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龙牙-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只有两个儿子,还都是嫡子,虽然并不担心死后两个儿子闹矛盾,不过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二儿子挣一个爵位,也是不错的。

    这次举世攻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爵位都将只减不增。

    一个侯爵的爵位,已经非常不错了!

    “谢陛下!”

    李靖很是认真的对着皇帝叩首。

    接下来是李孝恭,和李靖一样,他的次子也得到了一个郡王的爵位。

    尽管李孝恭是皇族,但是他只是旁亲,爵位一样只能传给长子,次子尽管依旧身带皇族血脉,但是关系上已经边缘化了。

    现在他的次子也得到了郡王的爵位,已经很不错了。

    况且,直接得到郡王的爵位,以他这一次的功绩还是不够的,可以说这是皇帝对他的照顾。

    《大唐龙牙》无错章节将持续在青豆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青豆!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青豆更新速度最快。


………………………………

第839章 王级的仪仗

    李孝恭郑重的接下圣旨,激动不已。

    这份奖励,穷他一生的功绩,大概也就这样了。

    李孝恭之后,就剩下了冷锋。

    朝臣们都忍不住减缓了呼吸。

    举世攻唐之中,高昌斩获最大,虽然伤亡非常大,但是,他们的坚持,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论战功,李孝恭和冷锋当居首位,而作为陇右道行军总管的冷锋,更是巅峰。

    卫国公李靖、河间王李孝恭都已经达到了地位的巅峰,他们的的功绩都分给了次子。

    身为传世国公的冷锋,会不会也被这么安排?

    房玄龄打开圣旨,扫了一遍后,看向走出来的冷锋。

    冷锋此时不知道自己是跪呢,还是不跪呢。

    跪的话他不习惯,也不愿意,不跪的话,这可是在大朝会上打脸李世民了。

    就在冷锋纠结的时候,房玄龄不等他有所反应,直接开读。

    “皇帝敕曰:朕唯闻三国之际,卧龙凤雏者,得一可安天下。今尔传世护国公冷锋,制天雷以武军,献炼体以强军,功莫大焉。今戎狄叩关,卿率队赴边,死战不退,歼敌无数,威振西北。扬我大唐之威,除此何及?

    故予卿见帝不拜之权,另授尔次子冷睿长安县侯,尔五弟子狄仁杰阳曲县伯,区区爵位之封,不抵卿辛苦之万一也,故特授卿家王爵之仪仗,用以出行祭祖。。。。”

    如果说给次子爵位稍稍在意料之中,那么给徒弟分功,再加上获得王爵的仪仗,就让百官始料不及了。

    至于见皇帝不拜,见圣旨不拜。。。。

    反正这家伙也没怎么拜过,就不算什么了。

    功绩分给次子也就算了,什么时候也能分给徒弟了?百官们现在想的不是这样合不合适,而是后悔为什么没把自家的孩子塞到护国公名下为徒。

    而获得王爵的仪仗,就更厉害了。

    仪仗,是一家的排面,祭祖的时候,仪仗是最好的祭礼之一,出行的时候,仪仗就是面子。同级的官员、同样的爵位之间,仪仗也是有高低强弱之分的。

    有了王爵的仪仗,今后护国公虽然还是传世国公的爵位,但是正式的场合,特别是仪仗摆出来的时候,却要把他当王爷看待。

    房玄龄笑呵呵的把圣旨交到冷锋手里,问道:“护国公,今日您的次子和小徒弟都得以封爵,您更是得到了王爵的仪仗,如此的喜事,您准备什么时候开宴庆祝啊?”

    杜如晦也站出来笑道:“这么大的喜事,宴会的规格低了可不行,老夫不吃美味的,就要吃贵的,还不快快安排?”

    冷锋接了圣旨,苦笑道:“这升官封爵的又不是我这一家,怎么不见你们坑别人?”

    李孝恭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听见冷锋的吐槽,就站出来说:“放心,算老夫一份,老夫出五千银币用于宴会!”

    李靖举起手:“河间王出五千,那我也出五千,护国公随便再出点,咱们满朝文武,就能吃一顿好的了。”

    听见二人的话,百官们都笑出了声。

    吃不吃得上宴席倒是小事,大家都不差这一顿吃的,主要是难得满朝文武重聚,这场宴席算是把去年的年宴补上了。

    每年都有文武百官的年宴,去年因为举世攻唐的原因,没能办起来,反而让人觉得不适应。

    一直旁观的李世民开口了:“那就定下来吧,今晚咱们君臣就齐聚天下楼。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探讨一下边关的情况吧。奏折虽然有提及,但是跟你们亲自讲解还是有所差距的。”

    李靖点点头,站出来说:“那微臣先来,瓜州之地,本就是吐蕃和我们大唐争锋的地方,瓜州的城墙修葺一新,才能顶住吐蕃人的进攻。但是,新收的土地,目前还没有设立足够坚固的城池。吐蕃人的高原气候严寒,还有气疫,寻常的士兵根本无法上去,所以,目前而言,咱们没有很好的对付吐蕃人的能力。

    短时间内,吐蕃人是不敢下高原了,但是如果吐蕃人贼心不死,咱们新收的土地还是很危险。”

    不仅吐蕃人不敢继续打了,连大唐也不敢继续打了,频繁的征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会有被抽空底子的一天。

    李靖话音刚落,武将们就激烈的谈论起来。

    对于这样的问题,文官们只能看着,如果是大唐的疆域,他们还有发言的机会,但是瓜州以西的新土地,只有武将们才能决定它的归属。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后,看向武将一边:“朕觉得,这片新的土地,算是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虽然朕没有亲自见识过那里的地貌,但是,估计那里也不适合耕种放牧吧。”

    李靖点了点头:“瓜州以西,戈壁居多,仅有的一些有植被的地方,也不适合大规模放牧牛羊一类的牲畜。至于种植,基本也是种一葫芦收俩瓢。”

    冷锋忍不住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没用的土地,就算是沙漠也是如此,没有找到它的价值,只是暂时的而已。”

    李孝恭无奈道:“知道什么东西在你眼里都能变出花花来,但是,你难道要亲自去那里垦荒?况且,吐蕃人的习性,咱们并不清楚,谁也不能确定他们短时间里会不会再下高原。”

    李靖对皇帝说:“确实如此,陛下,微臣觉得,那片土地,能收入囊中自然很好,但如果没法收下,短时间里丢掉也没什么值得惋惜的,大不了过一段时间再夺回来就好了。”

    如今的大唐,短时间里确实不适合再发动战争,况且,新土地,丢了也就丢了,不值得因为这个大动肝火。

    暗自点头后,李世民道:“那就如卫国公所言,瓜州以西的土地就这么处理吧。”

    见皇帝下了决断,文官们暗自叹了一口气。

    瓜州以西直到高原脚下,是很大一片土地,如果朝廷正式接管这片土地的话,将会凭空产生很多官位。

    但这样半管不管的状态,要朝廷设官位是别想了。

    无比可惜!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840章 驱狗咬狗

    但是,他们的惋惜,很快就消弭于无形。

    继李靖之后,是尉迟恭的报告,大非川就是一个重要的关口,除此之外没什么大用处。这段时间,他和程咬金带队在那里硬是顶着严寒建立了简单的城防。如今进入盛夏,只要用水泥等材料把那里的城防加固加高一下就可以。

    瓜州…大非川,按照这个顺序,接下来就是冷锋的高昌了。

    冷锋站出来,关于高昌的报告,他早就有了腹稿。

    “高昌之战,惨烈无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高昌地处吐蕃西域突厥三方都可影响之地。不过此一役过后,西面的国境一路推移到了西域的中央。受我的威胁,吐蕃人回到了高原,突厥西域人无奈之下进攻大食,去争夺大食人的土地了。不管他们的战况如何,西面的半个西域,我都觉得空旷着比较好。这样,突厥西域人有一点退路,才能重振旗鼓的去找大食人的麻烦。

    至于突厥的草原,那是个放牧的好地方,这么大一片土地不能荒废了啊。西面突厥西域人跟大食人打的火热,北面就算穿越山区,接触到欧洲的人,他们还不如突厥人有战斗力,扔几发地级惊雷箭下去,就能把他们吓得屁滚尿流了。”

    现在的欧洲人,正穿着薄铁皮的罐头铠甲,为了什么“主的荣耀”,要么效忠国王,要么效忠教皇。有的勾心斗角,有的就算打起来,也是小打小闹。

    所以完全不用把他们放在心上。

    李世民点头,冷锋的话,他还是相信的,既然冷锋说那个什么欧洲人不足为虑,那就真的不用担心。

    看向房玄龄,李世民道:“突厥的土地,那么确实需要接受。京北道虽然独为一道,但是面积还是不太够,不如加上突厥的土地,并称京北道如何?”

    终于到了文官也能发言的时候了。

    房玄龄站出来说:“陛下,两地整合为一道的话,会不会太大了?老臣觉得,不如把京北道再拆分一下,一半和突厥、西域的土地结合起来,为一道,另外一半和夔国公攻下来的土地结合,为一道,这样更好一点吧。”

    杜如晦站了出来,听到房玄龄的话后,他忍不住的撇嘴。

    “房老头,你也不看看地图,突厥和西域的土地和其之大,它们各自为两道都绰绰有余,你还想着把它们联合为一道?陛下,老臣的意见是,西域和高昌结合起来为一道,突厥分两道,京北道和部分的东北新土地结合为一道,东北余下的土地再立一道吧。”

    “尽管如此,但还是太大了,咱们大唐内的一道,可没有这么大啊!”

    出人意料,说话的居然是刘弘基,这家伙手里拿着一张地图,跟张亮一起展开地图,给文官们看。

    看完地图后,对土地的大小概念模糊的文官们心里才有了个大概。

    刘弘基说的没错,尽管如此,这样划分依旧是太大了。

    曾几何时,安排新土地居然也让他们焦头烂额。

    收的土地太大,也是一种烦恼啊!

    李世民看了看天光,道:“先跳过这个吧,明日的朝会,朕再与爱卿们商议。刘弘基,你觉得你打下来的土地,稳妥吗?”

    刘弘基哈哈大笑:“自然稳妥,室韦靺鞨瀚海国三者,虽然生在苦寒之地,但是他们跟高丽人、突厥人比起来差远了,如果不是怕攻伐的太远,补给跟不上,微臣必定还要再打下来一块土地。”

    这一次的战争,刘弘基可谓是扬眉吐气,不论他的敌人战力如何,他能主动出击,打下大片土地,就是大功。以往,因为好色和好吃懒做的缘故,百官都看不起他,但是这一次,他是真的有了底气。

    以他的功绩,简单的升职成骠骑大将军都不足以表彰,实际上他的部分功劳另有他用,只不过暂时皇帝并没有把它表现出来而已。

    既然这件事拖延到第二天解决了,众人就都回到了队伍中,把空间让给张公瑾。

    张公瑾经过这次折腾,身体更差了一些,但是好歹还站得直,起身后,他咬牙道:“驻跸山一直以来未得寸功,甚至还丢了原高丽的一些土地。那些高丽人实在是冥顽不灵,简直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微臣希望过些年,再征伐高丽一次,这一次,微臣希望掠其地,不安其民!”

    尽管他的话说的很血腥,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劝阻他,连一些习惯以德服人的老臣,都没说一句话。

    圣人还有火气呢!

    高丽的那些家伙,简直非人哉!

    攻下高丽以后,大唐对高丽不可谓不好,甚至太上皇病重之际,皇帝还开恩送给高丽百姓好多棉花用来御寒。

    就这样真心对待他们,他们依旧要反抗,还是趁着举世攻唐之际反抗!

    这样的高丽人,确实没必要安抚了!

    张亮站了出来,拍拍张公瑾的肩膀:“张公莫气,我已经给他们想好了去处。”

    说完,张亮对皇帝拱手道:“陛下,待我大唐恢复元气,微臣有一战略,不知当讲不当讲。”

    尽管张亮和刘弘基一样,以前都很混,但是这些年,东海舰队在他手里一直战功卓著,就连李世民也是对他刮目相看。

    如今听到张亮有一战略,李世民急切的说:“有话就说!”

    张亮奸笑道:“倭国那个岛国,除了盛产一些黄金白银以外没什么用处,对大唐而言是一坨狗屎一样的存在,不管恶心,管了还恶心。所以,微臣觉得,到时候可以效仿护国公之计,逼迫高丽人、新罗人、百济人渡海进攻倭国,让这群杂碎在岛国的土地上狗咬狗就好。”

    “妙啊!”

    刘弘基拍了一下手,从桌案上拿起一杯茶递给张亮:“此计甚妙,当饮一杯!”

    李靖点头:“不错,是个不错的战略!”

    尽管张亮是效仿冷锋想出来的点子,但是例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张亮能将冷锋的计策活以致用,本身就说明他足够聪明!

    《大唐龙牙》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841章 凌烟阁

    李世民忍不住给张亮鼓掌:“勋国公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你的计策,很不错!”

    得到了皇帝的称赞,张亮得意无比。

    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陛下,此策略虽然让人拍案叫绝,但是,现在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咱们大唐国库没能力继续支持战争了。策略定下后,如果长时间不实行,难免会出现变化,所以,微臣觉得,是不是要咬咬牙,现在就出兵?”

    “现在就出兵?”

    听了长孙无忌的提议,众人都沉默了。

    出兵高丽新罗百济三国,可不是小战争,特别是在这个关口,可不是简单的咬咬牙就能发起战争的。

    说到底,国库里没钱了啊!

    李世民想了很久才艰难道:“现在单单突厥和一半西域的土地,就足以让大唐焦头烂额了,更别说东北方那大片土地了。短时间里,先安顿好这些土地就足够了。高丽那点地方,什么时候拿下都可以,就让他们再猖獗一段时间吧!”

    当新收的土地足够大的时候,高丽新罗百济那蛋大点地方,就食之无味了。

    李靖也说:“不打了,咱们大唐的军队也需要整顿一下。等大唐的军队整顿完毕,高丽那边的弹丸之地,正好还可以用来练兵,也让他们发挥一下余热嘛。”

    武将们议事的时候,李靖的意见基本就算是整个军方所有人的意见了。

    反正高丽也不能蹦哒多久,隔一段时间再收拾它就行。

    最后一个站出来的是冯盎,这一次大朝会,他也被提前叫回了长安。

    “大食人的海上力量不足为惧,仅是岭南的船队,就能对抗。不过,微臣还是觉得,咱们大唐的领海应该向南推移,不能让边境线困守在陆地上啊!”

    李靖出声道:“南海不比东海平静多少,把国境线南移,到时候再起战乱,影响很大,更何况,茫茫海面,除了捕鱼以外,还能干嘛呢?”

    李世民也说:“朕也觉得,南海没什么价值,只要把南部沿海海岸线守好就不错了。”

    “我可不这么看。。。。”

    冷锋站起来,环顾四周说:“南海很有价值,虽然现在什么都看不出来,但是几百年后,南海绝对是一块宝地。现在咱们不牢牢的把握住南海,后世1子孙可是会唾骂咱们的!”

    房玄龄惊讶道:“南海是宝地?护国公,您能不能把话说明白喽?南海有什么宝贝?”

    冷锋耸耸肩:“说了你们也不懂,反正你们信我的,南海不能丢。马来西亚那边的野人,连正经的海船都没有,就算咱们收了南海,也不需要投入多少。

    更何况,大食人正为突厥西域人焦头烂额呢,没时间关注咱们。”

    听了冷锋的话,房玄龄并不恼,他知道冷锋的好多知识,都不是他能想象的,对不了解的事情发表见解,智者所不为也。

    李世民见冷锋如此推崇南海,忍不住问道:“难道说,南海真的是个好地方?”

    冷锋点头:“那是自然。”

    好地方,李世民从来都不会轻易拱手相让!

    “冯盎,那你就把南海拿下来,任何侵入南海的,都视为对咱们的大唐的挑衅!”

    冯盎领命,随即退回了队伍中。

    如今已经临近中午,尽管是大朝会,但是饭还是要吃的。

    李世民出声道:“诸位爱卿,可还有本启奏?若是没有,咱们就该去天下楼好好吃一顿了。”

    听到皇帝的话,百官都笑了出来。

    大朝会结束,千牛卫先皇帝百官一步接管了天下楼和周边的街道。

    老元的儿子小元,也是个有胆子的,见这么多千牛卫包围了天下楼,就知道皇帝要来了。

    宾客们无奈,听说皇帝要来包场子,只能离席。小元则挨个房间的安抚客人,承诺免单。

    天下楼不差这些钱,就怕声誉会受损,皇帝临时包场子,这些损失不能让客人承担。

    清场过后,不到一柱香的时间,文武百官三三两两的坐着马车,来到了天下楼。

    一楼的大厅很宽敞,足够招待百官的,甚至用不上隔间。

    皇帝走进了大厅,毫不犹豫的占据了北位。

    “老爷,怎么来了这么多官员?连陛下都来了?”

    小元第一次亲自接待皇帝,有些紧张,看到冷锋后,赶紧找自家老爷分担一下压力。

    冷锋拍拍小元的肩膀:“有点自信,天下楼的掌柜,见不得人吗?咱家小公子封爵了,这不,都来混吃混喝了。上菜你就挑贵的上,文官那边多给素菜,少给荤菜;武将这边,你多上荤菜,少上素菜。酒让他们敞开了的喝。”

    小元点了点头,既然是自家小公子的封爵宴,怎么也得大办才是。

    天下楼厨子的效率很高,没过多久,就开始上菜。

    李世民的桌子上,第一个上的菜依旧是肉丸子。

    看着一小盆的肉丸子,李世民哭笑不得:“朕有那么几天,也不想吃肉丸子的好吧,这天下楼的厨子,以为朕就单吃肉丸子这一种了啊!”

    尽管嘴上说着,李世民依旧快速的下筷子,吃了起来。

    菜一道道的上,酒一坛坛的开,冷锋和李靖、李孝恭三人到各处桌子上敬酒,怎么说这都是封爵宴,他们三个得招待好同僚。

    敬酒一圈下来后,冷锋回到了李世民旁边坐下。

    李世民也喝了一些酒,脸有些红,看到冷锋回来,就跟他说:“冷锋,朕这几年一直在想,要不要建立一座凌烟阁,上挂盛唐功臣的画像,表彰他们的功绩?”

    房玄龄在李世民的另一边,听到皇帝的话后,房玄龄笑道:“臣为君分忧赴死,君心念之,很好啊!陛下和我等有情有义,必当流芳千古。”

    “凌烟阁啊。。。。建立一个挺不错的。”

    冷锋点了点头,凌烟阁,说起来就是贞观功臣纪念馆,只不过单单挂了画像而已。

    见冷锋也觉得不错,李世民顿时兴奋起来:“那好,那等把突厥西域新土地分道的事情完事,朕就下令建造凌烟阁。”
………………………………

第842章 历史的顽固

    听到皇帝建立凌烟阁的目的后,朝臣们没有一个出来阻拦的。

    建立这么一个荣耀的地方,也是不错的。毕竟,武德老臣已经所剩不多,就连贞观的臣子,都大多步入暮年。更有甚者,如胡国公,已经驾鹤多年。

    房玄龄喝着茶,苦笑不已。

    他现在也感觉自己的身体走下坡路了,以前还能熬夜看看奏折,现在是根本不敢,只要一熬夜,第二天不管睡到什么时辰,起来都是晕晕乎乎的。

    杜如晦也叹了一口气,他的肺疾是痼病,如果不是孙神医在,他每年的冬天都可能会过不去。

    都老了。。。。

    但是,他们还坚持在自己的位置上,就是为了再为大唐盛世出一把力,再出一把力!

    但是,现在的身体条件,实在是差,继续当差,也只是空占其位而已。

    不仅好多文臣们伤感起来,武将们更是难受。

    骠骑大将军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官职,同时,这个官职也宣告他们的仕途,差不多也要走完了。

    一般而言,骠骑大将军,只会用来追赠,如今他们得到了,说明也该退休了。

    只是不知道,军方新一代的那些小家伙,能扛得动大梁不。

    李世民见众人都有些伤感,忍不住说:“伤感什么啊!更改纳税主体,咱们办成了,大唐贞观,成了一个盛世,举世攻唐,咱们合力把它变成了笑话,经历这么多,你们还不知足嘛!你们应该自豪,生在乱世,平定了乱世;盛世为官,助力了盛世的发展。贞观朝,注定会是史上最精彩的时期,而咱们君臣,也注定会青史留名!”

    李世民的一席话,让文武百官们又舒了一口气。

    杜如晦拍了一下桌子:“酒呢?凭什么就一直给武将那边上酒,我们文官这边就这么少?”

    小元赶紧带人送酒上来。

    借着这个所谓的“升爵宴”,朝臣们心结大解,自然也要喝个痛快!

    中午开席,却喝到了半夜。

    直到最后一个喝的酩酊大醉的官员被送回家,冷锋才放下心,回到了天下庄园。

    去年离开的家,今年再进门的时候,反而觉得无比的陌生。

    天下庄园的农户都等在庄园门口,龙牙军阵亡将士们的妻子儿女也等候在门口。

    远远的借着月光看到冷锋过来,庄户们都弯腰行礼:“恭迎庄主凯旋,庄主威武!”

    高昌的事情,早就被说书人整编成了段子。百姓们都知道,护国公和河间王带领的高昌军,明明面对着无法战胜的敌人,却依旧坚持打到了就剩最后几十个人。

    这才是大唐雄兵该有的气魄!

    现在,好多新的士兵都以高昌军为偶像。

    “都起来吧。”

    叫起庄户,冷锋下马,迎面走来一个妇人,是李三牛的妻子刘氏。

    刘氏对着冷锋行蹲礼,随后问道:“家主,拙夫作战是否骁勇?”

    冷锋认真道:“论骁勇,李三牛当居第一,发现他时,仅身下叠堆死尸,就有数十,朝廷追赠其为忠武将军,其子可受荫庇为宣节校尉。”

    说完,冷锋从身边的马车上取出李三牛的骨灰,和文书一起郑重的交给了刘氏。

    刘氏接过骨灰,痛哭不已。

    这样的问答,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这个时代,并不会有军人家属找主将的麻烦,他们只会感激主将带领他们的儿郎建功立业。

    四狗子的妻子方式也站了出来:“家主,拙夫作战是否骁勇?”

    冷锋认真道:“四狗子带队血战,死不旋踵。发现之时,身受数创,依然站立,刺不离手,血液流干。朝廷追赠其为明威将军,其子可受荫庇为宣节校尉。”

    方式点头,一样接过丈夫的骨灰后,才放声痛哭。

    这样机械的问答,一直到后半夜,把影卫士兵的骨灰也送还给家属后,冷锋才觉得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担子松了少许。

    这段时间来,他一直反复背诵功劳簿,为的就是不把这些家伙的战绩给记错。

    而四品级的追赠,还有对他们孩子的荫庇,都是冷锋跟李世民硬要的。

    死都死了,怎么也不能让他们就这么默默无名的被人遗忘吧!

    家门口,刘淑雯,小彩带着孩子们迎接。

    还是跪地礼,走完流程以后,冷锋抱着冷月颖,领着冷睿走进了冷府。

    “哎呀呀,看看您,穿衣服都撑不起来了,这是吃了多大的苦?”

    刘淑雯一边给冷锋洗着脚,一边在他腿部揉捏。

    小彩则帮着他按肩膀。

    “嘶。。。。”

    小彩按的特别爽,冷锋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去了高昌,哪有不瘦的,河间王之前小肚子都起来了,穿铠甲都费劲,这次回来,不也重回平坦了?”

    “啧啧啧,夫君这样的话以后切莫在人前说,会被怀疑有龙阳之好的。”

    “咦?我就说说河间王的小肚子,怎么就龙阳之好了?”

    刘淑雯啐了一声后才说:“还不是玄奘大师的弟子辩机,那家伙研究佛法魔道了,说是不管是男是女,都可以亲近他的皮囊,亲近者可得大造化。

    后来几个公主跟他厮混到了一起,陛下一怒之下把辩机砍了,公主们也被勒令出家。打那以后,街上连亲兄弟都不敢勾肩搭背的。”

    “。。。。。。”

    听着刘淑雯和小彩叽叽喳喳的念叨长安发生的各种,冷锋得到了久违的宁静。

    历史总有它的顽固性,辩机和尚到底还是出现了,也跟公主勾搭到了一起。

    李世民的那几个姐妹,放荡不羁,跟辩机勾搭起来,李世民本来也懒得管。

    但是她们错就错在把辩机介绍给了高阳,而高阳又告诉了武媚。

    一篇名为《风化》的奏折,被武媚递了上去。和文院一样,女子学院也有上奏的权力。

    这一次李世民终于兜不住面子,下了重手。

    这样就好,贞观盛世,还是少一些污秽之事比较好。。

    后世野史,不知道耗费了多少篇幅描述贞观时期贵族圈子,特别是皇家公主圈子的混乱。

    明明是个很好的盛世,却被这些污秽给玷污了。


………………………………

第843章 冷竞的要求

    回到家里睡觉,就是舒心。

    尽管冷锋没有赖枕头的毛病,但是在冷府,比别的地方睡得香。

    早晨,太阳升起,冷锋把刘淑雯的胳膊塞回被窝,然后起身出门晨练。

    晨练的习惯,冷锋持续了三十多年,已经成了和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的存在。

    早晨晨练的不只有他一个人,二狗子、李二牛带着好多人在晨跑。依稀还能听见李二牛的粗嗓门:“三牛犊儿,快一点儿,跟你老子比起来,你要差多了!”

    三牛犊儿,其实就是李三牛的儿子李凯,不过比起叫大名,大家还是喜欢叫他三牛犊儿,这样更亲切。

    李凯不过十岁,跑的气喘吁吁,但是仍旧在坚持着。

    队伍过来,看到冷锋的时候,众人都停下来行礼。

    出乎冷锋意料的,冷竞居然也在其中。

    “老大,少主一直都坚持了下来,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