,也想看看甘奇到底说些什么。
甘奇点着头说道:“好,你兄弟二人明天来听就是。”
甘奇是真不露怯,说自己擅长的,岂能露怯?
三人闲聊,吃酒,相谈甚欢。
城内,汝南郡王府中,也有几人在谈话,便是赵大姐与吴承渥,赵大姐还特地把赵小妹与赵宗汉也请来了。
便听赵大姐说道:“如今你们姐夫官职之事已妥当,准备好好备上一顿宴席,请甘先生入府答谢。答谢嘛,倒是好说,但是大姐心中还有一想,所以才回来叫你们两个一同商议。”
赵小妹还一脸懵圈,不明所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事情要商量。
赵宗汉却是立马会意过来,说道:“大姐,要说甘先生,自是个良人,虽然还未中进士,但也在太学进学,身份也大不相同了,就是父王那里,也是说得过去的,以甘先生之才,来日进考,也当不在话下,大姐只管去说就是。”
赵小妹这算是听明白了一点,面色一红,说道:“什么就去说啊?我……我……”
“你什么你啊?你听着就行了。”赵大姐打断了小妹之语,又道:“那咱们是先与父王说呢?还是先与甘先生说?”
赵大姐此时,是已经着实准备开始这件事情了,之前那都只能算是考察阶段,为妹妹找夫君,看上了有才的良人,难免上心几分。此时吴承渥被甘奇教程了进士及第,这位甘先生就真的不能错过了,必须把事情赶紧办了。
“先与父王说吧,父王点头了,此事就好办了,万一父王作了另外打算,与甘先生说早了,岂不是消遣与他?”赵宗汉答道。
没想到吴承渥有不同意见,接道:“夫人,我倒是觉得此事应该先与甘先生说,甘先生若是点头了,才好与岳父大人去说,宁愿消遣了甘先生,也不能消遣了岳父大人。”
赵大姐闻言眉黛一挑:“怎么?甘先生还能不同意不成?我老赵家多高门楣?还能委屈了甘先生?甘先生岂会不同意此事?”
吴承渥是真觉得甘奇可能会不同意,所以才出此言,此时见得自己夫人要生气的模样,连忙换了一个语气说道:“夫人,夫人呐,甘先生不同旁人,有才之士,多是傲气之辈,我只说是万一,万一啊,万一甘先生到时候不同意,那就是消遣了岳父大人,万一岳父大人生气了,那就……”
“有才?难道夫君你不有才?你都考了一甲第三名,多大才华?虽然比不得甘先生吧,那也差不得多少了,有才又如何?”赵大姐真是个中年妇女的思维模式。
吴承渥连忙解释道:“夫人谬赞了,夫人谬赞了,以为夫之才,比起甘先生,那是萤火与皓月之别也,不可同日而语。”
“多大的才华,我老赵家也配得起,就按宗实说的,待我先与父王说好,父王点头了,就把甘先生请来赴宴。”赵大姐大气一语,低头看向自家小妹。
却见小妹忽然起身说道:“大姐,大姐,我……我……不该在此处的,我先走了。”
听都听完了,赵小妹才觉得自己不该在这里,匆匆而走。
吴承渥满心担忧,似乎觉得这事情可能真要出问题,却又不敢再与赵大姐争执多言。这进士也中了,官也跑好了,吴承渥似乎还是没有当家做主的派头。
(明日老祝父亲动手术,这回手术之后,应该就问题不大了,欠了几个章节,一并来补。)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嘿,瞧把你能的
开讲了,人山人海的梨园春,挤得满满当当,年纪小的,十二三岁,年纪大的三十出头,皆是在那科举路上削尖脑袋爬的人。?随?梦?。
在戏台后场的甘奇,吃着茶,倒也不急着上台。
苏轼见得这场面,开口笑道:“道坚今日赚得多少钱啊?”
这句话倒是把甘奇问住了,甘奇反问一语:“什么赚钱?”
“什么赚钱?人山人海的,每个人不得收个几百钱?百十贯又到手了吧?”苏轼是看透了甘奇。
却是不想甘奇连连摆手:“读书人的事,怎么能收钱呢?我这大门敞开着呢,只要挤得下,谁都能来听,若是这还收钱,当真枉读了圣贤。”
甘奇不敢相信地看着甘奇,笑道:“呦……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你甘道坚不赚钱了?奇事,奇事,古今第一奇事。”
“我甘道坚是那样的人吗?难道子瞻兄心中就是如此想我的?”甘奇赚钱是要赚的,但苏轼是不知甘奇讲课之事所图甚大,压根就不是钱的事。
“妇人的乳兜我都给你画了,你还跟我说这个?”苏轼这个郁闷啊。
“兄长,兄长,文雅一点,文雅一点。”苏辙听得“乳兜”二字,实在不美,出言提醒着。
苏轼本就是那欢场浪荡人,开口一语:“与甘道坚,还谈文雅?”
“与我怎么就不能谈文雅?”甘奇这是有点享受与苏轼斗嘴的乐趣了。
“我与你一起,早已斯文扫地,还谈甚文雅不文雅的。”苏轼又斗了一句。
倒是苏辙笑个不停,说道:“兄长莫不是又要割袍断义?”
苏轼略有尴尬:“嘿,你这小子莫不是个妇人家?胳膊肘还往外拐了,你俩这是有奸情啊?把你小子换个装扮嫁了甘道坚如何?”
苏辙见得惹火上身,连忙拱手笑道:“兄长恕罪,恕罪,道坚不为人子,道坚不为人子啊。”
“我不为人子?也罢。”甘奇是不准备吃亏的,既然都不为人子了,那就一不做二不休,转头从后场上台,抬手一抚。
满场之人见得甘奇出来,正准备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见得甘奇抬手在压,立马鸦雀无声,要说读书人,就是这点好,尊师重道,若是看戏的客观,禁声就没有这么快了。
待得一禁声,甘奇已然开口:“今日这课啊,一共讲三堂,今日我特地把两位好友请来了,一位苏轼苏子瞻,一位苏辙苏子由,他们两个先讲,我再讲。”
说完甘奇转身对着后场的门招着手,说道:“子瞻兄,请吧,您大才,先请。”
被坑的苏轼气急败坏,开口便道:“甘道坚,我是来听你讲课的,什么时候变成我要讲课了?”
便听场中一片齐刷刷的声响,有人已然大喜望外,作揖高喊:“原道是一甲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