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龙牙-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发地级惊雷过后,联军的队伍退却,开始了西进的漫长征途。

    有离开的,自然也有没离开的。没有离开的西域人、突厥人,都接受了唐军的管理,他们将会加入大唐,作为羁縻州民众一样的存在,继续生活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

    接手了半个西域土地后,冷锋就下令停止了对西域土地的接盘。

    晚餐的时候,李孝恭才疑惑的问道:“为什么不继续接收了?半个西域,这么大的地方,可是很大的功劳啊!”

    冷锋把地图拿出来,指着大食的位置说:“事情不能做绝了,西域人和突厥人已经被咱们逼迫的西进,如果他们打不过大食人,没准会重新回来。给他们留下一片土地修整,才能给他们留下一丝希望。如果继续逼迫,绝望之下,他们只会投降大食人,或者和大食人结合起来,硬着头皮重新进攻大唐。

    如果他们一路胜利,那么这块地方将是用来缓冲的,不跟他们挨着,才能消停一点。短时间里,咱们大唐不适合再起大规模的战争了。”

    尽管这一次举世攻唐大唐没亏,但是,军队数量方面的短板,需要漫长的时间去补充。

    更何况,持续的战争,那就是在烧钱,跟打仗相比,还是把这些钱投入民生,发展国内的经济比较好。

    李孝恭卷起地图,笑道:“既然你有理由,我就不多嘴了。说说,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打到这个程度,咱们已经没什么可干的了吧。”

    冷锋摇摇头:“还不能回去,咱们要等到大食人和突厥西域人打起来,顺便,咱们还可以威慑一下大食人。这样,咱们走了以后大唐西北方才能稍稍安定一点。”

    李孝恭吃起饭来,边吃边说:“看样子还要两三个月才能启程回家啊。”

    “是啊,还要两三个月。。。。”。

    冷锋端起饭碗,也吃起饭来。

    这场战争之后,边关可以说是彻底消停了。


………………………………

第835章 分明是威慑!

    目前的大唐,也只是安定发展了一段时间而已。撑起这次战争不是问题,再打一段时间也不是问题,但是这样,势必会让国内出现动荡。

    百姓们不喜欢战争,哪怕是百战百胜的战争也是一样。这几个月来,劳民倒不至于,伤财倒是伤的不少。

    看起来威风凛凛的武器,事实上都是金币堆起来的。一根地级惊雷箭,从生产到发射,期间的靡费,何止一个金币。

    西域和突厥的联军,遇到了大食人军队。

    第一场战斗,不出意外的,西域突厥联军获胜了。

    大食士兵虽然一样凶猛,但是跟已经无家可归的西域人、突厥人比起来,还是差一些。

    冷锋带着四万军队,就远远的坠在西域突厥联军后面,给他们压力。

    突厥西域人到底还是有些实力的,他们连续攻城掠地,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攻下了二十多座城池。这样的面积,足够他们暂时安身了。

    看完情报后,冷锋对杜如晦说:“看吧,突厥人、西域人还是有点实力的。”

    杜如晦笑道:“我以为你们在打仗,但是到这里一看,原来你们在悠闲的看戏。高昌那边有新的留守了,老夫也要跟你们在这里混军功。”

    杜如晦要留下来,冷锋并不拒绝,有他在,今后向上报军功的时候,才更有说服力。

    突厥西域人在前战斗,唐人在后看戏的日子又持续了半个月。

    连续胜利的突厥西域人,终于遇上了硬点子。

    大食人的将领优苏福,带领大食军队,顶住了西进者的进攻,甚至反击、夺回了两个城池。

    在这之后,突厥西域人又连输两场,丢了六座城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些家伙赢得太顺利,输了一场之后,调整不过来,难免会连败。”

    李孝恭拿着茶壶,吸的滋溜作响。

    这样看戏还能拿到军功的日子,他很喜欢。

    唐瑾看了看地图,说:“元帅,现在这个关口,是突厥西域人的大关,只要他们跨过去,就能彻底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咱们,要不要帮帮他们?”

    冷锋笑了:“你倒是看的很准确,不过,这种帮助敌人的事情,还是不要直接说出来的好。你应该说,大食人这么嚣张,咱们要不要收拾他们一下!”

    杜如晦哈哈大笑:“你这个学生,迟早也会被你教的坏的流油。”

    如果说帮助突厥西域人的话,班师回朝后,难免会受人诟病,但是转换成这个说法后,就没这个担心了。

    李孝恭嘀咕道:“能看出这一点,可见你以后也能独当一面了。大唐军方,真的算是后继有人了!”

    经过这场战斗,李孝恭算是彻底厌烦了战场,此时已经盘算退休的事情了。

    唐瑾脸红道:“河间郡王谬赞了,学生还差得远呢。”

    冷锋从躺椅上起身,说:“现在这个情况,咱们已经没必要继续在这里看戏了,等他们要打起来到时候,咱们把所有的地级惊雷箭放出去,给大食人一个大礼。然后。。。。咱们就能回去了!”

    听到冷锋的话,所有人都兴奋起来。

    尽管这一次出战并没持续多长的时间,但是,真的是让人心累啊!

    三天后,古兰儿城。

    大食人和突厥。西域联军再一次对峙起来。

    阿史那贺鲁此时已经混成了领袖,不管是突厥的族长还是西域的国主,都对他很是信服。

    看着大食人黑压压的军阵,阿史那贺鲁咬牙道:“这一次不能再输了,只要赢了,别说咱们丢掉的城池,就是让咱们的领土翻倍,也不是不可能!”

    突施家族的族长苦笑道:“进退两难啊,后面唐人的军队还在对咱们虎视眈眈,再后退下去,咱们就要对上他们了。我宁可面对大食人,也不要再面对唐人!”

    唐人的火药武器,一次两次可以无视,但是经过高昌之战后,特别是看到满地的尸体过后,他们已经不愿意再面对火药武器了。

    死在刀剑之下,只是遗憾,但是被火药武器炸死,那绝对是憋屈。

    对峙,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

    终于,大食人的队伍动了。

    “遵从安啦的旨意,消灭这些外来人!”

    “遵从安啦的旨意,消灭这些入侵者!”

    大食人呼喊着口号,主动的出击。

    城门处,源源不断的有士兵冲出,加入队伍中,古兰儿城,汇聚了接近十万的大食军队!

    “进攻!为了我们新的土地!”

    阿史那贺鲁喊了一嗓子,刚要带队冲锋,在他们队伍的头顶,就有一连串的黑影,喷吐着黑烟路过。

    前冲的脚步戛然而止,每一个突厥人、西域人都脚底发软起来。

    这个黑影,实在是太熟悉了。唐人把他们逼迫的放弃祖地,西进求生,就是依仗着这种超常规的武器。

    如果只是原本的惊雷箭、惊雷之类的火药武器,他们还敢面对。

    可是这种只存在于神话中的武器,他们实在没有对抗的心思。

    轰!

    轰!

    。。。。

    令大地颤抖的爆炸,只不过,那些武器并没有在他们队伍里炸开,而是在大食人的队伍中爆炸。一部分,甚至炸到了古兰儿城的城墙上、城内。

    没人能数清爆炸了多少次。

    硝烟散去,大食人城外的军队溃不成军,古兰儿城,垮塌了大半,硝烟中,看不到一个活人。

    “这。。。。”

    阿史那贺鲁攥紧了手里的弯刀。

    就在刚刚,看到黑影的时候,他差点把手里的弯刀丢到地上。

    一支箭矢带着一封信射到了他们营地中。

    士兵把信带给了阿史那贺鲁。

    阿史那贺鲁看不懂唐文,只能把信交给姐姐。

    阿史那阿伊看了一遍信,说:“唐军要走了,冷锋说,这场爆炸的盛宴,是他们留给咱们的礼物。”

    看着地狱一般的古兰儿城,阿史那贺鲁咬牙道:“这哪是礼物,这分明是威慑!”

    薛延陀的大长老无奈道:“但是咱们也只能接受这个威慑啊!进攻吧,咱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尽管很同情被轰炸的大食人,但是他们也只能发动进攻。

    《大唐龙牙》无错章节将持续在青豆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青豆!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青豆更新速度最快。


………………………………

第836章 嘚瑟着回长安

    趁他病要他命啊!

    戈壁滩上,冷锋收起望远镜,对陈铭说:“回去你告诉张仲清,新的地级惊雷箭,效果很好,很残暴。不过,用不着储备太多,今后能用到它的机会,不多了。”

    陈铭点了点头,地级惊雷箭的威力,实在是太高了,也只有高昌之战这样的战争,才需要用到它。

    “收兵,回家!”

    见突厥西域人已经攻下了古兰儿城,冷锋彻底松了一口气。

    这场战争后,大食人算是元气大伤。

    接下来,就看什么时候突厥西域人达到跟大食之间的平衡点。

    到了这个平衡点,突厥西域人将会再难以寸进,至于以后他们谁输谁赢,关大唐什么事儿?

    反正不管哪一个当大唐的邻居,也不敢再搞事儿了。

    留下两万军队,震慑西域和草原新土的原住民后,冷锋带着剩下的两万军队回了高昌。

    攻城掠地是将军的指责,安抚同化百姓,那就是文官的职责了。接下来的事情,是长安派来的安抚使的职责。

    高昌城,此时已经修葺一新,城外的血土,也被雨水冲刷的淡了很多。

    新的高昌留守是杜洋,杜如晦的另一个侄子。

    高昌的百姓,对杜家人特别信服,所以李世民也没有替换别家的人。

    高昌留守的身份,冷锋并不意外,但是安抚使,却让冷锋吃了一惊。

    王玄策!

    这小子居然成了安抚使。

    正常来说,突厥草原和半个西域这么大的地方,安抚使怎么也是京官里的重要人物,想不到身为刺史的王玄策居然捞到了这个活儿。

    “学生王玄策,见过先生。”

    此时的王玄策也不过二十几岁,尽管生活在京北道草原多年,但是依旧是一脸的稚嫩。

    见王玄策得意洋洋的样子,冷锋忍不住拿茶杯砸了他脑袋一下:“别得意,突厥草原和半个西域的土地,比高昌不知道大了几百倍,连莱国公安抚高昌都是大费周章,更别说这么大的土地了。小心点,这活儿办好了,你有大功,办砸了,嘿嘿。”

    王玄策捂着脑袋说:“先生,学生这些年在草原不是混日子,学生对牧民很是了解,草原的安抚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安抚西域人难了一点。没办法啊,学生正好处在地方官和京官之间的尴尬地带,没有大功,没法被调回长安啊!”

    王玄策如果被调到长安的话,那可真的是文院毕业生里升迁最快的了。

    甚至,也可能是大唐建国以来升官最快的一个。

    拍拍王玄策的肩膀,冷锋语重心长的说:“好好干,武院毕业生里,唐瑾是最值得骄傲的一个,文院的毕业生,郑诚虽然同样值得骄傲,但是还不到让人叹服的地步,只要你成功调回长安,先生给你摆宴庆贺!”

    听到冷锋的许诺,王玄策眉开眼笑:“那先生就提前准备好吧,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学生一定要让文院为学生自豪!”

    看到自己的学生建功立业,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看到自己曾经的兄弟变成一个个的骨灰坛,却让人难过到难以呼吸。

    龙牙军阵亡的士兵们,如今都被火化,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今都变成了骨灰坛子。

    “李三牛。。。。”

    走到一个骨灰坛前,冷锋伸手摸了摸上面的字。

    李三牛和李二牛一样,都是面粗心细,和李二牛比起来,李三牛要更足智多谋。

    旁听完武院全部的课程过后,就算是直接让他担任行军总管,都不会出大问题。

    明明有飞黄腾达的底子,但是当兄弟们都选择成为冷家的家将时,他毅然决然的加入其中,没有一丝后悔。

    李二牛跟在冷锋身边,看着旧日兄弟的骨灰坛子,李二牛苦笑道:“这孙子当初还跟我说,要是我死在战场上,他会帮我把骨灰坛子带回去,顺便好好照顾我家婆娘,没想到,我没死,他却离开了啊!”

    世事就是如此变化无常。

    “走吧,兄弟们,回家!”

    拍拍李三牛的骨灰坛子,冷锋下令队伍开拔。

    这次战争,没有缴获,以往都是用马车拖着一车车的金银珠宝回国,如今却变成了拖着一车车的骨灰。

    曾经高昌城内所有人都写遗书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现在,大部分的遗书,都奏效了。

    如今冷锋只想找回那一热气球的遗书,尽可能的完成这些人的遗愿。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士卒。

    离开高昌,第一站是嘉峪关。

    长孙冲早就准备好了接待的事宜。

    进城后,李孝恭大大咧咧的对长孙冲说:“酒宴不能太差昂,最好弄几个女人过来跳跳舞,助助兴。。。。”

    听着李孝恭的要求,长孙冲一个个的都答应下来。

    见李孝恭的样子,冷锋很意外。

    杜如晦也跟着队伍一起回长安,见冷锋吃惊的样子,就说:“这是惯例,将军在外打了胜仗,回程的时候就要嚣张跋扈,最好是犯点事儿,给言官一个把柄捉住。毕竟,人非圣贤,你不跋扈一点儿,而是冷静得荣辱不惊,才让人疑心。”

    “就是说,咱们要一路嘚瑟这回长安了?”

    见杜如晦点头,冷锋苦笑不已,只能跟着李孝恭一起嘚瑟。

    西北的战争结束,开始回撤,瓜州和大非川也开始收兵。

    气疫,也就是高原反应,是吐蕃人应对大唐无往不利的神器。就算是有火药武器这样的大杀器,大唐也没法攻略高原。

    不过,能取回高原以下的土地,已经很不错了。

    长安城外,冷锋等人居然和李靖遇到了一起。

    李靖也是回程,想不到两方能够在长安城外遇到一起。

    五十里亭,李承乾率领百官相迎接。

    出城五十里,已经是很高等级的礼遇了,百里相迎,反而有些做作。

    一番礼仪过后,李承乾走到冷锋身前:“师父劳苦功高,弟子代大唐百姓。。。。”

    冷锋伸手按住了李承乾:“场面话就别说了,说说,程咬金他们都回来了吗?”

    李承乾道:“都回来了,就剩您和河间王,卫国公了。”

    《大唐龙牙》无错章节将持续在青豆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青豆!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青豆更新速度最快。


………………………………

第837章 大朝会

    这一次举世攻唐,老一代的这些将军们都算是劳苦功高。

    张公瑾和李绩都是带病上阵,尉迟恭和程咬金去了大非川那样的苦寒之地,

    如果新一代的将领成长起来的话,他们大可不必这么拼的,但是为了稳妥,他们还是选择告别富贵生活,老来上阵。

    李孝恭和冷锋都被带到太庙暂住,等报备了功绩之后,才会召开大朝会加以封赏。

    能住在太庙,本来就是一种殊荣。

    不过,在这样严肃的场合,刘弘基夜夜笙歌也就算了,程咬金居然也喝酒喝的酩酊大醉,张狂至极。

    几个将领正聚在一起饮酒,看到冷锋李靖和李孝恭进来,程咬金拿着一坛子酒,摇摇晃晃的走过来说:“你们仨可算是回来了,哈哈,看你们没丢零件,我就放心了,来来来,你们的功绩是最大的,怎么也得喝一坛子。”

    冷锋接过酒坛子,却没有喝,而是问张公瑾:“这里是太庙啊,你们怎么能这么闹腾?”

    张公瑾身子弱,没有喝酒,见冷锋发问,就说:“别说我们几个了,你也得嚣张一点,居功自傲才是武将,你总要闹到被皇帝训斥,才算正常。”

    只有闹到被皇帝训斥,才算是到头,听了皇帝的训斥,接受了惩罚,才能显现皇权的力量。皇帝有面子了,才好正式论功行赏。这已经是惯例了,只不过冷锋之前一直不怎么了解罢了。

    哭笑不得的推开迎上来的舞女,冷锋还是选择洁身自好。

    这哥几个把太庙弄的乌烟瘴气的,到时候挨批估计也会有他的份,犯不着逢场作戏了。

    让程咬金等人住在太庙,向先祖报备功绩只是一个借口,主要是皇帝准备让所有人聚齐以后,再一起进行封赏。

    所以,等冷锋李靖和李孝恭三人回来后的第三天,皇帝就降旨斥责了在太庙里胡作非为的将军们,同时告知众人,次日召开大朝会。

    大朝会,只有每年的岁首才会召开,是规格最高的朝会。但是,举世攻唐之下,武将们都不在京城,文官们也忙的脚不落地,所以就取消了。

    如今,举世攻唐尘埃落定,将军们都回到了长安,也是时候召开大朝会,并封赏将军们了。

    大殿之上,武将的前排多了一个桌案,上面有茶水点心。

    在以往,大朝会是没有这东西的,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喝茶,桌案的出现,就足以表明皇帝对军方的尊重。

    落座后,李孝恭从桌案上端茶,一杯杯的往后传递。

    见武将们都有茶水喝,文官们都羡慕起来。

    李世民并不在意,等武将们都分到茶水后才说:“房卿,开始吧!”

    房玄龄手持一张白纸站了出来,以往的大朝会,都要汇报这一年来的岁入如何,有何灾荒等等,而今年的大朝会,没人在意这个,众人在意的,是这场战争到底打成了什么样子。

    虽然捷报连连,得胜的显世钟一直敲响,但是对于确切的战况,没人清楚。

    向皇帝行礼后,房玄龄才说:“贞观十九年秋,举世攻唐,室韦、靺鞨、瀚海国、新罗、百济、高丽旧部、倭国。。。。众国合力进攻我大唐。然此等跳梁之辈,野心虽大,却不敌我大唐雄狮,不仅未能侵略,反而被攻下了不少土地。老夫代天下百姓,朝廷同僚,感谢众位将军!”

    说完,房玄龄对着武将的方向拱手鞠躬。

    将领们纷纷起身还礼,房玄龄身为宰相,他的礼数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起的,这个时候,哪怕是李孝恭也不敢傲慢。

    行礼完毕后,房玄龄继续念道:“举世攻唐之下,我大唐将士共战死十三万五千六百三十六人,残疾者三万五千八百七十二人,重伤轻伤者数不胜数。”

    念到这里,房玄龄的声音低沉了下来,冷锋和李孝恭都低下了头。

    战死的十三万多士兵中,高昌就占了大半。

    近乎八万的士兵,把热血挥洒在了那个地方。

    “然而,他们的牺牲不是没有意义的,大唐伤亡虽大,但敌人伤亡更重,高昌杀敌六十余万,京北道杀敌二十余万,驻跸山杀敌五十余万,东海杀敌六万,岭南杀敌三万,大非川杀敌三万,瓜州杀敌十余万。次一役,我大唐杀得敌人闻风丧胆,展现了我大唐雄狮的威风!”

    “六十万。。。。杜如晦还真敢帮咱们吹啊,直接就翻倍了。”

    听到房玄龄的报数,冷锋忍不住跟李孝恭嘀咕起来。

    真实情况是,突厥吐蕃西域三方,共计也就损失了三十多万,六十万?如果敌人的兵力达到了那种程度,高昌恐怕连三十万的人都拼不下来。

    李孝恭压低了声音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朝廷是要把这份战绩公告天下的,只有让杀敌数大一些,才能让百姓安心。虽然记载的是六十万的数字,但是,论功什么的,还是按照真实情况来的。”

    冷锋点了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吹嘘一下也没什么。

    说完伤亡,就是花费了,房玄龄继续念道:“举世攻唐自始至终,我大唐共计靡费粮一百万担,金币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三十枚,银币共计两百二十万九千六百四十枚,国库数年来的积蓄全部耗尽,甚至略有透支。”

    战争就是烧钱,如果大唐不是把农纳税改成了商纳税,根本不可能坚持到这个程度。

    单单战争消耗的粮草,就不是原本农纳税能够负担起来的。举世攻唐之下,算上支援边军的运输队途中消耗的粮食,何止一百万担。

    一百万担只是国库的粮食储备,余下的粮食,全都是用钱买的。

    对大唐来说,举世攻唐之后,可真是“一朝回到解放前”,尽管国库岁入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想要恢复,三五年之间都不可能。

    “但是,这些消耗都是值得的。瓜州以西,直至高原脚下;高昌以西,直到西域;京北道以北,两千里;这些新土,都是这一次的收获,大唐如今的疆域,远远超过历朝!”

    《大唐龙牙》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838章 封赏

    中原的朝代,自商周以来,没有一个朝代的疆域能够比得上现在的大唐。

    这是足以吹嘘到史册上的事情,贞观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可以因为这个而自豪。

    相比较之下,举世攻唐中钱财的损耗,根本不算什么了!

    房玄龄念完后,就回到文官队伍里坐下。

    一直旁听的李世民开口了:“举世攻唐,可以说,这是一场浩劫,但是,浩劫之下,方才显现人心团结的力量。朕很自豪,举世攻唐之下,武将们在边关抛头颅洒热血,文官们在长安昼夜不休的处理各方公事。期间,没有一个士卒投降,没有一个官员气馁。这场胜利,不属于朕,而是属于你们。”

    房玄龄带领文官队伍坐直身体,一时间居然不知道如何回复皇帝的话。

    以往,还能趁机拍一下皇帝的马屁,但是皇帝如今居然直接开口说功劳都在他们身上,这怎么回答?

    尴尬之下,房玄龄只能带领百官齐呼“万岁”。

    李世民微微一笑,并不在意这种尴尬的场景。

    站起身,李世民从龙案上拿起一张张的圣旨,交给一个宦官。

    宦官拿着圣旨,送到了房玄龄身前。

    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了,因为是大朝会,场合很正式,这个时候接受封赏比起寻常的朝会,还要荣耀的多。

    房玄龄起身,拿起第一张圣旨,念道:“镇国大将军,卢国公程咬金听封。”

    武将队伍中,程咬金大大咧咧的站了出来,笑得极度嚣张。

    等程咬金跪好后,房玄龄才念道:“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尔卢国公程咬金,随朕征伐多年,今自大非川之绝地归来,军功不显,然劳苦功高,授以骠骑大将军理宜然也。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另加丕绩,钦哉。”

    读完圣旨,程咬金对着皇帝的方向叩首后,才接下来。

    镇国大将军,只是二品,而骠骑大将军,则是从一品。大唐没有兵马大元帅这种没有品级,实则相当于正一品的职位,所以骠骑大将军已经是极限了。

    骠骑大将军虽然只是从一品,但是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坐到这个位置上。举个例子,当初汉朝的王莽,就曾担任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不仅仅只是一个官职,更代表着荣耀,代表着地位,也代表着皇帝的信任。

    目前而言,骠骑大将军的地位比国公的爵位还要高一层。得到这个职位,程咬金今后在大唐可以算是真正的混世魔王了,因为就算是房玄龄也要让他半步。

    而传世国公。。。。

    有冷锋一个就已经很超纲了,再多,传世国公的爵位,就真的成了一种摆设。

    程咬金过后,是尉迟恭,同样的,他也成了骠骑大将军。

    张公瑾、李绩、刘弘基、张亮、冯盎同样获得了骠骑大将军的职位。

    不管什么东西,多了都会不值钱,骠骑大将军也是这样。

    不过,一次性的封七个骠骑大将军,对这个职位的地位没什么损害,最多就是严重削弱了这个职位的权力。

    不过,这也是李世民敢封这些人骠骑大将军的原因。

    当这个职位不再执掌让皇帝都头疼的权力以后,正好适合用来作为一种类似爵位的封赏。

    除了骠骑大将军的职位外,这七人还会获得很多的赏赐,说白了就是钱。

    不过,这对家大业大的众人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冯盎是第一次正式的得到了中原册封的职位。如今的岭南,已经彻底并入了大唐,不再是类似羁縻州一样的存在。

    宦官托盘里的圣旨还剩下三张。

    文官武将都看向冷锋、李靖和李孝恭。

    这三位,一个是传世护国公,一个是军方一品卫国公,一个是旁亲河间郡王。

    可以说,这三位都达到了身份的巅峰,也不知道皇帝会如何封赏这三位?

    房玄龄拿出圣旨,念道:“卫国公李靖接旨。”

    李靖起身接旨,众人则是心里一动。这一次,房玄龄念的是“接旨”而不是“听封”。

    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房玄龄清清嗓子,念道:“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尔卫国公李靖,用兵如神,威振戎狄,突厥吐蕃之辈,至今闻‘军神’之名,尚自胆寒。朕尝闻,功勋昭著之祖,其子孙亦受庇佑矣。今授尔次子李德奖武章县侯之爵。。。。”

    听到这个,朝臣们都恍然大悟般。

    卫国公李靖,确实没有了接受封赏的空间,但是他的次子却可以。

    正常来说,卫国公的爵位只能传递给他的长子李德謇,次子最多接受荫庇获得一个不错的职位。但是如今把老子的功绩分给儿子,破格给李靖次子一个爵位,别人也没法说什么。

    (之前李德謇的名字是我打错了,抱歉)

    毕竟,皇帝说过无军功不得爵,李靖这是实打实的军功,况且李德奖是李靖亲儿子,嫡子,只是因为次子的原因没法继承爵位。把李靖的功绩转换成次子的爵位,并不是说不通。

    李靖也没想到皇帝会这么安排,不过对他而言,倒是正中下怀。

    他只有两个儿子,还都是嫡子,虽然并不担心死后两个儿子闹矛盾,不过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二儿子挣一个爵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