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浩点点头道,看向卫身后的宋侍郎。
“宋爱卿前日递上来的奏折,本王已经看了,想法很好,只不过有些地方还需要完善一番。”
宋侍郎闻言,连忙道:“臣听大王教诲!”
“你言,这苍穹之上,有一星终年不变,可依此星来为远航船队指明方向,本王觉得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但并不完善。
这几天,本王按着你的思路,夜观星空,颇有所得。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球体,然球体自由其数,无论多大其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若是在这球体上横纵划线,两线相交之点乃是唯一。
本王将这横线称之为纬度,纵线为精度。
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地之上,只要能够测量出其警卫,便能确定自己的方位。
”
杨浩总有一些独特的想法,这已经成了众人下意识的常识。
说完之后,工部的官员,没有去想这个想法是不是错的,本能认为,既然杨浩想出了这个办法,那肯定是行得通的。
但是当他们按着杨浩的思路去理解的时候,却总觉得有些地方难以理解。
“大王,这世界这么大,即便是球形,我们又如何能测量出经纬呢,毕竟我们相比于这个世界,太过于渺小了。”
听到这话,杨浩顿时笑了起来。
“看来你们这些年做官太久,把算学知识丢了不少啊。”
众人有些迷糊,不知道杨浩是什么意思。
杨浩见此不顾形象蹲在地上,道:“这世间万物运转皆有规律可寻,如果诸位细心观察,便会发现我们头上的太阳,冬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后,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说道这里,你们应该能想象的出来,咱们所在的世界是一直在围绕着太阳在运转。
而春分、秋分则意味着,太阳发出的光芒正好直射在球体的中间位置。
知道这些,我们就可以利用影子和三角函数来粗略的测量出所在地的经纬度。
只不过具体如何运算本王还没有相通,不过方向应该是正确的。
剩下的就靠你们了。
”
作为甩锅好手的齐国大王,极其自然的将这个天文问题扔给了这些大臣们,不是他不想做,只是无奈他的知识大部分已经还给老师了。
至于六分仪他更是见都没见过,虽然给他时间也能研究出这些东西。
但他是一国之君,不可能什么事都不敢,每天搞这些科学研究。
这可苦了这些工部的大臣们,杨浩刚才说的东西,是站在上帝视角来讲解,对于没见过太阳系模型的官员来说,信息量实在太大,一时间他们能理解个三成已经是天赋异禀了。
………………………………
第三百七十八章 皇亲国戚
杨浩不知道自己这个时代,能不能开启大航海时代,不管怎样,他觉得自己总得为此做些什么。
亚洲虽大,但是可供人类生存优良土地并不多。
往北是苦寒之地,往南尽是茂密的热带丛林,西边万里沙漠戈壁,只有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不停的向外拓展生存空间,才是齐国的生存之道。
以空间换时间,这是杨浩心中对未来的决策。
如今齐国有了能够近海航行的船舶,等到航海水平提高到可以远洋航行之时,美洲是必须要去的。
那里不仅有着高产的粮食,还有能够将齐国科技提升一个台阶的必备之物,那就是橡胶。
如今的齐国,虽然有了发电机的模型,而且已经着手开始建造小型的水利发电装置,但如果缺少橡胶,电力很难进行下去。
能够绝缘的材料,杨浩只知道塑料和橡胶,塑料凭他可怜的化学知识,这辈子是别想做出来了,但是橡胶不同,他很清楚这栋就就在地球的那一边,只要弄回树种,作出橡胶并不是难事。
直到几门试验火炮全部炸膛,工部的官员记录下数据后,这第一次的火炮试验,才宣告结束。
这一天,杨浩让工部的官员多了几个棘手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头大如斗,一筹莫展。
杨浩给他们的建议是,可以将一部分研究任务交给科学院的那些人,工部行政机构,现在参与科研工作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而科学院和五一区才是杨浩为齐国创建的科研中心。
一天下来,杨浩并未感觉到疲惫,这让他的心情很不错。
马上奔四十的身体,还能如此硬朗,这对于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的确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回到王宫后,他的屁股还没坐稳,女轿便一脸幽怨的来见杨浩。
“大王,志已经走了一年有余,臣妾着实想念,臣妾恳请大王让志儿回来吧!”
杨浩让女轿坐下,道:“那家伙现在很安全,你不用的担心,他什么时候想回来了,自然就会回来,我的孩子,整天窝在这长安城如何能成事,多出去走走看看才好,不了解民情,将来如何治理这天下。”
正在低声抽泣的女轿闻言,眉毛一挑,连忙道:“大王的意思是,您决定让志而做储君了吗?”
杨浩沉声道:“是与不是都要看他自己,若他只是混吃等死的废物,就算把这天下交给他也只能是害了他,你这个做母亲的万不可过于溺爱,惯子如杀子,你我夫妻十几年,你是什么性格你当我不清楚吗,有些事情我只是不想管罢了,有些时候让你的那几个兄弟适当的收敛一些,我不希望将来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免得坏了你我夫妻情分。”
女轿闻言脸色顿时一白,立即跪下道:“大王,臣妾知错,我定会和兄长们好好分说其中厉害,臣妾觉不会做违背国法之事。”
杨浩点点头,让女娇起来,道:“你明白就好,过些日子便是中秋,你们应当为大齐妇女作出表率,今年的中秋便从你们的平日的俸禄中,拿出三成出来,赏赐那些品行端正对我大齐有所贡献妇女,你可有疑义。”
女轿那里敢有疑义,只求杨浩不会因为自己兄长之事而冷落自己,拿出三成俸禄虽然让她有些肉疼,但现在不会是计较这些的时候。
“臣妾愿意!”
女轿沉声道。
“你们这些年在宫中享受这锦衣玉食,早就忘了人间疾苦,中秋的时候,你们就随女官到纺织作坊去慰问一番吧,看看平民女子是如何生活的,也许会对尔等有所触动。”
女轿不敢有怨言,只能点头称是。
从杨浩那里回到自己的寝宫之后,女轿脸色很是难看。
“来人!”
宫女闻言连忙过来听令。
“去把原朗,原青给本宫叫来。”
宫女们见事情不对,哪里还敢耽搁,连忙领了令牌急匆匆的向宫外而去。
半个时辰后,两个中年人被带到了女轿的寝宫之中。
“妹妹,如此匆忙的叫我而二人前来,发生了什么事啊!”
年纪稍大一些的原朗,有些疑惑的问道。
“何事?你们说说最近自己都干了什么?”
二人有些疑惑。
原青道:“阿姐,我和大兄一直就在长安城中,并未发生任何事啊。”
女轿脸色一寒道:“我让你们收敛一些,你们就是不听,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仗着我与父亲的身份,在长安城中横行惯了,几日前,你们做的事情,想必已经让大王知道了。”
二人闻言,心中顿时一突。
“阿姐,这不关我们的事啊,那块地我们可是给钱了啊,只是那些刁民不知好歹,一开口一栋院子就要五千钱,我们只是稍微的教训了他们一下。”
原青连忙解释起来。
“放屁,你当我是傻子吗?长安城宅子是何价格别以为我不知道,原青,平日里我与父亲都太纵容你了,老实交代你们到底干了什么,否则没人能保的了你们,如今大军正在南征,大王一怒之下,你们两个的脑袋别想立在脖子上。”
见事情如此严重,两人终于有些怕了。
原青一下子跪在女娇面前。
“阿姐,你一定要救救我啊,我只是被那女人美貌迷住了,虽然将其带回家中,但我并没碰过她,阿姐,你一定要向大王求情啊!”
女轿闻言顿时怒不可遏,起身“啪”的一巴掌打在原青的脸上。
“你真是要气死我了,就为了一个女人,几个房子,你们就能干出这等蠢事,父亲怎么会有你这种废物孩子。”
原青哭求道:“阿姐,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你和我说这些没用,你当锦衣卫是摆设,还是当大齐律是放屁,你现在马上回去,将那女人放回去,亲自登门向那些百姓赔罪,少的那些钱财,立即给他们补上。”
“妹妹,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吧!”
一旁原朗道。
“呵!没那么严重,大兄以为什么是严重!这件事若是让父亲知道,非得打断你们的腿,你们乃我原家的男丁,我不求你们能有什么出息,最起码别让原家败在你们手里。
这件事若是处理不好,过几天朝会,那些言官们,定会参父亲一本,你们最好最好准备,父亲发怒你们最好知道是什么后果。
”
………………………………
第三百七十九章 烧钱的战争
对于欺男霸女,横行于野的行为,杨浩十分的痛恨。
虽然他现在是个帝王,但却改不了他骨子里愤青的本质。
什么皇亲国戚,若不是看在女娇的面子上,这两人早就下了锦衣卫大牢,能不能活命就看他的心情了。
一天之后,锦衣卫带回的消息,原青已经将抢去的女子放出,并亲自登门道歉,并以高出市场价的买了那些房子。
而得之此事的丞相原,当即就将原青的一条腿打断,并火急火燎的向杨浩请罪。
杨浩也不想将事情闹大,毕竟这是王室丑闻,传出去对自己的名声没什么好处。
杨浩只答应他不会在追究此事,若是再犯只能按大齐律法行事。
但这件事显然不会这么简单过去,自从成立的御史台后,那些言官们整日里无事可做,齐国的大多数官员,还是勤勤恳恳的。
好不容易爆出个猛料,这些得理不饶人的家伙,如何能放过这等良机。
朝会之上,言官们的火力全开,指责原不作为,纵容家人藐视国法,建议杨浩革除此人丞相之职位。
和后世的言官们一样,这个官职别的权利没有,就是骂人无事,即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那也是该喷就喷。
若是有人因为这个就报复他们,那可是随了他们的心意,这是给了他们成名的机会啊。
言官们挑起这个话头,其余看原不爽的人,也出言讥讽几句,渐渐的演变成对原口诛笔伐。
杨浩只觉得头痛无比,十分后悔为何要弄出言官出来,这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无奈之下,杨浩只好下令,免除原青三年俸禄,并让其在长安城外开荒一地,他们不得帮助其分毫。
原本想以其子断腿为由争取一下,但是杨浩说出去的话怎么收回。
腿断了是吧,那就接上,伤筋动骨一百天,那就三个月后正式执行,并让锦衣卫到时候亲自执行。
原此刻恨不得一脚踢死哪个不孝子,自己的一世英名,全被这兔崽子毁了。
此刻的原看上去变得有些苍老,杨浩见此心中暗叹一声。
他不是在为自己的命令而后悔,只是有些感叹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如此短暂。
若不是他知道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药,他可能会重蹈嬴政的覆辙,满天下的去寻找长生之法。
在长安城因为,皇亲国戚恶丑闻而轰动的时候,南方的战况终于出现的转机。
在齐人改变了对苗战略之后,苗奸们像是雨后春笋一般跳了出来。
没了群众基础的苗人抵抗武装,处境顿时艰难了许多。
由于山云部落的出卖,腾蛇部落正遭到齐军的围攻。
虽然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但是齐军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充足的粮草,逐步的压缩这腾蛇部落的生存空间。
数天的激战,腾蛇部落只能龟缩于不大的山头之上,而山下数千齐军精锐,将所有的可能逃亡路线尽数封锁。
腾蛇部落败亡已定。
对于杀害了数百将士的罪魁祸首,力央已经下令此战不留俘虏,出了妇孺之外,腾蛇部落的成年男子下场只有死亡这一条路可以走。
战争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残酷的,弱小的一方只能悲哀的接受残酷的现实。
腾蛇部落投降的请求被拒绝之后,自知生路无望之后,这些残余抵抗分子,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凭借着居高临下的地形,还有从齐军那边缴获的武器装备,顽强的抵挡住了齐军的进攻。
但这也仅仅是抵挡住了而已,延缓了腾蛇部落败亡的脚步。
当掷弹兵抵达后,胜负已经注定。
火药武器摧毁了腾蛇部落最后的抵抗意志,兴奋的齐军冲上了山头,在不留俘虏的政策之下,这个不只名的小山变成了人间地狱。
面对全副武装的齐军,近身作战之下,苗人一点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屠杀持续了一个时辰,腾蛇部落的妇孺们,只能看着自己的族人一个个的惨死在敌人的刀下,自己却无能为力。
哭喊声,哀嚎声渐渐平息,力央面无表情的看着一片狼藉的战场。
人非草木,谁能真正的做到冷酷无情,力央感叹着战争的残酷。
看惯了太多的杀戮,他心中并不喜欢杀人,但坐在这个位置上,个人的喜好有时户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他只能将自己伪装起来,像一个机器人一般,下达一个个冷酷无情的指令。
苗人伏击战术,在一大群苗奸的出卖之下,已经大不如前。
腾蛇部落的覆灭,给了苗人极大的震动。
一时间袭击齐国运粮队的事件顿时少了许多。
灭掉腾蛇部落之后,力央挥军南下,一路杀到长江沿岸,在哪里与游曳在长江之上的齐国水军与张松部顺利会师。
打通了长江通道,没了后顾之忧,意味着苗人的退路已经被彻底截断。
但想要彻底根除苗人的抵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南方的大山为苗人提供极佳的掩护。
只要苗人不主动进攻齐军,想要找到他们并不容易。
同族的出卖,让那些抵抗武装变得越发的谨慎起来。
征苗之战再一次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洪武十二年冬,北方已经下起了皑皑白雪,南方也便的阴冷潮湿起来。
迥异于北方的气候,加大了齐军征讨的力度,数月的作战,飞速的消耗着齐国的国力。
听着户部兵部的汇报,杨浩只觉得头大无比。
他知道战争是个烧钱的东西,但却想不到会如此的烧钱。
齐国如今的作战方式,已经和曾经大不相同。
曾经的齐国只是鼻屎大的国家,打的还是防御战,即便是灭夏之战,也是很快就分出了胜负,这些战争并没有伤及齐国的根本。
但是征苗之战不同,对于这个时代的交通而言,足以称得上是一场劳师远征,加上自己亲定的士兵伙食标准,更加剧了这种烧钱之势。
战争仅仅打了数月,阵亡士兵的抚恤还没统计,就已经消耗了齐国差不多一年的积蓄,杨浩的心在滴血。
这样下去,他甚至有了退兵的打算。
洪武十三年新年,远在南方的力央,收到了杨浩送来的赏赐,还有一封公文。
公文中杨浩命令力央,不惜一切大家,务必在半年之内彻底评定苗人之祸,他不想听什么多余的解释,半年之内,朝廷必须要排出官员接手这里,至于怎么做,就是力央这个征南大元帅的事情了。
力央将公文收好,长叹了一口气。
………………………………
第三百八十章 江南蛮人
力央觉得很无奈,虽然苗人弱小,但是这里地形实在太复杂了,山高水多,夏季闷热潮湿蚊虫肆虐,冬季阴冷无比,这样的气候对中原士兵很难适应。
半年之内平定苗人绝对是个艰难的挑战。
但朝廷已经下了死命令,即便是苦难,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完成。
无奈之下,力央将南方的六万大军划分为以营为单位的小队,分散开来对苗人的武装分子,进行剿灭。
这样做他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在不熟悉的地形中,一个营的兵力并不强,很容易被敌人有机可乘。
但这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快办法。
而在长江之上,石溪率领的齐国水军,已经不止一次阻断了苗人向南逃亡的脚步。
而南方的蛮人,在这数个月的时间内,第一次见到来自北方的力量,诸蛮无不震撼。
长江以南的地区,比苗人还要原始,哪里的自然环境也要比苗人生存的土地还要恶劣。
出现在石溪流视野中的蛮人,甚至连一件遮体之物都没有,赤条条的形如野兽一般。
一开始齐国水军以为这些家伙是山林间的猴子,仔细一看只不过是极其落后的人类。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人类居然能如此落后,很难相信自己居然和这样的家伙同属于一个种族。
南方蛮人几乎将齐人当成了神明,看着齐军的战船靠岸,野人们怪叫着在岸边又蹦又跳,更有甚者状若癫狂,口中还念念有词。
这一幕,让齐人看的稀奇。
虽然这些人很落后,但是石溪还是派出了一小队人尝试着与他们交流。
土著们看着齐人,兴奋中又有些害怕,齐人每前进一步,这些人就往后退一步。
虽然这些野人中又很多女人,并且也和男人一样**着身子。
但是齐军这些很久没碰过女人的家伙,不知为何居然对这些赤身**的女人提不起一点兴趣。
和齐国女人相比,这些女人实在是太脏了,偶尔又人咧嘴一笑,满口的黄牙让人眉头紧皱。
前来交涉的军官皱了皱眉道:“你们是什么人,可否听懂我的话。”
野人们面面相觑,见这些神奇的人,开口同自己交流,虽然听不懂,依旧让他们无比的兴奋,乌拉乌拉的对着齐军手舞足蹈起来。
军官皱了皱眉,回身对战船上的石溪摇了摇头。
石溪见此,对自己的护卫招了招手。
“去将船底懂齐语的苗人带上来一个。”
“是!”
护卫退下后,没过多久,一个虚弱无比的苗人男子被带到了甲板之上。
这苗人不知被馆了多久,苗对刺目的阳光,有些睁不开眼睛。
“苗人,你可认识那些人。”
那苗人有些畏惧的看了石溪一眼,又撇了一眼下方的野人们。
“认得,认得,这些是越人。”
“越人?你可懂他们的话。”
“懂。。。懂一些。”
苗人有些虚弱的说道。
石溪点点头道;“你叫什么?”
“齐国贵人,我叫山。”
“山,现在我给你个机会,若是你能帮我和这些越人交流,今后我和保证你能一天吃上两顿饱饭,如何。”
苗人山闻言,顿时大喜,连忙跪拜道:“山愿意,愿意。”
石溪点点头,示意护卫将此人带下去。
“毕轲排长,将军让此人同这些蛮人交流。”
护卫道。
军官看了这苗人一眼,道:“你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山点点头道:“他们说,神明是不是要祭品,希望神明能保佑他们捕获更多的猎物。”
军官表情有些古怪,想不到自己这辈子还能扮演一回天神。
“你告诉他们,我们是从北方大齐来的,我们要与他们交易。”
山想了想该怎么翻译,然后对那些苗人叽里呱啦磕磕绊绊的说了一通。
那些野人闻言顿时安静了下来,有些狐疑的看着齐人。
一个矮小强壮的土著,拿着木矛朝这边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
山努力的听着,他虽然能听懂一些土著的语言,但并不意味着,他对此很是精通。
“他们问你。。。问将军不是神明?”
“告诉他们,我们不是神,大齐要征召他们,只要为大齐劳作,大气回让他们又衣服穿,又饭吃。”
山磕磕绊绊的将军官的话原封不动的翻译了一变。
得知齐人并非神明后,这些土著的态度马上就变了,眼神中多了一丝敌意。
军官见此,心头一紧,立即让士兵做好战斗准备。
“你可将我的话说给他们了。”
山也不知道,这些野人到底哪根筋不对,好端端的为何说翻脸就翻来呢。
“将军,我真的是将你的话说给他们了,我也不知怎么回事啊。”
而这是先前哪个矮壮土著,又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堆。
山连忙翻译道:“将军,他们不想为大齐劳作,还说让我们离开他们的土地。”
军官闻言冷笑一声,大齐连夏朝苗人对按在地上摩擦,岂能让一群光屁股的野人给威胁了。
正当他准备下令给这些野人一些教训的时候,石溪的声音忽然传来。
“且慢!”
“将军这些蛮人无礼,应当给他们教训,让其知道我大齐的厉害。”
石溪道:“一群野人而已,不至于动怒,如今占领地正好缺人筑城,这些蛮人颇为精壮,应当是个好劳力,暂时不要与这些人交恶,给他们一些布匹,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恶意。”
军官闻言,道:“属下明白了。”
接过从船上递来的衣物,军官命令苗人山将这些东西送过去。
山有些紧张的抱着衣物,胆颤心惊的走到面人身边说道:“越人,这是给你的东西,他们没有恶意。”
将衣服放在地上后,山撒腿就往回跑。
而那些土著们被地上精美的衣服吸引了全部心神,纷纷围过来对着衣服猛看。
仿佛衣服带刺一般,轻轻触碰一下,连忙又将手收了回来。
“北方来的人,你们要交易什么?”
那个矮壮男子依旧有些警惕的对齐人说道。
………………………………
第三百八十一章 江北平定
齐国平定苗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等苗地安定下来之后,朝廷下一步会有什么动作,石溪不清楚。
但是江南的土地,他不相信朝中的那些大佬们不动心,而且这里如此的落后,不可能存在特别强大的势力,他甚至觉得,自己这点人马就能踏平这里。
不过他身为军人,没有朝廷的命令,不敢轻起边衅,被弹劾一番,他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既然无法用无力解决,将这些傻乎乎的土著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却是个不错的选择。
朝廷要统治南方,不可能太过于虐待些已经投降的苗人。
那些苗人虽然比起齐人要消耗更少的钱财,但若是用这些土人,绝对回再节省一大部分开销。
石溪这么做,并不是为了朝廷着想,而是为了他手下的这些兄弟着想。
毕竟无论是他们军队,还是苗人的那些俘虏,所拥有的粮食一共就那么多,他们多吃一些,自己的兄弟们就会少吃一些。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些苗人自己去找食吃,给这些土人能填饱肚子的饭绝对是齐国仁慈无比了。
石溪觉得这么做很划算。
只不过他却不知道,他的这个想法,在将来为齐国染指江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对于连文明都没有出现的土人,先进的齐文明,对这些人的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即便是齐国不主动去同化他们,土著们也会有意无意的接受着齐国的文明。
对于白纸一张的他们,接受高级文明的灌输,远比有一定文明基础的势力要容易许多。
洪武十三的年的春节,在齐国本土家家户户熬夜守岁的日子里,远在南方的齐军将士,却是翻山越岭的剿灭一个个武装份子的窝点。
只不过大多数时候,齐军都是空手而会。
随着苗人逐渐适应了齐军的扫荡行为,双方展开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齐军从东向西地毯式的剿杀过去,不甘心沦为战俘的苗人,开始了战略性转移。
苗人不是农耕文明,也没有农耕文明对于土地的眷恋,在齐人的步步紧逼之下,苗人开始大规模的想着西方转移。
直到洪武十三年二月初的时候,长安城的杨浩收到了来自南方的最新军情,齐军已经推进到青州南方边界之地。
苗人躲进西方的崇山峻岭之中,齐军无法进行追击,力央请求杨浩收兵,只在西方山脉要地驻守少量军队进行防御便可。
因为再追击下去,齐军恐怕粮草不济,而且虽然大部分苗人抵抗力量都逃入到了西南山林之中,但是苗地仍然有小股的反抗力量时不时的出来作乱。
力央觉得,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稳定苗地才好。
杨浩放下公文,对与现在战果,还算是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虽然苗人的抵抗份子有很大一部分跑掉了,很可能对将来的大齐造成一定的程度的隐患,但熟知东亚地形的他,很清楚西南方向是个什么情况。
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以这个时代的能力想要大规模的入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这个时代的巴蜀之地,并非空无一人的蛮荒地带,在哪里根据杨浩所掌握的资料,存在着一个不弱于当初夏朝的强大力量。
在他前世的记忆之中,三星堆很可能就是这些家伙弄出来的。
这个势力有着高度发达的青铜冶炼工艺,加上坐拥天府之国宝地,想要征服这里远比这次的南征更加费时费力。
杨浩知道想要入川无非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从秦州出发,穿越茫茫秦岭占领后世汉中之地,以汉中为根基,才能对四川之地徐徐图之。
前提是这个时代的蜀国人不懂得设置关隘的重要性。
若是蜀人已经在战略要地设置了关隘,想要攻取四川,难度将会增加数倍之多。
而另一个方向就是水路,沿长江逆流而上。
但这同样难度极大,相对于长江中下游的平缓水势,上游的水势可没有那么温和,想要入川少不了动用大量纤夫在沿岸拉船才行。
这花费远比从北路进攻大上许多。
杨浩最终同意了力央的建议,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将江北之地开发出来。
江北之地在这个时代,已经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