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猛虎-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甘奇倒是知道怎么训练军队,不过那都是后世的经验,拿到这个时代来,是并不一定适用的,甘奇若是盲目插手,那也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军队极为能打,训练制度从春秋战国到汉唐,体系早已极为先进,与冷兵器作战也是天作之合。随意去改,反倒是画蛇添足。

    甘奇要做的是后勤工作,比如军械兵刃甲胄,马匹,伙食。

    这些甘奇是舍得的,何况还是用的公款,如今泉州的财政,养些兵马是不在话下的。

    税丁队伍也在不断扩充,从原先的几十号,已经扩充到了七八百号之后,还在不断招收,甘奇甚至把税丁安排在军营里一起训练,连技战术都如出一辙。

    甘奇当了知州,连衙差都扩充了许多。大宋的许多规定其实还是很完善的,只是大多废弛了,比如衙差需要上街巡逻,日夜都要巡逻,但是在大多数地方,这种规定早已成了一纸空文。

    甘奇来了,自然不能让这些规定成为一纸空文,该巡逻就得巡逻,不仅要巡城,还要下乡巡视,码头上也有常驻的衙差队伍。

    什么泼皮无赖,欺压良善,收保护费的,一律押下大牢,一顿老打了再说。

    若是有胡番作奸犯科,那更是惨不忍睹,堂里的刑罚,都得吃个遍。

    有钱了,什么修桥铺路啊,那都是小事,甘奇甚至之在舆图上看一眼,抬笔一画,便道:“清溪城到青阳铁场的驰道要修通,得能三车并行之宽。”

    下面的官员便也只能拱手点头,丝毫都不敢说这个工程翻山越岭有困难,只能看着甘奇在地图上画出来的那条线,不断皱眉。

    所谓驰道,从秦统六国开始,中国就开始到处修建驰道了,也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能让马与车飞奔起来的道路。

    可别小看了驰道,在古代连金属工具都缺乏的时期,要修出贯穿全国的高速公路,工程量大到不可想象,比修长城的工程量还要大。但是大秦,还真就把纵横全国的高速公路给修出来了,遗迹都后世都能看到。

    甘奇要修通青阳铁场的驰道,只因为铁很重要,高质量的器具、兵刃甲胄军械,以后可以通过海路水路,源源不断往北方送去,成本极低,时间极短。若是真要与辽国开战什么的,从福建来的军备、粮食等物,乃至成建制的军队,源源不断从河北沧州上岸,那这种能力就厉害了。

    这甚至不比京杭大运河的意义小,也许意义还要更大,中国南方,还有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以往这些地方的重物质是很难往北方去送的,有了一条成熟的海上运输线路,一切都将改变。这就真正完全把整个中国合在一起,大大加强了国家实力。

    甘奇虽然有一些思考与计划,但是也并未想得太过长远,眼前就是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做,铁场的驰道修好,然后大规模加大生产,哪怕就是往大宋北方倾销铁器,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没人挖矿?或者挖矿危险,死伤惨重?

    甘奇也有想法,万恶的西方资本主义,发明了一种解决劳力不足的好办法。兴许暂时可以用一用。

    只是这个办法太过丧尽天良,但是甘奇心中是可以接受的。甚至甘奇都没有想过非洲黑奴,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群岛,印度次大陆,又近又好用。

    不过得有一批心狠手辣的人去干这事。

    泉州有三个铁场,还有铜矿,台湾岛有硫磺,就福建这一圈,其实在这个时代而言,要啥有啥。甚至还多说一语,福建还有煤矿,储量还不低。福建除了不产石油,几乎要啥有啥。相比而言,海峡对面的台湾岛,那是要啥没啥。

    这些事情,倒也不是甘奇计划好的,这都是他到了泉州之后,才慢慢开始计划的事情,也是甘奇知道了福建能出产大量的铁之后,还有这么好的贸易环境,甘奇才开始想得多一些。

    也是到得福建之后,甘奇脑中隐隐起来了一个很大的计划,计划还不明朗,却隐隐有了大概。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甘奇从小就深深记在了脑袋里面。

    甘奇修路,很是粗暴,一张地图,一群官员,甘奇只管在地图上横七竖八的画,各地官员,一个个抓耳挠腮的拱手领命。

    预算这个词,也是这些官员第一次听到,还要一个预算表,这也是为难人了。好在甘奇还会事无巨细教导一下。

    但是教导也是粗略的,甘奇也知道,到得决算之时,怕又是有许多官员要回家种田了。

    修路修桥,修港口码头,修城池,修下水道,修军营,修各地学堂,修灌溉的河道沟渠……

    反正有钱,甘奇是一通修,也画烂了一张又一张的地图。

    待得最后,甘奇自己也吓到了,有些尴尬,这么花钱,到时候要给东京缴税的时候,也不知老皇帝还会不会有意见。

    甘奇也只是这么一想,管他那么多,反正泉州的税收高得吓人,怎么修也花不了太多。

    甘奇忙忙碌碌着,到处动工在修,出徭役的百姓却还能拿到工钱,虽然很少,但是也有。

    所以甘奇这青天大老爷的名声,自然也越来越大,连街边小孩子唱歌,都唱:“自从有了甘青天,百姓从此赛神仙……”

    各处各家各户,请甘奇吃什么婚丧嫁娶宴席的,那更是多如牛毛,甘奇也吃不过来。

    官有时候真的就这么好当,前提就是有钱。甘奇忽然也想起了后世,为何地方债务居高不下?此时甘奇是明白了。

    大修大建的,甘奇自然也不当甩手掌柜,时不时还要到各地去巡查一下,问问干活的有没有拿到工钱,问问官员工程进度如何,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干得一塌糊涂的,甘奇也要再问一句:“你可知道本官在京城还寄禄了一个什么官职吗?”

    “下官知晓,下官知晓,御史台侍御史。”

    “知道你还敢如此敷衍本官?”

    “下官不敢,不敢不敢,实在是山岭难越,下官一定加快进度,一定把徭役的百姓都照顾好。”

    “哼哼……”甘大知州冷笑几声,起身离去。

    此时甘大知州身边的铁甲军汉,还一个个手按刀柄,对在场官员怒目而视。瞪得众人是惶恐不安。

    经常带着一众铁甲军汉到处逛的甘奇,说起来还真是威风凛凛。只要甘奇到哪里,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要来看热闹,看着那些铁甲军汉浑身泛光,壮硕如牛,一个个都是啧啧称奇。

    也免不了有人从哪里跑出来,往地上一跪,然后就是:“冤枉啊……青天大老爷,小人冤枉啊!”

    甘奇便是脚步一停,摆开左右人马,搬来座椅,当场升堂。

    这个时代的百姓,极为淳朴,真有冤屈事情的是多数,无理取闹的还真不多,关键是这个时代的百姓,也不敢无理取闹,连到知州面前鸣冤叫屈都要莫大的勇气。

    不过这些冤枉之事,大多也都是谁夺了谁家的田埂,谁打死了谁家的耕牛,什么仗势欺人,强买强卖,也不是难以调查的事情。

    说一句有一定道理的歪理,有时候越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反倒越是淳朴可爱。

    撸几个官吏下狱的事情,那也是有的。

    甘青天这波名声,那是赚得盆满钵满。

    在甘奇忙碌的这一段时间里,蒲家也很忙碌,搬家进城的事情,有条不紊在进行着。

    蒲希尔是第一批搬进城里的人,已经入城一个多月了,只是一次都没有见到甘奇。因为甘奇正在大修大建,到处视察工作,还要忙着给百姓伸冤做主。一个月几乎没有几天在泉州城内,即便是回来了,也是与家里人见一见,然后又开始下县下乡了。

    兴许等到所有驰道都修好了,甘奇下乡或者回城就不那么麻烦了。

    小姑娘蒲希尔,越是见不到甘奇,莫名之间便越是憧憬,兴许也可以说是想念,但是她又不好意思说,便也只好没事就到门口看几眼,又或者在自己小院门口倚着门框往外看着,只希望忽然有人来报,说甘大知州上门了。

    蒲志高倒也不知道自己女儿的这些小心思,这天刚好路过女儿的小院,见得她正倚着门框发呆,便问一句:“女儿这是作甚呢?为何无故发呆啊?”


………………………………

第四百零三章 大哥就是厉害,动静这么大

    ??

    蒲希尔连忙回过神来,看着自己的父亲,答道:“爹,女儿只是走神了……”

    “哦……”蒲志高其实多少有一些感觉,只是不想直接说穿,又道:“女儿,你可不能怪爹狠心,我们家战乱之时从故土逃出,本也是贵族之家,在海上漂泊了这么多年,历经几代人努力才有了今日,现在从广州迁到了泉州,又搭上了甘知州,眼看着生活越来越好,一家人也能安居乐业了,女儿万万不能让祖辈几代人的努力付之东流了。”

    看来蒲志高的感觉方向有一些失误,他以为自己的女儿是不忍受辱,所以恍惚无神发呆。

    “嗯,女儿知晓的,一定不会坏了父亲的大事。”蒲希尔如此回答着。

    “这就好,委屈女儿了,父亲也不会把你往火坑里推,之前父亲也打听过的,听人说这位甘知州对身边女子都是极好的,并无什么暴戾的嗜好,他到泉州来也带了两个女子,接触过他们的人都说甘知州对这两个女子疼爱有加、管束宽厚,只要他真心诚意觉得你好,必会待你极好的。”蒲志高岂是心中也有难受,如此不仅是安慰女儿,也是安慰自己。

    “嗯,想他也是这般的人,女儿知晓的。”小姑娘这么回答了一句,多少也有些奇怪。

    蒲志高转头问道:“女儿了解他?”

    小姑娘下意识摇摇头,却又点了一下头:“爹,其实有一件事情儿女没有跟你说。”

    “什么事情?”

    “那一夜,他并未……。”

    蒲志高闻言有些急了,连忙问道:“并非什么?”

    “他并非……欺辱我。”小姑娘已经把头低了下去。

    “什么?这……”蒲志高听到这里,是真急了起来,这也就是说关系并没有确定?他有一种不安感油然而生。

    “那你们那一夜都干了什么?”蒲志高又问。

    “他让我给他摇扇纳凉,然后他就睡着了,女儿也摇着摇着趴在床沿睡着了……”

    蒲志高眉头大皱,思虑几番,又问:“他不喜欢你?”

    这个问题,小姑娘不知道如何作答,想来想去,说道:“他把女儿的面纱强要了去,说当是女儿送与他的。”

    蒲志高心情稍定:“还好还好,我这就上门去请他来家中赴宴,我这就去……”

    蒲志高话语说完,也不多等,连忙起身就往走,说什么也要把某些事情确定下来,确定下来了,他才能安心。

    甘奇今日还真就在州衙中,见的蒲志高也是笑脸相迎,蒲志高开口请甘奇去赴宴,甘奇也是一口答应了。

    蒲志高满意而回,甘奇却还有事情要忙,青阳铁场扩建的事情,甘奇准备私人入股去做,当然也是代理人蔡家去入股,要扩大出产,甚至直接在铁场旁边建一个巨大的冶炼工厂,还要建造一个生产工厂。

    生产锄头镐子犁,也生产锅碗瓢盆,各种各样的铁器,也生产兵器甲胄军械,但是生产兵器这件事情,得稍微遮掩一下。只要驰道一修通,铁器源源不断往港口装船,到时候向北方倾销铁器,就足以维持铁场的运行。

    扩建青阳铁场,需要巨大的人力。

    人力这件事情,也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甘奇把甘霸召到身边,开口说道:“呆霸,如今你敢不敢出海远航?”

    甘霸听得这一问,答道:“若是平白无故让我去坐船,我便是打死也不愿意的,但若是大哥有什么吩咐,那便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我也给大哥做成喽!”

    看来甘霸上一次坐船是真受了大罪。

    甘奇笑着说道:“我想让你带兵出海,去南洋那边劫掠一些精壮男子回来。”

    甘霸面色一正,问道:“要多少?”

    “能劫掠多少就要多少,多多益善。”

    “大哥,咱没船呐,船都运货去西洋了。”甘霸提出了现实问题。

    甘奇自然有解决之道:“去南洋不比去西洋,不必要大船,就在码头租几十艘中小船只,你带五百军汉去,劫掠一圈,把船全部装满,装到装不下了为止。”甘奇是真的心狠手辣。

    “大哥,这事好说,听闻南洋那边的人,许多地方连铁器都没有,只待我去,便是横扫南洋。什么时候出发?”甘霸话语不假,真若是一身铁甲,强弓硬弩而去,五百人军汉,只要不太过深入,真能横扫南洋沿岸。

    历史上中国官方真正下南洋下西洋的是明朝的郑和,郑和出海,遇上这些人,不仅不欺负,还与之贸易,给出去各种中国的好东西,换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东西回来,郑和下海几趟,换回来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头长颈鹿。还把国库亏空得一塌糊涂。

    还到处给人发圣旨国书,宣扬大明国威,从功利角度来看,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都是赔本买卖。

    甘奇如今也算是官方,但是他这回官方出海,可不是郑和那种心态,他就是奔着赚钱去的,手段不论,而且也不准备走多远,就是祸害周边。

    “待我今夜去蒲家吃了酒,再来决定什么时候出发。”蒲家又到了该被利用的时候了,租船的事情要蒲家帮忙,甚至出海的海员水手也要蒲家帮助,不然几十艘船,甘奇还真玩不转。

    “得令!”甘霸似模似样行了一个军中礼节。

    泉州的气候,是真的好,已经十一月快要十二月了,身穿一件单薄长衫也不觉得冷。

    甘奇到得蒲家赴宴,蒲家早已备好了宴席。

    出席的人不少,蒲志高认认真真给甘奇介绍着自己的几个儿子与侄子,还介绍了一些堂兄弟。

    甘奇却是转头就忘记了这些人的名字,这也怪不得甘奇,他如今是大领导,脑子里哪有要去记这些人名的需求?

    甘奇是来谈正事的,要租船,不是借,给租金的,四五十艘,大的小的都行,只要能出海。

    蒲志高点头应下,这是小事,何况还有租金。

    甘奇又要船工水手,能玩得转几十艘海船的人手,这一点蒲志高倒是有些为难起来,因为他精锐的水手都运货去西洋了,这还得去招募一番,或者到别的海商那里去借调一下。

    不过蒲志高也还是答应了,最后问了一句:“不知相公为何要这么多船下南洋?”

    “劫掠人丁。”甘奇直接答道,并不藏着掖着,这能给蒲志高一种被人信任的感觉。

    蒲志高有些疑惑:“敢问相公要这么多人丁作甚?”

    “泉州有三个铁场,却都在崇山峻岭之中,靠着人背牛驼的,出产太低,此番要把驰道修通,把铁场都扩建开来,需要许多采矿的劳力,采矿之事本就是危险之事,所以要劫掠许多人丁来做此事。”甘奇这是和盘托出了。

    蒲志高听得甘奇如此和盘托出,真有一种被信任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此事的蒲志高而言,那是极好的。

    蒲志高忽然拍着胸脯说道:“原道是此事,相公放心,我便是把家中所有的男丁都派出去,也要帮相公完成此事。”

    蒲志高这般话语,甘奇也说道:“那便也不能让你们蒲家吃亏,你蒲家若是也能组织人上岸捕奴,一个精壮男丁,本官用十贯收购。若是男孩,也出三贯。”

    贩奴,本就是门生意,还是无本买卖,只要敢冒一定风险漫山遍野去抓,一艘船挤也好,塞也罢,横七竖八躺着也行,弄个几百人回来,那就是几千贯钱,海路还近,周期也短。

    这生意还真是暴利。

    蒲志高略微有些心动,环看了一圈家中子弟,说道:“小人麾下能打能杀的人也不多,此番都随船护卫去了西洋,再招人,怕是来不及了。”

    甘奇笑道:“无妨,也不是今年,往后一直收购,只要这泉州有人愿意做这门生意,什么时候就有效,只要把人运回来,本官都按照这个价格来买。”

    靠自己贩奴,力量太小,发动商人们贩奴才是更好的办法。这种劳力,暂时而言,甘奇是真的有多少要多少。

    三个铁场,以后还要到台湾去开硫磺,甚至也可以在台湾岛开庄园,种植粮食。

    甘奇有资本,以后总有许多事情要做,只要有资本,有的是需要劳力的地方,哪怕是在台湾岛开荒种粮食,也足够消化几十万劳力,把台湾岛能种粮食的地方都开发出来,养活几百万人不在话下。

    这种事情,暂时而言,对于甘奇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利益巨大。

    蒲志高听得甘奇之语,笑道:“这还真是一门好生意,相公既然有这个需要,小人自然是要帮衬的。”

    甘奇很是满意,要说这蒲家,暂时而言,还真是挺好用的。若不是想着以后的海军舰队控制权之类的事情,还有历史上的一些事情,甘奇还真有些舍不得把这蒲家给一网打尽了。

    蒲志高此时已经把蒲希尔叫了出来,再一次翩翩起舞。又示意家中这些人去给甘奇敬酒,争取把甘奇灌醉了,灌醉了好办事。

    甘奇这回却不是海量了,喝得差不多了,就频频摆手,拒接许多人敬酒。

    蒲志高没有办法,唯有自己发力,伏低姿态,想方设法让甘奇多喝几杯。甚至还示意蒲希尔亲自上前来敬酒。

    这回甘奇没有办法了,唯有往桌案一趴,便醉了过去。

    蒲志高高兴不已,左右呼喊:“来人呐,快把甘相公扶到……客房……扶到小姐的闺房里去。”

    甘霸与周侗两个人是相视一笑,也不阻拦,握着刀柄,带着一队铁甲,也随着甘奇往里去。

    周侗还开口笑道:“大哥真是好福气啊!”

    甘霸却是坏笑:“到时候回京,也不知巧儿姐能不能让这姑娘进门,怕大哥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嘿嘿……巧儿姐怕是不管这些了,县主到时候怕是要雷霆大怒。”

    甘霸却有不同的意见:“县主那里,怕是不会大怒,你想想,当初樊楼张大家都是县主赎的身,想来县主的气度是极大的。巧儿姐才是不好打发的那一关。”

    周侗与甘霸,两个人聊得倒是开心。

    头前甘奇已然进了闺房,蒲志高出来与甘霸周侗作礼:“有劳二位将军守夜了。”

    甘霸也拱拱手:“蒲掌柜客气了,我可不是什么将军。”

    周侗也摇头说道:“我也不是将军。”

    “二位迟早加官进爵,当个将军。”蒲志高是说两句奉承话,他却不知道,甘霸与周侗连军籍都没有。

    甘霸也懒得多解释,只是拱手把蒲志高送走。

    闺房之内,其实连沐浴的木桶与热水都准备好了。

    只是小姑娘看着床上躺着的甘奇,有些束手无策,也不敢上前去叫,也不好意思去帮甘奇脱衣睡觉。

    正在小姑娘束手无策的时候,甘奇却自己醒过来了,还在床上坐正了身形,丝毫没有喝醉的模样。

    看得甘奇坐了起来,小姑娘不自觉后退了两步。

    “倒杯茶水来。”甘奇吩咐着。

    小姑娘走到桌边,手忙脚乱倒水,又给甘奇送到面前。

    甘奇一口饮尽,转头上下打量了一下小姑娘,问道:“你们是波斯人?”

    “嗯,波斯人。”

    “为何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出海寻营生呢?”这叫聊家常,拉近距离,缓解紧张的办法。

    “听我爹说原先我们家也是波斯的贵族,是因为战乱才出的海。”

    “你去过波斯吗?”

    “没有,我爹走船的时候去过。我小时候在占城,后来在广州长大的。”

    “你娘是哪里人?”

    “我娘也是波斯人。”

    甘奇招了招手:“来,到这里坐,坐着聊。”

    小姑娘倒也听话,还真就坐到了床沿上。

    “你爹现在不亲自走船了吗?”

    “嗯,爹年纪大了,海上辛苦,便不亲自走了。”

    “你爹……”甘奇这个直男,也有些黔驴技穷了,这家常也不是那么好聊的,这话题有些难以继续。

    “我爹怎么了?”

    甘奇摆着手:“没怎么了。今天沐浴吗?”

    “嗯,要沐浴的,水都准备好了。”

    甘奇起身:“那沐浴去吧。”

    然后甘奇又成了一个暴露狂,来到偏厅,一通脱,然后进了木桶,水温正合适,舒服得甘奇咿咿呀呀叫了几声。

    回头一看,那小姑娘却不敢近前。

    甘奇抬手一招:“来,来帮我搓背。”

    小姑娘机器人一般上前,拿来布巾打湿,在甘奇背上搓着,角质泥丸滚来滚去。

    水里的甘奇,一脸的享受:“舒爽,人生在世,就这一刻最舒爽。”

    听得甘奇这么说,小姑娘还故意卖力几分,她倒是明白了,这大概就叫作伺候人。

    忽然甘奇转过头来问道:“你呢?跳了那么久的舞,不沐浴的吗?”

    小姑娘有些语塞:“我……我……稍后自己去沐浴。”

    “别稍后了,你看这个木桶这么大,来,一起。”甘奇说完,也不管小姑娘是答应还是不答应,站起来一伸手,就把小姑娘捞到了水里。

    小姑娘哪里料到甘奇会忽然做出这种事情?剧烈尖叫一声,吓呆了一般,站在木桶里面发愣。

    被水打湿了衣衫,紧紧贴在身上……小姑娘就这么站在甘奇面前,呆呆愣愣的,这个场景,只能脑补。

    门外的甘霸,又在嘿嘿傻笑:“大哥就是厉害!动静这么大。”

    周侗深以为然点着头,带着一些羞涩的笑容,却又说道:“我先带几个人去休息,下半夜来替你。”


………………………………

第四百零四章 权力的快感

    贩奴是门一本万利的生意,对于做这门生意的人来说,能赚很多钱。

    对于用这些奴隶的人来说,这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比如甘奇,他想发展泉州,他甚至想把泉州发展成自己未来的大本营,将来不论是打仗还是赚钱发展经济,泉州都将是他的大本营。

    要发展生产力,就需要巨大的劳动力,以泉州本地的人口显然是不够用的,但是泉州又是一个被崇山峻岭包围着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巨大的劳动力缺口从哪里来?奴隶就是住快速的解决之道。

    那一夜的风情之后,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异常顺利了,五六十艘大小船只,几日就备好了,甘霸带着几百铁甲军汉上船下了南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这个季节的泉州,丝毫没有冷意,也不需要什么厚衣服,对于周侗这种北方人来说,这也是长见识,啧啧称奇。

    泉州的本地人,一辈子没有见过下雪,也不知道雪长个什么样子,银装素裹这种词,也只能靠想象力去理解。这也让周侗啧啧称奇。

    此时的汴梁城,应该是热闹非凡,待得正月十五元夕节到了,更是一百多万人的狂欢。

    泉州这里,氛围显然差了许多,与汴梁不能比。也并非是泉州人不重视过年与元夕,而是因为汴梁实在太繁华,太多的劳动力脱产者,太多的中产阶级与上层社会,才能全城狂欢享乐。

    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衡量角度,就是这个社会有多少人是真正的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越少,社会就越发达,这是古今都通用的衡量办法。就如后世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基础的体力劳动,也就是社会越来越发达。

    过年了,地主们开始收租逼债,穷人们哪怕是借高利贷,也要把欠的租还上,来年兴许还要借债去春耕,待得粮食收获了,再来还债。

    如此的循环,甚至是如此的恶性循环,在大宋朝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是为何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会专门规定官府衙门要向普通百姓发低息贷款的原因。让百姓不至于陷入一种高利贷的死循环当中,然后卖儿卖女的,又或者揭竿而起。

    但是王安石这个办法,其实也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官府衙门放贷款给百姓,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执行的事情,也不是一件符合市场规律的事情。这就显出了专业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但是真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低息贷款能搞定的。提升百姓的收入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大宋朝,真有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特征。富人太富裕,一掷千金不在话下。穷人太穷,与以往朝代的穷人没有任何区别,许多人依旧在别人的一亩三分地里刨食。

    看起来社会大发展了,社会极为富裕了,那些富贵人家,不断的集中资本,如兼并土地,如在宋朝繁荣的商业贸易之中剥削劳动者的产出。

    有土地的穷人,土地会被人惦记上。没有土地的穷人,租种着大户人家的土地,用尽一年所有的体力,勉强养活一家几口人。

    甘奇原先只知道这些事情,书里看来的,听别人说的。如今的甘奇,是真正的历历在目,亲眼得见。

    每到年关,人口买卖就到了高潮。宋朝对于私人奴仆是有规定的,表面上好像废除了私人奴仆一般,改成了雇佣关系,也就是说卖身为奴,变成了跟别人签订一个雇佣契约。这个契约是可以解除的,比如契约时间到了,就解除了。

    这是进步。但其实这个进步并不大,不过就是换了名头而已。卖身契变成了雇佣契,其根本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契约还受到法律保护。

    主人对于所谓雇佣而来的奴仆,依旧有处置权,说把你送谁就送谁了。苏轼如此,里的潘金莲也是如此。

    插标卖首这个词,意思就是在身上插一个标记,把自己的命卖了。

    泉州城内的街道上,忽然就出现了许多插标卖首的人,小孩子居多,只要是女孩子。城内的富贵人家多,卖孩子不一定就是父母心狠。更多的想法是把孩子卖到富贵人家,有一口饱饭,有一身暖衣,能健康长大。即便是富贵人家吃剩下的残羹冷炙,也比穷人家的正餐要丰盛美味得多。

    这么一想,古代卖孩子的行为,也就不一定那么卑劣了。还有一些无奈悲哀的感动。

    父母拿着卖孩子的钱,度过一个年关,若是孩子长得漂亮,价格卖得高,兴许还能置办一两亩田地。

    不过还是有悲哀事情的,若是转头主人家把孩子卖到了青楼之类的地方去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作为父母,只希望主人家能菩萨心肠。作为主人家,只要孩子懂事伶俐不犯错误,一般也不至于把人往牙行或者青楼里卖。

    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