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花费远比从北路进攻大上许多。
杨浩最终同意了力央的建议,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将江北之地开发出来。
江北之地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小规模的水稻种植,这才是杨浩最为看中的一点。
相比于一年一季的谷子,若是有了一年两熟或者三熟的水稻,那齐国的日子可就不一样了。
仓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十几年的发展,虽然让齐国的农业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受限于低产的作物,根本无法做到让大齐百姓衣食无忧。
坐拥百万公里的疆域,却连区区百万人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是让他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人口快速的增长,但是粮食产量却跟不上,齐国还如何强大。
杨浩喃喃道:“四川啊!好地方!”
虽然眼馋,但他还是很理智,虽然他对土地无比的渴望,但也知道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征苗作战虽有些许的波折,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战争的花费,也比预期的要少一些。
既然战争很快就能结束,杨浩便开始着手物色派往南方官员的人选。
相对于开发到一定程度的中原,江北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为了保证官员不会因为身体原因而嗝屁,杨浩决定这一批的官员从去年科举中考上的候补官员中选拔。
美名其曰为君分忧,磨练其管理地方的能力。
而对于那些在朝廷中打杂的年轻官员来说,对此是举双手赞成的。
南方虽然条件恶劣了一些,但最起码能一展心中抱负。
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个个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的有能力胜任更高的职位。
去刚打下的新领土为官,正好可以让朝廷的那些老家伙们看看,自己是多么厉害。
想要快速的稳定新领土,只有官员是不行的,苗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本族文化,若是不加紧同化的脚步,长此以往必为大患。
杨浩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在选定官员的时候,便已经决定从齐国本土向南方进行移民,而这个移民计划,他打算在五年之内移民二十万人以上。
只有足够多的齐人去到哪里,才能最快的将那些苗人同化掉,只有大家都变成齐人,才能彻底解决火药桶一般的民族矛盾问题。
………………………………
休一天
周五回家休一天。
………………………………
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北四镇
对苗作战,主要的任务已经完成,只要守住边境地区,新的占领地内就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
江北大片的土地,需要设定新的行政单位来进行管理。
对于行政区域的划分,杨浩不是在地图上乱画,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
其一就是依靠山川地理作为天然的分界线,其二就是出于政治目的,主要是为了起到分而治之的效果。
至于江北区域,杨浩新增了四个州,贵州,江州,苏州,扬州。
这一回,杨浩再一次发挥了他的拿来主义精神。
后世南方的几个省市,直接被他用在了自己国家之上。
有了新的州府,就需要派遣大量的官员,年轻的官员与那些临危受命的老臣一起,于洪武十三年初春时节,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虽然划分了新的行政区域,但是齐国对苗人当地的地理并不十分的了解。
想要设置行政中心,进行筑城,必须要这些官员亲自去选择优良之地。
作为府衙所在的城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就是交通,其二则是利于防守的地形。
至于其余的县镇一级的地方机构,杨浩并不急于去设立。
只有当齐国的彻底的在苗人那边站稳的脚跟,人类群居的特性,便会自发的选择出适合建立城市所在,这一点,杨浩并不但心。
南方战事平定后,呆在灵州城的杨志,几乎是弹冠相庆,心情大好之下,第一次破了酒戒,喝的酩酊大醉。
不久之后,杨志一行人便踏上了北上的到路。
这一年多,他经历了很多,也见过了很多。
底层百姓的艰难生活,让他明白了,齐国并没有看上去的那般美好。
长安城的繁华就如同空中楼阁,显得有些华而不实。
北上的途中,杨志时常将自己这一路上的记录拿出来翻看,准备回去后,向自己的父王建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而这个不大的队伍,返回之时,却比来时多了一人,那便是灵州府尹推荐的商人东门。
对于此人,杨志无比的看中,这段时间的交谈,他发现此人极其的聪明,尤其是关于工匠之事,几乎能做到杨浩说所的举一反三。
杨志作为杨浩手把手交出来的接班人,虽然没有讲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研究之上,但他的才能在齐国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可即便如此,面对大字不识一个的东门,居然从一开始的教导,逐渐了演变成相互讨论一些技术难点的人,这进步着实让杨志吃了一经。
而在回去的途中,杨志也让护卫中识字的几人,轮流教东门识字与简单的算数。
杨志觉得,若是此人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加上此人的聪明才智,也许会真的能给大齐带来意外的惊喜。
江北,留下来的苗人这段时间过的并不踏实,他们不知道齐人讲来会怎么对待自己这些战败者。
苗人的数量很多,也许是这个时代的东亚,除了华夏与东夷两族人之外数最为庞大的一个族群。
人多虽然也是好事,但是管理起来却十分的不便。
尤其是此时的江北基本上都是武将在维持,基本上处在军事管制阶段,虽然齐人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但是军人的存在,就会让这江北变得压抑无比。
一些简单的人类聚集地已经开始着手建造,只不过这些地方,基本上是围绕着当地的军营而建,而没什么治理地方经验的军官们,只能选择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来管理这些苗人。
军方规定,军营附近的苗人部落,必须每隔三天来军营报道,凡事不来者,便会视为反抗份子,齐军会排出大军进行剿灭。
在齐人的钢刀长矛面前,苗人只得选择屈服。
苗奸的存在,让苗人对彼此变得越发不信任起来。
诺大的九黎之后,就这么变得分崩离析,不过这种结果,是齐人最愿意看到的。
他们不想见到一个团结的苗人集团,若是苗人团结起来,别说是六万大军,再来六万大军,也很难占据这里。
长江沿岸,石溪虽然没有接到战争结束的消息,但是凭借他对战事的分析,知道自己离开的日子就快要到了。
他的理想是在将来率领船队探索在大洋之上,为了这个目的,他争分夺秒的为自己积累将来航行的资本。
而这资本的来源的便是江南的百越野人。
在江北陆军追着苗人漫山遍野的到处乱跑之时,石溪带领的水军却是过的有滋有味。
除了偶尔拦截一些想要渡江南下的苗人部落,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同江南越人进行交易。
对于还处在极其原始状态的越人来说,齐国的任何东西都是无比珍贵的存在。
往往一小块布料,就能换取这些土著们大量的物资,尤其是那些珍贵无比的毛皮还有一些独特的水果。
除了正常的货物交易之外,石溪更是做起了人口贸易,通过极其低廉的价格,将越人弄到江北去。
这些被贩卖的野人,很大一部分都被送去做了苦力,而一些看起来还算有些姿色的女人,自然被军方那些低级军官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走。
齐国律法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贩卖大齐百姓,但是律法并没有规定贩卖齐国以外的野人啊。
在律法空子之下,长江沿岸的人口贸易虽然没有火爆,但是却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
而那些尝到了甜头的约越人,有了这种比打猎更高效的生存手段之后,率先壮大起来越人们,对于抓捕南方的同族一事,越发的乐此不疲起来。
江南的野人,虽然被苗人统称为越人,但是和苗人不同,这些越人,并没有统一的族群观念,所有的部落都处在最原始的女系社会。
在一个部落中,女人的地位很高,像一些祭祀等重要的职位只能由年长的女性来担任。
而齐人的出现,似乎在一点点的将这个传统打破,被齐国简易的武器武装起来的男人们,见到齐军男人能拥有如此权利之后,心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大胆的想法。
甚至可以说,原本淳朴的越人已经逐渐的被齐人污染了。
………………………………
第三百八十三章 流星
此时的杨浩并不关心苗人或者越人如何,他只关心,那边能给自己贡献多少粮食。
自小在北方长大的他,并没有见过如何种植水稻,在这方面的经验他存在相关的影视作品,或者新闻的一些画面之中。
他很期待派到那边的官员能给她带来一个好消息。
可是他也明白,以这个时代的条件,恐怕即便是南边有水稻的种植,也是以极为粗犷的方式存在着。
也许他们种出来的效果还不如自己这个半吊子,一切结果只能等待更详细的消息传回。
此时的杨浩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只觉得头大无比。
随着齐国相应制度的完善,人口逐渐的增多,他所处理的事情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他很想让自己能多休息一会儿,但事情多的让他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太够。
“也许我是古往今来,最为勤奋的君主吧!”
批阅万一份奏折后,杨浩自嘲的笑了笑。
外面已经漆黑一片,杨浩伸了个懒腰,将宫女叫过来,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大王!现在已经二更天了。”
“已经二更天了?这么晚了。”
“大王是要休息了吗?奴婢为大王准备床榻。”
“不用了,你下去吧!”
“是!奴婢告退。”
宫女退下后,杨浩独自一人来到书房外的小花园种,在凉亭看着反星点点的夜空。
璀璨的夜空中,一道流行从空中滑过。
看着那流星,杨浩陷入到了尘封已久的回忆之中。
曾几何时,还是少年时代的他,也曾在这样的夜晚,自己的父亲带着自己去看过狮子座流星雨。
想在回想起来,好像是十分久远的事情了。
杨浩苦笑一下。
这已经不只是久远了,不知道跨过了多少个时空,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西方的那个疑似的穿越者才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吧。
杨浩虽然对西方的那个穿越者保持着极高的警惕,但在他内心深处,却很想和这个人交流一番,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类人。
而与此同时的西方,已经年过四十的凯撒,在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条河流肥沃的土地上,审视着自己雄伟的宫殿。
征服了埃及文明后,帝国的疆域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只不过相对于北方大陆,这里的才是他心中理想的都城所在。
埃及和亚述为他的帝国提供了大量的人口,这里将是他向东扩展的脚步。
他听从了自己父亲的话,在他的权利达到顶峰之后,并没有选择向南去那片黑鬼生存的土地,而是将目光放在了东方。
因为他的父亲告诉他,动物不需要被征服,真正的王者,只有让所人都拜服在自己的较小。
用你的刺刀,用你的火炮去给那些野蛮人带去恐惧,上帝会保佑你,我的孩子。
去吧,去东方,征服哪里的人,伟大的日耳曼人才配拥有肥沃的土地。
他始终记得自己父亲临死前对他说过话。
伟大的帝国在其父亲手中创立,到现在,已经将近百年。
父亲的存在凯撒来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父亲所不知,无所不晓。
他对于父亲所说的另一个时空理解,就是神明生存的国度。
而自己就是神的孩子,看啊!我帝国的火枪手,能够轻易的杀死庞大的野兽,肥沃的土地与牧场中那些贱民们,为伟大的神之子,提供着面包和奶酪。
我的帝国是如此强大,我凯撒理应是世界之王。
夜晚,凯撒也如同杨浩一般,在自己的城堡的花园中,看到了那颗划破夜空的流星。
“我伟大的父亲,是您在指引我?”
凯撒虔诚单膝跪地,在胸前画起十字,祈祷起来。
五月的长安城外,大片的农田已经冒出了新芽,农人们辛劳的在田中劳作。
青山绿水,阡陌相连,一派宁静祥和之景。
十几年的时间,长安周边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生产力的提升,让人类改造自然变得无比得心应手。
大片的森林被砍伐一空,对于这种丰富的自然资源,杨浩心中那丁点的环保意识早已经不知道被他扔到什么地方了。
不知道生长了千百年的珍惜树木,甚至被普通农户当成劈柴烧火做饭。
杨浩对此也没有丝毫制止的意思,在他看来,什么珍惜植物,什么用来车珠子的上好木料,都是狗屁,做这些根本没有用来烧火取暖价值高。
齐国鼓励大规模的砍伐行为。
上古时代,别的不多,就是乱七八糟的植物多如牛毛,自己若不取之,才是真正的脑袋抽筋了。
济水边高高的堤坝上,云风已经从早上就坐在这里。
自从进入了科学院之后,他接触了之前从未了解过的理论知识。
他知道了万有引力,也知道了自己的身处的世界叫做地球,而这个世界是围绕着太阳来运转的,甚至根据万有引力能够推测出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律。
这一切都让他如此的着迷,但科学院的知识体系并不完整,有许多的问题只是用模棱两可的话来进行解释。
越是不明白,云风便越想知道,科学院就像是一个通往未知领域的钥匙,能否找到那把正确的锁,则是每个科学院师生毕生的追求。
云风很想放下所有的工作,却研究那些未知的东西。
但自己进入了科学院,家人也来了长安城,自己若是不好好干活,别说目前良好的物质条件会消失,朝廷也不会拿出一文钱来支持自己。
自己想要继续研究那些神秘的东西,只有在工作中作出成绩,得了朝廷的认可之后,才能按着科学院的规矩申请一笔科研经费。
否则一个低级的研究员,是没有资格申请朝廷的支持的。
云风目前所在的团队在研究风帆战舰,只不过进展甚微。
他们想不出齐国的战船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改进,在众人看来,齐国的战船已经极其先进。
为了找到答案,云风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像今天这样,来到堤坝之上,观看济水中来来往往的船只,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些许的灵感。
………………………………
第三百八十四章 教诲
仲夏时节,游历一年多的杨志终于返回了长安城。
再次见到阔别了许久的长安城,杨志心中感慨万千。
与离开时相比,长安城好似又繁华了许多,但想到这一年多的游历生活,杨志的心中始终沉甸甸的。
东门俘此刻已经被长安城惊呆了,穷尽他说有的想象,也想象不出在这个世界上居然与欧如此雄伟的城市。
数十万人口的长安城,绝对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成,至少在东门的世界观中,长安实在是太惊人了。
他想象不出,建造这样一座城市,要耗费多少的人力和物力。
一种身为齐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脱离了战俘身份的他,如今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齐人,见到自己的国家如此的强大,东门既紧张又兴奋。
灵州虽然繁华,但是灵州的规模还在他的理解范围之内,但是长安不同,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壮观。
跟着杨志他们忐忑不安的朝着长安城走去,东门的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应不够用了。
巨大的河堤,码头上自己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机械,无不吸引着他的目光。
进城之后,杨志让侍卫们将东门带到自己的府邸,自己迫不及待的前往王宫。
王宫之中,杨浩接到了自己大儿子回来的消息。
便放下手头的工作,作为一个父亲,一年多没见到自己的孩子,说不想念是骗人的。
但即便是心中想念,但是为了维持自己身为帝王的威严,见到杨志的时候,却别没有表现出来。
“志拜见父王,愿父王长寿无疆。”
看着比之前黑了许多的杨志,杨浩有些心疼。
“志儿辛苦了,坐下说话吧!”
“谢父王!”
“你出去一年,可有何收获。”
杨志兴奋道:“父王,儿臣这一次游历,收获颇多,心中又许多想法想要与父王说。”
“哦,说说看,你都见到了什么。”
杨志道:“父王,儿臣这一年多来,游历整个荆州,之前儿臣觉得,我大齐各地皆如长安一般,百姓富足,衣食无忧,但此番游历,儿臣觉得我大齐并没有看上去那般美好。”
杨浩对此并没有流露出丝毫不满的之色,在他心中现在的齐国根本称不上盛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穷困的的国度。
杨志游历了一年,能有此感慨并没有在他的意料之外。
见杨浩没有动怒的迹象,杨志松了一口气,继续道:“父王,儿臣发现荆州各地,虽然也在进行耕种,但是那边并没有鸟粪,粮食产量远不如长安周边,农人教完赋税,所剩下的存粮只能够勉强维持自己生存,若是又什么天灾发生,农人便没有食物来源。”
杨浩点点头,道:“然后呢,你可想到了解决办法。”
杨志挠了挠头道:“儿臣苦思良久,心中虽有一些想法,但思来想去,总觉得不合适。”
“说说看。”
杨浩鼓励道。
“这。。。父王,儿臣所想办法有二。
这其一,便是减免农人赋税,但若是减免赋税,国库便会有压力,朝廷的许多政策便会收到掣肘。
其二,便是能够将长安一带的粮食运到各地去贩卖,这样一来,当地的百姓,便会摆脱对自身产出的依赖,即便粮食价格有些贵,但最起码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只不过朝廷一直在进行道路的修建,即便是道路修建完毕,也们无法满足这样数量的粮食转运。
”
说完后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
杨浩有些欣慰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笑了笑道:“为父很欣慰,这说明你这一年还是有所长进了。
你刚才说的办法的确很难实现,但你想到了这两点也实属不易。
此事也是为父的一块心病啊,你应该知道南边的苗人已经被平定了吧。
”
“苗人野人尔,胆敢挑衅我大齐,理应落得如此下场。”
杨志恨恨道。
杨浩却摇了摇头道:“为父之所以不惜代价的攻打苗人,你以为只是挑衅这么简单吗,苗人还不值得为父付出如此代价。”
杨志疑惑道:“那父王为何如此?”
“身为一国之君,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我大齐的利益,苗人的挑衅只是为我们找了一个开战的理由,即便是他们不挑衅,大齐也会对他们动手。
你要知道,江北之地,气候温暖,那边有着中原没有的优势,占据了那里可以为我大齐远远不多的提供粮食,这才是为父要占据那里的原因。
”
杨志闻言顿时豁然开朗,赞叹道:“父王圣明,是儿臣愚钝了。”
杨浩道:“为父也知,齐国目前的情况与周边的蛮夷相比,却是算是强盛,但我们不能以周边那些不开化的野蛮人做对比,百姓过的好不好,只要长了眼睛自然就能知晓。
你要切记,今后若有人说什么盛世,便想想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只有百姓再无冻饿之苦,才是真正的盛世。
”
说罢,杨浩又道:“
你方才说的那两点,其一是不能改变的,赋税那是国之根本,你说的第二点思路却是对的。
我大齐在境内十几年如一日的修建道路,就是为了能将各地连接起来,以免不时之需。
但是凭借普通的道路根本不行,你去了灵州,应该见过轨道吧!
”
杨志点点头道:“见过,只是这轨道不是运送矿石吗,而且这轨道造价昂贵,儿臣觉得这有些不妥。”
杨浩轻哼一声道:“目光短浅,你既然见过轨道,应该知道这轨道只需十余匹马,便能拉动大量的矿石,和这种运力相比,轨道铺设的损耗又算的了什么。
钢铁木材都取之不尽的东西,用这些东西来改善我大齐民生,孰轻孰重,你自己想想。
”
杨志有些心虚道:“儿臣知错。”
杨浩道:“你不需要向我认错,今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多想想怎么做才是对我大齐最有利的,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明白了吗?”
………………………………
第三百八十五章 人才不问出身
“儿臣明白了?”
杨志躬身回道。
“父王,儿臣此番在灵州得一良才,想要将其举荐给父王。”
“哦!什么人才。”
说道此事,杨志有些自得起来。
“父王,此人名叫东门俘,出身乃是商人战俘,只不过此人极其聪明,尤其是在工事上更有独到的见解,即便是儿臣也远不如他。”
杨浩眉头皱了皱,沉声道:“商人?”
杨志见杨浩语气不对,连忙道:“父王,此人虽然是商人,但其已经与齐人无异。”
说着将袖中那张图纸拿了出来,献给杨浩道:“父王请看,这是此人所画。”
杨浩有些不悦的将图纸展开,表情连连变化,先是不以为意,而后变得郑重其事起来。
“这是那商人所画?”
“正是此人所画。”
杨浩点点头道:“的确是个人才,竟然能独自一人想出此等办法。”
“父王英明,儿臣当初看时只觉得这设计奇特,想不到父王竟一眼便看出此图用意。”
杨浩没理会杨志的拍马屁。
这画的确让他有些意外,这画中所绘的乃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桥梁。
齐国现在的确没有桥梁,不是杨浩设计不出来,而是他觉得现阶段没有必要做这东西。
但这并不代表,桥梁没有用,相反的桥这东西对于将来的齐国来说有大用。
而此人能凭空想出这种设计,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天纵奇才了。
“此人现在在何处?”
“儿臣已经将其安排在府中。”
杨浩道:“嗯,明天将其带来见我,若是此人真有才能,我便破例许他的官职。”
杨志喜道:“儿臣遵命。”
“这些事情以后再谈,你出游一年有余,你母亲想念的紧,先去给你母后请安吧!”
杨志点点头道:“儿臣明白,儿臣这就给母亲请安。”
杨志退下后,杨浩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喃喃自语道:“后继有人啊!不枉我苦心栽培。”
当女娇见到杨志回来后,顿时哭成了泪人,见自己的宝贝儿子,晒的跟黑炭一般,别提有多心疼了。
杨志好不容易才安抚了自己母亲激动的情绪。
“母亲,孩儿这一走便是一年有余,实乃不孝,还请母亲责罚。”
女轿摸了摸眼泪道:“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你是大王的长子,你能得到大王的认可,母亲高兴还来不及,如何会责罚你,志儿回来,母亲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母亲可是受了委屈。”
杨志皱了皱眉。
女轿叹道:“还不是那不争气的舅舅。”
有了聆听者,女轿便开始絮叨起来。
杨志听完后,无奈的叹了口气道:“舅舅怎会如此糊涂,为了区区几个房子,和女人,就作出如此不智之举,落的如今下场,完全就是他自找的,父王没有一怒之下杀了他,恐怕还是看在了母亲与相爷的面子。”
“哎!你舅舅是糊涂,但他也是你舅舅啊,志儿,你有时间向你父王求求情,能不能赦免了他,你舅舅如今有了腿疾,日子过的很是艰难,母亲实在有些不忍。”
杨志闻言脸色一变道:“此事万万不可,母亲,你怎的也如此糊涂,父王最恨那些蔑视王法,以权谋私之人,如此做你让孩儿如何自处,父王本就在犹豫储君之位,儿臣若如此做,岂不是让父王对我失望至极。”
女轿闻言也顿时反应过来,吓得自己脸色惨败。
“的确是母亲糊涂了。”
杨志此时心情很差,腹诽了一句,头发长见识短,也不愿在此多待,只道了一句,路途辛劳有些乏了,便匆匆离去。
而在杨志回来后不久,两名身着便衣的锦衣卫,便换上了制服,赶往王宫之中。
两名锦衣卫将杨志这一年的行踪大致的说了一遍之后,杨志满意的点了点头,在锦衣卫的汇报中,杨志这一年来过的很是节俭,除了在灵州城暴露身份之后,生活有些奢侈之外,其余的时间过的很艰辛,不知是出于对杨志这样的王世子的敬佩,还是别的原因,两名锦衣卫,画里画外无比对杨志很是敬佩。
“那个东门俘什么情况。”
杨浩问道。
“回大王,此人乃是商人一个小部落的贵族,商亡之后,便到了灵州当了劳改犯,此人和灵州府尹松溪仲颇有交情,因此人一直生活在劳改营的东门,便自己取了个名字东门俘,意思是生活在东门旁边的俘虏。
此人才服刑期间,颇有建树,发明了一些小东西,给劳改犯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
杨浩听完,对此人越发的感兴趣起来,虽然他心中有些讨厌商人,但是对于人才他可以不在乎其人的身份。
第二天,休息了一夜的杨志,亲自带着东门前往王宫。
想到自己即将要见到传说中的这位无所不能的帝王,东门紧张的差一点连路都站不稳了。
这一路上,东门脑中全是杨志交给他的礼节,只不过他心中他紧张了,以至于脑袋里面一片混乱。
知道杨志的求见父王的声音响起,他才吓了一跳,意识到那个传奇人物,就在这片精美的建筑物之中。
过于的紧张,让他恶两腿有些发软,险些站立不稳。
若不是杨志扶了他一把,恐怕他此刻早已经跪在了地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