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浩重重的的嘉奖了参与制作纸张的工匠们,便迫不及待的体验了一把草纸的魅力。
看着扔进茅厕的草纸,杨浩咧着嘴傻笑起来。
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纸,诞生之后的命运居然是这般,不知道这个时空的子孙后代们,会不会有一句妈卖批当讲不当讲。
制作出了草纸,便意味着距离真正具有书写功能的纸张不远了。
杨浩让工匠们停止用枯草为原料,全部采用木屑与竹子进行制作,并继续试验不同材料生产出来的纸张有何不同。
他要从中选出最合适廉价的纸张来,只有便宜实用,才能让知识迅速的传播开来。
至于草纸,杨浩还没打算将其推广到民间,普通百姓们用石头木棍擦屁股就行了,至于他堂堂一国之君,如果还是这般,岂不是有**份,因此在他的想法里,草纸暂时只能作为贡品,仅供王宫使用。
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的如此明目张胆的为自己捞好处,因为他已经受够了现在如此恶心的擦屁股行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很影响食欲的一件大事。
影响食欲,那就会对他的龙体不利,如果龙体有恙那他还怎么领导时代的发展,往小了说,那是对自己不负责,往大了说,那就是人类的罪人。
杨浩如此心安理得的为自己**的生活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造纸术有了紧张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杨浩是个实干家,既然纸张有了眉目,那与之配套的印刷术就必须同步进行。
印刷术对于现代人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
在杨浩的印象里,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分为铅活字,木活字,泥活字等等。
这其中有什么区别他倒是没有研究过,不过他也不在乎这些。
他要的只是提高效率,至于印刷出来的质量如何,根本不是他主要考虑的问题,在他看来印刷术,只要能保证字迹不是模糊一片,能辨认出来就算是成功了。
至于印的清晰无比,那是以后要考虑事情,现在的齐国要的就是效率,要的就是傻大憨粗,什么精美艺术都是可有可无之事。
齐国从建国到现在,如同上了发条一般,在实用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杨浩如此,齐国的官员百姓也是如此。
什么艺术行为少到几乎没有,人类的艺术发展往往与宗教密不可分,但是如今的大齐,基本啥啥宗教信仰也没有,除了杨浩弄出来一个莫须有的不周山,还有太极八卦理论之外,甚至连原始的神明图腾崇拜也渐渐的在齐国境内消失。
和后世的华夏先民一样,齐国现在的状态,就是祈祷的时候如果老天正好满足了自己祈祷,那这老天自然是值得敬畏的,如果祈祷之后,啥效果也没有,那我还拜你作甚,一句贼老天便骂了回去。
杨浩很想知道千百年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自己开了个这个头之后,会演变出怎样的文化,他估计应该会很有意思。
齐国现在的文字大概有两三千字,这些文字除了一大部分是简体汉字之外,另外一些是杨浩胡编乱造出来的文字,杨浩对自己这种半文盲的行为却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正这个时代也没人知道正确的文字到底该怎么写。
如果后世研究的文字起源的科学家们定会对此头大无比,对于这些胡乱编造出来的文字而言,根本毫无规律可言,也只能感叹古人脑洞奇葩了吧。
文字的整理,杨浩让所有的部门共同参与进来,数千字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个颇为繁琐的工程,这其中不能有重复的文字,而且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这就相当于编纂一个简易的字典,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
因此杨浩给的时间也很宽裕,为期半年,他相信半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了,等到纸张与印刷术完成之后,在花费大量的人力,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字典编纂,将会事半而功倍。
洪武二年十月初,在大齐彻底完成秋收,征收完赋税与捐献的物资后,杨浩从三城之中征召了近三千民夫着手开始水坝的建设。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农民工
大齐一年都在忙碌,光阴短暂,杨浩不会让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混吃等死这件事上。
朝廷忙碌,齐国的百姓便跟着忙碌。
女人们在收秋之后,便开始将沤好的麻纺成麻线,大齐虽然有国营的纺织作坊,但并没有商用,国营的纺织作坊生产出来的大部分布匹,都用在军中。
百姓想要有布匹做衣服,主要的来源还是自己织布做衣。
从这点上来看,齐国却是有了那么些男耕女织的味道。
除了在齐国各个工地忙碌的人之外,剩余的男人们也不能闲着,烧荒捕鱼砍伐树木,修补城墙,一项项的工作,可以说整个大齐只要还能动的人,都不会闲下来。
为朝廷工作,除了能免费吃一顿饭之外,每三天还有一个铜板的补贴。
这点钱对于后世来说,可以说是**裸的剥削了,即便是最嗜血的资本家也无法做到如此不要脸。
但杨浩并不担心齐国百姓会因此不满,他只是让他们工作,并没有要求他们加班加点的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效率虽然不高,但总比躲在家里无所事事要好上很多。
十一月,济水开始结冰。
齐城与长安之间的一处河道附近,黑压压的民夫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河流附近的树木砍伐一空,金属的运用,让人类的破坏力彻底的暴露出来。
杨浩知道如此大规模的破坏下去,说不定哪一天还没等这条河流消失,就变得与后世的黄河一般浑浊不堪了。
这种结果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只能等到大齐彻底的统一全境之后,再以国家的力量对环境进行保护。
比如每砍伐一棵树,必须在原有的位置上种活两颗树,也许这种办法能稍微的减缓一些水土流失。
毕竟后世的黄土高原,在这个时空可是有着大片的原始丛林,甚至杨浩还听说在夏朝那边,还生活着大象这种只在南方的存在的动物。
可想而只这个时空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完美,杨浩希望在发展的同时,能够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水坝的建造,杨浩并不担心,根据沙盘的试验与推演,大齐已经找到较为稳妥的办法,只要严格的按着计划进行,不出太大的意外,便没有太大的问题。
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等到水坝建设完毕,他估计水力机械便可以正式的投入使用了。
传动技术虽然还没有找到一种最大效率的设计模式,但通过制作出来模型,却已经能够作出有规律的机械动作。
只要在上面安上锤子,在永不疲倦的锤打之下,炼钢也许并不是一件痴心妄想的事情。
杨浩不知道自己的这种炼钢办法靠不靠谱,但古人言千锤百炼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管怎么说反正一直捶打总不会有太大的错误。
即便是这种办法效率低下,却也能在这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这个时代不缺少聪明人,也许就有哪一个天赋异禀的家伙,找到了更好的办法。
杨浩从没有觉得自己智商要比这些古人要高,而是能让那些天才为自己所用,才是一个帝王应该要做的事情,能用人敢用人会用人,只要做到这几点,便能让他少了很多的麻烦。
其实在他的心里,也想过几天的**生活,只不过革命尚未成功,他杨浩同志还需要继续努力。
大齐的钢铁还没了炼成,不过杨浩一直都觉得自己前进的道路是正确的,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
堤坝正在轰轰烈烈的建设当中,南方的有虞氏,也从苗人那边收到了第一笔过路费。
苗人对此自然是不满的,不过当有虞氏搬出大齐的名头,凶悍的苗人也要掂量一下惹怒齐人的后果,最终还是极不情愿的从与齐人交易的货物中拿出了一小部分作为通过有虞的路费。
过路费虽然不多,但是对于有虞来说这可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之事,好勇斗狠的苗人居然低下了他们狂傲的头颅,想有虞氏的腰板顿时硬气了许多。
嵘让人放走了苗人的商队之后,立即选择个交通要道,让自己的族人在此筑城,并将新的城邑命名为虞城。
和他对杨浩说的那样,有虞确实已经废除了奴隶,而且他对三年之内让,有虞这数万族人,都不饿肚子很有信心。
他的信心来源,除了收入过路费之外与放牧耕地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是被大齐允许雇佣的族群。
通俗一点说,在齐国南方边界这一带,只有他们有虞可以用自己的力气去齐国那边打工赚钱。
齐国现在的工程极多,南方的大大小小的城池需要修建,道路需要铺设,矿场需要人手,只看着齐国的那点野人和劳改犯人手并不够用。
因此齐国朝廷出台了一项政策,那就是从友好族群中招募工人,缓解人手不足的压力。
这个时空的第一批农民工,也不是想来就来的,齐国只允许两个族群有这样的待遇,北方的自然就是有仍氏,而南方的就是有虞氏了。
支付他们的薪水不是粮食物资,而是齐国生产的铜钱。
想要一个族群彻底的离不开自己,经济攻势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外来务工人这种方式,齐国可以将自己的货币推行出去,让这些人习惯用钱来购买东西。
而齐国的物资丰富,最后这些铜钱还是会流入到齐国,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没了外族的威胁,有虞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安全上有齐国这个靠山为自己保驾护航。
原本躲在深山老林中的人慢慢的走出大山,来到平原上开始新的生活。
经过有嵘高层的宣传,几乎所有人都对北方那个强大的亲戚势力向往无比。
无论是被释放的奴隶还是原本的有虞族人,都知道只要自己在三年内证明自己的族群不是废物,就能的到那个大王的任何,被赐予齐人的身份,从此就能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
传言越来越夸张,慢慢的居然演变成只要努力三年,就能过上神仙日子,山珍海味永远都吃不完的美妙日子。
越来越离谱的传说,让这些人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被释放的奴隶也没了想要逃走的想法,因为齐人在招人的时候,根本不在乎他们之前的身份,只要肯干活就能拿钱甚至还能免费吃一顿饱饭,这可是曾经想不都不敢想的生活。
反正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在哪里都是活着,更何况还有三年后的期盼,更美了回到原来部落的心思,说不定自己哪天就会变成人上人了。
………………………………
第三百二十二章 新年新气象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齐国的招募工人也是如此,虽然给的钱不多,但对于糊口都困难的人来说,能填饱肚子,就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情了。
杨浩知道,想现在的这种廉价的劳动力,会随着齐国的慢慢发展而逐渐消失。
这个过程也许会经过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不过总归是会消失的。
如果十年的时间,在他的治下还有大部分人只因为填饱肚子,而出卖自己的尊严和劳动力,那就证明他的统治是失败的,那就应该下一道罪己诏来自省了。
不过在洪武二年的冬日里,齐国新年前不久,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真正具有书写功能的纸张终于面试。
纸张的质量与后世机械化生产出来的纸张相比并不好,但杨浩试验之后,用来书写并不成问题。
有了便捷的书写工具,杨浩便将造纸作坊从自己的私人研究中心分离出来,将其划归到五十一区当中。
这个五十一区掌握着齐国最先进的科技,而造纸术杨浩不想泄漏出去分毫,这是大齐的独家科技。
划归到五十一区之后,造纸作坊立即由原来的十余人,扩大到三十余人,新加入的匠人,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其家人也严禁离开长安城。
不过对于这些匠人来说,离不离开长安城并不重要,长安城是他们见过的最繁华的城市,此时并没有哪一个人闲的蛋疼觉得世界那么大自己要去看看。
杨浩要求他们在开春之前,制造出一定数量的纸张,最起码能够满足日常公文的书写。
至于民间应用,还不再杨浩的考虑范围之内。
齐国现在会写字的人,除了官员之外,便是那些还在学府中的学生,民间几乎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别说纸张,就连竹简都很少出现普通人面前。
在齐国百姓的心中,会写字的人就代表着高人一等身份,而文字也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在人类社会之中,不管是落后的原始时代,还是未来的科技社会,知识永远都是神圣的,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在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对其有着敬畏之心。
洪武三年的新年,杨浩在王宫设宴之后,破天荒的对这一年的政绩进行了总结。
并从户部拿出大量的物资,作为新年的奖赏发给了各部的官员。
他虽然将年号定为了洪武,却并没有学习朱元璋那边一毛不拔。
在他的观点里,想让马儿跑必须得让马儿先吃饱,大齐官员享受着远比普通人优越的物质条件,如果这种高薪政策下,还会出现贪腐行为,那就很说不过去。
对于这种贪得无厌之人,杨浩的忍耐力是很有限度的。
他轻易不会杀人,等到他挥起屠刀之时,那便是人头滚滚。
大齐官员们对此心中也是有数,虽然杨浩没有明说,但是深处于齐国权利中央的大佬们,又怎会不知,在杨浩的手中还有一个神秘的部门。
这个躲在暗处的部门,就像是一把利剑时刻的悬在他们的头上。
一些官员甚至觉得,也许自己每天吃了什么饭,活着晚上又宠幸了哪个女人杨浩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只不过官员们却是想多了,杨浩虽然培养了大量的密探,但哪里会时刻的监视着他们。
杨浩组建的密探,经过数年的发展,到如今已经颇为成熟。
也许有一天,杨浩便会将这个密探组织拿到明面上来,成为一个只为皇帝服务的部门,至于名字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那就是后世大名鼎鼎锦衣卫。
提到锦衣卫,便不得不提东厂,不过齐国是没有太监这种生物的,他也不想制作这种听着就让人胯下凉飕飕的物种。
后世之所以会出现太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帝王们后宫的女人太多了,那些耐不住寂寞的女人,会做出什么便可想而知了。
但是杨浩不同,杨浩虽然也好色,但他自控能力极强,到现在为止后宫之中也只有四个嫔妃而已。
虽然他在征服有莘之时,临幸过几个女人,但那个只是解决生理需求罢了,离开有莘并再也没见过那些女人。
至于那些女人后来如何,便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了。
杨浩可以允许他的那些大臣们妻妾满园,但对于王族,他心中已经制定了家法。
每个继承皇位的人,只能有一个皇后,至于后宫嫔妃最多只能有四人,他作为大齐的开国皇帝,对于后世的子孙而言,他的家法就是祖宗之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只要不出现王安石那种一根筋之人,杨浩觉得他的之个祖宗之法最起码也得运行数代人。
一个人的影响力,能维持这么久的时间,想到这里他便有些自得,暗道这就是当开国君主的好处。
洪武二年在长安城劈啦啪啦的鞭炮声中渐渐远去。
齐国的官员和百姓都在期盼着新的一年。
因为在这个年底,齐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朝廷有了新的政策,自己的小日子就能过的更好一些。
坊间的百姓们,有时也会在饭后,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讨论着朝廷颁布的政策。
只不过以他们浅薄的见识,所说的观点大多数都是胡说八道罢了,偶尔有路过的官员的经过,只是意味深长的笑笑,便扬长而去。
西域,夏朝西去的队伍,遭到了当地部落的袭击,在拼死抵抗之后,只有三十余人逃出了敌人的追捕。
在大齐欢庆新年的时候,这三十多个蓬头垢面的夏人,再一次受到了袭击。只不过这一次,这些夏人便没了好运气。
在厮杀中死掉了的人,将永远的埋葬在西域的黄沙之中,剩下活着的人,成为了当地部落的俘虏。
对于这些来自东方的人,成了西域之地的稀有物种,虽然成为奴隶,但因为这些夏人都各有所长,并没有向当地的那些奴隶一般,干着低贱的活,而是成了一些贵人的私有物。
虽然没了自由,却也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而夏启也似乎忘了自己还派出过这样的队伍,听着关于齐国的一系列的消息,脸色已经越来越阴沉。
………………………………
第三百二十三章 病来如山倒
先前得知斟灌背叛便让他忧心忡忡,如今听说齐国已经和有虞余孽勾搭在一起,还和苗人做起了交易。
这便意味着,东方已经彻底的掌握在齐国手中,夏启很愤怒,不仅仅是对齐国还是对那些背信弃义的小人。
夏朝的官员们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再被齐国打败之后,夏启如同变了一个人般喜怒无常。
不少没有颜色的贵族,仅仅是因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被夏启下令处死。
夏朝早已经变得人人自危,根本没有人敢多言一句。
夏启想要发怒,但心中的怒火除了齐国灭亡能够将其平息之外别无他法。
“该死的齐人,终有一日,吾定会血洗汝族!”
杨浩打了个喷嚏,气候变幻无常,终于让他在洪武三年年初的时候病倒了。
齐国的大夫们,弄了一堆古怪的草药让杨浩服下。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杨浩如何肯以身犯险,一方面是因为齐国的医学发展缓慢无比,让他对这些大夫的水平没什么信心,另一方面,便是和所有的帝王一样,害怕有人会毒害自己。
因此在喝药之前,杨浩都会让人带来一只家畜,强行给家畜灌了一碗药,观察半天确认阻碍后,才敢将药服下。
杨浩病倒,顿时让齐国上下人心慌慌,民间甚至有传言,是有妖物来到了长安城想要谋害大王。
不过这样的谣言很快就被官府辟谣,不过在暗地里这个谣言却是有愈演愈烈之事。
慢慢的齐国高层的内心也有些动摇起来。
礼部尚书少炎,也有些狐疑。
杨浩这次生病来的太过于突然,而且已经数天时间,病情也没有好转的迹象,这让他更加担心起来。
为此少炎,特意从礼部官员中,将曾经从事过祭司的人叫了过来,他想要听一听这些人的看法。
这些神棍们,虽然已经很久不当祭司了,但祭司的精神仿佛已经烙印在的骨髓之中。
经过这些祭司一番如同玄之又玄的忽悠,少炎担忧更甚。
马上联络其余尚书,想要为杨浩准备一场祭祀活动,希望保佑齐国的神明,能够对抗这作祟妖邪之物。
事关重大,大臣们不敢耽搁,连夜进宫求见杨浩。
杨浩躺在床上,虚弱的看着这些人。
“你们就为这是大晚上来见我?”
“大王!此事重大,臣等不敢独断,大王身体乃是吾大齐之根本,臣等不敢有失。”
少炎拜道。
“吾只不过是病了而已,喝些汤药也就好了,祭祀劳民伤财,免了吧!”
“大王!”
众臣闻言顿时跪在杨浩面前。
“你们这是做甚,赶紧起来!”
杨浩有些焦急道。
“大王为国操劳至此,大齐上下无不感激,大王身体一日不好,大齐上下一日不安啊,臣代大王为天下万民叩求大王恩准。”
寅说完,大礼拜道。
“臣等请大王恩准!”
众人附和道。
杨浩见此心中有些感动,这些人的想法虽然有些愚昧,但却是真心的在担心自己,也不枉他努力了一场。
他想要劝说他们放弃这无知的行为,但转念一想,如果自己的病情迟迟不见好转,那国内的局势定会不安。
他知道祭祀对自己的病情并没什么鸟用,但也许能够一定程度上安抚人心。
想到这里,杨浩轻叹一声道:“罢了!祭祀可以,却不可伤人性命,不得耗费过多。”
众人闻言顿时大喜。
少炎道:“大王放心,臣等定会将国中最好的祭祀寻来,将妖邪之物驱逐!”
杨浩见众人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便有些哭笑不得,吾乃的点点头道:“这些事便交由少炎操办吧!吾有些乏了!”
众人闻言,告罪一声,让杨浩好生休息,便匆匆离去。
大臣们走后,躲在里屋的蒹葭走了出来,坐在杨浩的身边道:“大王身体可好些了。”
杨浩点点头:“好些了,这几天辛苦你们了。”
蒹葭笑了笑道:“大王爱民如子,吾等身为大王枕边人,若不将大王照顾好,百姓们还不得活吃了吾等姐妹。”
杨浩佯怒道:“有我在,我看谁敢。”
蒹葭掩口轻笑,然后有些不解的问道:“大王,您无故生病,真不是妖邪作祟?”
“狗屁的妖邪作祟,只不过是这天气变幻无常,寒气入体罢了,过些日子也就好了,让他们祭祀只是不想让大齐百姓太过于担忧罢了,唉!这次可能让那些祭祀立功了,我这情况说不定等他们祭祀完,也就好了。
这真是泥巴掉进粪坑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
杨浩无奈的叹了口气。
蒹葭闻言,露出个作呕的表情嗔怒道:“好端端的,大王说那些腌臜之物做甚。”
杨浩笑了笑道:“不说了不说了,时候也不早了,你且回去休息吧。”
“大王不让奴陪着?”
蒹葭神情顿时有些落寞。
杨浩道:“只是不想让你招惹上风寒罢了,你身子若,若是生病那就严重了,等本王身体好了,你便过来服侍于吾吧。”
蒹葭闻言,顿时眉头舒展了许多,柔声道道:“奴错怪大王了,奴祝大王身体快些痊愈,大王歇息,奴告退!”
蒹葭走后,这个房间中只剩下了杨浩一人,看个摇曳的火光,杨浩的表情渐渐的凝重了许多。
这次的病情之严重,可以说是重感冒了,在这个没有消炎药抗生素的年代,想要熬过去,只能靠着自身的免疫能力。
他知道自己这次不会一命呜呼,但如果下一次呢,如果自己年级大了身体不像现在这般强壮了呢,难道只能眼看着一个感冒就让自己gameover了?
杨浩感觉到了一阵寒意,这次的生病让他意识到,即便是自己能够打败天下人,却打不过肉眼不可见得病魔。
齐国的医疗水平太差了,这个之前没怎么太过我关注的方向,这次的病魔来袭为他敲响了一个警钟。
但杨浩前世就不是大夫,除了一些医学常识之外,他的水平和这些上古先民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如何发展齐国的医学,杨浩有些一筹莫展。
………………………………
第三百二十四章 祭祀与上元节
大齐的官员在祭祀这件事上效率极高,各部也不敢在这件事推诿扯皮。
紧紧用了一天时间,便将祭祀的事情准备完毕。
齐国的祭司担忧妖邪之物太过于强大,因此对朝中大佬们言,最好的办法是让全城的百姓,一同参与进来,用生命的力量驱散邪魔。
大齐的官员们不懂这些,加上担忧杨浩的安危,便批准了这个请求。
为杨浩祈福的消息很快就在长安城内传播开来。
在祭祀的那一天,整个长安城的居民自发的涌向祭台附近,虔诚无比的跪拜在地上。
隆隆的鼓声响起,几名祭司将祭台下方的篝火点燃,这些祭司们带着画了一些古怪的团的面具,身上挂了许多鸟类的羽毛,与一些不知名的骨头。
篝火熊熊燃起后,祭祀们人手拿着一个盘子大小的手鼓,围着火堆跳着诡异的舞蹈。
这种祭祀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距离脚下的火坑只有半只脚的间隙,一个不小心就会掉入火堆中被烈火焚身而死。
鼓声时快时慢,伴随着祭司们的舞蹈与唱词,让这场看似荒唐的祭祀显得无比神圣,祭祀在上古先民心中是一件无比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亵渎。
杨浩也曾说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即便杨浩有着现代人的思想与灵魂,他也不能强行废除这种迷行的行为。
“妖邪散!”
大祭司站在祭台上,神色癫狂的高呼着。
“咚咚!”
鼓声响起。
“驱邪祟!”
另外几名拿着一串鞭炮来到祭台前,交给大祭司。
接过鞭炮,大祭司从一旁的火堆种点燃火把,将鞭炮点燃。
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大祭司接过祭司手中用象牙制成的法器,恭敬朝四方拜了拜。
口中念念有词了几声,双手高举道:“诸神赐福,为大王驱除邪祟。拜!”
“驱邪祟!拜!”
“驱邪祟!拜!”
。。。。。。。
这一声声驱邪祟在士兵的传递中,传到了祭台之外的百姓耳中。
百姓们对着天空高呼着驱邪祟,看上去无比的虔诚。
即便是什么也不懂的孩童,也被各自的父母按着叩拜不止。
身在王宫中的杨浩,听着这一声声祈祷,有些哭笑不得。
经过几天的修养,他的身体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不出意外,再过个两三天也就痊愈了。
“哎!无知啊!”
杨浩摇了摇头。
女娇拿着一件熊皮大衣为杨浩披上,看了看宫外的方向,道:“大王,外面冷,还是进屋吧。”
杨浩道:“无妨,今日阳光不错,出来晒一晒对身体有好处。”
女娇闻言道:“那奴让人热些饮品过来,为大王暖暖身子。”
杨浩到:“不用了,来!你坐下!”
女娇依言坐到杨浩身边,道:“大王有何吩咐么?”
“志儿过了年已经两岁了,你如今又有了身孕,我想等到夏日之时,让志开始学习知识了。”
杨浩柔声道。
“奴听大王的安排。”
杨浩点点头:“志乃长子,作为兄长必须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