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浩柔声道。

    “奴听大王的安排。”

    杨浩点点头:“志乃长子,作为兄长必须为他的弟妹们做出表率,你身为他的母亲定要以身作则,切不可教他一些老七八糟的东西。”

    女娇闻言脸色一白,跪下道:“大王,奴定好生教导志儿。”

    杨浩道:“你先起来吧!”

    女娇坐在马扎上有些坐立不安。

    杨浩沉声道:“我直到你在想什么,你与蒹葭都是吾之妻,都是吾大齐地位最高的女人,我希望你们只见能够为我管好这王宫,我不希望看到一些乱八遭的事情。

    蒹葭性格温婉,不喜争斗,而你性格刚强好胜,我希望你能将你的优点用在教育王子一事之上。

    吾还没有老糊涂,你们想什么我都知道,是否争宠在我心中的地位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我只能告诉你一句话,母凭子贵,你好好体会吧。

    ”

    女娇此刻只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透明人一般,在杨浩眼中根本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脑海中回荡这杨浩的那一句话。

    她心中有很多疑惑想要问问杨浩,却发现杨浩已经靠在摇椅上假寐起来。

    只能轻声道:“奴记下了。”

    “咚咚!咚咚!”

    王宫外的鼓声还在继续,祭祀持续了大半天的时间,为了将祭祀的效果发挥最大,大祭司向朝中大佬们提议,让全城斋戒一天,这一天内不得有杀生食肉的行为,这种做法类似于后世儒家用浩然正气对抗妖魔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处。

    官员与百姓们自然没什么意见,不吃肉自己不会死,更何况普通人十天半个月能吃到一次肉就不错了,这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这样能让他们的大王康复,好起来后再次领导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付出的代价是在太低了。

    不知到是不是巧合,今日的祭祀活动正好是齐历中的元月十五。

    即便是杨浩都没有料到,自己的第一次生重病,却为大齐带来了第二个节日。

    这一天,在后世的齐国中慢慢的演变成了一个祈福的节日,后世称之为上元祈福节,简称上元节。

    数天之后,杨浩的身体果然恢复了健康,在大臣们恭贺的声音中,杨浩只能别扭无比的赏赐了礼部的那些祭司们。

    并发出公文表达自己对百姓们的感激。

    而这次的生病也让他彻底的意识到了医学发展的重要性。

    杨浩决定成了太医院,专门为齐国培养大夫。

    命少炎从户部拨出一笔巨款,并让工部派出人手,在长安城择地建造太医院。

    太医院的官员不问政事,官职的大小全凭医术的高低,医术高者享受地位和丰厚的物质资源,想要往上爬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自己的医术。

    杨浩还为太医院定下了一个奖励制度,只要每研究出一种疾病的治疗办法,便赏赐一定钱财作为奖励。

    如果有人能够研究出五种以上有效的药方,则赐特质的勋章一枚,并封男爵称号。

    杨浩这一次是被自己吓到了,给出的奖励不可未不重,如今整个齐国拥有爵位的人还不到一手之数。

    可想而知,如此重赏之下,定会对齐国的医学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说不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类似神农一般的人物。
………………………………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年

    春去冬来,三年,对于人类有限的生命来说是个较为漫长的时间。

    三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仿佛一瞬,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和三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对于卯足力气发展的齐国,变化之大让人有幻如隔世之感。

    在这三年里,齐国已经初步的完成了道路的铺设,境内的主要城市都被平整的石板路连接起来。

    即便是稍微偏僻一些的村庄也走了通往附近县城的小路。

    堤坝在洪武四年底才修建完毕,这个耗时将近一年的庞大工程,花费了齐国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以这个时代生产力水平,其完工的那天,对齐国的意义不下于后世的三峡大坝。

    这是个伟大的工程,在这个大坝的修建过程中,齐国第一次用了土制水泥。

    新材料的投入,让这个雄伟的人类建筑足以载入史册。

    堤坝完工的那天,杨浩举行了祭天仪式,仪式很隆重,齐国不仅邀请了自己的老盟友有仍氏前来观礼,甚至连周边的友好部落也来这里见证人类历史上伟大杰作。

    杨浩将这个大坝命名为永固。

    在永固堤坝完工后不久,经过几轮测试,其效果完美的达到预期之后。

    便有一队一千人的军队被调到了这里,在军队完成驻防后不久。

    在堤坝附近便日日黑烟滚滚,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稳定的水流为木制机械生产带来了稳定的动力。

    机械臂带动沉重的铜锤,有节奏的敲打在红彤彤的铁锭上。

    一块块大小差不多的熟铁被整齐码放在一起,如同被染了色的砖头一般。

    当第一块钢被锻造出来后,标志着齐国正式迈进了铁器时代。

    铁器的出现,很快就被投入到齐国的朝廷与民间。

    和稀缺的铜矿不同,铁矿脉远比铜矿要多上许多。

    在洪武五年之时,齐国官方已经不在生产青铜工具与武器,有限的铜全部被用来制作成齐钱。

    随着铁器的普及,齐国的生产力再一次得到了质的飞跃,各个主要的城市,大片的丛林被砍伐一空,变成齐国百姓赖以为生的农田。

    耕地面积的增加,加上从南方弄来的新作物,极大的丰富了大齐的物资。

    而且齐国有杨浩在,自上而下政治清明,让齐国的国力与日俱增。

    在洪武五年末,齐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统计。

    得到的粗略数字,在齐国官府在册的国人一共有六十余万人。

    至于其他部落的人和劳改犯还有野人,并不在齐国的统计范围之内,如果算上这些人,直到洪武五年年底,齐国境内的人类数量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

    这一百万人放在后世也许还没一个城市的人多,分散在齐国境内,也会显得地广人稀。

    但这个数量,在此事的中原大地,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而作为齐国国都的长安城,已经破天荒的达到了十万的规模。

    在这数年间,长安城经过了数次的扩建,到如今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雄城。

    所有来到长安城的外族使节,面对雄伟的长安城无不被其所震撼。

    与之相对的就是齐国的强大,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这让他们根本不敢有任何反抗的想法。

    面对齐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任何不轨的行为都与自杀无异。

    不过即便如此,任然有一些部落仍不畏惧齐国的实力。

    洪武五年年初,有虞归附,彻底成了齐国的一部分。

    但位于有虞西边的商部落,却觊觎有虞的富庶,在嵘来长安城接受杨浩的册封之际,悍然率军进攻有虞。

    突然的袭击让毫无准备的有虞损失惨重。

    得知消息的杨浩勃然大怒,眼看着第一个三年计划就要以和平的方式完成,这个时候这些人居然胆敢跳出来给自己找麻烦。

    这让他如何能忍,杨浩当即下令,限商部落在接到齐国通碟后三天之内,立即释放被抓走的有虞族人,并交出其首领,如果超出时限,等齐国大军一到,商人贵族尽数杀绝,普通族人全部贬为犯人,永不释放。

    齐国的犯人是什么身份,整个中土大地都一清二楚,在没有奴隶的齐国中,这些人就是换了个名字的奴隶。

    接到通碟的商人部落慌了,一天之后,齐国南方边军集结完毕,商人顿时慌了。

    很快投降派与主战派发生了内讧,在混乱中商人首领被啥,主战派向西而逃。

    剩下的商人带着其首领的头颅,在齐国数千大军抵达后,立即缴械投降。

    即便如此,杨浩并没有平息自己的愤怒,一道圣旨之下,商人全族因犯上之罪,全族被判处十年刑法,无一人赦免。

    并发出文书,对于那些逃走的商人,哪个部落胆敢收留,便是齐国的死敌,那就等着接受齐国的怒火吧。

    面对齐国的威胁,哪个不过还敢收留这些流亡的商人,至此商部落彻底灭亡。

    这个在另一个时空影响了华夏文明走向的部落,在杨浩的打击之下,彻底的成为了上古部落的过客,没有引起一丝波澜。

    商人的灭亡,让那些聚集在夏朝羽下的实力惶恐不安。

    这几年夏朝也在发展,不过和东边的强大邻居比起来,夏朝的力量丝毫没有让他们感觉到任何的安全感。

    齐国这几年虽然就发动了这么一次战争,但齐国的存在,就想是一把利剑悬在这些人的头上,说不定哪天就死在了这把利剑之下。

    面对齐国的威胁,夏启暗中和已经恢复实力的有穷氏结盟,准备一举灭掉这个心腹之患。

    富庶齐国虽然可怕,但只要灭掉它,那齐国的花花世界就是他们的,富贵险中求,面对如此诱惑,妘刑与夏启如何会不动心。

    只不过杨浩根本不关心夏启在做什么小动作,在储备了充足的粮食之后,齐国在洪武五年秋天,再一次进行了扩军。

    这一次扩军,让齐国的军队猛增到了四万人,嗅觉灵敏的大臣们,从杨浩的举动中,知道齐国三年的平静即将结束了。


………………………………

第三百二十五章 逐鹿中原(一)

    洪武六年初,杨浩迎来了他的第五个孩子。

    在这三年的时间中,女娇与蒹葭先后为杨浩生了一女一儿,而这第五个孩子不同,这个孩子是那两个宫人之一所生,而且是个男孩。

    正所谓母凭子贵,有了这个孩子之后,这名宫女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原来的宫人晋升为贵人,其待也不是往日可比。

    杨浩对于自己的孩子是一视同仁的,只要确认是自己的血脉,在他眼中便没有贵贱之分。

    虽然杨志是长子,继承自己的王位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时间还长,杨浩并不急于定下太子之位。

    到了洪武六年,由于纸张的普及,齐国的识字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强制教育的政策之下,齐国的未成年男性的识字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而那些女孩却暂时没有这个待遇。

    和普通人家不同,达官贵人们,自然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他们的后代,无论男女,都要学习识字,在齐国识文断字,是一个人身份与地位的体现。

    纸张的出现,也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这三年中,杨浩也利用空闲时间,写了一本数万字的短篇,名字叫做小屋。

    这篇,杨浩完全就是将后世汤姆叔叔的小屋,照搬过来,修修改改一番,将人物与背景都放在夏朝。

    以杨浩的文笔,自然是将故事写的凄惨无比,让读过的人,都对万恶的奴隶制度深恶痛觉。

    杨浩不写神话,也不写那些英雄事迹,而是从一个悲惨的奴隶角度出发,用他人的故事,来唤醒齐人的良知。

    通过对比,能让齐人知道,如今的生活来的多不容易,世界上还有很多悲惨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身为中原霸主的大齐,又责任有义务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

    在杨浩再一次扩军之后,沉寂了三年了齐人,仿佛察觉到了什么。

    坊间都在流传当今大王,要对外动武了。

    齐人们对战争并不担心,只是有些羡慕那些顺利应征入伍的年轻人。

    战争意味着军功,只要打了胜仗,那便意味着后半生就不忧愁了。

    羡慕归羡慕,齐人还是比较务实的,自己没有那个好运气,只能把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弄好。

    等着齐国拿下新的领土之后,捐出些钱粮趁着那些反应较慢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前,好在新领地那边选一块好地,让自己的后代不至于没有地种。

    大部分齐人会这么想,完全是齐国土地政策的原因。

    杨浩为了以后能够加速对占领区的控制,对齐人土地的继承权进行了限制。

    在齐国的律法之中,土地只有由长子继承,至于次子,成年之后只能另寻他路。

    在大齐,很少有人家只生一个孩子,即便是条件最差的人家中,第二代的人数,最少都有三人。

    这么多人没有地种显然会出乱子,这些人成年之后,唯一的办法就是去那些较为落后的地方去拓荒。

    这个政策已经制定了数年之久,不管齐国立国时间尚段,这个政策并没有显现出它的优势所在。

    不过杨浩对此一点也不担心,上古的先民不想后世华夏百姓那般,有着故土难离的情感。

    他要将齐人打造成一个狼性的民族,积极的去占领每一寸生存的土地。

    什么修墙自保,都是扯淡,只有自己强大,任何敌人都是纸老虎。

    只要有人,有钱,有粮,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最坚固的长城永远不是石头,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洪武六年夏。

    夏启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率领大军兵发齐国。

    一时间,齐国边境烽烟四起。

    而那方的苗人经过这么多年与齐人的交易,对齐国的花花世界早已经眼馋许久。

    听闻夏朝进攻之后,开始变得蠢蠢欲动起来。

    洪武六年的夏天,平静了数年的齐国,忽然间变得危机四伏,处处狼烟。

    杨浩看着边关告急的文书,冷笑不已。

    他原本想着再等上几年,再来收拾这些不知死活的家伙。

    想不到他们居然这么急着找死。

    虽然剩下时节正值耕作,但齐国的粮草并不缺乏,数年的积累,完全能支撑大齐毫无顾虑的打上一年之久。

    杨浩将边军守将的奏折合上,交给一名侍卫。

    “诸位都传阅看看吧!”

    渠接过奏折看了看,脸色顿时变得难看无比。

    大怒道:“蛮夷胆敢如此,真是找死。”

    其余大臣看过之后,都变得怒不可遏。

    寅挺身而出道:“大王,蛮夷屠戮我大齐子民,吾等应为死去百姓讨回公道。”

    “大王,下令吧,让那些蛮子看看我大齐不是谁都能惹的。”

    渠吼道。

    “大王!臣等请战。”

    武将们躬身拜道。

    杨浩点点头,道:“夏穷蛮夷,不服王化,率兽食人,残忍暴虐,此番居然无故进犯我大齐,如若退缩,今后天下人如何看我齐国,吾等如何面对大齐百姓。

    今蛮夷犯境,吾大齐,应吊民伐罪,替天行道。

    力央!

    ”

    “臣在!”

    “今封你为征西大将军,统兵一万五千人,迎战夏启。”

    力央心中一喜道:“臣!领命!”

    “浮!”

    “臣在!”

    “今封你为征北大将军,统兵一万人,迎战有穷!”

    浮躬身领命!

    一旁的渠眼馋的看着这二人,眼巴巴的等着杨浩安排自己。

    但是杨浩目光却没有看向他,而是对文官们说道:“诸位文官,务必调配好军需物资,稳定国内,在国人中进行战争动员,征发民夫。

    传令各府县,严查趁机作乱之人。

    ”

    文官们纷纷领命。

    渠终于忍不住了,连忙问到:“大王!那我呢。”

    杨浩笑了笑道:“你自然有大用。”

    渠闻言,心中顿时一喜道:“臣,听大王安排。”

    杨浩道:“既然敌人敢来进犯,这一次务必斩草除根,你算五千精锐,一舟伐沿河而上,直捣夏朝腹地,与力央一起,务必要将夏启抓住,不能让夏朝有一丝翻身的可能。”

    说着,杨浩站起身高声道:“此战,若胜,吾大齐必将一统中原,建功立业正在此时,诸君共勉。”


………………………………

第二十六章 逐鹿中原(二)

    齐国战争动员速度,几乎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极限。

    当朝廷宣布大齐进入到战争状态,长安城每日都有传令兵飞奔而出,三天之后,力央率领五千大军,想着西边进发。

    收到军令的各地守军,也纷纷做出响应,集结军队准备与力央的主力军队汇合。

    整个中土大地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中。

    杨浩没有御驾亲征,他对齐军的实力有绝对的自信,别说大齐三苗皆敌人,就算是周边全部的势力都一起围攻大齐,他也不会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惧怕。

    这就是绝对实力带来的自信。

    夏启这些人既然活的不耐烦,那么他也不想在等了,华夏必须要尽快统一。

    只有统一之后,才能集中整个国家的力量,加速齐国的发展进程。

    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到了洪武六年,他来到这个已经将近九年。

    如此漫长的时间,他几乎快要忘了曾经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而他自己已经变得和这个时代的人没什么差别,曾经的那个暴戾与抱怨老天爷的杨浩已经死去,现在的他是大齐的王,是改变了整个时代的男人。

    当最后一批出征的大军,乘坐舟伐逆流而上,杨浩心中感慨万千。

    四千年的历史,将在自己的手中诞生,这是属于他的时代。

    西方,夏启这一次可以说举国来犯,各部军队的数量加一起几乎达到了将近五万人。

    算上动用了奴隶仆从,夏朝对外宣称十万大军。

    如此庞大的人数,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一次,夏启压上课所有的赌注,他必须要赢,而且他只有这一个原则。

    赢了他就是中原霸主,人类社会至高无上的君主,输了便一无所有。

    因此夏启很谨慎,在决定动手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些年在齐国闷头发展的时候,夏朝也没有闲着,彻底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后,将军队中的石器全部淘汰。

    而且这几年夏启大力发展骑兵,战术死板的战车被他毫不犹豫的扫进了垃圾堆之中。

    这五万人的大军中,有两万人训练有素的骑兵部队。

    这是夏启的底气,只要灭掉了齐国,只要能灭掉齐国。

    夏启咬了咬牙,暗暗的安抚自己有些紧张的情绪。

    事情正如他想的那样,自己突然的袭击,打了齐国一个措手不及。

    在数万大军面前,接连拔掉了齐国部署在西方的数个据点。

    并以虐杀的方式,当着所有参战部落的面,将俘虏的近千齐人,与两千余百姓处死。

    夏启让所有参与这次战争部落都动了手,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那些蛇鼠两端的家伙们绝了侥幸的心思。

    投名状的效果是显著的,那些部落的首领知道自己已经回不了头了,如果不想被齐国报复,只能将这个敌人彻底的杀死。

    而知道自己没了退路之后,攻入齐国的夏军,彻底的抛弃了一切道德,没攻陷一个齐国据点,便就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当还在路上的力央,听到逃出来的人描述,心中的愤怒已经达到了极点。

    这些年,他虽然不是文官,但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什么叫做良知,什么叫做同胞。

    如今自己同胞被人想猪狗一般虐杀,他的心仿佛在滴血。

    “传令下去,大军跑步前进,为死难百姓报仇。

    ”

    数万大军银色的盔甲,火红的战袍在蜿蜒的官道上如同一头火龙一般,开赴前方战场。

    数天之后,夏军距离齐国重镇齐城已经不足二十里。

    齐城对齐国的意义非同小可,长安城虽然是首都,但齐城却是齐国的精神象征,这是相当于革命老区的存在,是杨浩的龙兴之地。

    此地若失,对齐国的打击是无比巨大的。

    以夏军所过之处,鸡犬不留的做法,万人规模的齐城一旦被攻破,将有更多的人被残忍的杀死,

    虽然齐城那边有数千守军,出现这种的情况的概率极低,但力央要确保这种情况一丝一毫都不能出现。

    派出传令兵,一人双马,以最快的速度传令向这边汇合的军队,务必加快速度,延误军机着军法处置。

    在如此昼夜兼程之下,在夏军距离齐城不足二十余里的时候,力央早已经赶到了齐城。

    等一万五千军队全部来此地会师之后,力央只在城中留守了一千守军,以防不测。

    主力部队已经做好的决战的准备。

    平坦的地平线上,夏军黑压压的身影出现在力央的视线中。

    而夏军也看到了齐国的严阵以待的军阵。

    和夏军一眼望不到头的庞大规模相比,一万余人的军队显得有些脆弱。

    但夏启丝毫不敢因为敌人数量少而有丝毫的轻视。

    夏军在距离齐军数里外停了下来。

    从空中俯瞰,两军之间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炎炎烈日仿佛让这一片真空地带显得有些扭曲。

    “大将军!”

    力央的副将唤了一声。

    “传令下去,三营,二营,轻骑兵在前,重骑在后,一营,四营骚扰敌军侧翼,吹号!全军出击。”

    严阵以待的力央,根本不会给夏军任何休整的时间。

    在见到敌人的一刹那,心中的杀意早已经沸腾。

    血债要用血来偿还。

    这一战他要用敌人的鲜血祭奠死难的同胞。

    呜呜的号角声响起,齐国的铁骑来时发起攻击。

    夏启见此冷哼一声,敌人只派区区这么点人就想冲击自己的大军,简直是狂妄至极。

    不就是骑兵?他夏启比齐国还要多。

    夏启骑在战马之上,挥起手中短剑朝前一指,吼道:“杀!”

    夏军嗷嗷怪叫几声,黑压压的轻骑兵朝着齐军奔去。

    齐军从正面突击的轻重骑兵,只有五千余人。

    但这么多年,通过沙盘的反复推演与实际演习,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轻重骑兵配合战术。

    齐军没有选择同敌人正面厮杀,在逐渐靠近敌人的过程中,两营骑兵忽然向两侧分开,以精准无比的骑射本领骚扰敌军。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夏启死了?

    夏军的骑兵几乎是齐军的一倍之多,双方第一轮交手互有死伤,但齐军轻骑兵也是佩戴的少量的护甲,加上弓箭的优势,夏军的伤亡远比齐军要多。

    骑军轻骑兵并不与敌人过多的纠缠,射完一箭后,立即打马撤离,用零散的箭雨不停的骚扰着敌人。

    齐军虽然不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军队,但确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队,平时的唯一的任务便是训练。

    在地狱的训练中,让这些骑兵,都掌握了极为高超的骑射本领。

    虽然夏军人数远多于齐军,但在骑兵放风筝的战术之上,却也只能疲于应付。

    远处的夏启眉头紧皱,这刚一交手,便能看出双方军队的差距。

    “后!齐人的步军动了。”

    夏启闻言连忙看向齐军大营方向,果然见到,从敌军的大阵中分出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正在朝这交战之处移动。

    夏启见此冷笑一声。

    在自己的铁骑面前,敌人居然还敢主动出击。

    既然齐军如此自大,那就让他们直到自己的厉害。

    当即命令附庸的部落,派出两千人左右的骑兵冲向敌军阵地。

    由于夏朝大力发展骑兵,也摸索出了一套对付步兵阵列的办法,那就是以弓箭骚扰,等敌军的阵型被撕开之后,在以精锐步兵冲上去一举打垮敌人。

    夏启没有理会还在打的火热的另一个战场,既然那边短时间内难以分出胜负,只好从这里寻找突破口。

    只要己方骑兵,将敌军骑手拖住,自己便可派出大军直接冲向敌军大阵,只要斩杀了领兵将领,这场胜利便属于自己了。

    夏启紧张的看着朝着步兵方阵冲锋的骑手们。

    “盾牌手上前!”

    呼啦啦一阵甲片的撞击声中,一面面将近一人高的大盾如同围墙一般,将方阵保护起来。

    后方的长矛手,将锋利的长毛斜斜的顶在地上,半蹲下来,紧张的看着冲来敌人。

    “弓箭手!准备!”

    躲在阵中的弓箭手,在敌军冲到射程范围之内,在放箭的命令下达之后,密密麻麻的箭雨遮蔽了天空。

    步弓的射程远比骑弓远上许多,这一轮箭雨之下,夏军无数骑手跌落马下。

    但夏军并没有被这箭雨吓到,冲进弓箭的射程后,以弓箭开始还击。

    早已经有所准备的刀盾手,立即举起圆盾牌,顿时让方阵变得如同乌龟壳一般。

    但即便如此,伤亡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就在此时,另一方的战场,齐夏轻骑兵,经过数轮交手之后,齐军轻骑兵,开始显露出溃败的迹象。

    这让夏军顿时士气大振,嗷嗷叫嚣着开始追击逃窜的齐军。

    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追击正让他们迈进死亡的深渊之中。

    齐军虽然在撤退,但如果统兵经验丰富的将领,便会一眼看出,敌人虽然在逃跑,但却没有一丝慌乱的迹象。

    追击了一会儿之后,齐军轻骑忽然向着两侧分开。

    正当追击的夏军感到疑惑之际,只见一队如同怪物一般的骑兵,从轻骑分散开的豁口处奔腾而出。

    夏军这时候显然也意识到了危险,但这个时候贸然掉头,之后将自己的后背暴露给敌人,这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无异于自杀。

    面对敌人密集冲锋,夏军只能仓皇的以弓箭射之。

    但他们的弓箭,射在那些穿着银色铠甲的齐人身上,根本没有造成丁点的伤害。

    夏军慌了,想要调转马头躲开恐怖的重骑冲锋。

    但齐军重骑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最高,如同一把利剑切开脆弱的皮肤。

    在数千重骑兵的冲击之下,无数夏军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在骑枪的撞击之下,无数夏军直接连人带马被撞飞了出去。

    重骑并一鼓作气穿过了敌军松散的阵型,迂回一圈,纷纷抽出挂腰间的马刀,再一次对夏军发起了冲锋。

    齐军的重骑兵,在夏军看来完全就是打不死的怪物。

    见到齐军冲击而来,哪里还敢在战,纷纷调转马头,以最快的速度想要逃离这里。

    但是这是原本已经逃走的轻骑兵,再一次的反杀回来。

    不仅如此,另外隐藏在两翼的齐国轻骑从侧翼杀出,一时间进万夏军被四面包围。

    夏军顿时大乱,人马拥挤在狭小的空地之上,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